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五四”文学革命的性质

广西博白县教研室朱汝洪

“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伟大革命”①,它不仅给文学语言带来了大解放,大革新,而且使中国文学开始表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强烈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揭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光辉的第一页。

十九世纪末,中国封建势力极端反动,社会一片黑暗,文学领域更是腐败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呼吁文学改革,于是“诗界革命”“新文体”等口号开始应运而生,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文学改良的现象。但这些都是只注重形式的改革,谈不上什么真正的革命。二十世纪初,一些接受了西方新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唤醒民众,救亡图存,发动了一个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整个文学革命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15年12月到1918年十革命传播到中国前夕;第二阶段从1918年十月革命传播到中国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第三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

现在先讲第一阶段。

1915年12月,陈独秀在给张永言的信中,提出了文学的“写实主义”;次年10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提出了文章的“八事”,即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僻俗语俗字。这是对文学革命的酝酿。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把他的“八事”主张正式提出来。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这是文学革命的正式宣言。这两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得到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热烈响应,他们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寄陈独秀》(钱玄同)《我之文学改良观》(刘半农)等文章进行声援。但是他们的倡导并没有引起封建文学

的足够重视,于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又制造了后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注定要传为美谈的“双簧戏”事件,对封建文学进行了嘲讽、批驳。这样一来,林纾等复古派终于跳了出来,对文学革命进行了大肆的诋毁。这样,倡导了一年多的文学革命终于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

笔者认为,这一阶段的文学革命有如下特点:

一、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并且大部分是坚定的。

先讲陈独秀。陈独秀是文学革命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倡导者,更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最早酝酿文学革命,最坚定,最响亮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他主办的《新青年》是文学革命的阵地。他的《文学革命论》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文学革命的主张,而且还表现了作为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先锋的勇猛的进击精神:“有不顾迂儒之毁誉明目张胆以与十八魔宣战者乎。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他在一次答胡适的信中,又坚决地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至于胡适,作为一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虽然没有像陈独秀这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那样强烈的革命要求,但在这一阶段的文学革命中,他表现还是很积极的,尽管他“不敢以吾辈所主张为必是”②,但他还是积极宣扬自己的文学革命主张,从“八事”到“十字”③,虽然还只是注重形式,但对倡导时期所起的主要作用,还是积极的,应加以充分肯定。

钱玄同、刘半农等也是积极的、态度坚决的倡导者。

至于李大钊、鲁迅等,笔者认为当时他们主要致力于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没有直接参与文学革命的倡导工作。

二、这一阶段的文学革命的反封建色彩已经很鲜明,突出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封建的性质。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运用此政治者精神之文学”④,可见他们已经把文学革命与政治革命结合起来,给了文学革命予反封建的政治内容。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三大主义”,矛头就是对准封建文

学的。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虽然着重在语言等形式上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但也无不闪耀着反封建的色彩,因为他们知道“不将古人作文之死格式推翻,新文学决不能脱离老文学之窠臼”⑤,而“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⑥。

三、文学革命的主张缺乏明确具体的内容。

就拿陈独秀的“三大主义”来说吧,究竟什么是“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什么是“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什么是“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都没有很明确的内容。口号是喊得响,态度是坚决,但究竟自己所提倡的新文学应该是怎样一副姿态呢,他们心目中还是不太清楚的。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同是,一些倡导者如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着重提倡语言等形式的改革,没有很好地注意新文学的内容。

四、这一年多的文学革命,主要停留在理论主张的探讨上,没有出现真正有力的新作品;虽然也引起一定的反响,但还没有真正形成广泛的运动。

1917年10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了,但由于帝国主义封锁消息,这一震撼人心的巨大喜讯,直到1918年4月才传到我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阐述的那样: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民不仅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

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

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逐渐扩大和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播,中国革命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文学革命发展到第二阶段时,也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

首先,十月革命一传到中国,李大钊就发表了《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一系列文章,介绍赞颂俄国革命,大力宣传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