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诗经》弃妇诗中负心汉形象 ——以《卫风 氓》为例

浅析《诗经》弃妇诗中负心汉形象 ——以《卫风 氓》为例

浅析《诗经》弃妇诗中负心汉形象——以《卫风氓》为例刘垚黎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就有大量的爱情诗篇,在这些爱情诗篇里有很多爱而不得的弃妇形象,每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绝情的负心汉,这些负心汉大多性情暴虐、始乱终弃、见异思迁、违背诺言、忘恩负义,本文将以《卫风 氓》为例,对《诗经》中的负心汉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诗经》中,描写男子和女子爱情故事的篇目有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描写男女之间的互相爱或失恋的情诗。

第二类是描写男女婚嫁的婚嫁诗,婚嫁诗中包括结婚和生小孩的内容。

第三类,描写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分离所带来的诗歌,其中描写男女因婚姻破裂而带来的诗歌最为典型,这就是弃妇诗歌。

后代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小说主要形式就是以《诗经》为开端的,每一个被抛弃的女子的身后,都有一个绝情的负心汉,本文将以《氓》为例,对负心汉的人物形象特点进行分析。

1 弃妇诗出现的社会背景《诗经》中,专家们判断“弃妇诗或者含有弃妇意向的作品大约有11首:《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这些弃妇诗大多采用叙述和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女子被抛弃的现实和心境,弃妇的频繁出现主要是当时社会经济制度和婚姻制度缘故。

1.1 生产力迅速发展《诗经》收入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作品,在这个时代,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铁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手工业,与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相比,男性的社会活动范围大大扩展,而女性的活动范围慢慢被局限于家庭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在这时已由社会主导降成社会从属,并逐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

1.2 阶级社会出现西周时奴隶制的全胜时期,统治阶级建立起完整的官僚、宗法、分封制度来加强对奴隶阶级的压迫,阶级社会的出现也是弃妇诗产生的重要原因。

诗经《氓》的赏析

诗经《氓》的赏析

诗经《氓》的赏析导读:《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

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

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卫风·氓》赏析

《卫风·氓》赏析

《卫风·氓》赏析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是⼀⾸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

它叙写了⼀位劳动妇⼥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

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个虚情假意的男⼦的欺骗,最后竟遭虐待遗弃,精神上受到了很⼤的折磨和痛苦。

她悔恨交加,义正辞严地控诉了男⼦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全诗反映了男权社会下男⼥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对封建礼教提出了强烈抗议。

全诗共六章,运⽤了回忆倒叙的⼿法。

第⼀章追叙“氓”向她求婚的情形。

韩峥嵘的《诗经译注》(吉林⽂史出版社1995年版)认为“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

笔者认为不妥。

郭锡良《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将其译为“忠厚的样⼦”,甚当。

这样才能与后⽂的.“⾄于暴矣”形成对照,把“氓”前后判若两⼈的虚情假意揭⽰出来;才能将这位⼥⼦的善良性格勾勒出来,以⾄于被“氓”欺骗,全诗⼀开始就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这位⼥⼦对“氓”⼀⽚真情,⼀直相送到“顿丘”很远的地⽅,并表明了⾃⼰的⼼迹,“匪我愆期,⼦⽆良媒。

将⼦⽆怒,秋以为期”,我认为,后两句不是表现的⼥⼦的软弱忍让,⽽是表现的⼥⼦的温柔娴良。

这样,全诗第⼀章这位⼥⼦善良温柔的形象已浮出⽔⾯。

第⼆章叙写她怀着⼀⽚痴情与“氓”结婚的经过。

“复关”,“氓”居住的地⽅。

这⾥是借代,以“复关”代“ 氓”。

这⼀章主要运⽤了对⽐的⼿法。

此时的⼥主⼈公已轻信了“氓”的誓⾔,已完全坠⼊爱河⽽不能⾃拔,见不到⼼上⼈,“泣涕涟涟”;见到⼼上⼈,“载笑载⾔”。

同时与后⽂“氓”的“⼆三其德”形成了⽐照。

对誓⾔的轻信,对卦象的轻信,使“氓”最后如愿以偿,也⼀步步将她推⼊了悲剧的深渊。

第三章写她悔恨⾃陷情⽹。

⼀开始⽤了“⽐”,拿“桑之沃若”,来⽐⾃⼰的年轻美貌。

再⽤“斑鸠⾷桑葚”⽐⾃⼰沉溺于爱情之后不堪设想的后果。

据说斑鸠⾷桑葚过多会昏醉。

此时,这位⼥⼦已开始觉醒。

接着,以此起兴,引起所咏之词,通过⼥主⼈公的内⼼独⽩,运⽤对⽐⼿法,暗⽰了悲剧的必然结局。

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1、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人物。

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逝。

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的抛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2、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勤劳能干,淳朴善良,任劳任怨,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在彻底无望的处境中,她变得清醒,刚烈,坚强。

她的性格是发展的,先是一位纯洁多情的少女,再到吃苦耐劳的妻子,再到坚强刚毅的弃妇。

她的性格发展是随着和氓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

第 1 页共1 页。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导读:《国风·卫风·氓》出自《诗经》。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国学经典诗经氓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一靡一室劳矣;夙兴夜寐,一靡一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注释】第一章:氓:据马瑞臣《一毛一诗传笺通释》观点,此为古时候女子对男人的称谓。

古时女子对男人相识之初称氓,约与婚姻称子,婚嫁之后称士。

此处指弃妇的丈夫。

蚩蚩(chīchī):犹言笑嘻嘻,即忠厚老实的样子。

抱布贸丝:布是成品,丝是原料,用成品交换原料。

贸,交换。

匪:同“非”,不是。

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结婚的事)。

即,就。

送子涉淇:我徒步送你渡过淇水。

淇,水名,古为黄河支流,南流至今河南汲县东北淇门镇入黄河。

东汉后改道,为卫河支流。

顿丘: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地名。

在淇水南。

在今河南浚县西,淇水南岸。

愆(qiān)期:失期,约期而失信。

愆,过。

将(qiānɡ):愿、请。

无:同“毋”,不要。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期,婚期。

这是写男一女约定婚期。

第二章:乘:登上。

垝(ɡuǐ)垣(yuán):倒塌的墙。

复关:为此男子所居之地。

此处用以代指其人。

涕:眼泪。

涟涟,泪流不止貌。

《诗经·卫风·氓》中弃妇形象分析

《诗经·卫风·氓》中弃妇形象分析
教。
【 关键词 】 《 诗经 ・ 卫风 ・ 氓 》;弃妇
《 诗 经 》作 为我 国最 早 的诗歌 总 集 ,广泛 反映 了公 元 前十一 世纪 西 周初年 至 公元 前六 世纪 春秋 中 期的 五百年 的 古代 生活 ,具 有写 实精 神。 《 诗经 》 所 反映的 社会生活 内容十分 丰富 ,不仅 有政治经 济 .祭祀 典礼 ,君王 贵族 ,还有 狩猎耕耘 ,采摘渔 牧等 日常 生活的记 载。在 《 国 风 》中最集 中 的是关 于恋 爱 、婚 姻的 诗 。其 中有君 子淑 女所 吟 唱的 : “ 关 关雎鸠 , 在 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 逑 ”。也 有表现 初恋思慕 , 幽 期密会 的 : “ 静女 其姝 ,俟 我于城隅 。爱而不 见 ,搔首踟 蹰。静女 其 娈 ,贻我彤 管。彤 管有 炜 ,说怿 女美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匪女之 为 美 ,美人之贻 。” 细腻传神 的表现 了当 时青年男女面对 “ 爱情 ”这一永 恒话 题的心 理活动 。而 我们今 天要分析 的 《 卫风 - 氓 》却 是表现弃妇 的 首诗 。有 人认为这 首诗是我 国文学 史上最早最 好的一首 弃妇诗 这 首 诗以 “ 我 ”的口吻叙 述了这场 婚姻悲剧 。诗中 的女主人公 以无比沉痛 的 口气 ,回忆 了恋爱 生活的甜蜜 ,以及 婚后 被丈夫 虐待和遗 弃的痛苦 , 读 之 感人心 弦 ,催人 泪下 。然而 自汉代 以来 ,学者 多以此诗 为 “ 刺淫 奔” 之 作 ,宋 朱熹甚至说 : “ 此 淫妇为人 所弃 ,而 自叙其事 以道其悔恨 之意 也。 ”并 进一 步引 申说 : “ 士君 子立 身一 败 ,而 万事 瓦裂 者 ,何 以异 此( 7可不 戒哉 !” (《 诗集 传 》)这 是从封建礼 教出发 ,要求妇女 以至 读 书人树 立封建 的节烈观 ,今天固不 足取 。还 是清人方 玉润比较公 正 , 他在 《 诗经 原始 》中说此诗 “ 为弃妇 而作也 ” ,并以之与 《 古诗 为焦仲 卿妻作 》 ( 即《 孔 雀东南 飞 》)相 比 ,认为 “ 此女始终 总为情误 ” ,此 说可 谓切 中肯 綮 。下 面我们 就 结合 这首诗 浅 显分 析一 下诗 中 的弃 妇形

浅析《氓》

浅析《氓》

浅析《卫风·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所受到的评价历来都很高。

风,又称国风,是《诗经》风、雅、颂三部分之一。

“国者,诸侯所封之域;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朱熹《诗集传》)众所周知,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

《诗经》中的婚恋题材作品是极富情采的篇章,描写了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真正爱情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歧视、遗弃妇女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同时,诗歌涉及到婚恋之中的各种情感,相思与欢娱,离别与怅恨,波折与苦痛,应有尽有,对爱情中的各种表现和心理变化描摹得真挚动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氓》这首长诗,把女子恋爱、结婚、婚后生活和被遗弃的遭遇完整地描述出来,表现了她命运的不幸和性格的刚强。

一、《氓》的主旨及表现方法(一)《氓》的思想主旨《毛诗序》:“《氓》,刺时也。

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

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诲。

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

美反正,刺淫泆也。

”《齐说》:“弃妇自悔恨之辞。

”《诗集传》:“此淫妇为人所弃,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女始终为情误,固非私奔失节者比,特其一念之差,所托非人,以至不终,徒为世笑。

士之无识而失身以事人者何以异?是故可以为戒也。

”《氓》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不断重演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是一位女子通过回忆讲述的爱情悲剧。

全诗共六章,第一章写男子求婚的情景。

第二章写女子对男子的痴情眷恋以及结婚的欢乐。

第三章笔锋一转,以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以免被醉倒为比,劝说年青女子不要过分耽溺于情爱之中,男子耽于情爱,可以自我解脱,而女子沉陷其中就难以自拔,会造成深深的痛苦。

四、五两章回顾了婚后生活,她艰辛操劳,累死累活,但换来的却是男子性情的反复无常,态度的前后不一,甚至虐待施暴,以至于休弃。

凶顽不仁的男子。

诗的最后一章,她又回忆起男子“及尔偕老”信誓旦旦的表白,言犹在耳情已失,男子的“二三其德”令人痛心。

简析《诗经·卫风·氓》中氓的形象

简析《诗经·卫风·氓》中氓的形象

《新华字典》解为 (1)无知 ,痴愚; (2)古,同 “嗤 ”, 《婴宁》一文 ,有一段 内容描写婴宁的性格,其 中用到 “嗤
讥笑。 (3)古 同 “媸”,丑陋。对于 “蚩蚩 ”, 《毛诗》 嗤”一词: “媪又唤日: ‘婴宁,汝姨兄在此 。’户外嗤嗤
注: “蚩蚩者,敦厚之貌。”朱熹 《诗集注》: “蚩蚩,无 笑不 己。”这里的 “嗤嗤 ”是天真 的、没有心蒂的 内心世界
《氓》是 《诗经 ·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对氓这一人 的事,其 实也是两个家庭的事。那么,古代社会男女婚姻讲
物形 象 进 行 分析 之 时 ,笔 者 对 “蚩 蚩 ”这 一表 现 氓 主 要性 格 究的是 “父母之 命,媒妁之言”。可是 氓一个人假借贸丝来
的 词 语 颇 有 感 触 。 原 文 是 “氓 之 蚩 蚩 ,抱 布 贸 丝 。 匪来 贸 求婚,没有 “父母之命 ”,更没有 “媒妁之言”,而是 自由
丝 ”一句可知,氓是一个商人 ,一个生意人 ,这样 的人多数 商人行商的 目的就是积累财富,他怎么会看重 女子那一点点
是有心计 的,否则他如何 做生意 ?从 “匪来 贸丝 ,来即我 的嫁妆?且往后看下文 ,当女子嫁过去后 “三岁食贫”,而
谋 ”就 证 明了这 一 点 。 贸 丝只 是 一个 借 口, 而真 正的 目的 是 且 “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长年累月辛苦操劳,却一
简析 诗经 ● 卫风 ● 氓 中氓的形象
o顾 素 芝
摘 要:《诗经 中以人物的名字做题 目的并不多见 ,而 《卫风 ·氓 》(氓是 弃妇的丈夫 )就是这不多见 中的作 品。 在这部作品 中氓 的性格刻画的栩栩如 生,他在婚前和婚后 的不一,婚前的信誓旦旦 ,婚后的施以 ‘‘暴矣”,vx_t.最 后的抛 弃,从文 中的 “蚩蚩”都可以体会 出来。抓住这个关键词 ,就能轻 易地理解全文及人物 的性格。 关键 词 :《卫 风 ·氓 氓 蚩 蚩 性格

诗经《氓》的赏析

诗经《氓》的赏析

诗经《氓》的赏析《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这是一首短短的夹杂抒情的叙事诗,将一个情爱故事表现得真切自然。

诗中女子情深意笃,爱得坦荡,爱得热烈。

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专深的折射。

真真好一个善解人意、勤劳聪慧、果敢率真、通情明义的鲜明形象。

在婚前,她怀着对氓炽热的深情,勇敢地冲破了礼法的束缚,毅然和氓同居,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按理说,婚后的生活应该是和睦美好的。

但事与愿违,她却被氓当牛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弃。

原因就是当时妇女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没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

这种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决定了男女在婚姻关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随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妇女而不受制裁,有抛弃妻子解除婚约的权利。

“始乱终弃”四字,正可概括氓对女子的罪恶行为。

因此她虽曾勇敢地冲破过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运,终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压束下逆来顺受的妇女命运,很不幸地异途同归了。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诗人满腔愤懑地控诉了这社会的不平,使这诗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化。

诗中女主人公的惨痛经历,可说是阶级社会中千千万万受压迫受损害的妇女命运的缩影,故能博得后世读者的共鸣。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后二千余年的叙事诗,在《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双鸩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

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诗经·卫风·氓》阅读理解与理解性默写

《诗经·卫风·氓》阅读理解与理解性默写

《诗经·卫风·氓》阅读理解与理解性默写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诗经·卫风·氓》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诗经·卫风·氓》理解性默写《诗经•卫风•氓》理解性默写(一)⑴《卫风•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

⑵《卫风•氓》中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遥望男子的诗句是“,”。

⑶《卫风•氓》中写女子没有看到男子到来伤心不已的诗句是“,”。

⑷《卫风•氓》中写女子乘车回娘家的情景的诗句是“,”。

⑸《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⑹《卫风•氓》中写女子回娘家遭到弟兄们的嘲笑的诗句是“,”。

《诗经•卫风•氓》理解性默写(二)⑺《卫风•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的诗句是“,”。

⑻《卫风•氓》中写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诗句是“,”。

⑼《卫风•氓》中写女子和男子两人很顺利地结婚的诗句是“,”。

⑽《卫风•氓》中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

⑾《卫风•氓》中写男子忠厚老实老实的诗句是“,”。

⑿《卫风•氓》中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诗经•卫风•氓》理解性默写答案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⑵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⑶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⑷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⑸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⑺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⑻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⑼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⑽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⑾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⑿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诗经·卫风·氓》阅读理解阅读《卫风·氓》最后两章,完成1~2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诗经·卫风·氓》中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

《诗经·卫风·氓》中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

《诗经·卫风·氓》中人物形象的现代意义
《诗经·卫风·氓》的人物形象,在现代读者中仍然可以产生很强的共鸣,赋予新的
意义。

所谓“氓”,这个词本身就代表“最低等的居民”。

这首诗歌以氓为视角,抒发了
最清晰真实的生存状态,深刻反映出特定社会阶层的思想感受,展示出“卑贱之下仍有自尊”的思想。

现代读者可以从这首诗中看到,这里所表达的思想是十分勇敢和充满自信的—尽管处
境困苦,氓仍旧直言不讳,不自怨自艾,拒绝任何干扰他的自由,坚持自我。

更重要的是,诗人以民间的口吻,历史的视角,历史的情怀,对这一穷苦层次的居民,给予了认可和尊重。

从宏观上看,这首诗所抒发出来的,是一种以谦卑而坚定的信念,不畏强权,坚持本
心的独立精神。

这一精神也是当今时代的普适和指引,将人的自我价值观融入生存的重要
组成部分。

更让人动容的是,诗人的表达是如此深刻,即使是不具体,但仍旧富有意义。

它也启发现代读者,去思考一个全新的主题,即服从但不放弃自由的道德标准。

可以说,《诗经·卫风·氓》除了揭示出那个时代特定社会层次人们的生活状况外,
它作为一首民间诗歌,仍然具有弥久不衰的价值和意义。

它将自由意志、自我觉醒、学习
和抵抗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昭示出适应环境的无畏、超越当下的志桑心,以及坚定的
力量是人们成长的根基,它将激励旷古流传的古代启示Continued to live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

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我国宝贵的文化传承品,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婚恋诗是《诗经》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诗歌的总称,历来为人们广为传颂摘用。

婚恋诗内涵丰富,是《诗经》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诗经》的婚恋诗塑造出的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

这些女性形象以结婚为节点,可以很明确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爱情中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

《诗经》中的女性对于爱情是坦率的,她们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爱慕之情,对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

《邶风·简兮》是卫国女子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前三章描写了舞师在表演场上舞姿翩翩,挥洒自如,女子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爱慕之情;最后一章写女子大胆表达自己对这名男子的喜爱:“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诗句中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从而引起下文的“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在这一篇诗歌中,语言朴实简练,表现了这名女子对舞师炽热而又单纯的喜爱。

她们还会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甚至与情人私奔。

《王风·大车》曰:“大车槛槛,毳衣如菼。

岂不尔思?畏子不敢。

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岂不尔思?畏子不奔。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此诗描绘了一出女子大胆要求恋人与她私奔的情景,她对男子的爱冲破了礼法的桎梏,指天起誓,表达自己对爱生死不渝的决心。

而男子却缺乏勇气,犹豫不决,与女主人公“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决心形成对比,更衬托了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坚定的态度。

《诗经》中的女性面对爱情是大胆的,是主动的,是真挚的,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大方地展现内心的爱慕和对爱情的追求。

她们的坦荡、活泼,与《关雎》《蒹葭》中冷静、克制的男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后世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较大的差异。

这正是这些女性形象动人的原因,也是《诗经》中的婚恋诗的魅力所在。

《诗经》名篇《氓》鉴赏

《诗经》名篇《氓》鉴赏

《诗经》名篇《氓》鉴赏《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卫风·氓》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氓》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与一位男子从相恋、结婚到最终被抛弃的悲惨遭遇。

全诗共六章,每章十句,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

诗的开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描绘了一个憨厚老实的男子,拿着布来换丝,其实并非真的来换丝,而是借机来与女子商量婚事。

这里既展现了男子的主动与热情,也透露出女子对这份感情的期待。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女子送男子渡过淇水,到达顿丘。

不是女子故意拖延婚期,而是男子没有好的媒人。

女子让男子不要生气,约定在秋天成婚。

这一段表现出女子的温柔与体贴,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婚姻的礼仪规范。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女子登上那倒塌的城墙,遥望男子归来的方向。

见不到男子时,泪流满面;见到男子时,又喜笑颜开。

这种鲜明的情感对比,生动地刻画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痴迷。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男子占卜算卦,结果都很吉利。

于是驾着车来迎娶女子,女子带着嫁妆嫁入了男子家。

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如女子所期望的那般美好。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以桑树的繁茂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同时借斑鸠食桑葚的现象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女子一旦沉溺就难以自拔。

这里深刻地揭示了男女在爱情中的不平等地位。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桑树凋零,女子容颜衰老,自从嫁到男子家,多年来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

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主⼈公形象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主⼈公形象 《诗经·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

这是⼀⾸弃妇⾃诉婚姻悲剧的诗歌。

下⾯是⼩编为⼤家收集的浅析《诗经·卫风·氓》中的⼥主⼈公形象,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诗经·卫风·氓》中的⼥主⼈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的典型形象。

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是随着⼈⽣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是⼀⾸弃妇⾃诉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学中极为出⾊的篇章之⼀。

它的成功是多⽅⾯的。

它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体,具有诗的特征,⽽且如⼩说⼀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百姓⽣活情状。

更出⾊的是它塑造了⼀个形象丰满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画廊⾥增添了⼀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

同时,这个⼈物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她在⼈⽣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种迥乎不同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致来讲,是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恋爱中的单纯痴情 也许没有经过社会风浪的淘洗,也许没有见过尔虞我诈的明争暗⽃,也许没有丰富的⼈⽣阅历。

《氓》中的⼥主⼈公在恋爱时期犹如⼤多数少⼥⼀般,显得单纯⽽痴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男⼦⼀开始便表现得极为虚伪做作。

他装着笑脸,以交易为借⼝,别有⽤⼼地骗取了⼥⼦纯真的爱情。

可惜,这个温婉美丽的少⼥太过单纯,看不透他的本质。

男⼦软硬兼施,偶尔也发发脾⽓,使⼥⼦很快便允诺了他的求婚。

很快,这位⼥主⼈公便陷⼊了爱情的泥淖不能⾃拔。

“⾔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他们也像世间绝⼤多数痴情男⼥⼀样玩耍说笑、海誓⼭盟,品尝尽恋爱的甜蜜与浪漫。

他们偶尔也有⼩⼩的分别,这时⼥主⼈公就坐卧不宁,如痴如狂。

《诗经·卫风·氓》中赋比兴手法与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中赋比兴手法与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中赋比兴手法与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本文结合《诗经·卫风·氓》的内容,对其中采用的赋比兴手法详加分析,并阐释其对塑造女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所附原文在参考其它译注的基础上重新选注。

附原文及注释氓之蚩蚩,抱布贸丝1。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3。

匪我愆期4,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5,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6。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9。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10。

1.氓(méng):民,指诗中的男子。

蚩(chī)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2.“匪来”句:是说那人并非真来买丝,是找我商量婚事。

匪:同“非”。

即:就。

谋:商量。

3.子:对男子尊称。

涉:渡过。

淇:卫国河名。

今河南淇河。

顿丘:卫国邑名,今河南浚县西。

4.愆(qiān):错过,延误。

这句是说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5.将(qiāng):愿,请。

无:通“毋”,不要。

6.乘:登上。

垝(guǐ)垣(yuán):断墙,倒塌的墙。

垝:倒塌。

垣:墙壁。

复:返。

关:关卡,关门。

复关:这里指代经过关门的男子。

7.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

她初时不见氓回到关门来,以为他负约不来了,因而伤心泪下。

8.载(zài):于是,又(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

9.尔卜尔筮(shì):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体:卦象,卜筮的结果。

咎(jiù):不吉利,灾祸。

咎言:凶辞。

10.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

这几句说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1。

于嗟鸠兮12,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13。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14。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15。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之女主人公形象新探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之女主人公形象新探

《卫风·氓》是《诗经》中极为重要的叙事诗篇,全诗借助于女主人公对既往情爱生活经历的自诉,从而彰显出当时社会的影子。

《氓》作为一首对后人极具影响力的诗作,评述甚多,就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

如果我们不囿于前人之说,不拘泥于“教参”,仔细品读文本本身,我们对诗中的这样一个古代女性的形象,就可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氓》,是依据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次第展示出女主人公不同生活时期的形象的,因此,这一形象的特征绝非如“教参”所云,是什么“勤劳、坚强、温柔”,它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更多的是这一形象特征的复杂性。

这一复杂性又主要凸现在女主人公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中。

一、恋爱时的情深意切诗的开篇即直接切入当年女主人公的恋情生活,至于这一情缘,是源于少时的青梅竹马,还是成年后的一见钟情,诗中无法明证。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两个年轻的男女恋爱了,他们彼此的心中有了那份难舍的牵挂。

于是,便有了“蚩蚩”的“氓”,借“抱布贸丝”实“来即我谋”。

氓,显然不是一个富有者,他没钱请来“良媒”,只能只身带着美丽的憧憬走近心仪的姑娘。

无疑,这样的走近,带有某种戏剧的意味,也颇有些许的浪漫情调。

这样的意味,这样的情调,激起姑娘砰然的心跳也就是一种必然。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女主人公情义绵绵地送着自己的情郎,一直送过了悠悠的淇水,依旧依依不舍。

于是,也就有了以心相许的承诺,以秋为期的约定。

氓的身影在云水之间,淡化了,消失了,却长驻在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地方。

当这样的情意变得更为幽远而深长时,自然也就被推向了一种极致:那就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的伤怀凄楚和“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由衷欢欣。

这便是热恋中少女情怀最为逼真的写照。

清人方玉润对这一段如此评说:“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

”一个“痴”字,点出的正是其情之深其意之切。

二、婚变中的委屈求全其实,女主人公的委屈求全,在她恋爱时就已初见端倪。

《诗经》中《谷风》与《氓》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诗经》中《谷风》与《氓》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诗经》中《谷风》与《氓》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诗经》中《谷风》与《氓》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中《谷风》与《氓》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欢迎大家分享。

在《诗经》中,《邶风谷风》《卫风氓》是弃妇诗中思想艺术成就较高,且较为知名的作品。

这两首诗都通过叙述女主人公对丈夫忠贞不二,勤劳持家,最终却被无情抛弃的悲惨遭遇,刻画了两位性格鲜明的女主人公形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以深广博大的思想内容和卓越非凡的艺术成就,在历史与文学的长河里不朽、不息,成为永恒经典,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邶风谷风》《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中思想艺术成就较高,且较为知名的作品。

笔者主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一、人物形象《谷风》与《氓》分别写了两位古代劳动妇女的不幸生活遭遇,同时也昭示着周代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虽然两首诗叙述和反映的内容有着共同的主题,但《谷风》《氓》又分别刻画出了两位性格形成鲜明对照的女主人公形象,在《诗经》众多篇目中别具一格,独放异彩。

这两首诗都叙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不二,辛劳持家却被无情抛弃的悲凄遭遇,但刻画出的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却是异常鲜明,两相对照。

《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伤怨丈夫喜新厌旧,悲悲泣泣,哀怨凄切;《氓》中的女主人公则控拆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是非鲜明,态度清醒而果断。

但两位女主人公身上所体现的都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所以她们的形象具有普遍意义。

二、艺术特色《谷风》与《氓》不仅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艺术风格上也体现着《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艺术风格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先河。

《氓》鉴赏作文

《氓》鉴赏作文

《氓》鉴赏作文
标题:《氓》——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觉醒与命运咏叹
《氓》,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卫风》,是一首描绘古代女子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

该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内涵、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与坚韧不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启示。

《氓》以一位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叙述了她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全过程。

初时,“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女子对氓的憨厚纯朴充满爱意,然而婚后,氓“二三其德”,男子的变心使女子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此诗通过对比描绘,揭示了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轻率与背信,以及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忽视和压迫。

诗中的女主角,虽遭遇背叛,却并未一味沉溺于哀怨自怜,而是展现出了一种坚毅与清醒:“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更是对自我价值的坚定坚守,标志着古代女性初步的觉醒意识。

她的悲剧性命运,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广大女性命运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对女性地位提升和权利尊重的呼唤。

总的来说,《氓》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丰满的古代女性形象,更在千百年前就提出了对女性独立人格和自主命运的思考,使之成为中华诗词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中无论是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的特征都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女子的变化是因为男子对待她的态度不停的变化着,而男子的变化就是他本性的体现。

一、男主人公――氓男子始终都是奸诈与无情的,只是他在追求女子的时候戴上了一副名叫“蚩蚩”的让女子着迷的面具。

等他娶到女子为妻之后,他就揭开了自己的面具,露出真实的丑陋面孔。

那么男子当初戴的面具究竟是忠厚的面具还是笑嘻嘻的面具呢?这两种面具都有可能,下面就简单的分析一下:(1)忠厚老实痴愚的面具这种说法有许多名家的观点可以佐证。

比如说:《释名・释姿容》解释为“蚩,也”?即为无知、痴愚的意思。

《毛传》解释为“蚩蚩,敦厚之貌。

”初次从字面中看出男子有些敦厚。

比如说:“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就表明男子不仅用龟板占卜,还用蓍草占卜,娶妻的时候还是比较慎重的。

但是根据《礼记・昏义》中的记载“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于庙,而拜迎于门处。

”,就知道当时的婚嫁有六个环节,而男子只完成了两个。

从这里看出男子并不慎重,他只是急于要把女子娶回家。

(2)笑嘻嘻的有些吊儿郎当的面具也有许多著作都把“蚩”解释为“笑”,比如说:《玉篇・虫部》解释为“蚩,笑也。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解释为“蚩假借为嗤”,而李善注《说文》云:“嗤,笑也。

蚩与嗤同。

”从这些比较权威的解释可以看得出来,男子是戴着笑嘻嘻的面具的。

另外,从文章中的一些诗句也可以看出男子戴着笑嘻嘻的面具。

比如说,女子回忆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的场景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的说笑的幸福。

女子自从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卫风·氓》里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氓》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文中无论是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的特征都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女子的变化是因为男子对待她的态度不停的变化着,而男子的变化就是他本性的体现。

【关键词】《诗经》;《氓》;女子;本性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

《诗经·卫风·氓》(以下简称《氓》)是《诗经》中优秀的弃妇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主要讲述了一对夫妻由相爱到分离的故事,女主人公的结局是值得我们同情的,同时她的觉悟也让我们感到敬佩。

男主人公的行为让我们感到不齿,因为他的奸诈与无情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破裂。

《氓》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么精心刻画的人物都有什么特征呢?
文中无论是男主人公还是女主人公的特征都是不断地变化着的,女子的变化是因为男子对待她的态度不停的变化着,而男子的变化就是他本性的体现。

一、男主人公——氓
男子始终都是奸诈与无情的,只是他在追求女子的时候戴上了一副名叫“蚩蚩”的让女子着迷的面具。

等他娶到女子为妻之后,他就揭开了自己的面具,露出真实的丑陋面孔。

那么男子当初戴的面具究竟是忠厚的面具还是笑嘻嘻的面具
呢?这两种面具都有可能,下面就简单的分析一下:
(1)忠厚老实痴愚的面具
这种说法有许多名家的观点可以佐证。

比如说:《释名·释姿容》解释为“蚩,也”?即为无知、痴愚的意思。

《毛传》解释为“蚩蚩,敦厚之貌。


初次从字面中看出男子有些敦厚。

比如说:“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就表明男子不仅用龟板占卜,还用蓍草占卜,娶妻的时候还是比较慎重的。

但是根据《礼记·昏义》中的记载“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于庙,而拜迎于门处。

”,就知道当时的婚嫁有六个环节,而男子只完成了两个。

从这里看出男子并不慎重,他只是急于要把女子娶回家。

(2)笑嘻嘻的有些吊儿郎当的面具
也有许多著作都把“蚩”解释为“笑”,比如说:《玉篇·虫部》解释为“蚩,笑也。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解释为“蚩假借为嗤”,而李善注《说文》云:“嗤,笑也。

蚩与嗤同。

”从这些比较权威的解释可以看得出来,男子是戴着笑嘻嘻的面具的。

另外,从文章中的一些诗句也可以看出男子戴着笑嘻嘻的面具。

比如说,女子回忆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的场景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他们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的说笑的幸福。

最重要的是,联系上下文来看的时候,这种说法比较切合文意。

毕竟奸诈的面庞即使隐藏得再好也是会露出破绽的。

而男子就露出
了不少破绽,“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一句就表明男子并不憨厚,他以布交换丝的名义来和女子悄悄地商量婚事。

在先秦原本就是要媒婆去和女子的家人商量的,可是他自己去和不能做主的女子商量了,就显得他有心计。

就在他们的婚事遇挫的时候,女子跟他说明了原因在于“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的时候,他作为男子汉大丈夫,理应安慰女子,然后找一个好的媒婆或者提高自己向女子的家长证明自己可以给女子幸福。

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对女子发怒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好男朋友也不会是一个好丈夫。

这里就为他们婚姻的悲剧结尾和女子婚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女子自从嫁给了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把家里的所有劳苦活都干完了(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但是还常年过着贫困的生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这样的一个女子堪称贤妻,但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反差太大了(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男子不仅开始三心二意,在外面沾花惹草(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还对女子非常凶恶起来(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早已不念少年时的旧情了,曾经真挚诚恳的誓言也早已被他抛在脑后了(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从男子的感情变化来看:这样的一个冷酷无情、奸诈虚伪、变化无常的形象就非常明显了。

二、女主人公
文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大家同情的,但是她最后的
觉悟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同时,她对婚姻的轻率为自己的悲剧命运埋下了种子,值得我们反思爱情观。

因为男子的变化,女子的形象也随之变化了。

大体上,她的形象经历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爱恋中的天真少女
年少的她和伙伴们、和氓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她是纯真的,没有意识到世间的险恶,对氓是绝对信任和喜爱的。

她深深地坠入了情网之中、沉溺于爱情(从她的追悔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可以看出,她少女时代沉溺于和氓的爱情中)。

就在氓为他们的婚事无理发怒时,她未经父母同意就马上答应氓要在秋天里嫁给他。

氓离开她回家的时候,她竟然痴痴的陪着氓渡过了淇水一直把氓送到了离自己家很遥远的顿丘(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当她因为思念而登上那倒塌的土墙希望远远的看一眼氓的时候,要是没有看见氓的时候,她的眼泪就簌簌地流下来了;要是看见了氓的话就马上开心起来了(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可见,她已经沉溺在了自以为幸福的爱情中了。

此时的她,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

(2)第二阶段——悔恨中的劳苦妇女
她嫁给氓之后,氓露出了真实的面目,女子命运变得悲苦起来(前面已经阐述过了)。

面对悲苦的命运和无情的丈夫,她深深地
后悔了。

后悔自己当初一味的沉溺于爱情,后悔自己看错了人。

她静静地想着以前的种种,后悔不已,暗自伤心(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男子的行为超出了她的承受范围,曾经和氓白头到老的愿望如今让她感到怨恨(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自己落难了,可是兄弟们不理解自己,非但没有伸出援助之手,也没有安慰她一下,反而讥笑起自己来了,所有的悲苦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

此时的她看清了曾经深爱着的氓的丑陋面孔,对氓产生了厌恶,也对自己曾经天真的行为感到悔恨,还为自己悲苦的命运伤心不已。

(3)第三阶段——觉醒后的刚烈女子
氓的狠毒与背叛已经彻底地伤透了她,他们感情破裂的口子太大了,再也弥补不了了。

她不再暗自悲叹自己婚后的辛苦,而是大彻大悟了。

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虽然很短,但是也表明了女子要摆脱氓,摆脱悲苦命运的决心。

女子是善良的、默默奉献隐忍的,她真诚的告诫其他女子不要像自己那样沉溺于爱情,不要太依恋男子了。

同时,“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明当时社会女子地位不如男子,社会基础也是她悲苦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也反映出她对男尊女卑的男权制度的不满和控诉。

此时的她在沉默中爆发了,不管以后的命运如何,都要先离开无情无义的氓,她再次做了命运的主人。

三、女主人公的兄弟
文中,兄弟的行为让读者感到心寒。

虽然女子年少时因为失去了应有的理智,没有经过父母兄弟的允许就私自许诺嫁给了氓,使得家族蒙羞。

但是血浓于水,女子私奔出嫁后,兄弟应该关心一下女子的处境,可是他们一点都不了解女子艰难的处境,还讥笑女子。

这样的兄弟实在是冷血无情、毫无人性、愚笨可恨。

《氓》以女子的口吻描述了几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些鲜活的形象留给后人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①《诗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
②《现代汉语大字典》.(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