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推移质级配研究
河流动力学——对推移质的认识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1振荡流作用下的推移质输沙规律的研究
1)研究振荡流(波浪)边界层内流场的分布情况。 由于近岸波浪作用下边界层多数属于紊流边界层,因此解决紊流边界层问题尤为重要。通过对流体运动方程的分析化简得出波浪边界层内的雷诺方程。紊流边界层要比层流边界层复杂的多,主要是由于紊动粘滞系数难以确定,通过采取一种新的假定对紊动粘滞系数进行计算,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紊流边界层内流场的分布情况。 2)研究振荡流(波浪)作用下近岸海底的推移质输沙情况。 鉴于波浪瞬时作用下泥沙颗粒起动前的受力与单向流具有相似性,将单向流下的受力模型推广到波浪情况下进行分析。本文除考虑拖曳力、上举力和水下重力外,还考虑了由于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即离散力的影响,并应用波浪作用下紊流边界层内的流速推导出了接触型推移质群体泥沙运动方程。 根据波浪作用下的推移质群体泥沙运动方程可以看出推移质运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性,对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考虑离散力时泥沙起动的希尔兹(Shields)曲线及一般形式的推移质输沙公式。
在大江大河上观测结果的精准性并不理想。
2)目前机理推理的研究角度大体上还是局限于能量、概率理论、水流强度指标、流量等方
面,理论研究视角有待进一步拓宽,有些学者从河道平衡理论、河床结构强度、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尖点突变理论、动理学理论等新的角度展开研究,为推移质理论研究注入新鲜元素。
3)探求通过其它方法确定河段推移质输沙量。在水文资料缺失严重,又不便于进行天然河
通过对弯曲河段进行推移质试验,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天然弯曲的河段中,推移质是呈带状的模式进行运动,凹岸的来沙主要淤积在后弯的凸岸,凸岸的来沙主要淤积在本弯的凸岸后半部分。 2)在不同类型的弯道中,推移质泥沙的运动轨迹不同,泥沙的运动路线决定其输移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前弯道接近于顺直河道,后弯道的弯曲率较大,过渡段通畅,凹岸和凸岸的来沙都是顺着主槽向后弯道进行推移,从后弯的进口处逐渐运行到凸岸的边滩。 3)前弯道弯曲大,过渡段不贯通,受弯道环流作用的影响,前弯道的来沙被淤积到浅滩,在下游形成带状,推移到后弯道凹岸处,属于异岸输沙。
径向非均匀对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的影响
文采 用 c T技 术研 究 了混 合料 的径 向非 均匀性 ,通 过恒高 度频 率扫 描试验 和恒 高度 重复 剪切试 验研 究 了径 向非 均匀性 对 沥青 混合料 抗剪 能力 的影 响 。研 究结 果表 明 : 向非均匀性 使 混合料 的抗 剪能 力偏 高 , 易导 致过 高地估 计混 合料性 能 , 径 容 进而 使路 面设计 不安 全 。 关键 词 : 沥青 混合料 ; 向非均 匀 ; T技 术 ; 匀性指 数 ; 剪能 力 径 C 均 抗
中图分 类号 : 4 4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 09 7 1 ( 07)2 0 8 - 5 U 1 A 10 — 7 6 20 混合 料 室 内试验 是 研究 工 作 的重 要部 分 ,设 计 和路 用 性 能 的预 测 都 是 建 立 在 室 内试 验
维普资讯
20 年 2 07 月第 2 期
城 市道桥 与 防 洪
科技研 究
8 5
径 向非均 匀对沥 青混 合料抗 剪性 能 的影 响
许 银 行 , 兆 星 谢
(. 1武汉 市政 工程 研究 院有 限责任公 司 , 北武 汉 4 0 1 湖 3 0 5;2 同济 大学 ,上 海市 20 9 ) . 00 2 摘 要 :u epv S prae旋转 压实 成型试 件时 , 由于旋转 作用 和试模 对 混合料 的约 束 , 成型试 件很 容易 产生径 向非 均匀 分布 。该
该水平 的试件简称为 S C G ;第 三种均匀水平的试 和和压实过程 中, 均匀分布很容 易产生 。 非 如果非 件也采用旋转压实成型 ,但试件外部 由粗级配混 均 匀 对 混 合 料 力 学 特 性 有 较 大 影 响 ,那 么 试 验 结 合料组成 , 中部 由细级配混合料组成 , 中部和外部 果 就 可 能 是 错 误 的 , 而 导 致 对 混 合 料 性 能 作 集料 级配见表 l 进 ,两种级配混合料 分别 占总体积 出 错 误 判 断 。为 了 防 止 这 一 情 况 的 发 生 , 行 的 5 . 进 28 %和 4 .%, 72 该水平 的试件简称为 I 粗 、 S G。 非 均 匀 性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力 学 性 能 影 响 研 究 十 细级配结合料的最佳用量通过理 论计算 、试验 和 分必要 。 混 合 料 的工 作 性 确 定 ,但 3种 均 匀 水 平 试 件 的 沥 集料是沥青混合料 主要 的组成 部分 ,它 的分 青 总 用 量 是 相 同 的 。 布 直 接 影 响 混 合 料 的路 用 性 能 。实 验 室 在 制 备 试 2 图像获 取与 图像 分析 件 过 程 中 ,集 料 经 常 会 出现 不 同形 式 的不 均 匀 分 布, 如竖向非均匀 、 向非均 匀或窝状 非均匀 , 径 而 径 向非 均 匀 通 常 是 旋 转 压 实 试 件 所 特 有 的 形 式 , 其 特 征为 混合 料级 配径 向分离 成细 级 配 和粗级 配, 细级配分 布在试件 中部 , 粗级配分布在试件外 部 。 目前 为 止 , 于非 均 匀 性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力 学 到 关 性能影响的研究工作很 少 ,本 文通过大量试验研 究 了非 均 匀 性 对 沥 青 混 合 料抗 剪 能力 的影 响 。 通过二维 图像处理技术可 以计算混合料 的非 均匀性指数 , 而评价混合料集料分布的均匀性 。 进 在 进 行 二 维 图像 分 析 时 ,首 先 沿 水 平 或垂 直 方 向 将试件切割 , 然后使用 数码 相机获取剖面 图像 , 最 后对 图像进行处理并计算非均匀性 指数 。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T技术作 为图像 获取 C 的工具 已应 用在沥青 混合料 内部结构研究 中 , 它 可 以对沥青 混合料 内部结构进 行无破损 检测 , 其 1 材料 和试 件 的制 备 设 备包 括 x射线 扫描仪 和用 于 图像分 析 的计算 集 料 采 用 符 合 技 术 要 求 的辉 绿 岩 ,最 大粒 径 机 见 ( 图 1 。 对 沥 青 混 合 料 进 行 C 见 )在 T扫 描过 程 为 1 9mm, 沥青 采 用 委 内瑞 拉 产 天然 沥 青 , 能级 中 , 性 x射 线 穿 透 不 同 物 质 时 其 亮 度 会 产 生 不 同 衰 别 为 P 6— 8 G 42 。 减, 检测 器 根据 亮 度 不 同 的 x 射 线 成像 。 C T技术 为研究集料分布与沥青 混合 料路 用性能 的关 对密度微小变化非常敏感 , 在对混合料扫描时 , 集 系 , 研 究 成 型 了集 料 分 布 均 匀 性 不 同 的试 样 , 本 即 料 、 马蹄 脂 和 空 隙很 容 易 区分 , 便 进 一 步 分 析 。 以 径 向均 匀 和 径 向非 均 匀试 样 。 验 时 , 用 3种 均 在本 研究 中 ,每个试 件要进行 10次 C 试 采 8 T扫 描成 匀水平不同的试件 , 每种水平成型 8 个试件 , 试件 像 ( 图 l 图 2 。 见 、 )
关于均匀沙及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的探讨
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kg/m•s)。
2
梅叶-彼德(E.Meyer-Peter):
原始形式:
gb
=
[( n′)1.5 γhJ n
−
0.047(γ
s
−
γ
) D ]1.5
0.125ρ 0.5 ( ρs − ρ )g
ρs
(6)
式中, n 为河床综合曼宁系数; n′ 为河床平整情况下得沙粒曼宁糙 系数。
gb
=
9.3 β
Dρs Θ
U* (Θ
− Θc )(
Θ − 0.7
Θc )
(18)
式中: Θ 的表达式同亚林公式。
利用式(3),上式可以转化为
Φ = 9.3 β
1 Θ
(Θ
−
Θc
)(
Θ − 0.7
Θc )
(19)
同样考虑仅当输沙强度相对较大时才具有较明显的造床作用,此时, Θ >> Θc ,则上
式简化为
Discussion about Uniform and Un-uniform Bed-load Transport
Huang Huiming Wang Yigang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Disaster and Defense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作者简介:黄惠明(1980-),男,福建福清,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E-mail: hhm805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339010)资助 Biography: Huang Hui-ming (1980- ), male, doctorial student.
宽级配非均匀沙运动特性研究
成。 关 键 词 : 沙 运动 ;非 均 匀 ;宽级 配 ;临界 流 速 泥
中图 法 分 类号 : V 4 T 12
非 均匀沙 的起动 机理进行 了探讨 。但 由于非均匀沙 运
影响, 针对 非均 匀沙 的起 动流速 进行 了测 量和计算 , 对
从近底水 流结构及 床 面 圆球绕 流 试验 结 果 出发 , 阐明
了非均匀 沙起动 机理 的复 杂性 , 立 了能 反 映非 均 匀 建
动存在较 大随机性 , 沙 的级 配组 成 对 其起 动判 别 标曲率 系数 C 的 定义分别 为 :
沙进行 了观测 , 基 于均 匀 沙起 动 流速 的沙 莫 夫公 式 并
流的运动 , 边坡 垮塌形 成 的堰 塞湖 的疏 通等 问题 , 都涉
及 到泥沙 的运动 。当前科研 界对均匀 沙运动 的研究 已 经取得一定进 展 。但 由于 山区河 流 的床沙级 配较
从 非均匀 沙的起 动条件及 机理 、 沙率计算 方法 、 移 挟 悬 质不 平衡输 沙等 方面 分析 了非 均 匀 沙 的运动 特 性 。 Ha a ue a 从 非均 匀沙 床受 到 的拖 曳力 和推 举力 i oX t l t
出发 , 建立 了起动 流速公 式 , 并得 出与相 同大小 的均匀 沙相 比 , 非均匀 沙 中的细 颗粒更 难起动 , 粗颗粒更 容易 起 动的结论 ” …。 总体来 说 , 阶段 已有 的工作 都 是从 不 同 的受 力 现
宽, 组成成 分复杂 , 径 分 布不 连续 等 原 因 , 使 山 区 粒 致 河床 冲刷 和堰塞湖 的疏通等 问题涉及 的泥沙 运动 与均 匀沙存在很 大 区别 。所 以 , 对连 续 和不 连续 宽 级 配 针
沥青混合料非均匀性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
力相互 匹配 , 保证摊铺作业 的连续性 。③降低储料仓与运输车 的卸料 高度, 以卸 料 口高 出 车 箱 侧 板 最 高 处 05米 为 宜 , 要 时 硬 化 抬 高 储 . 必
料 仓 下 面 的道 路 以满 足 要 求 。 44 混 合 料 的 运 输 .
车 的新 工 艺方 法 。
【 关键词 】 非均 匀性 ; 源 ; 根 特点 ; 术手段 ; 技 转运车
研 究 表 明 , 青 混合 料 的非 均 匀性 是 沥青 砼 路 面 发 生 早 期 损 坏 的 4 1 配 合 比设 计 沥 . 重 要 原 因 之 一 。在 出 现 混 合 料 离 析 的 非 均 匀 性 区 域 极 易 导 致 出 现 拥 混 合 料 的 配 合 比设 计 严 格 按 照 目标 、生 产 机 生 产 验 证 三 阶 段 进
2 沥 青 混 合 料 非 均 匀 性 的 类 型
①采用 间歇式拌和机 自动化生产 , 严禁手动补料。 严格控制沥青、 生产过程 中严禁随意更改拌 和参数 。② 按 其 产 生 的原 因 , 青 混 合 料 的 非 均 匀 性 主 要 有 集 料 离 析 、 度 集料 的加热温度 和拌和 时间. 沥 温 厚 宽 离 析 和 压 实 不 均 匀 三 种 类 型 . 发生 非 均匀 现象 的 最 终 结 果 和 实 质 均 拌 和机 的 生产 能 力 要 与 路 面 结 构 类 型 、 度 、 度 和摊 铺 机 的 摊 铺 能 其
科技信息
0公路与管理0
S IN E&T C NO O CE C E H L GYI F MA I N OR TON
21 0 1年
第 1 期 1
非均质油藏开发后期改善水驱效果研究——以王场油田王广区潜4~3油组为例
·73·
油无法被采出,采收率得不到提高。如潜 冻 部砂 体 的生产井王西16斜一9井 ,该井位于构造高部位 , 区域从 低 部位 至高 部位 物性 变 差 ,厚度 变 薄 ,注 入 水沿物性好 ,厚度大的优势 区域推进 ,注水井王西 斜 l6—7累计 注水高达 117730m ,低部位 的王西 15— 8B及王西 l6—8高液高含水 ,高部位的王西l6斜一9仍 低液低 含水 。
· 72·
江 汉 石 油 科 技 表2 王4斜一14-9井 地 应 力方 向解 释成 果 表
第 26卷
2.4 见水见效 方 向研 究 2.4.1 靠近断层 区域
对 注 水井 组 首次 见效 方 向进 行统 计 分类 。见 水 方向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性 ,断层附近注水主要见效 方 向为裂缝方 向 ,即最大 主应力北 东30度 方 向。 2.4.2 远 离断层 区域
对 远 离 断层 的注 水井 组进 行 了见 效方 向分 析 , 因主裂缝方 向不明确 ,注水主流方 向主要受储层厚 度及 物 性 的影 响 ,根据 历史 生 产动 态 情况 ,作 出 了 注水方向见效图 ,通过观察分析 ,得出在远离断层 的区域 ,注入水主要 向物性变好 ,厚度变厚的方 向 推进 ,见效井 多位 于主流线方 向。
3 注水开发实践
王场油 田王广区潜43油组 自1970年投入注水开 发 , 目前 已进入 开 发后 期 ,受储 层 非 均质 性 、地层 压裂 裂缝 不 明确 等 原 因影 响 ,平 面上 已形 成 固定 的 水 驱 流线 ,一方 面 物性 较差 区域 油 井 能量 不足 ,液 量下降 ,另一方面物性较好 的区域油井含水居高不 下 ,导致 目前水驱效果差 ,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区块 的开发效 果和采 收率 的提高 。 3.1 注水开发 现状
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综述
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综述工程泥沙问题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受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河床或海床变形及有别于自然情况下的泥沙问题。
在实际工程中对泥沙研究目的主要是认识水流中的泥沙运动规律、河床演变规律,进而解决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
研究方向主要分为河流航道工程泥沙问题和海岸工程泥沙问题两大类,其中河流泥沙研究起步较早,而海岸工程泥沙问题是由前者衍生而来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早在公元前256 年的战国末期,当时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工程时巧妙地利用了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工程布局完全符合现代泥沙运动力学原理,使都江堰工程至今已经成功运行至今。
泥沙运动涉及侵蚀、输运、沉积等地貌过程,各种过程涉及的时空尺度变化范围极大。
在一些情况下必须考虑地质构造的上升、下降等大尺度、长时期的过程,有时又必须考虑泥沙起动、悬移等微尺度和瞬时的过程。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河流泥沙研究包含了从宏观到微观多方面的物理现象,因而尽管国内外在河道治理方面不乏成功的例子,但是泥沙学科体系的建立还是20世纪的事情。
19世纪末期,法国的DuBoys第一次提出推移质运动的拖曳力理论。
泥沙学科研究初期,Gilbert 在20 世纪初通过水槽试验研究推移质泥沙的运动规律,最早建立了推移质运动的模式和计算公式。
Rouse等在20世纪30年代初类比分子扩散理论,导出了著名的悬移质泥沙浓度分布公式,至今还在广泛应用。
而后Einstein、Bagnold、Engelund 等人奠定了泥沙学科的基石Einstein 首创用统计方法研究悬移质输沙率和推移质输沙率,导出泥沙挟沙力的计算公式。
特别突出的是能进行非均匀输沙的计算。
此外,Einstein 还定义了冲泻质和床沙质的概念,提出了冲积河流阻力划分与计算方法。
Bagnold 注重泥沙运动的物理本质,用基本物理概念和物理过程描述方法来研究泥沙运动规律,所建立的推移质输沙率、悬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物理概念明确、理论分析合理,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漓江壅水工程推移质输沙率研究
关键词 : 推移质输沙率 ; 力学分析 ; 随机理论
中 图分 类 号 :V 11 T 3 .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漓 江 发 源 于 广 西 兴 安 县 西 北 猫 儿 山 , 长 约 全
据 桂林 ( ) 16 三 站 9 2~19 9 8年 实 测 径 流 资 料 统 计 , 址 实 测 最 大 洪 峰 流 量 580m / , 小 流 量 为 坝 9 3 s 最
漓 江 是 国 家 重 点 保 护 河 流 之一 , 它是 桂 林 山水
1 非 均 匀 沙 推 移 质 级 配 与 输 沙 率 研
究
漓 江 属 山 区性 河 流 , 移 质 组 成 以沙 砾 石 和沙 推
的 灵 魂 和 世 界 著 名 的 旅 游 黄 金 水 道 . 家 里 工 程 建 吴
维普资讯
第 3 第 4期 5卷 20 02年 8 月
武 汉大 学学 报 ( 学 版 ) 工
E gn eigJ un lo u a ies y n ie r o ra f h n Unv ri n W t
Vo1 3 . 5 No. 4 Aug. 00 2 2
地 区 的旅 游 景 观 . 了抬 高 桂 林 市 区 枯 水 期 的 河 道 为
4. 1 3亿 m , 大 年 平 均 流 量 为 2 5m / 19 3最 0 3 s( 9 8年 ) , 最 小 年 平 均 流 量 为 7 . 3 s( 9 3年 ) 径 流 年 内 3 9m / 16 . 水 沙 分 布 极 不 平 衡 , 期 3~8月 径 流 量 占 全 年 的 汛 8 .% , 0 3 同期 悬 移 质 输 沙 量 占全 年 的 9 . % . 78
非均相驱最优段塞组合方式室内实验研究
第48卷第12期 当 代 化 工 Vol.48,No.12 2019年12月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 December ,2019收稿日期:2019-09-01非均相驱最优段塞组合方式室内实验研究赵春森,沈忱*(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8)摘 要: 注聚末期后注入非均相体系已应用于海上某油田提高采收率。
注入非均相体系过程中不同段塞组合方式将影响油田最终采收率。
为了符合海上油田开采降本高效的特性,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了9组不同段塞组合方式,优化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 浓度、聚合物浓度和段塞大小。
优化后的最优段塞组合方式为PPG 浓度1 000 mg/L+聚合物浓度1 800 mg/L+段塞尺寸0.4 PV ,可最终提高采收率至70.63%,可为油田现场施工方案提供设计思路。
关 键 词:化学驱油;堵水;段塞组合中图分类号:TE3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460(2019)12-2766-04Laboratory Experiment Study on Optimal Slug Combination Method for Heterogeneous FloodingZHAO Chun-sen , SHEN Chen *(Colleg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Daqing163318, China )Abstract : The injection of heterogeneous systems after the end of polymer injection period has been applied to an offshore oilfield for furthe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Different slug combinations will affect the ultimate recovery of the oilfield during the injection of heterogeneous systems. In order to meet the high efficiency of offshore oilfield exploitation, 9 different slug combinations to optimize the PPG concentration, polymer concentration and slug size of viscoelastic particle flooding agent were designed with the help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he optimized optimal slug combination method was determined as follows: PPG concentration 1 000 mg/L, polymer concentration 1800 mg/L, slug size 0.4 PV , which ultimately improved the oil recovery to 70.63%. Key words : Chemical flooding; Water plugging; slug combination与陆地油田不同,海上油田受限于平台寿命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海上油田开采需高速高效等特点。
非均匀沙分级推移质公式
非均匀沙分级推移质公式
孙志林;田林
【期刊名称】《水利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根据近底泥沙交换的随机-力学模式及输沙率概率分布,从理论上建立了非均匀沙任意粒级推移质输沙率的新公式.采用作者提出的分级起动概率和颗粒跳跃速度表达式处理有关参数,而公式所及常数则由均匀沙输移试验资料确定.由此获得的非均匀沙分级推移质公式物理概念清楚、数学处理严密、能自动适应均匀沙情形.用非均匀沙分级输移试验资料的验证结果表明,理论能合理地描述非均匀沙推移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总页数】6页(P65-70)
【作者】孙志林;田林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2+.2
【相关文献】
1.基于休止角模型的非均匀沙分级起动流速公式 [J], 张斌;刘兴年;杨奉广
2.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的研究 [J], 乐培九;王长海
3.恒定流中非均匀沙推移质不平衡输沙研究 [J], 陆永军;张华庆
4.粗化床面非均匀沙推移质运动扩散特性研究 [J], 刘春晶;曹文洪;耿旭;许琳娟
5.平衡输沙条件下非均匀推移质运动特性 [J], 陈有华;白玉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宽级配推移质输移特性研究
宽级配推移质输移特性研究摘要:针对宽级配卵石河道粗细颗粒泥沙的输移特点,提出一种反映粗化细化进程的特点参数——粗化细化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式,来描述河道粗化细化进程中输沙能力的不同特点。
同时,在对床沙位置进行实测的基础上,把粗化进程和床沙位置特点参数联系起来,用床沙位置特点参数来反映,刻化粗化细化进程中的程度;由此而对非均匀粗细泥沙输移中粗化细化程度对输沙率的阻碍规律进行深切探讨,取得粗化细化程度对粗颗粒泥沙推移质输沙率阻碍的计算方式。
关键词:泥沙输移推移质粗化进程1 前言长江三峡库尾河段,其冲淤变幅较大,当蓄水发电时,河床发生淤积床沙细化,提高了输沙能力,当消落拉沙时,河床会发生冲洗使床沙慢慢粗化,降低河道的输沙能力[1,3]。
因此,在必然的边界条件下,要加大河道的输沙能力,可进行水沙调剂,使水沙相匹配,让河道朝有利的方向进展,减少减缓河道的淤积。
粗化细化进程中粗化细化是如何阻碍输沙能力,能够用下述例子来简要说明:在水槽上铺必然厚度的粗细泥沙,施放清水进行冲洗使其完全粗化稳固,现在粗化程度达到最大,输沙率为零。
现在,取下粗化层级配,并按此级配从头配沙并铺并水槽中,施放与前述粗化稳固时一样的水流,那么输沙率显然不为零,粗化程度那么为零。
二者的要紧不同在于粗化细化程度不一样,前者粗化程度最高,后者那么反之。
这就反映出,粗化程度的不同致使不同的输沙强度(或输沙率)。
反过来讲,作为粗化进程的反进程——细化进程,在水流相同条件下,细化程度越大,那么输沙强度亦较高。
冲洗粗化进程的输沙强度明显小于淤积(细化进程)的挟沙强度。
另一方面,粗化细化是一持续进程,冲洗中有着不同的粗化程度,细化中亦存在不同的细化程度,不同程度的粗化细化,其输沙规律也不一样。
2粗化细化程度概念粗化细化进程是天然河道冲淤交替的反映,反映粗化细化强烈的量称为粗化细化程度。
如何进行粗化细化程度的量测、计算是解决非均匀粗细泥沙输移规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推移质的认识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对推移质的认识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摘要:通过对推移质概念、运动特性,推移质与悬移质的区别及联系的介绍,简要介绍推移质。
国内外很多专家对推移质有过研究,特别是在推移质输沙率,浑水推移质分组输沙,推移质沙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关键字:推移质输沙率沙坡正文:一.对推移质的认识(1)推移质的概念及运动特性推移质是河流泥沙中沿河床床面滚动、推移和跳跃前进的泥沙,由于其运动的范围限于床面附近,故又称为底沙。
推移质与悬移质相比一般较粗,也较均匀,集中在河流底层,受底层水流紊动的影响,运动具有较强的间歇性。
底沙走走停停,不断和床沙发生交换。
推移质运动速度比底层水流流速要小,同时其运动还要增加水流的能量消耗。
在推移质运动达到一定强度时,还会在床面上形成沙坡。
(2)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区分和联系在靠近河床附近,受水流条件的影响,床沙与推移质之间、推移质与悬移质之间都不断的发生着交换。
同一粒径的泥沙在某一河段的某一水流下,可能处于悬移运动;但到了另一河段另一水流条件下,则有可能变为推移运动;甚至沉落到床面成为静止的泥沙。
对悬沙分布的研究表明:当水流中悬沙很少,泥沙绝大部分以推移形式运动时,通常将反映泥沙悬浮特征的无量纲数w/(ku*)取值为5作为区分悬移质和推移质的临界指标。
二.推移质输沙率在河流输移的泥沙中,虽然推移质泥沙在总输沙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不大,但是由于它们在床面附近运动,粒径又较粗较均匀,因而在某些方面对河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例如,这类粗砂若进入引水渠或航道、船闸内,往往造成淤积。
进入低水头径流电站,又会造成涡轮机的严重磨损。
目前确定确定推移质输沙率的方法有两类:一是水文测验法,用推移质采样器在河流现场采样实测,由此得到实测推移质输沙率;二是根据推移质运动规律,建立包括水流因子和泥沙因子在内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用实验资料反推公式中的特定系数和指数。
就目前推移质输沙率研究的现状看,前者受实测工具不完善和采样器效率低的影响,实测推移质输沙率的精度并不高;而后者因为缺乏准确的河道实测推移质输沙率资料的验证,虽然公式很多,但相互间计算结果差异很大。
2011 宽级配非均匀沙运动特性研究
第 42卷第 13期 2011年 7月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Vol.42,No.13July , 2011收稿日期 :2011-04-18基金项目:“ 十一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08DAB29B02,2009BAK56B03 作者简介 :王思莹 , 女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枢纽与电站水力学研究工作。
E -mail :thing@ustc.edu文章编号 :1001-4179(2011 13-0072-04宽级配非均匀沙运动特性研究王思莹 , 段文刚 , 李利(长江科学院水力学研究所 , 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 :为了探索泥沙在水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 通过水槽试验 , 对均匀沙、连续和不连续宽级配非均匀沙的沙床发生起动和冲刷的运动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分析。
将均匀沙的沙莫夫公式加以推广 ,表征了非均匀沙各级运动对应的临界流速与水深及各材料参数的关系 , 拟合得到了不同种类的沙床发生各级运动对应的临界流速系数。
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的对比分析表明 ,与均匀沙相比 , 连续宽级配非均匀沙一旦发生起动 , 其颗粒运动更容易加剧形成冲刷 ; 而缺粒径段的不连续宽级配非均匀沙 , 由于大颗粒的荫蔽阻挡作用 , 冲刷较难形成。
关键词 :泥沙运动 ; 非均匀 ; 宽级配 ; 临界流速中图法分类号 :TV142文献标志码 :A天然河道中水流对河床的冲刷 , 暴雨形成的泥石流的运动 ,边坡垮塌形成的堰塞湖的疏通等问题 , 都涉及到泥沙的运动。
当前科研界对均匀沙运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1-4]。
但由于山区河流的床沙级配较宽 , 组成成分复杂 , 粒径分布不连续等原因 , 致使山区河床冲刷和堰塞湖的疏通等问题涉及的泥沙运动与均匀沙存在很大区别。
所以 ,针对连续和不连续宽级配非均匀沙的运动特殊性 , 加强对其运动规律和起动流速的研究 , 对自然河道的治理、山洪灾害的防治等都有相当的价值。
利用非均质模型优化组合段塞方式室内试验研究
利用非均质模型优化组合段塞方式室内试验研究【摘要】由于长期注水开发的区块普遍存在着储层物性差别大、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非常突出的特点,因此采用非均质岩芯模型进行室内驱油试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试验利用非均质岩芯模型,对段塞组合方式进行优化,研究复合驱配方体系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以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配方体系,充分发挥化学驱的作用来提高开发效果,实现增储稳产目标。
研究内容:(1)采用长岩心非均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并取得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影响的规律性认识;(2)采用不同段塞组合方式,研究段塞组合对驱油效率影响的规律性认识。
从而指导注入方案的开发调整和剩余油的挖潜。
【关键词】非均质模型;段塞组合;驱油效率0 引言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非常突出,因此,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1]。
注入方式的不同造成驱替压力的不同,会导致驱油效率的差异[2-3],本文利用非均质模型,采用不同段塞组合方式,进行驱油效率室内试验研究,确定储层非均质性及不同注入方式对驱油效率的影响。
1 实验设计1.1 实验条件实验温度为地层温度,实验用水为地层水,实验用油为地层模拟油。
1.2 实验内容选择非均质长岩芯模型先分别进行抽空,饱和水,然后进行水驱油试验,试验后采用不同段塞组合方式进行水驱油试验。
由于水驱油过程中,压力不断变化,因此不同段塞组合对驱油效率影响很大,同时其驱油效率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非均质性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岩芯驱替模型基础参数1.3 实验方案2 实验结果分析2.1 方案一试验结果分析注入倍数为2.33PV时,转前置段塞,压力差由0.03急剧上升到0.338,含水率由98%降到95.7%,采收率由40.04%提高到40.50%;转主段塞1时,压力升到0.545,含水率降到79.32%,采收率提高到44.78%;转主段塞2时,压力升到0.588,含水率降到34.13%,采收率提高到56.56%;转副段塞1时,压力下降为0.397,含水率回升到69.79%,采收率提高到60.60%;转副段塞2时,压力下降为0.348,含水率回升到95.42%,采收率提高到61.21%;转保护段塞时,压力下降为0.288,含水率为94.28%,采收率提高到61.97%;转水驱后,压力回降为0.043,含水率达到100%,最终采收率为62.07%。
双峰型非均匀沙推移运动特性及输移规律_孙东坡
W st 、W s( t - 1) 分别为 t 时刻与 t - 1 时刻对应的推移质累积质量; " t 为前后间的微小时段。 在水槽试验段设置了推移质颗粒组成实时采集系统 ,该系统在水槽正上方设置 2 台高速摄像机, 采样频
率为 20 ~ 200 Hz,分辨率为 1 280 × 1 024 ; 在试验过程中连续采集床面设定域内运动泥沙的图像 。 基于图像 识别技术,确定域内粗细颗粒各自个数,实时获取推移质泥沙的颗粒组成 。 在水槽中轴线位置布置 2 套 ADV 多普勒流速仪, 采集不同位置近壁区瞬时三维流速变化过程, 获取床 面附近紊流结构及相关特征值,仪器布置见图 1 。 1. 3 试验设计 基于水槽试验研究非均匀推移质泥沙输移特性的基本思路 : 针对比较典型的双峰型非均匀沙 ,首先进行 不同床沙组成与不同水流强度的系列试验 ,获取相应的水力要素、近壁区湍流结构、推移质输移率与颗粒组 成数据,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依存关系 ,推求双峰型非均匀推移质的输移规律 。 借助变坡水槽试验,在水流因子方面连续采集水深、 流速获取 Fr 及近壁区流场紊动特征值; 泥沙因子 方面连续采集推移质累积输移量和床面泥沙运动图像 ,获取实时推移质颗粒拣选度变化 。 系列试验共设计 46 组、211 次不同颗粒与水流强度组合的试验工况, 见表 2 。 水流强度分有 6 个流量 级、3 类底坡、12 种水深,泥沙组成有 10 个不同的颗粒粗细比 η。为便于识别粗细颗粒间的相互影响机制 , 采用色彩差异明显的非均匀沙,颗粒均保持相对较好的球度。 为便于试验成果的对比分析,引入量纲一时间参数 T s 与量纲一颗粒即时拣选度参数 φ it : 设试验初始时 T t - T0 。 设在 刻为 T0 ,结束时刻为 T N ,试验进程中某时刻为 T t ,经归一化标准处理后的时间参数为 T s = T N - T0 某时刻 t 推移质中的第 i 种特征粒径的颗粒质量为 M it ,颗粒总质量 M St ,则定义运动颗粒即时拣选度为 φ it = M it ,用来反映推移质运动中,颗粒粗细差异对输移率的影响。 M St
典型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公式适用性比较
典型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公式适用性比较
饶璋超;罗永钦;袁强;付俊峰
【期刊名称】《泥沙研究》
【年(卷),期】2024(49)2
【摘要】基于等中值粒径的“单、双峰型级配”推移质输沙试验以及“驼峰”输沙率试验数据,选择Einstein、吴伟明、Wilcock和吴保生等4种典型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计算“单、双峰型级配”推移质输沙率,将两种级配的输沙率比值及曲线形态与试验成果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吴伟明公式在反映“单、双峰型级配”推移质输沙差异上表现最好,这4种公式均无法反映“驼峰”输沙率现象。
基于多参数考虑的Patel公式较这4种公式能更好地反映上述两种现象。
充分考虑床沙级配对分组沙起动切应力和输沙有效Shields数的影响,是提高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精度和适用性的关键。
【总页数】8页(P17-24)
【作者】饶璋超;罗永钦;袁强;付俊峰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云南省高校水生态与水流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2.2
【相关文献】
1.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的研究
2.非均匀沙的推移质输沙率
3.Einstein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修正
4.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均质砂推移质和悬移质输砂率的计算
非均质砂推移质和悬移质输砂率的计算PrabhataK.Swamee;安梦雄;等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均质砂推移质和悬移质输砂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
而对于非均质砂,其相应的计算方法却很少,并且这些方法缺简化,常常得从一系列的图和表中查出多种修正系数,这不仅导致计算复杂化,而且每一步会造成精度不够。
应用Samaga等人所提供的资料建立了悬移质输砂率计算的经验方程,除Misri(1984)的资料外,这些资料也可用来建立推移质输砂率计算的经验方程,在特定条件下,这些方程符合均质砂的输砂率关系,泥砂的非均匀性由单峰型式的级配方程中3个经验参数来确定;建立了对数正态分布参数和拟定级配之间的关系,这些方程同样适用于非均质砂的总输砂率计算。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PrabhataK.Swamee;安梦雄;等
【作者单位】Roorkee大学;西北水科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2.2
【相关文献】
1.断面输砂率计算公式的商榷 [J], 赵国良;刘海林
2.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推移质输沙计算 [J], 曹祖德
3.河口泥沙输移方式差别及推移质数量计算 [J], 孙志林
4.往复流作用下推移质输沙强度的计算公式 [J], LI Ming;YU Meixin;YU Guoliang
5.不同推移质输沙模型在围堰附近砂床冲刷模拟中的应用与比较 [J], 谭成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
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
摘要:
1.悬移质和推移质的定义
2.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的含义
3.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的应用
4.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的优缺点
正文:
悬移质和推移质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悬移质是指在地表下运动的岩石或土壤颗粒,其运动方式主要是通过风、水、冰等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移动。
推移质则是指在地壳内部运动的岩石或矿物质,其运动方式主要是通过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而发生的移动。
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则是一份详细的表格,用于描述悬移质和推移质的种类、性质、分布、形成条件等信息。
该表格对于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推断出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气候变化等信息。
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推断出地质构造的运动历史,从而研究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物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从而研究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规律。
环境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推断出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从而研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悬移质和推移质级配表的优点在于其全面、系统、详细地记录了悬移质和推移质的信息,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作为重要的交通路面形式,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应用广泛。
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行驶安全性,因此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一直是交通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性质、配合比的优化和相应施工工艺的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而针对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非均匀性问题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这也是本研究选题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拟基于非均匀性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展开研究,旨在为提高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一)研究内容1.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非均匀性特征研究。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实际工程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确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非均匀性特征。
2.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
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非均匀性特征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基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法。
调取相关学术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 实地调查法。
在现有实际工程中进行数据采集与观测,以了解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实际情况。
3. 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确定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非均匀性特征及施工质量评价指标。
4. 现场试验法。
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施工质量控制试验,验证研究结果的可行性。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非均匀性特征以及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建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非均匀性特征及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 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为沥青路面施工提供技术支持与规范。
3. 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为保证交通安全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移质级配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示于图 3 中 。
41113 与 Gessler 试验资料的比较
Gessler[9] 在 40m 长 、1m 宽 、坡度 0100199 的水槽中进行了床沙试验 。其中序号为 1/ 5 的一组试验流
速为 V = 01415mΠs ,水力半径 R = 01061m ,其床沙级配曲线如图 1 中 5 所示 。由本文非均匀推移质级配
(5) 令推移质总输沙率为 qb (待求) ,则 di 粒径组的输沙率为
N
∑ qb (ξbi - ξ ) b , i - 1 Pi
(ξbi - ξ ) b , i - 1 Pi
(4)
i =1
(6) 用均匀粒径推移质的输沙率公式 ,如梅叶 2彼得公式 ,计算与各粒径组 di 相应的饱和输沙率 qbi 。
配的某种关系 ,推求推移质级配 。
本文建议一种新的非均匀沙推移质级配及输沙率的计算方法 。计算的具体步骤是 :
(1) 根据泥沙颗粒起动流速公式
Uc = 1141
ρs
ρ
ρ(1)
和已知的水深 h ,水力坡度 J 或流速 u ,确定最大可起动粒径 dmax 。
收稿日期 :2002209202 作者简介 :王涌涛 (1969 - ) ,男 ,辽宁抚顺人 ,讲师 ,主要从事水力学及给排水研究 。
(7) 写出各粒径组的实际输沙率与该粒径组的饱和输沙率之比为
N
∑ qb (ξbi - ξ ) b , i - 1 PiΠqbi
(ξbi - ξ ) b , i - 1 Pi
(5)
i =1
这个比值表示该粒径实际输沙所消耗的水流动力与水流总动力的比值 。显然 ,各粒径组输沙所消
耗的水流总动力比值之和等于 1 ,即有
U 的概率密度函数 PU 为
PU =
2π1σu′exp
-
( U - U) 2 2σu′2
U 落在 U1 和 U2 之间的概率为
Pr ob ( U1
≤ U ≤ U2 )
=
1 2
<
U2 - U σu′ 2
-
<
U1 - U σu′ 2
(2)
<( x) 是拉普拉斯函数 。
(4) 设粒径为 di 的组 ,在去掉大于 dmax成分后的床质中的百分比为 (ξbi - ξ ) b , i - 1 ,其中 ξbi 是床质中
31Tanana 河 41Snake 河
41112 与 Day 试验资料的比较
Day[7] 用 18m 长 、2146m 宽的水槽进行了两种 级 配 的 床 沙 试 验 。平 均 流 速 范 围 从 01516m/ s 到
01745mΠs ,水力半径从 01098m 到 01143m。其中 A 、B 组床沙级配曲线如图 1 中 3 、4 所示 。由本文非均匀
∑N
qb (ξbi - ξ ) b , i - 1 Pi
N
=1
(6)
∑ q i = 1 bi
(ξbi - ξ ) b , i - 1 Pi
i =1
从而可得非均匀沙推移质的输沙率 qb 为
qb = N
∑
1 (ξbi - ξ ) b , i - 1 Pi
N
(7)
∑ q i = 1 bi
(ξbi - ξ ) b , i - 1 Pi
4mΠs ,计算输沙率和输沙的级配[1] 。 先用式 (1) 计算与 h = 10m , u = 4mΠs 相应的可起动最大粒径 dmax = 0111m。因此在粒径分组时把 d
= 110mm 以上的沙粒都去掉 。计算结果列于表 1 。
代表粒径 Πmm
75 30 10
表 1 太平湾电厂下游河段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计算 Table 1 Bed load transport rate results of downstream channel in Taipingwan Power Station
直径小于 di 颗粒的累计百分比 (已去掉大于 dmax的颗粒) ,则 di 粒径组进入推移质的相对百分比为 (ξbi -
ξ ) b , i - 1 Pi ,因此
N
∑ (ξbi - ξ ) b , i- 1 Pi
(ξbi - ξ ) b , i - 1 Pi
(3)
i =1
就是推移质中 di 粒径组的百分比 。
1 引言
天然河流上的泥沙几乎都为非均匀沙 ,一些河道上的床沙级配很宽 ,床沙的最大最小粒径相差几百 倍 ,甚至上千倍 。非均匀度很大的泥沙 ,由于粗颗粒对细颗粒的荫蔽作用和运动的细颗粒对粗颗粒的碰 撞作用 ,使其运动规律与均匀沙的运动规律相比更加复杂 。目前 ,国内外对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及其 级配的计算远没有均匀沙输沙率及级配计算研究得透彻 。所以 ,对非均匀沙输移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 的意义 。
2 理论分析
对非均匀沙推移质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选择非均匀沙的代表粒径 ,直接用均匀推移质的输沙率公式
估计非均匀推移质的输沙率 ,并把床沙级配作为推移质的级配 ,但实际上 ,床沙级配较宽时 ,推移质级配
和床沙级配有很大区别 。
目前 ,对非均匀推移质的输沙率及级配的确定方法大致有三种 :
一种是对输沙率按粒径分组计算 ,先算出各粒径组泥沙的输沙率 ,求和得总输沙率 ,任一粒径组泥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示于图 3 中 。 41114 与 Little 和 Mayer 试验资料的比较
Little 和 Mayer[10] 在 1212m 长 、016m 宽 、坡度 01002 的循环水槽中进行了床沙试验 。这里研究序号为 221 的一组试验 (流速为 V = 01379m/ s ,水力半径 R = 01047m) ,其床沙级配曲线如图 1 中 6 所示 。由本 文非均匀推移质级配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示于图 3 中 。 4. 2 河道资料验证 41211 美国东汊河 ( East Fork River)
52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图 3 水槽非均匀沙推移质级配曲线 Fig. 3 Bed load compositions of non2uniform sediments for laboratory data (图 3 中实线表示推移质级配的实测值 ;圆圈符号表示 Ackers 和 White 推移质级配公式计算值 ;方块符号表示 Paintal 推移质级配公式计算值 ;五角星号表示本文公式计算值 。其中 ,空心符号表示没有考虑荫蔽参数的情况 ;实心符号表 示考虑荫蔽参数的情况)
图 1 水槽床沙级配曲线 Fig. 1 Bed material distributions for laboratory data 11Davies 3A 21Davies 4A 31Day A 41Day B
51Gessler 1Π5 61Little 和 Mayer 221
图 2 河道床沙级配曲线 Fig. 2 Bed material distributions in rivers 11 东汊河区间平均 21 东汊河局部平均
(3) 用式 (1) 确定与 di 相应的起动流速 Uci ,用下式确定 di 的起动概率 Pi 。断面平均流速 U 是一个
随机过程 ,瞬时断面平均流速可以分解为时均值 U 与脉动值 u′之和
U = U + u′
由于脉动流速服从正态分布 ,即[2]
f (ηu′) =
12πexp
-
η2 u′ 2
式中 ηu′=σuu′′; u′为脉动流速 ;σu′为 u′的均方差 。
i =1
3 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及级配计算举例
举一个例子如下 。太平湾电厂下游某河段洪水时水深 h = 10m ,水力坡度 J = 010014 ,流速 u = 51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4 年 2 月
泥沙研究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第1期
非均匀推移质级配研究
王涌涛1 , 倪汉根2 , 崔 莉2
(1. 苏州科技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江苏 苏州 215011 ;2. 大连理工大学 土木系 ,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要 :根据脉动流速服从正态分布和输沙平衡时床沙与推移质泥沙颗粒的交换处于平衡状态的概念 ,经理论 分析得到了适用于宽级配非均匀沙河槽的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 ,由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 算公式的计算值与 Davies、Day、Gessler 、Little 和 Mayer 等水槽试验值及美国东汊河 、Tanana 河 、Snake 河及长江宜 昌等河道实测值吻合较好 。 关键词 :非均匀沙 ; 推移质 ; 输沙率 ; 级配 中图分类号 :TV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682155X(2004) 0120050206
0166
2159
0189
1179
0197
16129 51119 17129
011922 016040 012038
qbi Πm3·(m·s) - 1
010165 010235 010267
最后用 (7) 式计算得到此时非均匀沙推移质的输沙率 qb = 010222 ,由表 1 可见 ,推移质的级配和床 质的级配稍有差异 。代表粒径为 75mm 的粒径组在床质中占 24168 % ,在推移质中占 19122 % ;代表粒径 为 30mm 和 10mm 的粒径组在床质中的比例分别为 57152 %和 17180 % ,在推移质中则上升为 6014 %和 20138 %。
Emmett[11] 研究了东汊河中 313km 长的一段 ,两个断面编号为 0000 和 3256 ,平均河宽为 1416m。 Emmett 给出了从 1979 年 5 月 20 日至 1979 年 6 月 22 日的河流水力条件及床沙输移资料 。图 2 中 1 、2 给出了此河段床沙级配曲线 。6 月 15 日的水流条件基本上是稳定的 (断面 0000 :水深为 110m ,流速 V = 0197mΠs ;断面 3256 :水力半径 R = 0181m ,流速 V = 0182m/ s) 。由本文非均匀推移质级配计算值与实 测值的比较示于图 4 中 。 41212 Tanana 河 Emmett[12] 给出了 Tanana 河 1977 年 10 天的河床数据资料 ,6 月 7 日流量为 753m3 / s ,流速为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