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的竞争站点数预测算法
第12章 无线局域网802.11协议CSMACA算法模拟程序
达到普通Ethernet水平,基本满足应用需求。
在恶劣网络环境下,可以自动降低传输速度。 100米到300米。 与以太网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帧确认提供可靠的数据 传送和网络带宽的有效使用。 与以前的标准不同的是,802.11b只允许一种标准的信 号发送技术。Wi-Fi将认证产品的互用性。 支持休眠模式,可提高笔记本电池待机时间。 在主机移动过程中无缝接入网络。 内置安全加密协议。
15
《计算机网络高级软件编程技术》
退避时间计算方法 802.11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其第i次 退避在22+i个时间片中随机选择一段进行退 避,即实际退避时间为小于等于22+i 的一个 随机数乘以TimeSlot的积加上DIFS。 (DIFS: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一般在 调频扩频通信FHSS下为128us)
有效提高无线局域网信道可用带宽的MAC机制
第 2 第 7期 7卷
20 0 6年 7月
通
信
学
报
V I 7 No 7 b. 2 .
J u n l n Co o r a mmu ia in o n c to s
J l 0 6 uy2 0
有效提高无线局域 网信道 可用带宽 的 MAC机 制
s t n t p m z d v l e e v d fo a ma e t a d l n e o l k u l k b n wi t o t 1 M e n i , a o o i ti ot i e au sd r e r m t mai l i h c mo e d r wn i / p i a d d c nr . a wh l a u d n n h o e n w si t nme o rs t n n mb ri p o s d v a d n mi AC a d e s ssa s c a i e e e t i t d f t i u e r p e i y a cM ma o h o a o s o d r s e t t t t ii AP sd . Ke r s W LAN; o l k a d u f k b d d o to ; d p i eo tm z t n sa i nn mb r s mae y wo d : d wn i p n a wi t c n l a a t p i a o ; t t u e t t n n i n h r v i i o e i
冯辉 ,王挺 ,胡波
( 复旦 大学 电子工 程系 , 上海 20 3 ) 04 3
摘
要:8 21 A 0 . WL N基础架构 B S基础服务集) D F模式下,有两个因素严重影响可用带宽。一是随着竞争站 1 S( 的 C
WLAN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无线局域网通信系统
WLAN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设备无线局域网通信系统1.随机接入:采用该方法时,无线设备发出请求信号后通过竞争方式进行资源分配。
常见的随机接入方法有CSMA/CA和CDMA。
- 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设备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监听信道是否被其他设备占用,若被占用则等待,若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以避免碰撞。
适用于低数据传输率的应用。
-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每个设备都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可以同时使用同一信道进行通信,不会产生碰撞。
适用于高数据传输率和强干扰环境下的应用。
2.分时复用:将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隙,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时隙内进行通信。
常见的分时复用方式有TDMA和FDMA。
-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将时间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每个设备在不同的时隙内进行通信,避免碰撞。
适用于固定带宽的应用。
- 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将频率划分成若干个子信道,不同的设备在不同的子信道内进行通信。
适用于频谱资源有限的应用。
3.导频信道:通过引入导频信道进行资源分配。
引导信道和数据信道互不干扰,设备通过监听引导信道获取可用信道信息,并选择合适的信道进行通信。
1. 无线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AP):无线接入点是WLAN中的核心设备,它负责将有线网络转换为无线信号,并提供与有线网络的连接。
无线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进行无线通信。
2. 无线网卡(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无线网卡是用于连接计算机和无线信号的设备,它接收来自无线接入点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或者将计算机的数据转换为无线信号发送给无线接入点。
802.11协议标准
IEEE802.11的工作方式
802.11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站,通常 是通过一台PC机器加上一块无线网络接口卡构成的, 另一个称为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它的 作用是提供无线和有线网络之间的桥接。一个无线接 入点通常由一个无线输出口和一个有线的网络接口 (802.3接口)构成,桥接软件符合802.1d桥接协议。 接入点就像是无线网络的一个无线基站,将多个无线 的接入站聚合到有线的网络上。无线的终端可以是 802.11 PCMCIA卡、PCI接口、ISA接口,或者是在非 计算机终端上的嵌入式设备。
扩频传输技术
跳频扩频(FHSS,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使用了传统的窄带数据传输技术,但传输 频率将发生周期性的切换。系统在一个扩频或宽波段 的信道上使用不同的中心频率,以预先安排好的顺序 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跳频。跳频现象可以使 FHSS系统避免受到信道内窄带噪音的干扰。 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系统则将要传输的数据流通过扩展码调 制而人为地扩展带宽,即使在传输波段中存在部分噪 声信号,接收机也可以无错误地接受数据。
帧间间隔IFS
SIFS,即短帧间间隔,它是最短的帧间间隔,用来分 隔开属于一次对话的各帧。一个站应当能够在这段时 间内从发送方式切换到接收方式。 PIFS,即点协调功能帧间间隔(比 SIFS 长),是为 了在开始使用 PCF 方式时(在 PCF 方式下使用, 没有争用)优先获得接入到媒体中。PIFS的长度是 SIFS加一个时隙长度。 DIFS,即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在 DCF 方式中用 来发送数据帧和管理帧。DIFS 的长度比 PIFS 再增 加一个时隙长度。
无线局域网规划与部署步骤详解
无线局域网规划与部署步骤详解无线局域网(WLAN)是一种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局域网,可以使用户更加灵活地接入网络,提升办公和生活效率。
为了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无线网络环境,需要进行规划与部署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局域网规划与部署的步骤,并且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需求分析无线局域网规划与部署的第一步是进行需求分析。
针对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要求,确定无线覆盖的范围、用户数量、网络容量需求等。
例如,如果是在一个大型企业办公楼内部署无线网络,需求分析可以包括各个办公区域的覆盖情况、员工数量、高峰期的网络使用情况等。
二、频谱规划频谱规划是无线局域网规划的重要步骤。
在2.4GHz和5GHz频段中,有许多频段可供选择。
这些频段的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所以在频谱规划中,应该避免与其他设备的干扰,同时合理利用可用频段。
三、拓扑设计拓扑设计主要包括网络结构和布线方案。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无线接入点(AP)的位置和数量,以及无线控制器(WLC)的部署方案。
合理的拓扑设计可以提高网络性能和覆盖范围,减少信号干扰。
四、安全策略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在部署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策略,包括加密方式、访问控制、漫游策略等。
一般来说,采用WPA2-PSK或者WPA2-Enterprise加密方式是比较安全的选择。
此外,还应该设定访问控制机制,限制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网络。
五、设备选择和部署根据需求分析和拓扑设计,选择适合的无线设备。
无线接入点是无线网络的核心设备,应该选择性能稳定、覆盖范围广的产品。
同时,需要合理部署无线设备,确保信号覆盖均匀,减少死角。
六、性能优化无线局域网性能的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信号增强、网络负载均衡、容量规划等。
可以通过调整无线接入点的功率、加装信号增强器、分散AP的部署,以及定期的网络监测和维护,来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
七、测试与调优在无线局域网规划与部署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与调优工作。
无线和核心网指标计算公式说明
无线系统指标➢网络接通率(最差端局统计)网络接通率=(各个TRUNK接通总次数+因为用户原因造成的接通失败次数)/试呼总次数。
用于最差端局统计。
➢网络接通总次数网络接通总次数是指用户应答数+被叫忙数+用户不应答数+不可及数。
➢随机接入成功率随机接入成功率=随机接入成功次数/随机接入请求次数*100%➢交换系统接通率交换系统接通率(不含用户行为)=[发送IAI+语音寻呼次数+被叫用户忙次数]/(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主叫比例+接收IAI次数-(路由查询次数-路由查询成功次数))交换系统接通率(含用户行为)=[发送IAI+语音寻呼次数]/(业务信道分配成功次数(不含切换)*主叫比例+接收IAI次数)➢无线系统接通率定义:无线系统接通率=主叫比例*随机接入成功率*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1-主叫比例)*寻呼成功率*业务信道分配成功率(不含切换)➢无线掉话率无线掉话率(不含切换)=无线掉话总次数/TCH分配总次数(不含切换)无线掉话率(含切换)=无线掉话总次数/TCH分配总次数(含切换)➢无线接通率无线接通率=(1-SDCCH信道拥塞率)*(1-TCH信道拥塞率)=(1-忙时SDCCH 溢出总次数/ 忙时SDCCH 试呼总次数)×(1-(忙时话音信道溢出总次数/(忙时话音信道试呼总次数+忙时越区切换请求总次数)))×100%➢系统接通率系统接通率=交换系统接通率(不含用户行为)*无线系统接通率系统接通率=交换系统接通率(含用户行为)*无线系统接通率➢话音接通率(全网接通率)话音接通率=无线接通率×交换机接通率GSM系统所关心的接通率即是话音接通率,也可称为全网接通率➢2G无线系统接通率2G无线系统接通率=(主叫比例*随机接入成功率*TCH分配成功率+(1-寻呼成功率)*寻呼成功率*TCH分配成功率)*100%➢系统试呼总次数忙时系统试呼总次数是指该地区交换机接受的各种用户的话音试呼总次数。
5、无线网络规模的估算
(5)MS和BTS天线增益
MS天线增益很低,在0dBi级别; BTS天线增益的变化范围则是8~21dBi,该 值取决于BTS所采用的天线类型(全向或定 向)。
中兴通讯网络通信教育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链路Fra bibliotek算流程(上行)
移动台所处的地物损耗
接收功率
发射功率
中兴通讯网络通信教育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典型的传播模型
假设在TD系统中,按2000MHz计算,移 动台的天线高度取1.5米,基站天线高度 选取与环境有关系,在农村取60米,郊 区取50米,一般城区取40米,密集城区 取30米,得到不同环境下的公式为:
表征了接收门限和接受信号之间的差异; 密集城区为2dB,一般城区为1dB。
中兴通讯网络通信教育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链路预算的重要成份(三)
(4)连接件和馈线损耗
馈线衰减通常按100m损耗(dB)为单位; 连接器的损耗一般十分小(大约在0.1dB级 别)。
练习题
1、为什么要进行链路预算? 2、链路预算的重要成份包括有哪些? 3、无线传播模型的基本作用有哪些?
中兴通讯网络通信教育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中兴通讯网络通信教育 中兴通讯网络通信教育 <本文中的所有信息归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外传>
L(密集城区) = 140.8 + 35.2*log10 dkm L(一般城区) = 136.1 + 34.4*log10 dkm L (郊 区) = 121.9 + 33.8*log10 dkm L (农 村) = 101.1 + 33.3*log10 dkm
无线承载网公式
一、无线网容量规划公式1、估算单用户移动上网业务忙时平均流量要求(1)估算单用户移动上网业务忙时平均流量要求计算公式①HTTP www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s)=HTTP www单业务业务速率(kbps)*忙时上网总业务激活时间(s)*HTTP www单业务忙时占比系数/3600②FTP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s)=FTP单业务业务速率(kbps)*忙时上网总业务激活时间(s)*FTP单业务忙时占比系数/3600③VOD/AOD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s)=VOD/AOD单业务业务速率(kbps)*忙时上网总业务激活时间(s)*VOD/AOD单业务忙时占比系数/3600④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HTTP www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s)+FTP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s)+VOD/AOD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s)(2)计算本市4G总用户数计算公式本市4G总用户数(万)=本市移动上网用户数(万)*Z运营商4G移动用户数占比(3)计算本市规划区域总吞吐量(Mbps)需求计算公式本市规划区域总吞吐量(Mbps)=本市4G总用户数(万)*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10000/1024(4)根据容量估算,需要部署的站点数计算公式①MIMO-FDD单站点吞吐量(Mbps)=FDD单站三扇区吞吐量(Mbps)*MIMO2*2吞吐量增加系数②容量估计站点数=本市规划区域总吞吐量(Mbps)/MIMO-TDD单站点吞吐量(Mbps)二、覆盖估算1、根据站点选型,得出小区覆盖半径计算公式小区覆盖半径(km)=小区覆盖半径基准(km)*半径调整比例*TDD制式调整因子2、根据站点选型,得出单站最大覆盖面积计算公式全向单站覆盖面积(平方公里)=3*2.6*小区覆盖半径2(km)3、计算覆盖估算站点数,计算公式覆盖估算站点数=本市规划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全向单站覆盖面积(平方公里)4、选取本市规划区域部署站点数:千湖市站点数=MAX(容量估算站点数,覆盖估算站点数)5、选取本市规划区域部署站点数计算公式单站平均吞吐量(Mbps)=本市规划区域吞吐量(Mbps)/千湖市站点数三、核心网容量规划公式1、估算SAU计算公式SAU数(万)=本市4G总用户数(万)*在线用户比例2、估算MME系统信令吞吐量计算公式(1)SI-MME接口信令流量(Gbps)=SI-MME接口每用户平均信令流量(kbps)*SAU数(万)*10000/1024/1024(2)SII接口信令流量(Gbps)=SII接口每用户平均信令流量(kbps)*SAU 数(万)*10000/1024/1024(3)S6a接口信令流量(Gbps)=S6a接口每用户平均信令流量(kbps)*SAU数(万)*10000/1024/1024(4)系统信令吞吐量(Gbps)=SI-MME接口信令流量(Gbps)+SII接口信令流量(Gbps)+S6a接口信令流量(Gbps)3、估算SGW系统处理能力计算公式(1)EPS承载上下文数(万)=SAU数(万)/附着激活比(2)系统处理能力(Gbps)=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SAU数(万)*10000/1024/10244、估算SGW系统吞吐量计算公式(1)SI-U接口流量(Gbps)=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 SAU数(万)*(62+500)/500*10000/1024/1024(2)S5接口流量(Gbps)=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SAU数(万)*(62+500)/500*10000/1024/1024(3)SGW系统吞吐量(Gbps)=1/2(SI-U接口流量+S5接口流量)5、估算EPS承载上下文数计算公式EPS承载上下文数(万)=SAU数(万)/附着激活比6、估算PGW系统处理能力计算公式系统处理能力(Gbps)=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SAU数(万)*10000/1024/10247、估算PGW系统吞吐量计算公式(1)S5接口流量(Gbps)=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SAU数(万)*(62+500)/500*10000/1024/1024(2)SGi接口流量(Gbps)=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s)*SAU数(万)*(26+500)/500*10000/1024/1024(3)PGW系统吞吐量(Gbps)=1/2(S5接口流量+SGi接口流量)四、IP承载网容量规划公式1、基站预留带宽计算公式基站预留带宽(Mbps)=单站平均吞吐量(Mbps)/基站带宽预留比2、接入层设备数量计算公式接入层设备数量=基站数3、接入层设备容量计算公式接入设备上行链路带宽(Gbps)=单站三扇区吞吐量(Mbps)/链路工作带宽占比/10244、汇聚层设备数量计算公式汇聚层设备数量=基站数/单汇聚设备带基站数5、汇聚层设备容量计算公式(1)汇聚设备上行链路工作带宽(Gbps)=单汇聚设备带基站数*基站预留带宽(Mbps)*汇聚、接入层带宽收敛比/1024(2)汇聚设备上行链路带宽(Gbps)=汇聚设备上行链路工作带宽(Gbps)/链路工作带宽占比6、核心层设备容量计算公式核心层设备吞吐量(Gbps)=基站数*基站预留带宽(Mbps)*核心、接入层带宽收敛比/1024五、设备配置注意事项1、本端接口与对端接口的带宽要一样的。
软考网工常用计算公式
软考网工常用计算公式下面是软考网工常用计算公式的一些例子:1.TCP/IP数据报长度计算公式:
IP数据报长度=首部长度+数据部分长度
2.数据传输速率计算公式: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量/传输时间
3.网络传输延迟计算公式:
网络传输延迟=传输距离/传输速度
4.最大网络传输速度计算公式(理论最大速度):最大网络传输速度=信道带宽/信噪比
5.TCP/IP传输时间计算公式:
传输时间=数据量/带宽
6.电路延迟计算公式:
电路延迟=电路长度/电信速度
7.确定控制帧的额外开销计算公式:
额外开销=控制帧长度-原始数据帧长度
8.平均传输时间计算公式:
平均传输时间=平均传输延迟+平均等待时间9.密钥的比特长度计算公式:
密钥比特长度=密钥的信息比特长度+冗余比特长度
10.程序运行时间计算公式:
程序运行时间=CPU执行时间+IO交互时间
11.网络吞吐量计算公式:
网络吞吐量=数据传输量/(传输时间+等待时间)
12.碰撞域的计算公式:
碰撞域=(交换机的个数+集线器的个数)*交换机的端口数量
13.CRC校验位计算公式:
CRC校验位=余数/生成多项式
14.电源功率计算公式:
电源功率=电源电压*电源电流
15.总功率损耗计算公式:
总功率损耗=线路阻抗*电流的平方*线路长度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在网络工程、传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领域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网络。
无线局域网中使用的加密技术
无线局域网中使用的加密技术在无线局域网中,加密技术是一种保护数据传输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它可以通过加密数据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或篡改数据。
下面将介绍无线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常见的加密技术:WEP、WPA和WPA2首先是WEP(有线等效隐私)。
WEP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无线局域网加密技术,它使用基于RC4算法的对称密钥加密。
WEP使用一个64位或128位的密钥来加密数据包。
然而,WEP的加密算法存在漏洞,使得攻击者能够通过网络分析和弱密钥攻击的方式绕过加密。
为了解决WEP的安全性问题,WPA(Wi-Fi保护访问)被引入。
WPA使用了更强大的加密技术,包括TKIP(Temporal Key Integrity Protocol),它使用动态密钥生成算法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TKIP通过生成每个数据包的新密钥来增加安全性,以防止攻击者使用预计算表 - 也称为彩虹表 - 来破解密钥。
此外,WPA还引入了消息完整性检查(MIC)机制,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然后是WPA2,它在WPA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成为目前最强大和最安全的无线局域网加密技术。
WPA2使用高级加密标准(AES)代替了WPA中使用的TKIP加密算法。
相比于TKIP,AES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WPA2还引入了CCMP(计数器模式密码块链接消息完整性协议)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除了上述的加密技术,还有一种新增的加密技术被使用,它就是WPA3、WPA3是对WPA2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更强大的密码学算法和更高级的安全性。
WPA3引入了SAE(Simultaneous Authentication of Equals)协议来替代WPA2中的预共享密钥(PMK)模式。
通过使用SAE,WPA3能够抵御离线字典攻击和密码猜测攻击,并提供更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
总结来说,随着无线局域网的普及和发展,加密技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WEP、WPA、WPA2和WPA3是无线局域网中常用的加密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基础及规划设计
无线局域网技术基础及规划设计无线局域网技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是一种用无线电波传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它可以覆盖一个相对较小区域,如家庭、办公室、学校或酒店。
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不需要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连接到互联网并进行数据传输。
物理层技术负责将数据转换成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
常用的物理层技术包括频率分割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编码调制、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等。
数据链路层技术负责在物理层之上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
数据链路层技术包括无线接入控制(Wireless Access Control, WAC)、帧格式、信道访问控制等。
其中,无线接入控制是无线局域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决定了用户如何接入局域网,并提供一些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网络层技术负责将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包的路由。
网络层技术包括网络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等。
网络层技术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如网络拥塞控制和负载平衡等。
无线局域网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网络范围,即需要确定无线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并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设备的数量和布局方式。
其次是信号强度和覆盖范围,需要合理设置设备的发射功率和信道,以保证用户在覆盖范围内获得良好的信号质量。
第三是网络安全,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身份验证、访问控制等。
最后还需要考虑网络的可扩展性和性能,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为了实现一个高效可靠的无线局域网,还需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
首先是选择适当的无线局域网设备,如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卡等。
其次是选择合适的频段和信道,避免干扰和拥塞。
第三是进行网络优化和调整,保持设备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最后是进行监测和维护,定期检查设备和网络状况,并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实验3_无线局域网CSMACA算法模拟程序
实验三:无线局域网CSMA/CA算法模拟程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模拟无线网络帧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2、了解无线网络数据发送流程,即CSMA/CA工作流程。
3、掌握使用模拟程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模拟无线局域网中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具体要求如下:
1)编写3个线程。
其中线程1负责模拟主机A发送数据帧的过程;线程2负责模拟主机B接收数据帧的过程;线程3负责模拟其他主机制造无线信道冲突。
2)主机A向主机B发送10个数据帧;主机B在收到主机A的数据帧后发送ACK帧。
3)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都必须按照CSMA/CA的工作流程。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1、实验内容的实验步骤如下:
1)利用参考代码在VS2008开发工具编中写一个控制台程序
2)经过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程序,运行程序,结果显示为:
四、实验结果分析
(1)首先检测信道是否有使用,如果检测出信道空闲,则等待一段时间后,才送出数据。
(2)接收端如果正确收到此帧,则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帧ACK。
(3)发送端收到ACK帧,确定数据正确传输,在经历一段时间间隔后,会出现一段空闲时间。
五、实验心得体会
(自己完成)
六、思考题:。
一种估计WLAN竞争站点数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 P9. T337 1
种估 计 WL N 竞争站 点数 的方法 A
蒋洪伟 ,陆 鑫
( 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 院 ,成 都 6 0 5 ) 1 0 4
摘
要 : 8 2 l A 中,竞争 的站点 数在 网络性 能的优化中是一个重要 的参数 。针对现有 的概率测量法和 中断测 量法 的实时 l较高 , 在 0 . WL N 1 生
但 测量精 度较差 的问题 ,提 出基于退避时 问的竞争站点数测量法 。该方法考虑站点 的退避 时间长短 对测 量结果的影响 , 中断测量法进行 对 改进 ,并给 出实现算法 。仿真 实验 结果表 明 ,该方法是一种具有较好测量精度 的测量 方法 。 关健词 : 无线局 域网;竞争 站点数 ;退避时间
接入方式 ,其核心是载波侦听多路接入带冲突避免的二进制
指数随机回退算法 C MA/A( a yS nigMut l A cs/ S C C r e s lpe ces r n i
DC F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站点发送数据前 ,须首先侦 听
信 道 ,如果 这 时观察 到信 道 空 闲 ,而 且 空 闲 的 时间超 过 D F ( i r ue t rme p c) I sDs i tdI e Fa ae,站点就可 以在等待 SF tb nr S IS (h r dItr a p c) S ot e f me ae时间后立即发送数据帧;此时如果 e n l S 监 听到信道忙 , 则进入退避过程 , 计算一个随机 的退避时间 ,
ra—i , u s a u e e ta c r c . mig a eprbe , i a e r p s same o a e nb c f tmeme s e ntI po e e l me b tl si me s m n c u a y Ai n t o lm t sp p rp o o e t db s do a ko i a u me . tm r v d t e n r h t h h r i n er pin me s m n n i rn f c itru to a u e e t o sdeigtee e t fb c f t e Sm uaine pei na e ut h wsta tsae ce t e o . r c h o a ko i . i lto x rme tl s l o t f in t d m r s h ii i m h
802.11中beb算法触发条件
802.11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标准,它规定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规范,以实现无线局域网的通信。
在802.11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的算法叫做BEB(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它用于解决无线网络中的竞争问题,保证数据包的正常传输。
本文将介绍802.11中BEB算法的触发条件。
1. 什么是BEB算法BEB算法是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中解决竞争问题的算法。
在无线网络中,由于信道共享的特性,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易出现冲突,导致数据丢失和网络性能下降。
BEB算法通过随机等待的方式,让发送数据的设备在遇到冲突时进行退避,以减少信道竞争,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2. BEB算法的触发条件在802.11标准中,BEB算法的触发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竞争冲突当一个设备准备发送数据时,会先进行信道侦听,以确保信道空闲。
如果设备在侦听过程中发现信道已被占用,则会等待一段随机的退避时间,然后再次进行信道侦听。
如果多个设备同时进行信道侦听,并且同时发现信道空闲,会导致竞争冲突的发生。
b. 退避算法当发生竞争冲突时,设备会通过BEB算法计算出退避时间。
BEB 算法的计算过程是,设备首先选择一个随机数k,然后将退避时间设置为0到2^k-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乘以时间间隔。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不同设备的退避时间不同,以减少再次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c. 重传机制在802.11标准中,如果数据传输失败,设备会进行重传。
在重传过程中,设备会再次进行退避等待,以避免再次发生竞争冲突。
重传机制也是BEB算法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3. BEB算法的优势BEB算法的触发条件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竞争冲突,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与传统的固定等待时间方式相比,BEB算法在信道竞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况。
4. 结语802.11中的BEB算法是一种用于解决无线网络中竞争问题的重要算法,它通过合理的触发条件和退避机制,提高了无线局域网的性能和稳定性。
网络容量规划的预测技术(五)
网络容量规划的预测技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容量规划成为了网络建设和运营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运营商来说,精准的网络容量规划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而网络容量规划的预测技术则是保证规划准确性的关键。
一、预测数据分析网络容量规划的预测技术首先需要依托大数据分析。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发现用户的使用习惯、高峰时段、地域分布等信息。
同时,结合外部环境因素如经济发展、政策法规等,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网络容量需求的变化趋势。
传统的基于统计学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复杂网络环境的需求,因此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构建预测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考量各种因素对网络容量的影响,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二、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也是网络容量规划的预测技术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用户的行为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进而预测网络容量的需求。
在用户行为分析中,除了考虑用户的上网时长、频次等常规数据外,还需要关注用户的应用偏好、地域分布、移动性等因素。
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精准地预测未来网络容量的需求趋势,为网络容量规划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新技术应用除了传统的数据分析和用户行为分析外,新技术的应用也对网络容量规划的预测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连接设备,对网络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对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数量、数据传输量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网络容量需求。
另外,5G技术的商用推广也将对网络容量规划提出新的挑战。
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时延将大大增加用户对网络容量的需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容量规划,以适应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四、趋势预测网络容量规划的预测技术要求不仅要对当前网络容量进行准确预测,还需要预测未来网络容量的发展趋势。
因此,趋势预测也成为了预测技术中的重要一环。
网络规模估算
链路预算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WCDMA网络规划流程-规模估算
Path loss max=TX power+ Gains – LOSS – Margin – RX sensitivity
上下行半径取最小值
链路预算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流程
WCDMA网络规划流程-规模估算
站型和覆盖面积关系
D
阴影衰落余量
平均信号强度
信号 (dBm)
= 距离
慢衰+ 落 快衰+ 落
正态分布 概率密度函数
标准差= 8dB 0.675 x 8=5.4dB
阴影衰落余量
m 门限
传播损耗
累积正态概率分布
100%
90%
80%
75%
70%
60%
0.675σ 中值
50%
40%
30%
20%
10%
0% -3 -2.5 -2 -1.5 -1 -0.5 0 0.5 1 1.5 2 2.5 3 与中值信号m的偏差
1 W
(Eb No) jRjvj
• 小区支持用户数
M
= [1 +
Gp Eb N0
.
(1
1
+ξ
)α
].η
练一练
AMR12.2k话音业务 话音激活因子=0.5 邻区干扰因子=0.67 Eb/N0=5dB; 请求出理论上可以提供多少话音信道? 在负载为0.5时,可以提供多少话音信道?
上行容量分析(6)
f 前向容量、反向容量→小区容量 f 计算NodeB数量需求
两者之间取大者
课程内容
规模预算概述 链路预算 容量估算 业务模型
无线局域网密码算法(SM4)
⽆线局域⽹密码算法(SM4)分组加密算法:明⽂和密⽂分组长度128⽐特结构:⼴义 Feistel结构,基本操作单位32⽐特SMS4加/解密算法加密算法:⾸先,将128⽐特明⽂分为4个32⽐特字(Z232中元素),分别赋值给四个寄存器A,B,C,D(D为最⾼)进⾏32轮F运算,设每轮输⼊为寄存器当前状态值(D,C,B,A)∈(Z232)和轮密钥为rk i∈Z232,则轮函数F为:F(D,C,B,A,rk i)=A⊕T(B⊕C⊕D⊕rk i)将寄存器最右边字A的值移出,⾼三个字顺次右移32位,F函数的输出赋值给最左边的寄存器字D。
32轮的输出(X35X34X33X32)进⾏反序变换R然后输出密⽂。
R(X35X34X33X32)=(X32X33X34X35)轮迭代⼴义Feistel结构轮函数F输⼊寄存器值(X i+3,X i+2,X i+1,X i) rki和轮密钥:Xi+4=F(X i+3,X i+2,X i+1,X i;rk i)=X⊕T(X i+3⊕X i+2⊕X i+1⊕X i⊕rk i)Z232->Z232 i=0,1,..31合成置换TT:是⼀个可逆变换,由⾮线性变换τ和线性变换L复合⽽成,即T(.)=L(τ(.))⾮线性变换τ由4个并⾏的S盒构成,设输⼊Y=(y3,y2,y1,y0)∈(Z28)4,输出z=z(z3,z2,z1,z0)∈(Z28)4则(z3,z2,z1,z0)∈τ(Y)=(Sbox(y3),Sbox(y2),Sbox(y1)Sbox(y0))线性变化L设输⼊为Z232,输出为W∈Z232,则W=L(Y)=Y⊕(Y<<<2)⊕(Y<<<10)⊕(Y<<<18)⊕(Y<<<24)S盒:SMS4秘钥编排算法输⼊:1)加密密钥MK长度为128bit,MK=(MK0,MK1,MK2,MK3),其中MK i(i=0,1,2,3)为字;2)FK=(FK0,FK1,FK2,FK3)为系统参数,CK=(CK0,CK1,CK2,...CK31)为固定参数,⽤于密钥扩展算法,其中FK i(i=0,1,2,3),CK i(i=0,1,...31)均为字输出:轮密钥表⽰为(rk0,rk1,...rk31),其中rk i(i=0,1,...31)均为字说明:系统参数FK的取值,采⽤16进制表⽰为:FK0=(A3B1BAC6) FK1=(56AA3350) FK2=(677D9197) FK3=(B27022DC)固定参数CK i的取值⽅法:设ck i,j为CKi的第j字节(i=0,1,…,31;j=0,1,2,3) 即ck i=(ck i,0,ck i,1,ck i,2,ck i,3)∈(Z28)4 则ck i,j=(4i+7j)(mod256)32个固定参数CK i,其16进制表⽰为:密钥扩展⽅法:加密密钥MK=(MK0,MK1,MK2,MK3),MK i∈Z232(i=0,1,2,3)轮密钥为rk i∈Z232,i=0,1,2,...,31 其⽣成⽅法为:1)(K0,K1,K2,K3)=(MK0⊕FK0,MK1⊕FK1,MK2⊕FK2,MK3⊕FK3)2)对i=0,1,2,...,31 循环的做rk i=K i+4=K i⊕T'(K i+1⊕K i+2⊕K i+3⊕CK i)说明:T'变换与加密算法轮函数中的T基本相同,只将其中的线性变换L修改为:L'(Y)=Y⊕(<<<13)⊕(Y<<<23)本算法的解密变换与加密变换结构相同,不同的仅是轮密钥的使⽤顺序。
无线承载网公式
无线承载网公式一、无线网容量规划公式1、估算单用户移动上网业务忙时平均流量要求②FTP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FTP单业务业务速率(kbp)某忙时上网总业务激活时间()某FTP单业务忙时占比系数/3600③VOD/AOD单业务平均数据流量(kbp)=VOD/AOD单业务业务速率(kbp)某忙时上网总业务激活时间()某VOD/AOD单业务忙时占比系数/3600(2)计算本市4G总用户数计算公式本市4G总用户数(万)=本市移动上网用户数(万)某Z运营商4G移动用户数占比(3)计算本市规划区域总吞吐量(Mbp)需求计算公式本市规划区域总吞吐量(Mbp)=本市4G总用户数(万)某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某10000/1024(4)根据容量估算,需要部署的站点数计算公式①MIMO-FDD单站点吞吐量(Mbp)=FDD单站三扇区吞吐量1/7(Mbp)某MIMO2某2吞吐量增加系数②容量估计站点数=本市规划区域总吞吐量(Mbp)/MIMO-TDD单站点吞吐量(Mbp)二、覆盖估算1、根据站点选型,得出小区覆盖半径计算公式小区覆盖半径(km)=小区覆盖半径基准(km)某半径调整比例某TDD制式调整因子2、根据站点选型,得出单站最大覆盖面积计算公式全向单站覆盖面积(平方公里)=3某2.6某小区覆盖半径2(km)3、计算覆盖估算站点数,计算公式覆盖估算站点数=本市规划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全向单站覆盖面积(平方公里)4、选取本市规划区域部署站点数:千湖市站点数=MA某(容量估算站点数,覆盖估算站点数)5、选取本市规划区域部署站点数计算公式单站平均吞吐量(Mbp)=本市规划区域吞吐量(Mbp)/千湖市站点数三、核心网容量规划公式1、估算SAU计算公式SAU数(万)=本市4G总用户数(万)某在线用户比例2、估算MME系统信令吞吐量计算公式(1)SI-MME接口信令流量(Gbp)=SI-MME接口每用户平均信令流量2/7(kbp)某SAU数(万)某10000/1024/1024(2)SII接口信令流量(Gbp)=SII接口每用户平均信令流量(kbp)某SAU数(万)某10000/1024/1024(3)S6a接口信令流量(Gbp)=S6a接口每用户平均信令流量(kbp)某SAU数(万)某10000/1024/1024(4)系统信令吞吐量(Gbp)=SI-MME接口信令流量(Gbp)+SII接口信令流量(Gbp)+S6a接口信令流量(Gbp)3、估算SGW系统处理能力计算公式(1)EPS承载上下文数(万)=SAU数(万)/附着激活比(2)系统处理能力(Gbp)=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某SAU数(万)某10000/1024/10244、估算SGW系统吞吐量计算公式(1)SI-U接口流量(Gbp)=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某SAU数(万)某(62+500)/500某10000/1024/1024(2)S5接口流量(Gbp)=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某SAU数(万)某(62+500)/500某10000/1024/1024(3)SGW系统吞吐量(Gbp)=1/2(SI-U接口流量+S5接口流量)5、估算EPS承载上下文数计算公式EPS承载上下文数(万)=SAU数(万)/附着激活比6、估算PGW系统处理能力计算公式系统处理能力(Gbp)=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某SAU数(万)某10000/1024/10243/77、估算PGW系统吞吐量计算公式(1)S5接口流量(Gbp)=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某SAU数(万)某(62+500)/500某10000/1024/1024(2)SGi接口流量(Gbp)=单用户忙时业务平均吞吐量(kbp)某SAU数(万)某(26+500)/500某10000/1024/1024(3)PGW系统吞吐量(Gbp)=1/2(S5接口流量+SGi接口流量)4/7四、IP承载网容量规划公式1、基站预留带宽计算公式基站预留带宽(Mbp)=单站平均吞吐量(Mbp)/基站带宽预留比2、接入层设备数量计算公式接入层设备数量=基站数3、接入层设备容量计算公式接入设备上行链路带宽(Gbp)=单站三扇区吞吐量(Mbp)/链路工作带宽占比/10244、汇聚层设备数量计算公式汇聚层设备数量=基站数/单汇聚设备带基站数5、汇聚层设备容量计算公式(1)汇聚设备上行链路工作带宽(Gbp)=单汇聚设备带基站数某基站预留带宽(Mbp)某汇聚、接入层带宽收敛比/1024(2)汇聚设备上行链路带宽(Gbp)=汇聚设备上行链路工作带宽(Gbp)/链路工作带宽占比6、核心层设备容量计算公式核心层设备吞吐量(Gbp)=基站数某基站预留带宽(Mbp)某核心、接入层带宽收敛比/1024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局域网的竞争站点数预测算法赵力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西安(710071)E-mail: lqzhao@摘要:本文提出虚拟的分布式协调功能(VDCF)预测算法(VDCF),预测无线局域网的规模(即竞争信道的站点数n)。
VDCF通过发送虚拟数据帧,检测虚拟帧碰撞概率,可以在发送真实的数据帧之前预测站点数。
仿真结果表明,VDCF计算准确快捷。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分布式协调功能;CSMA/CA;退避策略;虚拟的分布式协调功能1. 引言无线局域网(WLAN)可以同时满足人们对高速传输和个人移动性的要求,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IEEE 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DCF)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WLAN标准[1]。
DCF的性能与网络规模(即竞争信道的站点数n)密切相关[2-5],而n是各站点的帧碰撞概率的函数。
各站点采用ADCF算法,可以一边发送数据一边测量帧碰撞概率,然后计算出n,根据n选择传输机制可以提高网络吞吐量[6]。
如果采用Kalman滤波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可以缩短测量的时间[7]。
但是,各站点必须测量一定时间才能获得可靠的帧碰撞概率,所以该算法不能及时反映网络规模的变化。
此外,该算法要求各站点的负载处于饱和状态,即始终有数据帧发送。
在实际使用中,各站点的负载强度不同,某些站点可能没有数据需要发送。
本文提出的虚拟的分布式协调功能(VDCF)算法可以迅速准确地预测正在竞争信道的站点数。
2. 分布式协调功能(DCF)DCF基于载波监测/冲突避免(CSMA/CA)多址接入协议和时隙制退避策略,退避时隙数是一个均匀分布在[0, W-1]上的随机整数,W是介于Wmin和Wmax之间的整数。
第一次发送某帧时,W=Wmin;如果发生碰撞,W加倍,重传该帧;发生m次碰撞后,W=Wmax;如果再发生碰撞,W不再增加。
DCF支持两种帧传输方式:ACK和RTS/CTS机制。
ACK属于两次握手机制,当接收方正确接收某数据帧后,会立即发送确认帧,发送方收到确认帧,就知道数据帧已成功发送。
RTS/CTS属于四次握手机制,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发送一个RTS控制帧来预约信道,接收方返回一个CTS控制帧,之后开始进行数据帧的发送和ACK确认。
RTS/CTS 机制可以解决发送长帧时易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网络吞吐量急剧下降的问题,但是,RTS/CTS 帧增加了网络开销,当数据帧较短时网络吞吐量较低。
分析表明,帧长低于某个门限值时,ACK机制的吞吐量优于RTS/CTS机制;帧长高于该门限值后,RTS/CTS机制的吞吐量优于ACK机制。
该门限值与竞争信道的站点数n有关:n越大,门限值越小。
各站点可以根据n 实时调节自己的门限值。
如果发送的数据帧长度小于门限值,采用ACK机制;如果帧长大于门限值,采用RTS/CTS机制。
这样可以保证系统吞吐量始终最大。
3. 虚拟的分布式协调功能(VDCF)VDCF的核心思想是:终端A在发送真实的数据帧之前,发送虚拟帧,测量虚拟帧的碰撞概率,预测n;在发送真实帧的过程中,A检测真实帧的碰撞概率,跟踪n的变化。
因此,VDCF可以实时反映网络规模的变化。
VDCF完全遵循DCF的多址接入和退避策略,区别仅在于VDCF发送虚拟帧,DCF发送真实帧。
在VDCF中,在发送时隙内A不发送任何帧,但是,如果其它站点在同一时隙内发送数据,A认为自己已经发送虚拟帧占用该时隙,因此虚拟帧发生碰撞,A进入退避过程。
因为A不发送真实帧,不会影响其它站点的正常发送。
在VDCF算法中,A处于饱和状态(即A始终有虚拟帧发送)。
假设A每次发送虚拟帧时,虚拟帧的碰撞概率与过去的碰撞次数无关,即碰撞概率p 恒定且相互独立。
根据[4]可得,A 在任意时隙发送虚拟帧的概率为()()()()min min 2121211(2)m p p W pW p τ−=−++− (1)如果除了A 发送虚拟帧外,其它n 个站点中任何一个发送真实帧,虚拟帧就会发生碰撞。
假设A 和各站点的发送概率都为τ,则虚拟帧的碰撞概率为:1(1)n p τ=−−(2)A 在发送虚拟帧的过程中,通过检测信道可以获得自己在某个时间段内虚拟帧的发送概率和碰撞概率的算术平均值,然后,就可以得到终端数的预测值: (1)ˆlog (1)nτ−p =− (3)将(8)代入(10),可得 ()()()()min min 21211211(2)ˆlog (1)m p p W pW p n p ⎛−⎜⎟−⎜⎟−++−⎝⎠=−⎞ (4)采用(10)估算n ,需要检测两个参数:帧发送概率和碰撞概率,但计算比较简单。
采用(11)估算n ,只需要检测帧碰撞概率,但计算比较复杂。
在实际中,n 个站点的负载强度不同。
某些站点在某些时刻可能没有数据需要发送,不会竞争信道。
VDCF 假设A 和各站点的发送概率都为τ,因此,VDCF 预测的结果是当时正在竞争信道的终端数。
4. 性能仿真与分析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VDCF ,仿真中未考虑信道误码与传播时延,仿真参数服从IEEE 802.11b 协议。
某个站点采用ADCF 通过检测真实帧的碰撞概率估算站点数的变化,站点A 只发送虚拟帧并采用VDCF 通过检测虚拟帧的碰撞概率预测站点数的变化。
仿真时间分别为10s 、30s 和60s 时,结果如图2-7所示。
为了比较ADCF 和VDCF 算法的性能,二者的仿真结果都没有经过Kalman 滤波。
可以看出,VDCF 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说明VDCF 是合理的。
表1 仿真参数信道速率 Wmin Wmax 站点数11Mb/s 32 1024 10,15,20,25 30,35,40,45,50图2 站点数的预测值(仿真时间10s ) 图3 碰撞概率的预测值(仿真时间10s )图4 站点数的预测值(仿真时间30s ) 图5碰撞概率的预测值(仿真时间30s )图6 站点数的预测值(仿真时间60s )图7碰撞概率的预测值(仿真时间60s ) 由图2-3可知,当仿真时间较低时,VDCF 的预测更加准确快捷。
如果检测时间过短,ADCF 无法获得准确的真实帧碰撞概率,此时n 的估算误差较大。
虚拟帧的发送频率高于真实帧,因此VDCF 可以得到较准确的预测值。
A 只能获得虚拟帧碰撞概率在仿真时间内的算术平均值,这与真实帧碰撞概率的统计平均值存在偏差,因此,得到的站点数估算值有误差。
由图4-7可知,仿真时间较长,VDCF 的预测越准确。
5. 结论本文提出的VDCF 算法在不影响网络正常传输的前提下,通过测量虚拟帧的碰撞概率,实时估算网络规模的变化。
参考文献[1] IEEE Standard 802.11, 1999.[2] B. P. Crow, I. Widjaja, J. G. Kim, P. T. Sakai, "IEEE 802.11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IEEE Commun.Magazine, September 1997, pp. 116-126.[3] J. Weinmiller, M. Schlager, A. Festag, A. Wolisz, "Performance Study of Access Control in Wireless LANsIEEE 802.11 DFWMAC and ETSI RES 10 HIPERLAN," 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 vol. 2, 1997, pp. 55-67.[4] G. Bianchi,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he IEEE 802.11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IEEE Journal ofSelected Areas in Telecommunications, Wireless series, vol. 18, no. 3, March 2000, pp. 535-547.[5] Y. C. Tay, K. C. Chua, "A capacity analysis for the IEEE 802.11 MAC protocol," ACM/Baltzer WirelessNetworks, vol. 7, no. 2, March 2001, pp. 159-171.[6] 赵力强、樊昌信,“ADCF:IEEE 802.11 DCF协议的自适应简便算法,”《电路与系统学报》,2003年8月,Vol. 8,No. 4,pp. 100-102。
[7] G. Bianchi, I. Tinnirello, "Kalman Filter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Competing Terminals in an IEEE802.11 network," INFOCOM 2003, San Francisco, USA, April 2003.Prediction of Number of Competing Stations in WLANZhao Liqia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Services Networks,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71AbstractVirtual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VDCF)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pre-estimate the number of competing stations by means of the virtual frame collision probability before the real frames are transmitt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is approach is both high accuracy and prompt reactivity to changes in the network size.Keywords: WLAN; Distributed Coordinate Function; CSMA/CA; backoff; VDCF作者简介:赵力强,男,1971年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