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4
离散数学4联结词(条件)
联结词----条件复合命题是用“联结词”将原子命题联结起来构成的.归纳自然语言中的联结词,定义了六个逻辑联结词:(1)否定“⌝”(2)合取“∧”(3) 析取“∨”和异或“”∨(4) 条件(蕴涵)“→”(5)双条件(等价)“∆”或记做“↔”四.条件 (蕴涵)“→”表示“如果… 则… ”“只要… 就…”,“若…则…”等.例: P表示:缺少水分.Q表示:植物会死亡.P→Q:如果缺少水分,植物就会死亡.P→Q:也称之为蕴涵式,读成“P蕴涵Q”,“如果P则Q”.也说成P是P→Q 的前件,Q是P→Q的后件.还可以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Q的真值:P→Q的真值为假,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 注意:当前件P为假时, P→Q为T.关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说明:•充分条件:就是只要条件成立,结论就成立,则该条件就是充分条件.上例中,“缺少水分”就是“植物会死亡”的充分条件.在自然语言中表示充分条件的词有:如果…则… ,只要… 就…,若…则… .•必要条件:就是如果该条件不成立,那么结论就不成立, 则该条件就是必要条件.上例中,“植物死亡”就是“缺少水分”的必要条件(植物未死亡,一定不缺少水分).在自然语言中表示必要条件的词有 :只有…才… ;仅当…,… ; …, 仅当….例1令:P:天气好. Q:我去公园.1).如果天气好,我就去公园. 2).只要天气好,我就去公园.3).天气好,我就去公园. 4).仅当天气好,我才去公园.5).只有天气好,我才去公园. 6).我去公园,仅当天气好.命题1)、2)、3)写成: P→Q .命题4)、5)、6)写成: Q→P.可见“→”既表示充分条件(即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也表示必要条件(即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条件).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它决定了哪个作为前件,哪个作为后件.例2.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如果小明学日语,小华学英语,则小芳学德语.P:小明学日语;Q:小华学英语;R:小芳学德语.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Q)→R.(2)只要不下雨,我就骑自行车上班.P:天下雨.Q:我骑自行车上班.则原命题可表示为:⌝P→Q.(3)只有不下雨,我才骑自行车上班.P:天下雨.Q:我骑自行车上班.则原命题可表示为: Q →⌝P .7。
离散数学-命题逻辑-4-左孝凌
主合取范式
⑵ 真值表法:用真值表求主合取范式。 用真值表求主合取范式的步骤如下: ①构造命题公式的真值表。 ②找出公式的成假赋值对应的极大项。 ③这些极大项的析取就是此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主合取范式
例 用真值表法求(p→q)→r的主合取范式。 解:(p→q)→r的真值表是表1-7.7。公式的成假赋值对应 表1-7.7 的大项为: p∨q∨r (成假赋值为000) p∨q∨r (成假赋值为010) p∨q∨r (成假赋值为110) 主合取范式为:
主析取范式
一个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可以由以下两种方法求得: ⑴ 等价演算法:即用基本等价公式推出。 用等价演算法求主析取范式的步骤如下: ① 化归为析取范式。 ② 除去析取范式中所有永假的基本积。 ③ 在基本积中,将重复出现的合取项和相同变元合并。 ④ 在基本积中补入没有出现的命题变元,即添加 ∧(p∨p),再用分配律展开,最后合并相同的极小 项。
极小项的性质
极小项 p∧q p∧q p∧q p∧q 极小项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表1-7.2 成真赋值 00 01 10 11 表1-7.3 成真赋值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名称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名称 m0 m1 m2 m3
p
0 0 1 1
q
0 1 0 1
p∧q
0 0 0 1
表1-7.1 p∧q 0 0 1 0
p∧q 0 1 0 0
p∧q 1 0 0 0
极小项的性质
极小项有下列的性质: ⑴ 每个极小项只有一个成真赋值,且各极小项的成真赋值互 不相同。极小项和它的成真赋值构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可用成真赋值为极小项进行编码,并把编码作为m的下标来 表示该极小项,叫做该极小项的名称。 两个命题变元的极小项、成真赋值和名称如表1-7.2所示。 三个命题变元的极小项,成真赋值和名称如表1-7.3所示。 从表1-7.2和表1-7.3中可以看出,极小项与其成真赋值的 对应关系为:变元对应1,而变元的否定对应0。
浙大考研资料-2015级离散-复习_4
❖简答题:
1、所有质数构成的集合是可数集合吗? 2、设集合A={1, 2},计算A×(A). A×(A)={(1,φ),(1,{1}),(1,{2}),(1,{1,2}),(2,
φ),(2,{1}),(2,{2}),(2,{1,2})} 3、设R是一个二元关系且满足R=R4,则
❖ 解:32=25
G’= (P(a)Q) (P(b)Q)=Q (P(a) P(b))
=(Q((P(a) P(a)) ((p(b) P(b)))
(P(a) P(b) (QQ))
=(P(a) P(b) Q) (P(a) P(b) Q) (P(a) P(b) Q)
(P(a) P(b) Q) (P(a) P(b) Q)
不等价,(xP(x)→P(a) 是恒真公式.而x(P(x) P(a))不是恒真公式。)
解释I为: D={1,2}
a
1
P(1) P(2)
01 则 TI (x(P(x) P(a)))
= TI ((P(1) P(1)) (P(2) P(1))) = 10= 0
❖ 会运用算法求有限权图中任意两点之间最短路 和距离
则取异于出现在M中所有函数符号的 m元函数符号f(xs1,…,xsm ),用 f(xs1,…,xsm )代替出现在M中的所有xr, 然后在首标中删除Qrxr.
❖ 习题3.2-9找出下面公式的Skolem范式: (1)(xP(x)yzQ(y,z)); =((xP(x)) yzQ(y,z)) =xP(x) (yzQ(y,z))) =x(P(x) y(zQ(y,z))) =xy (P(x) z(Q(y,z))) =xy z (P(x) Q(y,z)) 用f(x,y)代替z得Skolem范式: xy(P(x) Q(y,f(x,y)))
离散数学4.联结词(条件)
3).天气好,我就去公园.
4).仅当天气好,我才去公园.
5).只有天气好,我才去公园. 6).我去公园,仅当天气好.
命题1)、2)、3)写成: PQ .
命题4)、5)、6)写成: QP.
可见“”既表示充分条件(即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
也表示必要条件(即后件件,哪个作为后件.
联结词
----条件
复合命题是用“联结词”将原子命题联结起来构成 的.
归纳自然语言中的联结词,定义了六个逻辑联结词: (1)否定“” (2)合取“∧”
(3) 析取“∨”和异或“ ”
(4) 条件(蕴涵) “” (5)双条件(等价)“”或记做“”
四.条件 (蕴涵)“” 表示“如果… 则 … ”“只要… 就…”,“若…则…”等. 例: P表示:缺少水分. Q表示:植物会死亡. PQ:如果缺少水分,植物就会死亡. PQ:也称之为蕴涵式,读成“P蕴涵Q”,“如果P则
注意:
(1)P Q表示的基本逻辑关系是,Q是P的必要条件或P是Q的充分 条件. 因此复合命题“只要P就Q”、“因为P,所以Q”、“P仅当 Q”、“只有Q才P”等都可以符号化为P Q 的形式. (2)“”属于二元运算符. (3)与自然语言的不同:前件与后件可以没有任何内在联系! (4) 在数学中,“若P则Q”往往表示前件P为真,则后件Q为真的推 理关系. 但数理逻辑中,当前件P为假时,P→Q的真值为真.
7
例3.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如果 2+2=4, 则太阳从东方升起. 2)如果 2+2=4, 则太阳从西方升起. 3)如果 2+2≠4, 则太阳从东方升起. 4)如果 2+2≠4, 则太阳从西方升起.
解:令P:2+2=4. Q:太阳从东方升起.R:太阳从西方升起. P→Q, P →R, P→Q ,P →R.
离散数学-第四章 关系-内容提要
{}
传递。
(5)如 果 VJ
:IT{∶ ∶ ∶ ∶ 蚕 ⒈11∶⒈ ∶ Ll ;, 翕 罐 ∶ ∶ ∶ 置 R在 A上
:I∶
:: 1∷
Vj V石
(Π
、 、 y,z)∈ R→ 〈 R∧ 〈 J,z〉 ∈ R),则 称 Π ,y,z∈ A∧ 〈 ,j〉 ∈
1亠
判别法
:
利用关系表达式判别 (1)R在 A上 白反 ㈡rA∈ R。
,
系:简 称全胛 蜮 线序 曳
柙
\宀
:'艹
° Γ ˉ叽
抖 ¨ ‰ 艹 渺 冖妒 ”
^讷
p¨ ¨
¨
i
∶
^¨
Ⅱ… ¨
=艹
)。
`呻
/
‘ :° f耷
一
^A’
工 < ′
工 < ′
Ι ⒕
,
、
\′
I纟
:
轱
/廴
跃
:
h,如 果 J≤ y∨ y※ J,贝 刂 ∈ 称
J与 j可 比。
称 y覆 盖 J。
偏序集中的特殊元素
得 ⒎ 则
:
y,z〉 ∈ S))。 ∈ R∧ 〈
有关基本运算的定理 ・ 定理 4.1 设 F是 任意的关系 ,则
(1)(Fˉ l)ˉ ^l=F。
・
(2)domFˉ ˉ ∴ =ranF,ranF~l=domF。
定理 4.2 设 F,G,Ⅳ 是任意的关系 ,则 (1)(F° G)° H=Fo(G° H), (2)(FoG)ˉ l=G^loF_ˉ
:
(2)R在 (3)R在 (4)R在 (5)R在 (1)R在 (2)R在 (3)R在 (4)R在
A上 反 自反 ⑶R∩ rA=¤ 。 A上 对称 山R=Rl。 ; A上 反对称 ㈡R∩ R~l∈ A上 传递 ㈡R。 R∈ R。
离散数学-4-5 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2 、可数集的性质
定理4-5.3 任一无限集合必与其某一真子集等势。 定理
证明 设无限集合M,按定理4-5.2,必含有可数子集A={a1,a2,…, an},设M-A=B,我们定义集合M到其自身的映象,f:M→M-{a1}, 使得f(an)=an+1(n=1,2,…)且对于任何b∈B,有f(b)=b。这个f是 双射的。 这个定理亦可用下图所示。 设线段AB,其上有线段CD,则线段 AB与CD上所有的点,可作成一 一对应。其作法是:把CD移出与AB平行,联AC、BD延长交于G,则 AB上任意点E与G的联线EG必与CD交于F。 反之,CD上任意点F,与G的联线FG延长必交AB于E,上述E,F的 对应作法,即说明AB~CD。
本课小结
自然数集 可数集及性质 不可数集
作业
P170 (1)
2 、可数集的性质
定理4-5.1 A为可数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可以排列成 定理 A={a1,a2,…,an,…} 的形式。 证明:若A可排成上述形式,那么将A的元素an与足标n对 证明 应,就得到A与N之间的一一对应,故A是可数集。 反之,若A为可数集,那么在A与N之间存在一种一一对 应关系f,由f得到n的对应元素an,即A可写为{a1,a2,…, an,…}的形式。 定理4-5.2 任一无限集,必含有可数子集。 定理 证明: 证明: 设A为无限集合,从A中取出一个元素a1,因为A 是无限的,它不因取出a1而耗尽,所以从A-{a1}可取元素 a2,则A-(a1,a2)也是非空集,所以又可取一元素a3,如 此继续下去,就得到A的可数子集。
第三章 集合与关系
4-5 可数集与不可数集 授课人:李朔 Email:chn.nj.ls@
1 、可数集
在上节中,我们提到自然数集N是无限的。但是并非所有 无限集都可与自然数集建立一一对应。 定义4-5.1 与自然数集合等势的任意集合称为可数 集合称为可数的,可 定义 集合称为可数 数集合的基数用ℵ0 表示。 ℵ (ℵ是希伯莱文的第一个字母,读成“阿列夫” ) 例如,A={1,4,9,16,…,n2,…} B={1,8,27,64,…n3,…} C={3,12,27,…,3n2,…} D={1,1/2,1/3,…,1/n,…} 均为可数集 我们把有限集和可数集统称为至多可数集 至多可数集。 至多可数集
离散数学第四章
13
例 在个体域限制为(a)和(b)条件时,将下列命题 符号化:
(1)对于任意的数x,均有x2-3x+2=(x-1)(x-2) (2)存在数x,使得x+5=3
其中:(a)个体域D1=N(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D2=R(实数集合)
10
量词
量词是表示个体常项或变项之间数量关系的词。
量词分为两种: (1)全称量词:对应日常语言中的“一切”,“所有的”,
“任意的”,“每一个”等等,用符号“∀”表示。 用∀x表示对个体域里的所有个体,∀xF(x)表示个体
域里的所有个体都有性质F。 ∀x∀yG(x, y)表示个体域里的任意两个个体都有关系G。
不带个体变项的谓词称为0元谓词。 例如:F(a),G(a,b),P(a1,a2,…,an) 都是0元谓词。
8
例 将下面命题用0元谓词符号化。 (1)只有2是素数,4才是素数 (2)如果5大于4,则4大于6
命题的谓词符号化步骤: (a)找出谓词、个体词常项 (b)符号化谓词和个体词常项 (c)使用符号化了的谓词和个体词以及逻辑运算符
解:令 F(x) : x2-3x+2=(x-1)(x-2);G(x) : x+5=3 在个体域限制为(a)和(b)条件时 命题(1)的符号化均为:∀xF(x) 命题(2)的符号化均为:∃xG(x) 个体域为(a)时,(1)为真命题,(2)为假命题 个体域为(b)时,(1)为真命题,(2)为真命题
14
第四章 一阶逻辑的基本概念
1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在一阶逻辑中,个体词、谓词、量词是命 题符号化的三个基本要素。
离散数学-第四章一阶逻辑的基本概念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第四章⼀阶逻辑的基本概念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第四章作业评分要求:1. 合计36分2. 给出每⼩题得分(注意: 写出扣分理由).3. 总得分在采分点1处正确设置.(解答时的具体格式参照教材及幻灯⽚)⼀在⼀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1 ⽕车都⽐轮船快.2 有的⽕车⽐有的汽车快.3 不存在⽐所有⽕车都快的汽车.4 说凡是汽车就⽐⽕车慢是不对的.(4⼩题,每题3分,总计12分。
每⼀⼩题正确设定谓词得1分,正确符号化得2分。
)1 设是⽕车, 是轮船, ⽐快x ( F(x) → (⽕车x⽐所有的轮船快) )x ( F(x) → (?y(G(y)→ H(x,y)) ) )xy(F(x)∧G(y)→H(x,y))2设是⽕车, 是汽车, ⽐快x ( F(x) ∧ (⽕车x⽐有的汽车快) )x ( F(x) ∧ (?y(G(y)∧H(x,y)) ))xy ( F(x)∧G(y)∧H(x,y) )3设是汽车, 是⽕车, ⽐快x ( F(x) ∧ (汽车x⽐所有⽕车都快) )x ( F(x) ∧ ( ?y(G(y)→H(x,y)) ))x ( F(x) ∧ ( ?y(G(y)→H(x,y)) ))xy ( F(x) ∧ ( G(y)→ H(x,y) ) )x?y ( F(x) ∧ ( G(y)→ H(x,y) ) )4 设是汽车, 是⽕车, ⽐慢x ( F(x) → (汽车x⽐所有⽕车慢) )x ( F(x) → ( ?y(G(y)→ H(x,y)) ))x ( F(x) → ( ?y(G(y)→ H(x,y)) ))x?y ( F(x)∧G(y)→ H(x,y) )⼆给定解释I如下.a) 个体域.b) 特定元素.c) 上的函数.d) 上的谓词.给出下列各式在I下的解释, 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234(4⼩题,每题3分,总计12分。
每⼀⼩题正确写出解释下的公式得2分,正确给出真值得1分。
)1 “对任意⾃然数, ”假2 “对任意⾃然数, 如果, 则.”假3 “对任意⾃然数, 存在⾃然数, 使得.”真4 “存在⾃然数, 使得.”真三判断下列各式的类型1234(4⼩题,每题3分,总计12分。
离散数学-4-2 逆函数和复合函数revised
b)(象唯一性) 假定gof中包含序偶<x,z1>和<x,z2>且z1z2, 这样在Y中必存在y1和y2,使得在f中有<x,y1>和<x,y2>, 在g中有<y1,z1>和<y2,z2>。 因为f是一个函数,故y1=y2。 于是g中有<y,z1>和<y,z2>,但g是一个函数,故z1=z2, 与假设z1z2矛盾 即有每个xX只能有唯一的<x,z>gof。
3
定义4-2.1 设f :X→Y是一个双射函数,称 Y→X 的双射函数f c为f的逆函数,记为f -1 。 定义4-2.2 设函数f :X→Y, g:W→Z,若f (X)W, 则 g f ={<x,z>|xX∧zZ∧(y)(yY∧y= f (x)∧ z=g(y))},称g在函数f 的左边可复合。
14
本课小结
逆函数 复合函数
15
作业
P156 (2)
16
4
一.逆函数
例:设A={1,2,3},B={a,b,c},f:A B为 f={<1,a>,<2,c>,<3,b>}
则 f-1={<a,1>,<c,2>,<b,3>} 。
若 f={<1,a>,<2,b>,<3,b>} 则f的逆关系 fc={<a,1>,<b,2>,<b,3>}就不是一个函数。 例: 设X={1,2,3},Y={p,q}, Z={a,b}, f={<1,p>, <2,p>,<3,q>}, g={<p,b>,<q,b>},求 g f 。 解: g f ={<1,b>,<2,b>,<3,b>}
离散数学4.3-4
例子
例1:R是N上的整除关系,则R具有自反性 证明:x∈N,x能整除x,∴<x,x>∈R,∴R
具有自反性。
6
例子
例2:R是Z上的同余关系,则R具有自反性, 证明:x∈Z,x-x/k=O∈Z, ∴x与x横直同余, ∴<x,x>∈R,∴R具有自反性。 其它≤,≥关系,倍数关系,人与人的同姓关
系。集合的≤关系,均是自反关系。
20
例3:设A={a,b,c}, R={<a,a>,<a,b>,<b,a>,<b,c>,<c,b>} S={<a,a>,<c,c>}, T={<a,c>,<b,b>}, R,S是对称关系,T不是对称关系。
21
(4) 若x y(x,y∈A ∧<x,y> ∈R ∧ x≠y <y,x>R),
则称R在A上是反对称的。( 隐含x = y <y,x>∈R )
例如:设A={1,2,3},R 是 A 上的关系, R={<2,3>,<3,2>} R是反自反的
3
§4.3 关系的性质
应该指出,任何一个不是自反的关系,未必是反自反 的;反之,任何一个不是反自反的关系,未必是自反 的。这就是说,存在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二 元关系。
例如:设A={1,2,3}, R 是 A 上的关系, R={<1,1>,<2,2>} 缺少{<3,3>}
10
结论
R是A上的关系,则: (1)R是自反关系的主要条件是IAA (2)R是反自反关系的主要条件是R∩IA=Ф。
11
(3) 若x y(x,y∈A ∧<x,y> ∈R <y,x> ∈R),则称R 在A上是对称的。
离散数学课件第4章.ppt
Solution:
因为l(a)=l(b),从而只要a是一个串,就有aRa,故aR是自反的 其次,假设aRb,即l(a)=l(b)。那么有bRa,因为l(a)=l(b),因 此R是对称的。 最后假设aRb和bRc,那么有l(a)=l(b)和l(b)=l(c)。因此 l(a)=l(c),即aRc,从而R使传递的。 由于R是自反的、对称的和传递的,R是等价关系。
系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叫做a的等价类。 A的关于R的等价类记作[a]R 当只有一个关系被考虑时,我们将省去下标R并把这个等价类
写作[a]. 换句话说,如果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元素a的等价类是
[a]R={s|(a,s)∈ R} 如果b∈ [a]R,b叫做这个等价类的代表元。
一个等价类的任何元素都可以作为这个类的代表元。也就是 说,对作为这个类的代表元所选择的特定元素没有特殊要求。
【example】对于模4同余关系,0和1的等价类是什么?
Solution: 0的等价类包含使得a ≡ 0( mod 4)的所有整数a。这个类中的
整数是被4整除的那些整数。因此,对于这个关系0的等价类是 [0]={…, -8, -4, 0, 4, 8,…}
-上述关系R图就是由三个独立的完全图构成的。
下面给出八个关系如图所示,根据等价关系有向图的特点, 判断哪些是等价关系。
下面是A ={1,2,3}中关系:
1。
1。
1。
1。
2。 。3
R1
1。
2。 。3
R2
1。
2。 。3 2。 。3
R3
1。
4-4离散参数马尔可夫链(4)-极限定理
Ci 是相通的常返闭集,且为有限集。因
( n) p ij 1(n 1) jci
与
n ( n) lim pij 0 jci
矛盾.故S有限时无零常返状态
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
卢
推论l 有限马尔可夫链没有零常返状态,也不 可能全是非常返. 推论2 不可约的有限马尔可夫链的状态都是正常 返状态.
的极限性质
卢
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
j为非常返状态或零常返状态
j为非常返状态或零常返状态
定理:若j为非常返状态或0常返状态,则对任意 i S
n (n) lim pij 0
(n) ( l ) ( n l ) ( l ) ( n l ) 证:pij fij p jj fij p jj l 1 l 1
lim p
n
(n) ij
1 . uj
推论3:设不可约、正常返、周期d的马氏链, 其状态空间为C,则有
( nd ) lim pij
其中C
d 1
n
Cr
r 0
d , i, j同时属于Cr j 0, 其他
卢
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
单位时间内平均返回的次数
定理:对任意状态i, j , 有 1 (k ) lim pij n n k 1
f
l 0
ij
l N 1
f ij (ld r )
卢
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
f 已证
l 0
N
ij
(ld r ) p jj ((n l )d ) pij (nd r ) fij (ld r ) p jj ((n l )d )
离散数学 第二章 谓词逻辑-4-6节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一、对谓词公式赋值
定义:对公式中的变量制定具体的常量去替代。 将命题变元,用确定的命题代替, 对公式中的客体变元用个体域中的客体代替, 这个过程就称之为对谓词公式作指派,或者 称之为对谓词公式赋值或解释。 命题变元 客体变元 确定的命题 个体域中的客体
量词的辖域、约束变元、自由变元。 变元的改名(重点掌握) 约束变元的换名。 自由变元的代入。 作业 65页
(4)
b)
(5)
a)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2-5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和蕴含式
要求:理解谓词公式赋值、等价、有效(永真)、 不可满足、可满足等概念,掌握一些谓词演算的 等价式和蕴含式。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四、谓词公式的蕴含式定义
定义2-5.5:在个体域E上公式A蕴含B。 给定谓词公式A、B,E是它们的个体域,如果不 论对公式A、B作任何赋值,都使得A→B为重言式, 则称在个体域E上公式A蕴含B。 定义:公式A蕴含B。 如果不论对什么个体域E,都使得公式A→B为重 言式,则称A蕴含B,记作AB。 例如,G(x):表示x大于5,N(x):表示x是自然数,个 体域E={-1,-2,6,7,8,9,....}, 在E上公式G(x)→N(x)是重言式。 而公式(G(x)∧N(x))→N(x)就是与个体域无关的重言 式,所以(G(x)∧N(x))N(x)。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五、对偶定理
定义: 设在公式A中没有联结词和 ,
∨与∧,、,命题常量F和T互换,得到的公式 A*称为A的对偶式。
定理2-5.1(对偶定理)设有等价式AB,并在 A,B中没有联结词和 ,则必有A* B*
离散数学答案-第四章习题解答.doc
习题四1.用归结法证明:(1)\= p^q^r(2)p T r , q — r# pvqir(3)p W 匕(p T q)v(p f r)(4)p /\q r |= (/? ^ r) v(t? r)(5)p v v r , p t r A q v『⑹(〃T q) T O T 厂)f= p T (q T r)解(1)首先将p I q , p I f , 7p T q八门化为合取范式。
p T q o —\p 7 q , p T r o —yp v r ,—>(# T q /\ 厂)u> -1(-1/? v(q A /*)) u> /? /\ (—v -i厂)给出子句集\rpy q’rpy l ”,p,->^rv—»r}的反驳如下。
①rpy q②~yp v r③p④-it?v—«r⑤q由①和③⑥r由②和③⑦由④和⑤⑧口由⑥和⑦因此,p — q , p T r b p I q z⑵将p T r, q T厂7p v q —厂)化为合取范式。
/? T 厂O -1〃\/儿q t ro-yq 7 丫、-i( p v q r) <=> (p v q) /\—^r 给111子句集{ v r, v r, p v ty, -.r}的反驳如下:—p v r②->q v r③p y q④—if⑤q 7 T rti①和③⑥r由②和⑤⑦□由④和⑥因此,p—> r, q T r 匕p v q T r。
⑶首先将p t qy r, -•((/?^^)v(p^r))化为合取范式。
p T q \z 厂 o -yp v <7 v r ,T q) \/ (p —> r)) o -i((-ip v^) v (-i/? v r))<=> p A —yq A -ir给出子句集\rp7 q\/ F ,p, -yq , 的反驳如下。
—7 q7 丫 Prq—>rq7 丫由①和② r由③和⑤ □由④和⑥①②③④⑤⑥⑦因此,p T qvr \= (j?->(7)v(/?^r)(4)首先将 p /\qf r, -i((pr) v ((? -> r))化为合取范式。
离散数学-4-4 基数的概念
一、后继集
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确定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概念, 首先需要引进自然数集合。 定义4-4.1 给定集合A的后继集 后继集定义为集合: 后继集 A+=A∪ {A} 若A为空集φ ,则后继集为φ+,(φ+)+, ((φ+)+)+,…这 些集合可写成如下形式: φ∪{φ}, φ∪{φ}∪{φ∪{φ}}, φ∪{φ}∪{φ∪{φ}} ∪{φ∪{φ}∪{φ∪{φ}}}… 简化为:{φ}、{φ,{φ}}、{φ,{φ},{φ∪{φ}}}… 若若命名集合φ为0,那么 φ+=0+={φ}=1,1+= {φ,{φ}}=2 2+={φ,{φ},{φ∪{φ}}}……
4、基数
设有集合A,一切与该集合等势的集合,其元素之间可以 一一对应,若以此作为度量标准,我们可有如下定义。 定义4-4.5 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称为集合 的基数 集合A的基数 定义 集合 的基数,记为 K[A](或 A ) 从基数的定义可以看到,有限集合的基数就是其元素的个 数。这里约定空集的基数为0。 例如,A=(a,b,c),B={ ,{ },{ ,{ }}},C={桌、 灯泡,教室},…,因为A~R~C,即K[A]=K[B]=K[C]。 K[A]={A,B,C,…} *可以看到,如果两个集合能够建立双射函数,则两集合 元素间必一一对应,从基数的定义可以知道,该两集合应 具有相同的基数。
2、等势
定义4-4.3 当且仅当集合A的元素与集合B的元素之间存在 定义 着一一对应,集合A与集合B称为是等势的(或称同浓的)。 记作A~B。 例题1 验证自然数集N与非负偶数集合M是等势的。 证明: 证明 因为N与M的元素之间可作一一对应的映射,即 f(n)=2n 例题2 设P为实数集合,S是P的子集,即S∈P,且 S={x|x∈P∧O<x<l}, 证明 S~P 证明: 证明: 令f:P→S f(x)= 1 tg −1 x + 1 (−∞ < x < ∞)
离散数学-4-6 基数的比较
2 性质
定理4-6.5 (Cantor定理) 设M是一个集合,T= P(M) 则 K[M]<K[T] 证明 a)首先证明K[M]≤K[T]。为此作函数f:M→P(M),使得 f(a)={a},则f是入射函数,故K[M]≤K[T]。 b)其次我们证明K[M]≠K[T]。 反之,若K[M]=K[T],则必有函数 :M→T是双射函数。对于任意 m∈M,必有T中唯一的ϕ (m)与之对应,即m→ (m)。 若m∈ϕ (m)称m为M的内部元素,若m∉ ϕ (m)称m为M的外部元素。 设S={x|x∈M,x ∉ ϕ(x)},即S为M的外部元素集合,则有S⊆ M, 故S∈T。 因为 是双射函数,故必有一个元素b∈M,使 ϕ (b)=S 若b∈S,因为 ϕ (b)=S,此时b为M的内部元素,得出矛盾。 若b∉ S,因为 ϕ (b)=S,此时b为M的外部元素,也得出矛盾。 故K[M]≠K[T],由a),b)得到K[M]< K[T]。
2 性质
定理4-6.4 如果A是无限集,那么ℵ0≤K[A]。 定理 证明 因为A是无限集合,故A必包含一个可数无限子集A', 作函数f:A'→A,使得f(x)=x,对x∈A',f是入射函数, 故K[A']≤K[A]。 但K[A']=ℵ0 ,因此ℵ0≤K[A]。 *尽管我们证明了ℵ0< ℵ ,以及 ℵ0 ≤K[A]。但是直到目 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证明是否有一无限集,其基数严格介 于ℵ0 与ℵ 之间。 *假定 ℵ是大于ℵ0 的最小基数,即不存在任何基数K[S], 使ℵ0<K[S]< ℵ成立,这就是著名的连续统假设。
本课小结
基数 基数的诸性质
作业
P173 (2)
2 性质
定理4-6.3 设A是有限集合,则K[A]< ℵ0< ℵ . 定理 证明: 证明 设K[A]=n,则A~{0,1,2,…,n-1}。定义函数f: {0,1,2,…,n-1}→N,f(x)=x;f是入射函数,故 K[A]≤K[N] 在定理4-4.2中已证得N到A之间不存在双射函数,所以 K[A]≠K[N] 故K[A]<K[N],即K[A]< ℵ0 又作映射g:N→[0,l],g(n)=1/(n+1),g是入射函数,故, ℵ0≤ ℵ 。 因为N与[0,1]间不能一一对应,故ℵ0 ≠ ℵ ,因此ℵ0< 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式(封闭公式):不含自由出现的个体变 闭式(封闭公式):不含自由出现的个体变 ): 项的公式
24
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例:指出下列公式中的指导变元,各量词的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指导变元, 辖域, 辖域,自由出现已经约束出现的个体变项
F(a, b)→G(x,y) → F(a, b)→∀ →∀xG(x,y) →∀ ∀x(F(a, b)→G(x,y)) → →∃y(G(x,y)∧H(z)) ∀x(F(a, x))→∃ →∃ ∧
第四章:一阶谓词逻辑 第四章 一阶谓词逻辑
第一节: 第一节: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第二节: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第二节:
1
第四章:一阶谓词逻辑 第四章 一阶谓词逻辑
第一节: 第一节: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第二节: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第二节:
2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命题逻辑的表示能力缺陷
命题演算的基本单元为简单命题 不能研究命题的结构、 不能研究命题的结构、成分和内部逻辑的特征 不能表达二个原子命题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不能表达二个原子命题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无法 处理一些简单又常见的推理
任意x,x2-3x+2=(x-1)(x-2) (个体域为实 任意 , 数集合) 数集合) 存在x,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存在 x+5=3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13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谓词逻辑符号化几点说明
不同的个体域,符号化形式可能不一样, 不同的个体域,符号化形式可能不一样,命题真 值也可能不同 一般默认是全总个体域, 一般默认是全总个体域,即包含一切个体 特性谓词: 特性谓词:描述个体变元取值范围的谓词
8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存在量词∃ 表示个体域里有一个个体x 存在量词∃: ∃x表示个体域里有一个个体 表示个体域里有一个个体
对应日常语言中的“存在” 对应日常语言中的“存在”、“有一个”等 有一个” 一元谓词F( 个体域为 个体域为D, 一元谓词 x)个体域为 , ∃xF(x)真值 真值
• ∃xF(x)为真:F(a)为真,存在某个 ∈D 为真: 为真, 为真 为真 存在某个a∈ • ∃xF(x)为假:F(a)为假,对任意 ∈D 为假: 为假, 为假 为假 对任意a∈
21
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谓词语言ℒ的合式公式(谓词公式): 一阶谓词语言ℒ的合式公式(谓词公式):
1. 原子公式是合式公式 2. A为合式公式,则¬A是合式公式 为合式公式, 为合式公式 是合式公式 3. A,B为合式公式 则(A∧B), (A∨B), 为合式公式,则 ∧ , 为合式公式 ∨ (A→B), (A↔B) 为合式公式 → ↔ 4. 如A是合式公式,则∀xA, ∃xA也是合式 是合式公式, 是合式公式 也是合式 公式 5. 只有有限次应用 只有有限次应用1-4构成的符号串才是合 构成的符号串才是合 式公式
n元谓词 元谓词P(x1,…,xn) 元谓词
P(x1,…,xn): Dn→{F,T},D为个体域 , 为个体域 不带个体变项的谓词为0元谓词即命题 不带个体变项的谓词为 元谓词即命题
6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将下列命题用0元谓词符号化 例:将下列命题用 元谓词符号化 将下列命题用
2既是素数又是偶数 既是素数又是偶数
在北京工作的人未必是北京人
• F(x): x在北京工作;G(x):x是北京人 在北京工作; 在北京工作 : 是北京人 • ¬ (∀xF(x) → G(x)) ∀
15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不存在跑得同样快的两只兔子
• F(x):x是兔子,L(x,y):x和y跑得同样快 : • ¬ ∃x∃y(F(x) ∧ F(y) ∧ L(x,y)) ∃
25
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如何赋予合式公式含义? 如何赋予合式公式含义?
4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个体词: 个体词:研究对象中独立存在的具体或抽象的 个体
个体常项: 个体常项:具体或特定的个体词
• 南京,东南大学,1,2 南京,东南大学, ,
个体变项:抽象或泛指的个体词 个体变项:
• x,y,z • 取值域称为个体域或论域
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叫做论域或 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叫做论域或个体域 论域 空集不能作为论域
例子
凡是人都要死 p→q → 苏格拉底是人 r 推出:苏格拉底要死? 推出:苏格拉底要死?
命题之间的联系无法刻画
3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谓词逻辑
对命题做进一步分解 揭示命题的内部结构以及命题间的内在联系
命题分解
个体词(名词、代词) 个体词(名词、代词) 谓词
例:
南京是城市 个体词: 个体词:南京 谓词: 谓词:是城市
20
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谓词语言ℒ的原子公式: 一阶谓词语言ℒ的原子公式:
F(x1,…,xn)为n元谓词符号 为 元谓词符号 t1,…,tn为n个项 个项 F(t1,…,tn)为ℒ的原子公式 为
例:下列符号串为原子公式
F(a, b) F(x, y) F(f(x,y),a)
尽管有些人聪明,未必所有人都聪明 尽管有些人聪明,
• F(x): x是人;G(x):x聪明 是人; 是人 : 聪明 • ∃x(F(x) ∧ G(x)) ∧ ¬ ∀x(F(x)→G(x)) → • ∃x(F(x) ∧ G(x)) ∧ ∃x(F(x) ∧ ¬G(x))
16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第一节: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第二节: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第二节:
18
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谓词语言ℒ 一阶谓词语言ℒ的字母表
非逻辑符号
• 个体常项符号:a, b, c, … 个体常项符号: • 函数符号:f, g, h, … 函数符号: • 谓词符号:F, G, H, … 谓词符号:
根据命题的实际意义选取全称量词或存在量词 多个量词同时出现时, 多个量词同时出现时,不能随意颠倒顺序 • 符号化:对任意的x,存在着y,使得x+y=5 符号化: ,
• 给定实数域 • F(x,y):x+y=5 : • ∀x∃yF(x,y) ∃ • 不同于∃y∀xF(x,y) 不同于∃ ∀
T F
17
第四章:一阶谓词逻辑 第四章 一阶谓词逻辑
∀x P(x),∃x (P(x) ∧Q(x)) , ∀x M(x) → D(x)
自由变元与指导变元
指导变元:出现在量词∀x, x辖域内的变元 辖域内的变元x 指导变元:出现在量词∀x ∃x辖域内的变元x ∀x M(x) → D(x) 自由变元: 自由变元:非约束出现的变元 ∀x M(x) → D(x)
• 全称量化中,特性谓词常作为蕴涵式的前件 全称量化中, • ∀x(M(x)→F(x)) ( → • 存在量化中,特性谓词常作为合取项之一 存在量化中, • ∃x (M(x)∧G(x)) ∧
14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判断真假值
凡是学生都需要学习和考试
• F(x): x是学生;G(x):x学习;H(x):x考试 是学生; 学习; 是学生 : 学习 : 考试 • ∀x(F(x) → G(x) ∧ H(x))
5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谓词: 谓词:刻画个体词性质及个体词之间的关系的 词
谓词常项: 谓词常项:具体性质或关系的谓词
• F(a,b):小王和小李是同学 : • G(x):x是有理数 : 是有理数
谓词变项: 谓词变项:抽象或泛指的性质或关系的谓词
• L(x,y):x,y具有关系 具有关系L : 具有关系
7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量词: 量词:表示个体变元在个体域中取值方式的词 全称量词∀ 表示个体域里的所有个体x 全称量词∀: ∀x表示个体域里的所有个体 表示个体域里的所有个体
对应日常语言中的“一切的” 所有的” 对应日常语言中的“一切的”、“所有的”等 一元谓词F( 个体域为 个体域为D, 一元谓词 x)个体域为 , ∀xF(x)真值 真值
• ∀xF(x)为真:F(a)为真,对所有 ∈D 为真: 为真, 为真 为真 对所有a∈ • ∀xF(x)为假:F(a)为假,对某个 ∈D 为假: 为假, 为假 为假 对某个a∈
∀x∀yG(x,y):个体域里所有个体x,y有关系G : 有关系
• ∀x∀yF(x)为真:F(a,b)为真,对所有 为真: 为真, ∀ 为真 为真 对所有a,b∈D ∈ • ∀x∀yF(x)为假:F(a,b)为假,对某对 为假: 为假, ∀ 为假 为假 对某对a,b∈D ∈
22
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合式公式例子
F(a, b) F(x, y) F(a, b)→G(x,y) → F(a, b)→∀ →∀xG(x,y) →∀ ∀x(F(a, b)→G(x,y)) →
23
4.2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一阶逻辑公式及其解释
辖域: 辖域:紧接在量词后面括号内的合式公式
11
4.1 一阶逻辑命题符号化
例: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判断真假值
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合) 所有有理数都是整数 (个体域为有理数集合)
• F(x): x是整数 是整数 • ∀xF(x)
所有有理数都是整数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 F(x): x是整数 Q(x): x有理数 是整数, 是整数 有理数 • ∀x(Q(x)→F(x)) ( →
逻辑符号
• 个体变项符号:x, y, z, … 个体变项符号: • 量词符号:∀,∃ 量词符号: • 联接词符号:¬,∧,∨,→,↔ 联接词符号: • 括号与逗号:( ,),, 括号与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