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之我见—改革开放30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绩。

在取得这些巨大历史进步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过程中,经过我们党和人民的艰辛探索和创新实践,实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转变,同时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这三大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些重大的历史性转变和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最大的历史遗产和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勇于开拓,锐意进取,谱写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篇章。

在这一波澜壮阔历史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次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转变。

(一)经济增长速度步入历史最快车道从经济总量上分析,中国经济总量从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足300美元,仅仅用了数年时间,到2003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6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这一事实无可争辩地说明我国的经济已经步入了历史最快车道。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也在以平均每年8%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这个速度持续的时间之长让许多经济学家都感到迷惑。

(二)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备中国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健康发展,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越设越低,这也无疑可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业的大军当中,这种转变,将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后劲,注入巨大的活力;再者,我国的法律体制正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各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正在制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极大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各个企业也将会在法律的规制下公平地进行竞争,这将会使市场要素的使用更加有效,市场要素的流转更加快速,市场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

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

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

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作者:郑中校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0期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体制的改革也不断向前推进。

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西方经济学作为西方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也在我国大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教育中得到了快速普及。

关键词: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一、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主要指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不包含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

因为,在马克思所处的年代,社会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对于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甚至是一种以前不曾存在过的事物,我们是不可能做出科学分析的。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同样来源于前苏联版本,因此具有浓厚的前苏联色彩。

形式上,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般也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组成。

从根本上说,不管是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源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

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刚开始我们是不可能有一套系统成熟的理论的,事实也证明先于社会实践的理论预测往往是不准确和不完善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不同于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描述,也不同于前苏联模式,我们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前人的道路,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经济学也必然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成熟和完善。

当我们回头看三十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会发现其对社会主义的描述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很大不同,这也是当前政治经济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何去何从的担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思想的指导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并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加入了WTO,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对接。

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

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理论经济学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学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如在所有制理论、计划与市场理论、分配理论、发展理论、开放理论等方面的突破,并由此概括总结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核心价值观等奠基性的基本理论。

这些理论既是对我国改革与发展伟大实践的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了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新实践,并得到了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标签:理论创新;改革;发展一在我国,理论经济学即政治经济学,是与应用经济学相对的。

从意识形态上讲,与西方经济学是相对的,因为我国的经济学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并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传入我国之后,经过几代经济学家的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一步中国化,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中国经济理论,结合转型期发展难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范式形态、基本假设、核心范畴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认真而扎实的探索。

改革开放之初,乘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经济学研究开始逐步摆脱教条主义、“左”的思想倾向的束缚和影响,以发展和创新的姿态,为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导向。

随着改革的推行并逐步引入市场调节机制,经济学开始吸收布鲁斯、兰格、锡克、科尔奈等一批东欧经济学家的改革思想,形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则。

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学界意识到社会主义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这一特定阶段,计划与市场可以共存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出现。

80年代后期,进一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力图通过体制改革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

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

思想汇报——改革开放之我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作为出生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我们,我们的成长伴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深入,三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出现一些瑕疵,我们还有几亿的贫困农民,我们在教育,医疗,住房商品化的改革中出现一些始料不及的问题,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中之重,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想来看待,我们的改革开放总体来说是相当成功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国家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我们的人均生活水平也今非昔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取代了落后的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全国城乡居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我们可以数据上清楚的看到: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210871亿元。

我国GDP实现了年均9.7%的高速增长。

到2005年,我国GDP 已经连超法国和英国,世界排名跃居第四;相应地,我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也不断提高,2006年达到5.5%。

个人总结一下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之处:(1)首先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完善。

改革开放30年,我们逐步建立了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大国,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以加入WTO 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3)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但是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一些弊端,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我们今后工作重点;首先是贫富差距的拉大,人均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差距巨大,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更不是我们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成就之谈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就,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一、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惊人的速度。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GDP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0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9%。

这一成就不仅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

二、外贸出口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外贸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1978年至今,中国的出口总额从20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2.5万亿美元。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并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三、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8年的59.6%。

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城市化进程使得人口流动更加自由,促进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四、农村改革改革开放使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改善。

农村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乡镇企业创建、农村金融改革等。

这些改革的实施使农村经济活力大增,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同时,农村地区也享受到了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改善,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五、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在高铁、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科技创新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还为中国走向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结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迅速,外贸出口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得到显著改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

这些成就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和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之我见新中国已经成立60周年了,正好一个花甲。

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30个春秋,按过去的说法就是一代人的时间。

在这历史的新起点上,也即新的转折时期,回顾所走过的历程,认真总结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对于继往开来,走向新的明天,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其速度之高,世之罕见,特别是持续的高速增长尤为突出。

国内经济的区域化发展更为明显并且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在加快。

近些年来,我国越发重视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

但是,三十多年来,在发展问题上也有教训。

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内部的通胀隐患,大起大落,收入分配不公,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急于求成,总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正确的做法和理想的前途就是再次“软着陆”:速度不要过高,平稳发展,较小通胀或没有,避免大起大落。

只是当前又遭受了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当下的关就不好过,何谈“软着陆”。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失误的原因,汲取教训,避免此种曲折,或者让经济起落的波幅小一些,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要再折腾了。

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复杂,内外问题交织、严峻,挑战、机遇并存,竞争、合作同行,压力、动力俱在。

我们更需要一个团结安定、和谐合作、协调发展的局面,中国必须保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只能巩固,不能削弱。

当然,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也要改善党的领导。

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和折腾。

要努力走出一条科学的、文明的发展大道,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国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浅谈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浅谈“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党探索和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如此巨大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应了经济建设的发展。

”经济危机像一股龙卷风袭击了整个世界,中国也没能逃此一劫,但是中国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沉着冷静的态度让世界为之惊叹,这与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不开。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危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中国走了30年的改革之路,这一路上我们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纵观3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下面我将结合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

1.从经济危机根源看自由资本主义弊端分析此次经济危机可能有三个触发因素:一是美国政府过于宽松的房地产经济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二是经济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经济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三是过于相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放松经济监管。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1978年,我国GDP为3645.2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121亿元,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102398亿元; 2006年,我国GDP又突破20万亿元,为211923亿元,折2.7万亿美元。

2002年,我国GDP分别相当于美国的13.9%、日本的37.0%、德国的71.8%,2006年上升到相当于美国的20.0%、日本的60.6%、德国的91.3%。

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成就:(1)GDP已达249530亿元,比2006年增长11.9%,突破3.6万亿美元,世界第四。

(2)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达到5.13万亿元,同比增长32%。

财政增幅几乎等于GDP增幅的3倍。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增长23.5%。

世界第三。

进出口相抵,外贸顺差达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4)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达到152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世界第一。

(5)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

世界第一。

30年中,我国经济保持年均9.7%的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最近5年中,我国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不断提高,2002年为4.4%,2007年为5.5%。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迅速实现了和平崛起,我国已经成长为世界上的一个经济大国。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正在改变着世界。

当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前进乏力时,世界经济正越来越依赖于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中国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一)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自1978年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严重僵化,国内外市场几乎封闭。

然而,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并开放对外贸易。

这些政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通过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使其能够参与全球竞争,提升自身实力。

其次,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技术进步和创新。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加快了自身的工业化进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逐渐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也为中国的科研机构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鼓励他们进行研究和创新。

这些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提高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经济一度陷入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然而,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的完善,农民开始拥有更多的经济自主权。

农村企业逐渐崛起,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改革开放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市场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

最后,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同时,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也面临着外部市场的竞争和国际贸易摩擦的挑战。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改革开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

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与问题,封闭的经济政策使得经济发展受限,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二、改革开放的主要措施改革开放以及后续的发展,主要通过一系列重要的措施来实现。

首先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改革措施,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是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与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此外,还有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

首先,改革开放打破了过去封闭的经济体制,引入了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机制,激发了经济活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改革开放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机制发挥资源的效益,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改革开放引进了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工业的升级和发展。

此外,改革开放还加强了对外经济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改革开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改革开放虽然带来了巨大的成就与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的出现,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与福利的改革力度。

其次,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经济的机制,但也产生了一些市场失灵和监管不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公平与透明。

此外,还需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

五、展望未来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中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市场化改革、外贸开放和金融改革。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取消了农村集体经济、国营企业和城市社会主义经济等一系列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代表着市场化改革精神的“以市场为导向”政策迅速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企业被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潜力,经济体制逐渐转型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化改革使得资源配置更加有效,企业竞争力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外贸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特别是在1980年代,中国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并建立起一系列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和开放型城市。

外贸开放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技术进入中国。

同时,通过出口贸易的推动,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条贸易顺差,为国内经济积累了外汇储备,并促进了国内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金融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推行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市场改革等一系列金融领域的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金融支持。

利率市场化的推行使得金融资源可以更加自由地配置,促进了资金的有效流动;汇率市场化的推行为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资本市场改革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了中国股市的蓬勃发展。

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和巨大的机遇。

市场化改革、外贸开放和金融改革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断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加强与国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持续繁荣。

中国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读后感

中国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读后感

中国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读后感在阅读了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后,我对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敬佩。

这篇读后感将着重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和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一些展望。

首先,中国经济改革对于中国以及全球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放开经济领域的管制和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国的经济从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这种转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其次,中国经济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年均增长率在9%左右,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

中国成功地脱贫了数以亿计的人口,建设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网络,形成了以制造业和出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

这些成果不仅对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

然而,在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当前的主要难题之一。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一些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困难,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包括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中国进一步加强改革,推动市场经济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寻找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路径。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我抱有乐观的态度。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发展战略,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创新型国家等,这些举措有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同时,中国的人口红利、科技创新和市场潜力也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将能够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并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阅读了解中国经济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历程,我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改革开放史经济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史经济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史经济心得体会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的时期,也是一个经济上的重大变革。

作为一个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人,我有幸亲身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从中领悟到了一些经济心得和体会。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把发展轻工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这也使得中国的轻工业迅速崛起。

我认为,中国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抓住了自己的优势。

中国是劳动力资源产业大国,也是技术成本较低的国度。

我们不需要去追求高科技以及发达的制造业,而是应该发挥我们的优势,生产那些国际市场上还存在的廉价商品。

通过这种方式来积累资本,提高技术水平,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在壮大轻工业的同时,中国还致力于发展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机场等,以及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

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意味着中国可以更快、更高效地连接国内、国际市场,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他的经济改革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使得中国的经济成为一个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的体系。

通过对外开放,中国不仅吸收了外资,也将中国的商品推向世界。

同时,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这也促进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也让中国更加依赖外部环境,需要更加懂得如何适应和利用外部资源。

然而,改革开放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特别是在现代世界中,“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快速,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带来了繁荣,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等。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平衡,同时也引导人们养成环保意识,发展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总体而言,我认为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的历程,它不仅对中国自身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个巨大的市场,拥有广泛的消费者群体、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庞大的产业体系。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经济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经济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经济的发展历程心得经过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研究,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始于计划经济时期。

在这个时期,国家通过制定计划和实行集中管理来指导经济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的优点是可以实现快速的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但也存在着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市场力量的发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并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的发展。

通过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加强科技创新,中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保持了韧性和竞争力。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加强消费升级、绿色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

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合作当前,中国正积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中国致力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通过研究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在不同阶段的转变和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对其他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中国将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然而,这样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就能实现的。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路径。

改革开放的历程改革开放是指自1978年以来,中国开始逐步放开市场经济,吸引外资,加强对外合作,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特别是改革之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长期封闭导致了经济的严重滞后和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国内的沿海城市和农村地区巨大的经济发展差距,以及政治体制的僵化都是巨大的问题。

为了完成现代化建设,中国决定通过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来吸引经济投资和流入。

一系列推进市场化的新政策,包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法》、介绍外商投资、实施“双轨制”等,的确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吸收外资和开放市场改革开放首先是吸收外资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

尽管当时中国的产业规模有限,人民生活水平也很低下,但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凭借着对市场敏感的眼光和创新的思想,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这些资金激励了企业家们的上进心并推动了技术进步,奠定了中国发展经济的基础。

同时也加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外交流。

加强对外合作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加强对外合作。

改革初期,中国抓住全球经济的大趋势,积极拓展与外国国家的合作,在国际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随着中国不断开放和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各种制造业、商业和服务市场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一张“利益共同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网络正在形成,使得中国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可以说,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它为中国提供了广泛的外部联系和更高效的市场机制,也促进了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和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改革开放的影响超越了经济和商业领域,对中国社会的多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的深化,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渐被市场经济所代替,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个人权利的实现。

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前瞻

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前瞻

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与前瞻19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由此掀起了经济上的革命性变化。

近30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成为全球闻名的现象,这也反映在了国内民生水平的飞速提高和政府在各个领域的分配。

随着时间的推移,回顾经济改革开放30年的过程,我们将能够看到一个由失败、成功和经验教训组成的历程,并能够对中国的未来做出一些前瞻性的预测。

回顾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建立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开始之初,经济、财政、社会、文化和生活的种种领域都有相当的失误和矛盾。

与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截然不同,中国的市场却严重不足,这使得资金在政府和商业领域的流动被大大限制,因此,很多国有企业也采取了损失的财政措施,却维持了全方位的就业保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了自身许多决策的错误,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变策略。

1993年,中国制定的《长期国家发展规划》对当时的中国超级市场开了大门,自此,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步伐,计划协调与私人企业合作推进,市场化和竞争的创新机制也得到了更大的空间和支持,这一切都让中国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高速度。

1994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计划,并在此阶段逐步开展市场化改革。

在这一时期,外资的投资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内资的实际利益也日益扩张。

此外,全球贸易的开放和引进对中国的民生水平和经济崛起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97年,中国加入WTO,这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并被全球各界广泛评价为“中国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关键时刻”。

通过这些措施和实验,中国逐渐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成为了一个全球领袖和主导者,同时也让国内的教育、医疗和政府负担承受下降至最低程度。

此外,改革开放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开阔视野和内心面试升华,与此同时,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也在逐渐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人心中的自我价值。

前瞻经济改革与开放所带来的市场化是目前最具活力的发展动力,它反映了未来市场竞争的趋势,同时也呈现出全球经济繁荣走向的一面风光,这一制度体系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必然将在未来数十年里持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 录入者:mlb | 时间:2009-06-05 04:58:24 | 作者:李亚娟 | 来源: | 浏览:9537次 ]30年前的12月底,具体的说就是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标志着中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的结束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的开始。

这次大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从此使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中国的大门打开,走向世界。

这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划时代的事件。

因为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历史朝何处走,以及向哪个方向走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中国其他领袖共同所做出的伟大决策,正是这个决策使中国人民在以后的30年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伟大变化,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还是民生方面,人们生活中所能看到和所接触到的方方面面都与开放前的中国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来,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华大地焕发出了更新更强大的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变成现实。

30的求索与奋斗,使一个经济上贫穷、落后的中国,迅速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所以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我们再去回顾这段历史,是及其有必要和有意义的。

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背景以及什么是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前历史背景认识一段历史,是要联系当时的具体历史环境和背景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的去了解它。

中国是在1949年10月建立的新中国,在此之前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全国上下一篇狼藉,百废待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当家做了主人,当时世界上只有惟一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就是苏联,而且苏联在我们建国初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这在当时的环境是没有选择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我见

中国经济发展一些现象之我见谈中国经济,首先让我们重读一下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政策。

这对于我们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策略具有着高屋建瓴的作用,也是我们所应当了解的。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解决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应运而生的,是系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规律的科学。

这一理论体系是以我国近现代的整个历史发展为客观依据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其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五个统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五个统筹”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五个统筹”以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为内容,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为目标,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着眼于全面发展,囊括了当前改革和发展所要解决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构想。

以上是党的政策,明确指出:要以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为途径,着眼于全面发展。

而我们看看当今之情况之一,近年来中国一再强调GDP,而各地政府也为了提高或是保证本地的GDP增速,不惜以环境,民生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重要动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国家逐渐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并介绍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改革成果。

一、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领导层正视了计划经济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局限性,决定推行市场经济改革,实行一系列开放政策。

其中,开放沿海城市、引进外资、推动农村改革和扩大对外贸易成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外贸开放与对外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规模快速扩大,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政策下的外贸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积极推进对外合作,与世界各国签署了大量贸易协议和经济合作协议。

这种对外合作促进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输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水平提升,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经济改革与城乡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取消过去的农业集体化经营制度,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户拥有了土地经营承包权,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农村经济上的改革措施也带来了农村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这种城乡发展的不断转型和互动,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和市场潜力,使得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四、内外资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政策放开了对外资企业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内资企业也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种内外资企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刺激了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之我见——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奇迹”。

“中国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从改革开放30年的实际进程看,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或模式,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实践创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且理论创新与其实践创新的相互推动引领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30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了一条独特的脉络,与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之前,贫困、落后和封闭是对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的真实写照。

而当时的理论界关注的却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阶级斗争。

1978年前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开始破除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对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发展经济,增强和提高综合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改变贫困落后现状的唯一出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出,是决定中国30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不仅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属性的认识,而且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中国要不要发展的问题。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和发展理论的提出,则是回答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和发展需要什么样体制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从30年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实际历史进程看,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发展主题从未动摇过,已经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共识或共同信念。

通过30年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学术界对经济发展主题的理论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1978年11月,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之久,让全世界瞩目,这3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一)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就要求中国在未来十几年内将保持平均7%的经济增长速度。

中国现实与未来的经济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些动力表现在:一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相对低,所以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巨大;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时下仅农村富余劳动力就有1~2亿,而且劳动力价格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而且中国利用外资和外汇储备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

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稳定物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但近几年来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
国家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积极调整,总的来说中国的物价还是基本稳定的。

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遭受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也存在一些引发通胀的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限制,和盲目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

因此,把稳定货币放在货币政策的首位是非常重要的。

(三)充分就业
就业是中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中国现时的就业压力很大,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给失业家庭带来了生活困难,影响了社会的安定,而且又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消费和生产的有效增长。

所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未来都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四)平衡国际收支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进出口贸易都出现逆差,中国商品经过多年的出口,贸易出现了持续的顺差。

30年来,中国主要通过用直接投资方式来大量吸引外资,而对外投资额却很少。

从目前来看,外汇储备很大,中国准备扩大汇率波动的幅度,改变汇率形成机制,实行资本金融项目下的可兑换,并积极推进亚洲货币合作和亚洲自由贸易区建设。

中国的贸易顺差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果和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总之,目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创新
经过30年实践的探索,中国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探索和总结,是中国经济30年发展的理论主线。

(一).积极调整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应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以科教产业、信息化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为先导,有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最终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鼓励劳动力的转移,使劳动力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在产业区域布局上,长期坚持发挥各地优势的原则,坚决打破区域经济的封锁与垄断,确保各种生产要素在区域经济间的自由流动,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把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建设结合起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与世界各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中国应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国内企业到国外生产与销售,并实行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以有效减缓外贸摩擦。

同时,中国应放弃在国内对外商的各种优惠政策,对外资企业真正实行国民待遇。

中国应在减少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基础上,加快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同东盟国家和日本、韩国的合作,积极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三).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政府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有效的实施绿色GDP的核算,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推进中国经济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确立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政府的投资必须有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将宏观调控与市场的有效控制相结合,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现实经济增长不是节约型的,而是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的。

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消耗过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现在中国有些地方的政府以
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牺牲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所以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因着眼于扩大就业,把投资的重点放在追求对社会保障、科研、教育培训事业上,使之成为“第一基本建设”。

总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脉络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从具体实际出发,围绕中国经济要不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和如何发展,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坚持实践第一的根本方法,30年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未来的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