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课时)新人教B版必修2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2.3《(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
∵PA⊥平面ABC,BC⊂平面ABC, ∴PA⊥BC, ∵AD∩PA=A,∴BC⊥平面PAC, 又AC⊂平面PAC,∴BC⊥AC.
[点评]
已知条件是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要证明两条直
线垂直,应将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放入一平面中,使另一条直线 与该平面垂直,即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在空间图形中, 高一级的垂直关系蕴含着低一级的垂直关系,通过本题可以看 到: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求证:平面ABC⊥平面SBC.
[ 解析]
解法一:取 BC 的中点 D,连接 AD、SD.
由题意知△ASB 与△ASC 是等边三角 形,则 AB=AC. ∴AD⊥BC,SD⊥BC. 2 令 SA=a,在△SBC 中,SD= 2 a, 2 又∵AD= AC -CD = 2 a,
2 2
∴AD2+SD2=SA2. 即 AD⊥SD.又∵AD⊥BC,∴AD⊥平面 SBC. ∵AD⊂平面 ABC, ∴平面 ABC⊥平面 SBC.
[解析]
∵△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
∴AD⊥BC. 又∵CC1⊥底面ABC,AD⊂平面ABC, ∴CC1⊥AD. 又BC∩CC1=C, ∴AD⊥平面BCC1B1. 又AD⊂平面AC1D,
∴平面AC1D⊥平面BCC1B1.
三棱锥 S -ABC 中,∠ BSC = 90°,∠ ASB= 60°,∠ ASC =60°,SA=SB=SC.
当 F 为 PC 的中点时,满
足平面 DEF⊥平面 ABCD. 取 AD 的中点 G,PC 的中点 F,连 接 PG、BG、DE、EF、DF,则 PG⊥ AD,而平面 PAD⊥面 ABCD, 所以 PG⊥平面 ABCD.在△PBC 中, EF∥PB; 在菱形 ABCD 中,GB∥DE,而 EF⊂平面 DEF,DE⊂平面 DEF,EF∩DE =E,∴平面 DEF∥平面 PGB.又 PG⊥平面 ABCD,PG⊂平面 PGB, ∴平面 PGB⊥平面 ABCD,∴平面 DEF⊥平面 ABCD.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人教B版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使用教材:人教社B版教材必修2【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具体实例,解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含义;2.学生能通过参与折纸试验,归纳和确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在对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和运用的过程中,体会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2.定义和定理中转化思想的挖掘.【教学方式】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计算机、自制课件、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复习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举例感知生活中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将重点研究线面的垂直关系.设计意图:从已有知识中引出新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给出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国旗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广播塔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火箭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等。
然后引出:问题1:将国旗旗杆与地面上的影子抽象为几何图形,再用数学语言对几何图形进行精确描述,从而引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几何图形——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定义的合理性.3.线面垂直定义的辨析(1)说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画法;介绍相关概念:垂面,垂线,垂足。
(2)提出辨析问题:能否将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换成“一条直线或有限条直线或无数条直线”,并举例说明。
(3)如何说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不垂直?只需找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不垂直即可,即“一票否决”.设计意图:通过定义辨析,加强对定义中“任意一条直线”的正确认识.二、群策群力,探知循规任意一个定义既可用作性质,即如果已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又可用作判定,即要证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需要满足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都与该直线垂直,由于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所以若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有时是困难的,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是否有更简洁的判断方法呢?引出课题:2.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试验: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三个顶点分别记作A,,.如图,过△的顶点折叠纸片,得到折痕,将折叠后的纸片打开竖起放置在桌面上.(使、边与桌面接触)问题:2:折痕与桌面一定垂直吗?追问:为什么图2中折痕不一定与桌面垂直?(引导学生根据定义进行回答)设计意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定义:如果想说明一条直线与平面不垂直,只需要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与它不垂直就够了,实际上就是举反例.问题3: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追问:为什么图1中折痕AD与桌面是垂直的?(引导学生根据定义进行确认)(1)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讨论:折叠图形1不论在桌面上如何平移和转动,折痕AD与桌面的垂直关系为什么始终不变?(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如右图),以折痕为轴转动纸片,来说明与平面内过点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平面内不过点的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到点,说明它们与都垂直,于是符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在学生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判定定理中两个关键条件“双垂直”和“相交”进行理解和确认.(3)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表述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强调:两条相交直线,必须满足,不可忽略.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设计意图:通过折纸试验,让学生在发现定理的过程中,先通过直观感知,再操作确认并理性说明,以提高几何直观能力和理性说理能力.三、迁移拓展,学以致用1.基础练习,规范格式(1)正方体中,棱是什么位置关系,它们和底面垂直吗?(2)变式:已知:,, 求证:.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说理过程,注意规范语言. (2)欲证线面垂直,需证线与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而已知线面垂直,可得线线垂直,所以,在平面内可作两条相交直线为辅助线,命题可证.证明:在平面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因为直线,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又因为,所以,.又因为,,,是两条相交直线,所以.方法二:引导学生用定义证明,并全班集体共同整理思路.设计意图:此题两问都是对判定定理的直接应用,第一个问题中通过观察即可得到定理的条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定理的条件以及定理在应用过程中的准确表述;第二个问题中强调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的相互转化.此题重视对学生思维策略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规范证明题的书写.2.深化认识,提升能力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B?C?D?中,已知底面ABCD为正方形,(1)试判断直线BD与平面A?AC是否垂直?(2)试判断直线BD与A?C是否垂直?解析:(2)由(1)的结论知:BD与A?C垂直.变式:如图,直四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1)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2)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分析:要证线线垂直,只需满足线面垂直,而要满足线面垂直,还需线线直,体现数学中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设计意图:本题为课本第66页的探究题,本题思路跳跃性较大,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做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困难,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探究之前先搭建两个台阶,这样学生思维活动就比较平缓,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探究出问题答案,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高中数学: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名师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3、已知PD矩形平面ABCD所在平面, 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几对?
P
D A
C B
4. 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E、F、 G分别是CD、DA、AC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
BGD
5. 四面体SABC中,△ABC是等腰三角形,AB=BC=2a,
∠ABC=1200,且SA⊥平面ABC,SA=3a。求A到平面SBC的距
α A 如果平面 ⊥平面 β ,那么平面 α 内一定存在
直线平行于平面 β
B如果平面 α ⊥平面 β ,那么平面 α 内所有直
线都垂直于平面 β
C如果平面 α 不垂直于平面 β ,则平面 α 内一
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 β
D如果平面 α 、β 都垂直于平面γ,且 α与 β交
于直线 a,则 a ⊥平面γ
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新知1:两面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两个平面上分别垂直于交线的两直线也 垂直,那么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α
符号语言
Aa D
CD
β
AB BE
Bb E
C
AB CD BE CD
ABE 90
新知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平面ABE⊥平面BCD
拓展研究1:
如果交换判定定理中的条件
“BA⊥β”和结论“α⊥β”.
即
,也就是从平面与平面垂直
出发,能否推出1
B1 A1
D
E
C
β
A
B
思考:如果α⊥β
(1) α里的直线都和β垂直吗? (2)什么情况下α里的直线和β垂直?
新知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doc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目标要求】1.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并能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3.了解射影等有关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巩固教材——稳扎马步】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在平面α内D.无法确定2.菱形ABCD在平面α内,PC⊥α,则PA与对角线BD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斜交C.垂直相交D.垂直但不相交3.平面α上有不共线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垂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平面α⊥平面βB.过平面α外一点P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和平面α垂直C.直线l∥平面α,l⊥平面β,则α⊥β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已知l⊥α,m⊂β,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①α∥β则l⊥m ②α⊥β则l∥m ③l∥m则α⊥β④l⊥m则α∥β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设P、Q、R分别是长方体的棱AA1、AB、AD上异于点A的任意一点,则△PQR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A BCD D 1 O A 1 B 1C 1G图1.2.3-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①若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β; ②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α⊥γ; ③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β;④ 平面α//平面β,直线a ⊂平面α,则a //β. A.1 B.2 C.3 D .48.若有平面α与β,且,,,l P P l αβαβα=⊥∈∉,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点P 且垂直于α的直线平行于βB.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平面垂直于βC.过点P 且垂直于β的直线在α内D.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直线在α内 9.下面各选项中,不正确是 ( )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C.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必和另一个平面相交 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10.过空间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由它们确定的平面中互相垂直的有( )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11.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一条直线和其中一个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垂直B.相交或平行C.平行或垂直 D .不能确定 12.经过平面外的两点作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那么 ( )A .有且只有1个B .无数个C . 1个或无数个D . 最多有2个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G 为CC 1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A 1O ⊥平面GBD .14. 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CD . (2)若∠PDA=45°,求证MN ⊥面PCD .P【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5.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P ,Q ,R ,S 分别为棱A 1D 1,A 1B 1,AB ,BB 1的中点,求证:平面PQS ⊥平面B 1RC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巩固教材——稳扎马步】 1.D 2.D 3.C 4.C【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D6.B7.A8.D9.A 10.D 11.D 12.C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 证明:GBDO A OG BD OGO A GA OG O A a a a G C C A G A a a a CG OC OG a a a AO A A O A OA BD AO A O A AD A BD BD AC BD A A 平面又又面平面⊥=⋂⊥∴=+∴=+=+==+=+==+=+=⊥⇒⎭⎬⎫⊂⊥⇒⎭⎬⎫⊥⊥112122122221211212222222222212111111049)2()2(43)2()22(23)22(图1.2.3-3 SCPQ B 1A B D D 1A 1 C 1 R14. 证明:,:.(//,//,21,//.21,//,,,)1(或直接用三垂线定理注平面平面面平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又则连中点为又中点取AE CD ADP AE ADP CD AD CD PA CD ABCD CD ABCD PA AE MN AMNE NE AM CD AM CD AM CD NE CD NE NE PC N E PD ⊥⇒⎭⎬⎫⊂⊥⇒⎭⎬⎫⊥⊥⇒⎭⎬⎫⊂⊥∴∴∴===.,,//,,45)2(PCD MN D CD PD PD MN AE MN PD AE PAD Rt PDA 平面又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当⊥∴=⋂⊥∴⊥∆=∠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5. 证明:连结BC 1交B 1C 于O ,则O 为BC 1的中点 连结RO ,AC 1,∵R 是AB 的中点 ∴RO∥AC 1 ∵P,Q 分别为A 1D 1,A 1B 1的中点,易知A 1C 1⊥PQ ∴AC 1⊥PQRCB PQS RC B RO PQS RO PQS AC AC OS 1111面面面又面面同理证⊥∴⊂⊥∴⊥∴⊥。
高中数学 第一章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二)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2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kètáng)更高效
问题 4 在问题 1 的图形中,已知∠ABE 为直角,那么直线 BA 与平面 β 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答 BA⊥β,因为∠ABE 为直角,可知 BA⊥BE,又 BA⊥CD, 所以 BA⊥β.
第七页,共26页。
研一研·问题(wèntí)探究、课堂更高效
(2)连接 BE 并延长,交 PC 于点 H.因为 E 是△PBC 的垂心, 所以 PC⊥BE. 又已知 AE 是平面 PBC 的垂线,所以 PC⊥AE. 又 BE∩AE=E,所以 PC⊥平面 ABE. 因为 AB⊂平面 ABE,所以 PC⊥AB. 又因为 PA⊥平面 ABC,AB⊂平面 ABC,所以 PA⊥AB. 又 PC∩PA=P,所以 AB⊥平面 PAC. 又 AC⊂平面 PAC,所以 AB⊥AC, 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平面 PAC⊥平面 ABC,且交线为 AC,
所以 DF⊥平面 PAC,又 PA⊂平面 PAC,
所以 DF⊥AP.
作 DG⊥AB 于点 G,
同理可证 DG⊥AP.
因为 DG、DF 都在平面 ABC 内,且 DG∩DF=D,
所以 PA⊥平面 ABC.
第二十页,共26页。
研一研·问题(wèntí)探究、课堂更高效
第四页,共26页。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kètáng)更高效
问题 2 在问题 1 的图中,当∠ABE 是什么角时,给我们两 平面互相垂直的印象? 答 当∠ABE 为直角时;给我们两平面互相垂直的印象.
第五页,共26页。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kètáng)更高效
问题 3 由问题 2,你能总结出两平面垂直的定义吗? 答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 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就称 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两个平面 α,β 互相垂直,记作:α⊥β.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间中垂直关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能够运用垂直关系的定义,判断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线段和直线、线段和平面等是否垂直,解决与垂直相关的简单问题;3.通过垂直关系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垂直关系的定义和应用;2.掌握判断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线段和直线、线段和平面等是否垂直的方法;3.解决与垂直相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发掘规律和方法,并通过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垂直关系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垂直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举例:小明在修建房屋时,需要确定柱子是否和地面垂直。
那么,垂直现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场合呢?2. 讲解垂直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0分钟)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介绍垂直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如“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什么?两个平面垂直的条件是什么?”等等。
3. 探究垂直关系的应用(30分钟)带领学生探究判断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线段和直线、线段和平面等是否垂直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增强应用能力。
4. 实际应用(30分钟)分组或个人作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垂直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如何确定大型建筑物的每根柱子是否与地面垂直?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学生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解决学生的困惑。
五、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几何模型、PPT等。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垂直关系的掌握程度;2.通过实际应用的作业,检验学生对垂直关系的应用能力;3.通过教师观察、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高中数学 1.2.3.1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2
名师点睛
1.关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 一定要抓牢.
命题1: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 垂直于这个平面.
命题2: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 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以上两个命题都是错误的,因为对于这两个命题,都没有体现 出两直线相交这一特性,无数条直线可以是一组平行线,并不 一定具备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条件,因此, 也就不一定得出这一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这一结论.
题型二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2】 如图,正方体A1B1C1D1ABCD中,EF与异面直线AC、 A1D都垂直相交. 求证:EF∥BD1.
[思路探索] 可以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线平行,为 此需作出辅助平面.
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AB1、B1D1、B1C、BD, ∵DD1⊥平面ABCD, AC⊂平面ABCD,
提示 平行.如图所示,已知平面 α、β,直线 a⊥α,a⊥β, 求证:α∥β.
证明:设 a∩α=A,m、n 是过点 A 的两条相交直线.设过 a、 m 的平面与平面 β 相交于直线 b,过 a,n 的平面与平面 β 相交于 直线 c. 因为 a⊥α,所以 a⊥m,又 a⊥β,所以 a⊥b.又 a、b、m 在同一平 面内,所以 b∥m.故 m∥β.同理 n∥β.又 m∩n=A,所以 α∥β.
自学导引
1.直线与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 经过平移后 相交于一点,并且 交角为 直角 ,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于点 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 交点 O 的 任何 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 相 垂直 ,这条直线叫做 平面的垂线 ,这个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 交点叫做 垂足 .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 到这个平面的 垂线段 .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 距离 .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2.理解垂直关系的定义和特性;3.熟练掌握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几何证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1.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2.平面的定义及其特点;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4.直线和平面的交、垂足、投影等概念。
2. 垂直关系的定义和特性1.垂直关系的定义;2.垂直关系的性质;3.正交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3. 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和实际应用1.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2.垂线的性质;3.垂直关系在直线、平面交角和空间角中的应用;4.垂足、投影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通过展示直线、平面和正交坐标系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知识点讲解(80分钟)根据教学大纲,系统地讲解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各种概念、定理、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等,同时通过具体的几何图形和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和解题指导。
3. 课堂练习(5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和证明能力。
4. 课后作业(1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扩展课堂所学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法、演示法、问答式教学、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项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评估、课堂练习成绩评估和课后作业评估等,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为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课堂设计)2020高中数学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 平面与平面垂直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2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平面与平面垂直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掌握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概念,并能利用判定定理,判定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利用该定理作平面的垂线.3.理解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内在联系.自学导引1.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______,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______,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2.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________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对点讲练知识点一面面垂直的证明例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直线SC⊥平面ABCD,E是SA的中点.求证:平面EDB⊥平面ABCD.点评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是证明此类题的关键,另外利用面面垂直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90°(如例1).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E、F、G分别为CD、DA和对角线AC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BGD.知识点二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例2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1)若G为AD边的中点,求证:BG⊥平面PAD;(2)求证:AD⊥PB.点评证明线面垂直,一种方法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再一种方法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本题已知面面垂直,故可考虑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两个平面垂直;(2)直线必须在其中一个平面内;(3)直线必须垂直于它们的交线.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菱形,∠BCD=120°,平面PCD⊥平面ABCD,PC=a,PD=2a,E为PA的中点.求证:平面EDB⊥平面ABCD.知识点三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应用例3如图所示,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E⊥平面PBC,E为垂足.(1)求证:PA⊥平面ABC;(2)当E为△PBC的垂心时,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点评 证明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线线垂直不要局限于一个方面,有时需考虑多种情况的综合.在运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时,若没有与交线垂直的直线,一般需作辅助线,基本作法是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这样就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线线垂直.变式训练3 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底面△ABC 中,AB =BC.能否在侧棱BB 1上找到一点E ,使得截面A 1EC⊥侧面AA 1C 1C ?若能找到,指出点E 的位置;若不能找到,说明理由.1.面面垂直的证法 (1)定义法; (2)判定定理法.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判断线面垂直的又一重要定理.至此判定线面垂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1)线面垂直的定义;(2)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4)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平面,⎭⎪⎬⎪⎫a∥b a⊥α b⊥α.(5)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a⊥αa⊥β.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则( ) A .a⊥β B .a∥βC.a与β相交D.以上都有可能2.若平面α与平面β不垂直,那么平面α内能与平面β垂直的直线有( )A.0条B.1条C.2条D.无数条3.已知m、n为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m⊥α,nβ,m⊥nα⊥βB.α⊥γ,β⊥γα∥βC.α∥β,m⊥α,n∥βm⊥nD.α⊥β,α∩β=m,n⊥m n⊥β4.如图所示,ABCD为正方形,PA⊥平面ABCD,则在平面PAB、平面PAD、平面PCD、平面PBC及平面ABCD中,互相垂直的有( )A.3对B.4对C.5对D.6对5.如图所示,在立体图形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平面ABC⊥平面ABDB.平面ABD⊥平面BDC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DC⊥平面BDED.平面ABC⊥平面ADC,且平面ADC⊥平面BDE题号 1 2 3 4 5答案二、填空题6.已知m、l是直线,α、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①若l垂直于α内两条相交直线,则l⊥α;②mα,lβ,且l⊥m,则α⊥β;③若lβ,且l⊥α,则α⊥β;④若mα,lβ,且α∥β,则l∥m.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7.空间四边形VABC的各边及对角线均为1,M是VB的中点,则平面ACM与平面VA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8.如图所示,已知,PA垂直于圆O所在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则图中面面垂直的共有________对.三、解答题9.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求证:BC⊥AB.10.如图所示,△ABC为正三角形,EC⊥平面ABC,BD∥CE,且CE=CA=2BD,M是EA的中点.求证:(1)DE=DA;(2)平面BDM⊥平面ECA;(3)平面DEA⊥平面ECA.【答案解析】自学导引1.垂直垂直2.一条垂线3.交线对点讲练例1证明连接AC,设AC、BD交点为F,连接EF,∴EF是△SAC的中位线,∴EF∥SC.∵SC⊥平面ABCD,∴EF⊥平面ABCD.又EF平面EDB,∴平面EDB⊥平面ABCD.变式训练1 证明∵AB=BC,CD=AD,G是AC的中点,∴BG⊥AC,DG⊥AC,∴AC⊥平面BGD.又EF∥AC,∴EF⊥平面BGD.∵EF平面BEF,∴平面BDG⊥平面BEF.例2证明(1)连接PG,由题意知△PAD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PG⊥A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G⊥平面ABCD,∴PG⊥BG.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DAB=60°,∴△ABD是正三角形,∴BG⊥AD.又AD∩PG=G,∴BG⊥平面PAD.(2)由(1)可知BG⊥AD,PG⊥AD.所以AD⊥平面PBG,所以AD⊥PB.变式训练2 证明设AC∩BD=O,连接EO,则EO∥PC.∵PC=CD=a,PD=2a,∴PC2+CD2=PD2,∴PC⊥CD.∵平面PCD⊥平面ABCD,CD为交线,∴PC⊥平面ABCD,∴EO⊥平面ABCD.又EO平面EDB,∴平面EDB⊥平面ABCD.例3证明(1)在平面ABC内取一点D,作DF⊥AC于F.∵平面PAC⊥平面ABC,且交线为AC,∴DF⊥平面PAC ,PA 平面PAC ,∴DF⊥AP. 作DG⊥AB 于G. 同理可证DG⊥AP.DG 、DF 都在平面ABC 内,且DG∩DF=D , ∴PA⊥平面ABC.(2)连接BE 并延长交PC 于H. ∵E 是△PBC 的垂心,∴PC⊥BE.又已知AE 是平面PBC 的垂线,∴PC⊥AE. ∴PC⊥面ABE.∴PC⊥AB.又∵PA⊥平面ABC ,∴PA⊥AB. 又PC∩PA=P ,∴AB⊥平面PAC. ∴AB⊥AC,即△ABC 是直角三角形. 变式训练3 解假设能够找到符合题意的点E.如图所示,作EM⊥A 1C 于点M.因为截面A 1EC⊥侧面AA 1C 1C ,所以EM⊥侧面AA 1C 1C.取AC 的中点N ,连接MN ,BN ,因为AB =BC ,所以BN⊥AC. 又因为AA 1⊥BN,所以BN⊥侧面AA 1C 1C ,所以BN∥EM. 因为平面BEMN∩平面AA 1C 1C =MN , BE∥平面AA 1C 1C ,所以BE ∥MN∥A 1A. 因为AN =NC ,所以A 1M =MC.因为四边形BEMN 为矩形,所以BE =MN =12A 1A.所以当E 为BB 1的中点时,平面A 1EC⊥侧面AA 1C 1C. 课时作业 1.D2.A [若存在1条,则α⊥β,与已知矛盾.] 3.C4.C [面PAB⊥面AC ,面PAB⊥面PBC ,面PAD⊥面AC ,面PAD⊥面PCD ,面PAB⊥面PAD.]5.C [∵AB=CB ,且E 是AC 的中点, ∴BE⊥AC.同理有DE⊥AC.∴AC⊥平面BDE.∵AC 平面ABC , ∴平面AB C⊥平面BDE.又AC 平面ACD ,∴平面ACD⊥平面BDE.] 6.①③ 7.垂直 8.3 9.证明 在平面PAB 内, 作AD⊥PB 于D.∵平面PAB⊥平面PBC , 且平面PAB∩平面PBC =PB.∴AD⊥平面PBC.又BC 平面PBC ,∴AD⊥BC.又∵PA⊥平面ABC ,BC 平面ABC ,∴PA⊥BC,∴BC⊥平面PAB. 又AB 平面PAB ,∴BC⊥AB.10.证明 (1)如图所示,取EC 的中点F ,连接DF.∵EC⊥BC,DF∥BC, ∴DF⊥EC.在Rt△EFD 和Rt△DBA 中, ∵EF=12EC =BD ,FD =BC =AB ,∴Rt△EFD≌Rt△DBA,故ED =DA. (2)取CA 的中点N ,连接MN 、BN , 则12EC. ∴MN∥BD,∴N 点在平面BDM 内. ∵EC⊥平面ABC ,∴EC⊥BN. 又CA⊥BN,∴BN⊥平面ECA.∵BN 在平面MBD 内,∴平面MBD⊥平面ECA. (3)∵BD12EC ,MN 12EC , ∴MNBD 为平行四边形.∴DM∥BN.又BN⊥平面ECA ,∴DM⊥平面ECA.又DM平面DEA,∴平面DEA⊥平面ECA.。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精心整理制作)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目标要求】1.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并能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3.了解射影等有关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巩固教材——稳扎马步】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在平面α内D.无法确定2.菱形ABCD在平面α内,PC⊥α,则PA与对角线BD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斜交C.垂直相交D.垂直但不相交3.平面α上有不共线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垂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平面α⊥平面βB.过平面α外一点P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和平面α垂直C.直线l∥平面α,l⊥平面β,则α⊥β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已知l⊥α,m⊂β,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①α∥β则l⊥m ②α⊥β则l∥m ③l∥m则α⊥β④l⊥m则α∥β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设P、Q、R分别是长方体的棱AA1、AB、AD上异于点A的任意一点,则△PQR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A B C DD 1 O A 1B 1C 1G图1.2.3-1①若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β; ②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α⊥γ; ③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β;④ 平面α//平面β,直线a ⊂平面α,则a //β. A.1 B.2 C.3 D .48.若有平面α与β,且,,,l P P l αβαβα=⊥∈∉,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点P 且垂直于α的直线平行于βB.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平面垂直于βC.过点P 且垂直于β的直线在α内D.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直线在α内9.下面各选项中,不正确是 ( )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C.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必和另一个平面相交 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10.过空间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由它们确定的平面中互相垂直的有( )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11.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一条直线和其中一个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垂直B.相交或平行C.平行或垂直 D .不能确定 12.经过平面外的两点作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那么 ( )A .有且只有1个B .无数个C . 1个或无数个D . 最多有2个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G 为CC 1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A 1O ⊥平面GBD .14. 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CD . (2)若∠PDA=45°,求证MN ⊥面PCD .P AMND【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5.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P ,Q ,R ,S 分别为棱A 1D 1,A 1B 1,AB ,BB 1的中点,求证:平面PQS ⊥平面B 1RC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巩固教材——稳扎马步】 1.D 2.D 3.C 4.C【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D6.B7.A8.D9.A 10.D 11.D 12.C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 证明:GBDO A OG BD OGO A G A OG O A a a a G C C A G A a a a CG OC OG a a a AO A A O A OA BD AO A O A AD A BD BD AC BD A A 平面又又面平面⊥=⋂⊥∴=+∴=+=+==+=+==+=+=⊥⇒⎭⎬⎫⊂⊥⇒⎭⎬⎫⊥⊥112122122221211212222222222212111111049)2()2(43)2()22(23)22(14. 证明:图1.2.3-3 SCPQ B 1A B D D 1A 1 C 1 R,:.(//,//,21,//.21,//,,,)1(或直接用三垂线定理注平面平面面平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又则连中点为又中点取AE CD ADP AE ADP CD AD CD PA CD ABCD CD ABCD PA AE MN AMNE NE AM CD AM CD AM CD NE CD NE NE PC N E PD ⊥⇒⎭⎬⎫⊂⊥⇒⎭⎬⎫⊥⊥⇒⎭⎬⎫⊂⊥∴∴∴===.,,//,,45)2(PCD MN D CD PD PD MN AE MN PD AE PAD Rt PDA 平面又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当⊥∴=⋂⊥∴⊥∆=∠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5. 证明:连结BC 1交B 1C 于O ,则O 为BC 1的中点 连结RO ,AC 1,∵R 是AB 的中点 ∴RO∥AC 1 ∵P,Q 分别为A 1D 1,A 1B 1的中点,易知A 1C 1⊥PQ ∴AC 1⊥PQRCB PQS RC B RO PQS RO PQS AC AC OS 1111面面面又面面同理证⊥∴⊂⊥∴⊥∴⊥。
2020学年高中数学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应用案巩固提升课件人教B版必修2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3.如图,ABCD 是正方形,O 是正方形 的中心,PO⊥底面 ABCD,E 是 PC 的中 点. 求证:(1)PA∥平面 BDE; (2)平面 PAC⊥平面 BDE.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证明:(1)连接 EO,因为四边形 ABCD 为 正方形,所以 O 为 AC 的中点,又 E 是 PC 的中点.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解析:选 D.由已知得 BA⊥AD,CD⊥BD,又平面 ABD⊥ 平面 BCD,所以 CD⊥平面 ABD,从而 CD⊥AB,故 AB⊥
平面 ADC.又 AB⊂平面 ABC,所以平面 ABC⊥平面 ADC.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5.如图所示,三棱锥 P-ABC 的底面在平 面 α 内,且 AC⊥PC,平面 PAC⊥平面 PBC,点 P,A,B 是定点,则动点 C 的 轨迹是( ) A.一条线段 B.一条直线 C.一个圆 D.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所以直线 EF∥平面 PCD.
(2)因为 AB=AD,∠BAD=60°,F 是 AD 的中点, 所以 BF⊥A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面 PAD∩面 ABCD=AD, 所以 BF⊥平面 PAD,
又因为 BF⊂平面 BEF.所以平面 BEF⊥平面 PAD.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0.在斜三棱柱 A1B1C1ABC(侧棱与底面 不垂直)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AC,
新人教B版必修二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word教案2
P
A B
C
V A
B
C
D E F
P A B
C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知识网】
【例题选讲】
例1.如图,空间四面体PABC 中,PA ⊥平面ABC ,90ABC ∠=︒. (1)试写出图中所有的线面垂直及面面垂直;
(2)过点A 做,AE PB E ⊥是垂足,求证:AE ⊥平面PBC ; (3)在(2)的前提下,过点A 做,AF PC F ⊥是垂足,求证:PC EF ⊥
例2.如图,在空间四面体PABC 中,PA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PBC , 求证:AB BC ⊥.
【巩固提高】
1.如图所示,点V 是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VAD 是正三角形,平面VAD ⊥底面ABCD . E,F 分别是AD ,DC 的中点,求证:(1)平面VAB ⊥平面VAD ;(2)平面VAF ⊥平面VEB
A
B C
D
A 1
B 1
C 1
D 1
E
F
2.已知四棱锥P-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 ∥DC ,90,DAB PA ∠=⊥底面ABCD ,且PA=AD=DC=1
2
AB ,M 是PB 的中点。
求证:(1)
//CM 平面PAD ; (2)平面PAD ⊥平面PCD ;(3)平面PCB ⊥平面PAC
3.如图,在正方体111
ABCD A B C -
1CD 、的中点. (1)证明:;1AD D F ⊥(2)。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B)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教学目标: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过程:(一)两平面垂直的概念(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如果一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平面与平面垂直,则在第一个平面内垂直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第二个平面(2)平面与平面垂直,过一个平面内一点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且垂直与交线(四)例子与练习例1求证:若两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其交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已知:平面α、β、γ,γα⊥,γβ⊥且a =⋂βα 求证:γ⊥a证明:方法一:设b =⋂γα,c =⋂γβ在γ内作b MP ⊥,c MQ ⊥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可得:α⊥MP 因为 α⊂a所以 a MP ⊥同理 a MQ ⊥故 γ⊥a方法二:设b =⋂γα,c =⋂γβ在α内作直线k b ⊥,在β内作直线c l ⊥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得:γ⊥k ,γ⊥l故 k l //又因为 β⊂l ,β⊄k得β//k因为 a =⋂βα,α⊂k故 a k //所以 γ⊥a 例2如图,△ABC 为正三角形,CE ⊥平面ABC ,BD //CE 且CE =CA =2BD ,M 是EA 的中点.求证:(1)DE =DA(2)平面BDM ⊥平面ECA证明:(1)如图设N 为AC 的中点,连结BN 、MN .B MDCE A N因为 △ABC 为正三角形,所以 AC BN ⊥又因为 EC MN //,EC BD //所以BD MN //且BD CE MN ==21故 四边形MNBD 是平行四边形,DM BN // 由于 AC BN ⊥,EC BN ⊥所以 ⊥BN 平面AEC所以 ⊥MD 平面AEC所以 AE MD ⊥故 DE =DA(2)由(1)知⊥MD 平面AEC ,⊂MD 平面BDM 所以 平面BDM ⊥平面ECA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高中数学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
符号语言:
a? 平面α ? α⊥ β.
a⊥平面β
【做一做 1- 1】对于直线 m, n 和平面 α,β ,能得出 α ⊥ β 的一个条件是 ( ) .
A. m⊥n, m∥ α, n∥ β
B. m⊥n, α∩β= m, n? α
C. m∥n, n⊥ β, β
【做一做 1- 2】在空间四边形 ABCD中,若 AB= BC,AD= CD, E为对角线 AC的中点,
②利用判定定理:
m、 n? α, m∩ n=A ? l ⊥α;
l ⊥m,l ⊥n
③利用结论: a∥ b, a⊥α? b⊥ α; ④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 α∥ β, a⊥ α? a⊥ β; ⑤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 α⊥ β, α∩ β= l , a? α,a⊥ l ? a⊥β. (2) 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利用定义; ②利用判定定理:一面经过另一面的垂线.
1 ∴△ ABD和△ B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E,CE 都是斜边上的中线.∴ AE= CE= 2BD=
2 2 a.
又 AC= a,∴ AE2+CE2= AC2. ∴ AE⊥ CE. 又 AE, CE分别是平面 AEC与平面 ABD、平面 BCD的交线,∴平面 【例 3】证明:由于 AB是⊙ O的直径,∴ AC⊥ BC. 又由于 PA⊥⊙ O所在的平面, BC在⊙ O所在的平面内, ∴ PA⊥BC( 线面垂直的性质 ) . ∵ PA∩AC= A,∴ BC⊥平面 PAC( 线面垂直的判定 ) . 又 BC? 平面 PBC, ∴平面 PAC⊥平面 PBC( 面面垂直的判定 ) .
垂直.
错解:记 A∈ a,过 A 作 b⊥ α , a∩ b= A,则可得 a,b 确定一个平面 β,由 b⊥α, b ? β ,得 α⊥ β ,这说明过 a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β 与 α 垂直.
人教B版数学高一必修2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第二课时
课后训练1.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l=β∩γ,l∥α,mα,m⊥γ,那么必有().A.α⊥γ和l⊥m B.α∥γ和m∥βC.m∥β和l⊥m D.α∥β和α⊥γ2.已知a,b,l是不同的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有下列命题:①若a⊥β,α⊥β,则a∥α;②若a∥α,a⊥b,则b⊥α;③若a∥b,l⊥a,则l⊥b;④α⊥γ,β⊥γ,则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1 B.2 C.3 D.43.已知直线l和平面α,β,且lα,lβ,给出以下3个论断:①l⊥α;②l∥β;③α⊥β.从中任取两个作为条件,剩下的一个作为结论,那么().A.一共可以写出6个命题,其中有2个命题正确B.一共可以写出3个命题,其中有2个命题正确C.一共可以写出6个命题,这6个命题都正确D.一共可以写出3个命题,这3个命题都正确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①过平面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垂直平面中的一个垂直,它必和另一个平面平行;③过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可作无数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④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经过一个平面内一点与另一平面垂直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④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将△ABD沿BD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CD,构成四面体ABCD,则在四面体ABCD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平面ABD⊥平面ABCB.平面ADC⊥平面BDCC.平面ABC⊥平面BDCD.平面ADC⊥平面ABC6.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它们的交线交于一点O,且点P到三个平面的距离分别为3,4,5,则OP的长为__________.7.如图,PA垂直于圆O所在平面,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则图中面面垂直的共有________对.8.设α和β为不重合的两个平面,给出下列命题:(1)若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β内的两条直线,则α平行于β;(2)若α外一条直线l与α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l和α平行;(3)设α和β相交于直线l,若α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l,则α和β垂直.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9.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是棱CC1的中点.证明:平面ABM⊥平面A1B1M.10.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AC,侧面BB1C1C⊥底面ABC.(1)若D是BC的中点,求证:AD⊥CC1.(2)过侧面BB1C1C的对角线BC1的平面交侧棱于点M,若AM=MA1,求证:截面MBC1⊥侧面BB1C1C.(3)由截面MBC1⊥平面BB1C1C能得出AM=MA1吗?请你叙述理由.参考答案1. 答案:A 由m ⊥γ,l γ,可得m ⊥l .由m α,m ⊥γ,可得α⊥γ.2. 答案:A3. 答案:B (1)①②③;(2)②③①;(3)①③②,其中(1)(3)为真命题.4. 答案:D 过平面外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过该直线的任何一个平面都与已知平面垂直,所以①不对;若α⊥β,a ⊥α,则a β或a ∥β,所以②不对;当平面外的直线是平面的垂线时,能作无数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否则只能作一个,所以③也不对.5. 答案:D 在题图①中,∵∠BAD =90°,AD =AB ,∴∠ADB =∠ABD =45°.∵AD ∥BC ,∴∠DBC =45°.又∵∠BCD =45°,∴∠BDC =90°,即BD ⊥CD .在题图②中,此关系仍成立.∵平面ABD ⊥平面BCD ,∴CD ⊥平面ABD .∵BA 平面ADB ,∴CD ⊥AB .∵BA ⊥AD ,∴BA ⊥平面ACD .∵BA 平面ABC ,∴平面ABC ⊥平面ACD .6. 答案:52 OP 可看作以3,4,5为棱长的长方体的体对角线.7. 答案:38. 答案:(1)(2) (1)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该命题正确.(2)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该命题正确.(3)如图(举反例),a α,α∩β=l ,a ⊥l ,但α与β不垂直.9. 答案:证明: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B 1⊥B 1C 1,A 1B 1⊥B 1B ,BB 1∩C 1B 1=B 1,∴A 1B 1⊥平面BCC 1B 1.又BM 平面BCC 1B 1,∴A 1B 1⊥BM .①由AB =AD =1,AA 1=2,M 是棱CC 1的中点,可计算出12B M =,2BM =,B 1B=2,∴B 1M 2+BM 2=B 1B 2,从而B 1M ⊥BM .②又A 1B 1∩B 1M =B 1,再由①②得BM ⊥平面A 1B 1M .而BM 平面ABM ,因此平面ABM ⊥平面A 1B 1M .10. 答案:(1)证明:∵AB =AC ,D 是BC 的中点,∴AD ⊥BC .又∵底面ABC⊥平面BB1C1C,底面ABC∩平面BB1C1C=BC,∴AD⊥侧面BB1C1C.∴AD⊥CC1.(2)证明:延长B1A1与BM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C1N.∵AM=MA1,∴NA1=A1B1.∵A1B1=A1C1,∴A1C1=A1N=A1B1.∴C1N⊥C1B1.∵平面NB1C1⊥侧面BB1C1C,∴C1N⊥侧面BB1C1C.∴截面C1NB⊥侧面BB1C1C.∴截面MBC1⊥侧面BB1C1C.(3)解:结论是肯定的.下面证明:过M作ME⊥BC1于点E,连接DE.∵截面MBC1⊥侧面BB1C1C,∴ME⊥侧面BB1C1C.又∵AD⊥侧面BB1C1C,∴ME∥AD.∴M,E,A,D共面.∵AM∥侧面BB1C1C,∴AM∥DE.∵CC1∥AM,∴DE∥CC1.∵D是BC的中点,∴E是BC1的中点.∴AM=DE=12CC1=12AA1.∴AM=MA1.。
高中数学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知识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
教学资料范本高中数学1-2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知识导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2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知识梳理1.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 )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易知,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和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知识导学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是证明直线垂直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空间向平面的转化.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和平行的关系要注意区分,在平面内,“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结论在空间不成立,推广到平面与平面上更不成立.但是,在空间“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和“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却是成立的.注意它们之间的类比.与垂直有关的问题一般都可以结合初中平面几何内容进行求解,需要注意的是,直线与直线的垂直不一定相交,这是与平面几何不同的地方,而直线和平面垂直,以及平面与平面垂直意味着它们一定相交.但是它们之间的角的关系又不是很明显,因此只能根据定义及判定定理证明垂直的结论.空间的平行与垂直采用了“线—面—线”的思路,即由直线的平行与垂直定义线面垂直,再定义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利用线线平行与垂直判定线面的平行与垂直,进一步判定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反过来,由面面平行与垂直的性质证明线面及线线的平行与垂直.体现了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思路.疑难突破1.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剖析: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常用方法有:(1)直接法:由该点向平面引垂线,直接计算垂线段的长,用此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这一垂线的位置及垂足的位置.(2)转移法:指将该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求另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通常有以下几种转移方式:一种是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与平面平行的直线上各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转化成求此直线上另一点到该平面的距离;另一种是利用“若一条线段的中点在一个平面上,那么它的两个端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把一个端点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另一个端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3)体积法:已知棱锥的体积和底面的面积,求顶点到平面的距离,可用体积公式的逆公式求点到平面的距离.2.空间的垂直关系.剖析:空间的垂直关系主要有:两条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两个平面的垂直.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更加广泛.在平面内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而空间中的两条垂线可以不相交,通常把其中一条直线平移到和另一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夹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垂直.而对于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及两个平面的垂直一定是相交的,它们的垂直通常也可以转化为直线的垂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数学必修2(人教B 版)第一章各节同步检测1-2-3空间中的
垂直关系(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如果直线l 、m 与平面α、β、γ满足l =β∩γ,l ∥α,m ⊂α,m ⊥γ,那么必有( )
A .α⊥γ和l ⊥m
B .α∥γ和m ∥β
C .m ∥β且l ⊥m
D .α∥β和α⊥γ
[答案] A [解析]
⎭
⎪⎬⎪
⎫m ⊂αm ⊥γ⇒α⊥γ,排除B 、C ;
⎭
⎪⎬⎪
⎫m ⊥γ
β∩γ=l ⇒m ⊥l ,∴选A. 2.已知直线l ⊥平面α,直线m ⊂平面β,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α∥β,l ⊄β⇒l ⊥m ②α⊥β⇒l ∥m ③l ∥m ⇒α⊥β
④l ⊥m ⇒α∥β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 D
[解析]
⎭
⎪⎬⎪
⎫
⎭
⎪⎬⎪
⎫l ⊥αα∥β⇒l ⊥β
m ⊂β
⇒l ⊥m ,故①对;
⎭
⎪⎬⎪
⎫α⊥βl ⊥α⇒l ∥β或l ⊂β,又m 是β内的一条直线,故l ∥m 不对;
⎭
⎪⎬⎪
⎫
⎭
⎪⎬⎪
⎫l ∥m m ⊂β⇒l ∥β或l ⊂β
l ⊥α
⇒α⊥β,∴③对;
⎭
⎪⎬⎪⎫l ⊥αl ⊥m
⇒m ⊂α或m ∥α,无论哪种情况与m ⊂β结合都不能得出α∥β,∴选D.
3.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
A.a⊂α,b⊂αB.a⊂α,b∥α
C.a⊥α,b⊥αD.a⊂α,b⊥α
[答案] B
[解析] 若a与b异面时,A、C错;当a与b不垂直时,D错,故选B.
4.若有直线m、n和平面α、β,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m∥α,n∥α,则m∥n
B.若m⊂α,n⊂α,m∥β,n∥β,则α∥β
C.若α⊥β,m⊂α,则m⊥β
D.若α⊥β,m⊥β,m⊄α,则m∥α
[答案] D
[解析] 如图(1),β∥α,m⊂β,n⊂β,有m∥α,n∥α,但m与n可以相交,故A 错;
如图(2),m∥n∥l,α∩β=l,有m∥β,n∥β,故B错;
如图(3),α⊥β,α∩β=l,m⊂α,m∥l,故C错.故选D.
点评:D选项证明如下:
α⊥β设交线为l,在α内作n⊥l,则n⊥β,
∵m⊥β,∴m∥n,∵n⊂α,m⊄α,∴m∥α.
5.已知平面α⊥平面β,α∩β=l,点A∈α,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m∥α,m∥β,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
...成立的是( )
A.AB∥m B.AC⊥m
C.AB∥βD.AC⊥β
[答案] D
[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
点C若在α内,则有AC⊥β,若不在α内,则AC不垂直于β,这是面面垂直的性质,故选D.
6.已知平面α、β、γ,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α⊥β,β⊥γ,则α∥γ
B.α∥β,β⊥γ,则α⊥γ
C.α∩β=a,β∩γ=b,α⊥β,则a⊥b
D.α⊥β,α∩β=a,a⊥b,则b⊥a
[答案] B
[解析] 可以墙角为例知A错;B中,由β⊥γ,由β内有直线b⊥γ,而α∥β,则α内有a∥b,则a⊥γ,α⊥γ.
二、填空题
7.长方体ABCD-A1B1C1D1中,MN在平面BCC1B1内,MN⊥BC于M,则MN与AB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MN⊥AB
[解析] 如图所示,由长方体的性质知,平面BCC1B1⊥平面ABCD,交线为BC.∵MN在平面BCC1B1内,且MN⊥BC,∴MN⊥平面ABCD,而AB⊂平面ABCD,∴MN⊥AB.
8.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平面α、β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结论:①m⊥n;②α⊥β;③n⊥β;④m⊥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②③④⇒①(答案不惟一)
9.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注: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即可)
[答案] BM⊥PC(其它合理即可)
[解析] ∵四边形ABCD的边长相等,
∴四边形为菱形.∵AC⊥BD,
又∵PA⊥面ABCD,∴PA⊥BD,
∴BD⊥面PAC,∴BD⊥PC.
若PC⊥面BMD,则PC垂直于面BMD中两条相交直线.
∴当BM⊥PC时,PC⊥面BDM.
∴面PCD⊥面BDM.
10.下列五个正方体图形中,l是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点M、N、P分别为其所在棱的中点,能得出l⊥面MNP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图形的序号).
[答案] ①④⑤
[解析] ①④易判断,⑤中△PMN是正三角形且AM=AP=AN,因此,三棱锥A-PMN是正三棱锥,所以图⑤中l⊥平面MNP,由此法还可否定③.∵AM≠AP≠AN,也易否定②.
三、解答题
11.如图所示,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面对角线A1B⊥B1C,求证B1C⊥C1A.
[解析] 如图所示,连结A1C,交AC1于点D,则点D是A1C的中点.
取BC的中点N,连结AN、DN,
则DN∥A1B.
又A1B⊥B1C,∴B1C⊥DN.
又△ABC是正三角形,
∴AN⊥BC.
又平面ABC⊥平面BB1C1C,平面ABCD∩平面BB1C1C=BC,AN⊂平面ABC,
∴AN⊥平面BB1C1C.又B1C⊂平面BB1C1C,
∴B1C⊥AN.
又AN⊂平面AND,DN⊂平面AND,AN∩DN=N,
∴B 1C ⊥平面AND .
又C 1A ⊂平面AND ,∴B 1C ⊥AC 1.
12.如图所示,△ABC 为正三角形,CE ⊥平面ABC ,BD ∥CE ,且CE =AC =2BD ,M 是AE 的中点.
(1)求证:DE =DA ;
(2)求证:平面BDM ⊥平面ECA ; (3)求证:平面DEA ⊥平面ECA . [解析] (1)取EC 的中点F ,连结DF . ∵CE ⊥平面ABC ,
∴CE ⊥BC .易知DF ∥BC ,∴CE ⊥DF . ∵BD ∥CE ,∴BD ∥平面ABC . 在Rt△EFD 和Rt△DBA 中,
EF =12
CE =DB ,DF =BC =AB ,
∴Rt△EFD ≌Rt△DBA .故DE =DA .
(2)取AC 的中点N ,连结MN 、BN ,则MN 綊CF . ∵BD 綊CF ,∴MN 綊BD ,∴N ∈平面BDM . ∵EC ⊥平面ABC ,∴EC ⊥BN .
又∵AC ⊥BN ,EC ∩AC =C ,∴BN ⊥平面ECA . 又∵BN ⊂平面BDM ,∴平面BDM ⊥平面ECA . (3)∵DM ∥BN ,BN ⊥平面ECA , ∴DM ⊥平面ECA .
又∵DM ⊂平面DEA ,∴平面DEA ⊥平面ECA .
13.(2009·山东文)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底面ABCD 为等腰梯形,
AB ∥CD ,AB =4,BC =CD =2,AA 1=2,E 、E 1分别是棱AD 、AA 1的中点.
(1)设F 是棱AB 的中点,证明:直线EE 1∥平面FCC 1;
(2)证明:平面D1AC⊥平面BB1C1C.
[解析] (1)解法一:取A1B1的中点F1,连结FF1、C1F1,
∵FF1∥BB1∥CC1,∴F1∈平面FCC1,
∴平面FCC1即为平面C1CFF1,
连结A1D、F1C,∴A1F1綊D1C1綊CD,
∴四边形A1DCF1为平行四边形,
∴A1D∥F1C.
又∵EE1∥A1D,∴EE1∥F1C,
∵EE1⊄平面FCC1,F1C⊂平面FCC1,
∴EE1∥平面FCC1.
解法二:∵F为AB的中点,CD=2,AB=4,AB∥CD,
∴CD綊AF,
∴四边形AFCD为平行四边形,∴AD∥FC.
又CC1∥DD1,FC∩CC1=C,FC⊂平面FCC1,CC1⊂平面FCC1,∴平面ADD1A1∥平面FCC1,又EE1⊂平面ADD1A1,∴EE1∥平面FCC1.
(2)证明:连结AC,在△FBC中,FC=BC=FB,
又F为AB的中点,∴AF=FC=FB,
∴∠ACB=90°,即AC⊥BC.
又AC⊥CC1,且CC1∩BC=C,
∴AC⊥平面BB1C1C,而AC⊂平面D1AC;
故平面D1AC⊥平面BB1C1C.
14.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BC,CD=DA,E、F、G分别为CD、DA和AC 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BGD.
[解析] ∵AB=BC,CD=AD,G是AC的中点,∴BG⊥AC,DG⊥AC.
∴AC⊥平面BGD.又EF∥AC,
∴EF⊥平面BGD.又EF⊂平面BEF,
∴平面BDG⊥平面B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