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研究分析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现状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现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运动控制系统是大多数机械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必备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实时控制的基础。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工作。
尤其是在机器人制造、数控机床、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对运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更加严格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运动控制系统设计功能和研究现状。
一、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功能运动控制系统是产生运动控制指令、执行反馈控制、实现机械系统运动控制的电气、机械、专业软件和硬件设备的集成应用系统。
它通过对各种类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联动,实现机械系统的精准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确保各种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够达到高效、稳定和安全的运转水平。
1. 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规划运动规划是针对具体的机械装置设计关键运动控制参数,包括坐标系定义、轴运动控制算法、反馈控制系数等等。
最终生成归一化或者特殊的控制算法和控制器,使机械装置能够完成所需的运动。
2. 运动控制系统的实时控制运算运动控制系统涉及很多个性化的计算任务,例如快速运动控制算法、数据流处理、事件处理等等任务。
具体控制算法取决于机械装置的运动要求以及计算机控制硬件能力。
一些专业的运动控制板卡和模块,能够满足运算能力高、可编程性强的需求,迅速响应控制指令要求。
3. 运动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采集与处理这是运动控制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
控制系统需要读取各种类型传感器(例如编码器、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等)的位置、速度、力等数据,并对其进行实时处理,并综合起来判断机械系统的运动状态。
此项任务对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要求非常高。
4. 运动控制系统的通信接口现今的运动控制系统中,不光需要处理运动数据,还需要处理基于现场总线(例如:CAN总线、PROFIBUS总线、以太网等等)的通信控制文件、控制指令,实时交互具有信息交换功能的数控机床、自动化线的控制设备,使设备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
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1. 简介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对物理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性能、优化系统的设计以及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工具。
2. 控制系统建模在进行控制系统仿真及分析之前,需要对被控制的物理系统进行建模。
控制系统建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
传递函数模型将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描述为一个有理多项式的比例,而状态空间模型则将系统的动态行为表示为一组微分或差分方程。
控制系统建模的关键是准确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结构,以便进行后续的仿真和分析。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因素,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3. 控制系统仿真控制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控制系统的行为,以评估系统的性能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仿真过程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系统的动态方程,得到系统输出的时域响应或频域特性。
常见的控制系统仿真方法包括时域仿真、频域仿真和混合域仿真。
时域仿真将系统的输入信号与数学模型进行数值计算,获得系统的时域响应;频域仿真则基于傅里叶变换,将系统的输入输出转化为频域表示,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混合域仿真结合了时域和频域仿真的优点,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系统的性能。
4. 控制系统分析控制系统分析是评估控制系统性能的过程,旨在提供设计指导和性能改善建议。
控制系统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如稳定性分析、性能指标分析、稳态误差分析等。
稳定性分析是控制系统分析的重要一环,它评估系统的稳定性特性。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根轨迹法、Nyquist法和Bode图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传递函数或状态空间模型,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系统的稳定裕度。
性能指标分析用于评估系统的性能特征,如响应时间、超调量、稳态误差等。
常见的性能指标包括阶跃响应特性和频率响应特性。
自动化工程中的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研究
自动化工程中的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研究自动化工程的发展使得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常常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和扰动,这些不确定性和扰动可能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系统不稳定。
因此,对于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自动化工程中的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提出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是指系统对于不确定性和干扰能够保持稳定性和性能的能力。
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的目标是研究系统在不确定性和扰动的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性能,以及设计鲁棒控制器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鲁棒性分析中,主要包括对于不确定性建模和分析、鲁棒性指标的定义和计算,以及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
对于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常见的建模方法包括参数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
参数不确定性是指系统模型的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测量误差或者模型不完全造成的。
结构不确定性是指系统的结构存在不确定性,可能是由于模型的简化或者系统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鲁棒性分析需要将不确定性引入到系统的模型中,并通过一定的鲁棒性指标对系统的鲁棒性进行度量和评估。
在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中,鲁棒性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常见的鲁棒性指标包括鲁棒稳定裕度、鲁棒性增益裕度和H∞控制。
鲁棒稳定裕度是指系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仍然保持稳定的能力,它反映了系统对不确定性的敏感程度。
鲁棒性增益裕度是指系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能够保持一定的系统性能,它反映了系统对不确定性的响应能力。
H∞控制是一种优化方法,旨在设计最优的鲁棒控制器,使得系统同时具有鲁棒稳定性和性能。
鲁棒控制器设计是控制系统鲁棒性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鲁棒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根据系统的鲁棒性指标和不确定性来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参数。
常见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线性鲁棒控制、非线性鲁棒控制和自适应鲁棒控制等。
线性鲁棒控制方法通常采用H∞控制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来设计控制器。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1
4.3 李雅普诺夫判稳第一方法
李氏第一法判稳思路: (间接法)
1、线性定常系统-特征值判断
2、非线性系统-首先线性化,然后用线性化
系统的特征值判断
12
二、线性定常系统
外部稳定性判据: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W( s ) C ( sI - A)-1 B ,当且仅 当其极点都在s的左半平面时,系统才是输入输出稳定的。否 则系统是不稳定的(在此,虚轴上的临界稳定,对应等幅周 期振荡,控制工程上认为是不稳定的)。
Im
图解表示:
稳 定 区
内部稳定性判据:
临 界 稳 定
S平面 不 Re 稳 定 区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为:A阵的所有特 征值全为负实数或具有负实部的共轭复根。等同于特征方程的 根全部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
13
[例4-6] 设系统方程为: x & 0
- 2 6 + - x u, 1 1 1
y 0 1]x
试确定其外部稳定性、内部稳定性。
[解 ] (1)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6 - 2 s ( s - 2) 1 -1 ] 0 1 W( s ) C ( sI A) B 1 s + 1 1 ( s - 2)( s + 3) ( s + 3)
6
二、状态向量范数
符号
称为向量的范数, x -
xe
为状态向量
端点至平衡状态向量端点的范数,其几何意义为 “状态偏差向量”的空间距离的尺度,其定义式 为: x - xe ( x1 - xe1 ) 2 + ( x2 - xe 2 ) 2 + L + ( xn - xen ) 2
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应用,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部分,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针对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应用多智能体控制系统是指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系统,通过相互协调和合作完成特定任务。
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诸如智能交通、机器人协作、电力系统、医疗保健等领域。
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可以用于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智能交通流量调控以及交通设施的智能化。
二、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现状1.技术框架目前,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技术框架大致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
集中式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在传输数据时,需要将数据传输到集中的管理节点,这种系统的架构较为简单,但是由于数据流量过大,需要更高的硬件配置。
分布式多智能体控制系统,采用多个节点进行分布式计算,并且在任务执行时能够自动监测和协调,因此这种系统更加灵活和鲁棒。
2.算法优化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中的算法优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基于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和优化问题,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以下问题:1)多智能体间的协作与通信:如何保证智能体之间的协作,以及如何保证通信的安全和稳定。
2)多智能体的动态控制: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响应环境变化和任务变化的控制方法。
3)多智能体的自组织和集体行为:如何实现一个可以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系统。
三、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1.机器学习与多智能体控制系统机器学习作为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可以与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相结合。
这种结合可以使得多智能体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并且可以适应其所面对的各种环境。
例如,在智能交通领域,机器学习可以用来预测路况、优化路线,从而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效率。
2.智能化与人工智能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还包括智能化和人工智能。
智能化和人工智能可以提高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使得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做出适应性的决策。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简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能够保持从初始状态返回到稳定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探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稳定性概念在控制系统中,稳定性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
1.绝对稳定:当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初始的平衡状态并保持在该状态时,我们称系统是绝对稳定的。
2.相对稳定:当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并保持在该状态时,我们称系统是相对稳定的。
稳定性分析方法为了评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传递函数分析传递函数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它通过将控制系统转化为传递函数的形式,进行频域和时域的分析。
在频域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频率响应函数(Bode图)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Bode图由幅度曲线和相位曲线组成,通过分析这两个曲线可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在时域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单位斯蒂文斯响应函数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单位斯蒂文斯响应函数是指控制系统对于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
2. 决策稳定性分析决策稳定性分析方法是一种直观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它通过观察控制系统的反馈回路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控制系统的反馈回路中存在零点或极点位于右半平面,则系统将是不稳定的。
另外,如果控制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裕度分别小于零和一,则系统也将是不稳定的。
3. 根轨迹分析根轨迹分析是一种图形化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它通过绘制系统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根轨迹是表示系统极点随控制参数变化的轨迹图,它可以直观地显示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
如果根轨迹上的所有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4. Nyquist稳定性判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是一种基于频域分析的稳定性判据,它利用开放式系统的频率响应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Nyquist稳定性判据通过绘制控制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曲线,并计算曲线绕原点的圈数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调节输入信号以实现预期输出的技术。
在工程领域中,控制系统在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自动化生产线、飞行器导航等。
本文将探讨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根据给定的输入和输出要求,选择合适的组件和参数来构建系统。
设计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1 系统建模系统建模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
这个模型可以是基于物理原理的方程,也可以是基于实验数据的统计模型。
通过建模,我们可以准确地描述系统的行为和特性。
1.2 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设计合适的控制器来调节输出。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状态反馈控制器等。
控制器的设计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快速响应和鲁棒性等因素。
1.3 信号传递在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需要通过传感器收集,并通过执行器来调节输出。
信号传递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噪声和时延的影响,因此需要选用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信号处理和滤波。
1.4 系统优化通过对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器的设计,我们可以对系统进行仿真和优化。
这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并确定最佳的参数和结构。
2. 控制系统分析控制系统分析的目的是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鲁棒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
2.1 频域分析频域分析是通过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我们可以使用频率响应函数、波特图和奈奎斯特图等工具来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
通过分析频域特性,我们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界限、共振频率和抑制震荡的方法。
2.2 时域分析时域分析是通过对系统的时间响应进行分析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我们可以使用单位阶跃响应、单位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等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通过分析时域特性,我们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等指标。
3. 示例: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让我们以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为例,来介绍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具体步骤。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实验报告引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作用下,能否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实验,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对结果进行报告。
实验设备和方法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设备如下:1.一台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实验设备2.一台电脑方法1.将实验设备接通电源,等待设备启动完毕。
2.打开电脑,运行实验软件。
3.在实验软件中设置实验参数,包括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采样时间等。
4.开始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二阶惯性系统作为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G(s)=\\frac{1}{(s+1)(s+2)}$。
我们使用了PID控制器进行控制,并设置了合适的参数。
实验过程中,我们输入了一个单位阶跃信号,观察系统的响应。
通过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系统的超调量为5%;2.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1;3.系统的调节时间为2秒。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系统的超调量很小,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2.系统的稳态误差较小,说明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系统的调节时间较短,说明系统的响应速度较快。
综上所述,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通过实际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指标,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无。
控制系统分析
开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水泵抽水控制系统
家用窗帘自动控制系统 宾馆自动门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投篮
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 加热炉的馈回来与希望值 比较,并根据它们的误差调整控制作用的系统。
举例:调节水龙头——首先在头脑中对水流有一个 期望的流量,水龙头打开后由眼睛观察现有的流量大小 与期望值进行比较,并不断的用手进行调节形成一个反 馈闭环控制;骑自行车——同理不断的修正行进的方向 与速度形成闭环控制
控制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及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及应用研究控制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是控制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为我们研究和设计控制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控制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讨论它们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是对系统在时间域内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时域分析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稳态误差等特性。
在时域分析中,我们通常关注系统的脉冲响应、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等。
通过对这些响应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处理方式和输出响应的特点。
时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和信号流图法等。
其中,传递函数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求解系统的传递函数,将输入信号和输出响应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出来。
传递函数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零极点分布和频率响应等重要特性。
另外,状态空间法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以及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信号流图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将系统的结构图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性能。
除了时域分析,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
频域分析是通过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转换为频率域内的频谱图来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
频域分析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系统的频率响应、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等。
在频域分析中,我们可以使用频率响应法、傅里叶变换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等方法来分析系统。
其中,频率响应法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频谱进行比较,得出系统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
频率响应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如共振频率、带宽和滤波特性等,从而指导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控制系统的时域与频域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时域分析可以通过对系统的阶跃响应进行研究,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稳态误差和响应速度,从而指导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参数调节。
其次,频域分析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幅度响应和相位响应进行研究,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抑制高频噪声的能力。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3.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步骤;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根据给定输入信号,通过反馈和调节作用,使系统输出信号能够自动跟踪输入信号的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控制器和反馈环节组成。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2. 数据采集卡;3. 计算机;4. 电源;5. 实验接线板。
四、实验内容1.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实验;2.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方法实验;3.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操作步骤实验。
五、实验步骤1.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实验(1)观察实验箱内各模块的连接情况,了解被控对象、控制器和反馈环节的连接方式;(2)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将实验箱内的模块正确连接;(3)启动实验箱,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系统组成原理。
2.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方法实验(1)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实验参数;(2)启动实验箱,进行实验操作;(3)采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4)分析实验数据,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方法。
3.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操作步骤实验(1)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置实验参数;(2)启动实验箱,进行实验操作;(3)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实验操作步骤;(4)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原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自动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控制器和反馈环节组成,通过反馈和调节作用实现系统输出信号的自动跟踪。
2.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方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速度响应、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从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方法。
3.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操作步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可以顺利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目的。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分析方法;3. 熟悉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步骤;4. 提高了分析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不同输入情况下,系统输出是否会趋于稳定状态。
稳定性分析在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一、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法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传递函数是控制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表示,通过对传递函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特性以及稳定性。
传递函数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将系统表示为传递函数的形式,传递函数通常表示为H(s),其中s为复变量。
2. 利用传递函数的特性,计算系统的极点和零点。
极点是传递函数的分母为零的根,零点是传递函数的分子为零的根。
3. 分析系统的极点位置以及极点的实部和虚部。
根据极点的位置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二、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一种图形法,通过绘制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图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根轨迹图是传递函数极点随参数变化过程中的轨迹。
根轨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 将传递函数表示为参数的函数形式。
2. 寻找参数的变化范围,通常选择参数的范围使得系统保持稳定。
3. 计算传递函数的极点随参数变化的轨迹,将其画在复平面上。
4. 根据根轨迹图的形状和位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三、Nyquist稳定判据Nyquist稳定判据是通过分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在Nyquist轨迹上的特性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步骤如下:1. 绘制传递函数的Nyquist轨迹。
2. 通过Nyquist轨迹上的幅角和极点位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幅角为负且极点位于原点右侧,则系统稳定。
四、Bode图法Bode图法是一种常用的频域分析方法,通过绘制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图和相频特性图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步骤如下:1. 将传递函数表示为分子和分母的形式。
2. 计算传递函数在频域上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 根据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特征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
新型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新型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随着电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电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新型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1.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是最早研究的电机控制系统之一、其特点是控制简单、响应速度快、稳态精度高。
但由于直流电机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等问题,逐渐被新型电机控制系统所替代。
2.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交流电机控制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机控制系统之一、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的功率因数调整、变频器控制、无传感器控制等方面。
3.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由于其高效率、高性能等特点,在电动车、风力发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目前主要关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无感器控制技术等方面。
4.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是新型电机控制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
研究人员主要关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的磁阻位置检测、电机参数辨识等方面。
二、新型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1.新能源系统应用: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电机控制系统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电机的功率调整、最大功率点跟踪等方面的控制算法。
2.工业自动化应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新型电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新型电机控制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满足复杂的生产要求。
3.交通运输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电机控制系统在电动车、高速列车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新型电机控制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动力输出和能量利用率,满足对动力和能源的需求。
4.家电及消费电子应用:在家电及消费电子领域,新型电机控制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效率和性能。
例如,在家用电器中,新型电机控制系统能够提供更低的噪音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现代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现代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一、现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现代控制系统是指采用先进的数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对被控对象进行监测、计算与控制的系统。
其核心原理是负反馈控制。
负反馈控制是指通过比较被控变量和参考输入信号的差异,并根据差异信号来调整控制器输出,以实现系统的稳定与优化。
在负反馈控制原理下,系统通过不断的调整控制器输出,使得被控对象的输出变量接近预期值,从而实现控制目标。
二、现代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现代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数学建模、传递函数法、状态空间法等。
数学建模是指将被控对象及其控制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以方程的形式描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
传递函数法是将数学模型转化为传递函数形式,即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传递函数法可以通过频域分析来研究系统的稳定性、性能等特性。
状态空间法是通过引入状态变量的概念,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用矩阵形式表示,可以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更加适用于多变量系统。
三、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流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仿真与调试、实施与测试等步骤。
首先,需求分析是指明确控制系统的目标、性能指标和约束条件等。
其次,系统建模是将具体的被控对象及其所处环境抽象为数学模型,以便进行后续的控制器设计与分析。
然后,根据系统模型选择适当的控制策略,并设计控制器,以满足系统性能指标。
设计好控制器后,可以进行仿真与调试,通过软件模拟器或硬件实验平台进行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最后,实施与测试是将设计好的控制系统应用于实际场景,并进行实时测试与监测,以确保系统达到预期目标。
四、现代控制系统的改进现代控制系统的改进主要针对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鲁棒性等方面进行。
常见的改进方法包括:增加反馈环节,加强系统的稳定性;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如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鲁棒性;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最优控制、H∞控制等,以确保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较好的性能。
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智能家居指的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家庭生活的品质、便捷性和安全性的一类房屋设施。
智能家居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运作,以达到节能、节约、环保、安全等多方面的目的。
智能控制系统是智能家居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方面,其中包含了复杂而前沿的科学技术。
本文将尝试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角度,来探讨智能家居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相关问题。
一、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智能家居智能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目前,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方面:1、传感器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了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感应技术,获取家用电器的工作信息,控制每个设备的开关、调整模式和温度等参数,以达到智能化的目的。
2、数据分析与决策:智能控制系统应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在获取传感器网络收集的数据后,由控制系统通过算法或模型来进行分析,进一步做出智能决策。
3、人机交互界面:对于一个好的智能控制系统来说,人机交互界面的友好度和易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是智能手机应用,也可以是智能电视遥控器,还可以是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等。
二、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1、人造智能助手代替应用目前智能控制设备使用的是应用程序来控制它们,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体验上的困难。
人们通常希望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或者其他交互方式来进行控制。
因此,未来的智能控制系统将会专注于协助人们更加轻松地利用语音或者其他交互方式来控制智能家居设备。
虚拟助手让人们更愿意使用智能家居设备。
2、机器学习优化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处理大量的数据,从而有助于控制系统用得更聪明和更高效。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根据需要自我优化,从而使自动化过程更加准确和高效。
3、断电恢复功能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浪费,因为在家时,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决定设备何时关闭。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或内部变化时,是否能保持原有的稳态或稳定的性能。
稳定性是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实验将介绍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和稳定性判据。
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1.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是表示控制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分析和求解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在传递函数中,特征根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代表了系统的衰减和振荡性能,根据特征根的位置可以得到稳定、不稳定和临界稳定等几种情况。
2.极点分布法:极点分布是指控制系统的特征根在复平面上的位置分布。
通过绘制极点图可以直观地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稳定系统的极点都位于左半复平面,而不稳定系统的极点则位于右半复平面。
3. Nyquist稳定性判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是通过绘制Nyquist曲线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Nyquist曲线是将控制系统的特征根的位置映射到复平面上形成的闭合曲线,通过分析Nyquist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4. 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是基于特征多项式的系数和正负性进行判断的方法。
通过构造一个特征方程的判别矩阵,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判别矩阵的所有元素都大于0,则系统是稳定的。
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1.传递函数法:通过求解传递函数的特征根,判断特征根的实部和虚部是否满足系统稳定的条件。
特征根的实部必须小于0,而虚部可以等于0。
2.极点分布法:绘制控制系统的极点图,判断极点是否位于左半复平面。
如果所有极点都在左半平面,则系统是稳定的。
3. Nyquist稳定性判据:绘制Nyquist曲线,通过分析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曲线不经过原点或环绕原点的次数为0,则系统是稳定的。
4. Routh-Hurwitz稳定性判据:构造特征方程的判别矩阵,通过判别矩阵的元素是否都大于0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分享典型控制系统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引言你是否经历过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控制和管理的系统?也许是你的家庭电器,也许是你的汽车,亦或是你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背后都有一套控制系统,它们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算法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典型的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并总结经验教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什么是控制系统?在深入研究案例分析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控制系统。
简而言之,控制系统是一个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系统,其目标是通过控制输入来达到所期望的输出。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感知系统的状态和环境,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制定决策并发送控制信号,而执行器根据控制信号来执行相应的动作。
控制系统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时监测和调节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下面的案例分析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些具体的控制系统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案例分析1:家庭温控系统假设你在冬天里呆在一个没有温控系统的房子里,你会感觉到室内温度的不断下降,直到让你感到不适。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个控制系统是如何帮助我们维持室内温度的。
传感器首先,我们需要一个传感器来感知室内的温度。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温度传感器,它能够实时地检测室内温度并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决策中枢。
基于传感器提供的数据,控制器可以判断室内温度是否过低,并决定是否需要加热。
如果室内温度低于预设值,控制器将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执行器在这种情况下,执行器可以是加热器。
当控制信号被发送给加热器时,它将开始加热室内空气,使室温升高。
反馈机制为了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我们还需要一个反馈机制。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室内温度传感器的数据再次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实际温度和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异来调节加热器的功率。
通过这种控制系统,我们可以保持室内温度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使我们感到温暖舒适。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分析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和监视电气设备、机器和工艺流程的系统,它能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物管理等领域,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对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
一、系统架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用于采集被控对象的实时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将采集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生成控制信号,通过执行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
执行器包括电机、阀门、开关等,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通常还包括人机界面和通信网络,用于操作控制系统和监视被控对象的状态。
二、工作原理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反馈控制的闭环控制。
传感器不断采集被控对象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反馈给控制器进行处理。
控制器根据传感器反馈的信息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计算出误差,并据此调整控制信号,使被控对象的实际参数逐渐接近设定值。
通过反复调节执行器的控制信号,使被控对象保持在设定状态,实现控制系统对被控对象的自动调节和监控。
三、应用领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制造业中,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交通信号、车辆行驶路线的智能控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建筑物管理领域,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空调、照明、电梯等设备的自动控制,降低能耗,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还在能源、环保、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机器和工艺流程的自动化控制与监测的系统,它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物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2.学习使用MATLAB进行时域分析;3.通过实验验证时域分析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时域分析是控制系统研究中的一种方法,通过研究系统在时间上的响应来研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在时域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脉冲响应、阶跃响应和正弦响应等。
通过对这些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如超调量、响应时间、稳态误差等。
实验步骤:1.使用MATLAB编写程序,生成一个二阶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通过给控制系统输入一定的信号,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并记录脉冲响应图像。
3.给控制系统输入一个阶跃信号,观察系统的阶跃响应,并记录阶跃响应图像。
4.给控制系统输入一个正弦信号,观察系统的正弦响应,并记录正弦响应图像。
5.根据实验数据,使用MATLAB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超调量、响应时间和稳态误差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和MATLAB分析,得到了控制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
例如,测得的脉冲响应图像显示了系统的初值响应特性;阶跃响应图像显示了系统的过渡过程;正弦响应图像显示了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通过分析这些响应图像,可以得到系统的超调量、响应时间和稳态误差等指标。
实验结论:1.通过实验和分析,了解了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2.掌握了使用MATLAB进行时域分析的技巧;3.实验证明了时域分析在控制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准确性。
实验心得:通过进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时域分析在控制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和分析系统的脉冲响应、阶跃响应和正弦响应,可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同时,学会了使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这将在我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结果验证了时域分析的准确性,这对我提高对控制系统的理解和研究能力有着积极影响。
智能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智能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智能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应用,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计算设备,以及利用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设备和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对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
一、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智能控制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通信设备等,而软件部分则包括控制算法和人机界面等。
1. 传感器传感器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感知和采集系统中的各种物理量和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湿度、速度等。
常用的传感器有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力传感器等。
2. 执行器执行器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根据控制信号实现相应的动作,如电机、阀门等。
执行器与传感器之间通过信号和电气或机械连接。
3. 控制器控制器是智能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接收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算法和逻辑进行处理,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驱动执行器。
常用的控制器有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单片机等。
4. 通信设备通信设备用于智能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和信息传输。
常见的通信方式有以太网、串口、Modbus等。
5. 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它通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行相应的算法模型,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常见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
6. 人机界面人机界面是智能控制系统与操作人员之间的交互界面,它提供了一个直观和易于操作的图形界面,使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触摸屏或键盘等方式对系统进行监控和控制。
二、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智能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控制决策三个环节。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智能控制系统的第一步,通过传感器对系统中的各种物理量和状态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获取。
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通信设备传送给控制器。
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智能控制系统的核心环节,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后,利用预设的算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系统分析————————————————————————————————作者:————————————————————————————————日期:控制工程基础大作业MATLAB软件应用2016年秋季学期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机设141 姓名:闫学佳学号: 140273 授课教师:曲云霞成绩:一、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工程工具MATLAB软件使用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MATLAB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及性能分析。
二、内容要求:1.控制系统建模(1)确定所研究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清晰表述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及参数条件;(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生活或者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案例确定自己所研究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2)绘制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职能方框图、函数方框图,并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的数学模型。
2.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性能分析针对所选定的闭环控制系统,应用MATLAB软件完成以下工作:(1)控制系统频域特性分析分别使用nyquist函数和bode函数绘制系统的开环奈奎斯特图和开环波德图,并附程序清单。
(2)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判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控制系统相对稳定性分析,计算稳定性裕量,并附程序清单。
(3)控制系统时域特性分析使用step函数绘制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控制系统响应的快速性指标,分析比较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附程序清单。
三、作业书写注意事项:1.封皮格式按照此模板内容,不必更改,完整填写相应的个人信息;2.正文按照第二部分内容要求的顺序分项书写,给出运行结果并附上完整的编写程序清单(同时提交电子版程序);3.本模板及要求保留,另起一页书写正文的内容成果,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4.杜绝抄袭,如果雷同,按照零分计;5.采用十分制记分,抽查答辩。
1.控制系统建模(1)我所研究的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为带钢卷取电液伺服控制系统:a.背景:随着轧钢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方向的发展,液压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轧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张力控制、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应用:我所要研究的就是生产中用到的一类带钢卷取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在带钢的连续轧制过程中,跑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在机组及辅助设备设计中采取了许多使带钢运动定向的措施,但跑偏仍是不可避免的。
引起跑偏的主要原因有:张力不适当或张力波动较大;辊系的不平行度和不水平度;辊子偏心或有锥度;带钢厚度不均、浪形及横向弯曲等。
跑偏控制的作用在于使带钢在准确的位置上运动,避免跑偏过大损坏设备或造成断带停产。
同时,跑偏控制也使带钢卷取整齐,从而减少带边的剪切量,提髙成品率。
卷取整齐的钢卷也为摆放、包装、运输和使用带来许多方便。
b.工作原理:带钢卷取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如下图1所示。
该系统由液压能源、电液伺服阀、电流放大器、伺服液压缸、卷取机和光电检测器等部件组成。
图1 带钢卷取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带钢的跑偏位移是系统的输入量,卷取机的跟踪位移是系统的输出量。
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差值经光电检测器检测后由电流放大器放大,放大后的功率信号驱动电液伺服阀动作,进而控制伺服液压缸驱动卷取机的移动。
液压能源为整个系统工作提供足够的能量。
除此之外,系统中还设置了辅助液压缸和液控单向阀组。
辅助液压缸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卷完一卷要切断带钢前将光电检测器从检测位置退出,而在卷取下一卷前又能使检测器自动复位对准带边。
这样可以避免在换卷过程中损坏光电检测器;二是在卷取不同宽度的带钢时调节光电检测器的位置。
液控单向阀组可使伺服液压缸和辅助液压缸有较高的位置精度。
控制系统电路简图如下图8.2所示,由于该系统的输出量是位移,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按负反馈设计连接,因此这是一个位置伺服系统,输出量可以连续跟踪输入量的变化。
具体过程表现为:带钢正常运行时,光电二极管接收一半的光照,其电阻为。
调整电桥电阻和,使,电桥平衡无输出。
当带钢跑偏时,带边偏离检测器中线,电阻随光照变化而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从而形成调节偏差信号,此信号经电流放大器放大后,在伺服阀差动连接的线圈上产生差动电流,伺服阀则输出正比于此差动电流的油液流量,使液压缸驱动卷取机的卷筒向跑偏的方向跟踪,从而实现带钢自动卷齐。
由于光电检测器安装在卷取机移动部件上随同跟踪实现直接位置反馈,很快就使检测器中线又对准带边,于是在新的平衡状态下卷取,完成了一次纠偏过程。
(2)a.职能方框图,如下图2所示:图2 职能方框图b.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的数学模型及函数方框图:1)考虑到光电检测器的增益为为偏差位移,为电桥输出电压;电流放大器的增益为为电流放大器输出电流。
光电检测器和电流放大器总的增益为,因为二者的时间常数都很小,故可看作比例环节,其传递函数为,现场通常取2)控制系统中采用的是TR-h7/20EF型动圈双级滑阀位置反馈式电液伺服阀,其主要技术参数为:额定电流;供油压力;额定流量;流量增益。
由实验曲线求出伺服阀的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和超调置分别为、及。
由于伺服阀可以看成是一个二阶振荡环节,由实验数据不难求出该伺服阀的附尼比和固有频率,从而锝到伺服阀的传递函数为3)液压缸的技术参数为:活塞直径D=0.125 m,活塞杆直径d=0.06 m,活塞行程H=0.075 m,液压缸有效工作面积,系统总的压缩容积(液压缸及与之相连的管路的容积)。
取液压油的等效弹性模量为,则该环节的固有频率,取,故该环节传递函数为。
函数方框图,如下图3所示:图3 函数方框图数学模型为为方便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分析,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2.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控制系统性能分析针对所选定的闭环控制系统,应用MATLAB软件完成以下工作:(1)控制系统频域特性分析a.开环奈奎斯特图,如下图4所示:图4 开环奈奎斯特图程序清单:G=tf(9.7196,conv([0.0002732,0.00661157,1,0],[0.00007972,0.010714 3,1]));nyquist(G,'-k');b.开环波德图,如下图5所示:图5 开环波德图程序清单:G=tf(9.7196,conv([0.0002732,0.00661157,1,0],[0.00007972,0.010714 3,1]));bode(G,'-k');(2)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1.稳定性:图6 求根公式程序清单G=tf([9.7196],[0.0000000217795,0.000003454,0.00042376,0.017326,1 ,0]);roots(G.den{1})运行结果ans =0.0000 + 0.0000i-67.1923 +89.6039i-67.1923 -89.6039i-12.1025 +59.2783i-12.1025 -59.2783i由此可知,该系统的特征方程的4个根均无正实部,所以该系统稳定。
2.稳定性、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如下图7所示:图7 稳定性、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判断图运行结果:z =空矩阵: 1×0p =-66.3019 -91.5591i -66.3019 +91.5591i -7.2995 -54.8720i -7.2995 +54.8720i -11.3968 + 0.0000i系统稳定!系统的幅值裕量为6.9068系统的相位裕量为79.9563程序清单:GH=tf(9.7196,conv([1,0],conv([0.0002732,0.00661157,1],[0.00007972,0.0 107143,1])));sys=feedback(GH,1);z=[tzero(sys)]'p=[pole(sys)]'ii=find(real(p)>0);n1=length(ii);ij=find(real(z)>0);n2=length(ij);if(n1>0),disp('系统不稳定!');else,disp('系统稳定!');endif(n2>0),disp('系统不是最小相位系统!');endmargin(GH);[Gm,Pm,Wcg,Wcp]=margin(GH);PGm=num2str(20*log10(Gm));PPm=num2str(Pm);Gms=char('系统的幅值裕量为',PGm);Pms=char('系统的相位裕量为',PPm);disp(Gms);disp(Pms);(3)控制系统时域特性分析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8所示:图8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系统响应的快速性指标的分析: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可以用阶跃响应的调整时间来表示。
该系统的。
程序清单:num=[9.7196];den=[0.0000000217795,0.000003454,0.00042376,0.017326,1,9.7196];G=tf(num,den);step(G);%impulse(G);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液压缸环节的固有频率值提高后,在同样的阻尼比下可以使开环增益,即放大系数得到提高,从而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
参考文献:王积伟吴振顺主编《控制工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铁红曲云霞主编《控制工程基础(第二版)》中国计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