世界经济概论chapter1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概论(第1章 世界经济的演进)PPT课件
18
3. 世界市场的构成
世界市场由以下三种市场构成: ➢ 国际商品市场,包括以商品交易所为代表的有固定组
织形式的市场和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 国际资本市场,包括以股票与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长
期信贷市场和以国际货币市场为代表的短期信贷市场;
➢ 外汇市场 ,由一批从事外汇买卖的银行等金融组织、
外汇经纪人和外汇的供求者构成。
17
2. 世界市场的特点
➢统一性:世界市场的统一性有三个主要标志:
一是商品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二 是各国经济周期呈现同步性;三是“一价定律” 的经常性存在。
➢竞争性:世界市场的竞争性主要体现为商品
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扩展性 :世界市场的扩展性包括地理范围的
扩大和市场内容的增加。
世界经济概论
绪论
一、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经济 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 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 转让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而形成的复合型 的市场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 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共同运动的全球经济体系。
3
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展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主要分工形式。
➢ 水平型国际分工 :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
体相同或接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工,特别是发达国家之 间的分工。
➢ 混合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
体相同或接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工,特别是发达国家之 间的分工。
13
5
四、本书的基本结构
本书共十章,分为三篇。
第一篇,世界经济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纵向展示世界 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世界经济格 局的演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三章;
3. 世界市场的构成
世界市场由以下三种市场构成: ➢ 国际商品市场,包括以商品交易所为代表的有固定组
织形式的市场和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 国际资本市场,包括以股票与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长
期信贷市场和以国际货币市场为代表的短期信贷市场;
➢ 外汇市场 ,由一批从事外汇买卖的银行等金融组织、
外汇经纪人和外汇的供求者构成。
17
2. 世界市场的特点
➢统一性:世界市场的统一性有三个主要标志:
一是商品和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二 是各国经济周期呈现同步性;三是“一价定律” 的经常性存在。
➢竞争性:世界市场的竞争性主要体现为商品
交换中的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
➢扩展性 :世界市场的扩展性包括地理范围的
扩大和市场内容的增加。
世界经济概论
绪论
一、世界经济的内涵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经济 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 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 转让等多种形式和渠道而形成的复合型 的市场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 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共同运动的全球经济体系。
3
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展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主要分工形式。
➢ 水平型国际分工 :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
体相同或接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工,特别是发达国家之 间的分工。
➢ 混合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
体相同或接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工,特别是发达国家之 间的分工。
13
5
四、本书的基本结构
本书共十章,分为三篇。
第一篇,世界经济的演进与发展趋势,纵向展示世界 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世界经济格 局的演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三章;
世界经济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章PPT课件
15
❖ 2、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的不同进行分 类:
❖ A、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 3、按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间的经济水平不同 进行分类:
❖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16
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
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
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 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 世界市场:
社会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
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
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
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
基础和先决条件。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国际分工
❖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 家界限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国际 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 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9
❖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时期(二战以后,第 三次科技革命)
❖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 ❖ A、B、C、D、E、F、G、
10
❖ (三)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
❖ 1、自然条件
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2、社会生产力 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 ❖ A、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 C、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
6
❖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
❖ 国际分工经过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发展的四 个阶段。
❖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萌芽阶段到16、17世纪)
❖ 2、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的不同进行分 类:
❖ A、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 3、按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间的经济水平不同 进行分类:
❖
垂直型
水平型
混合型
16
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
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
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 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 世界市场:
社会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
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
分工,是国内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
果,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
基础和先决条件。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国际分工
❖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 国际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 家界限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国际 分工是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 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9
❖ 4、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时期(二战以后,第 三次科技革命)
❖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 ❖ A、B、C、D、E、F、G、
10
❖ (三)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
❖ 1、自然条件
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 2、社会生产力 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
素 ❖ A、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 C、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
6
❖ (二)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
❖ 国际分工经过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发展的四 个阶段。
❖ 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萌芽阶段到16、17世纪)
世界经济概论(英文版)chapter 01 International Trade
• Mercantilism • Absolute advantage • Comparative advantage • Factor endowments • International product life cycle • New trade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
GATT and WTO
• 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1947
• Three principles: 1. equal, non-discriminatory trade treatment for all member nations; 2. the reduction of tariffs by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 3.the elimination of import quotas.
• Comparative advantage e.g.chartered accountant or painter? • Opportunity cost • Note: absolute advantage
Reasons and Effects
• An economy’s annual GDP: C+I+G+(X-M)
theory
Benefits of Free Trade
• Promotes competition and deters monopoly • Increased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available to consumers
• Free trade has led to prosperity and growth and that protectionism has had the opposite effects
GATT and WTO
• GATT: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1947
• Three principles: 1. equal, non-discriminatory trade treatment for all member nations; 2. the reduction of tariffs by multilateral negotiation; 3.the elimination of import quotas.
• Comparative advantage e.g.chartered accountant or painter? • Opportunity cost • Note: absolute advantage
Reasons and Effects
• An economy’s annual GDP: C+I+G+(X-M)
theory
Benefits of Free Trade
• Promotes competition and deters monopoly • Increased varie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available to consumers
• Free trade has led to prosperity and growth and that protectionism has had the opposite effects
第1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概论》马工程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所谓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 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为了推动欧洲经济恢复和强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 美国在对西欧、日本以及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政治 控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遏 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挑起两极对峙。为了应对美国在 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霸权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社会主义国 家内部签订贸易协定和双边条约,并在1949年年初成立了 “经济互助委员会” 。至此,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并行和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 格局形成,世界被人为地划分成两大部分,形成了两个平 行的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的格局。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1.结构性经济失衡加剧 2.失业率居高不下 3.贫富差距扩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 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 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 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 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 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暂时缓 和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矛盾和危机产生 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仍将是充满矛盾、冲突、波 动和危机的过程。
3.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概论课件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融资证券化和金融创新 等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一方面,信息技术把世界 各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 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对接:另方面,在经济全球化浪潮 的冲击下,亚洲、拉美等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东欧 的转型国家纷纷减少金融管制,开放金融市场,由此产 生了大批新兴金融市场,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于跨国公司投资地点选择 具有强烈影响。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使得跨国公司 能够更加专门化,并且不断寻找有竞争力的地区, 跨国公司在选择地点和它们所转让的职能方面有了 更大的自由。而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制定投资政 策的导向依然是投资促进和自由化,但是,投资促 进和自由化比重在降低,监管或限制性投资政策的 比重却在逐渐上升。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监管标准国际化。是指在国际社会建立相对统-一 的金融监管标准。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 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组织等机构分别在本行 业领域内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最低标准。其中,比较 有代表性的是《巴塞尔协议》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测度指标体系
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关于衡量全球化的指 标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过程日益形成环环相扣、不 可分割的链条,产品的价值链由不同国家的不同企 业共同生产完成的现象。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跨国公 司的发展为生产的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国际分工的深化为生产全球化提供了客观基础。国 际分工的深化则离不开科技革命的支持。科技在生 产中的运用,使得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 不断减弱,而工业内部的行业分工得到加强,并发 展为以行业内部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二、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和《外交 政策》杂志的指标体系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对于跨国公司投资地点选择 具有强烈影响。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使得跨国公司 能够更加专门化,并且不断寻找有竞争力的地区, 跨国公司在选择地点和它们所转让的职能方面有了 更大的自由。而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制定投资政 策的导向依然是投资促进和自由化,但是,投资促 进和自由化比重在降低,监管或限制性投资政策的 比重却在逐渐上升。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3)监管标准国际化。是指在国际社会建立相对统-一 的金融监管标准。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 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组织等机构分别在本行 业领域内制定了相应的监管最低标准。其中,比较 有代表性的是《巴塞尔协议》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测度指标体系
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关于衡量全球化的指 标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过程日益形成环环相扣、不 可分割的链条,产品的价值链由不同国家的不同企 业共同生产完成的现象。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跨国公 司的发展为生产的全球化提供了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国际分工的深化为生产全球化提供了客观基础。国 际分工的深化则离不开科技革命的支持。科技在生 产中的运用,使得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 不断减弱,而工业内部的行业分工得到加强,并发 展为以行业内部产品专业化为基础的分工。
二、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和《外交 政策》杂志的指标体系
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二)贸易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 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 速火车。 速火车。
—— 雷纳托 鲁杰罗 雷纳托·鲁杰罗
Renato Ruggiero WTO首任总干事 WTO首任总干事
货物贸易规模
全球货物贸易额
( Export) )
12000 10000 8000 5162 6000 3449 4000 2000 0
1985-1990年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变化
1985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93.2% 6.7%
1990 84.9% 14.8%
1985-1990年在吸收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变化
1985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82.2% 17.4%
1990 59.6% 36.9%
(五)技术全球化
技术全球化是指技术研发、 技术转移 、 技术合作、 技术全球化是指技术研发 、 技术转移、 技术合作 、 技术管理等活动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技术管理等活动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 技术 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 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 , 技术链在世界范围内 延长, 技术创新效果最大限度向全球普及推广, 延长 , 技术创新效果最大限度向全球普及推广 , 技 术进步把世界融为一体。 术进步把世界融为一体。
第一篇 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行
第一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广 泛影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经济全球化就是24 经济全球化就是24小 24小 时相互联系的、 时相互联系的、极度 活跃的、 活跃的、剥夺睡觉机 会的、 会的、并受电子邮件 推动的世界。 推动的世界。
—— 劳克斯·施瓦布 劳克斯·
①
① 劳克斯·施布瓦(Klaus Schwab,1938- ):瑞士人,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 劳克斯·施布瓦( Schwab,1938- ):瑞士人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 瑞士人,
世界经济概论第1章
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
这是全书的基础篇。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 础;经济社会生活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 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进程; 市场经济制度和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社会生产 力的不断发展是世界经济成长和变革的基本动 力;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经济存在和 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制约因素。 本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 基础与历史沿革;第二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 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信 息时代的来临;第四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 济可持续发展。
同世界市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市场织 形式的出现。
黄金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 制。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促成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第二次科技革 命是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以内燃 机和电动机为核心、以重化工业为经济发展 中心的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为自 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 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 供了强大的动力。
具备技术条件
多桅帆船
星盘
指向标
地圆说
1490年时欧洲人想象的世界地图
麦哲伦 (约1480-1521年)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二、世界经济初步形成期
16~18世纪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和发展的前期。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工场手 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 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立。 18世纪 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 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 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 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
这是全书的基础篇。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的形成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 础;经济社会生活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 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历史进程; 市场经济制度和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社会生产 力的不断发展是世界经济成长和变革的基本动 力;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经济存在和 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制约因素。 本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 基础与历史沿革;第二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 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信 息时代的来临;第四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 济可持续发展。
同世界市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市场织 形式的出现。
黄金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 制。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促成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第二次科技革 命是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以内燃 机和电动机为核心、以重化工业为经济发展 中心的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不仅为自 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 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提 供了强大的动力。
具备技术条件
多桅帆船
星盘
指向标
地圆说
1490年时欧洲人想象的世界地图
麦哲伦 (约1480-1521年)
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
二、世界经济初步形成期
16~18世纪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和发展的前期。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工场手 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 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立。 18世纪 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 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 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 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世界经济概论第01章
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科技革命的涵义 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 世界经济的萌芽
科技革命的涵义
科学革命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表现为新的 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表现为生产工 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科技革命是指科学知识或理论加速转化为技术变革,进而 引起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产业革命是指由科学技术的飞跃引起的整个经济领域的重 大变革,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而且也包 括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
第二次科技革命概述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概述
发电机(标志) 内燃机
汽车工业 石油
钢铁和化学工业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由重工业开始 基础理论的先导作用日益明显
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科技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变革 国际分工体系和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新 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方式发生变化: 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世界经济新论
庄起善
第一篇 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
第一章 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 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萌芽的准备阶段 第一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萌芽 第二次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形成
下一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萌芽 的准备阶段
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及其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纺织部门 重工业(蒸汽机) 运输业 特点:
由轻工业开始 技术发明领先于理论研究的突破
世界经济概论 第1章
(二)初步形成阶段
( 18世纪60年代后—19世纪70年代前)
1.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产业 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进一步 发展随着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迅速 向国际领域扩展国际贸易商品大量参与资本主 义再生产过程原料来自于世界市场,产品销往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本收益率机制
各国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引起资本的国际 移动-调节资本的供求关系 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较 低-资本流出-资本收益率上升 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较 高-资本流入-资本收益率下降
4.汇率机制
汇率: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1美 元:6.2941元人民币
两次世界打战发了战争财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出现
第三节 :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及类型:
1.含义: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于其本身的矛盾,总是 从一个高涨到下一个高涨,不断循环.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2、经济周期的类型
(1).短周期—基饮周期 :40个月
(2)、中周期-马克思的经济周期:9—10年 (3)、长周期-康得拉季耶夫周期 50—60年
1. 各区域经济全面增长 2. 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 4. 石油价格上升和 金融动荡
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三条黄金海岸线
(1)西欧大陆海岸线: 北端的荷兰—南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生命线; 16—19世纪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2)美国的东海岸线 20世纪后成为热点地区 西欧海岸线的对应线; (3)美国的西海岸线—加利福尼亚洲
世界经济概论序章
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
从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经历了资本原 始积累时期。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 过程的基础,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和德 国也发生了封建地主掠夺农民份地的狂潮。为了 进一步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开始 了以暴力为基础的对外殖民扩张,纷纷派遣军队 远征海外,大肆进行领土扩张,侵占了大批殖民 地,通过各种手段掠夺所属殖民地的财富,这一 切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
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 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 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 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此外,国际之间的劳务交流、南北经济关系、 南南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区国别经济以 及围绕国际经济关系所进行的国际经济协调、影响 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动因、周期、机制和全球性问
题等,也都构成了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范围。
二、世界经济的研究方法
研究世界经济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用发展的和全面 的观点去观察和研究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一)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合乎 科学的结论。 (二)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地、辩证地 研究世界经济的各种问题,避免片面性和形而上学。
14-15世纪,西欧国家开始普遍地将封建地租从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地租形式的 演变推动了西欧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 商业和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城市的兴起和商人的出现
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 心的城市开始兴起, 例如马赛、里昂、伦 敦、科隆等。城市的 兴起和发展,促进了 一个专门从事商品交 换的新的社会阶层— —商人的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
绪论作为世界经济学科研究的逻辑和历史的起 点,是对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和学科的内容体系做出界定和阐述。在这里,我 们从分析世界经济的内涵、形成和发展入手,试图 对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学科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做 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为后面各章内容的展开提供铺 垫。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 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 图景。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 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它不断变 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一)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 政治变化
(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16-18世纪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和发展的前期。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工场手 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 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立。 18世纪 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 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 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 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一、世界经济的内涵
(一)世界经济的定义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 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 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 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二)世界经济内涵的几个相关要点(P3)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上述一系
列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对战后世界经济
格局及其演变起过和正在起
(二)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及其演变
1.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
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实 际上是要说明战后按经济制度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划分的不同类型国家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现实。
这意味着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也摇摇欲坠了。一次新的转折已势所难免。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 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 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 的时期。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 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及其发展, 其它因素包括日本对美国经济的追赶。
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 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 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和地区都 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初步形成 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 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 互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1卷,第255页)
第二节
现代世界经济结构及 其发展变化
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 人类的生产力,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倒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工业国由于战后重建的需 要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世界经济也因此获得了一 定的发展,但随着1929-1933年大危机的到来,世 界经济再一次出现了倒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过短暂的战后恢复,世界经济终于迎来了全面 发展时期。
(1)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 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 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 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 重大大超过大战前夕。1937-1948年,美国在资本 主义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
工业生产由42%(为英、德、法、日四国总和的 1.3倍)上升到53.4%(为上述四国总和的2.7 倍)。 出口贸易由14.2%上升到32.4%。
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
从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经历了资本原 始积累时期。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 过程的基础,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和德 国也发生了封建地主掠夺农民份地的狂潮。为了 进一步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开始 了以暴力为基础的对外殖民扩张,纷纷派遣军队 远征海外,大肆进行领土扩张,侵占了大批殖民 地,通过各种手段掠夺所属殖民地的财富,这一 切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阶段后,随着国 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
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 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 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 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和产业革命的推动 下,国际贸易在空间上扩展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贸 易额快速增长,用于贸易的商品种类也大大地增加 了,并形成了先进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与落后国家的 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格局。
产业革命后形成的世界市场不同于早期的世界 市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上用于交换的商品数量 和种类有了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过程 同世界市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黄金储备由50.5%上升到74.5%。
以上顶峰状态,大体上维持到50年代中后期, 此后即经历了第一次转折,即转入到下一个时期。
(2)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 初到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 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 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
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扩张
2.产业革命
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蒸汽动力和机器为中 心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引起了产业革命的发展, 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导致了工业生产和社会 分工的扩大。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 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 交换和国际分工。”(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卷,第169页)
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中世纪西欧各国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
商品贸易和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形
成了几个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区、北海 和菠萝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罗斯贸易区和不列 颠贸易区,初步形成了遍及欧洲的贸易网络。
汉萨同盟: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沿岸城市发起组成的一个自由而松散的商业联盟
15世纪郑和下西洋及东方亚洲国家对外贸易发展
3.地理大发现
左图为 1545年制作的 画有麦哲伦探险航线 的地图。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 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 过程。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 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 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同时,东方亚洲国 家的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形成了东亚贸易区、 东南亚贸易区和南亚贸易区等几个比较重要的贸 易中心。随着这几个贸易区的形成,联系地区间 贸易的商业通道也逐渐固定下来,这些地区性商 业通道与东西方的商路相连接,将东西方贸易的 范围扩展到更关阔的地带。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和亚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 背景下,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也随之更加频繁。
1960年,就一系列中还要经济指标而言,苏联 已大大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 相关指标苏联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民生产总 值——45.1%,工业生产——55%,农业产值—— 70%,对外贸易额——31.5%,钢产量——71%, 石油产量——42%,发电量——33%,粮食产量— —74%,棉花产量——53%。
14-15世纪,西欧国家开始普遍地将封建地租从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地租形式的 演变推动了西欧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 商业和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城市的兴起和商人的出现
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 心的城市开始兴起, 例如马赛、里昂、伦 敦、科隆等。城市的 兴起和发展,促进了 一个专门从事商品交 换的新的社会阶层— —商人的出现。
东欧、亚洲和拉美十几个国家先后脱离了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 度在世界上的一度迅速扩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 传播,无疑是战后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变化。苏联 东欧剧变虽然虚弱了社会主义阵地,但社会主义仍 然是影响当前及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因素。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地图(1949)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2.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日 益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 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和 国际投资的扩大,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 地之间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在经济上日益紧密地 联结在一起。由于这种经济上相互联结和相互 依存,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可以说, 到了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 世界经济。
(三)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后期,又发生了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中 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 汽机,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一系 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石油、化学、冶金、 机械等工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的发挥又促进 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新图景:各国按经济 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而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和“三个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 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 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
同二次大战前相比,战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 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绪论作为世界经济学科研究的逻辑和历史的起 点,是对这一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 法和学科的内容体系做出界定和阐述。在这里,我 们从分析世界经济的内涵、形成和发展入手,试图 对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学科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做 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为后面各章内容的展开提供铺 垫。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一、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 力量对比、组合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总的 图景。这个图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世界 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它不断变 动发展,并且出现了阶段性的突出变化。
(一)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 政治变化
(二)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16-18世纪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和发展的前期。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的工场手 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 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确立。 18世纪 60年代发生的产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 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体 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 成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一、世界经济的内涵
(一)世界经济的定义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 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 动、外汇交易、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把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联系 在一起的有机整体。
(二)世界经济内涵的几个相关要点(P3)
战后在世界范围内所发生的上述一系
列重大的经济政治变化,对战后世界经济
格局及其演变起过和正在起
(二)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及其演变
1.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
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实 际上是要说明战后按经济制度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 划分的不同类型国家并存及其相互关系的客观现实。
这意味着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 也摇摇欲坠了。一次新的转折已势所难免。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 代前、中期)是美国国际经济地位显著下降, 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速追赶 的时期。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 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及其发展, 其它因素包括日本对美国经济的追赶。
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 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 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和地区都 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初步形成 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 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 互依赖所代替了。”(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1卷,第255页)
第二节
现代世界经济结构及 其发展变化
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 人类的生产力,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倒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工业国由于战后重建的需 要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世界经济也因此获得了一 定的发展,但随着1929-1933年大危机的到来,世 界经济再一次出现了倒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经过短暂的战后恢复,世界经济终于迎来了全面 发展时期。
(1)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50年 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拥有压 倒优势的年代,这是超级大国美国的国际经 济地位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战后初期,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 重大大超过大战前夕。1937-1948年,美国在资本 主义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
工业生产由42%(为英、德、法、日四国总和的 1.3倍)上升到53.4%(为上述四国总和的2.7 倍)。 出口贸易由14.2%上升到32.4%。
1.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与对外殖民扩张
从16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经历了资本原 始积累时期。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 过程的基础,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法国和德 国也发生了封建地主掠夺农民份地的狂潮。为了 进一步适应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西欧国家开始 了以暴力为基础的对外殖民扩张,纷纷派遣军队 远征海外,大肆进行领土扩张,侵占了大批殖民 地,通过各种手段掠夺所属殖民地的财富,这一 切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阶段后,随着国 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一)世界经济的萌芽
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14-15世纪西欧的 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 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 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3.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在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和产业革命的推动 下,国际贸易在空间上扩展到世界大部分地区,贸 易额快速增长,用于贸易的商品种类也大大地增加 了,并形成了先进国家的工业制成品与落后国家的 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格局。
产业革命后形成的世界市场不同于早期的世界 市场,这一时期的世界市场上用于交换的商品数量 和种类有了大幅度增加,资本主义各国的生产过程 同世界市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黄金储备由50.5%上升到74.5%。
以上顶峰状态,大体上维持到50年代中后期, 此后即经历了第一次转折,即转入到下一个时期。
(2)第二个时期(从50年代末60年第 初到70年代前期)是苏联经济实力迅速上升, 并成为世界经济中能在相当程度上同美国相 抗衡的力量,再加上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和初步发展,从而导致了美国国际经济地位 从顶峰上下落的时期。
英国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扩张
2.产业革命
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蒸汽动力和机器为中 心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引起了产业革命的发展, 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导致了工业生产和社会 分工的扩大。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 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 交换和国际分工。”(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 集》,第4卷,第169页)
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中世纪西欧各国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洲各个地区之间的
商品贸易和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并形
成了几个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地中海贸易区、北海 和菠萝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罗斯贸易区和不列 颠贸易区,初步形成了遍及欧洲的贸易网络。
汉萨同盟: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沿岸城市发起组成的一个自由而松散的商业联盟
15世纪郑和下西洋及东方亚洲国家对外贸易发展
3.地理大发现
左图为 1545年制作的 画有麦哲伦探险航线 的地图。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海外 探险中发现美洲大陆以及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 过程。1519年,由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环球 航行,开辟环球的商业通道,扩大了各国之间的 贸易往来,促进了作为整体的世界经济萌芽。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同时,东方亚洲国 家的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形成了东亚贸易区、 东南亚贸易区和南亚贸易区等几个比较重要的贸 易中心。随着这几个贸易区的形成,联系地区间 贸易的商业通道也逐渐固定下来,这些地区性商 业通道与东西方的商路相连接,将东西方贸易的 范围扩展到更关阔的地带。 在欧洲地区性贸易和亚洲地区性贸易发展的 背景下,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交往也随之更加频繁。
1960年,就一系列中还要经济指标而言,苏联 已大大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 相关指标苏联为美国的百分数是:国民生产总 值——45.1%,工业生产——55%,农业产值—— 70%,对外贸易额——31.5%,钢产量——71%, 石油产量——42%,发电量——33%,粮食产量— —74%,棉花产量——53%。
14-15世纪,西欧国家开始普遍地将封建地租从 劳役地租、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地租形式的 演变推动了西欧农业生产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 商业和农业的进一步分化。
城市的兴起和商人的出现
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 心的城市开始兴起, 例如马赛、里昂、伦 敦、科隆等。城市的 兴起和发展,促进了 一个专门从事商品交 换的新的社会阶层— —商人的出现。
东欧、亚洲和拉美十几个国家先后脱离了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 度在世界上的一度迅速扩展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 传播,无疑是战后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变化。苏联 东欧剧变虽然虚弱了社会主义阵地,但社会主义仍 然是影响当前及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因素。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地图(1949)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
2.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关系变化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
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关系日 益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 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和 国际投资的扩大,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 地之间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在经济上日益紧密地 联结在一起。由于这种经济上相互联结和相互 依存,构成了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可以说, 到了20世纪初期,已经形成了资本主义体系的 世界经济。
(三)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1.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后期,又发生了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中 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 汽机,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一系 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电器、石油、化学、冶金、 机械等工业的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的发挥又促进 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新图景:各国按经济 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 度的国家,而按经济发展水平则划分为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由此组成的两大体系(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和“三个世界”(西方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他 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互矛盾和斗争,正是当代 世界经济格局得以形成及演变的基础。
同二次大战前相比,战后整个世界的政治、经 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