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以沂源县乡土地理为例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以沂源县乡土地理为例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22期初中地理新课标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高质量教学,将教学知识与乡土地理相结合,使所学内容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本地区地理环境更加了解,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选取乡土地理资源时的原则教师在教学时选取本乡土地理资源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选取与课本所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乡土地理资源,要让学生通过乡土地理来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或者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如果教师在选取乡土地理资源时,选择一些与课本无关的资源,那么这是没有很大价值的教学,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其次,可以选取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资源,让学生在学习陌生的地理知识时,可以通过熟悉的乡土地理来转换陌生的地理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二、乡土地理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此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的地理知识,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乡土地理在教学中发挥出其他地理知识不具备的优势,学生对乡土地理环境十分了解,所以通过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地理知识,同时还让学生对地区产生更多的归属感,激发热爱家乡的集体荣誉感。

其次,因为如今地球人口日益增多,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采用,造成资源浪费与枯竭,学生通过学习乡土地理知识,教师帮助其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学习地理不单单是掌握课本上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审视当前的一些人类活动,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对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审视当前的人类活动,这是当代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从各个方面去审视、思考生活中的事情,运用自己的思路来推理结果,这不仅起到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作用,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综合思维有所提升。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实验研究报告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实验研究报告

《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实验研究报告《基于乡土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课题子课题组长乐第一中学地理组一、课题的产生㈠课题产生的背景1.新课改“地理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作为学习的载体。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

2.本校是课程改革实验校。

要求每位教师以研究来带动教育改革。

为了把握学生学习地理中存在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的改进地理教学,本课题研究前设计一次专题学生问卷调查,通过此次调查,以定量的方式获取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现状,了解当前我们的地理教育以及乡土地理校本课程教育的现状,以期发现问题,引起思考和从中得到启发,尤其是对于在当前课程改革形势下如何改进地理教育的思考。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高一年4个班学生作为调查的样本。

学生基本状况如下:4个班共有学生221人,学生地理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90份,男女学生基本各一半,所有问卷都是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基本上是健康的。

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求知需要, 重视思维的激活与训练练;强调情感激发;重视人格构建、方法适宜等。

以便不断引导学生形成某种高尚的地理学习动机,使这些内在的动机与个人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自动性,以取得较为满意的地理教学效果。

同时调查显示,此前有71%的学生没有听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的说法,有85%的学生没有上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课,读过乡土地理校本课程书籍的只有25%,有7 6%的学生渴望了解家乡的地理概况,对于增设乡土地理校本课程课赞同的则有68%。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凯)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黄凯)

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邵阳地区为例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科教学(思政)黄凯 2015010026摘要:乡土课程资源是祖国课程资源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泉源。

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是应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爱国思想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开展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素质,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乡土资源的教育的潜能的挖掘和研究仍有较大的空间。

本文简洁邵阳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为政治课对其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政治课邵阳地区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而乡土教材开发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

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课程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

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

有些国家曾在小学设乡土学科,进行乡土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教学。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①。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讲述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编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励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乡土指人们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从小开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指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深厚情感的地方。

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②。

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贵州省独山县花灯艺术为例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贵州省独山县花灯艺术为例

百家争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以贵州省独山县花灯艺术为例艾丽娜摘要:随着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不断深入开展,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落实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有效利用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教学素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

我国地大物博,不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

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多,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丰富。

在当前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容易受到主流的文化影响,这意味着传统的艺术和文化被边缘化,有消亡的迹象。

本文以贵州省独山县花灯艺术为例,探讨《独山花灯》乡土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并试图找出《独山花灯》发展存在困境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人文地理;独山花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悠久,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也孕育出了许多具有各自独特风格的地方文化。

这些文化反映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精神面貌等特征。

随着外来文化、现代文明的冲击,使得许多地方优秀文化面临难以继承的尴尬境地。

乡土课程资源是在当前教育改革热潮下提出的重要概念,乡土课程组员作为国家教育课程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何通过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意义首先,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能更好的落实“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的教学目的。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这一教学任务,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站在地理这一视角上来关注“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四个方面。

开发乡土地理资源,能将学生身边的乡土资源搬入课堂,让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课堂更有代入感和吸引力。

从而增强学生热爱乡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丰富地理教学素材。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

-045-2023年第12期(总第352期)课堂作用,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地理八年级“地形和地势”这一单元时,教师如果只是进行口头表述与平面展示,就难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地形地貌的特征和人文地理等有关内容。

对此,教师可充分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以南通市为案例展开教学。

该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上,地势低平,地处第三级阶梯。

这样便可将地理教学的难点简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地理八年级“地形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借助乡土地理资源设计问题引入新知识:“在过去的十年里,你注意到身边的山有什么变化吗?是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学生大多都回答不出来,但对此产生了求知欲和探索欲。

教师再问:“为什么课本上说地形在变化?”这样,教师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主动探索知识内容。

(三)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综合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既能为地理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丰富教学资源,又能让学生从地理课堂走到校外进行学习实践,从而培养其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地理七年级“环境污染”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提问:“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环境污染因素?当你看到环境被污染时,你是怎么想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根据调查并结合书本知识可得出结论:部分工厂废渣废气乱排放,一些城市居民生活废水无序排放,而相关污染治理技术滞后,城市环境受到污染。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学生经过思考可提出方案:充分转变发展观念,以旅游为重点,以旅游带动贸易,找到城市发展的支点;在污水处理方面,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及时更新污水处理技术,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走进望东洋高山湿地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走进望东洋高山湿地
程。
方 面?
教 育 部 印发 了《 基 础教 育课 程 改革 纲 要 ( 试行) 》 。在 《 纲要 》 中指 出 : “ 改 变课 程 管理 过 于集 中的情 况 。结合 本 校 的传 统 和 优 势, 学 生的 兴趣 和 需要 , 开发 或 选 用适 合本 校 的课程 。” 2 0 0 6年秋 季开始. 我 市高 中全 面开 始 实施 新 课 程 。 我校 校 本 课 程 的 开发 与 实践 起 步较 晚 , 如 何挖 掘 高 中地理 学科 的 本 土 资源 优 势 , 开发 乡 土 课 程资 源 势在 必行 1 2 . 高 中地理 课程 教 学 背景 地理 课程 具 有 开放性 。这种 开 放性 表 现为课 程 在 学 习 内容 、 活动 组 织、 作 业与 练 习 、 评 价等 方 面应 该给 教 师 、 学 生提 供 选 择 的 机 会 和创 新 的 空间 ,使 得 课程 可以在 最 大程 度 上满 足不 同地 区 、 不 同经 验 背景 的 学 生 学 习地 理 学科 的 需要 。这 种 开放 性 还 表 现 为,பைடு நூலகம்要 引导 学生利 用广泛 存在 于学校 、 家庭 、 社会、 大 自然 、 网络 和 各种 媒 体 中的 多种 资源 进行 地 理 学 习. 将 学生 的地 理 学 习置 于广 阔 的背 景之 中,帮助 他 们 不断扩 展 对周 围世 界 地理 现 象 的体 验 ,
I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5 5
背 景 综述 1 . 我 国课程 改革 背景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O 8 9 ( 2 0 1 3 ) 0 9 — 0 1 7 8 — 0 2
2 . 通过 各 种 途 径搜 集 资 料 , 培 养 初 步 的 整 理 资料 、 分 析 资 料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以成都市为例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以成都市为例

分类号 G427 单位代码: 10636 密级公开学号:J201611003专业学位硕士论文中文论文题目: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以成都市为例英文论文题目:Application of local geography course resources in hingh school geography case teaching ---a case study of chengdu论文作者:诸雅丽指导教师:张白峡专业学位类别:教育硕士专业领域:学科教学.地理论文形式:专题研究所在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19年 3 月 1日论文答辩日期:2019年 5 月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

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日期:年月日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2)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同意按相关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摘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的应用——---以成都市为例专业学科教育(地理)研究生诸雅丽指导教师张白峡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采用文献阅读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实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以甘肃省漳县遮阳山森林公园研学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以甘肃省漳县遮阳山森林公园研学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以甘肃省漳县遮阳山森林公园研学为例文|史文慧1,石彦2,李维国3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培养离不开对乡土资源的挖掘运用。

乡土地理资源包括已经存在的自然资源和经过人为改造的社会经济资源。

本文涉及的乡土地理资源主要指存在于学生身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资源,并且能够为地理教学所服务的资源,其主要包括甘肃遮阳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地理实践力的定义为“指人们在野外考查、观察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学科能力”。

依据这个概念可知:地理实践力与地理实践的能力从含义上相差较大。

地理实践力的范畴更为宽泛,指学生基于已有地理知识储备,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策划、加工、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以及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求真务实、敢于探索、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坚定品质。

挖掘和探究乡土地理资源对落实地理实践力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此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天气、交通、路线规划等影响,可能会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

故而具备优秀地理实践力的学生在挖掘乡土资源时可以克服各种不确定因素。

敢于探究、吃苦耐劳、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在研学团队中可以抵御一切未知因素。

而野外研学探究完毕,对所采集数据的处理加工以及对信息的整合需要学生具备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野外的地理现象及地理事物的成因,锤炼热爱生活、热爱生态环境的情怀,同时也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这一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及地理人格的培养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甘肃省漳县遮阳山景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分析与归纳(一)遮阳山概况遮阳山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AAAA级旅游基地、国家攀岩基地主要景区之一而享誉全国。

景区主要包括西溪、东溪和夷门山三个景区。

《2024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行动研究——以幼儿园科学教育为例》范文

《2024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行动研究——以幼儿园科学教育为例》范文

《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行动研究——以幼儿园科学教育为例》篇一一、引言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针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乡土资源的利用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乡土课程资源指的是与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等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文化认同感和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

四、研究过程与发现1. 乡土资源的挖掘与整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所在地区的乡土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挖掘,包括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

通过整理和分析,我们筛选出适合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乡土资源,如植物、动物、地形地貌等。

2. 乡土资源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我们将挖掘出的乡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和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植物园中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特点;在动物园中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性,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等。

3. 发现与问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部分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科学教育存在困惑和迷茫。

其次,由于地域差异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乡土资源的利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此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行动与改进措施针对。

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以“农业区位选择”为例

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以“农业区位选择”为例

表1 “农业区位选择”的核心素养目标分解
培养目标
目标分解
通过分析中山市神湾镇菠萝种植和沙溪镇城郊农业类
型的变迁,初步明确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 人地
农业活动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律,尊重自然环境的 协调观
客观规律。同时,人类通过技术手段改造不利的自然
因素,以达到人地和谐发展。
综合分析影响农业发展与变化的各个要素,并且通过 综合思维
区域差异有所认知。人地协调观方面,具备一定环保意 识,能够分析和认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心理特点: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表现欲比 较强烈,思维活跃,通过地理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印象深刻,能把相应的地理原理运用于具体案例中并且 通过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中呈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本课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目标设置如表1所示: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实践力;农业区位因素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课标解读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 因素”[1],这里面包含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 不仅记住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还能结合案例,找 出案例中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二是能结合案例,分析 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是能结合案例分 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并且能评价 区域农业发展的前景或现状。
三、教学过程
1. 前期准备 教师提前两周布置学生预习教材的相关内容,并 且根据教材和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前调查活动任 务,调查任务的内容如下: ⑴ 小组一:中山市神湾镇菠萝种植业的调查 ①实地走访神湾菠萝园,采访果农,了解菠萝的 生长习性和神湾镇菠萝种植地丫髻山的自然地理环境。 ②访问果农和政府相关人员,了解神湾菠萝的宣 传、销售、运输保存、种植技术等。 ③网络资料搜集和查询。 ④学案预习,掌握农业的区位知识。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 制作课件和视频。 ⑵ 小组二:中山市沙溪镇近40年农业类型变迁的 调查 ①寻找身边祖辈级的资历深的老农人进行深入的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主题研学方案设计——以“上海市青龙镇航运文化寻迹”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主题研学方案设计——以“上海市青龙镇航运文化寻迹”为例

研学旅行一、研学活动设计背景及依据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

研学旅行通过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设计有针对性的研学问题,让学生有趣味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研学旅行的兴起、基地建设和课程开发,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2016年12月教育部联合10部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扩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借助乡土地理的研学活动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乡土地理的特性决定了乡土地理是开展研学旅行的基础课程。

通过研学旅行学习乡土地理,将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原理在生活中印证,使抽象的知识原理具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这也符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使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2]。

尽管乡土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地位不断提高,但是运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成果还不够丰富。

如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教材中上海航运文化重要地标“青龙镇”这一教学内容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服务平台没有搜索到相关成果。

本文针对《上海市乡土地理》中“青龙镇”的相关知识点,从研学活动设计背景及依据、研学活动准备、研学活动内容设计、研学总结汇报等方面,设计“上海市青龙镇航运文化寻迹”主题式研学方案,以期丰富上海市乡土地理研学旅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上海的环境变迁和航运文化脉络,学习与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途径探究——以通辽市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途径探究——以通辽市为例

-065-2023年第18期(总第358期)课堂一、区域认知素养概述(一)定义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新课标提出了具有学科育人价值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必备的品格和能力。

区域认知素养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任务。

新课标指出,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

按照研究或学习需要划分出不同区域,以不同的颜色、文字进行区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不同区域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地域思维与空间观念[1]。

(二)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意义1.对教师: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改变了过去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

在区域认知素养视角下,教师深入研究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能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深度学习,从而使学生脱离沉闷的课堂、刻板的教学、繁重的练习。

2.对学生:摆脱枯燥学习,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从教育心理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中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成人发展的过渡阶段,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节点[2]。

在这一阶段,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质疑能力。

对此,地理教师需要打破常规,摆脱教材的桎梏,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在地理实践的基础上对学生认知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进行有序引导,使学生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相结合,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作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存在于自然社会环境中,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可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3]。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方案范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方案范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方案范文摘要:现行的高中地理不仅理论性突出,而且实践性很强。

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那么,将乡土地理运用于地理教学之中,使高中地理教学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广泛运用乡土地理资源,特别是开发利用我们身边的有效资源,并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乡土地理;地理教学;应用方案一、学科教学案例课堂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主要场所,课外资源也可以通过多渠道引进课堂。

其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较为平安,其二可以提高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笔者通过教学案例的设计与运用,充分体会到校外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地理学科的许多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实际运用与分析中获得。

教学实践,创设问题情境是引起认知矛盾的常用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是将学生引入到问题之中的过程,通过设疑使学习者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对产生的疑问质疑,并寻求答案来解决它。

这个过程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方在必修Ⅰ第四单元“交通运输布局变化与聚落形态”的教学中,利用镇江地形课程资源开展学科教学。

教师提供的情景材料:西津渡一组图片。

提问:镇江这个聚落的形成开展主要原因是什么?同学们齐声说:水上交通运输。

教师介绍:早在三国时期,京口就已成为当时江河交汇点上的商品集散中心和东西南北交通枢纽。

清明一代,大运河南北畅通,镇江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口岸,加上明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萌芽,镇江的工商业出现了空前的开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镇江一直是江南地区漕运、贡运的必经之地,是南北货集散地和长江中下游物资中转港。

镇江正式开埠后,海关设立,外商洋行跟踵而至,国内各帮客商也纷纷来镇江设行交易。

商旅往来频繁,镇江地区转运的货物日益增多,镇江成为更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

基于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广东省兴宁市客家围龙屋为例

基于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以广东省兴宁市客家围龙屋为例

4. 实践项目设计 教师根据制定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围绕“挖掘 围龙屋的内涵,展现围龙屋的魅力”这一主题,思考 “客家围龙屋的哪些要素与地理知识相关?思考客 家围龙屋体现了怎样的地理观?以客家围龙屋为对 象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你想了解哪些问题”。学生通 过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得出若干相关的子问题,师生 共同将讨论得出的子问题进行分类,分成“围龙屋的 建筑特色”“围龙屋的文化内涵”和“围龙屋的发展” 三大活动项目(表 2)。最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 一个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各小组围绕所选择的活动 项目,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实践地点的概况以及与活 动项目相关的知识,制定出本小组的地理实践活动 实施计划。
本文基于乡土资源的地理实践活动是指以客 家围龙屋作为载体开展的考察、调查实践活动。本 次地理实践活动以广东省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作 为 实 践 地 点 ,具 体 可 选 取 城 区 附 近 的 十 大 古 民 居 , 这些围龙屋作为兴宁市的十大古民居,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并且距离中学学校较近,为学生所熟悉,因 此,提高了老师带领学生在围龙屋中开展地理实践 活动的可行性。在围龙屋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涉 及 多 方 面 的 知 识 ,具 有 较 强 的 综 合 性 ,而 高 二 年 级 的学生已经学完高中地理必修课程,掌握了一定的 地 理 基 础 知 识 ,并 且 具 备 一 定 的 观 察 、调 查 和 分 析 能 力 ,因 此 ,本 次 地 理 实 践 活 动 以 高 二 年 级 的 学 生 作为活动对象。
55
研学旅行
围绕主题发散思考、深入挖掘,确定项目下的子问题, 然后在实地考察中逐步解决这些子问题,从而完成 任务。
2. 实践活动主题选择 教师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地 的乡土资源——客家围龙屋,为本次地理实践活动创 设了以下情境:兴宁市作为“中国围龙屋之乡”,兴宁 市政府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客家围龙屋(尤其是十大古 民居)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 开发围龙屋,同时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请以“挖掘围 龙屋的内涵,展现围龙屋的魅力”为主题开展地理实 践活动,为保护和开发围龙屋提供依据。 3. 实践活动总体方案 教师提前查阅相关文献和进行实地考察,对实践 地点的情况进行了解,挖掘其中可用于地理实践活动 的资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根据活 动主题并结合实践地点的情况,设计本次的活动方案 (表 1),以便整体1. 实践方式选择 本 实 践 活 动 采 取 项 目 式 学 习 法(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项目式学习法是通过创设与现 实情境相联系的驱动问题,激发学生通过项目去探索 和回答驱动问题,学生在项目学习结束后要进行自我 评价和小组互评并且要进行成果展示。PBL 项目式 学习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 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 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2]。PBL 项目式学习法 的理念与地理实践活动相符合,将二者结合起来,对 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核心素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地理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 创设驱动问题,确定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案例研究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案例研究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案例研究介绍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常常使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地理环境中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如何基于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地理教学案例研究。

1. 乡土地理资源的定义和特点1.1 乡土地理资源的定义乡土地理资源是指存在于乡村地理环境中的各种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

### 1.2 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乡土地理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多样性:乡土地理资源的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多个方面。

2. 丰富性:乡土地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乡村地区相对较高,为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可接近性:乡土地理资源通常位于学生所在地的周边,学生容易接触和感知这些资源,便于深入研究。

4. 应用性:乡土地理资源与乡村发展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1 强化地理学科的实践性通过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地理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分析乡土地理资源,感受地理现象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从而深入理解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 2.2 增强学生对乡村地区的关注与关心通过研究乡土地理资源的案例,学生对乡村地区的问题和挑战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乡村地区的关注与关心。

学生可以从地理教育的角度出发,思考和探索如何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2.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案例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家国情怀

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家国情怀

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家国情怀1. 引言1.1 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家国情怀是指对自己的国家和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同,是一种热爱祖国、尊敬文化、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

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坚定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使个体在社会中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还能够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基础。

借助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更加详细地探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培养家国情怀中的作用和方法。

1.2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和历史元素,通过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属感,进而建立起对国家的认同和责任感。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体验乡土地理的魅力,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欲。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通过与家乡乡土地理相关的活动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价值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正文2.1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来源和特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指以乡土文化、乡土地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资源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资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直接来源于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

这些土地资源包括自然风貌、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是乡土地理教育的基础。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设计——以“农业区位因素”为例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结更新
乡土地理素材获取
乡土地理案例甄选
方法
文献研究法
实地调查法
创设问题情境,结合乡土地理案例设计提问,层层
递进,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促进其理解、掌握相关
内容。授课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授课效果进行反思
与总结,审视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及时完善和更新
乡土地理案例编写
实证重组资料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巧妙
迁移及综合思维的发展。
深度与广度。
3. 乡土地理案例的选择与编写。教师在确定
在充分利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后,首先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
上,还需要进一步用实证研究法来证实,即验证前
托,在收集到的乡土地理素材中甄选关于秦州大樱
期通过乡土文献、真实调查所获得的素材、数据、信
桃的相关内容。其次,如果已有的素材难以满足教
生活,引导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1)需
要学生从整体上审视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比
较等方法得出结论,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
维,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属于学业质量水平
2 层次问题。问题(2)通过材料引出问题,让学生
从点到面展开思考,建立知识在不同情境下的联合
分析,对学生地理技能要求较高,属于学业质量水
中学教学参考
2023·
2023
·9
92
地理·教学经纬
等方法,获取与乡土地理资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2. 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
分析甄选出与教学内容深度契合、对培养地理学科
发点和落脚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
核心素养有效的乡土地理资料,然后对这些资料进

基于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育人价值——以夏邑县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为例

基于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育人价值——以夏邑县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为例

教育·前沿基于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育人价值———以夏邑县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发为例文|朱淑艳近年多地高考增加了对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考查,基于此,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研发了夏邑县历史文化、孔祖文化、长寿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等课程,创设“乡风润心”活动主题,将实践活动与学校传统文化课程深度融合实施,构建出体现地方色彩、凸显实践特性的课程体系。

一、乡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将重点加强课程综合性,强调关联性,改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

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

”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更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乡土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改革角度看,乡土文化课程资源具有综合性,是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的重要载体。

新修订的各科课程标准均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发和利用本土蕴藏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优质课程资源,强化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

因此,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经验和当地资源情况,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发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进行跨学科实践,从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知,形成能力,让成长基于实践得以提升。

二、乡土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传承价值夏邑县是孔子祖籍所在地,文化源远流长,有珍贵的历史遗产与丰富的人文资源,它古朴而富饶,安详而奋进。

央视四套《走遍中国》播放了十集系列节目《长寿之乡———夏邑》,央视七套《美丽中国乡村行》曾来到夏邑,宣传夏邑县特色文化。

夏邑县乡土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夏邑县,简称“栗”,古称“栗邑”,素有“中国孔祖之地”之称,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是闻名遐迩的“长寿之乡”,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

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

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贵州省盘州市为例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近年来,地理实践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被弱化,甚至被忽视。

本文以贵州省盘州市乡土地理教材为例,探索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落实地理实践力的素养。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材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乡土地理是初中阶段学生所学四大领域之一。

乡土地理的学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落实不到位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部分教师想落实,但只落实考试部分,不考试的就不落实,更有甚者直接不落实。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自自身不按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二是没有统一的教材,使很多地理老师找不到方向。

2017年,国家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地理教学中,学生要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大家也都认同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理论指引成为重中之重。

在四个核心素养中,除“地理实践力”,其他三个方面落实教好。

特别是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落实较差。

笔者根据盘州市初中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为实例,阐述地理实践力在乡土地理教材开发中如何实现两者互相统一。

给初中地理教师一个地理实践力在乡土地教学中落实的范例。

在地理观测与实验中落实地理实践力地理观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室外对地理环境进行考察。

一般分为校内校外。

校内主要是通过百叶箱对气温、降水、湿度等进行日常观测。

校外观察主要是对家乡的地形地貌、河流、土地、岩石、植被等进行观测。

采用地理观测可以使学生直接感知丰富的地理知识,弥补有些地理现象难以直观感受的现实,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

以盘州市的自然地理概况教学为例。

在教学盘州市的气候时,可以根据盘州市初中乡土地教材设计的内容进行教学,测出气温和降水。

1.气温。

利用百叶箱进行观测,见表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贵州顶效开发区中学李和勇
摘要:本文在深入研究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基础上,立足乡土,通过乡土化案例,开发既符合新地理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让乡土融进课堂,让课堂变成开放的课堂,教材变成开放的教材。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所有因素与条件总和。

地理分校内和校外两大类:校内主要有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讲义、导学案、课件、地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室等;校外指学校附近、学生家乡可进行地理课外教学活动的场所,有旅游景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主题(地质、湿地、森林)公园、工厂、地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等。

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当重视乡土地理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

一、基于乡土的地理课程资源观
早在《奏定中小学堂章程》的“地理要义”中写道:“尤当先讲与乡土有关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先自学校附近指示其方向子午、步数多少、道里远近,次及于附近之先贤祠墓、近处山水,间亦带领小学生寻访古迹为之解说,俾其因故事而记地理……”。

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在他的代表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中,强调“地理课程应该从乡土志开始”。

我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1929年在他所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中指出:“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


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第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第三、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第四、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乡土地理调查活动既能很好地体现现代地理课程的理念,又能使地理课堂真正精彩。

《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实施要着眼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两个转变;课程实施建议:地理教师要在深入专研教材的基础上,多角度、多途径地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要改变把地理教材作为唯一的地理课程资源的观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必修Ⅰ
ⅠP77活动-实践调查你的家乡是否存在生态环境问题,必修ⅠP90活动-探究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必修ⅡP3活动-思考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你们家乡的人口增长?必修ⅡP69活动-探究以家乡一个工厂为例,分析其发展优势、限制性因素和改进措施,必修ⅢP49活动-探究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选修ⅢP23活动-探究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当地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建议等。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案例有利构建“三生”课堂(借鉴余庆县凉水中学“63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生成课堂
生成是一个师生互动、开发、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生成的一是知识和能力,不是靠老师一贯制的说教和传授;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方法;三是生成新的问题、如对照教材融进乡土去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二)生活课堂
即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都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特别是地理课堂更要接地气。

(三)生态课堂
教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发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兴趣,唤醒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

课堂因熟悉而惊醒,因陌生而犯困。

教材设置活动、阅读材料是有限的,陌生的、甚至是过时的,用乡土新闻阅读材料、图片、视频导入课堂,有利调动学生辩论、倾听、观察。

教师讲得精彩不如学生学得主动。

三、通过乡土地理调查案例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把教材设置的活动实践和探究整合成学生容易收集资料的若干乡土地理调查案例布置成学生喜欢的寒(暑)假作业,比让学生完成几套试卷试题练习感兴趣。

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去对自己家乡进行相关调查活动。

通过网络途径、查阅报刊、访谈村干部、厂长、基地负责人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养成用地理的眼光看身边世界,用心收集整理乡土资料的习惯,懂的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升地理学科素养,每个学生的调查结果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分享,观点在课堂上辩论,或以调查报告或论文形式在校园内展示,使教材和乡土课程资源互补。

案例1 家乡的河流调查
案例2 家乡现代农业(粮食、花卉、果蔬、养殖)基地区位条件参观调查
案例3 家乡工业园区工业区位及环境影响参观调查
备注:①类型指按主导区位因素分类如原料指向、动力指向、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等②劳动力需求指供需状况(提供的就业岗位人数,现有职工,短缺人数)。

案例4 家乡少数民族村寨(聚落)分布与文化特点访谈调查
案例5 家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调查
案例7 家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案例8 家乡生活(街道社区、集市、小区、乡村)环境和交通问题调查
案例9 家乡居民的旅游行为调查
备注:旅游类型A、享受型:游山玩水、休闲度假、娱乐消遣 B、挑战型:运动健身徒步探险C、求知型:学习(地理、历史、文化科考)考察寻访古迹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体验异地生活
四、实践反思
乡土案例还有很多,如家乡城市化发展调查、家乡外出(来)务工人员调查等。

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尽管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如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地理兴趣小组、统一组织下开展乡土地理调查、参观、考察活动,但参与的学生不多,能够每个班,每一届学生、每个老师都去做很困难,首先是师生都缺乏足够的地理激情和学科专业素养。

其次地理走出课堂、走进乡土的困难多,有学生安全的担忧,二是学校条件不够,如地理实验、上网查阅图书收集资料,外出考察交通、专业地理师资、课时等条件不够。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就是师生的备课过程,开发主体不仅仅靠老师,更要发动学生。

师生都不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缺实践。

有理念,没有实践,地理教学活动任然困在教室;教师摆脱不了对教材、教参、教辅的依赖。

若有学校制度为校外活动安全、经费、交通提供保障,完善多媒体网络教室办学条件,积极建立一批校外活动教学实践基地,让师生开展校内外地理教学活动像走进教室一样便利,打破传统课堂,地理课堂一定会因乡土而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