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之 晶体生长原理
半导体材料课件熔体晶体生长 硅、锗单晶生长
≈ θm
1− hr 2 / 2ra
⎜⎛1 ⎝
−
1 2
hra
⎟⎞ ⎠
⎡ exp⎢−
⎢⎣
⎜⎜⎝⎛
2h ra
⎟⎟⎠⎞1/
2
z
⎤ ⎥ ⎥⎦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半导体材料
3-2 熔体的晶体生长
晶体中温度梯度沿轴向z和沿径向r的分量为
( ) ∂θ
∂z
≈
−θm
⎜⎜⎝⎛
2h ra
⎟⎟⎠⎞1/
2
1− hr 2 / 2ra
⎝ dZ ⎠L
Runyan对一个硅单晶生长系统进行了估算:
fmax=2.96cm/min。
实际测得 fmax=2.53 cm/min。
理论与实验值大体是相符的。 QF = fAdH~ = QC - QL
③ 生长速度f 一定时,A=(QC-QL)/fdH
QC→大 或 QL →小, A →大 (非稳定生长→建立新 的稳态 )
相对温度θ(r.φ.z)=T(r.φ.z)-T0;
T0:环境温度,T:体系温度。
晶体中热场是圆柱对称,与圆周角
φ无关;θ只是半径r和高度z的函
数,热传导方程为
∂ 2θ
∂r 2
+1 r
∂θ
∂r
+
∂ 2θ
∂z 2
=0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半导体材料
l
3-2 熔体的晶体生长
三个边界条件:
l
⑴ 固-液界面上,界面温度为熔点Tm,
3-2 熔体的晶体生长
AK
L
⎜⎛ ⎝
dT dZ
⎟⎞ ⎠L
+
fAd
H~
=
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之-晶体生长原理资料
同样,定义α=C/C0为溶质i的溶液饱和比,σ=α-1为溶液 的过饱和度,则晶体的液相生长要求溶液有正的过饱和 度,或饱和比大于1。
17
结晶的微观过程
无论是非金属还是金属,结晶过程都是形核与长大的过 程。液态金属结晶时,首先形成一些微小而稳定的晶体, 它们就是晶体长大的核心,故称为晶核。这些晶核渐渐 长大,在先形成的晶核长大过程中,又有新的晶核形成, 直至液态金属全部消逝。
Figure (a) Aluminum alloy wheels for automotives, (b) optical fibers for communication.
19
Section 8.1.2 晶核的形成(Nucleation)
均匀形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由均匀 母相中形成新相晶核的过程,此时液相中各个区域消 失新相晶核的几率都是一样的,亦称自发形核或均质 形核。这是一种液态金属确定纯洁,无任何杂质,也 不和型壁接触,只是依靠液态金属的能量变化,由晶 胚直接形核的过程。明显这是一种抱负状况。
6
8.1.1.2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等温等压下,系统总是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 低的状态自发转变——最小自由能原理
液态和固态的体积自由能,都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GL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较陡,GS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较缓。 液态和固态自由能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 ,即为理论结 晶温度Tm 。
硅晶体的生长和有机硅材料的合成
硅晶体的生长和有机硅材料的合成硅晶体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领域。
其生长过程是通过在高温下,将硅材料中的原子沉积在硅晶体表面形成新的硅原子晶格,从而使硅晶体逐渐增大,最终成为完整晶体。
硅晶体的生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主要生长方法。
1. Czochralski生长法Czochralski法是目前最常见的硅晶体生长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向熔融的硅中引入晶种,在恒温下缓慢提拉晶体,使硅原子逐层沉积在晶体表面上,从而逐渐形成大晶体。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生长速度较慢,晶体质量高,且可以实现高纯度晶体生长。
2. 气相传输法气相传输法是一种通过气相化学反应生长硅晶体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硅源与气体反应,形成沉积在表面的硅化物,然后通过高温还原反应,使硅沉积在晶体表面逐渐生长出硅晶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硅晶体,生长速度快,但需要使用特殊的气相前体的纯净度也比较高。
3. 溶液法溶液法是通过将硅源加入到溶液中,使其反应和沉积在晶体表面生长硅晶体的方法。
与其他方法相比,它的优点在于生长温度低,生长速度快,同时可以实现多个晶体同时生长。
但是,由于溶液法的特殊性质,晶体的纯度低,且容易受污染和杂质的影响。
有机硅材料的合成有机硅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光学和电子器件,制造高级硅橡胶和硅弹性体。
有机硅材料的合成过程是将有机物和硅材料反应,将它们化学反应生成的有机硅材料。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有机硅材料的合成方法。
1. 直接缩聚法直接缩聚法是将硅化合物与有机物直接反应,通过碳硅键将其相互连接,从而形成有机硅材料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原料简单,反应易于控制。
但是直接缩聚法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有机硅材料的分布较广,难以控制,产生的三维结构较难确定。
2. 缩聚反应法缩聚反应法是将硅氢烷和有机乙烯类物质反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产物中含有硅—碳键的有机硅化合物。
半导体物理器件与工艺
半导体物理器件与工艺
半导体物理器件是指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各种电子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半导体物理器件的工艺是指制造这些器件所需要的各种工艺流程和技术。
半导体物理器件制造的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制备各种半导体材料,如硅(Si)、砷化镓(GaAs)等,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使其具备特定的电性能。
2. 晶体生长:将高纯度的半导体材料溶解在溶液中,通过控制温度和其它参数,使溶液中的半导体逐渐结晶,生长成大块的单晶体。
3. 材料的纯化和掺杂:通过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对半导体材料进行纯化,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并注入适量的杂质原子,以改变材料的电性能。
4. 芯片加工:将单晶材料切割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并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和多次层刻蚀,形成器件的结构和特征。
5. 金属电极的沉积和连接:在器件表面沉积一层薄金属,用于连接电路和提供电流和电压,通过蒸镀或者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进行。
6. 寄生元件的制备:在器件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在器件结构
中引入一些与电路功能无关的电阻、电容等寄生元件,需要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
7. 打薄和封装:通过薄化原件和封装,保护器件表面,防止氧化和损坏,并为器件提供连接和安装的接口。
通过以上的工艺步骤,可以制造出各种性能优良的半导体器件,如高速、低功耗和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用于智能手机、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各种电子产品中。
最全的材料晶体生长工艺汇总
最全的材料晶体生长工艺汇总提拉法提拉法又称直拉法,丘克拉斯基(Czochralski)法,简称CZ法。
它是一种直接从熔体中拉制出晶体的生长技术。
用提拉法能够生长无色蓝宝石、红宝石、钇铝榴石、钆镓榴石、变石和尖晶石等多种重要的人工宝石晶体。
提拉法的原理:首先将待生长的晶体的原料放在耐高温的坩埚中加热熔化,调整炉内温度场,使熔体上部处于过冷状态;然后在籽晶杆上安放一粒籽晶,让籽晶下降至接触熔体表面,待籽晶表面稍熔后,提拉并转动籽晶杆,使熔体处于过冷状态而结晶于籽晶上,并在不断提拉和旋转过程中,最终生长出圆柱状的大块单晶体。
提拉法的工艺步骤可以分为原料熔化、引晶、颈缩、放肩、等径生长、收尾等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如示意图。
提拉法晶体生长工艺有两大应用难点:一是温度场的设置和优化;二是熔体的流动和缺陷分析。
下图为提拉法基本的温度场设置以及五种基本的熔体对流模式。
在复杂的工艺条件下,实际生产需要调整的参数很多,例如坩埚和晶体的旋转速率,提拉速率等。
因此实际中熔体的温度场和流动模式也更复杂。
下图是不同的坩埚和晶体旋转速率下产生的复杂流动示意图。
这两大应用难点对晶体生长的质量和效率都有很大影响,是应用和科研领域中最关心的两个问题。
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弱熔体对流,人为地引入外部磁场是一种有效办法,利用导电流体在磁场中感生的洛伦兹力可以抑制熔体的对流。
常用的磁场有横向磁场、尖端磁场等。
下图是几种不同的引入磁场类型示意图。
引入磁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对流,但同时磁场的引入也加大了仿真模拟的难度,使得生长质量预测变的更难,因此需要专业的晶体生长软件才能提供可靠的仿真数据。
晶体提拉法有以下优点:(1)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可以直接进行测试与观察,有利于控制生长条件;(2)使用优质定向籽晶和“缩颈”技术,可减少晶体缺陷,获得优质取向的单晶;(3)晶体生长速度较快;(4)晶体光学均一性高。
晶体提拉法的不足之处在于:(1)坩埚材料对晶体可能产生污染;(2)熔体的液流作用、传动装置的振动和温度的波动都会对晶体的质量产生影响。
晶体生长理论基础(浅显易懂)
第二章§§§§2.3.1 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对象●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基本问题--晶体生长●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晶体生长理论--1669年丹麦学者斯蒂诺(N.Steno)开始研究,主要有:1.晶体平衡形态理论、2.界面生长理论、3.PBC(周期键链)理论和4.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4个阶段,目前又出现了界面相理论模型等新的理论模型.其发展与完善主要体现在:从宏观到微观,从经验统计分析到定性预测,从考虑晶体相到考虑环境相,从考虑单一的晶体相到考虑晶体相和环境相。
晶体生长的定量化,并综合考虑晶体和环境相,以及微观与宏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今后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方向。
§2.3.1 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对象●本课程中将着重介绍的理论:9晶体平衡形态理论:主要包括布拉维法则(Law of Bravais)、Curie-Wulff生长定律、BFDH法则(或称为Donnay-Harker原理)以及Frank运动学理论等。
晶体平衡形态理论从晶体内部结构、应用结晶学和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来探讨晶体的生长,注重于晶体的宏观和热力学条件。
以晶体平衡形态理论解释晶体生长形态--晶面的发育9界面生长理论:主要有完整光滑界面模型、非完整光滑界面模型、粗糙界面模型、弥散界面模型、粗糙化相变理论等理论或模型。
界面生长理论重点讨论晶体与环境的界面形态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以界面生长理论解释晶核长大的动力学模型§2.3.1 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对象●晶体生长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①生长热力学--相平衡及相变晶核的形成与长大等②生长动力学--晶体生长的微观过程生长界面结构等③生长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对流热传输质量输运等§2.3.1 晶体生长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对象晶体是怎样生长出来的?●晶体形成—在物相(气相、液相和固相)转变(相变)的情况下实现。
固相中只有晶体才是真正的固体。
半导体的制备工艺
半导体的制备工艺半导体是一种材料,具有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电导特性。
制备半导体材料是制造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器件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的制备工艺,包括晶体生长、晶圆制备、掺杂和薄膜沉积等过程。
1. 晶体生长半导体晶体的生长是制备半导体材料的首要步骤。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固相生长、液相生长和气相生长。
固相生长是将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与掺杂剂共同加热,使其在晶体中沉积。
液相生长则是在熔融的溶液中使晶体生长。
而气相生长则是通过气相反应使晶体在基底上生长。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
2. 晶圆制备晶圆是半导体制备的基础材料,通常使用硅(Si)作为晶圆材料。
晶圆制备的过程包括切割、抛光和清洗等步骤。
首先,将生长好的晶体进行切割,得到薄片状的晶圆。
然后,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对晶圆进行抛光,以获得平整的表面。
最后,对晶圆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3. 掺杂掺杂是为了改变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通常将杂质原子引入晶体中。
掺杂分为两种类型:n型和p型。
n型半导体是通过掺入少量的五价元素(如磷)来增加自由电子的浓度。
而p型半导体是通过掺入少量的三价元素(如硼)来增加空穴的浓度。
掺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如扩散、离子注入和分子束外延等。
4. 薄膜沉积薄膜沉积是制备半导体器件的关键步骤之一。
薄膜可以用于制备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
常见的薄膜沉积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
PVD是通过蒸发或溅射的方式将材料沉积到晶圆上。
而CVD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气体中的材料沉积到晶圆上。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材料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
总结起来,半导体的制备工艺涉及晶体生长、晶圆制备、掺杂和薄膜沉积等步骤。
这些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各个参数,以确保半导体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半导体工艺的精确性和效率不断提高,为电子器件的制造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半导体制作流程
半导体制作流程一、引言半导体是一种具有特殊导电性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中。
半导体制作流程是指将原始材料转化为成品半导体器件的一系列工艺步骤。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半导体制作流程,包括晶体生长、晶圆制备、掩膜光刻、腐蚀、沉积、刻蚀、清洗等环节。
二、晶体生长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是晶体,晶体生长是半导体制作的第一步。
晶体生长主要有两种方法:Czochralski法和分子束外延法。
Czochralski法是通过将原料溶解在熔融的溶剂中,然后逐渐降温使晶体生长。
分子束外延法则是利用分子束沉积原理,将原子逐层沉积在衬底上,形成晶体。
三、晶圆制备晶圆是半导体制作过程中的基础材料,一般采用硅材料制成。
晶圆制备包括切割、抛光和清洗等步骤。
首先,将晶体锯成薄片,然后通过机械抛光和化学机械抛光等方法将薄片抛光成规定厚度的圆片。
最后,对晶圆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染物。
四、掩膜光刻掩膜光刻是半导体制作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用于制作半导体器件的芯片图案。
掩膜光刻主要包括制作掩膜、涂覆光刻胶、曝光和显影等步骤。
首先,制作掩膜,即将芯片图案转移到光刻胶上。
然后,将光刻胶均匀涂覆在晶圆表面。
接着,通过光刻机对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其固化形成芯片图案。
最后,通过显影将未固化的光刻胶去除,形成芯片的图案。
五、腐蚀腐蚀是半导体制作中的重要工艺,用于去除不需要的材料。
腐蚀分为湿腐蚀和干腐蚀两种。
湿腐蚀是利用酸性或碱性溶液对晶圆表面进行腐蚀,去除多余材料。
干腐蚀则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在特定温度和气氛下,使晶圆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并去除不需要的材料。
六、沉积沉积是半导体制作中的重要工艺,用于在晶圆表面沉积新的材料。
常见的沉积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将气体反应在晶圆表面,使新材料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则是通过蒸发、溅射等物理方法将材料沉积在晶圆表面。
七、刻蚀刻蚀是半导体制作中的重要工艺,用于去除不需要的材料。
刻蚀分为湿刻蚀和干刻蚀两种。
半导体材料的生长与制备技术
半导体材料的生长与制备技术半导体材料是现代电子产业的核心,它是制造晶体管、光电器件等电子元件的基础。
它的生长和制备技术是电子产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和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这些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一、半导体材料的生长技术半导体材料的生长技术主要包括晶体生长、薄膜生长和量子点生长等方面。
1. 晶体生长技术晶体生长通常是通过在高温熔解状态下,在单晶种子上生长单晶体。
晶体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合金元素的添加、温度、压力、晶体生长速率等因素。
常见的晶体生长技术包括:固相生长、液相生长、气相生长以及分子束外延等技术。
2. 薄膜生长技术薄膜生长技术通常是在具有特殊表面能的衬底上通过物理蒸发、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束外延等方式来生长制备。
其生长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特定的参数,如蒸发速率、气压、反应温度等。
其中,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是薄膜生长技术中最常见的方法。
3. 量子点生长技术量子点生长技术是一种特殊的薄膜生长技术,它能制备出尺寸在几个到几十个纳米的半导体量子点。
量子点具有比基材内部物质更大的限制和量子效应,自然地表现出不同的电学和光学属性。
其生长技术主要包括原位处理、结构上生长和自形成等方法。
二、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技术半导体材料的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加工技术、光电子加工技术、光刻技术等方面。
1. 微电子加工技术微电子加工技术是制备半导体芯片的主要方法,可分为前端工艺和后端工艺两个部分。
前端工艺主要是通过光刻或电子束刻蚀等方式制备出光刻胶层图形,然后将胶层用于约束理化腐蚀等技术制备出所需的图案结构。
后端工艺则包括金属化、制造管孔和封装等步骤。
2. 光电子加工技术光电子加工技术主要是通过光刻和光刻胶压印等方法来制造精确的微纳米结构。
光刻技术具有极高的图形形成精度和可重复性,通过在光刻胶层上的光学显影过程,将图案转移至掩模芯片上,使得芯片上的所需结构与掩模芯片上的图案几乎完全一致。
CZ法单晶生长原理及工艺流程
CZ法单晶生长原理及工艺流程CZ法(Czochralski法)是单晶生长的一种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CZ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工艺流程。
CZ法的工作原理如下:1.准备工作:准备一块高纯度的多晶硅原料,并在其表面涂布一层助熔剂。
然后,将原料放入一个石英坩埚中。
2.熔化过程:将石英坩埚放入坩埚炉中,升高温度以熔化硅原料。
同时,通过坩埚底部的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将熔融的硅原料保持在一定的温度。
3.指定晶向:在熔化的硅原料表面,放置一个指定晶向的晶体种子。
晶体种子通常是一个高纯度的单晶硅。
通过仔细控制晶体种子的摆放角度和旋转速度,从而决定新生长单晶的晶向。
4.拉扩晶体:缓慢下拉晶体种子,同时使晶体种子保持旋转。
晶体种子下拉的速度和旋转的速度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逐渐形成一个高纯度的单晶硅。
同时,通过在坩埚底部和顶部分别加热和冷却,控制熔液的温度梯度,促使晶体的生长。
5.冷却固化:当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停止加热并逐渐冷却晶体。
冷却过程中,晶体会逐渐固化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单晶。
CZ法的工艺流程如下所示:1.原料准备:准备高纯度的多晶硅原料,通常通过化学分析和物理检验等方式确认其纯度。
2.石英坩埚处理:对石英坩埚进行处理,以确保其纯度。
首先,将石英坩埚清洗,并在高温下进行退火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氧化物。
3.加热和熔化:将硅原料放入石英坩埚中,并将其放入坩埚炉中加热。
逐渐提高温度,直到硅原料完全熔化。
4.控制晶向:在熔融的硅原料表面放置单晶硅种子,通过旋转和倾斜种子,以确定新生长单晶的晶向。
5.拉扩晶体:缓慢下拉晶体种子,并保持旋转。
通过精确控制下拉速度和旋转速度,以及坩埚底部和顶部的加热和冷却,控制熔液的温度梯度,促使晶体的生长。
6.冷却固化:当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停止加热并逐渐冷却晶体。
冷却过程中,晶体逐渐固化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单晶。
7.后处理:根据需要,对生长好的单晶进行切割和抛光等后处理工艺,以得到符合要求的单晶。
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之晶体生长原理
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之晶体生长原理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中的晶体生长原理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生长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从杂质元素或者单质元素中,通过熔融、溶液、气相等方法,使半导体晶体的原子、离子有序地排列,形成具有规则晶格结构的二维或三维晶体。
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3个关键步骤:核化、晶体生长和晶体形态调节。
首先是核化。
核化是指物质在饱和溶液中形成晶核,进而发展成晶体的过程。
晶核的形成是由于固体和溶液中的物质之间存在饱和和过饱和的平衡状态。
在适当的温度和浓度条件下,当过饱和度增大时,溶质就会开始聚集并形成晶核,从而使溶液中的过饱和消失。
晶核的形成是晶体生长的起点,其形成与溶剂中的物质浓度、温度、压力和溶液中的杂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其次是晶体生长。
晶体生长是指晶核在溶液中吸附溶质分子并逐层生长,形成晶体的过程。
晶体生长的速率与晶体外观有关,通常可分为自由生长和取向生长两种形式。
自由生长是指晶体在所有方向上生长,晶体外形呈现出自由生长的特征。
取向生长是在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晶体表面能的差异等原因,晶体在一些方向上优先生长,以形成特定的取向生长外形。
晶体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溶液成分、晶体外形和取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最后是晶体形态调节。
晶体的形态调节是指通过调节晶体生长条件,控制晶体外形和尺寸分布的一种手段。
晶体生长的温度、溶液的pH值、添加杂质和掺杂元素等都会影响晶体生长的速率和形态。
通过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控制晶体生长的速率和方向,从而实现对晶体形态的调节。
总之,在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中,晶体生长原理是研究半导体材料制备的基础。
了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优化晶体的生长过程,控制晶体的形态和尺寸,提高半导体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之晶体生长原理
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之晶体生长原理晶体生长是半导体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它直接决定了半导体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具体来说,晶体生长是指在合适的条件下,使已有的晶体生长并形成更大晶体的过程。
在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中,晶体生长原理包括物质迁移、晶格匹配以及晶体生长动力学。
首先,半导体晶体的生长需要物质源。
一般来说,常用的半导体材料生长方法有气相传输、分子束外延、液相生长和金属有机气相沉积等。
这些方法都需要提供适当的物质源,如气体、液体或固体,以供原子或分子向生长界面输送。
物质源中的原子或分子通过蒸发、溶解或反应等方式进入生长介质,并在生长界面上沉积形成晶体。
其次,晶体生长过程中晶格匹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晶体的生长需要满足晶格的连续性和匹配性,使得新生长的晶体与已有晶体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晶格匹配可以通过不同材料之间的共面性和插层性来实现。
共面性是指两种晶体的晶格面能够完全重合,插层性是指两种晶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晶格距离差异,但可以通过引入插入层来实现晶格匹配。
在晶格匹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控制生长条件和材料搭配选择合适的晶体生长方法,以得到质量较好的半导体晶体。
最后,晶体的生长动力学是影响晶体生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晶体生长动力学涉及物质输运、界面平衡、表面反应和晶格扩散等多个方面的过程。
物质输运指的是物质在生长介质中的迁移过程,分为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两部分。
质量传递主要与物质扩散有关,而热传递则与温度梯度和热导率有关。
界面平衡是指晶体与生长介质之间的界面存在的不平衡情况,通过调控界面吸附行为和界面能量来实现界面平衡。
表面反应是指晶体在界面上发生的表面化学反应,如表面吸附、解吸和表面扩散等。
晶格扩散是指晶体内部原子之间的迁移,它对晶体生长速率和晶格缺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中的晶体生长原理包括物质迁移、晶格匹配和晶体生长动力学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只有深入了解并掌握这些原理,才能够高效地制备出质量优良的半导体晶体。
半导体制造工艺_01晶体的生长
刃型位错:在某一水平面以上多出了垂直方向的原子面,犹如插入的刀刃一样, 沿刀刃方向的位错为刃型位错。
半导体制备工艺原理
第一章 晶体生长
35
螺位错:将规则排列的晶面剪开(但不完全剪断),然后将剪开的部分其中一 侧上移半层,另一侧下移半层,然后黏合起来,形成一个类似于楼梯 拐角处
的排列结构,则此时在“剪开线”终结处(这里已形成一条垂直纸面的位错 线)附近的原子面将发生畸变,这种原子不规则排列结构称为一个螺位错
第一章 晶体生长
4
Si:
• 含量丰富,占地壳重量25%; • 单晶Si 生长工艺简单,目前直径最大18英吋(450mm) • 氧化特性好, Si/SiO2界面性能理想,可做掩蔽膜、钝化膜、
介质隔离、绝缘栅等介质材料;
• 易于实现平面工艺技术;
半导体制备工艺原理
第一章 晶体生长
5
Ge:
• 漏电流大,禁带宽度窄,仅0.66eV(Si:1.1eV); • 工作温度低,75℃(Si:150℃); • GeO2易水解(SiO2稳定); • 本征电阻率低:47 ·cm(Si: 2.3x105 ·cm); • 成本高。
半导体制备工艺原理
第一章 晶体生长
7
三、起始材料--石英岩(高纯度硅砂--SiO2)
1. SiO2+SiC→Si(s)+SiO(g)+CO(g), 冶金级硅:98%; 2. S利i(用s)+分3H馏C法l(去g)3除0→0oC杂SiH质C;l3(g)+H2,三氯硅烷室温下呈液态沸点为32℃ 3. SiHCl3(g)+ H2→Si(s)+ 3HCl(g),得到电子级硅(片状多晶硅)。
3.抛光
半导体制备工艺原理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晶体的生长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晶体的生长导语半导体制造是现代电子行业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晶体的生长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必要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晶体的生长过程和相关技术。
一、晶体生长基础概念晶体是由连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排列而成的固体物质,其内部结构具有高度有序性。
晶体的生长是指在适当条件下,将原子、离子或分子从溶液或气相中传输到一个固体基底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晶体结构。
半导体晶体通常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或溶液法来生长的。
在CVD过程中,悬浮的气体或溶液中的原料物质会在晶体基底表面孕育生长。
晶体的生长速度、晶体的性质和电学性能都与晶体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二、晶体生长过程晶体生长过程涉及一系列的步骤,包括原料制备、气相或溶液传输、吸附、扩散、结晶和去除杂质等。
下面将逐步介绍这些步骤。
2.1 原料制备晶体生长的基本材料是高纯度的原料物质,以确保晶体的纯度和质量。
通常需要对原料进行提纯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
2.2 传输在气相生长中,原料气体会通过供气系统进入晶体生长的反应室。
在溶液法中,原料会被溶解在溶液中,通过流动或浸没晶体基底的方式被传输到晶体生长区域。
2.3 吸附原料物质在晶体基底表面吸附,形成吸附物。
随着吸附反应的进行,表面吸附物会逐渐增多,形成一个薄层。
2.4 扩散扩散是指原料物质在吸附层内部的传输过程。
原料物质会沿着晶体基底的表面扩散,寻找到新的吸附位置,并逐渐积聚起来。
2.5 结晶当吸附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出现结晶现象。
原料物质会从吸附层中析出,形成新的晶体结构。
晶体的生长速度取决于扩散速率和结晶速率。
2.6 去除杂质晶体生长过程中会存在一些杂质,如异质原子或离子。
这些杂质会影响晶体的纯度和性能。
因此,在晶体生长结束后,需要进行杂质的去除和晶体的后处理,以提高晶体的质量。
三、晶体生长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有多种晶体生长技术,常见的包括单晶生长和多晶生长两种。
3.1 单晶生长单晶生长是将晶体在基底上沿特定方向生长,并形成完整的单晶结构。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晶体的生长概述
半导体制造工艺之晶体的生长概述半导体制造工艺中,晶体的生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晶体的质量和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到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和器件的性能。
本文将概述晶体的生长过程以及各种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
晶体的生长是将溶液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有序排列形成完全晶体的过程。
晶体的生长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核形成、生长、附着和重新结晶。
在晶体生长的过程中,各种参数的控制对最终晶体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溶液的浓度、温度、流速、搅拌速度等。
在半导体制造中,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有几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气相传输法(CZ法)和液相传输法(FZ法)。
CZ法在高温下将半导体原料以气体形式转化为固体晶体,通过控制温度梯度、拉扯速度和气氛组成,实现晶体的生长。
CZ法的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晶体质量高,但由于困难控制,只能用于一些杂质浓度不太高的半导体材料。
FZ法通过在熔融区域内以特定条件下的电流通量和温度梯度来生长晶体,该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杂质的浓度和分布。
但是FZ法生长速度较慢,适用于单晶材料的生长。
为了改善半导体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晶体生长方法,如熔体蒸发法、悬浮液法和分子束外延法等。
熔体蒸发法通过将原料加热到高温,使其蒸发后在低温表面上凝结形成晶体;悬浮液法是将融化的半导体材料悬浮在溶液中,并通过调节温度和浓度来控制晶体的生长;分子束外延法则是通过在表面上束缚脉冲电流产生原子、离子束来生长单晶膜。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压力、化学组成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还需注意确保生长环境的纯净度,防止杂质的残留。
总结起来,晶体的生长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各种晶体生长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晶体生长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半导体材料性能需求。
晶体的生长是半导体制造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质量和结构特征直接影响到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和器件的性能。
半导体材料与工艺之晶体生长原理
外延生长技术控制
1
外延生长原理
外延生长是一种常用的晶体生长技术, 它通过在单晶衬底上重新生长单晶层, 可以获得与衬底晶格匹配良好的晶体结 构。
2
生长条件选择
外延生长条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包括温 度、压力、气体的种类和流量等,这些 因素决定了外延层的成分、结构和结晶 质量。
3
掺杂与杂质控制
为了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晶体,通常需 要在生长过程中掺入杂质,因此杂质和 掺杂剂的控制也是外延生长工艺的关键 。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开发
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半导体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开发新材料和探索新工艺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 场需求。
解决方案
研究新型半导体材料,如硅基氮化物、碳化物等,以提高半导体的性能。同时,开发新的晶体生长工艺,如金属 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法等,以实现高质量、大规模的晶体生长。
06
晶体生长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提高晶体质量与降低缺陷密度的挑战
挑战
晶体生长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等因素的影响 ,容易产生晶体缺陷,如位错、空洞、杂质等,这些缺陷会 影响半导体的电学性能和可靠性。
解决方案
采用先进的晶体生长技术,如激光熔融法、化学气相沉积法 等,以控制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参数,减少缺陷的产生。同时 ,对晶体进行后处理,如热处理、离子注入等,以改善晶体 质量。
晶体生长的动力学过程
形核
在熔体中形成晶核的过程,需要克服形核能垒。形核方式有多种,如自发形核、 非自发形核等。
晶体生长方式
晶体生长过程中,不同晶面生长速度不同,导致晶体呈现特定的生长形态。常见 的晶体生长方式有层状生长、枝状生长等。
晶体缺陷的形成与控制
晶体缺陷
半导体材料晶体生长
夏威夷火山
火山口生长的硫(S)晶体
➢2. 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1.从熔体中结晶,即熔体过冷却时发生结晶现象,出 现晶体;
➢2.从溶液中结晶,即溶液达到过饱和时,析出晶体; ➢3.水分蒸发,如天然盐湖卤水蒸发,盐类矿物结晶
出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
天然盐湖卤水蒸发
珍珠岩
3.由固相变为固相:
➢1).同质多相转变, 某种晶体在热力学条件改变的 时候,转变为另一种在新条件下稳定的晶体;
晶核的形成
➢非均匀形核:若新相优先在母相 某些区域中存在的异质处形核, 即依附于液相中的杂质或外来表 面形核,则称为非均匀形核。又 称异质形核或非自发形核
气相中的均匀成核
➢在气-固相体系中,气体分子不停的做无 规则的运动,
➢能量高的气子发生碰撞后再弹开,这种 碰撞类似于弹性碰撞,
➢而某些能量低的分子,可能在碰撞后就 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些几个分子(多为2 个)组成的“小集团”,称为“晶胚”。
➢ 即结合成键时成键数目最多,放出能量最大的位置。
➢ 此模型假定晶体是理想完整的,并且界面在 原子层次上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固相与流体相 之间是突变的,这显然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理想化 界面,与实际晶体生长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
➢ 如图: ➢ K为曲折面,有三角面凹入
角,是最有力的生长部位;
➢ S是阶梯面,具有二面凹入 角的位置;
➢2).原矿物晶粒逐渐变大,如由细粒方解石组成的石 灰岩与岩浆接触时,受热再结晶成为由粗粒方解石 组成的大理岩;
细粒方解石
大理岩
3.由固相变为固相:
➢3). 固溶体分解,在一定温度下固溶体可以分离 成为几种独立矿物;
➢4).变晶,矿物在定向压力方向上溶解,而在垂 直于压力方向上结晶,因而形成一向延长或二 向延 展的变质矿物,如角闪石、云母晶体等;
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
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1. 单晶生长工艺:单晶生长是制备半导体材料的一种主要工艺。
通过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用种子晶片引导原料溶液中的离子在晶片表面结晶,逐渐生长出单晶。
单晶生长的方法有几种,包括Czochralski法、Bridgman法以及液相外延法等。
单晶材料的晶格结构更加完整,晶体缺陷较少,具有更好的电子导电性能。
2.液相外延法:液相外延法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尤其适用于生长复杂结构的材料。
该方法利用熔融的金属溶液中溶解的固体材料,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梯度,逐渐生长出薄膜。
液相外延法具有生长速度快、生长控制性好等优点。
4.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利用化学气体反应来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工艺。
该方法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或气体中的半导体材料原子与气体中的反应物反应,生成半导体材料。
该方法具有高生长速率、较好的均匀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
二、半导体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1.材料纯度控制:半导体材料的纯度对电子传导和电子控制非常重要。
制备半导体材料时,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纯度,消除杂质的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高温熔炼、分馏、电解等。
2.温度控制:半导体材料的生长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
因为温度对晶体生长速率、材料纯度和晶体结构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半导体材料。
3.气氛控制:半导体材料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以避免氧化或者杂质的引入。
常见的气氛控制方法包括惰性气氛保护和高真空保护。
4.结构控制:制备半导体材料时,需要通过调控生长条件来控制材料的结构。
例如调节生长速率、控制晶界和晶格缺陷等。
三、展望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新材料的研发和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半导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将继续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此外,随着半导体材料在能源、信息、光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制备工艺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需求,例如大规模生产、高效率制备等。
半导体长晶工艺
半导体长晶工艺半导体长晶工艺介绍•半导体长晶工艺是一项关键的制造工艺,用于生产高质量的半导体晶体。
•该工艺通过逐渐增长晶体,使其具有所需的特性和结构。
工艺原理•半导体长晶工艺基于熔融区域生长(Czochralski)方法,通过熔化的半导体材料逐渐拉出晶体。
•工艺中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拉力和晶体生长速度等参数,以获得高度纯净的晶体。
工艺步骤1.准备晶体生长装置,包括熔融炉和拉出机构。
2.将半导体原料放入熔融炉中,加热至熔点以形成熔融区域。
3.在适当的温度和拉力条件下,逐渐拉出晶体。
4.控制晶体生长速度,使其保持稳定。
5.冷却晶体,使其硬化和固化。
6.切割和打磨晶体,以获得所需的尺寸和表面质量。
工艺优势•半导体长晶工艺可以生产高纯度、大尺寸的晶体,适用于制造各种半导体元件。
•通过精确控制生长条件,可以调节晶体中的杂质和晶体结构,以获得所需的半导体特性。
应用领域•半导体长晶工艺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光电器件等领域。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长晶工艺用于生产高质量的硅晶片,并在之后进行微细加工。
结论•半导体长晶工艺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制造工艺,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材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长晶工艺将继续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半导体长晶工艺在半导体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生长过程中的杂质控制。
过多的杂质会降低晶体的质量和性能。
•另一个挑战是生长速率控制。
良好的生长速率控制可以确保晶体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此外,长晶工艺需要精密的设备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持,这对制造商来说是一项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半导体长晶工艺将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1. 杂质控制技术的改进•研究人员将致力于发展更先进的杂质控制技术,以提高晶体的纯度和质量。
•新的杂质分离和过滤技术将帮助降低杂质含量,提高晶体的性能。
2. 生长速率控制技术的创新•研究人员将寻求改进生长速率控制技术,以实现更高的生长速度和更稳定的晶体生长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8.1.1.2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等温等压下,系统总是从自由能较高的状态向自由能较 低的状态自发转变——最小自由能原理 液态和固态的体积自由能,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GL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较陡,GS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较缓。 液态和固态自由能相等时所对应的温度 ,即为理论结 晶温度Tm 。
液态和固态的体积自由能随温 度的变化曲线
11
气相生长
在温度为T的气相生长系统中,将气体视为理想气体, 其化学势(对单元系即单位克分子物质的吉布斯自由能 )可用其温度T和压强P表示为
μ g (T, P) =μ 0 g (T) + RTln P
式中,右边第一项表示温度为T的标准态(即压强为1大 气压)理想气体的化学势,R为摩尔气体常数。
8
液相生长(从熔体中生长)
对于从熔体中生长晶体的固-液两相系统,其温度为T时的 两相化学势之差(每克分子熔体和晶体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 )可用该温度下两相克分子焓之差ΔH(T)和两相克分子熵之 差ΔS表示为 Δμ(T)=ΔH(T)-TΔS(T) 当系统温度保持在晶体的熔点Tm时,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这时,固-液两相的克分子吉布斯自由能相等,即 Δμ(Tm)=ΔH(Tm)-TmΔS(Tm)=0
21
22
8.1.2.1均匀形核
2.临界晶核半径
G V Gv A
4 G r 3 Gv 4 r 2 3
9
液相生长(从熔体中生长)
由此可知克分子结晶潜热为 ΔH(Tm)=TmΔS(Tm) 对于跟熔点 Tm 相差不大的温度 T, ΔS( T )≈ΔS( Tm ); 相应地,ΔH(T)≈ΔH(Tm)也近似相等。于是 Δμ(T)=ΔH(Tm)-TΔS(Tm)
T Tm T H m T Tm
7
8.1.1.2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当T=Tm时, GL=GS ,液态并无转变为固态的自发趋势。 只有当T< Tm时,GS <GL ,才有可能使自由能降低,从 而自发结晶。液相和固相的体积自由能之差,构成了结 晶的驱动力。 液相和固相的界面能,构成了结晶的阻力。只有依靠体 积自由能的降低来补充界面能的升高,结晶过程才能进 行。 液、固相的体积自由能差ΔGv= GS-GL 。ΔGv<0就是金属 结晶的热力学条件。然而,它并不是结晶的充分条件, 因为还要考虑结晶的阻力。
因此,在温度T不变而气体压强P≠P0时,气相与结晶相 的化学势之差即为
Δ μ (T) = RTln P P0
13
气相生长
因为气体凝华为固体是一个自由能降低的过程,即气 相的化学势大于固相的化学势,两相化学势之差 Δμ(T)>0。所以,上式表明,晶体的气相生长要求 P>P0,也就是气体压强要超过该温度下晶体的饱和蒸气 压,系统处于气压过饱和状态。这就是晶体气相生长 的热力学条件。相反,若P<P0,则意味着此时气相的化 学势比固相的化学势低,物质就要从固相进入气相, 即发生固体的升华。 定义α=P/P0为气体的饱和比,σ=α-1为气体的过饱和 度,则晶体的气相生长要求气体有正的过饱和度,或 饱和比大于1
10
液相生长(从熔体中生长)
此结果说明,既然结晶是一个自由能降低的放热过程( 即Δμ(T)和ΔH(Tm)皆大于零),则要使结晶过程能自 发进行,结晶温度T必须低于晶体的熔点Tm,即结晶体 系应有一定的过冷度。这就是晶体从熔体中生长的热 力学条件。 定义△T=T-Tm为熔体结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系统 的结晶趋势越强烈。
12
气相生长
当气体的压强P等于晶体的饱和蒸气压P0时,气-固两相 处于平衡状态,系统中不会有新的结晶相或气相生成 ,既无晶体生长,也无晶体升华。利用两相平衡时化 学势相等的原理,可将结晶相在T时的化学势表示成
μ s (T,P,C0 )=μ g (T,P,C0 ) =μ 0 g (T) + RTln P 0
19
Section 8.1.2 晶核的形成(Nucleation)
均匀形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由均匀 母相中形成新相晶核的过程,此时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 新相晶核的几率都是相同的,亦称自发形核或均质形核。 这是一种液态金属绝对纯净,无任何杂质,也不和型壁 接触,只是依靠液态金属的能量变化,由晶胚直接形核 的过程。显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非均匀形核(heterpgeneous nucleation)—依 附于母相的某种界面上形核的过程,此时新相优先出现 于液相中的某些区域,亦称非自发形核或异质形核。在 实际液态金属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含有某些杂质。因此, 晶胚常常依附于这些固态杂质质点(包括型壁)上形成 晶核,所以实际金属的结晶主要按非均匀形核方式进行。
4
Section 8.1.1 结晶的条件和一般过程
8.1.1.1冷却曲线与过冷(undercooling)现象
热分析法通过测定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冷却曲线分析。 在结晶过程中,由于结晶潜热的释放,补充了甚至超过了 容器的散热量,从而在冷却曲线上出现温度下降缓慢,或 保持不变甚至还有回升的现。由此确定结晶开始和结晶终 了的温度和时间。 金属熔点或凝固点,就是结晶的理论温度Tm。实际开始结 晶的温度Tn,总是低于Tm,称为过冷现象。过冷度 ΔT=Tm-Tn 。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即实际结晶 温度越低。 过冷度有一最小的临界过冷度,若过冷度小于此值结晶过 程就不能进行。
18
Figure An image of a bronze object. This Canteen (bian hu) from China, Warring States period, circa 3rd century BCE (bronze inlaid with silver).
Figure (a) Aluminum alloy wheels for automotives, (b) optical fibers for communication.半导体材料制备概述来自晶体生长原理1
1
晶体生长作为一种相变过程大体分为3类:
(1)固相生长:即物态没有变化,仅有晶格结构发生变化的 相变过程。譬如,离子注入后变成非晶态的注入层在 退火过程中再结晶的过程,具有两种以上同质异构体 的晶体在适当条件下的晶型转变过程等等。
2
(2)液相生长:伴随在液-固相变过程中的结晶过程,包括从 溶液中生长晶体(通常是薄层)的液相外延过程和从熔体中 生长晶体的正常凝固过程和区域熔炼过程。例如。GaAs衬 底上的GaAlAs液相外延和用直拉法生长硅单晶等。 (3)气相生长:伴随在气-固相变过程中的结晶过程,包括晶 体薄膜的气相外延生长过程和利用升华法生长难熔晶体的 过程。例如,SiH4生长硅薄膜的外延过程和碳化硅块状晶 体的生长过程等。
5
Figure (a) Cooling curve for a pure metal that has not been well inoculated. Liquid cools as specific heat is removed (betweens points A and B). Undercooling is thus necessary (between points B and C). As the nucleation begins (point C), latent heat of fusion is released causing an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liquid. 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recalescence (point C to point D). Metal continues to solidify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T melting). At point E, solidification is complete. Solid casting continues to cool from the point. (b) Cooling curve for a well inoculated, but otherwise pure metal. No undercooling is needed. Recalescence is not observed. Solidification begins at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17
8.1.1.3 结晶的微观过程
无论是非金属还是金属,结晶过程都是形核与长大的过 程。液态金属结晶时,首先形成一些微小而稳定的晶体, 它们就是晶体长大的核心,故称为晶核。这些晶核逐渐 长大,在先形成的晶核长大过程中,又有新的晶核形成, 直至液态金属全部消失。 由于每个晶核的晶体学位向不同,在结晶完成之后,由 一个晶核长成的一部分晶体,其位向相同,形成一个小 单元,这就是晶粒。晶粒与晶粒的交界面称为晶界。因 此,在一般结晶条件下,都得到由很多晶粒组成的多晶 体。如果要得到单晶体,就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结晶过 程是由一个晶粒长大而成。
14
从溶液中生长
在溶质i的浓度为C的溶液中进行晶体的液 相生长时,视溶液为理想溶液,其蒸气压 的影响可以忽略。其化学势可用温度T、 压强P和浓度C表示为
μ i (T, P,C) =μ i0 (T, P) + RTlnC
15
从溶液中生长
式中,右边第一项表示纯溶质i在指定T、 P下的化学 势。当溶液的浓度为饱和浓度C0时,液-固两相处于平 衡状态,这时系统中不会有新的结晶相或液相生成, 既无晶体生长,也无晶体溶解。利用两相平衡时化学 势相等的原理,可将结晶相在指定T、 P下的化学势表 示成
3
Chapter Outline
8.1.1 结晶的条件和一般过程 8. 1.2 晶核的形成(Nucleation) 8. 1.3 晶体的长大(Growth) 8. 1.4 晶粒大小及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