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鲁科版)专题讲座(七)
高中鲁科版选修化学教案
高中鲁科版选修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物质的分类及其相互转化。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3. 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来书写方程式。
4. 学习物质的分类及其相互转化,介绍物质的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5. 总结: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验和清晰的教学步骤,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分类及其相互转化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沉淀溶解平衡
请你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Qc与Ksp的 关系及所提供的信息解释下列现象:
现象1: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BaSO4做内 服造影剂,为什么不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
信息: 1.Ksp(BaSO4)=1.1×10-10mol2·L-2; Ksp(BaCO3)=5.1×10-9mol2·L-2 2.Ba2+有剧毒,; 3.胃酸的酸性很强,pH约为0.9~1.5;
数据:1.几种物质的溶度积常数(Ksp)
物质
CaSO4
CaCO3
Mg(OH)2
MgCO3
Ksp 7.1×10-5 2.8×10-9 5.6×10-12 6.8×10-6
2.Mg(OH)2饱和溶液中,[Mg2+]= 1.1×10-4mol/L MgCO3饱和溶液中,[Mg2+]= 2.6×10-3mol/L
由 c(Fe2+ ) 1.0mol L-1
则 c(S2- ) 6.251018 6.251018 mol L-1 1.0
c(H+ )
1.0 1022 6.25 1018
4 103 mol L-1
pH 2.4
4.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但它所溶解的那一部分 认为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某温度时,饱和氢氧 化镁溶液的pH=11,若不考虑Kw值的变化,则 该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溶解度为(溶液的密度为 1g/mL。
自然界
生活
沉淀溶解平衡
生产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沉淀溶解与生成:溶度积原理
• 1)若Qc=Ksp • 此时难溶电解质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溶液是
饱和溶液。
• 2)若Qc>Ksp • 溶液中将析出沉淀,直到溶液中的Qc=Ksp为止。 • 3)若Qc<Ksp •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将足量的难溶电解质固体放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ppt课件
目 开
金属或某些还原剂,电极被 氧化 ,发生 氧化反应 。
关 (2) 正极 为电子流入极,相对不活泼,通常是活动性 较差
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一般是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化性强的离
子被还原或电极上附着物本身被 还原 ,发生 还原反应 。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3.原电池的设计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
本
课 时
负极
栏
目
开
关
氧化反应
正极 还原反应
Zn-2e-==Zn2+
2H++2e-==H2↑
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知识·回顾区
第1课时
1800
年建立 伏打电 堆模型。
1836年 丹尼尔发 明了第一 个实用电 池。
本 课
2.原电池构成的条件:具有活泼性 不同的两个电极,二者直
判断依据
正极
负极
本 电极材料 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导体 活泼金属
课 时
电子流向
电子流入
电子流出
栏 目
电极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开 关
电极现象
电极增重或产生气体
电极减轻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2.写出下表中原电池装置的电极反应和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1)
铁
铜
稀硫酸
(2)
铜
银
硝酸银
为电解质溶液,电池的总反应为 Zn+Ag2O+H2O==2Ag
+Zn(OH)2。
本 (1)Zn 发生 氧化 反应,是 负 极,电极反应式是 Zn-2e-
高中化学鲁科版学选修4第一章 第2节 第1课时 电解的原理
电解原理 1.电解熔融 NaCl
(1)实验现象:通电后,在石墨片周围有 气泡 产生,在 铁片上生成 银白色金属 。
(2)实验分析:①熔融氯化钠中存在的微粒 Na+、 Cl-。 ②通电后离子的运动方向:阳离子 Na+(填离子符号)移向铁
则 Cu2+首先被还原生成铜:Cu2++2e-===Cu;Cl-、OH-应在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由于还原性 Cl->OH-,Cl-首先被氧化生成氯气:
2Cl--2e-===Cl2↑,即阴极产物是铜,阳极产物是氯气。
1.电解池电极的判断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接通外界电源后,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 极,经过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形成内电路,再从电解池的阳极 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如图所示。
A.CuCl2(CuSO4)
B.NaOH(NaOH)
C.NaCl(HCl)
D.CuSO4[Cu(OH)2]
解析
解析: C 中电解 NaCl 溶液时 NaOH 仍留在原溶液中,H2、Cl2 逸 出,则损失了 H、Cl 两种元素,且物质的量之比是 1∶1,故加入 HCl 是正确的;A 中电解 CuCl2 溶液时,损失了 Cu 和 Cl 两种元素, 加入 CuSO4 不能弥补 Cl-,而多了 SO24-;B 中电解 NaOH 溶液时, 损失了 H、O 两种元素,若加入 NaOH 则增加了 Na;D 中电解 CuSO4 溶液时,损失了 Cu、O 两种元素,若加入 Cu(OH)2 则增加了 H2O。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4课件1:2.3.3 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
练 习:
2、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2 2NO2+ ΔH=Q(Q<0)中NO 的最大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 中坐标有A、B、C、D、E 5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 且V正>V逆的点是 C点 。
NO
A
转
B
E
化
率
C
D
T 0
化学平衡图像——小结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 原理挂钩。
答问 11、、TT11与>TT22的高低 案题 22、、是是放放热热反反应应还是吸热
反应 T2C
看图技巧:先拐先平,
T1C 速率快。先出现拐点的 曲线先达到平衡,对应 的速率快。
t1
t2 时间
2A(g) + B(g) C%
0
2C(g) P1 < P2 正反应是 吸热反应.
T2 P1 T1 P2 T1 P1
T(温度)
二.化学平衡图象 1.转化率——压强/温度曲线 mA(g)+nB(g) pC(g)+qD(g) ΔH=Q
等温线
转
m+n > p+q
化
Q< 0
率
1.01107Pa
1.01看1图06技Pa巧:图象中 有 1.01三二10”个5P,量a 先时看,曲“线定的一高议低,
0
T
温再度看曲线的变化趋势。
[2]若X=0.75,Y=-2--.-2-5--m---o,l Z=-0--.5--m--o--l-。
[3]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X--+--Z--/-2-=。1 , Y+3Z/2=
第3节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 1.2第2课时 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应用 4.某同学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 做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 Cl2 被完全 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所示 的装置(垂直使用)。以下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 判断正确的是( ) A.a 为正极,b 为负极;NaClO 和 NaCl B.a 为负极,b 为正极;NaClO 和 NaCl C.a 为阳极,b 为阴极;NaClO 和 NaCl D.a 为阴极,b 为阳极;NaClO 和 NaCl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探究
1.将一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材料为 Pt),用玻璃片分别压
在一张用食盐水、碘化钾、淀粉溶液和石蕊溶液浸透的滤纸上,
经过一段时间后,两极附近滤纸的颜色分别是( )
阳极
A
B
蓝
阴极
白
蓝
蓝
蓝
解析:选 D。因为用惰性电极,故电极产物只与离子放电顺序 有关。在阳极上,I-先放电生成 I2,I2 使淀粉变蓝色;在阴极 上,只有 H+放电,H+放电后使溶液中 c(H+)<c(OH-),溶液呈 碱性,使石蕊溶液显蓝色,故 D 项正确。
粗盐水 ―(―过除―量S―BO―a24C-―)l2→ (―除过―M量g―2N+、a―OFHe→3+)
(―除过―C量a2―N+a、2―CBOa→23+)
――过―滤―→
(除泥沙及沉淀)
―(―适除―量C―盐O―23酸-―)→
含少量Ca2+、Mg2+ ―(―除阳C―离a子2―+、交―M换g―塔2+)→ 精制盐水
电解精炼和电镀对电解质溶液要求均较高,电解精炼必须是含 有被精炼金属离子的盐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电镀必须是含有镀 层金属离子的盐溶液做电解质溶液。
自我校对: □1 粗铜 □2 精铜 □3 Cu2++2e-===Cu(精铜) □4 还原 □5 Cu(粗铜)-2e-===Cu2+ □6 氧化 □7 Cu(少量 Fe、Zn、Ni 等) □8 Ag、Au、Pt □9 Cu2+ □10 Fe2+、Zn2+、Ni2+ □11 Cu、Fe、Zn、Ni □12 Cu □13 减小 □14 电解 □15 金属或合金 □16 镀件 □17 镀层金属 □18 镀层金属离子
高中化学 3.3.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同步课件 鲁科版选修4
第二页,共21页。
学习(xuéxí) 目标定位
1.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理解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zhuǎnhuà)的实质。 2.学会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xuéxí) 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沉淀转化的实质。 重难点:
第三页,共21页。
知识(zhī shi)回顾
是什么?
答案 原因是 BaCO3 能溶于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反应原理为
BaCO3(s)
Ba2+(aq)+CO23-(aq)
CO23-+2H+===CO2↑+H2O
可见,胃酸消耗 CO23-,使溶液中[CO32-]降低,从而使 BaCO3 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Ba2+]增大引起人体重金属中毒。
(2)硬水煮沸形成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水垢的形成过程涉及到沉淀转化,加热硬水时,Ca(HCO3)2、Mg(HCO3)2 分别分解生 成 CaCO3、MgCO3 沉淀。但 MgCO3 又与 CO32-水解生成的 OH-结合为更难溶的 Mg(OH)2,
故水垢的主要成分不是 CaCO3、MgCO3,而是 CaCO3、Mg(OH)2。 (3)锅炉形成的水垢中常含有 CaSO4,除去方法是 CaSO4(s)N―a―2C→O3CaCO3(s)―盐―酸→Ca2+(aq),
_用___水__洗__涤__使__B_a_S__O_4_的__溶__解__平___衡__向__正__反__应__方__向__移__动__,___造__成__B_a_S_O__4_的__损__失__;__而__用__H_。2SO4洗涤, H2SO4===2H++SO4 ,2-SO4 的2存- 在抑制了BaSO4的溶解,故BaSO4的损失量少
高中化学 3.2.2 酸碱中和滴定课件 鲁科版选修4
a
39
(2)如图是酸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
c(NaOH)=
mol·L-1。
(3)若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留有气泡,滴定后滴定管尖嘴
部分气泡消失,则测定的NaOH物质的量浓度
(填“偏
大”“偏小”或“无影响”a)。
40
Ⅱ.如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a和b,
试认真分析后填空:
(4)曲线a是用
为止。
a
30
(2)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
起始读数为
mL,终点读数为
mL。
a
31
(3)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滴定 次数
氢氧化钠 溶液/mL
0.100 0 mol·L-1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溶液体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a
22
一、中和滴定的有关注意事项
1.实验的关键:
(1)准确量取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①因量筒是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因此本实验不用量
筒,而用滴定管。
②滴定管是精密测量溶液体积的仪器,读数时需估读,记录数
据时要读到0.01 mL。
a
23
(2)选取适当的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①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与 恰好完全反应时的pH接近。 ②石蕊试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紫色与蓝色不易辨别),且变色 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滴定指示剂。 ③强酸与强碱之间滴定一般选用甲基橙或酚酞试液。
a
3
2.滴定原理: (1)反应实质:_H_+_+_O_H_-=_=_=_=_H_2_O_。 (2)定量关系: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 即c(H+)·V酸=c(OH-)·V碱;c待= c 标 V 标 。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2课时离子反应的应用
Mg2++CO32-===
1.准确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 解析: B.10 mL量筒 D.50 mL碱式滴定管
)
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
性,对橡胶有腐蚀作用,所以必须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答案: C
偏小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甲基橙 <3.1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及颜色 红色 3.1~4.4 橙色 >4.4 黄色
酚酞
<8.2
无色
8.2~10.0 浅红色
>10.0 红色
(2)进行数据处理时,若出现某组数据与其他数据差别较大, 则剔除该组数据。
阅读下列实验内容,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对某酸性溶液 ( 可能含有 Br - 、 SO42 - 、 H2SO3 、 NH4 + ) 分
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
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 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
A中应用标准液润洗,否则浓度下降,消耗标准液
多;B中致使起始读数偏大; C中零刻度以上的液体体积无法读
出。蒸馏水的存在并不影响待测液的量,故不影响测定结果。 答案: D
一、常见离子的检验 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1)常规检验法
①用NaOH溶液能检验出Cu2+、Fe3+、Fe2+、Al3+、NH4+
答案:
(1)NH4+、Ba2+、I-
(2)Na+、K+、Cl- (3)不能
【全程复习方略】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四配套课件:1.阶段复习课
=679 kJ·mol-1-862
kJ·mol-1=-183 kJ·mol-1。
2.盖斯定律法
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焓变的计算已经成了高考的新热点。在具体 的应用过程中,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就能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1)写:写出目标方程式(题目中要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配平。 (2)倒:为了将方程式相加得到目标方程式,可将方程式颠倒过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注意测定条件:绝大多数Δ H是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
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2)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用“g”,液体用“l”,固体用 “s”,溶液用“aq”。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标“↑”和“↓”。 (3)注意Δ H的符号:若为放热反应,Δ H为“-”;若为吸热反 应,Δ H为“+”。 (4)注意化学计量数: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为 分数或小数;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数值可以同时增大或减小相同 的倍数。
2.工作原理
3.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 阴极:2H++2e-====H2↑ (2)铜的电解精炼。 阳极:Fe-2e-====Fe2+ Zn-2e-====Zn2+ 阳极:2Cl--2e-====Cl2↑
电解 总反应式:2NaCl+2H2O ====
2NaOH+H2↑+Cl2↑
Ni-2e-====Ni2+
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 1.利用化学键计算 Δ H=反应物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生成物的化学键形成释放 的能量 例如:对于H2与Cl2燃烧生成HCl的反应,H2(g)+Cl2(g)==== 2HCl(g),断裂旧键吸收的总能量为679 kJ·mol-1,新键形成 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为862 kJ·mol-1,故该反应的反应热Δ H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 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 △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 表示,单位都是kJ/mol 。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也可以利用计算△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E 断)-生成物的总键能(E 成)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特殊:C +CO 2 △ 2CO 是吸热反应)④ 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 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 2O 与NH 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水解反应 ④C +CO 2 △2CO 是吸热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注意:放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吸热反应也不一定都需要加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6.常温是指25℃,101KPa.标况是指0℃,101Pa.7.比较△H 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 ,△H 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高中化学 1.3.2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配套 鲁科版选修4
二、金属腐蚀规律 1.不同类型腐蚀快慢的规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 防护措施的腐蚀。
编辑课件
2.电化学腐蚀规律 (1)对同一种金属来说: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 解质溶液。 (2)对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活泼金属腐 蚀越快。 (3)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腐蚀越 快;氧化剂浓度越高,腐蚀越快。 (4)对于不同氧化剂来说:氧化性越强,金属腐蚀越快。
编辑课件
3.(2012·济宁高二检测)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往往因电化学过程 而被腐蚀,下列方程式在钢铁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不存在的是
() A.Fe-2e-====Fe2+ B.2H2O+O2+4e-====4OH- C.2Fe+2H2O+O2====2Fe(OH)2 D.Fe-3e-====Fe3+ 【解析】选D。钢铁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为Fe-2e-====Fe2 +,不会生成Fe3+,正极反应为2H2O+O2+4e-====4OH-, 总反应式为2Fe+2H2O+O2====2Fe(OH)2,故选D。
3.电化学腐蚀中阳极的腐蚀速率更快些。( )
分析:电化学腐蚀为原电池反应,负极失电子,更易被腐蚀。
编辑课件
4.将轮船底部嵌入锌块,可有效地减缓轮船的锈蚀。( √ ) 分析:锌块与船体构成原电池,船体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被保 护。 5.在铁中添加镍、锰等,是为了运用电化学原理形成原电池 减缓铁的锈蚀。( × ) 分析:在铁中添加镍、锰等,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而减 缓铁的锈蚀。
编辑课件
4.(2012·温州高二检测)下图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 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4>2>1>3 C.4>2>3>1
高中化学选修四(热门4篇)
高中化学选修四(热门4篇)高中化学选修四(1)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7、影响因素: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KW=c[H+]·c[OH-]25℃时, [H+]=[OH-] =10-7mol/L;KW=[H+]·[OH-]=110-14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高中化学(课标点击+课前导读+知识解惑+课堂演练)2.1 化学反应的方向课件 鲁科版选修4
第七页,共49页。
二、 反应(fǎnyìng)熵变与反应(fǎnyìng)方向
1.熵
(1)概念(gàiniàn):体衡系量(t_ǐx_ì_)混__乱__度_______的物理量,其
符号S为__________,单J位·m为ol_-_1·_K__-_1_______。
栏 目
链
接
(2) 特 点 : 混 乱 度 越 大 , 体 系 越 无 序 , 体 系 的 熵 值 就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 (xiàndù)与 速率
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一页,共49页。
栏 目 链 接
第二页,共49页。
1.了解(liǎojiě)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之间的
关系。
栏
2.掌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
目
链
3.能根据定量关系式ΔH-TΔS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B.自发是指反应有向某方向进行的倾向,且反应一定发 栏
生
目 链
接
C.放热反应均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D.生活中常见的钢铁腐蚀、食物腐烂、水往低处流等都 属于自发过程
第三十三页,共49页。
变式
应用
解析:自发进行的过程,体系的能量降低,故A项错误;能
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能发生,故B项错误;放热反应(fànɡ rè
下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自发。
第五页,共49页。
2.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1)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多数是___放__热___反应。
(2)有些___吸__热__(x_ī反rè应) 也能自发进行。
栏 目
链
结论:反应焓变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但不是决定 接
高中化学 1.3.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同步课件 鲁科版选修4
_在__潮___湿__环__境__下__的__电__解___质__溶__液__中__构__成__原___电__池__,__加__快__了__铁___被__氧__化__的__反__应__速___率___________。
第五页,共21页。
学习(xuéxí) 探究
探究点一 :金属的腐蚀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hù dònɡ)探究
负极:F__e-__2_e_-_=_=_=__F_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zh2èHng2Ojí)+:O2+4e-===4OH- ________2_F_e_+__2_H_2_O_+__O__2=__=_=_2_F_e_(_O_H__)2___ ; 总反应:_____F_e_2O__3·_x_H_2_O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生成 ______________ ,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化化化化化学学学学学方方方方方程程程程程式式式式式为为为为为2Al+6CH3COOH===2(CH3COO)3Al+3H2↑
;;;;若;若若若若用用用用用铝铝铝铝铝 饭饭饭饭饭盒盒盒盒盒盛盛盛盛盛 放放放放放食食食食食盐盐盐盐盐((含((含含含(含水水水水水
时时时时时)),)),,,)一,一一一段一段段段时段时时时间时间间间后间后后后,后,,,饭,饭饭饭盒饭盒盒盒被盒被被被腐被腐腐腐蚀腐蚀蚀蚀,蚀,,,这,这这这种这种种种腐种腐腐腐蚀腐蚀蚀蚀属蚀属属属于属于于于电于电电电化电化化化学化学学学腐学腐腐腐蚀腐蚀蚀蚀蚀,,,,,反反反反反应应应应应原原原原原理理理理理是是是是是(((写写写((写写电电电电电极极极极极反反反反反应应应应应式式式式
第四页,共21页。
知识(zhī shi)回顾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评课稿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评课稿一、引言《化学反应的方向》是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中的一篇重要的教材内容,它以化学反应的方向性为核心,通过探讨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率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化学反应方向的基础。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详细评价,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二、教材内容分析1. 知识点涵盖全面该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涵盖了化学反应方向的各个关键知识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吉布斯自由能、化学平衡常数等。
这些知识点在高中化学学科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知识层次分明教材在知识传授上,根据难度逐步推进,层层递进。
例如,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性基本概念,然后介绍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熵的概念,最后讲解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平衡常数。
通过这样的层次安排,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和深化对化学反应方向性的理解。
3. 实例丰富生动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化学反应方向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例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并且能够将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方向》这一教材,学生应该能够熟悉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吉布斯自由能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反应方向的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化学反应方向的热力学原理,并能够利用热力学数值计算判断反应的方向性。
同时,学生还应该能够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和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平衡位置。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方向》,学生应该能够培养对化学反应方向性问题的兴趣和敏感度,增强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式分析1. 讲授结合实践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对化学反应方向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七)酸碱中和滴定的拓展应用
中和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迁移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测定。
(1)原理。
以氧化剂或还原剂为滴定剂,直接滴定一些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的物质;或者间接滴定一些本身并没有氧化还原性,但能与某些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的物质。
(2)试剂。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氧化剂有KMnO4、K2Cr2O7、I2等。
常见的用于滴定的还原剂有亚铁盐、草酸、维生素C等。
(3)指示剂。
①氧化还原指示剂。
②专用指示剂,如在碘量法滴定中,可溶性淀粉溶液遇碘标准溶液变蓝。
③自身指示剂,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时,滴定终点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
(4)实例。
①KMnO4滴定H2C2O4溶液。
原理:2MnO-4+6H++5H2C2O4===10CO2↑+2Mn2++
8H2O。
指示剂:酸性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不用另外选择指示剂,当滴入一滴KMnO4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退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②Na2S2O3滴定碘液。
原理:2Na2S2O3+I2===Na2S4O6+2NaI。
指示剂:用淀粉作指示剂,当滴入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退去,且不立即恢复原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同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
现有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5SO2-3+6H+===2Mn2++5SO2-4+3H2O。
填空回答问题(已知Na2SO3溶液呈碱性):
(1)该滴定实验中使用的仪器除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外,还需用下列中的________(填序号)。
A.酸式滴定管(50 mL)B.碱式滴定管
C.量筒(10 mL)
D.锥形瓶E.胶头滴管F.漏斗
(2)不用__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何种指示剂,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前平视KMnO4溶液的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则(b-a) 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体积________(填“多”或“少”)。
根据(b-a) mL计算,得到的待测液浓度比实际浓度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解析:因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因此盛放酸性KMnO4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Na2SO3溶液呈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除此之外,还需用锥形瓶。
因恰好反应时KMnO4溶液
紫色褪去,故不需指示剂,若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会使(b -a )偏小,从而测得Na 2SO 3的浓度偏小。
答案:(1)ABD (2)碱 KMnO 4溶液能把橡胶管氧化
(3)不用指示剂,因为高锰酸钾被还原剂还原成Mn 2+,紫红色褪去,所以不需要指示剂 (4)少 小
2.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是常用的还原剂。
在维生素C(化学式C 6H 8O 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 2溶液,使维生素C 完全氧化,剩余的I 2用Na 2S 2O 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 的含量。
发生的反应:
C 6H 8O 6+I 2===C 6H 6O 6+2H ++2I -,2S 2O 2-3+I 2===S 4O 2-6+2I -。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 溶液中加入a mol ·L -1 I 2溶液V 1 mL ,充分反应后,用Na 2S 2O 3溶液滴定剩余的I 2,消耗b mol ·L -1 Na 2S 2O 3溶液V 2 mL 。
该溶液中维生素C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
解析:由题目给出的两个离子方程式知,n (I 2)=n (C 6H 8O 6)+
0.5n (S 2O 2-3),即aV 1×10-3=n (C 6H 8O 6)+0.5bV 2
×10-3,则n (C 6H 8O 6)=aV 1-0.5bV 21 000。
答案:a V 1-0.5b V 21 000
3.(2015·课标全国Ⅱ卷)二氧化氯(ClO 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实验室用NH 4Cl 、盐酸、NaClO 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 2:
用右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 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 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 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 0 mol·L -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
(I 2+2S 2O 2-3===2I -+S 4O 2-6),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 硫
代硫酸钠溶液。
在此过程中:
(1)锥形瓶内ClO 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V 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__________,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得混合气中ClO 2的质量为__________ g 。
解析:(1)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I -具有还原性,二者在酸性环境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 2+10I -+8H +=== 2Cl -+5I 2+4H 2O.(2)该实验中二氧化氯不一定被完全吸收,玻璃液封装置用来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
(3)碘遇淀粉变蓝,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I 2时,可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保持半分钟不变色。
(4)ClO 2 、I 2和Na 2S 2O 3之
间的关系式为:2ClO 2 ~5I 2~10Na 2S 2O 3,则有n (ClO 2)=15
n (Na 2S 2O 3)
=1
5×0.100 0 mol·L-
1×20.00×10-3L=4×10-4mol,m(ClO
2
)=
4×10-4 mol×67.5 g·mol-1=0.0 270 g。
答案:(1)2ClO2+10I-+8H+===2Cl-+5I2+4H2O(2)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避免碘的逸出)(3)淀粉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溶液颜色不再改变(4)0.02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