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度分析在川西南部地区须二段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
川西北地区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气水分布的影响
胶结 作用 是使 颗粒沉 积 物转变 成颗 粒沉 积岩 的一 种重 要成 岩方 式 。胶结作 用是 化学 物质 不断从 孑 隙 L 流体 中沉 淀 出来 对 碎屑进 行胶 结 、对粒 间孔 隙发 生充 填 的过程 。同时 ,早期胶 结 物 的形 成可抗 机械 压实
[ 收稿 日期 ]2 1 0 2一o —2 4 8 [ 者简介 ]X B 1 8.) 作 UB( 9 1一 ,男 , 0 5年大学毕业 ,工程师 ,现 主要从 事石油储量方面的研究工作。 20
1 地质概况
川 西 北含 气 区位 于川西 前陆 盆地 西北 隅 ,区域构 造 位置上 属川 北平 缓构 造带 ,西侧 紧邻 龙 门山 、米 I
仓 山 山前 断褶 构造 带Ⅲ 。研究 区构 造复 杂 ,局部 构造 形成 于 印支期及 喜 山期 ,因 多期构 造挤 压应力 场 作
用 ,储层 裂缝 普遍 较发 育 。J 西 地 区须二段 岩性 为碎 屑砂 岩 ,粒度 总体 下部 稍细 ,往 上逐 渐变粗 ,直 至 I I 含砾 石 的反韵 律 出现睁引。 内部 包含 若干 下粗 上细 的 次 级正 韵 律 ,根 据岩 心 观 察 ,砂体 内部 一般 具 大 型 板状 或槽 状斜 层理 ,且 每个 砂体底 部 含砾 ,具 冲刷侵 蚀 特征 ,其形 成大 多与 三角 洲有关 。
点 、线和 凹凸接触 ( 图 1 ( ) ,刚性 碎 屑 颗 粒 表 现 为 破 裂 或 错 断 ,片 状 矿 物 与 长 轴 颗粒 紧密 排 烈 , 见 a) 定 向分布 ;云母 类 矿物 紧贴着 碎屑 颗粒 发生 柔 皱 变形 ;随压 实作 用 的加 强 ,可见 石 英 、长 石 、电气 石 、 绿帘 石等 有压 碎破 裂形成 裂 纹 ( 图 1 ( ) ,其 中一 些破 裂纹 成为 油气 运移 的通道 。 见 b)
影响川西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储层流体性质判别的主要因素分析
相差 甚远 。
流体 响应相对 灵敏 的测 井系列在判 别储层流体 f 生质
分析原 因 : 从地层水矿化 度着手 。
增 大 , 层 水矿化 度也 逐渐 增 大 。但 总 的来 说 , 2 地 矿
井产 水 层 的矿化 度基本 上 小 于 5 , 化 度较 小 , 矿 可 能 为淡水 层 。
图 2 矿 2 井不 同 m值 对 应 的 地 层 水 矿化 度分 布 直 方 图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2 1 年 4月 01
响。
关键 词 : 霞组 ; 栖 流体 性质判 别 ; 地层 水矿化 度 ; 物性 ; 裂缝
0 引言
不 同的测井 系列 对流体有 不 同的响应 ,而反 映
最明显 的首先是 电阻率测井 系列 ,其次 是孑 隙度测 L 井 系列 。但 是 , 在川西地 区栖霞组 地层 , 这些 对储层
号层的深侧向 电阻率绝对值却高达 10  ̄・ 00 I n以
1 地层 水 矿化 度 的影 响
地层水 矿化度 的高低对深 浅双侧 向电阻率值影
度值 。采 用下列经验 公式 :
3×1 0
百
r ) l7c+2 ( = 1 )3 F 8【 『.= + ( 0 () GD 1 ) ( ’ 0
() 1
() 2 () 3
响最为明显 , 矿化度变低, 一般表现为使电阻率值增
2 6
・
2 1 年第 2期 01 总第 12 8 期
沉积物粒度分析课件
04
结果解释和应用
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粒度分布曲线
粒度分布曲线可以揭示沉积物中各种粒度的含量和比例关系,进 而反映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过程。
粒度参数
通过计算和分析粒度参数,如平均粒径、标准偏差等,可以进一步 定量描述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等
沉积构造和沉积相等可以辅助解释沉积环境的特征和演变过程。
02
分析方法和技术
沉积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沉积物样品采集
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使用专业的采样设备,按照规范进行采样操作。
沉积物样品保存
将样品进行妥善保存,避免阳光、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保证样品的真实性 和完整性。
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粒度测量原理
根据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利用物理和数学方法进行测量,得到粒度分布和粒径等信息。
随着科技的发展,沉积物粒度分析将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高分 辨率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等,提高分析的精度和可靠性。
未来,沉积物粒度分析将更加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如地球化学 、古生物学、环境科学等,推动沉积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06
参考文献和致谢
参考文献
范明, 张宁, 王越等. 沉积物粒度分析 教程[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8.
为地质历史重建和年代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分析的背景和现状
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 科学、水文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为地层学、地貌学、 环境科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沉积物粒度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和完善,如自动化测量、图像分析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 了分析的精度和效率。
环境监测
通过分析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以监测和研究环 境(如水质、气候等)的变化趋势。
川中合川地区须二段储层特征及敏感性研究
渗透 率发 生 明 显 下 降 , 由此 判 断 ,气 层 的 临 界 矿化 度 为 10 0 9 00 m / 。裂缝水敏损 害为中等 偏强 , 3 地层水渗 透率明显降低 ,即 g L 在 / 4 入井 液的 矿化度控制在 大 于100m /。基块的水 敏指数更 能代表 490 g L 气层 的损害情况 ,该区主要 以绿 泥石为主 , 胀性的伊, 膨 蒙问层矿物 其相 对含量平均为27 . %,间层 比为5 %,不具备发生水敏 和盐敏损 害 的物质基础 ,但结果表明具有中等偏弱的水敏性 ,估计与储层 中杂基 云母水化等有关。 基块盐敏 损害程度弱 , 裂缝 为强 。水/ 盐敏损 害机理 与粘 土矿物 的水化作用有关 ;高矿化度流体压缩 粘土矿物双 电层 ,减小粘土矿物 晶片间的作用力 , 致粘土矿物失稳、分散 ,在流体的作用下产生运 导 移 ,堵塞孔喉 ,导致 渗透率降低。对 于裂缝 的损 害,裂缝面上的颗粒 易 失 稳 脱 落 。实 验 表 明 ,最 高 矿 化 度 为2 地 层 水 矿 化 度 ,即 倍 3 0 0 m /。 由于 矿化度较 高 ,试验 中出现 了盐析 。由于地层 水矿 8 00 g L 化度太大 ,3 倍地层 水盐水 已经饱和。 综合水盥 敏实验 :要 取得较好 的储层保护效果 ,入井流体 的矿
2 储 屡 敏 雅 性 实 验
f )酸敏 。由H 1 敏实 验 ( 3 C酸 见表2 )得 :基块 为 中等偏强 损 害。裂缝 的损害为极强 ,但 有时会 出现渗透率增大 ,是由于岩 样含盐 酸量较 高,酸蚀后导致缝宽增大 ,加大渗流通道 。对储层进行酸化处 理 过 程 中 ,酸破 坏 了绿 泥石 的晶体 结 构 ,使结 构 中的 F “ e、 、 Mg 等离子出溶 。当更 多的绿泥石及其他矿物受 溶蚀 ,酸化剂 的酸度 ‘ 会 被大量消耗 ,p 值上升 ,当p 值> . ,就会 出现 F ( H H H 5时 3 e ) O 胶体沉 淀 , 害储层 。盐酸能够有效 的溶蚀掉岩石矿物钙质组分 ,对绿 泥石 伤 溶 蚀量很 低,因此钙质含量高 的储层通过盐酸就能达到 改善渗透 率的 目的 ,一般是钙质> 5 l%。
粒度分析及其在沉积学中应用研究
第25卷 第3期《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25,N o.3 2006年9月Journal of X injiang N o r m al U niversity Sep.2006(N atural Sciences Editi on)粒度分析及其在沉积学中应用研究肖晨曦, 李志忠(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α摘要:粒度是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可以作为沉积物及沉积岩分类的定量指标,可以反映沉积作用的流体力学性质,又能作为分析与对比环境的一种依据。
粒度直接影响沉积岩与沉积物的物理性能,如可塑性、烧结性、孔隙性及渗透性。
因此,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判别水动力条件和分析粒径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主要介绍粒度的定义与粒度标准,总结粒径测试技术方法及粒度特征描述的方法,评述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判定物质输运方式和判别水动力条件等方面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粒度分析测试技术正朝向自动化和测试内容多样化方向发展,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多样化。
关键词:粒度分析;粒径;粒度特征;粒度资料中图分类号: P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96592(2006)20320118206对沉积物和沉积岩粒度组成的研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资料很多,成果丰富,为现代粒度分析奠定了基础。
但目前的情况是了解粒度概念很易,寻求精确的测量方法和统一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困难。
在沉积学中,对于粒度分析的作用,各学者的认识不尽相同。
多数学者如福克、维希尔、弗里德曼、宋天锐、刘宝军等均给予粒度分析作用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佩蒂庄的评价与实践则似乎自相矛盾,他既批评粒度分析给沉积学造成的混乱,但又引用粒度数据进行岩石分类和成因解释。
也有个别学者则对粒度分析的作用持否定态度[1]。
纵观历史与现状,粒度分析已经成为沉积学研究及一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广为应用的常规分析手段,或是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特殊手段。
粒度资料的沉积动力学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_以江汉盆地西北缘上白垩统红花套组沉积
高 校 地 质 学 报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2010 年 9 月,第 16 卷,第 3 期,358-364页September 2010,Vol. 16, No.3, p. 358-364粒度资料的沉积动力学在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以江汉盆地西北缘上白垩统红花套组沉积为例朱 锐,张昌民,龚福华,易雪斐(长江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荆州 434023)摘要:通过对江汉盆地西北缘当阳地区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地层的15个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样品的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均在同一值域范围内;频率分布曲线相似,呈双峰态;概率累积曲线呈明显的两跳一悬三段式。
结合沉积动力学公式,分别以水动力和风动力两种假设对粒度资料进行了分析。
最终得出江汉盆地西北缘上白垩统红花套组砂体为风成砂,局部有间歇性河流影响。
关键词:粒度分析;沉积动力学;沉积相;砂体成因;江汉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7493(2010)03-0358-07Abstract: The grain size analysis of fifteen specimens from Honghuatao Formation in Dangyang area at the northwesternboundary of Jianghan basin shows that their average diameters, sorting coefficients, skew coefficients and kurtosis coefficients are mainly in the same range, and they bear similar frequency curves of grain size with double peaks and similar probability cumulative curves with an obvious pattern of three segments. Basing on this and referring to the equation of sedimentary dynamics,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done by both hydrodynamic concept and aeolian force concept in this article. A conclusion was drawn that the genesis of sands in the Honghuatao Formation at the northwestern boundary of Jianghan basin was aeolian deposit, locally influenced by broken streams.Key words: grain -size analysis; sedimentary dynamics; sedimentary facies; genesis of sand; Jianghan basinZHU Rui ZHANG Chang -min GONG Fu -hua YI Xue -feiCollege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Use of Sediment Dynamic Analysis in Environment Interpretation:A Case Study on Honghuatao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of Western Jianghan Basin, Hubei Province收稿日期:2010-04-29;修回日期:2010-07-06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078)作者简介:朱锐,1982年生,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沉积学与层序地层学;E -mail: zhuruiming@1 引言 江汉盆地西北缘上白垩统红花套组砂岩的成因一直以来是江汉盆地白垩纪沉积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难点。
川西二叠系沉积储层特征研究
川西二叠系沉积储层特征研究本文以四川盆地西部二叠系为研究对象,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钻井和露头剖面研究、地震层序解释、岩相古地理编图为手段,以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研究为主线,以层序格架中的生储盖研究为重点,结合前期油气勘探研究成果认识,系统开展研究区二叠系沉积和储层特征研究。
本论文主要开展了钻井及露头的地层划分、层序界面识别、地震层序分析、层序对比、露头剖面沉积相分析、单井沉积相分析、沉积相横向对比、不整合面特征研究、储层特征研究以及储层预测等,完成相关图件的编制工作。
开展单井、露头及地震测线层序分析,识别出6种层序界面(不整合面、海侵上超面、水淹不整合面、火山事件面、古岩溶作用面以及岩性转换面),地质与物探的结合,通过层序格架内地震相特征分析,川西二叠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最终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
开展了钻井之间及井-震层序地层对比研究,SQ1—SQ6时期,总体表现为南浅北深,反映出北部基准面上升、北低南高的古地貌格局,层序的结构样式为TST≤HST;SQ7—SQ10时期,总体表现为西北深南东浅,反映西北部基准面上升、北西低东南高的古地貌格局,层序的结构样式同样为TST≤HST。
通过单井、露头以及地震相沉积特征研究,本论文主要划分了碳酸盐缓坡及碳酸盐岩台地两大类沉积模式,共划分出河流、滨岸、碳酸盐缓坡、镶边台地及陆棚—盆地等5大沉积体系、10种相类型以及30余种微相类型。
结合川西地区二叠系层序特征,在层序格架内,以三级层序编制了川西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并分析了古地理演化过程:SQ1—SQ6(中二叠世)沉积期发生大规模的海侵,为碳酸盐大缓坡沉积;SQ7—SQ8时期(吴家坪期)经历了东吴运动,地壳隆升和剥蚀之后,玄武岩大面积喷发,主要发育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SQ9—SQ10时期(长兴期),主要发育滨岸沉积体系和镶边台地沉积体系,在开阔台地中部形成台凹及台内礁滩。
根据沉积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布、组合特征以及古地貌发育情况,分析了不同台地结构类型的控相控储作用: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控制了缓坡相发育,内缓坡浅滩的发育则控制储层的发育;镶边碳酸盐台地控制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及台地边缘斜坡相的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则控制储层的发育;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控制蒸发、局限和开阔台地相发育,进而控制了台地浅滩、局限台地相白云岩型储层发育。
卢连战云南师大优秀论文
卢连战云南师大优秀论文
粒度分布特征是沉积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受搬运和沉积过程的动力条件控制,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是研究沉积环境、沉积过程、搬运过程和搬运机制的重要手段之一(1—21,以此来判断和恢复沉积环境。
多年来,对中国黄土、深海沉积物、极地冰芯等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方法已成为研究全球或区域环境变化中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之一,不同的粒度参数和特征指示不同的环境意义,从面能够揭示和恢复古气候的演化过程,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粒度参数实际上是对沉积物粒度分析后的基本数据(粒级粒径、频率百分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用来反映:
(1)沉积物样品中粒度集中分布趋势,基本统计量有平均粒度、中值、众数、分位数等,用来表示粒度的分布位置和一般水平。
中值是指累积曲线上颗粒含量为50%处对应的粒径,用微米(或φ值)表示;众数也可以表示平均粒度,它是频率曲线中最大频率的粒径。
(2)反映粒度离散程度,基本统计量有方差、标准偏差等,其中标准偏差可用于粒度分级。
还可应用于相关系数分析、回归分析、正态分布检验等,以及误差分析、评价数据精度、求取变差系数、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等;
(3)反映粒度分布形态,基本统计量有偏度(偏态)、峰度(峰态/尖度)。
粒度分析在沉积岩的成因和沉积相中的应用
粒度分析在沉积岩的成因和沉积相中的应用碎屑岩石学读书报告——粒度分析在沉积岩的成因和沉积相中的应用一、粒度的概念及标准1.粒度的概念粒度有两种值,线性值和体积值。
体积值一般以标准直径(d n)表示,它代表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的直径。
线性值常因颗粒形状不规则使测定测值很因难。
通常测三个值,最长直径d L、中间直径d I及最短直径d J。
可按下述步骤确定这三个值:(1).确定颗粒的最大投影面;(2).做垂直最大投影面方向的最长截线,即最短直径d J(3). 对最大投影面做切线矩形(图l一1),矩形酌短边即中间直径d I,长边则是最长直径d L。
可以看出,d L及d I的方向同时还表明颗粒在空间的方位,因此,它们既可用于粒度,也可作颗粒的组构分析用。
线性值粒度较常用,在砾岩研究中有时也用体积值。
2. 粒度的标准所谓粒度标准,就是人们所能通用的粒度标定方法。
在国内外、各个行业流行的粒度标准不下二十余种。
在地质部门,一般认为伍登——温德华标准比较合适。
这个标准以毫米为单位,2为底数,以2 的n次方向两端扩展,形成一个以1为基数,2为公比数的等比级数数列。
伍登——温德华标准的优点是规律严谨,便于计算,其划分的精度也随着粒度的减小而提高。
此外,它也反映沉积颗粒的自然特性,这同尤尔斯特隆图解、谢尔兹图解、维希尔正态概率图解所揭示的砾、砂、粘土的水动力学特性是一致的。
但该标准的小数形式太过繁琐,应用不便。
为此,克鲁宾对此做了简单而巧妙的对数变换,即构成了所谓的“∮值”。
标准,它是一个简单的等差级数数列,数字简单,便于计算、绘图,其不足之处是不直观。
现在二者合用称为伍登——温德华——∮值标准(见表1),1969年美国经济古生物学家和矿物学家协会推荐这一联合标准作为共同的粒度标准。
二、粒度分析的方法砾石可用直接法测量,如用测杆、测规量砾石的直径,用量筒测砾石的体积。
可松解或疏松的细、中碎用岩多采用筛析法。
粉砂及帖土岩常用沉降法、流水法、液体比重计等方法测定。
利用测井方法研究川西地区新场气田须二段沉积相
利用测井方法研究川西地区新场气田须二段沉积相何会【摘要】以常规测井与电成像测井信息为主,结合地质及录井资料,对川西地区新场气田须二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须二段沉积相以三角洲沉积相为主,沉积亚相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分流间湾等.最终确定水下分流河道为川西地区新场须二段有利的储集相带.【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38)002【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沙北地区;中央走滑带;断裂特征;构造演化;北西向左旋【作者】何会【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测井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测井解释方法的逐步完善,特别是成像测井技术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可以从测井资料中提取到越来越丰富的沉积学信息,如各种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岩石颗粒形态等[1-2],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正逐步受到地质家的重视。
目前,以常规测井资料和特殊测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不同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有效方法已经形成[3-5],这种方法与地质和地震相分析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宽了测井资料的应用空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精度。
本文以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为研究对象,在关键井中,根据沉积背景、岩相组合、相标志、电性特征等,按照相序关系,通过研究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各类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式,指出了有利的储集相带。
在研究区域内,可以识别出多种测井相类型,在这些测井相类型中,不同的测井相代表着一定的沉积相,但并没有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
相同的测井相类型也可能代表着不同的沉积相环境,而相同的沉积相也有着不同的测井相表现形式。
赋予测井相一定的地质意义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地质解释过程。
具体思路如下:(1)从能够反映地层特征的测井组合曲线中,提取测井曲线的变化特征,包括幅度特征、形态特征、数值大小、变化特征等;(2)从电成像测井中识别出各种岩性及沉积构造;(3)在垂直、水平方向上,将地层剖面解释划分为有限个测井相;(4)用岩心分析、录井资料、完井资料、镜片等地质资料对这些测井相进行刻度,建立沉积相识别模型,最终达到利用测井资料来描述、研究地层的沉积相的目的。
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
基于粒度小波变换分析的四川盐源盆地沉积特征及其对盆地形成演化的指示意义乔大伟;王红亮【摘要】新生代期间的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四川盐源盆地位于红河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之间的川滇地块,是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构造逸出盆地,其形成演化对揭示板块碰撞及高原隆升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的粒度,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能够直观地反映粒度变化的潜在周期,为沉积界面的定量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依据粒度数据的小波变换分析结果,盐源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沉积地层可以划分出2个一级突变、6个二级突变和6个三级突变,这些突变反映了不同时间尺度构造、沉积环境的变化.对不同时段典型样品粒度分布特征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套以湖泊、河流相沉积为主的地层,结合粒度小波变换的一级突变,将盐源盆地的形成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5.4~4.7 Ma是盆地的形成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浅湖亚相,在粒度小波变换曲线中表现为高幅震荡特征;4.7~3.6 Ma是盆地的扩张阶段,沉积类型主要为深湖、半深湖亚相,粒度小波变换曲线表现为低幅震荡特征;3.6~1.8 Ma对应于盆地的萎缩、充填阶段,其沉积相和小波变化曲线特征与盆地的形成阶段相似.上新世早期的盆地形成(5.4~4.7 Ma)与印度—亚欧板块在此时期的一次碰撞事件密切相关,而发生于3.6 Ma的盐源盆地沉积环境巨变则对应于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隆升期.【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10页(P713-722)【关键词】盐源盆地;粒度;小波变换;盆地演化【作者】乔大伟;王红亮【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0 引言新生代期间的印度—亚欧板块碰撞导致了区域地壳的变形、缩短加厚以及青藏高原的大幅度隆升[1-12],而板块碰撞引起的高原隆升则成为影响亚洲乃至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13-21]。
长江口现代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在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
长江口现代潮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在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赵亚楠;王张华;吴绪旭;李琳;战庆;陈艇【期刊名称】《古地理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长江口现代潮滩6个柱状样沉积物的粒度精细分析,试图提取研究区潮滩沉积相识别的粒度敏感指标,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一个全新世钻孔(SL67孔)潮滩沉积物的粒度研究,检验现代沉积粒度敏感指标在全新世钻孔潮滩沉积相识别中的应用。
研究显示,长江口现代高潮滩和中潮滩的黏性颗粒(<8μm)和粗粉砂(32~63μm)含量差异显著,可以成为区分高潮滩和中潮滩的敏感组分;在开敞型的中、低潮滩之间,砂(>63μm)和细粉砂含量(8~32μm)也差异明显。
长江口现代潮滩沉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及众数值也可以有效协助区分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沉积物。
利用上述粒度敏感组分和众数指标检验 SL67孔全新世早中期在海平面波动控制下的潮滩演替过程,并揭示了7.5 cal ka BP前后的一次海平面加速上升事件。
%This study takes detailed analyses on the sediment grain size for six cores from the modern tidalflats of Yangtze River mouth,to draw the diagnostic indexes for recognization of tidal flat facies in the study area.We also examined the grain size of a Holocene Borehole SL67 from the southern Yangtze delta plain so that to apply the sensitive indexes derived from modern sediments.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co-hesive sediment (<8μm) and coarse silt (32 ~63μm) could be the sensitive indexes for distinguis- <br> hing upper and middle tidal flats.Sand (>63 μm)and fine silt (8 ~32μm)components differ obvious-ly for the middle and lower tidal flats of open coast.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parameter mode derived from grain size frequency curves is an effective index to help identify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tidal flat sed-iments.Above sensitive sediment components and mode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successions of tidal flat in Holocene Borehole SL67,which revealed the mechanism of sea level change and an acceleration of sea level rise around 7.5 cal ka BP.【总页数】12页(P405-416)【作者】赵亚楠;王张华;吴绪旭;李琳;战庆;陈艇【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上海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2【相关文献】1.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中PCBs和OCPs的分布 [J], 杨毅;刘敏;许世远;侯立军;刘华林2.长江口现代潮滩表层沉积物磁性特征和自生铁硫化物的分布 [J], 高晓琴;王张华;李琳;吴绪旭3.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PCBs及其空间分布 [J], 陈满荣;俞立中;许世远;封克;韩晓非4.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J], 刘绿叶;高效江;陈卓敏;宋祖光5.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空间分异及控制机制 [J], 赵健;毕春娟;陈振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粒度分析在沉积岩中的应用
粒度分析在沉积岩中的应用作者:董续舒来源:《西部资源》2021年第04期摘要:沉积岩的物理性能受到粒度影响,导致物理性能变差,为了提高沉积岩的物理性能,提出了粒度分析在沉积岩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精密度指标,从样品用量、稀释过程和样品分取方式三方面,分析了影响粒度结果的因素。
通过粒度分析区分沉积环境及判定物质运动方式的应用、判别水动力条件的应用以及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研究了粒度分析在沉积岩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对沉积岩的物理性能的认识。
关键词: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特征1.引言在沉积学领域的研究中,粒度分析法在沉积岩中的应用非常广泛[1]。
岩石颗粒大小可以作为研究沉积岩和沉积岩分类的一个定量指标,并且能够反映出沉积流体的力学性质。
沉积岩粒度大小信息可以划分沉积环境、确定碎屑物质的运移方式以及确定沉积岩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等,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在沉积岩存储层的地质学研究中,存储层岩石粒度是影响存储层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2]。
粒度大小信息在研究中,是研究古气候和沉积岩来源的重要依据;近几年以来,海洋地质研究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发展。
对沉积岩粒度组成的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历史资料丰富、研究成果丰硕,为现代粒度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3]。
但是现在对沉积岩粒度概念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寻找精确的测量方法和统一的标准仍然比较困难。
对于沉积岩中颗粒分析的作用,不同领域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从粒度分析的历史研究和现状来看,它已成为沉积岩研究以及一些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广泛应用的比较常规的一种分析方法,或者是解决沉积岩中关键科学问题的特殊方法[4]。
2.粒度分析方法粒度分析在沉积岩中的应用实验采用麦克奇公司生产的粒度分析仪器,对实验样品的前处理通常是按照沉积学理论标准提供的方法进行。
2.1粒度分析的精密度精密度指标是用来衡量粒度分析仪器性能的指标,本文采用玻璃微珠标准样品来检验粒度分析仪的精密度,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表1的实验测试结果可得,粒度分析仪器在精密度测试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结果,经过5次实验测试之后,中值粒径的标准偏差仅有0.19,而相对标准偏差为0.33%,对玻璃微珠标准样品进行重复测量,计算了玻璃微珠标准样品平均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5%之间。
沉积物粒度分析ppt课件
探测器多的激光粒度仪
探测器少的激光粒度仪
52
激光粒度仪光路图
大角度检测器
小角度检测器
检测器光强图---由各组份颗粒叠 加的光强图 53
库尔特双透镜专利技术
库尔特技术
其它技术
不能使相同小颗粒 的光线落在相同角 度的探测器上
透镜的作用--使粒径相同的颗粒产生的平行散射光聚焦于 同一角度位置上的探测器,达到准确测量的目的
粒度分布、个数计量
表面积、平均粒径
46
表面积、平均粒度
贝克曼库尔特激光粒度仪
LS230型: 0.04-2000um 132枚检测器,
116个解析通道 LS200型: 0. 4-2000 um 126枚检测器, 92个解析通道 LS100Q型: 0.4-1000um 126枚检测器, 72个解析通道
一般粒度仪采取在同心圆上用三枚等距检测器辅助对焦方式,由于光源不 均匀带来偏差可能性较大,库尔特采取32枚参与对焦,大大降低了误差可 能性
当激光均匀时
当激光不均匀时
•对500um颗粒,偏差0.01。,粒径漂移约10% •750nm固体激光器,工作寿命达7万小时
56
自动工作站
• 适于批量样品分析用户,省时、省力,真正实现全自动 分析
47
2.1 激光法
分析原理
颗粒对入射激光产生散射光, 利用检测器探测光的强度, 再运用矩阵反演分解角向散 射光强即可获得样品的粒度 分布
48
衍射理论的应用
第一级暗斑
颗粒径d=1.22/Sin
颗粒大小决定了角度, 根据此角度可计算颗粒直径
49
不同的光强图反映各自粒度分布
体积%
0
沉积学粒度分析方法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
沉积学粒度分析方法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23T08:20:38.674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1期作者:卢刚田新建瞿加元李晓龙顾俊颖[导读] 粒度分析方法在发展改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部分研究方法仍存在误差,未能精确的对粒度进行分析。
本文对粒度分析方法相关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对部分粒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实验本身所适用的研究范围等影响因素,以求更精确地对粒度进行分析。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哈得采油气管理区新疆库尔勒 841000摘要:粒度分析方法在发展改进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部分研究方法仍存在误差,未能精确的对粒度进行分析。
本文对粒度分析方法相关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对部分粒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考虑实验本身所适用的研究范围等影响因素,以求更精确地对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粒度分析方法;沉积学;筛析法;图像法;激光法一、引言粒度分析是沉积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沉积物质子进行粒度分析可以有效掌握沉积物质子运动过程和沉积物结构特征。
在地质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现阶段对粒度的分析方法众多,如直接测量法、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测量法等等。
不同的测量方法有不同的测量优势和应用范围,如直接测量法适合质子大小较大的沉积物粒度分析,筛析法适合对黏土等小颗粒沉降物的质子粒度测量。
在多种质子粒度测量的方式中,我国沉积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激光分析法。
激光分析法起始于1973年由德国科学家研发应用,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引入,经过几十年不断优化完善,激光分析法具有测量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测量成本低、测量结果精准等诸多特点。
在我国地质研究、海洋矿产研究、古海洋学研究等沉降学研究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发展历程粒度分析的方法追溯起源,最早是由国外学者Stokes提出的,后经发展在国内得到应用,其发展历程主要优3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为奠基阶段,内容广泛,侧重定性研究,缺少定量研究;中期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为蓬勃发展时期,理论和方法方面得到发展,粒度分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扩展;当前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为全面、综合研究的新阶段,该阶段开始侧重改进粒度数据的表征和应用方法,解决数据处理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与革新。
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张晋;李安春;万世明;黄杰;卢健;蒋富清;李铁刚【期刊名称】《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年(卷),期】2016(36)2【摘要】对取自南海南部的1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粒度参数计算和Q型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类型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粒级组分为黏土和粉砂,底质类型主要为泥,还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平行于等深线基本呈带状分布;结合Q型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区沉积物可分为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粗粒沉积物(砂和粉砂)和陆坡区细粒沉积物(泥)两类,500m等深线是两类沉积物的分界线;对比粒度分析结果,判定两类沉积物属于不同成因类型,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是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的混合沉积,陆坡区是现代沉积;影响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源、水动力条件、水深与地形及洋流。
【总页数】10页(P1-10)【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陆架;陆坡;南海南部【作者】张晋;李安春;万世明;黄杰;卢健;蒋富清;李铁刚【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相关文献】1.泸沽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吴汉;常凤琴;张虎才;李华勇;蒙红卫;段立曾;刘东升;李楠;朱梦姝2.福建平海-浮叶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陈欣3.程海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胡京九; 张虎才; 常凤琴; 李婷; 蔡萌; 段立曾; 张龙吴; 张扬4.云南星云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田洋洋;常凤琴;张虎才;张晓楠;吴汉;段立曾;冯仡哲;陈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u n . 2 0 1 5: 2 7 3—2 7 9
粒 度 分 析 在 川 西 南 部 地 区 须 二 段 沉 积 相 研 究 中 的 应 用
蒋裕 强, 刁昱 翔 , 王 猛 , 陶艳 忠 , 蒋 婵
(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 院, 成都 6 1 0 5 0 0 )
摘要: 沉 积 相 研 究 对 于现 代 油 气 勘 探 开 发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通 过 沉 积 相 的 研 究 , 建 立 不 同 沉 积 相 模式, 对 深 入 分 析 沉 积 微 相 对油 气 的 控 制 关 系 具 有 指 导 作 用 。文 章 对 川 西 南 部 地 区上 三 叠 统 须 家
E — ma i l : x n s y j y q 3 0 5 5 @1 2 6 . c o m
通信作者 : 刁昱翔( 1 9 8 9 一) , 男, 在读硕士 , 从 事 非 常 规 油气 地 质研 究 方 向 。通 信 地 址 : 四川 省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地 球 科 学 与 技 术学 院 , 硕
中 图分 类 号 : P 5 8 8 . 2 2 ; TE 1 2 1 . 3 1 文献标识码 : A
大边 的 石 英 和 长 石 , 测 量 其原 粒 径 ) , 并将 测 量 值换
0 引 言
算成 值 ( 温德 华 氏粒 度界 限转 换 : 一 一l o g z D) , 按 1 / 4间隔分 组 , 计 算 各组 内颗 粒 百 分数 , 每 片要 求 统
第 3 O卷 第 2期 2 0 1 5年 6月 : 2 7 3—2 7 9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V0 1 . 3 0 No . 2
Con t r i but i on s t o Ge o l o gy a nd Mi ne r a l Re s our c e s Re s e a r c h
河组须二段砂岩粒度特征 进行 了系统 研究 , 并 针对不 同曲线形 态 、 粒 度 参 数 特 征 作 了具 体 分 析 。
同时 , 参 考 萨胡 粒 度判 别 函 数 以 及 C M 图 解 对 研 究 区沉 积 相 进 行 了判 别 , 表 明研 究 区 须 家 河 组 须
二段主要受牵引流作用 , 为辫状河三角洲相特征 。 关键词 : 沉 积相 ; 粒度特征 ; C M 图; 须二段 ; 川 西 南 地 区
( 图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2—3 1 ;
改 回 日期 : 2 0 1 4 一O 3—2 8 ;
责 任 编 辑 : 王 传 泰
基金项 目: 国家 重大 科 技攻 关项 目“ 大 型油 气 田及煤 层 气 开发 ” 之“ 四川 盆地 上三 叠 统低 孔渗储 层 形 成机 理研 究 ” ( 2 0 1 1 Z X 0 5 0 0 1 —0 0 5 —0 2 ) 。
士 2 O 1 3级 0 1班 ; 邮政编码 : 6 1 0 5 0 0
2 7 4
地
质
找
矿
论
丛
1 0 2
N
l ( N
1 0பைடு நூலகம்6 , ; :
.
,
3 2
, ; ; , 厄 , ,
;
垒
、 、 , 一 / 、 崩 , 、
姆、 : 、
颗粒 粒度 的分 布 及 分选 性 的研 究 , 可 以衡 量 沉 积 介 质 能量 的大 小 , 也 可 以为 碎 屑 颗 粒沉 积环 境 及 水 动
证据。
力强 弱 的判别 提供 一个 重要 的指标 。粒 度分 析不 仅 有 利于 分析 沉积 水 动 力 条 件 , 对 沉 积 储 层评 价 也 有 重要 意 义Ⅲ 。粒 度 分 析 常 用 的方 法 包 括 直 接 测 量 法、 筛 析法 、 薄 片粒度 法 、 沉降 法 和激光 粒度 仪法 。 前 人对 川西 地 区 丰 富 的研 究 成 果 , 为该 地 区油 工作 区位 于 四川盆 地西 南部 , 其 范 围北 起 大 邑 ,
1 地 质 概 况
东 至 白马 庙 。大 地 构 造位 置 属 于 新 中生 气 勘探 及研 究 积 累 了 丰 富 的资 料 , 也 为 本 次 研究 工 南抵 蒲 江 , 西部 边界 为龙 门山推覆 构造带 , 东 以龙 作 奠定 了基 础 。本 次工 作采用 的是薄 片粒 度法 。此 代川 西坳 陷 ,
计3 0 0  ̄5 0 0颗 粒 。本 文对 川 西南 部 地 区 须 家 河 组 碎 屑 岩粒 度特 征 不 仅 能 反 映其 粒 度 大 小 , 也 能 须 二段 砂岩 粒度 特 征 进 行 分 析 , 研 究该 区砂 岩 粒 度 反 映搬运 颗 粒地 质 营力 的强 弱 。 因此 , 通 过 对 碎 屑 分 布特 征 , 力 图 为 研究 区 内 的沉 积 相 判别 提供 支 撑
I中 隆 起 相 邻 , 南 部 以 峨 眉 一瓦 山 法是 取 固结 的岩石 样 品 , 将其 磨 制成 薄片 , 在显 微镜 泉 山断 裂 带 与 川 。 ] 。本 次研 究 工 作 区面 积 近 2 0 6 9 k m 下 测 量薄 片 中颗粒 的直 径 ( 测 量 颗粒 的最 大直 径 , 轮 断 裂带 为界 。 廓不 清 的颗粒 、 重 矿物 和片 状矿 物不 记 , 对 有 次生 加
作者简介 : 蒋裕强( 1 9 6 3 一) , 男, 硕 士, 副教 授 , 1 9 8 5年 毕 业 于 西 南 石 油 学 院 石 油 地 质 专 业 , 1 9 9 3年 获 该校 矿 产普 查 与勘 探 专 业 硕 士 学
位, 长 期 从 事 储 层 沉 积 学 与 油 气 藏 描 述 等 方 面 的 教 学科 研 工作 。通 信 地 址 :  ̄ I l J l I 省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 邮 政 编码 : 6 1 0 5 0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