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课题开题报

留守儿童课题开题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们专家、领导:大家好!我校申报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关爱教育研究》课题,经奉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为基础教育科研2012年度县级课题。

根据县教研室的相关要求,定于今天开题,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评审专家指正、审议。

一、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1.根据国家留守儿童现状提出据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情况显示,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约15亿人,18岁以下随父母流动的儿童2000万人,留守在农村的也有2000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全国农村儿童总数的8%。

而在甘肃、河北、江苏等省开展的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47.7%。

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

留守儿童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不仅影响到这些孩子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农村人口素质,影响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策,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他们在关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2.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提出为了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施关爱行动,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

我校服务范围为草堂镇学前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儿童少年的教育。

在我镇现有生产力和生产规模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幼儿)家长涌入城市,而他们的孩子则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

作为承担全乡幼儿和儿童教育任务的我校,幼儿和儿童1232人,留守儿童542人,约占全校学生的43.99%。

调查中还发现:这些留守儿童有的留给爷爷奶奶管教;有的留给外公外婆教养;还有的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2) 关于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我们在网检留守儿童相关资料时也发现,对关注留守儿童的呼吁较多,对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的系统实践、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尚属空白。

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上的缺陷是学校教育中突显的一个严峻问题。

本课题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进程与需要,可扩大到柳沟教办辖区内学校的留守儿童。

本课题力图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形成原因及症结、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教育,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政策规定:1、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党中央先后做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发展。

2、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委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在北京成立。

3、2006年7月17日,全国妇联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意见》。

4、2006年2月,四川省委成立了“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领导小组,随后,团省委等12部门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5、2007年5月,“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成立。

5月23日,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联系会第三次会议在团省委召开。

会议传达并学习了省委杜青林书记在省委工青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有关“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讲话精神;通报了拟表彰的2006年度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有关情况;讨论研究了2007年四川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方案;同时,会议还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一、背景介绍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家外出务工,而被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他们在家庭教育和情感关系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问题陈述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孩子们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和教育,面临着心理、教育、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这些困境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对他们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状况。

四、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收集数据: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收集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数据和案例。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3.问题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机制。

4.解决方案探索:基于问题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评估。

5.解决方案实施:在具体实施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方合作的可能性。

6.解决方案评估:对已实施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了解其效果和改进空间。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增加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指南。

通过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六、预期结果预计本研究将揭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将包括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教育支持、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等措施。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我们有望改善留守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七、计划进度本研究的计划进度如下:1.数据收集(2周):收集相关数据和案例,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2.数据分析(1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获取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题报告 (3)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也随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产生了。

近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找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该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别是在我国提出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动使留守儿童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对于这样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推进该地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进展1、留守儿童含义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2、我国目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

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

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全国妇联(2010),全国 12 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缺失,从而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问题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或城市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乏父母陪伴、关爱和监督,面临着诸多身心健康、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困境。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分析:调查留守儿童的数量、地域分布、年龄特点等,了解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

2. 影响留守儿童的因素分析: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状况、亲子关系、社会环境等因素,探究这些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机制。

3. 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评估: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对个体发展、家庭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长远影响,评估其对社会的负面效应。

4.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从政府、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发展环境。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全面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评估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资料调研:梳理相关学术文献和政府报告,了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以及问题所在。

3. 访谈调研:针对选取的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和需求。

4. 数据分析与整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整合,形成可供研究使用的结论和建议。

四、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绪论:介绍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与意义,概述研究内容与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 决方案,同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更加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
研究价值与社会贡献
研究价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 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和理论价值。
社会贡献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为 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问 题的解决,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和社会和谐发展。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
明确本研究的核心主题和目标,确定研究范围和重点。
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
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已有的对策。
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实施调查和访谈
在选定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工作,收集数据和信息 。
数据整理和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国际 比较研究
国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 政策与实践
国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
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分析 研究空间与研究方向的探讨 本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01
通过实地调查和已有文献研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 告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文献综述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研究重点难点和预期目标 • 相关工作与资料准备 • 结论和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1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欠发达地 区,留守儿童比例较高。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1一.研究的背景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二、研究目的: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2、加强家校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进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3、有计划地推行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留守儿童之家”工程,为留守儿童创建健康、安全、平等的成长环境。

四、国内外相近课题研究情况: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研究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研究界定:“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目的1.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2.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探索出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3.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

(二)实践意义: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摸索出解决我校及周边地区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方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准路子。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源泉。

三、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一)研究的现状由于国外国情的差异,留守儿童比例较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所以相关的课题研究基本没有。

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但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1)1. 研究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将儿童寄养在他人或祖辈家中,无法与父母正常生活在一起的一类儿童群体。

在中国,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现象普遍存在,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显。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到5800万。

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业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和应对这一群体的困境,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效的支持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留守儿童问题,并分析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2.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情况与学习困难;4.分析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和人际关系问题;5.总结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6.提出改善留守儿童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 留守儿童问题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重点关注父母经济压力、教育资源不足、监护人能力不足等因素对他们的影响。

3.2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测试工具,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

探讨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孤独感、焦虑、自尊心低下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

3.3 留守儿童学业发展与学习困难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对照,研究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等。

同时,分析学校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3.4 留守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研究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情况。

探讨他们在与同伴和他人交往中面临的问题,如交流困难、自我表达能力不足等,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

3.5 国内外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在留守儿童问题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总结,了解留守儿童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开题报告概述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留守在农村家庭中的儿童。

这个问题在中国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中国是庞大的。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而父母则在城市工作。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在农村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1. 教育问题由于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下。

这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他们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差距。

2. 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失落。

他们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3. 社会适应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和互动,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会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三、留守儿童的影响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1. 人力资源浪费留守儿童在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对农村地区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他们在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方面的缺乏,可能导致他们成年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2. 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出现更多的社会问题,如犯罪、自杀和家庭暴力等。

这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1. 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确保留守儿童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

2. 家庭的责任父母应积极参与子女的成长过程,尽量减少与子女的分离时间,提供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父母还应注重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开题报告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或城市的家中,由亲属或其他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和解决办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1.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2. 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和指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如其他儿童。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他们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3. 社交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交圈通常较小,与同龄人的交流机会有限。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和社交技巧方面的不足。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途径1. 家庭关怀:父母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务工时间,亲自照顾孩子。

如果无法做到,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保持与孩子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

2. 学校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

提供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留守儿童的社交圈。

3. 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或志愿者组织,为他们提供学习辅导、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

同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支持和福利保障。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未来发展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时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交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2. 教育资源均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同时,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让留守儿童获得与城市儿童相当的教育资源。

3. 志愿者支持:鼓励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志愿者可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

结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初级人文关怀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初级人文关怀的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初级人文关怀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人口流动也愈发频繁。

一些农村家庭为了更好地生计,常常选择外出务工,留下老人或子女在家照管。

这些被留下的子女被称为“留守儿童”。

这些在年幼时便没有了父或母的陪伴,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与安全感,寂寞感强烈。

这些问题伴随着留守儿童整个童年,并且在心理上有可能继续影响到他们成年后的人生发展,更甚者形成“留守综合症”。

目前,虽然国家对留守儿童的保障力度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家庭没有得到政策的关注和帮助。

本篇文章主要就农村留守儿童初级人文关怀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探讨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关爱的实现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现实生活困境,分析造成现有困境的原因,从而探索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的途径与措施。

采用详细的个案分析讨论法,选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穿插关爱故事编写,为相关部门及帮扶单位提供一些建议。

本文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初级人文关怀的实现方法,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认知,在社会各界产生对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的关注;另一方面,对于想要在留守儿童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的人员,可以为他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文将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问题,围绕儿童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爱与关爱等方面,探讨留守儿童需要得到的更全面的保障和关爱。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儿童本身与家庭的角度出发,以及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分析留守儿童的问题和需求。

编写所谓“爱同行”、“我的三年”。

四、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1.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形成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留守儿童问题的文章,将重点为留守儿童提供初级人文关怀,综合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注重实用性和指导性,为社会各界提供有效的借鉴。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教育开题报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监护人长期离开家乡,留在农村或小城市寄宿在亲戚或家庭教师家中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他们面临着许多独特的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旨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常常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6000万留守儿童。

他们的教育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指导。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2.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留守儿童往往无法享受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心理问题的增加。

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分析:1. 经济压力。

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他们只能选择外出打工。

经济压力使得他们无法在家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2. 教育观念的滞后。

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能够读书,就已经是最好的教育。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们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3. 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

在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给留守儿童。

这导致他们在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入手,共同努力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1. 家庭层面的对策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联系,给予他们关爱和指导。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

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

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

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研究、心理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部分留守儿童性格行为上在向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有些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行为失范,变得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等。

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比较普遍。

2、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缺陷,容易形成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网络暴力、低俗文化等,导致价值观扭曲。

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关注。

留守儿童需要更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家长外出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物质上的改善,但忽视了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不良惯和思想误区。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开题报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哎,这可真是个让人揪心的话题。

你想啊,孩子们在父母外出打工的日子里,常常是像小树苗一样被留在老家,没了父母的陪伴,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父母为了生活而奔波,孩子们却在乡村的泥土上孤独地成长,难免会觉得苦涩。

说真的,这种现象就像一场无声的战争,孩子们是战士,孤单和缺乏关爱就是他们面临的敌人。

我们总听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可是这些留守儿童的家,往往像是一个空荡荡的壳。

晚上回到家,除了叽叽喳喳的鸡鸣声,可能就只剩下自己的回声。

想想看,孩子们一个人在家,心里肯定会有很多的思念和无奈。

他们渴望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孤零零地盯着墙上的挂历发呆。

说到这,孩子们的学习又成了大问题。

缺少父母的关心,学习上就像是没有方向的船,时常在风浪中摇摆,难以掌握航向。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光靠学校和老师可不够。

老师们也是辛苦,面对一群留守儿童,心里自然有种说不出的无奈。

有些孩子上课听得模糊,心思却飞到了远方,想着爸妈在干什么,甚至想着家里的小狗。

可是,教育这事儿又不能马虎,毕竟知识就像是给孩子们打开的一扇窗,透过窗子,他们能看到更大的世界,能有更高的追求。

可惜啊,有些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迷失了方向。

说到关爱,乡村的老人们常常是孩子们的守护神。

那些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们的爱是温暖而坚韧的。

尽管他们有时候会无奈地摇头,觉得现代的东西太复杂,还是会尽量给孩子们一些关怀和支持。

可是,你想啊,代沟可不是随便就能弥补的,爷爷奶奶们能理解的,总是那一代的故事,而孩子们的世界又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孩子们需要的是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光靠爷爷奶奶的爱心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也不能掉链子,很多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觉得这是个偏远的事儿,离自己太远。

留守儿童的问题,跟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希望的承载者。

如果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仅限于口头,那这份关心就显得苍白无力。

社会应该多出一些力,给这些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内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一方面,农民工的进城支援了城市建筑工作,另一方面,在农民工付出劳力的同时,为自身家庭的经济收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全社会的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农村耕地有限,收入偏低的实际环境下,为提高收入,让子女们生活得更好,许多农民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的初衷无可厚非,但随之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父母到外地打工,迫于经济状况、城乡差别,子女们却不能带在身边到市内就读,他们继续留在家乡,由母亲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照看。

一个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双亲的关爱,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便逐一浮出水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弥补或尽可能减少社会大环境给留守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近,我们对五所小学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班内留守儿童人数大多在一半左右,所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

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

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监护职责浅层化,大多局限于孩子吃饭穿衣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3.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

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

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4.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

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或者离异)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

父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

这个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持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有。

据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

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

“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水准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

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注重的现实问题。

注重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需要。

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有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

注重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动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

“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

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

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

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

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

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

随着研究持续深入,“共生理论”认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

依据“共生”理论来看待和分析学校教育中的发展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宏观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

如现代教育理念下的教师、家长、学生就是一个相互促动,相互学习,协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共生体,三者之间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

而作为共生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群体完全有可能依据共生体的有效交往资源得以生存、转化与协调发展。

二、课题概念阐释留守儿童是指远离双亲或单亲,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随着大量农村成年男女向城镇转移就业,而多数人没有携带子女一同前往,致使很多农村儿童远离双亲或单亲,成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

共生理论。

“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的是不同种群按某种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实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从而能够合作共生。

共生现象不但存有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有于社会与经济领域之中。

“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等等。

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动,协调发展。

使用共生现象普遍性的观点来看待人类社会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关系,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存有的客观性,从而按照共生原理持续推动其向优化转变,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就是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使用,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现状的分析,研究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策略,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积极融入学校主流环境,获得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以共生理论观照和分析、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尚属新生领域。

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已开始并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成果,但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一般理论研究方面,而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和实践研究是不够的。

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现状的分析,但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还没有较完善的方案出台。

已有的研究往往注重针对性矫治留守儿童问题,但从系统层面解决这个问题还鲜有涉及。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共生理论,针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智力的教育作进一步的理论梳理和实践探索,以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观点:共生理论下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就是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促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1、开拓共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新进展。

2、构建更加和谐的育人环境。

3、进一步探索出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4、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适合当前农村现状的要求,对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基于共生理论的理解和使用,在学校,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实现教育目标,构建和谐校园。

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和睦、幸福,促动农村家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家庭。

在社会,对促动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学校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使用,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等方面加以引导、梳理、教育,促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并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二)研究的内容:a、共生理论下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研究。

b、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现状。

c、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

d、探索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三)研究重点: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学习教育方法及发展方案。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本课题研究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生长”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长。

1.文献资料的搜集与学习。

广泛搜集、学习,把握国内外教育教学关于共生理论、留守儿童研究的先进理论与成功经验。

2.现状调查与分析。

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实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

3.探究试验的实践研究。

在切实把握应然与实然状态的基础上,提出试验方案,展开如问题留守儿童个案研究、留守儿童情感补偿的实践研究、留守儿童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困难矫治研究等。

4.经验总结法。

总结经验教训,建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模式。

六、研究安排(一)研究思路:基于对共生理论的理解与使用,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思想、智力教育的研究,并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实行教育。

在心理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包容、向上”;在思想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自强、协作”;在智力教育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进步、成才”。

(二)研究过程:第一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准备阶段。

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落实课题研究人员。

组织研究人员深入调查,分析现状,确立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方案,制定相对应的保障制度。

规划研究经费,确保研究顺利实行。

第二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实施阶段。

1、认真按研究方案展开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现状,持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

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让学生留得下,学得好,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2、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 ,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

收集案例,加以分析,因材施教,探索出教育“留守儿童”的新方法,新措施。

初步拟定留守儿童发展方案、提纲,总结规律,分析提升。

第三阶段(XX年1月—XX年7月),总结阶段。

1、总结经验,搜集成果,整理档案,撰写研究报告。

2、初步制定《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并付诸实施。

3、申请课题结题。

七、研究预期成果及保障措施(一)预期成果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调查报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阶段小结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研究阶段小结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智力教育的研究阶段小结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的研究阶段报告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制度制度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方案制度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共生发展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二)保障措施1、人员条件及资源保证: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

从参与课题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很好的人员条件。

课题主持人及核心组成员均从事管理工作已经有多年,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并共同合作参与一项市“十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圆满结题。

其他人员多为学校各年级的班主任、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师,长期在中小学一线工作,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具体实施队伍。

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2、在确立本课题之前,我们查阅了很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资料,对一些学生及其家长作了科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到当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展开“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确有必要性和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