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除虫菊酯

合集下载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口服LD50:>42880 mg/kg 经皮LD50: >2140mg/kg 剂型 :10%,20%,30%醚菊酯乳油,
10%,20%,30%醚菊酯可湿性粉剂 。
触杀和胃毒作用。具有杀虫谱广、 杀虫活性高、击倒速度快、残效期长、 对作物安全等特点。与波尔多液混用后 杀虫效力变化很小,活性稳定或稍有提 高。 适用于防治水稻、蔬菜、棉花上, 对鳞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鞘翅目、 双翅目和等翅目等多种害虫有高效。
高效广谱杀虫剂可兼治螨类,触杀和驱避作用。用于棉花、 葡萄、观赏植物、果树、蔬菜和其它农作物上,对苹果食心虫、 茶尺蠖、山楂红蜘蛛、棉铃虫、花卉介壳虫、叶螨类等多种害虫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锈螨防效差。
速效性中等,残效期三周左右,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联苯菊酯(虫螨灵)
2.5%天王星乳油 溶解度(25℃):水中0.1mg/L,可溶于甲苯、 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室 温下可贮存二年以上。
七、作用机理
该类化合物作用于昆虫外周和中央神经 系统,通过刺激神经细胞引起重复放电 (discharge)而导致昆虫麻痹.对神经索的 影响远大于DDT,但准确的位点还不清楚. 可能最初的毒性表现在对神经轴突的闭 锁作用(blocking action)。这个现象可以 和负温度系数效应相吻合。
Ⅰ型拟除虫菊酯(不含CN基):处理的昆虫很快就 出现高度兴奋及不协调运动、麻痹即所谓击倒,但击 倒时体内的药量若未达到致死量时将会苏醒,最后瘫 软死亡,如丙烯菊酯和胺菊酯等。“击倒”,即引起 昆虫的快速的、可恢复的麻痹。
10%~乳油40~60mL/667m2 。
乙氰菊酯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低毒可用于水田的合成拟 除虫菊酯杀虫剂,杀虫活性较高。主要起触杀作 用,还具有忌避、拒食和拒产卵作用,几乎无胃 毒作用,无内吸传导作用。杀虫谱较广,对鳞翅 目、鞘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多种昆虫害虫有 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 黑尾叶蝉品系活性高于敏感品系 。

常见杀虫剂介绍

常见杀虫剂介绍

常见杀虫剂介绍杀虫剂是一种能够用来对抗、杀死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通过靶向害虫的生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实现其杀虫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杀虫剂以及它们的分子结构式。

1.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是一类常见的农药,它们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其中最著名的有机磷杀虫剂是马拉硫磷(Malathion)。

其分子结构式为:CH3O-S-P(O)(OCH3)22.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中的氯化物通道,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阻断。

其中最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是氯虫苯菊酯(Chlorfenapyr)。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6H4-CH(CO2C6H5)-O-C4H2O2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在农业中广泛应用,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最常见的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是氟虫腈(Fenoxycarb)。

其分子结构式为:OC6H4CNHC(O)OC6H54.有机氟杀虫剂有机氟杀虫剂是一类化学稳定性较好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抑制神经传导和破坏虫体的酶系统。

最常见的有机氟杀虫剂是氯氟氰菊酯(Deltamethrin)。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CH3)CH2OCOCH2CHO5.吡虫啉类杀虫剂吡虫啉类杀虫剂是一类对害虫有高效杀灭力的杀虫剂,作用机理包括刺激害虫神经系统和抑制氧化酶系统。

最常见的吡虫啉类杀虫剂是阿维菌素(Imidacloprid)。

其分子结构式为:ClCH2CH2NN(C3H7)2这些杀虫剂只是常见的几种类型,还有其他许多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被开发出来。

在使用这些杀虫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害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并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以避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又如杀灭菊酯,各异构体的活性如下表所示。其中以酸醇均为S构型的 异构体活性最好,对家蝇的毒力是消旋体的3.5-4.4倍。
又如氟氨氰菊酯,杀虫谱广,且能杀螨。
功夫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毒力为氯菊酯的8.5倍。
也有在 醇组分引人氟原子的实例,如百树菊酯和氯苯百树菊酯等,均 有良好的杀虫杀螨活性。
Cl
5、立体异构效应
立体异构现象广泛存 在于拟除虫菊酯杀虫 剂的分子结构之中。 天然除虫菊酯均是单 一的异构体,三个手 性碳和几何异构均有 确定的构型,即 1R, 3R-反式酸-4S-顺式 菊醇酯。
当菊酸中异丁烯侧链被苯基、烷氧基、芳氧基或双甲基取代后,可以得到具 有杀螨活性的化合物。两个较优秀的代表是甲氰菊酯和化台物23。
3、非酯基因的引入
过去认为酯基是杀虫活性必不可少的结构。 后来,以杀灭菊酯为原型,用肟醚代替酯基合成了肟醚菊酯,以醚键代替 酯键合成了醚菊酯,毒性和鱼毒均较低、醚菊酯用于防治水稻害虫。
以酮的结构代替酯,也能得到具有杀虫活性的拟除虫菊酯。例如.以甲醚 菊酯为原型的28、以氯氰菊酯为原型的29。
烃基结构代替酯基的化合物也出现了。例如以醚菊酯为原型的化合物33, 有杀虫活性和杀螨活性,效果优于醚菊酯。又如结构中心包含烯键的化合 物。
4、氟原子的引入
在分子中引入氟原子之后,能提高杀虫活性,改善杀螨性能。如氟氰菊 酯,特点是高效、广谱、残效较长,能兼治蜱螨。
1963年Kato报道酞酰亚胺甲基菊酯类有杀虫活性, 并筛选出具有迅速击倒作用的胺菊酯。
1965年E11iott对取代呋喃甲基菊酯结构与活性关 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具有空前强烈杀虫活性的苄呋 菊酯。
上述几种改进醇组分的化合物,仍然对日光不稳定, 难以用于大田。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有哪些特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大部分品种对水生生物有毒、对天敌选择性差、无内吸作用、对螨类药效不高等不足。

(1)高效拟除虫菊酯的杀虫效力一般比常用杀虫剂高1-2个数量级,且速效性好.击倒力强。

(2)广谱对农林、园艺、仓库、畜牧、卫生等多种害虫,包括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多数品种对螨毒力较差,目前已出现一些能兼治螨类的品种。

如氟丙菊酚、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

(3)低毒对人畜毒性一般比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低,特别是因其用量少,使用较安全。

但个别品种毒性偏高,使用时仍需注意。

我国也曾发生过溴氰菊酚中毒的事例。

拟除虫菊酯对鸟类低毒,对蜜蜂有一定的忌避作用,但多数品种对鱼、贝、甲壳类水生生物的毒性高,所以很少用于水稻田。

目前也出现一些对鱼、虾毒性较低的品种,如醚菊酯可在稻田使用。

(4)低残留,对食品和%境污染轻拟除虫菊酯是模拟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在自然界易分解,使用后在农产品中残留量低,不易污染%境。

以氰戊菊酚为例,在水中半衰期夏季为3. 5-4天,冬季为14-16天;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10天。

这类药进入土壤后,易被土壤胶粒和有机质吸附,亦容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蛆叫和土壤微生物区系没有不良影响,药剂也不会渗漏人地下水。

这类药剂无内吸传导性,对农作物表皮渗透性较弱,施用后药剂残留部位绝大部分在农产品表面,例如对稻谷主要污染谷壳,在糙米中残留量甚微;在柑橘和苹果上只污染果皮,不污染果肉。

在动物体内易代谢,没有累积作用,也不会通过生物浓缩富集,对%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

(5)目前常用的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品种均无内吸作用,对害虫只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而且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

例如,氰戊菊酯对斜纹夜蛾的触杀毒力比胃毒毒力大8-9倍。

因此,施药时只有把药液直接喷到虫体上;或是均匀地喷到作物体表面,使作物体表面均匀地覆盖一层药剂,害虫在作物体表面上爬行沾着药剂或是吃了带药的作物,才会中毒死亡。

拟除虫菊酯类

拟除虫菊酯类
进入体内的毒物,在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MFO)和拟除虫菊酯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和水解等反应而生 成酸(如游离酸、葡萄糖醛酸或甘氨酸结合形式)、醇(对甲基羧化物)的水溶性代谢产物及结合物而排出体外。
主要经肾排出,少数随大便排出。24小时内排出50%以上,8天内几乎全部排出,仅有微量残存于脂肪受肝脏 中。大量动物试验证明,拟除虫菊酯类无致癌、致畸和突变作用。亟也有人(Bhunya)认为溴氰菊酯有诱变作用。
生化作用
本类农药多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光热和酸稳定,遇碱(pH>8)时易分解。可经消化 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但因其脂溶性小,所以不易经皮肤吸收,在胃肠道吸收也不完全。毒物进入血 液后,立即分布于全身。特别是神经系统及肝肾等脏器浓度较高,但浓度的高低与中毒表现不一定平行。
中毒症状
生产性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中后2—6h发病,口服中毒发病较快,可在10—30min内出现中毒 症状。
一、轻度中毒有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流涎、多汗,食欲不振和瞳孔缩小。
二、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尚有肌纤维颤动。
三、重度中毒可有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心肌损害和肝、肾功能损害,一次接触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 毒后,血胆碱酯酶活力在15min下降多最低水平,30—40min后已可恢复到50%—60%,60—120min后胆碱酯酶基 本恢复正常,随着胆碱酯酶活力的恢复,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和消失,反复接触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血胆碱酯酶 可抑制到50%,而临床可无中毒症状。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对昆虫的毒性比哺乳类动物高,有触杀和胃杀作用。主要用于杀灭棉花、蔬菜、果树、 茶叶等农作物上的害虫,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杀虫剂。
品种
醚菊酯、苄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杀灭菊酯、氰戊菊酯,戊酸氰醚 酯,氟氰菊酯、氟菊酯,氟戊酸氰酯,百树菊酯、氟氯氰菊酯,戊菊酯、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呋喃菊酯、苄 呋菊酯、右旋丙烯菊。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随后,他们又将氰基连到苄基的α-碳上,合成了氰 基苯醚菊酯。氰基的引入,使杀虫活性大大提高。
自此,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能用于田间的历史结束了, 其他高效、耐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相继开发成功。重要的 品种有:二氯苯醚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杀灭菊酯 等。
2、酸组分
早期认为环丙烷及环上谐二甲基对杀虫活性有重要作用。 l 957年Farkas 以卤素代替菊酸异丁烯上侧链上的甲基,合成了二卤乙烯基 菊酸酯。1973年采用二氯菊酸与间苯氧基苄醇合成了光稳好、杀虫谱广、 残效较长的 二氯苯醚菊酯即氯菊酯 。
1963年Kato 报道酞酰亚胺甲基菊酯类有杀虫活性, 并筛选出具有迅速击倒作用的 胺菊酯。
1965年E11iott 对取代呋喃甲基菊酯结构与活性关 系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具有空前强烈杀虫活性的 苄呋 菊酯。
上述几种改进醇组分的化合物,仍然 对日光不稳定, 难以用于大田。
在光稳定性方面的突破,是1968年Itaya 等醇组分 中间引入苯氧基苄基,合成了高活性、光稳定的 苯醚菊 酯。
Pyrethrin I 除虫菊素
Pyrethrin II 除虫菊素
Cinerin I 瓜叶除虫菊素
Cinerin II 瓜叶除虫菊素
Jasmolin I 茉酮除虫菊素
Jasmolin II 茉酮除虫菊素
立体异构体不管是旋光异构体还是顺反异构体,均对生物活性有重大影响。
如溴氰菊酯,三个手性碳的构型是 lR,3R(顺式),α S。从下表可以看出,它 的其它7个异构体中,只有 lR ,3S(反式)有较小的活性,其它 6个异构体完全无 活性。
又如氟氨氰菊酯,杀虫谱广,且能杀螨。
功夫菊酯(氟氯氰菊酯),对家蝇的毒力为氯菊酯的 8.5倍。
也有在 醇组分引人氟原子的实例,如百树菊酯和氯苯百树菊酯等,均 有良好的杀虫杀螨活性。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

菊酯类杀虫剂原理一、概述菊酯类杀虫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杀虫剂。

其原理是通过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菊酯类杀虫剂的原理及其作用机制。

二、菊酯类杀虫剂的分类菊酯类杀虫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拟除虫菊酯和拟激素类杀虫剂。

2.1 拟除虫菊酯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够模拟植物天然杀虫物质的合成杀虫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植物体内的神经递质,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拟除虫菊酯有氟虫腈、氯虫腈等。

2.2 拟激素类杀虫剂拟激素类杀虫剂是一类能够模拟昆虫体内激素的合成杀虫剂。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昆虫内源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常见的拟激素类杀虫剂有雄性激素类似物、雌性激素类似物等。

三、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递质干扰和生长发育干扰两个方面。

3.1 神经递质干扰菊酯类杀虫剂通过模拟植物体内的神经递质,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它们能够与昆虫神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

这种干扰会引起昆虫的瘫痪和死亡。

3.2 生长发育干扰菊酯类杀虫剂中的拟激素类杀虫剂能够模拟昆虫内源激素的结构和功能,干扰昆虫的生长发育过程。

它们能够与昆虫体内的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激素信号的传导,从而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能力和行为。

四、菊酯类杀虫剂的优势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以下几个优势:4.1 高效性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的杀灭效果非常显著。

它们能够在极低浓度下杀死大多数害虫,且作用速度快,有效期长。

4.2 低毒性相对于传统的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较低的毒性。

它们对人体和非靶生物的毒害作用较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

4.3 选择性菊酯类杀虫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选择性地杀灭害虫,而对益虫和其他非靶生物的影响较小。

这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五、菊酯类杀虫剂的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领域。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一、概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大量用法是因为在20世纪70年月浮现了一批高效、低毒、杀虫谱广的品种,这类农药目前在我国已被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棉花、水稻、果树、蔬菜等作物上,其中主要的有: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

前三者都是氰酸酯类农药,其中前二者称敌杀死,后者称速灭菊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毒性普通较大,氰酸中氰基毒性大,氰基能快速与人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氧化酶失去正常的氧化还原作用,致使组织细胞得不到氧气而造成细胞内室息。

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殊敏感,因此中毒反应及死亡较快。

对鱼类毒性有很高的蓄积性,有些品种还有三致作用。

其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及皮肤刺激症状。

因此类农药而发生中毒的大事已有数百例,死亡数十人。

目前常用于检测此类农药的办法有薄层色谱法和蔼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常用的检测器有电子捕捉检测器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二、测定办法 (一)植物性食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残留量的测定 1.原理试样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提取、净化、浓缩后用电子捕捉-气相色谱法测定。

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经色谱柱分别后进入到电子捕捉检测器中,便可分离测出其含量。

经放大器,把讯号放大用记录器记录下峰高或峰面积。

利用被测物的峰高或峰面积与标准的峰高或峰面积比举行定量。

2.试剂石油醚(分析纯,沸程30~60℃,重蒸)、丙酮(分析纯,重蒸)、无水硫酸钠(分析纯,550℃灼烧4h备用)、色谱用中性氧化铝(550℃灼烧4h后备用,用前140℃烘烤1h加3%水脱活)、色谱用活性炭 (550℃灼烧4h后备用)、脱脂棉(经正己烷洗涤后,干燥备用)。

农药标准品:氯氰菊酯(纯度≥96%)、氰戊菊酯(纯度≥94.3%)、溴氰菊酯(纯度≥97.5%)。

标准溶液的配制:用重蒸石油醚或丙酮分离配制氯氰菊酯2×10-7 g/mL、氰戊菊酯4×10-7g/mL、溴氰菊酯1 ×10-7g/mL的标准溶液。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发展与作用Pyrethroidinsecticides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发展与作用Pyrethroidinsecticides

⒉传播 1840年左右在波斯栽培(或产于
中国) 19世纪中期传至欧洲
后半期传至日本(1885)及美 国 20世纪初传至非洲
❖ 1950年 传至南美 ❖ 20世纪初 主产南斯拉夫 ❖ 二次大战前 主产日本(1.3万
吨干花/年,占全世界70%)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发展和作用 Pyrethroidinsecticides
1949年美国碳素化学公司投产。
特点
⑴八个异构体 以1R,3R(+)反式,S(+) 异构体对家蝇毒力最高 (LD50=0.24g/蝇),是毒力最低的 1S,3R(-)反式,R(-)异构体(45.2g/蝇) 的500倍。
CH3
C CH CH CH COO
CH3
C
CH3 CH2 CH CH2
O
H3C
英国Harper和Crombia研究了菊 酸的立体构型,后来英国Harper 和日本Katsuda分别发现了酸和 醇的绝对构型,这对发展拟除虫 菊酯起了很大的作用。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发展和作用 Pyrethroidinsecticides
1964年 英国Godin等发现了茉 酮除虫菊素Ⅰ、Ⅱ组分的结构。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发展和作用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发展和作用 Pyrethroidinsecticides
➢是根据天然除虫菊素的化学结构而仿制 成的一类超高效杀虫剂。 ➢发展简史:
一、天然除虫菊 二、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
第一代拟除虫菊酯 第二代拟除虫菊酯
一、天然除虫菊
害虫 5龄大豆毒蛾 家蝇 淡色库蚊 德国小蠊
毒力 与phoxim相近 比除虫菊素高2.5倍 比丙烯菊酯高3倍 比胺菊酯高3倍

第五节拟除虫菊酯

第五节拟除虫菊酯
第二代光稳定性农用拟除虫菊酯得迅速发展
三、第二代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
(一) 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的发展过程 进展:解决对鱼毒性高,对螨类和土壤害虫效果差及没有内吸性等 。 1. 在结构中导入氟原子:保持或提高了原有活性且对螨类表现了较好的毒效, 但对鱼和蜜蜂的毒性并末降低。如氟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及七 氟菊酯等。
天然除虫菊酯:一类理想的杀虫剂 优点: (1)杀虫毒力高,杀虫谱广,对人畜十分安全; (2)不污染环境; (3)没有致癌、致畸、诱变等不良效应,也不会发生积累中毒(极快
在体内降解)。 缺点:持效性太差,在光照下很快氧化,药效维持不到ld,因此,不
能在田间使用,只能用于室内防治卫生害虫。
二、第一代拟除虫菊酯(1948-1971)
Ⅱ(5%) -COOCH3
R’ Ⅰ、 Ⅱ
戊2,4,二烯基 丁2-烯基 戊2-烯基
除虫菊素为黄色粘稠状液体,在碱、强光、高温(60℃)下不稳定(需加增效 剂),不溶于水。
除虫菊(0.7-1.0%) 加工剂型 除虫菊乳油(3%)
油剂、气雾剂、蚊香 卫生害虫:蚊、蝇、蜚蠊 防治对象 家畜害虫:厩蝇、角蝇 贮粮害虫:米象
2. 改变酯的结构:不含酯结构的“菊酯”-肟醚菊酯,仍具有类似活性, 但对鱼的毒性显著降低。打破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高活性必须是 “酯”结构的说法(第二个突破)。
三、第二代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
(一) 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的发展过程 进展: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不同的光学异构体活性差异很大。高效异构体 的拆分 。
如氯氰菊酯具有三个不对称碳原子,即有8个光学异构体,从8个异构体 中拆分出1R-顺式酸-S醇酯/1S-顺式酸-R-醇酯(1:1)和lR-反式酸-S醇酯/lS-反式 酸-R-醇酯(1:1)的混合物(即高效顺-反氯氰菊酯),其药效比氯氰菊酯高约1倍。 溴氰菊酯的单一右旋顺式异构体(1R,3R菊酯与S-α-氰醇合成的酯)杀虫活性最 高。而S,S-氰戊菊酯(来福灵)则为氰戊菊酯的高效异构体。

《农药中毒教学课件》拟除虫菊酯

《农药中毒教学课件》拟除虫菊酯

8
四、诊断: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 及处理原则》 (GBZ43-2002) 规定了基本 原则。
整理课件ppt
9
1. 诊断原则
根据短期内密切接触较大量拟除虫菊酯 史 , 出现以神经系统兴奋性异常为主的临 床表现 , 结合现场调查 , 进行综合分析 , 在排除其他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后 , 可 以做出诊断。尿中拟除虫菊酯原型或代 谢产物可作为接触指标。
整理课件ppt
10
2. 诊断分级
2. 诊断分级 (1)接触反应 : 接触后出现面部异常感觉 , 如
烧灼感、针刺感或紧麻感 , 皮肤、粘膜刺激症 状 , 无明显全身症状。 (2) 轻度中毒 : 出现明显全身症状 , 包括头 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以及恶心 , 并有精 神萎靡、呕吐、口腔分泌物增多或肌束震颤。 (3) 重度中毒 :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 , 具有下 列一项表现 : ①阵发性抽搐 ; ②意识障碍 ;③肺 水肿。
整理课件ppt
11
处理原则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 ,接触反应, 要严密观 察。有皮肤污染者应用肥皂水或清水彻 底清洗。口服中毒者需尽快用清水或2% 碳酸氢钠充分洗胃。迄今对本病尚无特 效解毒治疗 , 以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为主。
整理课件ppt
12
阿托品虽可减轻口 腔分泌和肺水肿 , 但 切忌剂量过大 , 以免引起阿托品中毒。出 现抽搐者可给予抗惊厥剂。
口服中毒者面部异常感觉者少见,多于 10分钟至1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 部灼痛。
整理课件ppt
7
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磷类二元混配农药 中毒时 , 临床表现具有有机磷农药中毒和 拟除虫菊酯农药中毒的双重特点 , 以有机 磷农药中毒特征为主。因两者有增毒作 用 , 通常症状更严重。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中毒表现
以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1)口服中毒:上腹烧灼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可出现头晕、头痛、全身不适, 面部麻胀。
(2)吸入中毒呼吸道吸入者,先表现为呛咳、流涕等粘膜卡他症状,随之出现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与 口服中毒相似。并有皮肤及眼部刺激反应。
中毒解救
(1)一般处理:
功用作用
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 经元和周围神经。它对人畜毒性较小。重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 治疗。
用法用量
பைடு நூலகம்
以溴氰菊酯为例,①气雾剂:溴氰菊酯0.01%,益必添0.25%,增效醚1.0/。②微型乳剂:微粒溴氰菊酯 0.02%,益必添0.01%~0.04%,增效醚0.05%~0.2%。③可湿性粉剂(凯素灵):含药2.5%,用于滞留处理,每 m2用有效成分5mg(蚊、蟑螂)10mg(蝇)。④粉笔(杀蟑螂),含量为0.03%~0.05%。
谢谢观看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化学制剂
01 功用作用
03 中毒表现
目录
02 用法用量 04 中毒解救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本类中(兴棉宝)、氰戊菊酯(速灭杀丁)等。其氰基影响机体细胞色素c及电子传递 系统,使脊髓神经膜去极期延长,出现重复动作电位,兴奋脊髓中间神经元和周围神经。它对人畜毒性较小。重 症中毒者也可使人惊厥、呼吸困难、心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可对症治疗。
一般口服中毒者,催吐、洗胃、导泻、保温处理。洗胃液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溶液加速分解。 吸入中毒可心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15分钟
(2)特殊治疗:2型拟除虫酯中毒可用3%亚硝酸钠注射液10-15ml或25%-50%硫代硫酸钠注射液50ml稀释后 缓慢静脉注射,以加速毒物分解。防治皮肤治疗反应,用2%维生素E油剂涂擦,宜及早使用。

氟氯氰菊酯5.7%(乳油)

氟氯氰菊酯5.7%(乳油)

氟氯氰菊酯5.7%(乳油)产品说明:该产品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含氟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击倒力快、持效期长。

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也可有效防治某些地下害虫,具有广谱性。

一次使用防治多种害虫、是无公害蔬菜首选药剂。

有效成份是氟氯氰菊酯,该成份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作用迅速,持效期较长,对哺乳动物低毒,正常使用技术条件下对作物安全。

氟氯氰菊酯又叫百树菊酯、百树得,具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一般特性。

对人畜毒性低,杀虫广谱,对多种烟草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烟草害虫的毒力与高效氯氰菊酯相当。

防治地老虎等害虫时,亩用氟氯氰菊酯5.7%乳油20~40毫升加水45千克喷雾。

适用作物:甘蓝、棉花等作物1防治棉花害虫(1) 防治棉蚜,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10-20毫升,喷雾(2) 防治棉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3) 防治红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4) 防治金刚钻,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5) 防治玉米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6) 防治红蜘蛛,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7) 防治烟青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5毫升,喷雾(8) 防治棉蓟马,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2防治甘蓝害虫(1) 防治菜青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2) 防治小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3) 防治菜蚜,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4) 防治菜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雾(6) 防治甜菜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7) 防治斜纹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8) 防治银纹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9) 防治菜粉蝶,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10) 防治棉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3防治大白菜害虫(1) 防治菜青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2) 防治小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3) 防治菜蚜,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4) 防治菜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5) 防治黄曲条跳甲,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6) 防治甜菜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7) 防治斜纹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8) 防治银纹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9) 防治菜粉蝶,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10) 防治棉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5-30毫升,喷雾4防治大豆害虫(1) 防治食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2) 防治卷叶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3) 防治卷叶野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4) 防治银纹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5) 防治豆荚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6) 防治豆荚斑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7) 防治人纹污灯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8) 防治豆灰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9) 防治肾毒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12) 防治大豆棉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13) 防治大豆食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30-50毫升,喷雾5防治果树害虫(1) 防治潜叶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2) 防治桃小食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3) 防治梨小食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4) 防治苹果小食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5) 防治步曲,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6) 防治食芽象甲,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7) 防治桃蛀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8) 防治山楂粉蝶,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9) 防治木虱,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10) 防治椿象,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6防治茶树害虫(1) 防治茶小绿叶蝉,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2) 防治茶黄蓟马,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3) 防茶小卷叶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4) 防治茶尺蠖,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5) 防治木燎尺蠖,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6) 防治茶毛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7) 防治丽绿刺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0毫升,喷雾7防治烟草害虫(1) 防治烟青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3) 防治潜叶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4) 防治蛀茎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5) 防治斜纹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6) 防治甘蓝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7) 防治苜蓿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8) 防治潜叶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9) 防治草麦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10) 防治小地老虎,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35毫升,喷雾8防治玉米害虫(1) 防治蚜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2) 防治玉米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3) 防治黏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4) 防治地老虎,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5) 防治斜纹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6) 防治亚洲玉米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7) 防治粟灰螟,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8) 防治苜蓿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9) 防治玉米条暝,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10) 防治甜菜夜蛾,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11) 防治截形叶棉铃虫,每亩用5.7%乳油,约用量20-40毫升,喷雾。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

菊脂类杀虫剂原理,属于有机磷吗1、作用方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一般具有触杀作用,部分具有胃毒或熏蒸作用,没有内吸作用。

2、作用机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神经传导,从而扰乱害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过度兴奋、痉挛至麻痹而死(作用靶标为电压门控制钠离子通道)。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属于有机磷。

一、菊酯类杀虫剂原理1、作用方式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分为天然和合成两大类,一般具有触杀作用,部分具有胃毒或熏蒸作用,没有内吸作用。

2、作用机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靶标为电压门控制钠离子通道,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神经传导,从而扰乱害虫神经的正常生理,使其过度兴奋、痉挛至麻痹而死。

3、注意事项(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于鱼类、蜜蜂的毒性较高,使用时应当避开作物花期、水产养殖区、河流、池塘。

(2)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作物生长季节内一般使用2-3次,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以和其它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比如敌杀死+久效磷/甲胺磷/辛硫磷,速灭杀丁+马拉硫磷,速灭杀丁+氧化乐果等。

二、菊酯类杀虫剂属于有机磷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属于有机磷。

1、常见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有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己体氯氰菊酯、醚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甲氰菊酯、杀螨菊酯、乙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七氟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氟醚菊酯、氟氰戊菊酯、四溴菊酯、γ-氯氟氰菊酯、丙氟菊酯、甲氧苄氟菊酯、四氟醚菊酯等。

2、常见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有毒死蜱、丙溴磷、二嗪磷、杀螟硫磷、杀扑磷、喹硫磷、丁基嘧啶磷、噻唑磷、氧化乐果、灭线磷、三唑磷、硫线磷、乙硫磷、亚砜磷、亚胺硫磷、磷虫威、吡氟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内吸磷、甲拌磷、磷胺等。

简析:联苯菊酯

简析:联苯菊酯

联苯菊酯(Bifenthrin)商品名为:毕芬宁、虫蜡灵、天王星等。

属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其主要防治对象有: 谷类作物、棉花、果树、葡萄、观赏植物和蔬菜上的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害虫,也可防治某些卫生害虫。

联苯菊酯是由FMC在1978年开发的新型拟除虫菊类农用杀虫剂品种之一,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结构如下:1、理化性质外观:纯品为白色固体。

溶解性:水0.1mg/L ,丙酮1.25kg/L,并可溶于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庚烷,微溶于戊烷。

甲醇。

稳定性:对光稳定,在酸性介质中也较稳定,在常温下贮存一年仍较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会分解。

原药在25°C稳定1年以上,在常温下贮存,稳定性大于1年。

在pH 5-9(21°C)稳定21天,在土壤中DT50-65-125天。

熔点:68-71℃,密度:d25 1.210,25℃时蒸气压为2.4×10-2帕。

2、毒性联苯菊酯对鱼毒性很高,对虹鳟LC50(96小时)为0.00015 mg/L,水蚤LC50(48h)0.00016 mg/L。

但由于该药剂在土壤中具有很高的亲合作用,且其水溶性又低,故实际影响较小。

本剂对蜜蜂毒性中等,对家蚕高毒。

杀虫活性很高,主要为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活性。

其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杀虫谱广。

3、作用机理作用于害虫的神经系统,通过作用于钠离子通道来干扰神经作用。

联苯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

无内吸、熏蒸作用。

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持效期较长。

4、靶标虫害联苯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

它具有击倒作用强、广谱、高效、快速、长残效在特点,以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

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红铃虫、茶尺蠖、茶毛虫、苹果或山楂红蜘蛛、桃小食心虫、菜蚜、菜青虫、菜小蛾、柑橘潜叶蛾等。

和其他菊酯类相比,在触杀和胃毒作用下,还兼具驱避和拒食作用,也有一定的杀卵能力,对咀嚼式害虫和刺吸式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2
• 拟除虫菊酯是文菊(Tanacetum cinerariae— f01ium)花中天然成分除虫菊酯(Pyrethin)的 合成类似物。
3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菊 酯化学结构合成的农药,具有杀虫谱广、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点,是目前较理 想的农药。
4
• 拟除虫菊酯类对人类低毒,主要有氯氰菊 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氰戊菊 酯(速灭杀丁)等。长时间皮肤吸收,口服 可引起中毒。
• 3.禁用肟类胆碱酯酶复能剂和肾上腺素。 • 4.重症患者可考虑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治疗。
14
• 局限性 •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的
毒 性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虾、贝类等水生 生物的毒性 很大,这是由于拟除虫菊酯是一类亲 脂性很强的化合物, 甚至在水中浓度很低时,也可 被鱼鳞强烈地吸收,直接被 分配进入鱼体和血液 中,因而对鱼类等有强烈的毒性。
15
16
• 对鱼类等有强烈的毒性因此限制了其在水 稻田中的应用。拟 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水稻 田使用时可能引起稻飞虱的再猖 獗
17
18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未来发展展望
• 许多研究人员仍在从各个方面研究和开发拟除虫 菊酯类, 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发现新的和具有特殊活性的 拟除虫菊 酯杀虫剂。目前虽然拟除虫菊酯的醚类似物和 烃类似物 对鱼低毒,但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总之,在一段 时间范围之内,拟除虫菊酯仍然在全 球杀虫剂市场中占有 重要地位,仍然值得科研人员进一 步研究开发。从我国国 情出发,必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减少大量使用或停用高毒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同时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更应该加快对 毒性低、环境效应相对较好的 菊酯类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合成第四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农药合成第四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三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第三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一、概述
天然除虫菊素:
H3C
H
H3C
31
H 2 COOH
H3C CH3
反式菊酸1
O
H3COC H3C H
H
31
2 COOH
H3C CH3
反式菊酸2
HO CH3
H
CH2
O (+)-除虫菊醇酮3
HO CH3
H
CH3
O (+)-瓜叶醇酮4
HO CH3
H
O
O
O CN
(9)
Cl CC
CF3
O
O
O CN
(6)
O
ON
O
O
(8)
O
O
O CN
(10)
O O
CH2OCH3
O
(3)拟除虫菊酰氯与醇、醛反应
O RC Cl + HOCH
OX
OHC
O
B:
或Lewis酸 RCOOCH
RCOCl
O
X
RCOOCH
Cl
NaCN
O X=H,CN
O
O
OHC
NaCN NaOCH
CN
O RCOCl RCOOCH
CN
RCOCl + NaCN RCOCN
O OHC
第三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CH3
O (+)茉莉醇酮5
第三节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二、拟除虫菊素的开发
1. 醇组分的改造 (1)结构简化:
O O
O 烯丙菊酯
O
O CH2N O
O 胺菊酯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

菊酯类农药有哪些菊酯类农药是一类常见的农药,主要用于控制农田中的虫害。

菊酯类农药以其独特的模式和高效的杀虫作用而受到广泛使用。

今天我们将会介绍菊酯类农药的一些常见种类和作用机制。

菊酯类农药主要是指拟除虫菊酯,是一种杀虫剂的常规分类。

拟除虫菊酯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从而破坏虫类的中枢神经系统,实现杀虫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菊酯类农药:1. 敌百虫(Dichlorvos):敌百虫是一种有机磷类菊酯农药,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虫活性。

它对多种害虫都有杀灭作用,并且能够迅速地被害虫吸收和作用。

敌百虫主要用于防治室内和室外作物上的害虫,如杀灭果蝇、蚊子等。

2. 毒死蜱(Chlorpyrifos):毒死蜱是一种广谱杀虫剂,主要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各种危害作物的害虫。

毒死蜱的杀虫机制是通过抑制虫害的神经酯酶,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传导,造成虫害的瘫痪和死亡。

3.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拟除虫菊酯是一类由菊酯结构衍生的合成农药,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热稳定性。

拟除虫菊酯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虫害的神经系统,干扰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来达到杀虫效果。

拟除虫菊酯广泛应用于农田中的棉花、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虫害防治。

4. 溴氰菊酯(Bromocyclen):溴氰菊酯是一种高效的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害虫对其他农药已产生抗药性的情况。

溴氰菊酯的杀虫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虫害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传导,从而使虫害瘫痪和死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菊酯类农药,它们在农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农民控制害虫,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菊酯类农药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虫特性,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

因此,农民在使用菊酯类农药时应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保证农作物的安全和健康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two
拟除虫菊酯概述
除虫菊
天然除虫菊
除虫菊素为黄色粘稠状液体,在
碱、强光、高温下不稳定,不溶 于水,安全无药害。
拟除虫菊酯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仿效天然除虫
菊化学结构的合成农药,其分子由菊 酸和醇两部分构成。分为Ⅰ型拟除虫 菊酯(引起 T综合征)和Ⅱ型拟除虫 菊酯(引起CS综合征)
概述
④呼吸系统:呼吸 困难、肺水肿等。
治疗方法
1
清除毒物,迅速脱离中毒环境, 去除染毒衣物,用碱性液体冲 洗污染部位, 2 %碳酸氢钠液
3 2 1
3
4
禁用肟类胆碱酯酶复能 剂和肾上腺素
洗胃,然后注入硫酸钠导泻。
2
对症处理,有抽搐、惊厥可用地西泮
4
重症患者可考虑血液透 析或血液灌流治疗
(安定)5~10mg肌注或静注,流涎、恶
性状
绝大多数为黄色或黄褐色 粘稠油状液体,易溶于有
特点
02
01 04 03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 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
机溶剂,难溶于水,大多
不易挥发,在酸性溶液中 稳定遇碱则易分解失效
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
有机磷类提高 10~100倍。拟 除虫菊酯对昆虫具有强烈的 杀作用。
品种
拟除虫菊酯分天然和合成两大 类,合成的有光不稳定和光稳 定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 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
拟除虫菊酯农药
目录
1
3
中毒案例
2 4
拟除虫菊酯概述
毒作用机制
中毒症状和救治 措施
Part one 拟除虫菊酯中 毒案例
中毒案例
1
2006 年 7 月 13 日 夜 11 时 30 分,参加新乡市夏令 营军训小学生在喷洒过 氟氯菊酯灭蚊蝇的房间 44 岁女性因长期吸入拟 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引 里活动 7 h 后出现临床 症状。 2009 年 01 月 -2014 年 01 月某医毒患者 61例.中毒种类:氯氰 菊酯中毒 17 例,高效氯氰菊
起类似肌肉萎缩性侧索
硬化的运动神经元病, 临床和铅中毒和软骨藻 酸中毒相似似。
酯中毒14 例,溴氰菊酯中毒
11例,杀灭菊酯中毒 9例,氰
2
戊菊酯中毒 7例,三氟氯氰菊 酯中毒3例.
统计结果
夏秋季中毒多发 中毒原因以自杀(51.57%)和 意外及误服(28.87%)为主。 <18岁儿童和青少年意外及误服 占该组人群拟除虫菊酯类中毒的 83.46%。
心等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0.1 ~ lmg 。静 脉输液、利尿以加速毒物排出,糖皮 质激素、维生素C、B6等可选用,维持 重要脏器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
急救措施
残留拟除虫菊 酯处理方法
物理法 洗涤
去壳,剥皮
加工 生物法 微生物消解 昆虫解毒酶消解
化学法 光解 水解
氧化分解
谢谢观看
杀虫机理
扰乱昆虫神经的正常 生理,使之由兴奋、 痉挛到麻痹而死亡。
Part Three
拟除虫菊酯的 毒作用
毒作用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属中低毒性农药,对人、 畜较为安全,但也不能忽视安全操作规程,
不然也会引起中毒。而且环境中低浓度拟除
虫菊酯类农药可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作用 进入动物体内。
作用机制
菊酯类农药属于神经毒剂,
产生不良反应,甚至诱发
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Part Four 中毒症状以及救 治措施
中毒症状
①局部刺激表现: 接触部位潮红、肿
胀、疼痛、皮疹 ③神经系统:头痛、
头昏、乏力、麻木、 烦躁、肌颤、抽搐、 瞳孔缩小、昏迷 ⑤心血管系统:心 率增快、心律失常、 血压升高等。
②消化道表现:流涎、恶 心呕吐、腹痛、腹泻、便 血。
某些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具有雌激
素、抗雌激素或抗雄激素功能, 可与下丘脑、垂体等脏器的雌激 素受体结合,或影响睾酮与雄激 素受体的结合,导致睾酮合成减 少,使雄激素的生物学活性受到 影响
大部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属于环境激素类物质,长 期接触会引发动物和人类
通过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
和外周神经的损坏造成神 经毒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