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惠民有感重庆十六字
惠民有感重庆十六字(原创实用版)目录1.惠民政策带来的感受2.重庆十六字的意义3.结合重庆十六字谈惠民政策正文一、惠民政策带来的感受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推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
这些政策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人民的关心和关爱。
在此背景下,重庆十六字应运而生,它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和对人民福祉的追求。
二、重庆十六字的意义重庆十六字是近年来重庆市政府推行的一项重要民生政策,具体包括“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
这十六字高度概括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表达了政府要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决心。
三、结合重庆十六字谈惠民政策1.住有所居:政府通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举措,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房可住、有屋可居,切实解决住房问题。
2.学有所教: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普及率,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培养人才。
3.劳有所得:政府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劳动权益,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4.病有所医: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覆盖面,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减轻因病致贫的压力。
5.老有所养:政府通过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金标准等措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6.弱有所扶:政府加强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让弱势群体得到关爱和帮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总之,重庆十六字是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也是对人民福祉的追求。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作者:陈杰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5期【关键词】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中国式现代化住房保障【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住房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
每年的全国两会,住房都是热议话题。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人民幸福的一个重要基点,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国住房建设事业发展起点较低。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城市房荒十分普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4.3平方米②,大城市住房问题更加突出,简易棚屋比比皆是。
一段时间内,若干中心大城市人口激增,更加剧了住房困难。
1950年—1952年,在非常困难的财政条件下,国家仍然对住宅进行了8.3亿元的投资,占同期基建投资的10.6%。
③上海、北京、沈阳等城市的工人新村都在这个时期开始兴建④。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住宅的投资力度,累计进行了53.8亿元投资,累计竣工9454万平方米的新建住宅。
然而,进入计划经济后,住宅建设一度被认为属于非生产性建设而被压缩规模和降低标准。
1950年—1977年,我国基建中的住宅投资累计额为330亿元,占同期基建投资比重5.9%。
⑤1978年10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建委《关于加快城市住宅建设的报告》指出,“据1977年底统计,全国190个城市平均每人居住面积仅为3.6平方米,比解放初期的4.5平方米下降0.9平方米”,并强调,“城市住房问题,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提出努力加快住宅建设,到1985年实现城市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的奋斗目标。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住房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住房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
面对住房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住房保障是保障人民基本居住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健全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1. 多渠道筹集住房资金。
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渠道,包括财政资金、房地产税、土地出让金等,用于住房建设和保障。
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资金补贴力度,让更多人享有安全的住房。
2. 完善住房政策。
政府不断完善住房政策,包括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推行购房和租房补贴政策等,不断提高住房保障的保障水平。
3. 加强土地管理。
政府加强对土地利用和管理,规范土地出让和利用,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住房建设的有效推进。
4. 推进住房供给侧改革。
政府积极推进住房供给侧改革,通过多种方式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对安全、舒适住房的需求。
二、加快实现住有所居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为了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1.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政府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投入,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规模和覆盖范围,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安享幸福生活。
2. 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
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严格规范房地产开发和销售行为,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3. 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住房租赁市场,加大住房租赁供给,为广大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租赁选择,满足新型城镇化人口的住房需求。
4. 推动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
政府积极推动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人口合理流动,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镇功能和服务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
人大监督保障群众住有所居
访看望慰问贫 闲户 。每名区人大代表 帮扶贫 困户 1 —2户 ,每名农村 代表
帮 扶 1 贫 困户 , 乡共 结 对 帮扶 贫 户 该
渡 口区在 “ 五个重 庆” 建设 中 , 加强 “ 宜
居 大 渡 口” 设 的一 个缩 影 。 建
困户 4 3户 ,落实 帮扶 资金 3 0 0 0余
集 镇 的繁 荣 发 展 受 到 水 的 制 约 。 区
表时刻牵挂的事情 。乡人大组织辖 区 人大代 表明确帮扶对象 , 落实帮扶措
施 , 展 结 穷 联 户 帮扶 活 动 , 期 走 开 定
上, 重庆市有关领导对该 区旧城改造和
保 障性住房建设所 取得 的成绩给予充 分肯定并指出 , 大渡 口区的此项工作走
将 “ 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促 作 为 “ 表 行 动 ” 重 中之 重 代 的
近 年 来 , 渡 口区按 照市 委 提 出 的 大
个 投 资 2 0多万元 ,建 蓄 水池 3 0
万多 立方米 , 决集 镇 30 余 人 的 解 00
供水 工程 , 即将 组 织 实 施 , 真 正 结 将 束 水 市 乡 无 水 的历 史 。 在 移 民新 区建 设 中 , 区人 大 代
标。
今 年 初 , 渡 口区人 大 常 委会 在 制 大
定“ 代表行动” 主题活动方案时 , 常委会
一
班人充分认 识到 , 开展“ 个大渡 在 六 口” 建设 中, 最大的难 点就是“ 宜居大渡
口” 建设 。主要 原 因是 , 渡 口区 的 旧城 大
改 造 是 全 市 任 务 最 重 的 两 个 主城 区之
在 了全 市 主 城 区前 列 。其 实 , 只 是大 这
人大 代表 、 区委 常 委 、 书 长 梁 正 华 秘
保障性安居工程经验总结让惠民工程落地致力住有所居
保障性安居工程经验总结让惠民工程落地致力住有所居近年来,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在解决住房问题、促进居民安居乐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旨在总结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经验,并探讨如何使惠民工程真正落地,让广大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一、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政府是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加大投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来源。
其次,政府可以采用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提高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加快土地供应,为保障性安居工程提供更多的用地。
二、优化项目管理,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品质监督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了确保工程品质,需要加强项目管理,加大品质监督力度。
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确保施工符合国家标准。
其次,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际标准,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工程的品质水平。
三、多元化供应,满足不同住房需求保障性安居工程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采取多元化的供应方式。
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高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
另一方面,可以发展共有产权房和公租房,为无房或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长期安居的保障。
此外,还可以发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的集体建设住房,为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体性的农民工提供住房保障。
四、健全配套设施,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保障性安居工程不仅仅是提供住房,还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
政府应当加大对住房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配套设施,提高住户的生活品质。
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居民用水、供电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五、强化政策支持,提高居民购房能力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住上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房子,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
精选的廉租房建设宣传标语大全
精选的廉租房建设宣传标语大全1、实现居者有其屋,共享社会福利保障2、以民为本,解决民生,惠及于民3、恭祝××区廉租房工程圆满竣工4、政府惠民政策办实事,广大居民喜迁廉租房5、着力保障,改善民生6、社会和谐之根本,政府惠民之举措7、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入民众之心家喻户晓8、廉租房建设抵挡冬日寒风,群众乐享党和政府的温暖9、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为城市发展做贡献10、政府大力兴建廉租房工程,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11、加强廉租房建设工作,贯彻落实惠民政策12、履行服务公共利益职能,保障改善民生环境13、群众喜迎廉租房钥匙,共沐政府利民春风14、治国兴邦开新宇,强化民生促发展15、开拓创新促城市繁荣,以人为本创和谐社会16、民心工程,德政之举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17、廉租保障惠于民,扶贫解困暖人心18、为民生,促和谐,抓落实,喜入户19、打造精品工程,领导放心,人民满意20、政府政策暖人心,廉租房内春意然21、庆祝××区廉租房钥匙发放仪式隆重举行22、廉租房建设提升标准,惠民政策暖房暖人心23、加强廉租房建设,解决民生问题24、感受城市规划建设辉煌成就,科学展望社会和谐灿烂前景25、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镇住房保障26、廉租房温暖无房低保户,金钥匙开启幸福和谐之门27、狠抓质量,确保安全,打造精品,追求卓越28、搞好民生建设工程,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9、兴建廉租房,于国于民皆有利30、利民实事工程惠及万民,保障性住房建设重中之重31、站在民生的角度思考,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32、确保政府政策有效落施,促进廉租房建设发展33、喜览发展之城建设硕果,展望和谐社会灿烂明天34、房为民所建,利为民所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35、新居落成千户喜,爱民政策万家传36、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3————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住有所居1. 引言1.1 当前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住房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尚未形成完整的闭环,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各种政策之间存在重叠、纠缠和矛盾之处,使得住房保障效果不够明显。
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政府在推动住房保障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存在地区间差异较大、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需要更加精细化和差异化的政策来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
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和监督也存在漏洞。
一些住房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一些住房保障资源分配不均,甚至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
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存在着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力、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亟需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机制,加强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和监督,促进各类住房保障主体共同参与,加速推动住房保障项目建设,以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2. 正文2.1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加强政府对住房保障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并加大投入力度。
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局面。
还要加强对住房保障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和覆盖面。
在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社会资本的参与,促进多元化的保障主体,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还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力量参与住房保障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住房保障的目标。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住房保障体系,才能更好地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让每个人都能享有稳定、安全的住房条件。
【字数: 237】2.2 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保障机制是保障全民住房权益的重要举措。
明确目标 强化责任 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在 省住 房和 城 乡建设厅 召开的 全省城 市住 房 工作 座谈 会 上 , 市住 宅与 房地 产行 政 各
门的 负责人 交流 了 2 1 0 0年住 房保 障的 目标 任务 和 完成 目标任 务 的具体措 施 ,现 将他
言( 材料) 摘要 刊登如 下 , 各地 学 习交流 。 供
任 居
米 ,开 工建设廉 租房 5万平 建 设经济 租赁房 ( 两项 公寓 含
平 方米 )2万平方米 ,开 工建j 4
土地保 障 、 资金保 障和 组织 保 障到
才专项 用房 5 0万平方米 , 完成
圜
T GAO E
特 稿
万 平方米危 旧房改善扫尾 项 目。
竣工 , 重点 推进 中 山路综 保 工程 纵
限价商 品房 1 5万平 方米 、人 才公 寓 2万平 方米 、 民 工公 寓 1 农 2万 平 方米 。 已开 工 建设并 达 到预售 对
条 件 的房源 , 极 做好 推 出销 售工 积 作 ,0 0年 底 前 基 本 满 足 现 有 符 21 合 经 济 适 用住 房 保 障 条 件 家 庭 对 经 济适 用房 的 申购需 求 。
二是 加 大工作 保 障力度 , 保 确
根 据 中央调 控 政策 , 近杭 州市 出 最 台了 《 于加 强保 障性住 房建 设 , 关
支持 自住型 和 改善型 住房 消费 , 促
进房 地 产 市 场 健 康稳 定 发 展 的 若 干意见 》 0 0年我 市将 坚持 “ 。2 1 六 房并举 ” 加大住 房保 障力度 。 面 , 全
三 是规 范操 作程 序 。 立健 全 建
深 地 块 、 五 葵 巷 , 柳 巷 等6个 十 五 项 目 , 成 主体 工 程 建 设 , 进 南 完 推 宋 御 街 国 际旅 游 综 合 体 范 围 内 历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保障性住房设计
次设 计 到位 , 达到 拎包 即可人 住 的要 求 。
3 环境景观 、 邻里空间 的营造
规 划在 小 区东 、 西 两 处 出 入 口对 景 处 形 成 公 共
2 住宅功能设计
以满足安全、 卫生、 适用 、 经济等性能为要求[ 2 ] ,
五种 户 型 建 筑 面 积 分 别 为 5 4 .7 m 、5 5 . 0 m。 、
坚 持 以人 为本 , 做好 保 障性住 房设 计
陈继腾 , 陆 笑 曼
( 安徽省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 院 , 安徽 黄山 2 4 5 0 0 0 )
摘
要: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住房保 障制度 的核心内容。立 足保 障基本需求 , 构建 以政府 为主的保 障体 系, 坚持以人为本设计
管线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 结合辅助空间的精 细化设
计, 调 整平 面 形 状 , 设 置 有 自然 采 光 的 明 卫 。 同 时
在 立 面上做 了大 幅 度 的 提 升 , 建 筑设 计 充 分 运 用 了 点、 线、 面整 体 设 计 手 法 , 把握好 黑 、 白、 灰 三色调 , 女 儿墙 采 用青 灰 色 压 顶 连 接 , 使 得 沿 区 间路 叠 落 有
收 稿 日期 : 2 o 1 3 — 0 6 — 0 6 ; 修 改 日期 : 2 0 1 3 — 0 6 — 1 7
活动空间, 让人住居 民有邻 里交流、 互动 、 休憩 的场 所 。通过 入 口、 中心 绿地 、 步行道路的综合设计 , 其
作者简 介: 陈继腾 ( 1 9 6 4 一) , 男, 安徽桐城人 , 安徽 省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 院高级规划师
1 规 划 布 局
小 区位 于黄 山市西 边 , 毗邻 黄 山市城 市主干 道齐 云大道 , 与 汽车站 、 国际礼 品城 等公 共 建 筑 或 商业 毗 邻, 交 通便利 , 可 为 居 民提 供 便捷 的就 业 条件 。根 据 徽州 民居 多处 于北 纬 3 0 。 左右 , 日照 入 射 角 度 高 , 早
从“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从“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构想一、本文概述居住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在法治社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日益繁荣,住房问题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旨在保障公民的居住权益,实现“住有所居”的社会目标。
本文将从“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的转变出发,探讨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构想,分析该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将回顾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从“居住有其屋”到“住有所居”的转变过程,揭示居住权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深入剖析居住权制度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居住权的法律定义和范围,以及其与相关权利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我国民法典分则创设居住权制度的立法背景和立法目的,分析该制度对于保障公民居住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居住权制度的实施细节进行探讨,包括居住权的取得、行使、转让和消灭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居住权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民法典分则中居住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居住权制度概述居住权,作为一种新兴的用益物权形式,主要指的是权利人为了满足其生活居住需要,而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的占有、使用的权利。
这一权利的核心在于其居住属性,即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人的居住需求,而非追求经济收益或进行其他商业活动。
居住权制度在我国民法典分则中的创设,旨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的物权制度体系,以满足日益复杂和多元的社会生活需求。
作为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居住权与所有权、使用权等其他物权形式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它允许权利人在不拥有房屋所有权的情况下,通过合同或法律规定的方式,合法、稳定地占有和使用他人的住宅,从而保障其居住权益。
形势与政策七个怎么看
(一)“招工难” 的原因
• • “招工难”现象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看法。有人认为,“招工难”表明农民工就业难问题已经 发生“逆转”;也有人表示,“招工难”只是暂时现象, 没必要大惊小怪……那么,“招工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呢?
• 1、“招工难”源于我国经济平稳回升,用工需求 明显增加。 • 2 、“招工难”源于农民工就近就业和创业。 • 3 、“招工难”源于东南沿海地区不少企业长期 工资低、待遇差,农民工主动离开。 • 4、“招工难”源于特定时期用工信息不对称。 • 5、“招工难”也源于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 平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不适应。
(二)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意义
•
• • • •
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发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来看,妥善解决就业问题尤 为重要。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接近8亿,相当于所有发达国 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特殊的人口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实 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让更多的劳 动者获得工作岗位。 1 1、就业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 2、就业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3、就业关乎经济健康发展。 今年是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的一年,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给就业问 题不断带来新的挑战和变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 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同时还 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艰巨任务。
• • • •
国内省际之间的不平衡 省内的不平衡 秦皇岛市内的不平衡 我们学院学生生活之间的不平衡
(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 发展不平衡,概括地说,是指在发展过程中 出现的不协调、不匹配和不和谐的现象。它是人 类社会发展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无论是在全 球还是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发展过程的不平衡 始终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表现程度不同 而已,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历史地、全面地、 具体地进行分析。那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 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自然原因。 历史原因。 政策原因。 体制原因。
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实现住有所居
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实现住有所居保障性住房政策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住房问题也愈发突出。
为了解决住房难题,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力求实现人民群众的“住有所居”梦想。
一、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意义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保障。
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出台,为那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其次,保障性住房政策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通过提供平等的住房机会,减少了贫富差距,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最后,保障性住房政策可以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解决住房问题,能够促进城市内外的均衡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主要内容保障性住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
政府通过购买或租赁现有存量房源,或者新建住房,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房。
其次是购房补贴政策。
政府对符合购房条件的家庭进行购房补贴,以减轻其购房压力。
再次是住房专项贷款。
通过设立低利率的贷款机制,帮助经济条件一般但具备购房能力的家庭购买自己的住房。
此外,还有住房租金补贴、优化优先选房政策等内容,旨在全方位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
三、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在政策的推动下,一大批经济适用房得以建设,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其次,购房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能力,帮助他们实现了购房梦想。
此外,住房租金补贴政策也有效地减轻了一部分家庭的租金负担。
总体而言,保障性住房政策在缓解住房问题、推动城市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面临的挑战尽管保障性住房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问题。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如何确保项目的可持续融资成为一个难题。
其次是土地供应问题。
城市土地是有限的资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安排保障性住房项目,需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2022年国考行测行政执法真题试卷
2022年国考行测行政执法真题试卷1、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以下关于新发展阶段的理解,正确的有几项?①新发展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域的新阶段②新发展阶段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③新发展阶段是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入社会主义更高阶段的发展阶段④新发展阶段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发展阶段A 1项B 2项C 3项D 4项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2021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
习近平主席在开班仪式的讲话中提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由此可知②错误,④正确。
习近平主席在开班仪式的讲话中提到,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因此③错误。
习近平主席在开班仪式的讲话中提到,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因此①正确。
综上,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下列举措不属于需求侧改革的是:A 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B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C 严格落实“房住不炒”D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方面入手,需求侧改革从国民需求入手。
1、供给侧改革是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民生七有目标内容
民生七有目标内容
民生“七有”目标内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幼有所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
幼有所育,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茁壮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已经实现了普及普惠目标。
学而所教:
教育是百年大计、民生之基。
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普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劳有所得: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
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深化制度改革创新。
病有所医:
减轻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
把群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让病有所医的民生答卷更加暖心。
老有所养:
老有所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牵系百姓民生的福祉。
加强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加大公办养老机构资金投入力度,探索公建民营管理模式,加强监督管理,明晰权责关系。
住有所居:
我国在住房领域将继续保持政策定力,为房地产市场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指明了方向,将更好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居住生活品质,更好满足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需要。
弱有所扶:
将低保、特困、老年人、儿童等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至乡镇,提高困难群众救助时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答: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幼有所育”作为第一个民生事业提出,凸显了其重要性,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作为人生“扣子”起始的学前教育,关系着每个孩子教育的开端,更是迈入教育强国新征程的重要起点,其监管、引导和规范尤为重要。
“幼有所育”政策资金不断出台落实,取得了显著成就。
重视幼儿生活和教育情况,实现“幼有所育”梦要实现“幼有所育”梦,就要重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情况。
学有所教,教育公平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接受教育是每一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学有所教”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现“学有所教”梦,让更多百姓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科技革命以及全球竞争带来的挑战,教育在中国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领域,步入优先规划、优先投资、优先保障和优先发展的新时代。
实现“学有所教”梦,让更多百姓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增强教育改革发展获得感,必须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体制保障。
劳有所得”,“劳”就是劳动、就业,“得”就是收入、分配。
“劳有所得”,一方面是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另一方面,有“劳”才有“得”,就是要促进就业,合理分配收入。
病有所医,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是一个病有所医的社会。
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人民群众得实惠多。
我国早已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大病救助机制,确实解决了许多问题,很多人可以病有所医。
2024年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实施方案范文【前言】农村是我国的基层社区,也是我国农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存在着住房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____年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____年,全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二、具体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制定农村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住房保障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长期有效解决。
同时,加大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提高其购房能力。
还可以通过购买政策性住房、公租房等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住房保障。
2. 经济扶持: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众的经济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购房能力。
鼓励困难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使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条件。
3. 建设规划: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制定综合规划,统筹解决农村住房、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在农村住房建设中,要注重保护传统的民居形式和农村文化,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质量和居住意愿。
4. 生态建设:加强对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视。
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护农田资源。
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的保护,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住房条件。
5. 教育支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投入。
提高农村教育设施建设水平,为困难群众的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收入和购房能力。
6. 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的解决。
通过社会组织的力量,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困难群众提供住房保障。
“七有”筑起民生建设新高地
2018·7“文•李永胜民生问题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正确处理民生问题,是保障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关键。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持续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民生影响民心,民心维系国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动诠释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一、“七有”立足于基本国情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面临众多发展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严重滞后民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有”民生建设目标,正是我党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一剂良药,充分彰显我党对“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视,更表明我党实现“平衡且充分”发展目标的决心。
二、“七有”强调问题导向强调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
新时代的“七有”民生建设目标提出,切实体现我党坚持以“问题导向”构建社会治理格局的治国方略。
“幼有所育”,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均衡发展。
标准化发展着力化解“择校热”,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弥补过去我们重视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不注重幼儿园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进而完善我国义务教育体系。
“学有所教”,缩小不同区域的教育差距。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健全国家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弥补不同区域教育差距过大的短板,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时政背景
经国务院同意,2010年6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6月11至12日,全国公共租赁住房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强调,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庆、广东、上海等地已开始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付诸实践。公共租赁住房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顺应了我国住房供求形势变化,对于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进一步扩大住房改革的受益面有重要意义。
2、住房供求矛盾突出,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足,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3、住房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大。有的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落实还不到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仍较窄,住房保障任务相当艰巨。
4、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较突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每年城镇人口大约增加2000万人,多数属于中低收入阶层。其中大约500万人是没有带房进城的农民,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农民永久留在城镇,导致即使收入较高的农民工多数也选择支出尽量低的租金租房住。
二、当前百姓住房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住房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但近年来,随着一些地方政府以经营城市为名,大搞土地财政,对住房保障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削弱,一些群众出现了“住房难”的问题。
1、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单纯依靠市场途径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加大了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难度,增加了金融风险。
2、“中端有支持”,就是采取措施支持中等收入群体解决住房问题。中等收入特别是中等偏下群体既享受不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又难以承担价格高昂的商品房,被通俗地称为“夹心层”。对这部分群体,应通过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适当扩大经济适用住房供应范围,加快建设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积极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困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明确提出将公共租赁房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确保比去年有较大增加。
3、“高端有市场”,就是支持有支付能力的群体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逐步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使其在满足高收入群体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部分地区投资、投机性的购房再度活跃,房地产投机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
三、怎样保障广大群众“住有所居”?
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概括来讲,就是要做到“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
1、“低端有保障”,就是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低收入群体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力进入市场,只能依靠政府保障解决住房问题。各级政府必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逐步改善这部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中央已经提出到2012年年底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城市和国有工矿成片棚户区改造的目标。各级政府要制订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例、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应中的比例,并优先保证供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定比例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