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学科育人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两则案例是由市教委教研室提供的典型实施案例,仅供组稿时参考之用。由于这两篇案例皆是未发表的文章,还请您在组稿时注意保护作者的著作权益,尽量避免以直接下发案例的形式组稿。
品德与社会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为什么奶奶不接受明明的孝心?
——《百善孝为先》教学案例
虹口区华东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杨健
【案例背景】
在我班有一本“烦恼”手册,上面记录了学生遇到的让人烦心的事情,或是让学生感到困惑的事情。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任课老师,我努力将解决学生的“烦恼”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指导学生的行为。
有一天,手册中的这样一则记录引起了我的关注,班中的小李写道:今天是重阳节,老师给我们讲了孝敬老人的道理,放学回家后,我就帮外婆打扫房间,看到床底下有一个又破又脏的坐垫,我想,这样的垫子坐着多不舒服呀!于是,我把旧的坐垫扔了,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外婆买了个坐垫。没想到,外婆看到那个崭新的坐垫,一点儿也不高兴,当她得知我把旧坐垫扔了,竟然哭了。爸爸妈妈回家后,看到外婆非常伤心,得知事情的经过,也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我真弄不懂,明明我是在做好事,为什么大人要批评我,我到底错在哪里?
平心而论,尽管小李在某些方面确实让人头疼,但在这件事中,他的出发点还是好的,他知道要孝敬老人,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还不能理解老人的心情,因而做了好事反受批评。而家长也没有理解小李的一片孝心,只是一味指责,这样使得小李更烦恼了。
正巧,在本学期品德与社会课中,有篇课文《百善孝为先》,讲的就是如何孝顺父母和老人,于是我将小李的烦恼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解决小李的烦恼,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孝”有进一步的理解。
【案例实录】
片段一:师述故事,初次选择
1.师述明明的故事
师:重阳节那天,明明趁奶奶不在家时,帮奶奶打扫房间,发现奶奶的藤椅
垫很破旧,里面的棉絮都露了出来,便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为奶奶买了一个
新的,将破旧的藤椅垫扔了。谁知奶奶知道后非常生气,因为那个藤椅垫是
爷爷送给奶奶的生日礼物,东西虽不值钱,但对奶奶来说具有纪念意义。妈
妈回家后也批评了明明,为此明明很苦恼。
2.出示问题:藤椅垫该不该扔?(媒体演示一个大大的问号)
3.学生交流
生1:我觉得藤椅垫应该扔掉,那么脏的东西,放在家里多不卫生。
(有同学边听边点头,表示认同)
生2:我也觉得藤椅垫要扔掉,只不过,如果明明能事先和奶奶说一声就好
了。
生3: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藤椅垫不该扔,因为藤椅垫上有奶奶的回
忆。
(也有同学点头认可这样的看法)
师: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当你的内心想法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
你会怎样理解父母、与他们进行沟通呢?
片段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1.播放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
广告内容:老人在厨房不停地忙碌着,精心准备菜肴,因为今天是周末。老
人一边忙着,一边露出欣慰的笑容,从她脸上的表情不难看出,虽然很累,
但老人却乐在其中。“叮铃铃”客厅传来一阵电话铃声,老人赶忙去接,电
话那端子女却告知有事不来了,挂断电话,老人有些失望;接着又一次的电
话铃声,告知的是另外一个子女也因为忙不来了,老人更失望了。最后,老
人放下手中的电话,喃喃自语道:“忙——都忙……”寂寞的老人只好坐在
电视机前百无聊赖地看起电视,直至节目终止,电视画面出现雪花……
2.师:看了这则短片,你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这位老人挺可怜的,烧了一桌子菜肴,可大家都有事不回来。
生2:我也觉得老人很可怜,这么大的房间,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晚上只能对着电视机。
生3: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些儿女做得不对,工作再忙,也应该回来看看老人。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人虽然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但她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如果你是广告中的子女,你会怎么做?
生4:我会尽量早点回家陪妈妈。
生5:我也会这么做,有首歌唱得好《常回家看看》。
(大多数学生都赞许地点点头,有一位学生马上反驳)
生6:那万一工作很忙呢,你不见得扔下工作去看妈妈,你如果这样做的话,妈妈会更不高兴。
生7:我有补充,我是这么想的,如果事先答应妈妈晚上回来吃饭,就绝不失约,万一碰到要紧的事,赶紧和妈妈说明,取得妈妈的谅解,或许答应妈妈明天来看她,这样妈妈就不会伤心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是呀,为人子女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不仅从物质上
关心老人,而且更要在精神上关爱老人,与老人多沟通,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片段三:再次选择,提高认识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你认为那个藤椅垫,还该不该扔?
2.学生交流
生1:不能扔,虽说明明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想孝敬老人,但他事先应征求奶奶的意见。
生2:我想告诉明明,如果能把破旧的藤椅垫洗干净并缝补好,这样奶奶肯定会高兴的。
(此时,几乎班中所有的学生都点头认同这样的看法。)
生3:我觉得如果藤椅垫确实太破太脏,也可以去做奶奶的思想工作,得到奶奶同意后再处理掉。如果奶奶坚持收藏,就应当尊重奶奶的想法。
师:同学们都认为明明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藤椅垫来表达对奶奶的一片孝心,但他的方法欠妥当,而欠妥当的原因是对长辈的心情缺乏理解。所以在表达孝心时要设身处地为长辈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孝”。
【案例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低年级的学生往往简单地区分事情的是与非,而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渐渐明白,生活中的事情并非如童话世界中如此美好,不能简单的用是与非来表示,需要综合考虑,才能作出判断。在这里,学生的道德认识会有冲突,本课所呈现的案例即如此。本课通过给学生创设一个思辨的情境,使他们对“孝”的理解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
一、首次选择,初步认识
在教学时,我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事例作为辨析的材料,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提出的问题,先不急着解决,而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议一议,让学生分别站在长辈和孩子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情境中的故事,为故事中的人物出谋划策。初次选择,班中有20位学生认为应该扔掉藤椅垫,有16位同学觉得藤椅垫不该扔。在讲述道理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道德认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此时,学生的选择未必都正确,但让学生讲了真话,从而让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媒体演示,加深认识
当学生有不同看法时,教师不忙着先去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通过公益广告的播放,使学生形象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公益广告的引入旨在为后续教学进行有效的铺垫。在交流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位老人很可怜,老人的喃喃自语中流露出对亲人温暖的渴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回答中,学生都能站在老人的立场上,觉得为人子女应该多回家陪陪父母。感恩是应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