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一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是高中历史课程中必修的一部分,其中第一单元是针对高一上学期学习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一上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的时期划分1. 考古学的发展与古代文明- 考古学的定义和作用- 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与特点- 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点2. 秦汉之际的政治格局- 从战国末年到秦汉之际的政治变革- 皇帝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与成就二、秦汉之后的政治制度变革1.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分裂与统一:南朝和北朝的起源和发展 - 南北朝政治文化的差异与特点-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改革与影响2.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制度的定义与特点- 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南北朝的统一 - 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三、宋明清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1. 北方民族政权的兴起与国家的分裂- 五代十国的兴起与消亡- 契丹的建立与辽朝的兴起- 北方民族政权的政治、军事特点2. 南方政权的兴起与南宋政权的建立- 宋朝的建立与政治体制- 议政、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金朝和南宋的战争与政治格局的变化3. 明清时期的政治变革- 明朝的兴起与政治格局-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清朝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国家命运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科学技术进步 - 中国社会变革的原因与影响- 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对中国的影响 - 中西文化交流与近代教育的变革2.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国家命运-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变革-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与中国的对抗- 近代中国的国家命运与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五、中国古代史的思考与展望1. 对中国古代史教育的反思- 中学历史教育的目标与意义- 对中国古代史的思考与评价- 如何更好地学习与理解中国古代史总结:通过本文的梳理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高一上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史的时期划分、秦汉之后的政治制度变革、宋明清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以及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国家命运。

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七年级上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人文初祖” 为“人文初祖”。
尧、舜、禹的传说
1、尧、舜、禹是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 3、“禅让制”:首领让贤,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 禅让制” 首领让贤,
什么叫“禅让制” 什么叫“禅让制”?
约 公元前2070年 , 禹 公元前2070 2070年 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从 部落联盟首领
时间 生活区域 工具 主要农作物
约五六千年前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粟 制造彩陶
1.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 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 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 6000年前 年前, 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 ( ); 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居民是 7000年前, 年前 ( ) A.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B.山顶洞人 D.北京人
3.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3.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 A.在这里发现了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 的原始人类化石 B.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 C.这一遗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 京市境内 D.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曾在这里生活
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 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 遗迹, 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 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 的应该是: 的应该是: A.两颗门齿化石 B.大量碳屑 C.古鱼类化石 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
2.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 2.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 活实际的是( 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 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 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一)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年代,距今约年,发现地点:、生产、生活状况,会制造和知道。

、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

、距今年代:距今约年;发现地点:在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产生活状况:①能够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②过着生活(形成了早期的);③会使用,学会保存火种。

、距今约年,生活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生产生活状况:①使用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②已会人工,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③已出现产品交换;④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⑤过的生活。

(没有贪富贵贱的差别)、生存年代:距今约年;生活地区流域。

、生产生活状况:①使用石器;②种植。

(世界最早)③住房屋,过生活;④挖掘水井,饲养家畜;⑤会制陶器;⑥还会制作简单的和、生存年代:距今约年;生活地区流域;、生产生活状况:①普遍使用石器;②主要粮食作物(世界最早);③饲养猪狗等动物,自制工具,打猎、捕鱼;④食物丰富(主食副食);⑤房屋建筑:半地穴式房屋;⑥制造彩陶;⑦会纺线、织布、制衣。

、炎黄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

、炎黄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

、被后世尊为“”。

、黄帝时期的发明:建造,制作衣裳,还教人们,发明,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编出乐谱。

(炎黄子孙)、民主推选部落聪明首领的办法称为“”。

、公元前年,禹建夏朝(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建立:约公元前年,禹建夏朝。

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公天下”变成了“”。

、统治中: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都城在。

、灭亡:最后一个国王的暴政。

约公元前年商汤灭夏。

、建立:约公元前年,汤建立商朝。

、政治:任用,关心百姓,商朝强大;商王迁都到殷(故又称殷朝),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3、灭亡:商纣王残暴统治,公元前年,伐纣,通过之战,商亡。

、建立: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定都,史称西周。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

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2015广东,3分)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

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B)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2.(2016山西,2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

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A)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6黑龙江龙东地区,2分)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B)A.黄帝B.禹C.舜D.启4.(2016江苏盐城,1分)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C)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5.(2016山东青岛,1分)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C)A.北京人B.黄帝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6.(2016湖南湘西州,2分)大约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之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B)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7.(2016湖北咸宁,2分)“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

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2016湖南怀化,2分)“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概念1. 中国古代史通常指的是从中华文明起源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这段历史包括了朝代更替、政治制度演变、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等诸多方面。

2. 历史事件的影响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之一,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二、第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包括朝代更替、重要事件、人物评价等。

这一单元的历史背景对理解当前世界非常重要。

三、知识点详解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甲骨文的朝代。

商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3. 西周:西周时期,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典章制度和文化遗产。

4.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文化上百家争鸣,科技上发明丰富。

5.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制度。

四、重要时间点1. 朝代建立时间:夏朝约始于公元前2070年,商朝约始于公元前1600年,西周约始于公元前1046年。

2. 重要事件:如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秦始皇统一六国等。

3. 重要人物:如夏禹、商汤、周武王、秦始皇等。

五、复习与巩固1. 请根据以上知识点,尝试总结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2. 请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谈谈你的理解。

六、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记忆和理解。

历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参考,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历史学习,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初一上学期历史(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中国古代国家朝代发展线索: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并立)→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社会)一、(识记)了解元谋人、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元谋人(七上P2)(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七上P3)(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主要特征:⑴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接近,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⑵制造和使用工具——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⑶使用天然火;⑷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答:火的使用,可以用来烧烤食物、照明、御寒,还可以用来驱逐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进化。

▲图片掌握:P3“北京人头部复原图”二、(识记)了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氏族:按血缘关系组成附:半坡、河姆渡过着定居生活,是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决定的。

他们都是农耕文化的代表。

▲图片掌握:七上P8“半地穴式房屋图”、P9“鱼纹彩陶盆”;补充:“干栏式房屋图”。

三、(识记)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炎帝与黄帝(七上P12)——形成华夏族是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贡献:炎帝:改造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市集。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发明文字、历法、音乐;其妻子嫘祖还发明养蚕抽丝技术,号称轩辕氏。

2、战争:(1)炎帝与黄帝──蚩尤,(2)炎帝—黄帝,”阪泉之野“,炎帝战败归服黄帝3、尧舜禹“禅让”(七上P15):原始社会时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4、大禹治水(七上P15)——方法:筑堤堵水,疏通河道学习精神:从其治水方法学习其创新精神,从其三过家门而不入,学习其坚持不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第一单元-PPT课件

中国古代史知识复习第一单元-PPT课件

练练看(2)

下列所举,最能体现河姆渡人原始农耕成就 的是 A.粟的种植 B.蔬菜的种植 C .水稻的种植 D.棉花的栽培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 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
练练看(3)
问答题:请看下面的两种房形图 1)干栏式 2)半地穴
练练看(6) 孙中山所说 读材料, 的“轩辕” 回答问题 是谁?他对 人类历史有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 和贡献?
聪明睿智,光被 遐荒,建此伟业, 雄立东方。 ——毛泽东
轩辕自古传。创造指 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练练看(5)
传说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他教人们制衣制 陶、挖井和筑土造屋(衣食住行)。黄帝部 落发明了缫丝与文字,还谱出乐谱。 黄帝与炎帝(神农氏)部落合并发展,逐渐 构成华夏族的主干。
式房屋 房屋
A.
B.
1)河姆渡人的住所被称为什么? 2)哪种房屋适合建在干旱的地区?哪种房 屋甚至可以建在水面上?
干栏式房屋
练练看(5)
人文初祖 黄帝被尊称为我们的“ ”, 蚩尤 在他领导下打败了黄河下游的 部落, 还有许多发明在这时出现,为 _________的 华夏族 形成奠定了基础。 尧舜禹时期,用“禅让制 ”的办法来推 选部落联盟首领。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禹 时期。这样说 的理由是:约 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 夏朝,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 的国王。
70-20万年前
五、六千年前 170万年前,境 内已知最早人类 七千年前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体形特征 工具、生产、 生活 社会组织
元谋人 北京人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复习gao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复习gao

3、西周的政治制度
①西周建国: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都镐京 ②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1、分封制
对象:同姓亲族(为主);功臣;殷商旧族;
目的:巩固周王统治
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 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 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开拓了疆域. 演变:分封制开始于周武王,西周后期逐渐 崩溃,瓦解于春秋战国。西汉初期郡国并存。
夏朝铜爵
夏绿松石铜牌饰
六畜:






2、丝织技术最早的国家 ①上古时代 养蚕缫丝
良 渚 文 化 丝 织 品 残 片
二、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
(一)夏商周时期的政治 1、夏代的政治制度 ①公元前2070年 禹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制度:形成王位世袭制,;出现公共权力 2、商代的政治制度 ①B.C.1600年 成汤 ②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③特点: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瓦解,封建制产生;
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使用,封建生产
关系产生;
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有重要成就,百
家争鸣局面出现; 民族关系:诸侯争霸,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与 融合;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 农业 铁制农具
(1)生产工具: •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 牛耕。 •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一)农业的起源




中国原始农业的主要特征 农业文化的特点: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生产工具的特征:以石器为主,主要有石斧、 石铲、耒耜…… 耕作技术的特点:刀耕火种 农业结构的特点:以农业为主,农、牧、采、 猎相结合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王位世袭制。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政权。

-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也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背景。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维护其利益。

古代史第一单元复习 PPT课件

古代史第一单元复习 PPT课件

A.孙叔敖
B.管仲
C
C.李冰
D.郑国
6.(2007广东文基、理基)“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A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民族关系特征
(1)华夏族主干形成,不断与周边少数民 族(北方的匈奴、东胡,西方的戎,南方 的越族)频繁接触,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1)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突出表现为生产 工具:石器→青铜器→铁器
(2)三大经济部门形成:农业、手工业、商 业。形成了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经济格局。
(3)生产关系的变革:以井田制为代表的奴 隶主土地所有制演变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井田制的瓦解
二、文学 1、《诗经》(内容、意义) 2、屈原和《离骚》 3、诸子散文
三、艺术
1、绘画:《妇女鸣凤图》、《御龙图》;
2、音乐: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四、科技 1、天文:哈雷慧星最在记录;十九年七闰;《甘石星经》 2、物理:《墨经》光学八条 3、医学:扁鹊“四诊法”
1.(2007上海历史)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
时 期
孔子
儒家 “五经” 核心是“仁”;维护“礼”,主张贵贱有“序”; 以德治民;逐步改良;“有教无类”,反对学在
墨子 墨家
官府 “兼爱”;“非攻”;“尚贤”
孟子
战 国
荀子
时 庄子

韩非子
儒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儒家 《荀子》 自然有自己的规律的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D 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中考历史精讲篇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中考历史精讲篇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天干地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组合, 天干 每增加一年,天干和地支各向后推一位,每 60 年一个轮回循环。 地支 2018 年是戊戌年,2019 年是己亥年,2020 年是庚子年,2021 年 纪年 是辛丑年。
(2)与天干地支纪年有关的历史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 戊戌变法(1898 年),《辛丑条约》签订(1901 年),辛亥革命(1911 年)
公元
+21-1 =1932 年]
(1)世纪的前期,一般指一个世纪的前 30 年(10 年代,20 年代, 30 年代);中期(中叶)指 40 年代,50 年代,60 年代,剩下的便 前期、为晚期,指一个世纪的后 30 年。还有“世纪初期”和“世纪末” 中晚 的讲法,如“世纪末”指一个世纪的最后 10 年。一个世纪的前 期(后 50 年是上半期(上半叶),后 50 年是下半期(下半叶)。 期) (2)一个世纪的初期和末期在计算时,要注意公元前后的问题。 如 2010 年是 21 世纪初,但公元前 2010 年是公元前 21 世纪末。 1990 年是 20 世纪末,而公元前 1990 年则是公元前 20 世纪初
仙人洞
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遗址出
影响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土的陶 罐
2.原始居民的代表
时间 距今约 7 000 年 生活地点 今浙江余姚河姆渡
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
河 姆 渡 人
概况
居住建筑
农业情况 生产工具
早的木构建筑);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栽培水稻(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家 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以骨耜最为典型

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3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界最长的运河。

5、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

重用敢10。

11。

121314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

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综合复习.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综合复习.doc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综合复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综合复习一、课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修改革、人物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5.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6.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7.北魏孝文帝改革(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9.王安石变法(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0.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二、重点讲解:1.框架结构111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1)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

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

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3)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有封国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4)行省制度:元朝创立,该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与作用(1)特点: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

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机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集权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复习

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复习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皇帝总揽全 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郡县制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 设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公九卿制
秦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以协助皇帝处理 国家事务。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管 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
文明起源
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古巴 比伦的两河流域以及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成为世 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
文明标志
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以及金 属冶炼技术的掌握等,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古代文明的特点与成就
特点
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阶级性等特点。多样性表现为不 同地区的文明各具特色;地域性表现为文明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形 成和发展;阶级性表现为文明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级和阶层。
罗马法体系对后世法律制度产生了 重要影响,如民法、刑法等法律原 则均源于罗马法。
05
中西方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影响
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
文明互鉴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东西方文 明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 化的交流。
中西方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丰 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推动了文明的 进步。
03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变革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80%
王位世袭制
夏商周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即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以血缘 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100%
分封制
周朝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 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80%
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 关系,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隋朝统一条件:南北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大兴(长安);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3、大运河的开凿:①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②路线: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③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

4、隋的覆灭:隋炀帝的暴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吏礼兵刑户工,吏属于尚书省。

作用:加强了皇权,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开创,唐完善,清末废除。

作用:科举制实行后,用人权收归中央,扩大了统治基础;威胁中央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649),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知人善任,虚心纳谏③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3、唐太宗采取的治国措施: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4、贞观之治的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5、贞观之治的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2)、称帝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3)、统治措施:①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总结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总结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复习)
一、按朝代顺序整理基础知识(时代特征、政治制度及影响)
西周:血缘政治(3大制度)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根源)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5条)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4条)
隋唐:完善中央集权制度(2个制度)(评价)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评价) 元朝:(中央和地方)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2个皇帝)
西周----世卿世禄
汉----察举、征辟
魏晋----九品中正
唐----科举
三、按“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概念分别列举措施
1、体现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郡县制、刺史、推恩令、通判、转运使等
2、体现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中朝、三省六部、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废相等
四、按“监察谏议”与“选官”的线索看趋势
1、监察与谏议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监察----御史大夫(秦)、刺史(汉)、通判(宋)、都察院 与六科给事中(明) 谏议----门下省(唐)、谏院(宋) 2、选官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战国----军功 秦----政绩好坏
清朝:君主专制顶峰(2个阶段)(评价)
二、按继承与创新思路对比各朝措施
西周
秦朝
汉朝
继承:三公九卿、 郡县制 创新:4条措施
隋唐
继承:无明确沿袭 创新:2个完美制度
继承:民族文化心理 创新:中央集权、5条措施
宋朝Βιβλιοθήκη 元朝明朝清朝继承:内阁
继承:三省六部制 继承:无明确沿袭 继承:无明确沿袭
创新:中央与地方 创新:中央与地方 创新:2个皇帝的措施 创新:2个阶段

初一中国古代史梳理第一单元古人类(1)

初一中国古代史梳理第一单元古人类(1)

农作物,制作陶器、乐器,纺织衣服,中华文明逐渐产生。
4、传说时代,部落结成联盟,生产力发展,阶级分化明显,制定刑法,逐步进入了国家的初始状态。
会使用天然火
时间保存火种,群 居、穴居
器、简单的乐器(骨哨), 乐器(陶埙 xun),会简单的纺
雕刻、使用天然漆
织制衣。
我国境内目前已 确认最早的古人 类
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遗址,内涵最丰富, 材料最齐全的直立 人遗址之一。
建造干栏式建筑,过着定居 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
生活,形成聚落
定居生活,形成聚落
器,以采集和狩猎为 原始农耕兴起的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生。
物质基础。
炎黄部落联盟逐步形 成华夏族,后人尊称 炎帝和黄帝为“人文
舜的事迹:
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会 种植粟(su),饲养猪狗。会 初祖”,海内外华人自 禹的事迹:大禹治水 会使用天然火,会长 制作陶器(黑陶),制作玉 制作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称“炎黄子孙”。
《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遗址分布图》,遗址分布广泛,中华
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石
峁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重要考古成就。贾湖遗址
黄帝的发明: 炎帝的发明:神农氏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 部落联盟内部公开推选首 领的政治制度。
1、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3、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群居生活,经历了使用打制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时代到使用磨制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时代的发展历程。旧石器时代的原 始人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居住在山洞,学会使用天然火种。新石器时代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发展,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建造房屋,修建水井,种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复习要点: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 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址;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 文化的特征;(原始种养、磨制石器、烧制 陶器、定居生活、氏族组织)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
.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
人类的起源 300万年前南方古猿
饲养家畜 烧制彩陶
定居生活 出现原始艺术
课 堂 小结
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耕
河姆渡 距今约 浙江
原始居民
6000 多年
余姚
世界上 最早种 植水稻
半坡
原始居民
距今约 陕西
5000 多年
西安
世界上最 早种植粟 和蔬菜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饲养猪 狗、水 牛等
烧制 黑陶
饲养猪 纺织麻布、 狗马、 缝制衣服;
羊、鸡 烧制彩陶
.
想一想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
明史是从何时算起的?
.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2、炎帝、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3、华夏族的形成 4、“人文初祖”黄帝
二、禅让制和传说与史实的关系
.
涿鹿 X

渤海
原来生活在陕 水西歧山东面,后向
.
原黄来帝居部住落在河我国
东部地区,后来发展 到山东、河南、安徽 一原带的, 部是落最。早水进入中
涿鹿 X
渤海
九黎部落 黄 海
炎帝部落
水 淮
.
蚩尤
蚩尤,九黎 族的首领。 传说他铜头 铁额,打仗 非常厉害。.来自说一说 为什么中国人称
自己是“炎黄子孙”?
.
涿鹿 X
黄帝部落河
渤海
华 夏 族 水
九黎部落 黄 海
东发展,到达今河 南山东一带。
炎帝部落
.
黄海
神农尝百草图
炎帝
炎帝姓姜,号神农氏。
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 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 之神,“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 。
.
黄帝部落 河
涿鹿 X
渤海
发祥于陕
水 西北部,后 向东迁徙。
黄海
炎帝部落
水 淮
.
黄帝
黄帝,姓姬,号 轩辕氏。著名的 部落首领,被后 人尊为华夏族的 祖先,是中华文 明的创始者。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 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 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 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 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
元谋人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 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元谋人
.
北京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 北京人 店龙骨山 距今年代: 70-20万年
元谋人
.
山顶洞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 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距今年代:18000年
元谋人
.
用表格将本课所学原始人类的知识进行归纳
.
炎帝、黄帝、蚩尤和 尧、舜、禹的传说,反映 了我国原始时代末期社会 的情况。
.
填空题
1、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
位杰出的部落首领,即_炎__帝__、_黄__帝_、__蚩__尤。
2、炎、黄两族和部分九黎族结成一体定居中
原始人 类名称
生活 地点
距今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造
用火情 况
元谋人
云南 元谋县
约170万年
——
打制石器 自然火
北京人
周口店 龙骨山
约70-20 万年
保留猿的 特征
打制石器
自然火
山顶洞 人
周口店 龙骨山
约18000年
和现代人 差不多
掌握了磨 制和钻孔
技术
人工 取火
.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
我们的祖先 是什么时候开始 农耕生活的?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 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 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 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 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往来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 会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经 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 展。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自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
炎帝部落
水 淮
.
黄帝被称 为“人文初祖”。 他和他的部属有 哪些发明创造?
.
指南车
造车
建造宫室
.
嫘祖养蚕
伶伦制乐器
仓颉造字 大挠作干支
.
畅想天地
传说黄帝和他的部属有许多发明 创造。上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 能印证这些传说?并谈谈传说与史 实的区别。
.
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 制度。从氏族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由 分散走向整体,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部 落联盟首领由联盟会议产生是与当时原 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一旦原 始公有制被私有制所取代,禅让制也就 失去了基础,必然被世袭制所取代。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 变化。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 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 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 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
中国古代史复习目标:
.
.
单元介绍:
本单元叙述约170万年前到四五千年前的历史。 这一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原始文化,说明中华文 明源远流长。中国是发现早期人类遗存最多的国家, 是世界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本单元共编三课,叙述的主要内容是: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是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河姆渡人、 半坡人过着原始农耕生活,形成了较稳定的氏族。炎 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我国原 始时代末期的情况。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三、氏族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长江下游 距今6000多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 烧制黑陶 定居生活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黄河中游 距今5000多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粟和蔬菜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