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稿约简则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扎根于云南的我,早已经深深爱上养育我的这片故土。
曾以“彩色云南”响彻于世,但我却喜欢它的另外一个名字“乌蒙山”。
为什么我会更喜欢“乌蒙山”这个名字呢?因为乌蒙山就是指整个云贵高原,更能体现云南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云南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却以丰富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造就了云南民族特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个大家庭。
我深爱家乡云南,在此浅析一下我家乡云南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我的家乡。
标签:乌蒙山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0 引言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昆明。
云南,称为“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也被称为“乌蒙山”。
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八。
总人口4596万(2010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名。
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有8个地级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
8个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
1 地理特征1.1 气候类型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1.2 地貌特征地形极为复杂,整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坝子湖泊不到6%。
2 自然环境2.1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1)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一昌都一兰坪一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 —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昆明市地理环境
昆明市地理环境
昆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
昆明市地理环境优越,被誉
为“春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昆明市地处滇池盆地,周边山脉环绕,地势平坦。
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和植被等方面介绍昆明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昆明市地势平坦,属云南高原的一部分。
市区地势较为平坦,西北部有西山,东
南部有呈贡山。
昆明市内多为丘陵和平原地貌,地势起伏较小,适宜农业发展。
西部
地势相对较高,气候较凉爽,适合果树种植。
气候特点
昆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
昆明市夏季雨水充沛,
气温适中,冬季干燥凉爽。
昆明市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景色宜人,吸引大量
游客前来赏花游玩。
水系
昆明市有众多河流穿城而过,其中以滇池最为著名。
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昆明市的母亲湖。
昆明市的水系丰富,河流众多,为当地的灌溉、供水提供了便
利条件。
植被
昆明市植被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较高。
市区内分布着多个公园和植物园,如西
山森林公园、翠湖公园等,绿化率较高。
昆明市的植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植物和
花卉,是一个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城市。
总体而言,昆明市地理环境优越,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植被茂盛。
这些特点
使得昆明成为一座宜居城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植物地理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试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摘要: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
正是如此,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而云南省也素来有“植物王国”之称。
植被分布规律自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分布为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高山灌丛、草甸。
关键词:地理环境云南植被分布规律1、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概述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
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1.1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
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
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
自然地理环境导论 云南自然地理
云南自然地理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 -29°15'8 ,东经97°31'39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
国境线长 4061 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
云南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云南省辖 16 个地、州、市,其中 8 个民族自治州, 5 个省辖市, 3 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 128 个,其中 29 个民族自治县。
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大理、楚雄、保山、丽江、思茅、景洪、瑞丽等。
2001 年末,云南省总人口 4287.4 万人。
除汉族外,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种,其中 15 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1/3 。
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
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个少数民族中,有 13 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
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
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稿约简则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稿约简则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科技期刊,登载有关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研究的论文。
来稿力求精炼,立意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并遵守国家保密等政策法规。
以7000字为宜,特殊情况可适当伸缩。
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请勿一稿多投。
非重大项目成果作者排名以不超过3个为宜,并附第一作者简介。
另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来稿请附上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及3至6个关键词。
摘要需客观反映全文核心内容,应是具有独立性的报道式,不应写成内容简介或评述;关键词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中所列词汇,不要使用“研究”“调查”一类词语。
题目及图表名均须译成英文。
图表只附必要的,其中的外文应译成中文。
图件请按岀版要求制作;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
照片请附底片或单独的高分辨率电子版及简短文字说明。
文中标题序号、层次按国家统一标准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左顶格书写,不同层次间用圆点间隔(如1, 1.1,1丄1……)。
计量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标称,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国际符号。
标点符号请认真对待。
弓I文(内部资料)请对应于本页脚注;文末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之公开发表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岀(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著录格式为: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列前3位,后加等或etal).篇名[J].刊名,岀版年,卷(期):起止页码.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例前3位,后加等或etal).书名[M].岀版地:岀版单位,岀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题名[D].地址:授予学位机构,年份:起止页码.文集:[序号]析岀文献责任者(列前3位,后加等或etal).篇名[C].〃论文集责任者(列前3位,后加等或etal).论文集名.岀版地:岀版单位,岀版年:起止页码.译著:[序号]原著者国名.原著者.文献名[M].译者名.岀版地:岀版单位,岀版年:起止页码.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岀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来稿免收审稿费。
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
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云南特有植物繁多的原因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9′~29°15′和东经97°31′~106°12′之间。
全省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素以“植物王国”著称于世。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有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 000多种,其科、属、种数量分别占全国的88.4%、68.7%和48.8%。
全省植被大体可分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亚高山针叶林区三种类型。
地域面积广大、地貌特殊以及气候复杂多样等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云南特有植物繁多的现状。
关键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一、云南自然地理概况(一)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土地面积84%是山地。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94%多的面积是山地,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总体而言是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部的地势特别高耸,江河切割深邃,呈高山峡谷地貌,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巨大水系相间排列,呈南北走向,为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区,著名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区,就在这里。
从高山峡谷区向东南方向,山脉的高度逐渐降低,江河山系间距也逐渐呈帚状散开,直到呈低山丘陵宽谷地形。
全省最高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m。
最低点是滇东南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口,海拔76.4m。
(二)云南复杂多样的气候云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云南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趋势研究
云南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趋势研究摘要:云南丽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质构造活跃、地貌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本文通过对云南丽江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研究,探讨了其演化过程和趋势,旨在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引言云南丽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南段,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著名旅游目的地。
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地质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地退化、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因此,研究云南丽江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和趋势,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云南丽江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云南丽江地区属于活动构造带,地震频发,地表活动性强。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包括喜马拉雅运动、河流侵蚀和冰川作用等形成的多种地貌类型。
同时,云南丽江地区地处高原,气候多样,从雪山到云海,差异明显。
这些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变化对于云南丽江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云南丽江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1. 地壳运动:云南丽江地区地壳运动频繁,地震活动频发,造成地表形态变化,如山体滑坡、地裂缝等。
地壳运动对于岩土体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2. 自然力作用:云南丽江地区受冰川作用、风蚀、水侵蚀等自然力的作用,形成了众多的地貌景观,如峡谷、高山湖泊和丘陵等。
这些地貌景观反映了一定的地质历史过程,并为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 人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云南丽江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土地沙化、水体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同时,大量的旅游开发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四、云南丽江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趋势1.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使得云南丽江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增加。
特别是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可能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云南丽江地区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区域之一,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许多物种受到了威胁。
云南地理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八章自然地域分异、自然灾害与环境一、自然地域分异热量、气温、水分条件的成因;是构成云南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区域独特性的最主要的背景..另外云南处于几个主要自然地理区域热带与亚热带;亚欧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中南半岛;东亚季风与南亚热带季风之间的结合位置;使云南内部差异加大;过渡性明显..云南自然地域分异极其复杂;带中有区、地域不连贯、空间范围小、狭长等;划分中难以取舍等..云南省自然地域分异方案——综合自然区划分区系统:1.热带北缘地带云南南部热带北缘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砖红壤地带1.1滇西、滇西南山间盆地地区1.2滇东南中山河谷地区2.亚热带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南部季风林常绿阔叶林砖红壤性红壤地带2.1滇西南中山山原地区2.2滇东南岩溶高原山原地区3.亚热带北部地带云南高原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红壤地带3.1滇东高原地区3.2滇西横断山脉地区4.亚热带东北部地带云南东北部山原湿性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4.1滇东北中山山原河谷地区5.寒温高原地带青藏高原东南缘针叶林暗棕壤地带5.1滇西北高山高原区5.2中甸、德钦高山高原区二、自然灾害1、灾害特征云南的地质、地形、气候等是成灾的背景环境..受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全省总体上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极易形成单点暴雨、风雹等强对流天气;进而导致严重的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风雹等自然灾害..同时;云南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新构造与现代构造运动强烈;导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这种极其复杂的地形、气候特征和特殊的地质构造;使云南成为一个典型的多灾省份..纵观云南50年的自然灾害史;云南的自然灾害呈现出 5个明显特征即:灾害种类多、空间分布广、发生频率高、危害强度大和抗灾救灾工作难度大..一是灾害种类多..除台风和海啸外;其余各类灾种都曾在云南出现..干旱、洪涝、风雹、雪灾、低温冷冻、地震、泥石流骨坡、病虫害等灾害都频繁发生..在各灾种中;尤以干旱、地震、泥石流滑坡对云南危害最大..二是灾害分布广..根据前面的地震分布图可知..云南全省均处于6度以上的地震烈度设防区;其中;7—9烈度设防区面积占84%;全省基本找不到不发生5级地震的安全地带..由于地质构造松疏;加之山高谷深;泥石流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原有 129座县城中;有 41座受到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危害;1986年以来已有 7 座因此而撤销县制或易地搬迁..三是灾害发生频率高..据省地震局提供的数据;仅1970—2003年的30多年间;全省共发生里氏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5次、7级以上大地震8次;地震灾害发生频率之高为我国大陆所罕见..云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 4%;而地震释放的能量则占全国的30%..由于无雨就旱、有雨则涝;干旱、洪涝、泥石流滑坡、病虫害、低温冷冻、风雹等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四是灾害强度大..云南自然灾害中重特大灾害居多;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据多年统计;地震造成的损失和死亡人数云南占全国的一半;泥石流滑坡造成的损失云南也居全国首位..五是抗灾救灾难度大..受制于交通和地形;一旦成灾;道路即毁;可通达性差等..2、云南省主要自然灾害旱灾:云南发生频度最高、影响面最广、成灾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低温冻害:冰雹:2015年8月12日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布嘎乡发生特大冰雹灾害;已造成6000多户2万多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3000多亩..2016年2月10日18点05分;强降雨加冰雹的极端天气突袭昆明阿子营;导致烤烟受灾5202亩;蔬菜受灾1483亩;玉米受灾3025亩;直接经济损失1960万元..2016年4月22日下午;沧源县境内出现持续雷阵雨天气现象;并伴有冰雹;冰雹如鸡蛋般大小;多数民房琉璃瓦粉碎性坠落;家具、电器损坏严重;造成该县5700余人受灾;农作物和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经济损失970余万元..地震:由于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地震灾害频发;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泥石流:云南省是全国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山地较多;地形陡峻;降水集中;在植被破坏严重的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滑坡:农业生物灾害:森林火灾:作业:发生在近三四年的各种自然灾害;分析其空间、时间特点三、环境与生态问题云南省经济较为落后;自然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质量有待提高云南省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境内的森林是长江、珠江、澜沧江、红河等重要河流的主要水源涵养林;对防治山地灾害、调节和稳定河流的水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从50年代后期起;云南成了国家和地方主要的木材输出省;仅仅20多年的时间;森林覆盖率从50%以上下降到24.9%;活立木蓄积从14亿立方米以上减少到9.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问题..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省委省政府启动一系列措施;使森林资源数量上升;森林覆盖率又提高到49.91%;但由于造林树种林种较为单一;森林资源总体质量有待提高..云南的规划是在55%以上..2、生物多样性减少云南省自然环境条件复杂;陆地生态系统包括了除热带荒漠和红树林以外的所有类型..多年来;由于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和草场的过度放牧;陆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收到了较大的威胁;其中最为显着的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面积50年代初期有105.5万公顷;80年代初期下降到55.1万公顷;平均以每年1.5万公顷的速度递减..热带雨林面积的不断缩小;使得热带雨林功能降低和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森林的砍伐和大量人为活动造成的生境破坏;使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下降..犀鸟、长臂猿、懒猴等已经很少见;滇西北一带的红豆杉;由于其药用价值;已经成了“濒危”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兰花;由于过度开采;资源量急剧下降..据统计;云南的399种鱼类中;大概有1/3的种类日趋减少或濒临绝迹;约有88种脊椎动物濒危;占全省脊椎动物总数的10.8%;高于国家7.7%的比例;生存受到威胁的高等植物至少有500种..3、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全省湖泊以有机污染为主;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湖泊的富营养化;导致高等水生生物种类组成日趋单一化;浮游生物种类的数量逐年增加;使水生生态系统失衡、水生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华暴发频繁;特有土着鱼种及敏感植物种群逐年减少;有的甚至灭绝..4、自然灾害频繁云南省复杂的地质条件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全省有较大规模的活动断裂38条;其中深大断裂有红河、小江和澜沧江、怒江等断裂带..深大断裂强烈活动形成宽大的岩石破碎带;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造就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雨季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4.2%..大量集中的降水;加之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在土壤表面有效覆盖少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山体土壤被冲刷;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水动力条件.. 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云南自然灾害的多样性;有洪水漫溢造成淹没两岸河谷阶地的洪水灾害;有因暴雨引起的山洪及触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有因河道防洪标准低;洪水泛滥或堤防溃决造成的严重危害;有的坝区因引洪能力不足;造成的洪涝灾害;也有因洪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灾害等..5、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云南省地处边疆省区;农业生产技术和土地生产力低下;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量大..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业增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农田生态失衡;农业有害生物猖獗危害;使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下降;而且妨碍了蔬菜“绿色”品牌创立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农村的面源污染使全省六大将河水系、湖泊、水库以及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负荷逐年增加;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6、人为破坏严重云南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开采生态恢复管理滞后;造成了矿区植被破坏和土壤、水源、空气污染;弃渣等堆放占地及水土流失造成了地质灾害的隐患和斜坡稳定性下降;使本来就很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一步加剧..由于治理恢复的速率远远落后于矿区破坏动物速率;矿区生态环境、地质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近年来;公路、水电建设项目较多;发展较快;一些项目的生态保护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大量植被被毁;水土流失加剧;加大了对建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7、土地退化加速云南省是多山省区;土壤较为贫瘠;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已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14.13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6.9%..全省年土壤侵蚀总量5.1亿吨;平均侵蚀亩数1340吨/平方公里.年;年均侵蚀深1毫米..云南省又是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水土保持对维系云南省、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建设极为重要..随着人口增加;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山高坡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许多贫困山区陷入开垦——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化——再开垦的恶性循环..石漠化是土地退化的问题之一..云南省34.91%的国土是对石漠化敏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除滇西北地区外;石漠化敏感地区同时又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在镇雄、彝良、西畴、富宁、广南、砚山6县;人多地少;土地垦殖强度大;多度的土地垦殖和土地利用不当极易带来严重的石漠化..目前;这些地区的石漠化已严重地威胁着区域的生态安全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全省天然草原面积2.29亿亩可利用面积1.78亿亩;建植人工草地777万亩;退耕还草425万亩;就整体来讲;草原石漠化、退化现象日趋严重;草原生态恶化的现状和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云南高原地理环境演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云南高原地理环境演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云南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地质构造、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种演变对高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地理环境演变的角度探讨云南高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云南高原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在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演变的首要因素之一是地质构造的变动。
云南地处多条地壳断裂带交汇的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长期以来,这些断裂带的活动不仅导致了地壳的抬升和地理形态的变化,也为云南高原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生境。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许多动植物种类得以在云南高原繁衍生息,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趋势逐渐明显,云南高原的地理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水源减少等问题,严重威胁着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冰川退缩不仅导致了水源减少,也使高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一些高山植物逐渐失去了适应环境的机会,生存空间受到了压缩。
另外,气温升高还导致了一些病虫害的增多,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了损失,给云南高原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挑战。
然而,尽管云南高原的地理环境在不断变化,但其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稳定性。
这得益于高原地区独特的生态机制。
首先,高原地区的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多样,它们在自然选择中形成了适应高原环境的特征。
这些物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在面对一些自然和人为压力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来维持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
其次,云南高原具有丰富的水资源,供应了生态系统的基本需求。
水资源的稳定性为高原地区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保证了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此外,云南高原的农业生产也向生态友好型转变,采用了一系列生态农业的方法,推动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云南高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云南高原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这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来实现,保护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迁徙路径。
云南省乡级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
Ab s t r a c t : P l a c e n a me s a s a s p e c i a l r e g i o n a l s y mb o l s a r e n o t n a t u r a l ,b u t o t f e n i s g i v e n b y t h e p e o p l e .I t i s n o t o n l y a n a me ,
Ll U Ya e, 倪明, 李帮 义. 基 于三 阶段 D E A模型 的农业 生产效
率 研究 【 J 1 . 数量 经济技 术经济研 究 , 2 0 1 0 ( 1 2 ) : 2 7 — 3 8 . [ 5 l 焦 源. 山东省 农业 生产效 率评 价研 究 [ J 1 . 中 国人 口资 源与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0 1 6 NO. 6
TERRI TORY & NATURAL RE SOURCE S S TUDY
・41 ・
1 0 0 3 — 7 8 5 3 ( 2 0 1 6 ) 0 6 — 0 0 4 1 — 0 2 4 . 6 不 同城镇 化地 区农 业生 产效率 总体 差异不 大 , 文 章编号 : 中等城镇化地 区生产效率均值相对较低 , 受制于农 民 文化水平较低和资源不合理配置等 因素 , 纯技术效率 和规 模 效 率 相 对 较低 。 四川 省盆地平原 地 区的生产 效率并 未显著高 于 山区 , 说 明平 原 地 区 的资 源 配 置 和农 业 管 理 与科 技水 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应 该 充 分 利 用 四川 盆 地 自然 条件 的优势 , 在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提高农 民文化 水平 , 加强农业管理与技术指 导 , 合理配置农业资源 , 充分利用科技进 步来提高生产效率 , 为粮食 安全 战略 刘 亚, 张 俊 芳 和 农 业 产 业 健康 发展 发 挥 积 极 作 用 。 ( 辽宁师范 大学 城市 与环境 学院 , 大连 1 1 6 0 2 9 )
云南自然概况
自然概况地理位置云南省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
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邻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余公里;共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13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国家二类口岸,20多条出境公路。
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直接接壤,16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
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
澜沧江从云南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泰、老、柬、越等国,被称为“东方多瑙河”。
2000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曾从四川经云南,通达缅甸、印度、中亚和阿拉伯地区以及西方国家,1世纪初的“马援故道”则从滇南入越南,通达南海,在我国古代对外交往中起过重要作用。
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
地形一般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地形表现为波状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部在3000~4000米;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
云南自然与人文概论1概况2周边环境
2)特征
• 区位 • 国土形态:1650 600 50 • 政治经济体制 • 发展潜力
Ⅱ.云南的周边环境
3.老挝 Laos 1)概况
23.7万k㎡ 约680万人 城镇化率约20%
人均GDP$984
自然地理,城市格局 经济形态
2)特征
• 区位:内陆 通道 • 文化,民俗 • 政治经济体制
• 水族 满族 独龙族
• 民族自治地方面积 26.67万k㎡,占70.2%
五.主要经济指标
Ⅰ.云南概述
1.总量
GDP:8750亿元,人均19038元(30)
2.产业构成:17.3:41.8:40.9
3.财政:收入2258亿元,支出2929亿元
4.人均收入:城镇18576元(15),农村4722元(28)
Ⅱ.云南的周边环境
4.柬埔寨 Cambodia 1)概况
18.1万k㎡ 1480万人 城镇化率20%(?) 人均GDP$818 自然地理 城市格局 经济形态
2)特征
• 文化
Ⅱ.云南的周边环境
5.缅甸 Myanmar 1)概况
67.7万k㎡ 6028万人 城镇化率34% 人均GDP$648 自然地理 城市格局 经济形态
2)特征
• 区位 • 民族,文化 • 地方割据
Ⅱ.云南的周边环境
6.泰国 Thailand 1)概况
51.4万k㎡ 6500余万人 城镇化率30%(?) 人均GDP$5394 自然地理 城市格局:曼谷的地位 经济形态
2)特征
• 区位:半岛中枢 • 民族,文化
7.马来西亚 Malaysia
1)概况 33万k㎡:13+12+8 2833万人:90+6+4 城镇化率约60% 人均GDP$10400 自然地理,城市格局,经济形态
云南土地调研报告
云南土地调研报告
云南土地调研报告
根据我们对云南省土地资源进行的调研,我们发现云南省的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以下是我们对云南土地资源的调研报告:
一、土地面积和利用情况:
云南省总面积约为39.4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的4.1%。
其中,可耕地占总面积的26.7%,森林覆盖率为59.9%,草地面积为4.2%。
尽管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山地和高原地形较多,可利用面积较为有限。
二、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调研,云南省的土地利用以农业为主。
粮食作物如稻谷、玉米和小麦是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
此外,云南省还以种植经济作物如茶叶、烟草和咖啡居多,这些农作物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三、土地利用问题:
虽然云南省的土地资源富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地形复杂,土地利用率不高。
其次,农业用地占用了大部分土地资源,过度耕地和过度投入农作物等问题正在威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四、土地资源利用发展潜力:
云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可通过合理规划
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开展特色农业,如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将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此外,云南省的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开发和农旅结合也是一个潜在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云南省的土地资源丰富但利用率有待提高。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及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云南省的土地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推动合理开发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为 国内外公开发行 的学术类科技期刊 , 登载有关 自然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研究的论文 。来 稿力求精炼 ,立意新颖 , 论点 明确 ,数据可靠 , 并遵守国家保密等政策法规。以 7 0 0 0 字为宜 ,特殊情况 可适当伸缩 。 来稿请通过 电子邮件发送至 :1 4 2 3 3 0 7 5 3 7 @ q q . t o m,请勿一稿多投 。 非重大项 目成果作者排名 以不超过 3 个为宜 ,并 附第一作者简介 。另附详细地址 、邮政编码及联系电
为 加强学 术 交流 ,本 刊 已人 编 多种数 据库 。作 者稿 件一 经本 刊 录用 ,将 同时被 “ 中 国期 刊 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国 学术 期 刊 ( 光 盘版 ) ” 、 “ 中国学术 期 刊综 合评 价 数据 库 ” 、 “ 万 方数 据— —数 字化 期 刊 群 ” 、 “ 中 国核 心 期 刊 ( 遴选 )数 据 库 ” 、 “ 中 国科技 期 刊数 据库 ” 、 “ 中 国台湾 思博 网”等 收 录 。作 者 著作 权 使用 费 与本 刊 稿
页码.
学位论文 : [ 序号】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题名 【 D 】 . 地址 :授予学位机构 ,年份 :起止页码. 文集 : 【 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 ( 列前 3 位 ,后加等或 e t a 1 ) . 篇名 【 C 】 . / / 论文集责任者 ( 列前 3 位,
后 加 等或 e t a 1 ) . 论 文集名 .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 : 起止 页码 .
译著 : [ 序号]原著者国名. 原著者. 文献名 [ M 】 . 译者名.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 : 起止页码.
电子文献 : [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 [ 电子文献及载体类 型标识] . 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
址 ,发表 日期 / 引用 日期 ( 任 选) .
来稿免收审稿费。文责 自负,本刊编辑可作必要删改。本刊一般会在 3 个月内尽快反馈稿件处理意见。
号 。标点 符号 请认 真对 待 。 引文 ( 内部 资料 )请 对 应 于本 页脚 注 ;文末 参 考文 献 只列 文 中引用 之公 开 发 表文 献 ,按 文 中 出现 的先
后顺序列 出 ( 引用之处在右上角标注编号) ,著录格式为 : 期刊: 【 序号]主要责任者 ( 列前 3 位, 后加等或 e t a 1 ) . 篇名 【 J ] . 刊名 ,出版年 ,卷 ( 期) :起止页码. 专著 : 【 序号】 主要责任者 ( 列前 3 位 ,后加等或 e t a i ) . 书名 [ M 】 . 出版地 :出版单位 ,出版年 :起止
酬一次性给付。作者向本刊投稿 ,即视为同意将文章编入 以上数据库。
话 、电子 信箱 。 来稿 请 附上 3 0 0字 以 内的 中英文 摘 要及 3 至 6个 关键 词 。摘 要需 客 观 反 映全 文核 心 内容 ,应是 具 有独
立性 的报道式 ,不应写成内容简介或评述 ;关键词尽量采用 《 汉语主题词表》中所列词汇 ,不要使用 “ 研
究” 、 “ 调查 ”一 类词 语 。 题 目及 图表名 均 须译 成英 文 。 图表 只附必 要 的 ,其 中的外 文 应译 成 中文 。图件请 按 出版要 求 制作 ;表
格一律使用 “ 三线表” 。照片请 附底片或单独的高分辨率电子版及简短文字说 明。 文中标题序号、层次按 国家统一标准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左顶格 书写 ,不同层次间用 圆点间隔 ( 如1 ,1 . 1 ,1 . 1 . 1 . …・ ・ ) 。计量单位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1 标称 ,表达量值 时一律使用国际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