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5、黄河颂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㈡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冼星海(xiδn);⑵气魄(pδ);⑶巅(diαn);⑷狂澜(IGn);(5)浊流(ZhU6);⑹宛转;(7)九曲连环(qu);(8)劈(pi););⑩一泻万丈;(11)浩浩荡荡;⑫哺育(bu);(13)榜样。

㈡词语释义⑴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⑵一泻万丈: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写作特色】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之南宫帮
珍创作
作者: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饰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浩
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初一语文《黄河颂》

初一语文《黄河颂》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 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发展,为古代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
黄河流域历经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但文明始终得以传承 和发展。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应用三
“黄河精神”所蕴含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可以激励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 态和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谢谢
THANKS
06
小组讨论
学生探讨“黄河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联 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当今时代传承和弘扬 “黄河精神”。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心得体会一
在阅读《黄河颂》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 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这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心得体会二
通过阅读《黄河颂》,我学习到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对我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心得体会三
《黄河颂》中的“黄河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应用二
通过学习《黄河颂》,我更加明白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各种爱 国活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3
文化自信
黄河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其精神内涵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

黄河颂古诗

黄河颂古诗

黄河颂古诗
黄河水悠悠,穿过大山沟。

波浪滔滔不息,水声响彻云霄。

泛舟三千里,水浸大地泽。

黄河之水宽广,可比抱海腹中页。

民生离不开黄河,历史深藏黄河。

世代赖其赐予,文明因它得以繁华。

黄河曾有何等辉煌,孕育了中华的伟大。

沧桑岁月见证了她,流淌百年不改灿烂光芒。

河岸两边绿如玉,堤坝高耸守护住。

千年风华永流传,黄河颂在人心中鸣。

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黄河颂古诗歌中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崇敬之情,赞美了黄河带给人民的福祉和光荣历史。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豪放的抒情特点。 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绘,如比喻、 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诗歌 中的抒情元素也比较丰富,如对黄河的热爱、对黄 河的感恩等,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性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黄河化的重要性《黄河颂》是一首讴歌黄河文化的诗歌,黄河作为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 价值。通过《黄河颂》的赞美,可以让人们更加深 刻地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保护和 传承这一文明遗产。
三、《黄河颂》的文化内涵?
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黄河颂》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在诗歌中,诗人用崇高 的语言赞美了黄河这条神圣的河流,表达了对祖国 的热爱和敬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 美好祝愿,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期望和信心。
{content_image}
4
2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叙事特点的诗歌作品,通过 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黄河在中国文化和历 史中的重要地位。诗歌的叙述方式庄重肃穆,语言 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歌从黄河的源 头开始,以流经的地方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描写和 细腻的表现,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伟大贡献。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朴素的民歌特点。 诗歌中的语言简单朴素,没有过多华丽的修辞和繁 复的句式。这种朴素的风格与黄河这一民族精神的 象征相得益彰,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同 时,这种朴素的风格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记忆。

黄河颂

黄河颂

《五月的鲜花》歌词。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 救亡运动 ,并从事进步文 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 曲后风行全国。
浊流(zhuó) 狂澜(lán) 山巅(diān) 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bǔ) 九曲连环(qū)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湖北光化县人,现代诗人 文 学评论家。 1913年出生,卒于 2002年。1927年中学时代参加 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后辍学,做过店员、学徒、小 学教师。 1935年8月创作了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点以及黄河在历 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三个方面。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全文分为三
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
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 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一代代 炎黄子孙。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 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 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 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始终通过奇特的
想象和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
阔的历史画卷,歌颂苦难与抗争,反映中华
儿女的真实场面。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 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
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成语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5 黄河颂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二、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为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填词,以深怀忧患与悲愤的文字以及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diān: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朗诵词部分,是序曲。

歌颂黄河的“伟大而又坚强”。

第二部分(第2节):歌词部分,全诗的主体。

描写黄河的豪迈气势,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

四、思考探究1.序曲部分的黄河表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伟大而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黄河颂是中国作家贺敬之的作品,下面是黄河颂的原文:汉献帝永平十三年春,太尉何进领大军塞外击胡,上表告捷。

帝召公卿东堂,令进御座。

宴罢,进独留。

赐进劒履,慷慨然诵道:我将仕宦,举贤使能。

敕令河清。

乃大修河防之工。

喧朋议纾纷。

夏声冰裂,景被以武装。

弱夫凯歌,普天萧瑟。

身驰人念,宛尔须臾。

佳邑嵩镜,黄河穿宕。

山川酿秀,水气薄濛。

力犹倍新,腾旃一狂。

天不负智士英勇。

毅然确定。

剖符扬军,辩让论空。

元气昭彰,违流阻洞。

百赖皆忘忧穷。

自多以东,取息安龙。

巨浸京恩,兴见丹功。

此至而妖物丧凶。

楼船弔构,璧阃锋刃。

朝献千铢,野支百千。

羽旐茂纂,宝策盈屏。

辟易再来,祠逞异梦。

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秋汉灵帝即位时,黄河改道北流,废津漳,复注之。

庙祀群臣。

各以衷惟忠。

我先奉诏,进赍菲薄。

乃向則心扰。

且渤泽之会,安可为宿?败其翻碣,实要须陆。

名山海胜,云卧众物。

大鲸翻波,浩浩若冢。

撷魚珠菜,蝉麦不寿。

绿树朝元,清淮秋室。

湖阳斜月,洛阳寒日。

金刀荡草,公署显显。

豹尾采芹,翊赓黼谟。

吏民幽魂,羣类咸葬。

几世业淆,早晚近修。

凤凰恢恢,霜月寒头。

岁献青筍,归参大赋。

翻译: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的春天,大将军何进带领大军去边塞击败胡人,上表报捷。

帝王召集朝臣于东堂,命令何进前往皇帝的御座。

宴会结束后,只有何进留下。

皇帝赐予何进剑和靴子,何进激动地朗读道:当我从政,举贤使才。

下令整治河道清淌。

充满人声,讨论不休。

夏天冰裂,景象武装。

虽然攻杀弱小之夫,世界仍是荒凉。

追寻我的成功,广被人们传扬。

身体奔跑,一切如此匆忙。

美丽的城邑,像秀美的镜子。

黄河在其中蜿蜒。

山川酝酿着水雾稀薄。

力量倍增,一股狂奔。

天空不负智者的勇猛。

果断地确立决心。

解开文书,抗辩争论。

元气显赫,阻碍改变道路。

百事皆忘忧痛。

自东方来取息,安抚龙魂。

宏大的浸润,难以言表的恩宠。

这时妖物失去了凶恶。

楼船销声匿迹,宝瓶闪烁着锋利的刀刃。

朝廷纳入千铢贡品,野外进贡百千。

羽旐繁盛,宝策遍布屏幕。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

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1篇)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 1第6课《黄河颂》课文原文课文原文黄河颂(光未然)(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创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__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文学赏析主题思想《黄河颂》当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它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

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用澎湃的激情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并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铸就像它一样伟大坚强的决心。

全诗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表达了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思想感情。

黄河颂

黄河颂

学习目标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 的爱国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 强盛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写作特色
• 1.感情强烈,风格豪迈。 • 这首诗歌的显著特点,是发自内心的强烈 感情和民族责任感的抒写。在民族存亡的 时刻,一个心系祖国命运的诗人,面对黄 河,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激情,对赶走侵略 者、建设美好的家园也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诗人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形 象,把心中的感情,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 女的感情抒发了出来。
问题探究
• 1.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 / 伸出千万条 铁的臂膀”? • 探究一: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 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 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 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 探究二: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 巨人,“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体现了黄 河的庞博气势。
背景资料
• 本诗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 河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0 年版)。 1938 年,抗日烽火燃遍了中国大地,诗人 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 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 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 1939 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 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 • 劈 • (pǐ)劈叉 •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 动等的发源地。 • 体魄:体格和精力。
•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 等)。
字词解析
• 一泻(xiè)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 流畅。文中指前者。 • 浩浩荡荡:形容广阔或壮大。 • 臂膀:胳膊。 • 哺(bǔ)育:喂养,培养。 • 滋长:生长。 • 榜样: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第5课《黄河颂》课件

第5课《黄河颂》课件
生态文明建设利国利民
环保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意义
课文内容的社会反响与评价
07
《黄河颂》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
01
03
04
《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的雄伟壮丽,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黄河颂》作为黄河流域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黄河颂》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增强了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影响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承。
坚定
勇敢不屈
坚如磐石
整合
凝聚力
共识
统一
独特
转型
勇气
灵感
多样性
文化
包容
思想
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课文主题深度解析
05
课文中对黄河的颂扬与情感表达
《黄河颂》展现民族自豪感
《黄河颂》表达爱国情感
《黄河颂》通过对黄河的颂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自豪感,其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承载了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2024/3/4
《黄河颂》课文内容深度解析
目录
目录
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
0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1.体现作者爱国深情《黄河颂》是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2.开创现实主义诗风《黄河颂》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真实面貌,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后,现实主义诗风盛行,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
作者: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及精品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黄河颂》,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 教学内容:课文《黄河颂》原文黄河的历史和文化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 教学重点: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意义感受黄河的伟大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二、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颂》原文2. 有关黄河的历史和文化的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河的兴趣,介绍课文《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 课文学习: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气势分析课文的内容和意义,解释生词和难句引导学生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理解《黄河颂》中的象征意义3. 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黄河的起源、流经的地区、对中华民族的影响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包括勤劳、勇敢、团结、自强不息等4.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黄河的感受,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背诵课文《黄河颂》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可以是对黄河的描述,也可以是对黄河的感悟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以及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学生对《黄河颂》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对黄河历史和文化的认知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认同和实践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背诵课文和短文写作知识点掌握: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黄河颂》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黄河沿岸的历史文化遗址,加深对黄河历史文化的了解。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

《黄河颂》原文及赏析《黄河颂》是一首著名的民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其内容描写了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为壮阔的河流黄河,歌颂了黄河的伟大和神奇,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敬爱和依恋之情。

本文将结合原文及其赏析,更为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黄河颂》的原文《黄河颂》是由中国著名传媒人、音乐家、文化学者李谷一所作。

其原文如下: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

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二、文化背景分析《黄河颂》作为一首歌曲,除了它优美的旋律和抒情的词句外,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文化背景。

首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繁荣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众多,古代中华文明就孕育于黄河文化的沃土上。

《易经》中,也有“巽为风,象为木,君子以议狱缓死”这样的语句,正是来自于黄河文化。

其次,歌词中的“长城”、“玉门关”、“白登道”等地名,更是展现了中国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的符号。

这些地方在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军事事件,而这些事件又让地名自然地成为了中国历史的符号和标志。

三、文本解读歌词中的第一句“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数几万”则凸显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英勇奋斗。

歌词的后半部分,“黄河入海流,百年不得语。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描绘了黄河、天山和玉门关等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特征,同时也融入了传说和神话元素,使得整首歌曲更加丰满和富有深意。

再看到后面的“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则延伸出了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军事战役场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惆怅和思乡之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文原文及赏析《黄河颂》课文原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做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课文赏析《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歌颂了黄河的宏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生动,充满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首先,诗人通过对黄河的生动描绘,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桀骜不驯的血性。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这些描绘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的震撼力。

同时,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表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其次,诗歌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英雄气概的赞美。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这表现了黄河孕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奋勇抗争,前赴后继。

这种英雄气概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后,诗歌表达了学习黄河精神,发扬民族精神的决心。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表现了诗人对黄河精神的崇敬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之,《黄河颂》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壮志的诗歌,它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之樊仲川
亿创作
作者: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饰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浩
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光未然【导学目标】1.了解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2.识记诗中生字、生词。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

【导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2.识记诗中生字、生词。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

【导学过程】一、简洁导入多媒体播放《黄河颂》,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1.走进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作品介绍:《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背景知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斗争,激发起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发出了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检查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①澎湃②狂澜③屏障④哺育⑤九曲连环四、学习展示(一)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自由诵读、酝酿感情。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二)诗歌的朗诵要点1.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2.再次自由朗诵,体会朗诵要点。

(三)整体感知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容。

1.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2.这首诗的一、三节很明显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的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上。

第三节重点落在“”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总领全文,应该是哪个字?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默读第二节,思考: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

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2.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六、训练达标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气魄()哺育()山巅()澎湃()劈开()狂澜()屏障()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①澎湃②狂澜③屏障④哺育⑤九曲连环3.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4.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预习指向】1.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诗人从那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4、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激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导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小组朗诵展示,推荐课堂朗诵展示。

二、学习展示(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

)1.诗人从那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2.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3.“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5.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三、拓展提升黄河颂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

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

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

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

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

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

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

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

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

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

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

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

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

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

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

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

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

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

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

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

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

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

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

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

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繁衍()缅怀()泛滥()蹂躏()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三、训练达标:阅读全诗,回答完成下列各题。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3.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4.“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预习指向】1.了解都德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了解小说的常识。

(小说的概念、小说的三要素、刻画人物的方法)3、查字典注音、解释词语【教后反思】七最后一课都德【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景。

2.了解小说的常识。

3.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导学重、难点】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点,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导学过程】一、简洁导入1、走进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检查预习1、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3、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7、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xuān( ) 闹 chà( ) 异ào()悔 qí dǎo( )( )gěng( ) 住钥匙.()踱.()郝叟..()()督.学()8、理解词义。

诧异:祈祷:宛转:懊悔:三、学习展示(分组讨论、交流展示)(一)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

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2.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二)初识人物。

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