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前言一、实验课目的本课程实验课目的在于:验证、巩固和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测量技能及用实验法来测定一些机械参数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因此,实验课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后分析试验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实验课为评定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要求在实验前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在实验前要进行检查和提问,如发现有不合格者,提出批评,甚至停止实验的进行,实验准备工作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1.预习好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搞懂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进行的步骤及主要事项,做到心中有底。
2.准备好实验指导书中规定自带的工具、纸张。
3.准备好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表格应记录些什么数据自拟。
三、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1.验前必须了解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性能、操作规程及使用须知,否则不得操作。
2.严格按照规定,精心操作设备、仪器。
3.实验室内与本实验无关的设备与仪器,一律不得乱动。
4.在实验室严守纪律,不得高声谈笑,保持室内整洁。
5.实验完毕后,用过设备、仪器放回原处,并整理清洁、经教师同意后才得离开。
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实验所有数据、现象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定结论与看法的书面文件。
学生在实验后必须按照要求,整理并分析处理所的结果,写成正规的实验报告。
为了写好实验报告,提出以下几点:1.实验结果记录应经实验指导教师过目签字,并随实验报告一起交上。
2.报告中的结果分析及讨论应力求具体,应针对试验具体情况,防止不切实际的空谈。
3.实验报告要求每人一份。
4.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完毕后一星期内,由班委汇集交老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8年9月10日实验一零件认知实验一、实验目的1.配合课堂教学及课程进度,为学生展示大量丰富的实际机械零件,使学生对实际机械系统增加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05-10
实验指导书GUIDE BOOK FOR EXPERIMENT张云文李海涛姚海蓉编著AND目录CONTENTS说明 (1)前言 (2)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3)实验二 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 (6)实验三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12)实验四 转子动平衡实验 (16)附录1 PCL-812PG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使用说明 (19)附录2 机构应用工程实例 (21)说明Brief Instruction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强调与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帮助培养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不仅可以籍此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同学们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原理共56学时。
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以我校的教学计划为依据,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宗旨,开设了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实验一)、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实验二)、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实验三)、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四)作为机械原理的基本实验内容。
其中,动平衡实验由于设备老化,目前设备达到的教学效果完全可以由课内教学实现,因此目前该实验暂时取消。
待购置现代动平衡试验设备后即可随时开设。
此外,已在部分班级试点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计算机虚拟实现、选做研究项目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台的软硬件改进设计等。
同时,还拟开设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模型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运动方案分析实验。
这部分实验内容暂时单独成篇,待条件成熟即可列入本实验指导书。
附录2中的机构应用工程实例是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其实是工程实际中实现某种功能的一个运动方案,而决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解。
实验考核成绩分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
实验成绩并入课程总成绩,约占10%。
为便于同学们预习,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特编著本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
工作原理:通过摆动导杆机构使导杆1绕C轴摆动,由导块4、滑板5及齿轮6的运动,驱动齿条7往复移动,齿条的行程为滑板5行程的两倍。
b.多杆行程放大机构
1)平面机构中是否存在曲柄;2)输出件是否具有急回特性;3)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4)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在非工作行程中;5)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具有刚性冲击、柔性冲击。
下列各种机构均选自于工程实践,要求用机构创新模型加以实现。
六、实验内容
1.组合机构
1)导杆摇杆滑块冲压机构和凸轮送料机构
如图12所示,曲柄为主动件。其杆长度为:lAB=87mm,lCD=135mm,lAC=345mm
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ZL),可通过齿条连接螺钉将两齿条联接到一起,中间的φ12圆孔、20×20方孔可按需要作固定或插杆作用(φ12通孔可配入DAM端螺母和右旋螺杆接头)。
5.组合机架
组合机架是机构系统创新组合模型的主体,由多种零件组成。
(1)外框架(ZJ1)
(2)内框架(横梁ZJ2-1、竖梁ZJ2-2)
2)摆角放大机构
a.双摆杆摆角放大机构
结构说明:如图19所示,从动作原理:当摆杆1摆动α角时,杆2的摆角β大于α实现摆角增大,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b.六杆机构摆角放大机构
结构说明:如图20所示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1-2-3-6与摆动导杆要构3-4-5-6组成。曲柄1为主动件,摆杆5为从动件。
3)铸锭送料机构
结构说明:如图23所示液压缸1为主动件,通过连杆2驱动机构ABCD,将从加热炉出料的铸锭6送到升降台7。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任务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设备 (2)五、实验内容 (3)1、牛头刨床机构 (3)2、内燃机机构 (4)3、精压机机构 (4)4、两齿轮-曲柄摇杆机构 (5)5、两齿轮-曲柄摆块机构 (6)6、喷气织机开口机构 (6)7、双滑块机构 (7)8、冲压机构 (8)9、插床机构 (8)10、筛料机构 (9)11、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9)12、凸轮-五连杆机构 (10)13、行程放大机构 (11)14、冲压机构 (11)15、双摆杆摆角放大机构 (12)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2)一、实验目的1、机构创新设计与运动分析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在掌握机构组成原理、基本机构的类型、结构、设计知识的基础上,以ZBS-C机构创意设计实验台作为操作平台,进行机构创新设计实验;2、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方法,遵循机械设计的基本法则,对机构运动系统方案进行设计与研究。
以期通过实验使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设计能力得到加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
二、实验任务1、选用工程机械中各种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运动要求。
2、根据设计机构创新方案、画出机构运动简图,在ZBS-C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台搭接、运行,满足机构设计要求。
三、实验原理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因此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2pL-pH=0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H和低副数PL都必需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当n=1,PL=1,PH=1 时即可获得单构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图 3-1 单构件高副杆组因此满足上式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的组合为:n=2,4,6……,PL=3,6,9……。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组件一套。主要包括:凸轮、齿轮、轴、
滑块、带轮、槽轮及不同长度的连杆;小型驱动电机;若干不同尺寸的螺
栓等连接件。
2.为本次实验研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一套。
3.工具一套。包括活动搬手、圆头内六角搬手、钢皮尺、螺丝刀等。
实验原理
四、实验原理
根据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都是由自由度为零的若干杆组依次连接到原 动件(或已形成的简单机构)和机架上的方法所组成。因此,我们就可以对 已有机构进行拆分或用杆件等拼接一个新的机构。
1.在为本次实验研制出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结合工程实践与现有主
机架和主要零部件,已收入十多种工程实际机构和二十多种所学的典型机
构运动模式,借鉴这些机构,确定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动学尺寸后,任选一到两个机构
运动方案进行拼装和拆分实验。
2.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设计一套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在主机架上完成拼
接搭建。
实验设备及工具
实验方法与步骤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认知本次实验中所要用到的连杆、滑块、轴等零部件及其功用。 2.认知并学会主机架与各主要零部件的装拆过程。 3、认知并学会主要零部件间通过各种运动副的装拆过程。 4.选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中所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一到两个作为拼接机
构的模式,选定机构运动学尺寸后进行拼装及拆分练习。
5.根据自己的创新思想,自拟机构运动方案进行实际拼装。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9 齿轮 10 凸轮 11 槽轮 12 拨盘
模数m=2¸z=28,35,42, 56的各3个
基圆半径20mm,升回型, 行程30mm
4槽
双销,销回转半径 49.5mm
五、主要零部件的拼接
1.固定支座销轴与机座拼接 如图2所示,将表中的固定支座销轴1插于在机架滑块 的圆孔中,套上垫片固紧螺母即完成安装 。销轴装于 机架滑块的圆孔中的长度稍大于滑块的宽度。图2a) 中 的销轴无键槽其上套有垫片,螺母通过垫片压紧立柱上 的滑块,所以销轴与立柱滑块间无相对运动,构成机架 上的固定销轴。 图2b) 中的销轴有键槽,螺母在销轴上旋紧后与立柱 上的滑块间有一定间隙,所以销轴与立柱滑块间可有相 对运动,构成机架上的活动销轴。在轴上键槽处装上键 并套上带轮,由电机的带轮带动即构成主动销轴。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
4)按照运动传递的顺序,从原动机开始依次 连接各基本组; 5)仔细检查,确认搭接无误、连接牢靠后方 可通电运转; 6)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判断是否满足工艺 要求并作出相应改进; 7)根据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视频
七、实验报告
1.对机构的工艺要求;画出拼接机构的运动 链结构图,计算机构的自由度; 2.按比例绘制搭接机构的运动简图,标注出 机构的运动简图的尺寸参数; 3.说明该机构是否满足给定的工艺要求; 4.分析该机构的优缺点,如何改进?有否代 替机构? 5.制作搭接机构的照片。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12时50分50秒下午12时50分12:50:5020.11.1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1.120.11.112:5012:50: 5012:50:50Nov -20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实验报告一、概述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是各类复杂机械设计中决定性的一步,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先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一般比拟复杂的机构都有多个方案,需要制作模型来试验和验证,屡次改良后才能得到最正确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所用搭接试验台能够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等功能,能够比拟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良、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一般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纸上谈兵〞的状况。
二、实验目的掌握机构创新模型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原理。
〔1〕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2〕加深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
三、实验原理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去的方法来组成,这是机构的组成原理,也是本实验的根本原理。
杆组的概念、正确拆分杆组及拼装杆组。
1.杆组的概念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假设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根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级的条件是:F=3n—2P L-P 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L和低副数P H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II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II 级杆组共有五种形式如图2-22所示。
III级杆组形式较多,其中n=4,P L=6,图2-23所示为机构创新模型已有的几种常见的III级杆组。
2.正确拆分杆组正确拆分杆组的三个步骤:〔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有时还要将高副加以低代。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即执行构件〕先试拆分II级杆组,假设拆不出II级组时,再试拆III极杆组,即由最低级别杆组向高一级杆组依次拆分,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报告一、引言机构运动指的是由机械结构驱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式。
在工程领域,机构运动常用于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和机器人。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与分析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探索机构运动领域的新颖解决方案和创新。
二、设计目标本次实验的设计目标为:设计一种机构运动方案,使得物体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并且具有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三、设计步骤1. 运动分析:首先,对所需完成的动作进行运动分析。
确定物体起始位置和目标位置,以及中间可能涉及到的障碍物和限制条件。
2. 机构设计:根据运动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和结构。
可以使用连杆机构、齿轮机构、摆线传动机构等不同的机构形式,根据具体需求综合考虑有关因素选择。
3. 参数确定:根据机构设计,对相关参数进行确定。
例如,连杆机构中各个连接杆的长度以及关节位置,齿轮机构中的齿轮参数等。
4. 动力学分析:对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验证所设计的机构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Matlab等工具进行力学仿真分析,评估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和力学性能。
5. 优化设计:根据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对机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可以调整参数、改变结构,或者采用其他机构形式等方式进行优化。
6. 制造与实验:根据优化设计的结果,制造所设计的机构,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如运动时间、准确度、可靠性等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以上设计步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齿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的机构运动方案,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该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通过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我们改进了齿轮齿数、连杆长度和关节位置,提高了机构的运动效率和精度。
五、结论本次实验通过设计机构运动创新方案,并进行动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验证了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机构运动方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指定动作,具有高准确度和可靠性。
基于齿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的结合应用,提高了机构的运动效率和精度。
实验四 精密机械创新设计与拆装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精密机械创新设计与拆装试验学时: 5学时一、实验目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机构与仪器仪表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对实际仪器仪表模型的拆装,熟悉和了解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二、实验设备1.fischertechnik慧鱼创新工具包1套2.接口电路板1块3.计算机1台三、实验原理慧鱼创新工具包中有许多种可供选择的机构模型,学生可根据说明书的指导或自己的设计对机构和零部件模型进行组装,完成不同的仪器、设备的模型装配,并能通过与计算机接口,进行实际的机械功能的演示。
本实验中学生可分组自我选择装配和拆卸机械手、打印机、绘图仪等多种机械模型。
实际仪器仪表一般由许多不同类型的机构组成,下面介绍一些典型机构的工作原理。
1、连杆机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经见过许多的平面连杆机构,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机器、仪表及操纵装置中。
这些机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机构都是通过低副连接而成,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很多,单从组成机构的杆件数来看就有四杆、五杆和多杆机构。
一般的多杆机构可以看成是由几个四杆机构所组成。
所以平面四杆机构不但结构最简单、应用最广泛。
构件之间都是用转动副联接的平面四杆机构称为铰链四杆机构,如图1示。
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机构的最基本的可以实现运动和力转换的连杆机构型式。
在此机构中,AD固定不动,称为机架;AB、CD两构件图 1与机架组成转动副,称为连架杆;BC称为连杆。
在连架杆中,能作整周回转的构件称为曲柄,而只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构件称为摇杆。
因此,根据机构中有无曲柄和有几个曲柄,铰链四杆机构又有三种基本形式:1.曲柄摇杆机构:两连架杆中一个为曲柄而另一个为摇杆的机构。
2.双曲柄机构:两连架杆均为曲柄的四杆机构。
3.双摇杆机构:两连架杆都是摇杆的机构。
遵循“不改变构件间的相对运动状况,而只可改变构件的形状或其绝对运动”的原则,铰链四杆机构可演化为其他四杆机构型式。
1)滑块机构如图2所示,当构件1能整周回转成为曲柄时,该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否则该机构称为摆杆滑块机构。
平面机构创意设计实验
平面机构创意设计实验一、概述平面连杆机构在机械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平面连杆机构的综合与分析既是机械原理课程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课程的难点内容。
因此连杆机构在机械设计中,特别是在机械创新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利用机构的组成原理,创新新型连杆机构是机构创新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平面连杆机构是很多种机械(例如装载机、压力机、自卸汽车、医疗床等)的主体机构,连杆机构的设计选型一般选通过作图和计算来进行,多次改进后才能得到最佳的方案和参数。
本实验通过对实验仪多功能零件的排列、组合,亲手将自己构思创新、试凑选型的机械方案按比例组装成实物模型,模拟真实情况,对布局、连接方式、尺寸等原设计进行直观验证或调整来完善、确定最终设计方案和参数。
以此培养学生创新动手、独立思考的设计能力,提高机械原理课程的设计水平。
二、实验目的(1)事先在图纸上按工作要求设计出平面连杆机构运动简图,然后在试验台上搭接,实现预先目的。
(2)在试验台上按机构组合原理对其进行性能分析,以达到设计目的。
三、实验原理通过对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可知,在原动件上,依次连接自由度为零的杆组,可组成一系列新机构。
原动件一般为绕主轴转动的构件或往复移动的构件。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目相等,因此机构均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现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F=3n-2P L-P 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P H和低副P L都必须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四、实验设备及使用方法机构创意设计实验台主要由机架和与之配合的多功能零件组成。
除此之外,我们还配备有一些标准零件和组装工具。
1、机架如图2-26所示,机架主体为一正方形框架,它由U型支架支撑于桌面,并有一长度可调的链条来调整正方形框架相对桌面的倾斜度。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
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答案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对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设计及工程实践动手能力;2、通过机构的拼接,可以发现一些基本机构及机械设计中的典型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运动方案设计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融会贯通,对机构系统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3、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机构运动方案构型的各种创新设计方法。
二、实验设备机架、各种零部件、连杆、复合铰链、移动副、转动副等。
三、实验步骤1、掌握平面机构组成原理。
2、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
3、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形成拼接实验内容,将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
4、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
5、将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四、实验内容(1)按比例绘制实际拼装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要求符号规范。
标出活动构件、原动件、转动(2) 进行机构分析:杆组化分,并简要说明机构杆组的拆组过程,并画出所拆机构的杆组简图。
(3) 根据拆分的杆组,按不同的顺序排列杆组,可能组合的机构运动方案有哪几种?要求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出来,就运动传递情况作方案比较,并简要说明之。
(4) 利用不同的杆组进行机构拼接,可得到哪一些有创意的机构运动方案?用简图说明篇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四实验四: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3、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件及主要功用(参看“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台零部件清单”)2、工具M5、M6 、M8 内六角搬手、6 或8 英寸活动搬手、1 米卷尺、笔和纸。
综合实验报告页
实验综合说明书班级:机械0903组别:06成员:蒋连蔡海洋唐潇包阳雪目录实验一、缝纫机头机构综合分析实验二、自行车拆装实验四、机构方案创意设计实验五、重心测定实验七、金属材料泊松比测定实验八、金属材料条件屈服强度的测定实验九、叠合梁正应力测试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心得体会实验二自行车拆装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自行车的车体结构和自行车主要零部件的基本构造与组成,如车架部件、前叉部件、链条部件、前轴部件、中轴部件、后轴部件、飞轮部件等,增强对机械零件的感性认识;2、了解前轴部件、中轴部件、后轴部件的安装位置、定位和固定;3、熟悉自行车的拆装和调整过程,初步掌握自行车的维修技术。
二、实验设备及拆装工具1、实验设备:各种类型的自行车;2、拆装工具:各类扳手、钳子、螺丝刀、锤子、鲤鱼钳等。
三、实验内容1、拆装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和后轴2、在拆装中了解轴承部件的结构,安装位置、定位和固定;3、课后做思考题,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步骤(一)自行车的拆卸1 前后轴的拆卸拆卸前后轴之前,先将车支架支起。
倒放前,先用螺丝刀将车铃的固定螺钉拧松,把车铃转到车把下面,另外在车把和鞍座下面垫块布。
1)拆卸前轴的步骤和方法(1)拆圆孔式闸卡子,要用螺丝刀松开两个闸卡子螺钉,将闸卡子从闸叉中向下推出,再把闸叉用手稍加掰开。
凹槽式闸卡子可以不拧松闸卡子螺钉,只需将闸叉从闸卡子的凹槽中推出,再稍加掰开即可。
(2)拆卸轴母,拆卸时要先卸紧的,后卸松的,防止产生连轴转的现象。
(3)拆卸轴挡,拆卸轴挡与拆卸轴母的顺序相反,应先卸松的,也就是一般先卸左边的。
(4)拆卸轴承,用螺丝刀伸入防尘盖内,沿防尘盖的四周轻轻将防尘盖撬下来,再从轴碗内控出钢球。
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边的防尘盖和钢球拆下。
2)后轴的拆卸步骤和方法与拆卸前轴大同小异,拆卸时可以参照前轴的方法。
所以,这里仅对不同之处介绍如下:(1)拆卸半链罩车后轴时,先松开闸卡子,拧下两个轴母,将外垫圈、衣架、档泥板支棍、车支架依次拆下,在链轮下端将链条向左用手(或用螺丝刀)推出,随即摇脚蹬子将链轮向后倒转。
轴系结构组合设计
轴系结构组合设计Ⅰ. 简要说明Ⅱ. 实验指导书Ⅲ. 实验报告Ⅰ. 简要说明技术楼9509实验室在2010年10月间购进了两箱组合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该实验箱可开设轴系结构设计和轴系结构分析两大实验功能。
实验箱由8类40种120件零件组成,内有齿轮轴、蜗杆轴和不同结构形状的阶梯轴等轴类零件,齿轮、带轮、联轴器、轴承座、端盖、套杯、套筒等轴上零件,轴承、圆螺母、轴端挡圈、止动垫圈、轴用弹性挡圈、螺钉、螺母等标准件,连接件、支承座类等零件,零件材料为全铝合金,加工精密。
实验零件能方便地组合出数十种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多样的特点,每一实验箱可供4-6人利用。
实验箱与实验指导书和折装工具可开设轴系机构创意设计实验,轴系机构模拟设计实验,轴系机构分析实验,轴系零件测绘实验等实验课程,对培育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将有明显的提高。
以下是利用实验零件组合成的轴系结构示例:轴系结构示例1轴系结构示例2轴系结构示例3轴系结构示例4轴系结构示例5轴系结构示例6轴系结构示例7Ⅱ. 实验指导书【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实验四:轴系结构组合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轴的结构与其设计,弄懂轴及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能、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
2.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式。
3.熟悉和掌握轴系结构设计的要求与常常利用轴系结构。
4.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式,和润滑和密封方式。
二.实验原理任何回转机械都具有轴系结构,因此轴系结构设计是机械设计中最丰硕、最需具有创新意识的内容之一,轴系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机械的性能与利用寿命。
由于轴承的类型很多,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式多样,具体轴系的种类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1)两头单向固定结构;(2)一端双向固定、一端游动结构;(3)两头游动结构(一般用于人字齿轮传动中的一根轴系结构设计)。
如何按照轴的回转转速、轴上零件的受力情况,决定轴承的类型;再按照机械的工作环境决定轴系的整体结构;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与固定、周向的固定来设计机械的轴系,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环节。
实验四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
实验四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实验1轴系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轴系结构设计中有关轴的结构设计、滚动轴承组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1、创意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箱。
实验箱由8类40种168件零件组成,能方便的组合出数十种轴系结构方案。
具有开设轴系结构设计和轴系结构分析两大项实验功能,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机械结构能力及机构创新能力的具有明显的效果。
2、绘图工具铅笔、三角板等。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1、指导教师根据下表可以选择性安排每组的实验内容( 实验题号)或学生自行确定实验方案。
2、进行轴的结构设计与滚动轴承组合设计。
每组学生根据实验题号的要求,进行轴系结构设计,解决轴承类型选择,轴上零件定位固定轴承安装与调节、润滑及密封等问题。
3、绘制轴系结构装配图。
4、每人编写实验报告一份。
四、实验步骤1、明确实验内容,理解设计要求。
2、复习有关轴的结构设计与轴承组合设计的内容与方法(参看教材有关章节)。
3、构思轴系结构方案(1)根据齿轮类型选择滚动轴承型号。
(2)确定支承轴向固定方式(两端固定;一端固定、一端游动)。
(3)根据齿轮圆周速度(高、中、低)确定轴承润滑方式(脂润滑、油润滑)。
(4)选择轴承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等)。
(5)考虑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轴承间隙调整等问题。
(6)绘制轴系结构方案示意图。
4、组装轴系部件根据轴系结构方案,从实验箱中选取合适零件并组装成轴系部件、检查所设计组装的轴系结构是否正确。
5、绘制轴系结构草图。
6、将所有零件放入实验箱内的规定位置。
7、写出实验报告。
班级: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题号已知条件实验结果轴系结构装配图(附3号图)轴系结构设计说明(说明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滚动轴承的安装、调整、润滑与密封方法)实验2轴系结构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轴、轴上零件的结构形状及功用、工艺要求和装配关系;熟悉并掌握轴及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方法;了解轴承的类型、布置、安装及调整方法,以及润滑和密封方式。
机器时代-“探索者”机械创新套件说明(标准版1002)概要
机械创新套件介绍标准版1002工程创新实验室设备机器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探索者”机械创新套件特点 (3)二、“探索者”机械创新套件模块说明 (4)2.1 产品构造 (4)2.2、结构件 (5)2.3、控制器 (5)2.4、示教编程 (6)2.5、舵机 (6)2.6、传感器 (6)2.7、开发环境 (7)2.8、附件 (8)2.9、配套资源 (8)三、配套实验课程示例 (9)四、产品配置 (11)五、公司介绍 (12)一、“探索者”机械创新套件特点“探索者”机械创新套件结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控制、人工智能和造型技术等众多的先进技术。
精心设计的金属结构件能完成几乎所有的机械结构搭建,实现几乎全部的传动方式,配合以高性能的ARM7 LPC2138 32位控制器,8种常用传感器,多个伺服电机,方便验证机器人机构的运动特性,并可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大多数数字/模拟电路、单片机、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实验,贴近日常教学。
C语言、流程图、便携式三种编程方式,方便不同程度,不同需求的用户选择使用。
独创的便携编程方式,让用户可以在不便使用电脑的环境,或仅需要简易编程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对机器人的程序设定。
多学科穿插融合,鼓励动手,鼓励创新的教学思路,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动手操作平台,通过对机器人机构的不断地设计、组装、调试、拆卸,给予学生广阔的发挥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沿着“学习——实践——总结——创新”的道路不断发展。
使学生能够广泛适用于机械、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的就业需求。
而巧妙的机械结构和高性能、多种类电子部件、软件平台的结合,可设计出独创的智能机器人,完成具有深层开发性质的研究课题,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平台。
二、“探索者”机械创新套件标准版1002模块说明2.1 产品构造包装第一层:电子模块&组装工具第二层:结构零件2.2、结构件27种2.4mm板厚金属结构件、5种塑料结构件,全部按照国际零件标准设计,总数254个,其他结构零配件1158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运动特性。
2、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JKZB-Ⅱ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
附件:齿轮、齿条、槽轮、凸轮、转动轴、连杆、各种连接组合零部件等。
2、装拆工具:十字起子、活动扳手、内六角扳手、钢板尺、卷尺等。
3、学生自备草稿纸、笔、绘图工具等。
三、实验要求1、每2~3人一组,每一组实验前拟一份机构运动设计方案,实验后提交新设计方案.2、完成实验后各组将机械零部件“物还原位”,老师验收后方可离去.3、每人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任何平面机构都可以由若干个基本杆组依次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故可通过选定的机构类型,拼装该机构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内容1、自行到实验室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装置,各种零部件、装拆工具的功能;了解机构的拼接方法,拟订自已的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步骤。
2、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
3.拼接机构,将各基本杆组按运动传递规律顺序拼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
4.绘制运动简图,分析所拼接的平面机构。
5.根据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利用常用的零部件拼接调整,设计一种具有新型的带发明创造性的组合机构。
每一组提交一份机构创新设计方案。
6.最后把组合机构安装在实验平台上,进行测试分析、运动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拟定这次实验的步骤,并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学生使用“机构创新组合设计实验台”提供的各种零件。
按照自己的运动方案简图,先在桌面上进行机构的初步试验组装,这一步的目的是杆件分层。
一方面为了使各个杆件在互相平行的平面内运动,一一方面为了避免各个杆件,各个运动副之间发生运动干涉。
2.按照上一步骤试验好的分层方案,从最里层开始,依次将各个杆件组装连接到机架上。
选取构件杆,连接转动副或移动副。
凸轮。
齿轮。
齿条与杆件用转动副连接,凸轮。
齿轮。
齿条与杆件用移动副连接,杆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杆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最后组装连接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或输入移动的原动件。
3.根据输入运动的形式选择原动件。
若输入运动为转动(工程实际中以柴油机,电动机等为动力的情况),则选用双轴承式主动定铰链轴或蜗杆为原动件,并使用电机通过软轴联轴器进行驱动。
若输入运动为移动(工程实际中以油缸,气缸等为动力的情况),可选用适当行程的气缸驱动,用软管连接好气缸,气控组件和空气压缩机并进行空载形成实验。
4.试用手动的方式摇动或推动原动件,观察整个机构各个杆,副的运动,确定运动没有干涉后,安装电动机,用柔性联轴节将电机与机构相连,或安装气缸,用附件将气缸与机构相连。
5.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试机6.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各个杆、副是否发生干涉②有无形成运动副的两构件的运动不在一个平面,因而出现摩擦力过大的现象③输入转动的原动件是否为曲柄。
④输出构件是否具有急回回特性。
⑤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
⑥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超过其许用值。
⑦机构运动过程中是否产生刚性冲击或柔性冲击。
⑧机构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运动到位、灵活可靠。
⑨多自由度机构的几个原动件,能否使整个机构实现良好的协调动作。
⑩动力元件的选用及安装是否合理,是否按预定的要求正常工作。
7.若观察到机构系统运动出现问题,则必须按前述步骤进行组装调整,直到该模型机构完全按照设计要求灵活、可靠地运动。
8.至此已经用实验方法确定了设计方案和参数,再测绘自己组装的模型,换算出实际尺寸,填写实验报告,包括按比例绘制正规的机构运动简图,标注全部参数,计算自由度,划分杆组,简述各项评价情况,指出自己有所创新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并简述改进的设想。
七、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学院的实验报告内容完成此次设计型实验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
2、实验仪器及工具、设备。
3、根据实验台现有的机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并进行分析。
4、自拟或课本提供的机构运动方案做为拼接对象,进行机构实际拼接。
根据实际拼接结果,进行自由度的计算,并回答此机构的功能?5、通过此实验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将组合是图片打印出来。
包括每组的组合图片、和实验平台图片、最终搭建的机构实物图片。
黏贴在实验报告的相应位置。
附录: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提供的运动副拼接方法参见以下各图所示。
1)实验台机架:如图4-5实验台机架中有5根铅垂立柱,均可沿X方向移动。
移动前应旋松在电机侧安装在上、下横梁上的立柱紧固螺钉,并用双手移动立柱到需要的位置后,应将立柱与上(或下)横梁靠紧再旋紧立柱紧固螺钉(立柱与横梁不靠紧旋紧螺钉时会使立柱在X方向发生偏移)。
注:立柱紧固螺钉只需旋松既可,不允许将其旋下。
立柱上的滑块可在立柱上沿Y方向移动,要移动立柱上的滑块,只需将滑块上的内六角平头紧定螺钉旋松即可(该紧定螺钉在靠近电机侧)。
按上述方法移动立柱和滑块,就可在机架的X、Y平面内确定固定铰链的位置。
图4-5 实验台机架图2)主、从动轴与机架的连接(下图各零件编号与“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方案实验台组件清单”序号相同,后述各图均相同)如图4-6图4-6 主、从动轴与机架的连接按上图方法将轴联接好后,主(或从)动轴相对机架不能转动,与机架成为刚性联接;若件22不装配,则主(或从)动轴可以相对机架作旋转运动。
3)转动副的连接:图4-7 转动副连接图按图示联接好后,采用件19联接端连杆与件9无相对运动,采用件20联接端连杆与件9可相对转动,从而形成两连杆的相对旋转运动。
4)移动副的连接:+图4-8 移动副连接图5)活动铰链座Ⅰ的安装:图4-9 活动铰链座Ⅰ连接图如图联接,可在连杆任意位置形成-铰链,且件9如图装配,就可在铰链座Ⅰ上形成回转副或形成回转-移动副。
6)活动铰链座Ⅱ的安装:图4-10 活动铰链座Ⅱ的连接图如图连接,可在连杆任意位置形成铰链,从而形成-回转副。
1) 复合铰链Ⅰ的安装:(或转-移动副)图4-11 复合铰链Ⅰ的连接图将复合铰链Ⅰ铣平端插入连杆长槽中时构成移动副,而联接螺栓均应用带垫片螺栓。
2) 复合铰链Ⅱ的安装:+ +用压紧螺栓:+ +或:(用带垫片螺栓)图4-12 复合铰链Ⅱ的连接图复合铰链Ⅰ联接好后,可构成三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也可构成复合铰链+移动副。
复合铰链Ⅱ联接好后,可构成四构件组成的复合铰链。
9)齿轮与主(从)动轴的连接图:图4-13 齿轮与主(从)动轴的连接图10)凸轮与主(从)动轴的连接图:+ + +图4-14 凸轮与主(从)动轴的连接图11)凸轮副连接图:图4-15 凸轮副连接图按图示连接后,连杆与主(从)动轴间可相对移动,并由弹簧23保持高副的接触。
12)槽轮机构连接:图4-16 槽轮机构连接图注:拨盘装入主动轴后,应在拨盘上拧入紧定螺钉37,使拨盘与主动轴无相对运动;同时槽轮装入主(从)动轴后,也应拧入紧定螺钉37,使槽轮与主(从)动轴无相对运动。
13)齿条相对机架的连接:图4-17 齿条相对机架的连接图如图连接后,齿条可相对机架作直线移动;旋松滑块上的内六角螺钉,滑块可在立柱上沿Y方向相对移动(齿条护板保证齿轮工作位置)。
14)主动滑块与直线电机轴的连接:图4-18 主动滑块与直线电机轴的连接图当由滑块作为主动件时,将主动滑块座与直线电机轴(齿条)固连即可,并完成如图示连接就可形成主动滑块。
五、实验拼接典型方案示例: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其运动方案可由学生构思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进行创新构思并完成方案的拼接,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实验也可选用工程机械中应用的各种平面机构,根据机构运动简图,进行拼接实验。
该实验台提供的配件可完成不少于40种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实验。
实验时每台架可由3~4名学生一组,完成不少于1种/每人的不同机构运动方案的拼接设计实验。
下列工程机械中的各种机构中选择拼接方案典型示例,仅供参考。
1、内燃机机构:图5-1 内燃机机构机构组成:曲柄滑块与摇杆滑块组合而成的机构。
工作特点:当曲柄1作连续转动时,滑块6作往复直线移动,同时摇杆3作往复摆动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
该机构用于内燃机中,滑块6在压力气体作用下作往复直线运动(故滑块6是实际的主动件),带动曲柄1回转并使滑块5往复运动使压力气体通过不同路径进入滑块6的左、右端并实现排气。
2、精压机机构:图5-2 精压机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曲柄滑块机构和两个对称的摇杆滑块机构所组成。
对称部分由杆件4→5→6→7和杆件8→9→10→7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为虚约束。
工作特点:当曲柄1连续转动时,滑块3上、下移动,通过杆4→5→6使滑块7作上下移动,完成物料的压紧。
对称部分8→9→10→7作用是使构件7平稳下压,使物料受载均衡。
用途:如钢板打包机,纸板打包机,棉花打捆、剪板机等均可采用此机构完成预期工作。
3、牛头刨床机构:(a) (b)图5-3 牛头刨床机构图b)为将图a)中的构件3由导杆变为滑块,而将构件4由滑块变为导杆形成。
机构组成:牛头刨床机构由摆动导杆机构与双滑块机构组成。
只是在图a)中,构件2、3、4组成两个同方位的移动副,且构件3与其它构件组成移动副两次;而图b)则是将图a)中D点滑块移至A点,使A点移动副在箱底处,易于润滑,使移动副摩擦损失减少。
机构工作性能得到改善。
图a)和图b)所示机构的运动特性完全相同。
工作特点:当曲柄1回转时,导杆3绕点A摆动并具有急回性质,使杆5完成往复直线运动,并具有工作行程慢,非工作行程快回的特点。
4、两齿轮-曲柄摇杆机构:图5-4 齿轮-曲柄摇杆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曲柄摇杆机构和齿轮机构组成,其中齿轮5与摇杆2形成刚性联接。
工作特点:当曲柄1回转时,连杆2驱动摇杆3摆动,从而通过齿轮5与齿轮4的啮合驱动齿轮4回转。
由于摆杆3往复摆动,从而实现齿轮4的往复回转。
5、两齿轮-曲柄摆块机构:图5-5 齿轮-曲柄摆块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齿轮机构和曲柄摆块机构组成。
其中齿轮1与杆2可相对转动,而齿轮4则装在铰链B点并与导杆3固联。
工作特点:杆2作圆周运动,为曲柄通过连杆使摆块摆动从而改变连杆的姿态使齿轮4带动齿轮1作相对曲柄的同向回转与逆向回转。
6、喷气织机开口机构:图5-6 喷气织机开口机构机构组成:该机构由曲柄摆块机构,齿轮-齿条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组合而成,其中齿条与导杆BC 固联,摇杆DD′与齿轮G固联。
工作特点:曲柄AB以等角速度回转,带动导杆BC随摆块摆动的同时与摆块作相对移动,在导杆BC上固装的齿条E与活套在轴上的齿轮G相啮合,从而使齿轮G作大角度摆动,与齿轮G固联在一起的杆DD′随之运动,通过连杆DF(D′F′)使滑块作上、下往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