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γ对胆管损伤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合集下载

IFN-γ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IFN-γ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IFN-γ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作者:李靖,董文学,杨美盼,等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23期李靖1,董文学2,杨美盼1,马利锋1,康龙丽1(1.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高原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陕西咸阳712082;2.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摘要:干扰素是细胞被病毒感染时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调控感染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

干扰素γ作为干扰素家族的一员,已被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概述IFN-γ的定义、结构、理化特性、来源、生物学活性、临床应用等,讨论IFN-γ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干扰素;IFN-γ;分子结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5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9)23-0157-03干扰素(Interferon)由英国病毒学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者Jean Lindenmann在研究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发现,他们在鸡胚绒毛膜尿囊膜的培养液中加入流感病毒,发现产生了一类抗病毒物质,并命名为干扰素[1]。

干扰素是细胞被病毒感染时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调控感染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2]。

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按干扰素的抗原特异性将其分为3型:IFN-α、IFN-β和IFN-γ,各型又因氨基酸序列的不同分为若干个亚型,IFN-γ可能有4个亚型[3]。

IFN-α和IFN-β属于Ⅰ型干扰素,为病毒或人工合成的聚核苷酸诱导白细胞产生,IFN-γ为特异性抗原(细菌、LPS)、PHA和卡介苗(BCG)等刺激T细胞产生。

因此,干扰素γ(IFN-γ)作为干扰素家族的一员,也是一类多功能、活性高的细胞因子。

1 IFN-γ概述1.1 IFN-γ的分子结构ISG(干扰素基因)为编码IFN-γ的基因,位于人类12号染色体(12q24.1),长6 kb,基因中包含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

IFN-γ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其活性形式为二聚体结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肽链组合而成,多个内部螺旋(螺旋E、螺旋F)将两部分紧密地连在一起,保持其生物学活性,并确保Ⅱ型干扰素与Ⅰ型干扰素有最低程度的同源性。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干扰素的副作用有哪些目前通用的分类方法将干扰素分为三型:Ⅰ型:有IFN-α和IFN-β,其中IFN-α有二十余个亚型,IFN-β仅有一个亚型。

Ⅰ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抗寄生虫、抑制多种细胞增殖、刺激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参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Ⅱ型:只有IFN-γ,且只有一种亚型,除具有抗病毒、抗增殖活性外,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免疫调节作用。

Ⅲ型:即IFN-λ1(IL-29)、IFN-λ2(IL-28a)和IFN-λ(IL-28b)。

IFN-ω属于IFN-α家族,其结构和大小与其它IFN-α稍有差异,但抗原性有较大的不同。

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显示,干扰素(尤其是α-干扰素及γ-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的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抗细胞增殖作用。

因此,目前干扰素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白血病。

1. 天然IFN根据国际干扰素命名委员会的建议,天然IFN一般首先按动物________分类,例如人干扰素(HuIFN),牛干扰素(BovIFN)等,然后再按IFN的抗原特异性和分子结构分成不同的型别,加以命名。

天然干扰素种类繁多,分子量也不同,亦有不同的抗原性。

目前了解由人的不同细胞产生的干扰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成分:白细胞干扰素抗原(Le),人成纤维细胞干扰素抗原(F)和T淋巴细胞干扰素抗原(T)。

事实上,人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有99%为Le,1%为F,人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占80-99.9%;而由Namalva细胞系(为一种由Burkitt淋巴瘤患者所得的类淋巴细胞系)产生的干扰素中有85%为Le,15%为F. 唯有T淋巴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则因应用不同诱生剂而不同,如以短小棒状杆菌诱导,主要为Le(95%); 如果用PHA或诱导,则主要产生T(8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统一个名,将人细胞所产生的几种干扰素,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α、β和γ三类,Le干扰素即为α-干扰素(IFN-α),F干扰素为β干扰素(IFN-β)。

γ干扰素的抗病机制及临床应用

γ干扰素的抗病机制及临床应用

γ干扰素的抗病机制及临床应用γ干扰素(gamma interferon,以下简称γ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对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γ干扰素的抗病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γ干扰素的抗病机制1. 免疫调节作用γ干扰素可促进免疫系统的活化,增强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

它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效果,提高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反应,抑制病毒复制,并增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2. 抑制炎症反应γ干扰素能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

它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减轻组织损伤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3. 促进细胞凋亡γ干扰素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

它能够激活凋亡相关的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存,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效果。

4. 抗病毒作用γ干扰素在抵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增强抗病毒免疫反应,提高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临床应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显示出明显的疗效。

二、γ干扰素的临床应用1. 肿瘤治疗γ干扰素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它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杀伤效应,对多种实体肿瘤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γ干扰素还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改变肿瘤细胞的凋亡信号通路来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进展。

2. 感染性疾病治疗γ干扰素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加速疾病的康复。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也可用于治疗结核病、艾滋病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3. 免疫性疾病治疗γ干扰素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于某些免疫性疾病具有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类风湿关节炎、克罗恩病等自体免疫性疾病,γ干扰素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机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机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在机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IFN-Gamma)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干扰素家族,由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

IFN-Gamma在机体的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IFN-Gamma的基本特性、分子机制和在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延长不少于2000字。

IFN-Gamm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

它是一种类型II干扰素,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IFN-Gamma的生物学活性是通过结合到特定的受体蛋白方能发挥作用的。

IFN-Gamma的受体是一种跨膜的二聚体受体,包括IFN-Gamma受体1和IFN-Gamma受体2。

当IFN-Gamma与其受体结合后,启动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例如通过JAK-STAT信号途径。

这些信号途径间接或直接调控了许多关键基因,从而影响免疫细胞的功能。

IFN-Gamma在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为:增强免疫细胞活性、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抑制炎症反应、影响细胞凋亡等。

首先,IFN-Gamma通过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来发挥作用。

IFN-Gamma能够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

IFN-Gamma能够刺激巨噬细胞增殖和激活,提高其吞噬能力和杀伤能力,增强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IFN-Gamma还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促进其对感染让害细胞的杀伤能力。

其次,IFN-Gamma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来发挥作用。

IFN-Gamma能够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它能够刺激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产生炎症介质,例如一些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IFN-Gamma还能够调节和活化其他免疫细胞,例如激活T细胞、B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等,促进免疫应答的进行。

此外,IFN-Gamma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

IFN-Gamma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抑制炎症反应。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Http://www.xmysl.cn●干扰素的研究进展银晓,关平原(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干扰素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

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其广谱抗病毒活性、抗肿瘤作用以及强大的免疫调节活性而成为免疫学、病毒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肿瘤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其基因结构、作用机理、体外重组表达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突破。

1干扰素的分类及一般特性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根据IFN的来源以及其对酸耐受程度将干扰素分为Ⅰ型和Ⅱ型2类。

迄今为止,Ⅰ型干扰素已发现IFN-α、IFN-β、IFN-ω、IFN-κ、IFN-τ、IFN-δ6种类型,而Ⅱ型却只发现IFN-γ1种。

人们还发现IFN-α存在着多种结构序列不同的亚型,分别命名为α1、α2、α3等,目前已鉴定IFN-α的亚型至少有23种。

最近新发现的IFN-λ被认为是一族新的干扰素,国际最新分类标准里将它命名为Ⅲ型干扰素,它分为3种亚型,分别为IFN-λ1、IFN-λ2和IFN-λ3。

干扰素的分子量为20~100kD,不能通过普通透析膜,但可通过滤器,比病毒颗粒小。

干扰素一般在56℃、30min不被灭活,-20℃可长期保存。

Ⅰ型干扰素耐酸,在pH值为2.0~10.0中很稳定。

Ⅱ型干扰素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不耐酸,不耐热,在pH值为2.0时极易破坏,在56℃、30min即被破坏。

干扰素一般由150~160个氨基酸组成,含17种氨基酸。

干扰素的一般特性是:①干扰素属于分泌性蛋白;②干扰素是诱生蛋白;③干扰素具有广谱性。

2干扰素的分子结构IFN-α各亚型均含有165~166个氨基酸残基,结构相似,无糖基,分子量约为19kD左右,不同种属之间的同源性为70%左右。

IFN-α分子含有4个半胱氨酸(Cys),在第99和199位半胱氨酸之间形成2个分子内二硫键。

干扰素名词解释

干扰素名词解释

干扰素名词解释干扰素是一类由机体产生的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干扰素最早发现于1957年,被认为是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的一种抗体,并能"干扰"病毒生长和复制。

干扰素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已经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

干扰素分为三大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

其中,α和β干扰素主要由白细胞产生,而γ干扰素多由淋巴细胞产生。

不同类别的干扰素具有不同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

干扰素通过与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产生抗病毒和抗肿瘤效应。

干扰素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一系列的抗病毒蛋白质,如RNA酶和受体,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和生长。

同时,干扰素也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干扰素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干扰素常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

例如,干扰素可以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HIV感染等病毒性肝炎。

此外,干扰素也可用于治疗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

其次,干扰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肿瘤,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非小细胞肺癌等。

干扰素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使其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

此外,干扰素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肿瘤的发生和复发。

最后,干扰素还被用于治疗多种免疫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慢性肝炎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尽管干扰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限制。

例如,干扰素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发热、疲劳、肌肉疼痛、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此外,干扰素的治疗效果也受到个体的差异和耐药性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之前,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用药反应,选择适当的干扰素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干扰素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信号传导通路,产生抗病毒和抗肿瘤效应。

干扰素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用于治疗病毒感染、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

干扰素罕见不良反应

干扰素罕见不良反应
03. 0 02
于治疗 病毒性肝 炎 已有 2 0余 年 的历史 , 然而在 用药 过程 中极 易发生不 良反应 , 如 流感样症状 、 骨髓抑 制 、 神经精 神症 状 以 及 甲状腺疾病等。前瞻性研究 显示 , 接受
血 糖 升 高
舒生虎 报 道 , 患者, 男, 因慢 性 乙 型病毒性肝炎入 院, 既往无糖 尿病 、 肾病 、
引起血糖升高 。
干扰素 已被广泛 地用 于慢性病 毒性肝
炎 的抗病毒治疗 , 且疗 效确切。但其不 良
c H c患者 中 , 男女 各 1 1例 , 年龄 3 9~7 6
岁, 平均 5 4 . 7岁 ; 肺 部 并发 症 出现 时间 2—3 6周 , 平均 1 1 周; I P发 生于 I F N治疗 1 2周内 7 1 %。出现 呼吸 困难 8 3 %, 呈持
I F N仅治疗的丙型肝炎患者 , 有1 5 %发展
成临床 甲状 腺 疾病 , 有 4 0 % 产生 甲状腺
心脏病 、 甲状腺病 , 精 神病史 及药 物 和食
物过敏史 , 其父亲有糖 尿病史。入院时空 腹血 糖 4 . 6 mm o l , 餐后 血糖 7 . 2 m m o l 。B 超: 肝脏弥漫性 损伤 。予 以 干扰素 ( 利 分能 ) 3 0 0万 U肌 注 , 1 7 欠 /日, 1个月后改 为隔 日 1 次, 治疗 到第 6个 月末 时出现 口
杂志 , 2 0 0 9, 2 5 ( 2) : 1 5 9 .
药, 无 明显 好转 。体 重 下 降 8 k g , 期 间未
用其他特殊药物。经查 体、 辅检及肌电 图
2 边春香 , 张颖. 0 【 一2 b干扰 素引起 过敏性 紫 癜 1例 [ J ] . 中国误诊 学杂 志 , 2 0 0 6 , 6( 1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动物模型的特点及应用艾 馨 唐映梅△(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昆明650101)摘要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肝病。

PBC模型是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和药物选择的有利工具,目前已开发出不同种类的动物模型,从遗传、免疫和环境方面模拟了PBC的特征,但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完美复制PBC的病理变化。

本文对基因工程自发模型、化学物质诱发性模型、细菌诱发性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回顾及比较,为PBC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动物模型中图分类号 R575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 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为20~40例每10万人),主要累及女性,其特征性病变为小叶间胆管炎症伴进行性破坏,胆汁淤积和进行性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肝病[1,2]。

PBC患者血清中出现高滴度特异性抗线粒体抗体及抗核抗体gp120、sp100,外周血中IgM水平也相应升高[3]。

熊去氧胆酸是第一个用于治疗PBC安全有效的药物,但高达30%患者对于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无应答,此外,应用熊去氧胆酸后不良反应对PBC预后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大增加了患者死亡风险或肝移植的需要,同时,熊去氧胆酸对PBC的特征性症状瘙痒和疲劳几乎无效[4,5]。

为阐明PBC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目前已经开发出不同种类动物模型,但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完美复制PBC的病理变化。

我们主要对基因工程自发模型、化学物质诱发性模型、细菌诱发性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回顾及比较。

一、基因工程自发模型基因工程自发模型小鼠受上游修饰后基因调控可自发产生类似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自身免疫性胆管炎,可利用不同基因工程自发模型研究相应因子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起病及进展中的具体机制。

干扰素的作用与副作用

干扰素的作用与副作用

干扰素的作用与副作用干扰素的作用与副作用2009年AASLD慢性乙肝指南中指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的7种药物,可优先考虑聚乙二醇干扰素α、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应用。

为什么首推聚乙二醇干扰素α(α2A、α2B)呢?我们知道,人体的干扰素是在病毒感染后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抗病毒的糖蛋白,是广谱抗病毒物质,能抑制多种DNA病毒的生长繁殖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

干扰素(IFN)的作用机制除了诱导一些抗病毒蛋白(例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可以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K可以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直接抗病毒外,还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例如促进感染的肝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增加NK细胞活性)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

普通干扰素α因其半衰期短,隔天给药应用不太方便。

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是将惰性的聚乙二醇分子(无活性、无毒性),一线性或者分枝状连接在干扰素分子上,而达到延缓其吸收和排泄,从而延长其半衰期,可以一周注射一次。

目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干扰素主要为亚型。

有资料证实干扰素特别是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治疗,大约有10%的患者可能出现表面抗体(HBsAb)的阳转,这个结果是其它药物难以达到的。

然而,干扰素也有禁忌症和适应症,今天作此文以供参考。

禁忌症:妊娠、精神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酗酒/吸毒、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0×109/L、血小板<50×109/L。

相对禁忌症: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史、未控制糖尿病、未控制高血压、总胆红素>50μ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

治疗前,干扰素疗效好坏可以采用预测因素:(以下因素越多疗效越好)1,治疗前的高ALT水平;2,HBVDNA<1.000E+008;3,女性;4,病情短;5,非母婴传播;6,肝脏纤维化程度轻;7,对治疗依从性好;8,无HCV、HDV、HIV合并者。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干扰素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

不过它有一些对我们不好的副作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打干扰素的副作用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打干扰素的副作用干扰素的副作用一:对于打完干扰素的乙肝患者,会在2-5小时内出现发热、恶心、浑身乏力、头晕、头痛等类似于发烧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多在24小时后症状消失。

干扰素的副作用二:干扰素还可影响乙肝患者的消化道功能,使得乙肝患者患者恶心、呕吐、厌油腻、无食欲、腹胀腹痛等现象。

干扰素的副作用三:长期打干扰素治疗还可抑制乙肝患者的骨髓组织,使得血液中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含量降低,引发造血异常病症。

干扰素的副作用四:一般在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乙肝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更为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轻度皮疹等现在。

干扰素适应症干扰素是病毒侵入细胞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由于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水痘、肝炎、狂犬病等病毒引起的感染,因此它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

此外,干扰素对治疗乳腺癌、骨髓癌、淋巴癌等癌症和某些白血病也有一定疗效。

目前使用干扰素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病人,而且在乙型肝炎病人中,有以下情况应用干扰素治疗反应较好,1.治疗前血清ALT或AST有反复波动或酶的活力持续升高者;2.治疗前血清HBeAg的P/N值偏低(P/N 5~8)或HBV DNA水平低(<100Pg/ml)者;3.病程较短者;4.肝脏病理有活动性炎症病变(如有碎屑样坏死)者疗效佳;5.无重叠感染者(如丙型、丁型肝炎等);6.无HIV感染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7.肝组织内含铁量低者;8.治疗期间血清中无干扰素中和抗体产生者;9.女性患者疗效比男性为佳。

急性丙型型肝炎病人因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一般认为应该用干扰素治疗,此外,有的病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如:1) 肝病病情严重的病人。

2) 白血球和血小板低于2.0-3.0×109/L的病人。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的副作用
干扰素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生物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多发性骨髓瘤等。

尽管干扰素在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1. 易疲劳:干扰素的使用可能导致疲劳感,这可能是因为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了身体疲倦的感觉。

2. 发热和寒战:干扰素的使用会导致发热和寒战,这是因为干扰素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在此过程中释放的细胞因子会引起体温升高和寒战等反应。

3. 皮肤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引起一些皮肤反应,如皮疹、瘙痒、红斑等,一般情况下这些反应是轻微和可逆的。

4. 消化系统反应:干扰素的应用可能导致一些消化系统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性的,不会对身体造成持久影响。

5. 心血管系统反应:使用干扰素可能导致一些心血管系统反应,如高血压、心律不齐等。

这些反应一般是可逆的,但在使用干扰素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除了上述常见的副作用,干扰素的使用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抑郁情绪、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因此,在使用干扰素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曲安奈德联合γ干扰素在临床瘢痕疙瘩治疗中应用

曲安奈德联合γ干扰素在临床瘢痕疙瘩治疗中应用

曲安奈德联合γ干扰素在临床瘢痕疙瘩治疗中应用姜涛;张林霞;王雨;张爱君;金培生【期刊名称】《徐州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6)008【摘要】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γ干扰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曲安奈德联合γ干扰素、单纯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间隔1-2周注射1次,注射5次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至1年,评价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痊愈率(88.9%)及显效率(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单纯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法比较,曲安奈德联合γ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缓解患者病情.【总页数】2页(P507-508)【作者】姜涛;张林霞;王雨;张爱君;金培生【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江苏徐州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江苏徐州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江苏徐州221004;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江苏徐州221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江苏徐州2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相关文献】1.曲安奈德局部注射与曲安奈德联合氟尿嘧啶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J], 邓凡2.氦氖激光照射、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口服曲尼司特治疗瘢痕疙瘩临床应用 [J], 赵建华;乔少华;耿文军;付吉星3.曲安奈德联合玻璃酸酶干扰素治疗瘢痕疙瘩102例疗效观察 [J], 索俊理4.皮下减张缝合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儿童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 [J], 徐睆; 郭雪松; 田雨5.手术联合术中曲安奈德冲洗及浅层X线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J], 李莉;苑辰;朱珊;张晓峰;闫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扰素诱导蛋白2在炎症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诱导蛋白2在炎症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诱导蛋白2在炎症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张冬梅;曹艺翎;王郑;唐万欣【摘要】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细胞增殖的作用,而每个干扰素刺激基因的具体贡献相互交错又各有不同.干扰素诱导蛋白2(IFIT2)基因又名干扰素诱导基因54(ISG54),是一种蛋白编码基因,其编码的IFIT2参与多种细胞生物效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干扰素诱导蛋白2诱导细胞凋亡、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等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并着重对IFIT2在炎症调节作用中的研究进展与可能的调控机制,以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潜在联系进行阐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8(029)014【总页数】5页(P2021-2025)【关键词】干扰素诱导蛋白2;干扰素诱导蛋白2;炎症因子;糖尿病肾病【作者】张冬梅;曹艺翎;王郑;唐万欣【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内科,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5干扰素诱导蛋白2(interferon 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2,IFIT2)是干扰素诱导基因编码的相关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抑制病毒和细胞增殖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研究证据显示诱导相关细胞凋亡是IFIT2发挥上述作用的主要机制。

干扰素诱导蛋白2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是IFN-α/β介导的免疫应答信号通路。

同时,IFIT2在炎症相关的病理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目前有关IFIT2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炎症反应的调节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

1 IFIT2的结构及主要信号转导IFITs(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s with TPRs)是一类主要由Ⅰ型(IFNα/β)和Ⅲ型(IFNλ)干扰素诱导产生的细胞质蛋白家族,不具有酶活性,分子量为(47~56)×103。

干扰素-γ在肿瘤免疫中的双重作用

干扰素-γ在肿瘤免疫中的双重作用
IFN一 是重 要的免疫应答调节剂 ,在免疫过程 中能激活 单核 巨噬细胞 .诱 导多种 细胞表达 主要组织相 容性复合 体 (MHC)I类和 Ⅱ 类分 子 ,从 而增强抗 原提呈 ,促进 Th0细 胞 向 Th1分 化 4_。IFN. 能 刺 激 细 胞 产 生 有 效 的 化 学诱 导剂 , 并 促 使 单 核 细 胞 、巨噬 细 胞 和 T细 胞 进 入 炎 症 部 位 ,从 而 通 过核因子一KB途径促使 大噬细胞 激活免疫反应 。当 IFN一 刺 激抗原呈递 细胞 (APCs)时 ,APCs上调了 白细 胞介素 (IL)一 12、IL一18、IL一27和 CD86的 表 达 ,促 进 了 Thl的 分 化 和 CTL 功能 。此外 ,IFN._y的存在 干扰 了其他 辅助 T细胞亚 型的分 化 ,包括 Th2,Thl7,尤其是调节性 T细胞(Treg),这些细胞被 认 为是协助肿瘤细胞免疫逃逸 的关键 因素 。而且 Thl和 CTL 又 增 加 了 IFN一 的水 平 ,并 加 强 了炎 症 发 展 的 破 坏 性 ,这 也
具 有 抑 制 几 种 肿 瘤 来 源 的细 胞 系 生 长 (包 括 乳 腺 癌 细 胞 )的 能力 ,而且对乳腺癌 皮肤复发患者进行 病灶 内注射 IFN一^y可 使皮 肤损伤完全或部分 消退 _r。由此 可见 ,IFN一 对 多种 肿 瘤 ,尤其是乳腺癌的治疗 有着积极 的作用 。IFN一 现 已成为肿 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 ,但具体抗肿瘤机制仍未 完全明确 。 近年来亦有研究发现 IFN. 可以促进 肿瘤进展_2_。现将其在 肿瘤 免疫方 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 阐述 ,以供临床参考 。 1 抗 肿 瘤 机 制 1.1 参 与调解免疫应答
的 CDWT辅助细胞调节。IFN一 可以通过上调 MHC I类和 Fas分子来 提高肿瘤细胞对 同种异体反应 性 CTLs细胞溶 解 活性 的敏 感 性 [ 。

干扰素-γ的生物学特性与相关应用

干扰素-γ的生物学特性与相关应用

干扰素 -γ的生物学特性与相关应用摘要作为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干扰素,干扰素-γ最初被发现具有抗病毒效果,但在随后几年的研究中,研究者陆续发现干扰素-γ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抗病毒,干扰素-γ在肿瘤免疫调节、抑制细菌等方面具有卓越功效,干扰素-γ可通过干扰素-γ信号通路及其下游靶基因抑制癌细胞,不同种类的干扰素可以激活不同的信号级联,并且它们可以相互作用以增强或降低反应,通过这种机制,干扰素-γ可以促进数百个不同的基因的转录,从而抑制SARS-CoV的复制。

关键词:干扰素-γ,免疫调节反应,癌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介绍干扰素-γ是唯一的Ⅱ型干扰素,并且已被证明在各类免疫调节反应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是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1, 2]。

干扰素-γ的主要是由主要由自然杀伤(NK)细胞产生,在特异性抗原的情况下,细胞毒性T细胞也能产生干扰素-γ[3]。

干扰素-γ在抑制肿瘤、炎症方面均有不同的作用。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研究了近几年关于干扰素γ在抑制肿瘤与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功能的报道,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干扰素γ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与其他反应中的作用,这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相对应的治疗药物与免疫治疗方法。

干扰素-γ的常规抗肿瘤效果干扰素-γ的受体分为干扰素-γR1与干扰素-γR2两个亚基部分,干扰素-γR1主要负责配体结合,在干扰素γ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十分重要,干扰素-γR2长度与干扰素-γR1相比较短,功能方面更加倾向于传导信号,在配体结合中作用较小,干扰素-γR1与干扰素-γR2作为受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细胞类型。

当与干扰素γ受体连接时,干扰素-γ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将会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比如调节炎症、病毒感染、细菌侵袭相关免疫反应、以及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干扰素-γ下游的靶基因包括JANUS激酶,包括JAK1和JAK2、STAT1以及干扰素调节因子(IRF1)、凋亡蛋白(Caspase)等,干扰素-γ可以通过Jak- Stat1 - Caspase信号诱导肿瘤细胞凋亡,JANUS激酶激活后,进一步激活STAT1,STAT1促进凋亡蛋白caspase 3和caspase 7转录合成,进而启动癌细胞凋亡过程。

inf-γ的正常水平

inf-γ的正常水平

inf-γ的正常水平
INF-γ,也称为干扰素γ,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它在
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INF-γ的正常水平因人而异,通常在血
液中的浓度较低。

正常情况下,它的浓度通常在5-20 pg/mL之间,
但这个范围可能会因实验室的测量方法而有所不同。

INF-γ的水平
也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免疫
状态等。

INF-γ的正常水平可以因为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而发生变化。

例如,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疾病状态都可能导致
INF-γ水平的升高。

另一方面,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某些药物治疗、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导致INF-γ水平的降低。

除了血液中的浓度外,INF-γ的活性和作用方式也是影响免疫
反应的重要因素。

在免疫系统中,INF-γ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和T淋
巴细胞,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增强免疫应答。

因此,INF-γ的正常水平及其活性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
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INF-γ在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正常水平在维持
免疫系统功能和应对疾病方面至关重要。

不同个体的INF-γ水平会有所不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和影响。

因此,了解INF-γ的正常水平及其相关调节因素对于维护免疫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ifn-γ杀伤肿瘤原理

ifn-γ杀伤肿瘤原理

ifn-γ杀伤肿瘤原理
IFN-γ(干扰素γ)是一种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具有
多种免疫调节功能。

它在杀伤肿瘤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IFN-γ杀伤肿瘤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肿瘤生长:IFN-γ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促进
肿瘤细胞凋亡,直接抑制肿瘤的生长。

2. 干扰血管生成:IFN-γ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肿瘤缺血、缺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3. 增强免疫应答:IFN-γ能够激活和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包
括巨噬细胞、NK细胞和T细胞等,使它们对肿瘤细胞的识别
和杀伤能力增强。

4. 调节免疫环境:IFN-γ可以调节免疫环境,提高肿瘤微环境
中的CTLs(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浸润和活性,从而增强免
疫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总的来说,IFN-γ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免疫和抑制肿瘤生长,发
挥着重要的抗肿瘤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某些肿瘤治疗中,IFN-γ被用于增强免疫治疗效果的原因。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基础知识

干扰素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目录:一、干扰素二、干扰素简介三、干扰素多少钱四、发现五、什么叫干扰素(IFN)六、品种及价位七、作用机制①间接性②广谱性③种属特异性④发挥作用迅速八、分类九、干扰素制剂如何分类十、临床上常用的干扰素有哪些制剂1自然干扰素2人体白细胞重组干扰素3复合干扰素十一、干扰素适应症十二、干扰素有哪些不良反应十三、如何应对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十四、干扰素研究、应用历程十五、病毒的克星-—干扰素十六、哪些人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十七、什么是长效干扰素十八、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的区别十九、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二十、用途及用法二十一、干扰素治疗乙肝效果一、干扰素药物类别:抗肿瘤药,抗病毒药; 所属类别:生物反应调节剂药物名称:干扰素英文名称:Interferon药物别名:序号中文别名英文别名一.α干扰素制剂/规格:序号制剂规格1.注射剂5×10。

单位(1 ml);1×106。

单位(1 ml);2.冻干剂l×10。

单位成份/化学结构:序号成份化学结构药理作用:1。

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活性不是杀灭而是抑制病毒,它一般为广谱病毒抑制剂,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当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可见干扰素的存在,另一方面用外源性干扰素亦可缓解感染。

2.抑制细胞增殖干扰素抑制细胞分裂的活性有明显的选择性,对肿瘤细胞的活性比正常细胞大500~1000倍。

干扰素抗肿瘤效果可以是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通过宿主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限制肿瘤的生长.3.诱导细胞凋亡:干扰素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

γ-干扰素

γ-干扰素

γ-干扰素
γ-干扰素介绍:
Ⅱ型干扰素,又称γ-IFN或免疫干扰素是由有丝分裂原刺激T淋巴细胞产生。

干扰素是一种高效的抗病毒生物活性物质,又是一种具有广泛免疫调节作用的淋巴因子。

干扰素检测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简称ELISA法。

γ-干扰素正常值:
ELISA法:1.21~5.51μg/L。

γ-干扰素临床意义:
降低:胃癌、肠癌。

γ-干扰素注意事项:
(1)微孔板必须严格处理,否则会影响L929细胞贴壁生长。

(2)溶解后的VSV液因为失活,不宜在40℃或室温放较长时间。

(3)小鼠脾细胞IFN诱生法拉颈处死小鼠,无菌取脾,用磨玻璃(或注射器芯)将脾研碎,静置5min,取上清调细胞浓度为2×107/ml。

加2ml ConA(10μg/ml)细胞悬液,于24孔板内,设无ConA组。

37℃ 5% CO2培养48h后取上清(含IFN)待测。

γ-干扰素检查过程:
暂无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n e , 0 4, :2 3 2 . a c r 2 0 3 4 — 47 1 6 Ho g S Gu n K, lYA , n n H, t a . Ex r s i n o ea a e i hh i e 1 p e so f b t —c t n n, Co — n NOS i o o e tlc n e : ee a c fCo — n N. x- a d i 2 n c lr ca a c r r l v n e o x . a d i . 2
so fc c o x g n s n h ma oo e t lc n e . Gu , 9 9 in o y lo y e a e 2 i u n c l r c a a c r t19 :
7O 3 3 -7 2.
cr ry20 ,()4 - 9 e e ,0 4 51:4 4 . P
wi d a c d sa e fe lrca a cr Am sre tr1 t a vn e tg so ooe tlc n e. h J Ga t neo . o
2 0 9 :1 3 -1 41 0 2, 7 0 7 0 .
OS ih btr rte t n n Maa sa Asa ug,0 4, 7 n iiosf rame ti lyi. o in J S r 2a s r HE, u wa e D, ta .Cy lo y e a e 2 e p e - Bo l r e 1 co x g n s - x rs
so n fg t—n e — ie oo a c r a rt n e fro t in i h — d lf - d d cln c n e : ei a o pi i a t s ol - miain o y loy e ae n ii rtea y Cl ooe tl z t fc co x g n s -2 ihbt h rp . o o i C lrca n
1 梁君林 , 4 万德森 , 潘志伟 , . u e ’A 、 等 D ks B期结直肠 癌 C x 2 o一 表达与复发转移的关系. 广西 医科大学学报 ,0 82 ( )7 — 2 0 ,5 1 :3
7 . 4
h ma o o e t a c n ma p te t . Cl n e s 2 0 6 u n e lr ea c ri o a in s l i Ca c r Re , 0 0, : n 46 46. 0 4— 0 8 1 1 T mo a a S, u o NH, u a e 1 y l o y e a e 2 o e — o z w Ts n S n miE, ta .C c o x g n s 一 v r e p e so c rea e wi t mo r r c re c , s e i l x r si n o r l ts t h u u e u r n e e p ca l y 1 5
h e tg n u mea tss f c lrca c n e BrJ a mao e o s tsai o ooetl a c r Ca c r ne,
2 0 8 : 2 — 2 . 0 0, 3 3 4 3 8
1 2
Zh n .u a gH S n XF.Ov rx rsin o y lo y c ae o eae ee p eso fc co x g n s -2c r lts
刘 志宏 苏 继 荣
近年来发现干扰素 ( N) 在体 内及体外均抑制成纤维 I 一 F 细胞 的增殖 与胶原 的合 成 , 以及激 活胶原酶 的活性 , 而抑 从 制瘢痕的挛缩。现在瘢痕 的研究一般都集中于皮肤的病理性 瘢痕的研究 , 以胆 管瘢痕 为对象 的研究较少。胆管瘢痕 与皮 肤瘢痕相比主要机制虽然相同但是各有特点。本实验 旨在通 过体外观察和研究 IN 对兔肝外胆管损伤修 复模 型的瘢 F一 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 为寻求应用 IN 治疗胆管狭 F一 窄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1 0 Ma u a a R, h o H , a s n g Ko n Dh rDK, ta . c o x g n s 一 x r s e 1 Cy lo y e a e 2 e p e — so o r l ts w t u u e v s u a z t n a d r g o i n i n c re a e u h t mo r n o a c l f ai n p o n ss i i o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0 0年 9月第 1 0卷第 9期 C ieeR m de hns e e i s&CiisSpe e 0 0V 1 0N . l c ,e t r 1,o. ,o n mb 2 1 9
t r so oo ca a c r i o t e n T a l n As a a n u e fc l r t lc n e n n rh r h i d. i n P c J Ca - e a
fI:O 7 )l 一1 .
1 3
Di egJ,a eso , gn e ,ta.Di ee t le pe — mb r S mu lsn A Hu a d rA e 1 f rni x rs f a
( 稿 日 : 0 0 0 — 9 收 期 2 1— 3 0 )
干扰 素一y ^对胆 管 损伤 后瘢 痕 成 纤 维细胞 的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