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第四节 免疫调节.

合集下载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教案背景】【教学课题】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教学方法】讨论法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复习提问→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当堂巩固【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师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三道防线相关内容,并提问。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

配型:提高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 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 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减轻排斥反应。
和效应细胞
猜猜我是谁
在免疫细胞队伍中有一位优秀的同志,他 是常规部队,在外敌入侵时,他总是冲锋 在前,如果敌人过于强大,他会抓俘虏送 给特种兵,以助特种兵制作相应弹药攻击 敌人,他还任劳任怨,担任着打扫战场的 工作。有时他又是医生,对奄奄一息的老 者、伤病员实施安乐死。
1. 过敏反应
• 机理: 过敏原
免疫失调
学习交流
要求:自主思考2分钟,合作讨论,积极交 流 1.简述免疫失调(知识树)
2.比较过敏反应与自身免疫病 3.说说为什么艾滋病人会丧 要求:合作讨论,积极交流
1.你知道免疫学有哪些应用? 2. 说说你知道的免疫预防 3.免疫检测利用了抗体和抗原的什么特性? 4.器官移植会引起什么反应?一般怎么解 决?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快2)不破坏组织细胞 特点: 。 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3)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预防:找出过敏原,避免接触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
实例: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小结
免疫系统组成 免疫系统功能:防卫功能、监控清除功能 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 缺陷病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免 疫治疗
检测
探究点二、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免 疫 自身免疫 失 调
免疫 缺陷
含义:已免疫的机体 再次 接受 相同抗原 时 发生的反应

2020秋高中生物3课堂演练: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含解析

2020秋高中生物3课堂演练: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含解析

2020秋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堂演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含解析1.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胃液对病菌的灭杀作用B.唾液中的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C.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D.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阻挡作用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其中溶菌酶若在唾液、胃液中则属于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则属第二道防线。

答案:C2.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体液中的溶菌酶灭杀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C.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解析: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组成,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

答案:B3.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地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解析: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这种心脏病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属于自身免疫病,D正确。

答案:D4.(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解析: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经典全面)

高中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经典全面)
第4节 免疫调节
严重复合型免疫缺陷疾病的患 者生活在用玻璃隔离的 无菌 房中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 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 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 死亡、异常的细胞。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2)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 异性免疫反应
3.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 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的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 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 作用的是( B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C
2.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 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3.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举例:细菌、病毒、癌细胞、衰老细移植的器官 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
特性:特异性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依靠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
有特异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四、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高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免疫功能过低
五、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2.抗原检测 3.器官移植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B细胞
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 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早、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 疫出现晚、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值分化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

• 解析 类毒素的本质比较复杂,但不属于蛋白质 类的物质,它是一种抗原,能刺激人体发生免疫 反应;抗毒素是一种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毒 素与类毒素发生反应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 答案 A • 4.(2010·山西金谷中学质检)下图是高致病性禽 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 关反应,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成
胸腺 免疫作用 吞噬细胞
成熟 集中分布 淋巴结 淋巴细胞 淋巴因
T细胞 B细胞 抗体

• • • • •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皮肤 、 。 黏膜 杀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菌物质 吞噬 细胞。 (如溶菌酶)和
•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 定病原体。
• • • • • • •
• 解析 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B细胞在 骨髓中发育而成,只有浆细胞才会产生抗 体。A、B、C均错。 • 答案 D
• 温馨提示 ①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 ,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 ②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而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 未引起疾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几率大大降低。 • ③淋巴因子是T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对机体免疫有 加强作用,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能起作用。
•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 观察其患病情况。 • (4)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 •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 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 • 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 破坏风毒素; • ④观察两组生活状况。
•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 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 (1)制备疫苗 •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 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不被破坏 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 的疫苗。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 第四节 免疫调节 2016

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二章 第四节 免疫调节 2016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吞噬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 :体液中的各种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㈠人体的三道防线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4节 免疫调节
你知道 每天你的手上 有多少细菌吗?
•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 •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 • 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细菌无处不在!!
问题探讨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 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 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 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不能 会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3)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
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 (即人类 白细胞抗原,简称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 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 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彻底消灭病毒)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防御功能: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监控功能:消灭突变细胞 清除功能: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理解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免疫调节的过程。

2. 知识总结:学生以小组形式,总结免疫调节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列出关键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根据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模拟人体免疫过程的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4. 免疫问题解答:针对课后练习题和补充资料中的免疫相关问题,学生进行解答,加深对免疫调节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照抄他人答案。

2. 小组合作:第二项作业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5-6人,共同总结免疫调节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作业需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提交时间: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是否独立思考,是否积极寻求答案。

2. 知识总结:评价学生对免疫调节基本知识的总结是否准确、全面,能否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3. 实验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科学、合理,能否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4. 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于免疫相关问题的解答是否正确,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的作业反馈,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直接反馈:在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直接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2. 小组反馈:对于小组完成的第二项作业,教师将抽取部分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秀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3. 个别交流: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将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其解决问题。

4. 集体讨论:教师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免疫调节的相关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必修三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2014-12-12

必修三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2014-12-12

6 P 37
增 殖
第二次 刺激
增殖和分化
再次 刺激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增殖和分化
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 细胞 ( )
浆细胞
裂解 抗原暴露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 入机体,记忆细胞会 迅速增殖、分化,形 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 疫反应。
2.4.3 细胞免疫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 6 P 37 密切接触
P36
2.2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入侵T淋巴细 胞后,通过逆转录酶 的作用合成DNA,并 与宿主基因整合,通 过复制增值,病毒大 量释放入血液,更广 泛的侵犯淋巴系统。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
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
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
+ 抗原 合成和分泌
再次刺激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 原体结合, 抑制其繁 殖或对人 体细胞的 黏附 抗体与病 毒结合, 使其失去 侵染和破 坏宿主细 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 结合,使其 形成沉淀或 细胞集团, 进而被吞噬 细胞吞噬消
增殖,分化 二次免疫反应 更快,更强烈
体液免疫流程图
直接刺激 记忆B细胞 抗原 吞噬细胞 (处理) T细胞 B细胞 (识别)
5、淋巴因子的作用:
体液免疫中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细胞免疫中可以增强效应T细胞的免疫效应)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作用对象 产生效应 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靶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 触,使靶细胞裂解
浆细胞产生的抗 作用方式 体与抗原结合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免疫调节》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程的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1. 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调节机制;2. 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运作过程;3. 了解免疫系统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完成一份与课程相关的文献阅读,内容涉及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如免疫细胞的组成、功能,免疫反应的过程,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阅读文献后,学生需回答关于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的至少五个问题。

2. 案例分析:学生需要寻找一个与免疫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某种疾病的免疫治疗或疫苗研发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分析过程需包含对问题背景、解决方案及其优缺点的讨论。

3. 实验设计: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免疫实验,例如白细胞计数或抗体反应实验,并讨论实验的设计、步骤和可能的误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可抄袭或依赖他人;2. 回答问题:对于阅读理解部分的作业,答案需清晰、准确,且能充分回答问题;3. 分析讨论: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部分,需在作业中包含自己的分析、讨论和观点;4. 小组合作:实验部分需体现小组的合作,每个成员需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结果负责;5. 按时提交:请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我们及时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回答问题的质量(50%):作业中的问题回答将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要求准确理解并回答相关问题;2. 案例分析的质量(30%):分析的全面性、逻辑性以及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将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3. 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可行性(20%):实验设计的创新性、是否考虑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实施的可行性将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我们将尽快进行批改并给出反馈。

对于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等部分,我们将提供详细的批改和评分,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我们将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3.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们将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2.4 :免疫调节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2.4 :免疫调节优秀课件

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 制肿瘤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 么,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的呢?
HIV入侵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
抗原和抗体
抗原的概念: 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响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 一般具有异物性〔非己物质〕
一般为病原体、外来异物、移植器官等 自身衰老或受损的组织、细胞以及癌细 胞也会成为抗原。 大分子性 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点: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你 没有专一性。
2.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
特点: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 具有专一性。
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
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 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响,但是,当时 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 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 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 用。
课堂总结
二次免疫和免疫预防
免疫预防
第二次参加抗原X 抗 第一次参加抗原XLeabharlann 体 浓 度抗体A0
7 14 21 28 35 42 49 56
时间/d
与第一次相比,第二次免疫反响有何特点?为什么?
【方法点拨】记忆细胞不能直接生成抗体,需要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通过浆细胞生成抗体行使体液免疫功能。
特点:时间短 作用强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体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一、人体的免疫调节(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产生,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它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部分细胞随血液进入胸腺发育成T细胞,部分细胞在骨髓发育成B细胞。

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构成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3)抗原是指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癌细胞等。

(4)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中。

(5)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进入机体后,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一段时间后,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

(6)细胞免疫的过程:刚开始与体液免疫的开始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三配套文档:第2章_第4节_免疫调节(ⅰ)_word版含解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高二必修三配套文档:第2章_第4节_免疫调节(ⅰ)_word版含解析

第4节免疫调节(Ⅰ)[目标导读] 1.回忆初中所学,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

2.通过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理解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并进一步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图2-15,用框图或者文字阐明体液免疫的过程。

[重难点击]人体的三道防线、体液免疫的过程。

课堂导入方式一: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1)细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能不能通过神经系统感知到?答案不能。

(2)人体内是否有相应的激素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答案没有。

解析要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离不开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如何构成的呢?对于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免疫系统的反应都一样吗?方式二:教师:对于一个人体而言,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内忧外患。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①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包括:T 细胞、B 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3)免疫活性物质①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①组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②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①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②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③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合作探究1.免疫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淋巴细胞,结合图示分析淋巴细胞的最初起源是什么?答案 骨髓造血干细胞。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

《免疫调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免疫调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中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了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教材从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了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在必修 1 中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免疫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

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防卫功能。

(3)简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4)了解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免疫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

(2)认同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免疫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免疫
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
2.外周免疫 器官:淋巴 结、脾、扁 桃体等(免疫
细胞定居、繁殖 的场所,也是对 抗原发生免疫反 应的场所)
二、免疫细胞
(1)吞噬细胞 (2)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B淋 巴细胞)
三、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所有传染病吗?
2.接种一次疫苗可以终身受益吗? 1.不能,因为疫苗只有对特定的病原体起 作用,有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 有些传染病的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 或是还没有研制出针对这些疾病的疫苗。 2.不能,现在只有天花、麻疹 和伤寒可以通过注射一次疫 苗来达到终生免疫。
器官移植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 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 炎等。
2.免疫缺陷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 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有先天性免 疫缺陷和获得性免疫缺陷。
特点:由于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现反复的、 持续的、严重的感染。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过敏反应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 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 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 异。
过敏原: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内尘 土、鱼、虾、牛奶、蛋类等。
2.抗体是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 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 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还包括 细菌、病毒、细菌外毒素 、异 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等
细胞免疫
高考链接: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一次免疫和再次 免疫时的血液中抗体浓度?
C.当抗原第一次侵入时,机体通 过特异性免疫产生了抗体和记忆 细胞。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时, 机体可通过记忆细胞迅速反应, 产生大量抗体进行免疫。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 丧失功能的器官, 以重建其生理功能 的技术叫做器官移 植。
回顾总结
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 环境平衡稳定的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 类型 特异性免疫:只对特定的抗原发生免疫 反应,对其它抗原无效的免疫
免 疫 小 结
特 异 性 免 疫
种类
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完成,消灭 未进入细胞的抗原 细胞免疫:由免疫效应细胞完成, 可消灭进入细胞内的抗原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 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 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C )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 效应T细胞 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是让家兔体内 产生体液免疫反应从而形成抗体。
呼吸道过敏 (过敏性鼻炎、 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 (食物过敏性 肠胃炎) 皮肤过敏 (荨麻症、湿疹 血管性水肿)
全身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以下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 )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激烈但消退 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过敏不会遗传。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或呼吸道。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对外,防卫功能; 对内,监控功能。
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突变 细胞的功能。
意义:维持机体的稳态。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采用人工方法使机体获得 特异性免疫力来预防疾病的方 3.器官移植:寻求与受者HLA相 配的供者组织或器官,使用免疫 抑制剂
第四节 免疫调节
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 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 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 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 定。 2.作用:(1) 消灭入侵的病原体;(2) 清
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3.特点:①识别自身和外物
②记忆 ③特异性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感应阶段:抗原处理、识别和呈递 过程 增殖分化阶段:免疫细胞增殖、分化 效应阶段: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与体液免疫的关系:既分工又协作
作业:
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免疫
特异性免 疫 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 (1)概念: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一种天然防御机能。 •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 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用一定的防御作用。 (3)构成: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上皮细
胞及附属成分;皮 肤、粘膜分 泌物中的杀菌、抑菌物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第一道防线
• 由皮肤、黏膜组成,有阻挡或杀死 病原体,清扫异物的功能。
皮肤↓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 的清扫作用↑
第二道防线
• 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 吞噬细胞等组成,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 菌的功能。
溶菌酶↓
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
(1)概念: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 建立,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 的,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异 物刺激后获得的防御机制。
(2)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通常 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 起作用。
免疫作用
抗原进入人体后,有的被 体液中的抗体消灭,有的 则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 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 成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抗原是什么?抗体是什么?抗原和抗体的 化学本质是什么? 1.抗原是能够引起机体细胞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