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1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模板(6篇)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模板(6篇)初中历史说课稿篇一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新的大一统》。
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其次课《汉唐盛世》的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大事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6—1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疆域变化与政权更替概况,熟悉统一是中国历史进展的大趋势。
【教材分析】继秦大一统的局面之后,汉朝又制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局面。
特殊是在西汉的汉武帝时期,这样一个大一统的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和进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西汉王朝通过减弱诸侯国力力、加强监察制度、推行儒学教育、与匈奴和亲等措施,加强对整个国家的掌握。
与一统有关的出访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修建道路等活动,不仅加强了西汉王朝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还大大开拓了西汉疆土,消失了当时大一统的局面。
2、力量目标通过思索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析问题的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并培育学生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内容由于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史实多,那么我就侧重讲“汉武帝的大一统”。
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时能够形成我国第一个鼎盛时代?主要是由于汉初的统治者实施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汉武帝运用自身的雄才大概,擅长用人的特长与实行加强中心集权的这一系列的措施所造就的。
所以这个内容便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观点。
【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策略依据本节课的内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并且到达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14篇)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通用14篇)初中的历史说课稿篇1一、分析教材,确定重点1.教材的内容和地位纵观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了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以时间进程为线,分时期描述,各主题前后相承、严密相联。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是第七学习主题第四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从政治上看:呈现了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强大而统一的政权——元朝,它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进展的重要里程碑。
从经济上看:它上承唐宋,在此根底上连续进展,它又下启明清,将繁盛传承到明朝、清朝,直到清朝中后期中国社会才呈现衰败之势。
从民族关系上看:元朝民族进一步融合,回族形成,它为民族关系的进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局面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历史人物角度看:成吉思汗被誉为世界100位有影响力人物之一,忽必烈是中国封建历史出色帝王之一。
总之,本课承上启下,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整体把握历史进展脉络。
2.教材的编写特点和设计意图本课有三个子目。
首先教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背景、过程和统一后的情景。
同时辅以“写写”“想想”等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教材以大量文笔、图片展现“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中国”的过程、举措和影响,并辅以“读读”“看看”“说说”等指示性语言加强学问的把握和观看分析力量的提升。
最终,教材简要呈现了民族关系进展的缘由和表现。
从学问层面讲,本课涉及解王朝兴衰更替、国家统一、政权稳固、民族进展、历史人物等重大内容的过程,有肯定的深难度。
从过程和方法层面讲,本课是一个感知历史现象到归纳历史学问,从归纳历史学问到熟悉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过程。
3.教学重点确实定综合上述教材分析,学生要在一堂课内多角度、完整全面的把握理解困难很大。
因此,我结合教材和《历史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展了取舍和重组,并在比照同单元历史人物的根底上确立了紧扣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两个历史人物为核心的学习主线,以使学生明确学习中心。
同时结合《课标》的要求确立以评价历史人物忽必烈为学习的重点。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本套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特点。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
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
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
所以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二、说目标在反复阅读教材、认真钻研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和《宜宾市初中毕业会考与高中招生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目标:(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社会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这些变化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和社会进步观。
三、说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在社会的转型期,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改变是社会进步特别是物质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产物,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有力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大众传播媒体的变化主要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与物质文明相辅相成,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初中九年级历史说课稿范文3篇
初中九年级历史说课稿范文3篇初中九年级历史说课稿范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初中九年级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古代帝国的崛起与发展”,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们了解古代帝国的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帝国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古代帝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古代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介绍古代帝国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分析古代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古代帝国兴衰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教科书、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保证教室及设备的良好使用状态。
3.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准备好课堂笔记。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古代帝国辉煌景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
2. 学习与讨论(25分钟)在课件上呈现古代帝国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帝国的形成原因,并展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古代帝国如秦帝国、罗马帝国等。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了解古代帝国的发展过程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资料分析(25分钟)提供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分析。
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个古代帝国的兴衰原因,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 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帝国对世界历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教育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古代帝国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分析和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下节课需要增设一些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七篇)
初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七篇)初中历史说课稿10分钟篇一(一)教材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所取代。
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剑拨弩张,形成“冷战”局面。
但这种冷战的格局并不符合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两大阵营的存在也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是新旧历史阶段交替的一个过渡环节,因此,本课具有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2)了解铁幕演说和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美苏对峙局面形成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两极格局,初步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刻认识世界和平的可贵。
(三)教学重点:美苏“冷战”的表现;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四)教学难点:两极格局的认识与评价。
本课的“冷战”和两极格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密切,较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要借助文字材料、历史图片,以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冷战”、两极格局和“热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主要采用谈话法、阅读指导法、问题导学法和直观演示法等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做到在思中学,在学中思。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课程标准,我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通用3篇)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通用3篇)研课标说教材篇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我的研说流程为: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
第一部分:说课标课程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分三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学习,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学段目标:针对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本单元四次侵华战争,以及战争中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有关内容,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线索;阅读并分析战争示意图,了解战争经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第二部分:说教材(一)教材编写意图:1、单元内容围绕专题安排,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根本上改变繁、难、深、旧的现象。
2、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教材,时序清晰,循序渐进,容易构建历史线索。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次战争又都从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几方面安排。
鸦片战争: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在中国发展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才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英国以此为借口与1840年6月封锁珠江口,挑起战争。
又于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后又侵入南京长江江面。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乞和,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演讲稿一:研课标说教材演讲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说的教材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我的研说流程为: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
课程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分三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学习,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学段目标:针对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课标要求: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本单元四次侵华战争,以及战争中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深刻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有关内容,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线索;阅读并分析战争示意图,了解战争经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坚定信念。
1、单元内容围绕专题安排,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从根本上改变繁、难、深、旧的现象。
2、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安排教材,时序清晰,循序渐进,容易构建历史线索。
本单元主要学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次战争又都从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几方面安排。
鸦片战争: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在中国发展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才有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英国以此为借口与1840年6月封锁珠江口,挑起战争。
又于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后又侵入南京长江江面。
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乞和,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割地、赔款、被迫通商、协定关税,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此,我们把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
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准备了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经典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篇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做了设计,即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1)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规模和结果。
(2)用历史、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实践课程。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新航路的开辟,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更是隐含了中国历史命运兴衰的征兆。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
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途径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
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本课有关的资料,并整理、归纳有效的信息。
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4)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比较感悟郑和的爱国精神、科学创举精神和睦邻友好精神。
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难点是:如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对待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二、教法分析本课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说课标说教材稿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教材——木里图学校钮玉金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大方面来进行解读。
说课标部分将从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说教材部分将从教材编写特点、教材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内容整合来进行说明,说建议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来进行说明。
一、说课标(一)、本学段的课程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近代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
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掌握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过程与方法: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能够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和国外列强入侵造成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二)、课程内容:本单元共4课,每一课的课程内容如下:第6课洋务运动: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阳物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第7课戊戌变法: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第8课辛亥革命: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沉了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第9课新文化运动: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任务;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种的地位和作用二、说教材(一)教材的编写特点: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洋务运动》一课,洋务运动的内容是本课课标要求的重点,教材的编排上突出体现了这一方面,不但有大量的文字(正文和楷体小字)描述,更插入了大量的珍贵图片加以说明。
2、预留空间、启发思考拿《戊戌变法》一课来说,戊戌变法的结果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这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原因何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而是给师生预留了思考空间。
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中历史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说课稿1一、说学情1、九年级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理清知识脉络,由浅入深,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说教材1、主体线索和分期: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资本主义的发生史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的兴起;二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时代。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发展走向成熟的时代,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二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三是两次世界大战;四是二战后至今。
2、教材重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点,使学生全面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
难点: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三、说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亮兵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点,全面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归纳所学知识的规律,弄清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过程与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并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不足的原因,使自己获得提升;正视自己,树立信心,确立目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
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比较好的初中历史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本课上承《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
教材已经在第6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动,但是,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包括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了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特别是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故事讲解、分析比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历史“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1
历史“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1第一篇:历史“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1“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流曲初中的教师何增理,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活动。
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1、总体内容标准。
2、单元课标解说。
二、说教材(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内容)1、教材编排体例。
2、教材编写特点。
3、单元整体目标。
4、单元知识整合。
5、重难难点分析。
三、说建议(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说课标2、单元内容标准比较、二、说教材1、编排体例:本册教材共25课,其中探究课4。
编排了4个单元的内容。
分别是:“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构建文化的圣殿”第一单元的核心是“过渡”,即从传统的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其重点是要围绕这七课的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就“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这既是这一单元的主线,也是这一单元最大的一个难点。
在世界近代史专业中,这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课题,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有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观点和结论也极不相同。
那么,这本教材的编写者在这一问题上持怎样的一种观点呢?首先,他们摈弃了传统的分期方法,即以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近代史开端的观点。
因为一种新社会形态的酝酿与诞生,不是也不可能从政治统治权的转移开始,它要有充分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文化艺术、生产关系和社会观念方面的长期准备过程,否则这种过渡是不可能真止发生的,即使是出现这种过渡或转型,也将经历长期痛苦、曲折甚至是失败的结局。
换言之,一种成功的社会转型或过渡,是一种综合因素的转型与过渡。
而这一单元所涉及的欧洲社会形态的过渡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位不辞⾟劳的⼈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的教学能⼒。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初中历史说课稿6篇,欢迎⼤家分享。
初中历史说课稿篇1⼀、说教材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课《繁盛⼀时的隋朝》。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我的核⼼思想是如何科学、艺术地处理好学⽣、教师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让学⽣乐学;让⾃⼰与学⽣共同学习、探究;让教材成为我和学⽣沟通的桥梁,合作的依托。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1、南北重归统⼀;2、⼤运河的开通。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教学内容做了⼀些调整和拓展,以三个“⼀”为教学主线: ⼀个政权──隋朝的建⽴ ⼀个局⾯──隋初经济的繁荣; ⼀个创举──隋朝⼤运河的开通; 引导学⽣⽐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完成教学⽬标。
(⼆)教学⽬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标: 1、知识与能⼒ 知识⽬标:隋朝的建⽴和统⼀;社会经济的繁荣;⼤运河的开通及其作⽤ 能⼒⽬标:通过引导学⽣对“隋炀帝开通⼤运河的⽬的及其作⽤”这⼀问题的思考,培养学⽣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分析问题的能⼒。
2、过程与⽅法 通过提问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导⼊框中的故事导⼊;学⽣结合课本内容及课下收集的资料,讲“胭脂井”的传说;通过史料分析掌握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学习“⼤运河的开通”这⼀内容时,充分利⽤各种资料和信息,结合动态⽰意图,通过学⽣讨论,教师点拨。
把握这⼀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认识到国家的统⼀社会的安定使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运河是中华民族对⼈类⽂明的⼜⼀重⼤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要热爱祖国,热爱⼈民,珍惜统⼀、安定、团结的环境。
三个⽬标在整堂课中始终是⼀个整体,有机结合,在教法、学法中我会进⼀步谈到。
历史说课演讲稿
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银丰学校王小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为人教版九下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说。
一、说课标(一)学段目标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了解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总趋势;2、了解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一个息息相关的、多样性的整体,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论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2、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立志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内容标准通过研读新旧课标要求,我们会发现新课标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政史的结合,目标更加具体简练。
据此我制定本课的内容目标为: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体会、理解其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材料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进行论证;运用表格比较归纳概括三次科技革命基本知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二、说教材(一)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1、突出了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小字内容不作记忆要求,减轻了学生负担。
同时叙述生动、具体、形象,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2、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加强了历史与政治、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导入框内容注重了教材的启发性,。
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教材设置了活动课和课后活动与探究,以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中心发言稿范文
初中历史中心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中历史中心的一名学生,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演讲。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展望未来。
不仅如此,历史还是一座宝库,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和经验。
了解历史,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历史也是一位睿智的老师,教会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勇敢坚持,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追求真理和正义。
正因为如此,我们学习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历史中心,我们不只是机械地记住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
我们要通过分析历史背景和原因,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我们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智慧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历史,珍惜历史遗产。
历史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像对待宝贵财富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好历史文化精华。
同学们,历史是我们学习的一个过程,充满趣味和挑战。
在历史中心,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历史活动和研究,努力提高历史
知识和研究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最后,让我们一起珍惜历史,用我们的智慧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初中历史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稿初中历史说课稿篇一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一统的汉朝》,它选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三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三大板块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三课时,是由秦王朝的学习转到汉朝的学习的过渡课,属于概括性的篇章,向学生们梳理了汉朝兴衰的基本脉络。
西汉的汉武帝时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一个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期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
那么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我的教学三维目标制定为如下内容:(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并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基本史实。
2、学会一分为二地全面评价历史人物;3、通过谈话法实现师生互动;借助表格归纳法记忆基本史实;利用历史短剧将学习难点简单化。
4、体会统一、安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们维护统一的历史使命感。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则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确立依据:首先,这个重点的设置符合课标要求;其次,本课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较大,涉及的史实较多。
所以我根据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重点的范围缩小在西汉的兴盛,而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成就了这一兴盛,所以,将汉武帝的大一统作为教学重点是比较恰当的。
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依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思想上加强中央集权,促成大一统的重要措施。
而思想方面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加上教材上对这一内容的阐述较为简单,不利于学生们形成全面清晰的认识,因而这一内容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至于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我会在后面的说教学过程中具体说明。
初中历史说课稿万能模版
初中历史说课稿万能模版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带大家一起学习初中历史课稿。
我要说课的内容是《XX》。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XX,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内容:通过研读相关历史,了解XX时期XX发生的历史。
第二,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XX时期XX发生的历史,掌握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XX,难点是XX。
第四,教学方法:把XX时期XX发生的历史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谈论历史,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第五,教学环节:
(1)导入环节:通过讨论、提问、答疑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环节:结合实际,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把XX时期XX发生的历史进行讲解;
(3)练习环节:通过课堂讨论、小组研讨和计算机练习等,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4)结束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把XX时期XX发生的历史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总结。
最后,我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XX时期XX发生的历史,培养对历史的热爱,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标说教材”演讲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流曲初中的教师何增理,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活动。
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大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我谈两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总目标。
2、学段课标内容。
3、单元课标解读
二、说教材(我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内容)
1、编排体例。
2、编写特点。
3、知识整合。
4、知识结构。
5重难点分析
三、说建议(我主要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说课标
1、总体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2、学段目标地位
(1)、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2)、从租地农场、手工业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3)、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全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4)、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5)、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立宪君主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6)、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7)、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8)、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9)、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0)、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1)、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2)、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通过对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15)、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
解说:教材内容标准共15条,蓝色部分为第一单元内容,它不管在教材中还是中考中都占重要地位,我们称它为“三个离不开”,考政治离不开资产阶级革命;考经济离不开新航路开辟;考思想文化离不开文艺复兴
3、单元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编排体例:
本册教材共25课,其中探究课4个。
编排了4个单元的内容。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构建文化的圣殿”
第一单元讲述的历史时期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初步确立的时期。
伴随着西欧各国文艺复兴的出现和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本单元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线索,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了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来龙去脉,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前期历程,为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西方近代社会的演变创造了条件。
2、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之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第一单元把重点放在欧美如何从传统社会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其下的每一课都围绕着这条主要线索展开,意在重点说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通过思想文化、扩展市场空间、积累资本和政权转移来初步完成社会转型任务的,意在突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仅仅是政权的转移,而是全面质变过程的基本史学观点。
而对于那些课程标准中仅做一般性要求的知识性内容则做介绍性说明。
特点之二:预留空间、启发思考。
教材的编写者力求史料准确、叙述客观、结论点到为止,给教师和学生留出独立思考与发挥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通过教科书中所给出的材料和提供的材料线索,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独立思考、以得出自己的结论。
第七课“与哥伦布通州远航”力图探索一种寓教于乐、融合各科知识、协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教学模式。
特点之三:标题鲜明、形象生动。
教材标题以简捷的语言概括了近代社会发展的特征,介绍了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发展状况,从而提炼出历史发展的脉络,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
特点之四: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有介绍课程标准内容的背景介绍,知识面的扩大和延伸,各个独立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的提示、某些专题性问题的概括和总结等。
在课文叙述的文字上,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特别是小故事,趣味性强,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3、单元知识整合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理解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使之学会运用历史、阶级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体会近代的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哥伦布,《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等。
了解的知识:近代社会的时代特征是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和经济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跨人近代社会。
情感和态度:根据教材中提供的历史资料,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领悟文艺复兴时期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世界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过程和方法:开展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单元知识结构
5、单元重难点一览
单元重难点一览
重点难点
1.文艺复兴的内容和影响。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作用。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结1.对文艺复兴的评价。
2.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地位。
3.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
下面我以本单元前两课为例说一说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第1课,我们讲了一部作品《神曲》和文化巨人的贡献与作品。
这一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明白,为什么一部带有宗教故事色彩的长诗,和一场以复兴古代思想艺术为宗旨的文化运动,会成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甚至是一种崭新社会形态出现的标志?其中有三个要点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贯彻:一种是古希腊思想文化艺术所能提供的历史遗产;二是批判反动腐朽的封建神学思想;三是继承的基础上赋予人文主义以崭新的思想文化内涵;后两点就是这场运动在为一种崭新社会制度的诞生做充分的思想文化准备。
第2课,重要讲了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过程,其重点难点在于理解为什么对外扩张和走向世界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这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贪婪性和扩张性两个方面去理解:贪婪性表现为对财富的无止境追求,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与发展的持续动力;扩张性表现为以交换为生存前提和发展手段。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不断寻找和占有可以作为市场的势力范围。
这样做既可以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实现财富的可能,也会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因此,能否向欧洲以外的领土进行扩张,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迫切的市场需求,就成为当是资本主义制度能否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一单元的第3、第4、第5、第6课讲的是社会形态在政治上的转型,这部分内容最大的变化就是加强了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内容方面的介绍,目的在于说明,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与封建社会相比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在向学
生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要客观地、实事求是的介绍其进步所在,同时也要指出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本质。
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资产阶级不仅仅是运用暴力手段打败了封建势力,而且是用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上的先进性战胜了封建制度的复兴性和落后性.
3、说建议
1、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线索清晰,但是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教师应以整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另外,本单元历史人物众多,思想内涵丰富。
教师要通过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根据本单元的特点,以资本主义发展为基本线索理出历史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总结人类社会向近代迈进的过程。
本单元所讲述的历史事件突出,历史人物众多,要组织学生按照历史事件来查找相关历史资料;对于教材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课程资源,通过让学生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与现实联系密切,学术成果丰富,有关历史资料较多,教师要通过展示历史课件、组织学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