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2)

合集下载

2019年九年级数学下册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九年级数学下册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年九年级数学下册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重点】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学习难点】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2、我们学习过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有:3、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是 二、新课探究1.如下左图所示,在△ABC 和△A’B’C’中,''''''C A ACC B BC B A AB ==, 猜想:△ABC 与△A’B’C’是否相似?探究:如下左图在A ’B 上截取 A ’D=AB ,过点D 作DE ∥B ’C ’交A ’C ’于点E , 则△A ’DE ∽ ; ∵'''B A D A = = ;又∵''''''C A ACC B BC B A AB ==,A ’D=AB∴DE= ,A ’E= ;∴ ≌ ; ∴△ABC∽△A’B’C’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点拨:该证明是找到一个中介三角形,证明与要求证的两个三角形中的一个全等,另一个相似;2. 如图B 所示,在△ABC 和△A’B’C’中,''''C A ACB A AB =,∠A=∠A ’, 猜想:△ABC 与△A’B’C’是否相似?探究:在A ’B 上截取 A ’D=AB ,过点D 作DE ∥B ’C ’交A ’C ’于点E∴△A’DE ∽ ;∴''''''C A C B D A AD== 又∵''''C A AC B A AB =,A ’D=AB ;∴'''''C A ACC A E A = ∴A ’E=AC ;∵∠A=∠A ’;∴△A’DE ≌ ;∴△ABC∽△A’B’C’ 归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 ,并且所夹角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点拨:两组边的比相等,其中一组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三、课堂小结;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你又知道那些: 四、课堂检测1.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6,7.5,9,△DEF 的一边长为4,当△DEF 的另两边长是下列哪一组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 A. 2,3 B.4,5 C.5,6 D.6,72.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5:7,与它相似的三角形最长边是21,则最短边是( ) A.6 B.9 C.12 D.153.已知△ABC 如图所示,则下列4个三角形中与△ABC 相似的是( )D CBAB4.如图1所示,AEACDE BC AD AB ==,则∠BAD=∠ ; 5.如图2所示,∠1=∠2,添加条件 ,可使得△A DE ∽△ACB ;图1C图2C6 如图4所示,求AB 的长;7.在在△ABC 和△A’B’C’中,已知AB=6,BC=8,AC=10,A ’B ’=18,B ’C ’=24,A ’C ’=30,试证明△ABC∽△A’B’C’。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七章相似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1、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3.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29~31,弄懂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并完成下面的预习内容.①如果△ABC ∽△A 1B 1C 1,且相似比为k ,那么△A 1B 1C 1∽△ABC 的相似比为1k.②如图,l 1,l 2分别被l 3,l 4,l 5所截,且l 3∥l 4∥l 5,则AB 与DE 对应,BC 与EF 对应,DF 与AC 对应;AB BC =(DE )(EF ),AB(AC )=(DE )DF ,AB DE =(BC )(EF )=(AC )(DF ).③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点拨】 找准对应线段是关键.3、例题及讲解例1 如图,DE ∥BC ,则下面比例式不成立的是(B)A.AD AB =AE ACB.DE BC =EC ACC.AD DB =AE ECD.BC DE =AC AE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AD DF =BC CEB.BC CE =DF ADC.CD EF =BC BED.CD EF =AD AF例2 如图,ED ∥BC ,EC ,BD 相交于点A ,过A 的直线交ED ,BC 分别于点M ,N ,则图中有相似三角形(C)A.1对B.2对C.3对D.4对【跟踪训练2】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EF ∥BC ,分别交AB ,AC ,AD 于点E ,F ,G ,图中共有几对相似三角形?分别是哪几对?解:共有3对相似三角形,分别是:△AEG ∽△ABD ,△AGF ∽△ADC ,△AEF ∽△ABC.4、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若△ABC ∽△DEF ,则∠E 的度数为(C)A.28°B.32°C.42°D.52°2.如图,在▱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射线CE ,BA 交于点F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C)A.AE ED =CE EFB.AE ED =CD AFC.AE ED =FA ABD.AE ED =FE FC 3.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2,BC =6,AD =3,求BD 的长.解:∵DE ∥BC , ∴△ADE ∽△ABC. ∴AD AB =DE BC ,即3AB =26. ∴AB =9.∴BD =AB -AD =9-3=6.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当平行线与三角形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吗?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1、教学目标掌握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两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2~34,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③下列是两位同学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写出你的解答.判断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简单说明理由.甲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虽然分别相等,但是它们的边的比不相等,AC IJ ≠AB HJ ≠BC HI ,所以他们不相似.乙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对应边之比也相等,所以它们相似.解: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甲同学所分析的边的比不是对应边的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乙同学的说法正确.【点拨】 判断三角形相似要注意对应关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可类比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3、例题及讲解例1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B =4 cm ,BC =6 cm ,AC =8 cm ,A′B′=12 cm ,B′C′=18 cm ,A′C′=24 cm. 【解答】 ∵AB A′B′=412=13,BC B′C′=618=13, AC A′C′=824=13, ∴AB A′B′=BC B′C′=ACA′C′. ∴△ABC ∽△A′B′C′.【跟踪训练1】 如图,在△ABC 中,AB =25,BC =40,AC =20,在△ADE 中,AE =12,AD =15,DE =24,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相似.理由:∵AC AE =2012=53,AB AD =2515=53,BC DE =4024=53,∴AC AE =AB AD =BC DE . ∴△ABC ∽△ADE.例2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 =120°,AB =7 cm ,AC =14 cm , ∠A′=120°,A′B′=3 cm ,A′C′=6 cm. 【解答】 ∵AB A′B′=73,AC A′C′=146=73,∴AB A′B′=ACA′C′. 又∠A =∠A′, ∴△ABC ∽△A′B′C′.【跟踪训练2】 如图,四边形ABCD ,CDEF ,EFGH 都是正方形. (1)△ACF 与△ACG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求∠1+∠2的度数.解:(1)相似.理由: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C =a 2+a 2=2a , ∵AC CF =2a a =2,CG AC =2a 2a =2, ∴AC CF =CG AC. 又∵∠ACF =∠GCA , ∴△ACF ∽△GCA. (2)∵△ACF ∽△GCA , ∴∠1=∠CAF. ∵∠CAF +∠2=45°, ∴∠1+∠2=45°.4、巩固训练1.在△ABC 和△A′B′C′中,AB =9 cm ,BC =8 cm ,CA =5 cm ,A′B′=4.5 cm ,B′C′=2.5 cm ,C′A′=4 cm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ABC 与△A′B′C′相似 B.AB 与B′A′是对应边 C.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1 D.BC 与B′C′是对应边2.在△ABC 与△A′B′C′中,已知AB·B′C′=BC·A′B′,若使△ABC ∽△A′B′C′,还应增加的条件是(C)A.AC =A′C′B.∠A =∠A′C.∠B =∠B′D.∠C =∠C′3.如图,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相似(填“相似”或“不相似”),理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4.右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不相似,说明理由:对应边不成比例.5.如图,DE 与△ABC 的边AB ,AC 分别相交于D ,E 两点,若AE =2 cm ,AC =3 cm ,AD =2.4 cm ,AB =3.6 cm ,DE =43cm ,则BC 的长为多少?解:∵AE =2 cm ,AC =3 cm ,AD =2.4 cm ,AB =3.6 cm , ∴AE AC =AD AB =23. ∵∠A =∠A , ∴△ADE ∽△ABC. ∴DE BC =AE AC . 又∵DE =43 cm ,∴43BC =23.∴BC=2 cm.【点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以进行边的计算.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什么借鉴作用?第3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01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2.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方法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似三角形的有关问题.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5~36,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完成下列预习内容.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③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找除直角外的一组内角对应相等,就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④如图所示,已知∠ADE=∠B,则△AED∽△ACB.理由是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⑤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解:相似,理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顶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其底角也对应相等.再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即可判断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点拨】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三角形相似.03名校讲坛例1(教材P35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E是AC上一点,AE =5,ED ⊥AB ,垂足为D.求AD 的长.【解答】 ∵ED ⊥AB , ∴∠EDA =90°.又∠C =90°,∠A =∠A , ∴△AED ∽△ABC. ∴AD AC =AE AB. ∴AD =AC·AE AB =8×510=4.【跟踪训练1】 如图,∠1=∠3,∠B =∠D ,AB =DE =5,BC =4. (1)△ABC ∽△ADE 吗?说明理由; (2)求AD 的长.解:(1)△ABC ∽△ADE.理由如下: ∵∠1=∠3,∴∠1+∠2=∠3+∠2, ∴∠BAC =∠DAE. 又∵∠B =∠D , ∴△ABC ∽△ADE. (2)由(1),知AB AD =BCDE.∴5AD =45. 解得AD =254.例2 (教材补充例题) 已知:如图,∠ABC =∠CDB =90°,AC =a ,BC =b ,当BD 与a ,b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答】 ∵∠ABC =∠CDB =90°,(1)当BC BD =AB CD时,△ABC ∽△CDB , 此时BC BD =AB CD =AC BC ,即a b =b BD. ∴BD =b 2a. 即当BD =b 2a时,△ABC ∽△CDB. (2)当AB BD =BC CD时,△ABC ∽△BDC , 此时AB BD =BC CD =AC BC ,即AB BD =AC BC. ∴a 2-b 2BD =a b ,BD =b aa 2-b 2. ∴当BD =b aa 2-b 2时,△ABC ∽△BDC. 综上所述,即当BD =b 2a 或BD =b aa 2-b 2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点拨】 本题要考虑当两个三角形有一个角相等时,夹这个角的两边的比相等时有两种情况.【跟踪训练2】(《名校课堂》27.2.1第3课时习题)在△ABC和△A1B1C1中,∠A=∠A1=90°,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是(D)A.∠B=∠B1B.ABA1B1=AC A1C1C.ABA1B1=BCB1C1 D.ABB1C1=ACA1C104巩固训练1.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断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C)A.都含有一个40°的内角B.都含有一个50°的内角C.都含有一个60°的内角D.都含有一个70°的内角2.在△ABC与△A′B′C′中,有下列条件:(1)ABA′B′=BCB′C′;(2)BCB′C′=ACA′C′;(3)∠A=∠A′;(4)∠C=∠C′,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ABC∽△A′B′C′的共有(C)A.1组B.2组C.3组D.4组3.如图,在△ABC中,∠C=90°,E是BC上一点,ED⊥AB,垂足为D.求证:△ABC∽△EBD.证明:∵ED⊥AB,∴∠EDB=90°.∵∠C=90°,∴∠EDB=∠C.∵∠B=∠B,∴△ABC∽△EBD.4.如图,AB=AC,∠A=36°,BD是∠ABC的平分线.求证:△ABC∽△BCD.证明:∵AB=AC,∠A=36°,∴∠ABC=∠C=72°.∵BD是∠ABC的平分线,∴∠ABD=∠DBC=36°.∴∠A=∠CBD.又∵∠C=∠ABC,∴△ABC∽△BCD.0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何区别?。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掌握两种判定方法,灵活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一.温故知新(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 目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活动二.探究新知探究(一)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问题:1、如图,如果要判定△ABC 与△A ’B ’C ’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呢?问题:2、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 方法,能否通过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的比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动手操作:如右图是先任意画的一个△ABC ,再画一个△A ′B ′C ′,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 倍(意思是说:两个三角形各对应边的比_____),请同学们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它们相等吗?你认为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与同学交流一下,看看是否有同样的结论。

思考: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呢? 请你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于是,我知道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探究(二)可否用类似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AS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和它们对应的夹角相等,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呢? 如右图,在三角形△ABC 与△A ′B ′C ′中,若∠A=∠A 1,11AB A B =11AC A C =k ,那么△ABC 与△A ′B ′C 相似吗?请你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结合图形证明你的猜想:′于是,我知道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B 11活动三.运用新知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 ’B ’C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1200,AB=8cm ,AC=16cm ,∠A ′=1200,A ′B ′=5cm ,A ′C ′=10cm.(2)AB=5 cm ,BC=6cm ,AC=7cm, A ′B ′=15cm,B ′C ′=18cm ,A ′C ′=21cm.活动四.巩固练习 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求证:△ABC ∽△DEF .活动五.当堂测试 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8cm ,AD=4cm ,E 为AD 的中点,在AB 上取一点F ,使△CBF ∽△CDE ,则AF= ______cm 。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强调相似三角形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似三角形。
(2) 给定一个三角形ABC,已知AB=3,BC=4,求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的条件。
4. 实践操作题:
(1)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两个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5. 思考题:
(1) 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相似三角形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数学杂志和期刊: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数学杂志和期刊,如《数学通报》、《数学竞赛》等,这些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问题和解答,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案例。
- 在线数学论坛和社区:鼓励学生参与在线数学论坛和社区,如“数学吧”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与同学和教师交流相似三角形的相关问题,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和解题思路。
目标: 让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
过程: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判定方法和性质。
详细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相似三角形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相似三角形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相似三角形案例进行分析。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导学案)

27.2相似三角形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能运用它们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验探究到归纳证明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探究、归纳总结能力,形成推理、说明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准确运用判定定理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有SSS,SAS,ASA,AAS等方法,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是否也有类似的简单方法呢?【教学说明】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尝试用类似的思路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激发求知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另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各边长的2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他们对应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思考1 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CA ACC B BC B A AB ''=''='',则 △ ABC 与△A ′B ′C ′相似吗?为什么?【教学说明】“问题1”可让学生自主完成, 并相互交流,获得“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比相等时,这样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感性认识.而对于“思考1”中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推理进行说明.这时可在A ′B ′上截取A ′D=AB ,再过D 作DE//B ′C ′,由△A ′DE ~△A ′B ′C ′,再证明△ABC ≌△A ′DE ,则可得到△ABC ~△A ′B ′C ′.这种构造△A ′DE 作为过渡三角形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见,因此教师应做好引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思考2 如图,在△ABC 和△A ′B ′C ′中,若∠A=∠A ′,且C A ACB A AB ''='',那么△ABC 与△A ′B ′C ′是否相似?为什么? 【教学说明】通过“思考1”的学习,对于“思考2”教师可让学生也尝试着在△A′B′C′中构造△A′DE,类似地得到△A′DE ~△A′B′C′,△A′DE≌△ABC,从而△ABC~△A′B′C′.教师巡视,学生可相互交流,针对学生实际可作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完成证明,获得理性思考的体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问题2 如果定理2中的“夹角相等”换成“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其他条件不变,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仍能相似吗?若相似,请予以证明;若不相似,请举一反例.【教学说明】教师可与学生一道回顾“两边对应相等,且其中一边的对角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时所举出的反例,使学生能轻松地过渡到判别它们不一定能相似时可能存在的一种情形.加深对定理中“夹角相等”这一条件的理解.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教材P33中例1【教学说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2)题,还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相似比是多少;对于(1)题,应引导学生用小边比小边,中边比中边,大边比大边的比值进行说明,不能出现混乱.进一步地,若要使得两个三角形相似,可改变其中一条线段的长,让学生试试看.例2 如图,四边形ABCD中,∠B =∠ACD,AB = 6,BC=4,AC=5,CD=7.5,你能求出线段AD的长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说明】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试试看,也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题思路,然后予以评析,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40°,AB=8cm,AC=15cm,∠A′=40°,A′B′=16cm,A′C′= 30cm;(2)AB=10cm,BC=8cm,AC=16cm,A′B′= 16cm,B′C′=12.8cm,A′C′= 25.6cm.2.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3.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边长为2,它的另外两条边长应当是多少?你有几种答案?【教学说明】 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可集体评讲(在学生思考后),注重于分类思想.在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名师导学”部分.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与同伴交流论证判定定理1、2中的证明方法,谈谈你的认识;2.判定定理2中“夹角相等”这个条件是否可换成“一角对应相等”,说说你的理由.1.布置作业:从教材P42〜44习题27.2中选取.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教学可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一方面可类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另一方面可类比上一课时中有关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教学时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教师给予引导并同学生一起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和判定2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问题1:请叙述三角形全等的SSS和SAS定理.问题2:把SSS中的“三边对应相等”改为“三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关系呢?问题3:把SAS中的“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改为“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又是什么关系呢?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学习目标(1)知道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知道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能够运用这两个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证明和计算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和判定2.难点:两判定定理的证明.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P32探究~P33思考上面的内容.(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完成探究提纲.(4)探究提纲:①探究1:任意画△ABC和△A′B′C′,使△A′B′C′的各边长都是△ABC各边长的k倍,△ABC∽△A′B′C′吗?a.操作: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b.猜想:在△ABC 和△A′B′C′中,如果AB BC CAA B B C C A =='''''',那么△ABC ∽△A′B′C′.c.证明:如图,在线段A′B′上截取A′D=AB ,过点D 作DE ∥B′C′,交A′C′于点E,则△A′DE ∽△A′B′C′.∴A D AB '''=A E AC '''=DEB C '', 又∵AB BC CAA B B C C A =='''''',A′D=AB , ∴A E CAA C C A '='''', ∴A′E=AC.同理,DE BCB C B C ='''', ∴DE=BC. ∴△A′DE ≌△ABC. ∴△ABC ∽△A′B′C′. d.归纳: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e.推理格式:∵AB BC CAA B B C C A =='''''',∴△ABC ∽△A′B′C′. ②探究2:利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ABC 和△A′B′C′,使∠A=∠A′,AB ACk A B A C ==''''.△ABC ∽△A′B′C′吗? a.操作:量出BC 和B′C′,它们的比值等于k 吗?∠B=∠B′,∠C=∠C′吗? b.改变∠A 的大小,结果怎样?改变k 的值呢? c.猜想:在△ABC 和△A′B′C′中,如果AB ACk A B A C =='''',∠A=∠A′,那么△ABC ∽△A′B′C′.d.证明:在A′B′上截取A′D=AB,作DE ∥B′C′交A ′C′于点E. ∵DE ∥B′C′,∴△A′DE ∽△A′B′C′. ∴A D A EA B A C ''=''''. 又∵AB ACA B A C ='''',A′D=AB,∴A′E=AC.∴△ABC≌△A′DE.∴△ABC∽△A′B′C′.e.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f.推理格式:∵AB ACA B A C='''',∠A=∠A′,∴△ABC∽△A′B′C′.③在△ABC与△A′B′C′中,如果AB ACkA B A C=='''',∠B=∠B′,那么△ABC与△A′B′C′一定相似吗?如果一定相似,给予证明;如果不一定相似,举一反例(画图).2.自学:参考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观察学生是否清楚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每步推理的依据.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指导.(2)生助生:小组交流、研讨.4.强化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课本P33思考~P34.(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方法:先运用定理给出判定,然后对照课本解答进行检验,并完成探究提纲.(4)探究提纲:①教材P33例1的第(1)题中,三条边成比例吗?符合判定定理1的条件吗?②例1的第(2)题中,∠A与∠A′分别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吗?符合哪个判定定理的条件?③小结运用判定定理1和2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要点.④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判定△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a.AB=10 cm,BC=8 cm,AC=16 cm,A′B′=16 cm,B′C′=12.8 cm,A′C′=25.6 cm.(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b.∠A=40°, AB=8 cm,AC=15 cm,∠A′=40°, A′B′=16 cm,A′C′=30 cm.(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c.下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图1相似,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图2不相似,三边不成比例)2.自学: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探究提纲的第③、④题的完成情况.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2)生助生:小组交流、研讨.4.强化:运用判定定理1和2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要点.三、评价1.学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些什么收获和不足?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思维是否活跃、回答问题是否积极等方面给予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学采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根据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通过对判定全等三角形所需条件进行分析,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诱导学生在类比中猜想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一、基础巩固(70分)1.(10分)下列四个选项中的三角形,与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B)2.(10分)下列条件能判定△ABC与△A′B′C′相似的是(C)3.(20分)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1)AB=10 cm,BC=12 cm,AC=15 cm,A′B′=150 cm,B′C′=180 cm,A′C′=225 cm;(2)∠A=87°,AB=8 cm,AC=7 cm,∠A′=87°,A′B′=16 cm,A′C′=12 cm.解:(1)△ABC∽△A′B′C′.理由:∵AB BC ACA B B C A C=='''''',∴△ABC∽△A′B′C′.(2)△ABC与△A′B′C′不相似.理由:AB AC A B A C≠''''.4.(20分)(1)判断图1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求图2中x和y的值.解:(1)相似.理由:设小方格边长为1,则AB=2,EF=2.通过勾股定理易求得252,DF=10.∴2DE EF DF AB BC AC ===,∴△DEF ∽△ABC. (2)∵ 1.5AC BC EC DC==,∠ACB=∠ECD, ∴△ACB ∽△ECD,∴∠B=∠D=98°,1.527x =,∴x=40.5,y=98. 5.(10分)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且AD=5,DE=4,AE=92,DB=7,BC=485,EC=6310,那么△ADE ∽△ABC 吗?为什么? 解:△ADE ∽△ABC.理由:∵512AD AE DE AB AC BC ===, ∴△ADE ∽△ABC.二、综合应用(20分)6.(10分)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其中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三边长分别为4,5,6,另一个三角形框架的一边长为2,它的另外两边应当是多少?解: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框架,它们是相似的.如果边长2与边长4是对应边,则另外两边为2.5和3.如果边长2与边长5是对应边,则另外两边为1.6和2.4.如果边长2与边长6是对应边,则另外两边为43和53. 7.(10分)如图,已知△ABD ∽△ACE .求证:△ABC ∽△ADE.证明:∵△ABD ∽△ACE,∴∠BAD=∠CAE,AB AD AC AE=. ∴∠BAD+∠DAC=∠CAE+∠DAC,即∠BAC=∠DAE.又∵AB AC AD AE=, ∴△ABC ∽△ADE.三、拓展延伸(10分)8.(10分)在△ABC中,∠B=30°,AB=5 cm,AC=4 cm,在△A′B′C′中,∠B′=30°,A′B′=10 cm,A′C′=8 cm,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若相似,说说是用哪个判定方法;若不相似,请说明理由.解:不一定.理由:虽然12AB ACA B A C=='''',∠B=∠B′,但∠B和∠B′不是对应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27.2.1第2课时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27.2.1第2课时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案及教学反思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1.理解“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重点) 2.会运用“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解决简单问题.一、情境导入我们现在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必须要知道它们的对应角是否相等,对应边是否成比例.那么是否存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简便方法呢?在如图所示的方格上任画一个三角形,再画第二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的三边长的相同倍数.画完之后,用量角器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大家的结论都一样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类型一】直接利用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在Rt△ABC中,∠C=90°,AB=10,BC=6,在Rt△EDF中,∠F=90°,DF=3,EF=4,则△ABC和△EDF相似吗?为什么?解析:已知△ABC和△EDF都是直角三角形,且已知两条边长,所以可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第三边的长,看对应边是否对应成比例.解:△ABC ∽△EDF .在Rt △ABC 中,AB =10,BC =6,∠C =90°,由勾股定理得AC =AB 2-BC 2=102-62=8.在Rt △DEF 中,DF =3,EF =4,∠F =90°,由勾股定理得ED =DF 2+EF 2=32+42=5.在△ABC 和△EDF 中,BC DF =63=2,AC EF =84=2,AB ED =105=2,所以BC DF =AC EF =AB ED,所以△ABC ∽△EDF .方法总结:利用三边对应成比例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而不是两边对应成比例.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2题【类型二】 网格中的相似三角形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判断△ABC 和△DEF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析:首先由勾股定理,求得△ABC 和△DEF 的各边的长,即可得AB DE =AC DF =BC EF,然后由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判定△ABC 和△DEF 相似.解:△ABC 和△DEF 相似.由勾股定理,得AB =25,AC =5,BC =5,DE =4,DF =2,EF =25,∵AB DE =AC DF =BC EF =254=52,∴△ABC ∽△DEF .方法总结:在网格中计算线段的长,运用勾股定理是常用的方法.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8题【类型三】 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如图,已知AB AD =BC DE =AC AE,找出图中相等的角,并说明你的理由.解析:由AB AD =BC DE =AC AE,证明△ABC ∽△ADE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解.解:在△ABC 和△ADE 中,∵AB AD =BC DE =AC AE,∴△ABC ∽△ADE ,∴∠BAC =∠DAE ,∠B =∠D ,∠C =∠E .方法总结:在证明角相等时,可通过证明三角形相似得到.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类型四】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如图,某地四个乡镇A ,B ,C ,D 之间建有公路,已知AB =14千米,AD =28千米,BD =21千米,BC =42千米,DC =31.5千米,公路AB 与CD 平行吗?说出你的理由.解析:由图中已知线段的长度,可求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证明三角形相似,得出角相等,通过角相等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解:公路AB 与CD 平行.∵AB BD =1421=23,AD BC =2842=23,BD DC =2131.5=23,∴△ABD ∽△BDC ,∴∠ABD =∠BDC ,∴AB ∥DC . 方法总结:如果在已知条件中边的数量关系较多时,可考虑使用“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类型五】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探究性问题要制作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教具,其中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为50cm ,60cm ,80cm ,另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一边长为20cm ,请问怎样选料可使这两个三角形教具相似?想想看,有几种解决方案.解析:要使两个三角形相似,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则我们可以采用三边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判定.解:①当长为20cm 的边长的对应边为50cm 时,∵50∶20=5∶2,且第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是50cm ,60cm ,80cm ,∴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分别为:20cm ,24cm ,32cm ;②当长为20cm 的边长的对应边为60cm 时,∵60∶20=3∶1,且第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是50cm ,60cm ,80cm ,∴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分别为:503cm ,20cm ,803cm ;③当长为20cm 的边长的对应边为80cm 时,∵80∶20=4∶1,且第一个三角形教具的三边长分别是50cm ,60cm ,80cm ,∴另一个三角形对应的三边分别为:12.5cm ,15cm ,20cm.∴有三种解决方案.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分类讨论,当对应比不确定时,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可避免漏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问题.因为本课时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先猜想出命题,然后证明猜想的命题是否正确.课堂上教师主要还是以提问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去证明命题.从课后作业情况看出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总体掌握得较好.。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年级:九年级 班级: 学生姓名: 制作人: 不知名 编号:2023-12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学习目标】1. 探究平行相似.2. 会证明定理并灵活应用.【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平行相似 .【难点】证明定理并灵活应用.预学案(回顾)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 所截,所得的 线段成比例3、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探究案探究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平行相似:如图,在△ABC 中,D 为AB 上任意一点,过点D 作BC 的平行线DE ,交AC 于点E .问题1 △ADE 与△ABC 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吗?∠A ∠A , ∠ADE ∠B , ∠AED ∠C ,问题2 分别度量△ADE 与△ABC 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______=_______=BCDE 问题3 你认为△ADE 与△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 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ADE △ABC猜想: ∵DE ∥BC∴______ = _______.而BCDE 中的DE 不在△ABC 的边BC 上,不能直接利用前面的结论,但从要证的AC AE =BC DE 可以看出,除DE 外,AE ,AC ,BC 都在△ABC 的边上,因此只需将DE _______到BC边上去,使得_____=DE,再证明ACAE=________就可以了.只要过点E作EF∥AB,交BC于点F,BF就是_____DE所得的线段.请你写出证明过程:结论: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相似的两种常见类型:“A”型“X”型检测案1.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BC的中点,ED:AC等于()A.1:2 B.1:3 C.2:3 D.2:52. 如图,在△ABC中,EF∥BC,AE= 2 cm,BE = 6 cm,BC=4 cm,则EF的长为()A.1 cm B.cmC.3 cm D.2 cm3.如图,在△ABC中,DE∥BC,则△____∽△____,对应边的比为=.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AB,DE:EA=2 :3,EF=4,求CD的长.34ABAD。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4.如图,在□ABCD中,EF∥AB,DE:EA=2:3,EF=4,求CD的长.
5.如图,△ABC∽△AED,其中DE∥BC,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6.如图,△ABC∽△AED,其中∠ADE=∠B,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7.如图,DE∥BC,(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
(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指导
一、自主预习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
(3)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石桥二中导学案(2012-2013上学期)
使用教师加拥军学科数学教学内容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时间2012年12月10日年级九年级主备教师加拥军备课组长签名___




1.知识与能力: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ABC与△A′B′C′中,如果∠A=∠A′,∠B=∠B′,∠C=∠C′,且 .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则有∠A=∠A′,∠B=∠B′,∠C=∠C′,且 .
(4)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8、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5米的位置上,求球拍击球的高度h.(设网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与DC的长.

27、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27、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导学案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学习内容】教材P40-42【学习目标】1、 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2、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学习重点】1、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2、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学习难点】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2、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应用。

【学习过程】一、学生回顾,教师导学: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3、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 与△A ′B ′C ′中,如果∠A=∠A ′, ∠B=∠B ′, ∠C=∠C ′,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 ∽△A ′B ′C ′,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4、问题:(1)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___二、学生探究,教师引领[活动1] (教材P40页 探究1)(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1 , l 2,再画三条与l 1 , 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 , l 4, l 5.分别量度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 BC和在l 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 , 再量度AB, BC, 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2)问题,AB ︰AC=DE ︰( ),BC ︰AC=( )︰DF .(3) 归纳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_______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课时2 用三边关系、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课时2 用三边关系、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2 相似三角形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课时2 用三边关系、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拓展与延伸
学习目标
1.复习已经学过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2.掌握三边关系、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并能进行相 关计算.(重点、难点)
新课讲解
结论
由此我们得到利用三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符号语言:

AB AB
BC B C
CA C A

∴ △ ABC ∽ △A′B′C.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1 判断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C
3
3.5
2.4 D
E
1.8
A
4
B
2.1 F
解:在 △ABC 中,AB > BC > CA,在 △ DEF中, DE > EF > FD.
解得 AP = 9; 当 △ADP ∽△ABC 时, AD : AB =AP : AC ,∴ 6 : 12 = AP : 8 , 解得 AP = 4. ∴ 当 AP 的长度为 4 或 9 时,
P D
P C
B
△ADP 和 △ABC 相似.
拓展与延伸
4. 如图,△ABC中,点 D,E,F 分别是 AB,BC,CA的中点,求证: △ABC∽△EFD.
新课导入
情景导入
证明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你能从中获得证 明三角形相似的启发吗?
A
D
E
SSS,SAS,AAS, ASA,HL

(导学案)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导学案)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教学内容】课本2931页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A B C ∆ 。

2、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联想,猜想命题,再加以证明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化归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归纳、探究等数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初步应用;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导学过程】【知识回顾】 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相似三角形有什么性质?【情景导入】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 ∆与'''A B C ∆中,如果∠∠A′, ∠∠B′, ∠∠C′,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 ∆∽'''A B C ∆, 则有∠, ∠, ∠, 且A C CA CB BC B A AB ''=''=''. 问题:如果1k =,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新知探究】探究一、 (1) 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1l , 2l ,再画三条与1l , 2l 相交的平行线3l , 4l ,5l 分别量度3l , 4l ,5l 在1l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 和在2l ,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5l , 再量度, , ,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2) 问题,()::AB AC DE =,()::BC AC DF =.强调“对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探究二、(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思考:1、如果把图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3上,如下左图,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思考、如果把图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上右图,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归纳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线段的比.探究三、如图,在ABC∆中,∥且分别交于点ADE∆与ABC∆有什么关系?【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随堂练习】1、如图,在△中,∥,4 ,3,1.求和.2、如图,△∽△, 其中∥,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3、如图,△∽△,其中∠∠B,找出对应角并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4 、已知:梯形中,∥,∥,,364EB=,153DF=,求:的长。

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新课导入1.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2.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3.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二、学习目标1.会运用“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会运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三、研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各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各边长的k倍,度量这两个三角形的角,它们分别相等吗?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

检测练习一、如图,在△ABC和△A′B′C′中,ABA′B′=BCB′C′=ACA′C′,求证:△A BC∽△A′B′C′.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掌握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检测练习二、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如图,在△ABC和△A′B′C′中,ABA′B′=ACA′C′,∠A=∠A′求证:△A BC∽△A′B′C′.掌握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检测练习三、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为什么?研读四、认真阅读课本完成课本例题.研读五、问题探究: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D,AB=6,BC=4,AC=5,CD=172,求AD的长.解:∵AB=6,BC=4,AC=5,CD=1 7 2∴644,15572AB BC CD AC===∴AB BC CD AC=∵∠B=∠ACD∴△ABC∽△DCA∴45 AB BC CD AC==∵AC=5∴54,4255ADAD==254AD=四、完成跟踪训练(PPT)五、归纳小结(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甲、乙两人参加射击比赛,每人射击五次,命中的环数如下表:次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甲命中的环数(环) 6 7 8 6 8乙命中的环数(环) 5 10 7 6 7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平均成绩大于乙B.甲、乙成绩的中位数不同C.甲、乙成绩的众数相同D.甲的成绩更稳定【答案】D【解析】根据已知条件中的数据计算出甲、乙的方差,中位数和众数后,再进行比较即可.【详解】把甲命中的环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为:6,6,7,8,8,故中位数为7;把乙命中的环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为:5,6,7,7,10,故中位数为7;∴甲、乙成绩的中位数相同,故选项B错误;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甲的众数是8环,乙的众数是7环,∴甲、乙成绩的众数不同,故选项C错误;甲命中的环数的平均数为:(环),乙命中的环数的平均数为:(环),∴甲的平均数等于乙的平均数,故选项A错误;甲的方差=[(6−7)2+(7−7)2+(8−7)2+(6−7)2+(8−7)2]=0.8;乙的方差=[(5−7)2+(10−7)2+(7−7)2+(6−7)2+(7−7)2]=2.8,因为2.8>0.8,所以甲的稳定性大,故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同时还考查了众数的中位数的求法.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0没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1 B.k≥-1 C.k<-1 D.k≤-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解出即可.由题意得,解得故选C.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当时,方程的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3.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3,5 B.7,4,2C.3,4,8 D.3,3,4【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A.∵3+2=5,∴2,3,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A错误;B.∵4+2<7,∴7,4,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B错误;C.∵4+3<8,∴3,4,8不能组成三角形,故C错误;D.∵3+3>4,∴3,3,4能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4.为了支援地震灾区同学,某校开展捐书活动,九(1)班40名同学积极参与.现将捐书数量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捐书数量在5.5~6.5组别的频率是()A .0.1B .0.2C .0.3D .0.4【答案】B【解析】∵在5.5~6.5组别的频数是8,总数是40, ∴=0.1.故选B .5.如图,在▱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CE 平分∠BCD ,交AD 于点E ,若AB =6,EF =2,则BC 的长为( )A .8B .10C .12D .1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B=CD ,AD ∥BC ,AD=BC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AF ,DE=CD ,因此可知AF+DE=AD+EF=2AB=12,解得AD=BC=12-2=10. 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把所求线段转化为题目中已知的线段,根据等量代换可求解.6.关于x 的方程2(5)410a x x ---=有实数根,则a 满足( ) A .1a ≥ B .1a >且5a ≠ C .1a ≥且5a ≠ D .5a ≠【答案】A【解析】分类讨论:当a=5时,原方程变形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个实数解;当a≠5时,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a ≥1且a≠5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然后综合两种情况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a 的范围.【详解】当a=5时,原方程变形为-4x-1=0,解得x=-14;当a≠5时,△=(-4)2-4(a-5)×(-1)≥0,解得a≥1,即a≥1且a≠5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所以a的取值范围为a≥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7.已知关于x的方程2x+a-9=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A.2 B.3 C.4 D.5【答案】D【解析】∵方程2x+a﹣9=0的解是x=2,∴2×2+a﹣9=0,解得a=1.故选D.8.《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方程篇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行者追之,问几何步及之?”这是一道行程问题,意思是说:走路快的人走100步的时候,走路慢的才走了60步;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然后走路快的人去追赶,问走路快的人要走多少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如果走路慢的人先走100步,设走路快的人要走 x 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那么,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x x10060100-=B.x x10010060-=C.x x10060100+=D.x x10010060+=【答案】B【解析】解:设走路快的人要走x 步才能追上走路慢的人,根据题意得:10010060x x-=.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是关键.9.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A.五边形B.六边形C.七边形D.八边形【答案】D【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n−2)⋅180=3×360,解得:n=8.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定理.10.某公司第4月份投入1000万元科研经费,计划6月份投入科研经费比4月多500万元.设该公司第5、6个月投放科研经费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所列方程正确的为( ) A .1000(1+x)2=1000+500 B .1000(1+x)2=500 C .500(1+x)2=1000 D .1000(1+2x)=1000+500 【答案】A【解析】设该公司第5、6个月投放科研经费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 ,5月份投放科研经费为1000(1+x ),6月份投放科研经费为1000(1+x )(1+x ),即可得答案.【详解】设该公司第5、6个月投放科研经费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 , 则6月份投放科研经费1000(1+x )2=1000+500, 故选A. 【点睛】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求平均变化率的方法为:若设变化前的量为a ,变化后的量为b ,平均变化率为x ,则经过两次变化后的数量关系为a (1±x )2=b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如图,直线123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点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D OA =,过点D 作CD x ⊥轴交直线AB 于点C ,若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解析】先求出直线y=13x+2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再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求出CD ,得到C 点坐标. 【详解】解:令x=0,得y=13x+2=0+2=2,∴B (0,2), ∴OB=2,令y=0,得0=13x+2,解得,x=-6,∴A(-6,0),∴OA=OD=6,∵OB∥CD,∴CD=2OB=4,∴C(6,4),把c(6,4)代入y=kx(k≠0)中,得k=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需要掌握求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待定系数法.本题的关键是求出C点坐标.12.有公共顶点A,B的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连接AC交正六边形于点D,则∠ADE 的度数为()A.144°B.84°C.74°D.54°【答案】B【解析】正五边形的内角是∠ABC=()521805-⨯=108°,∵AB=BC,∴∠CAB=36°,正六边形的内角是∠ABE=∠E=()621806-⨯=120°,∵∠ADE+∠E+∠ABE+∠CAB=360°,∴∠ADE=360°–120°–120°–36°=84°,故选B.13.如图△ABC中,∠C=90°,AC=8cm,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连接BD,若cos∠BDC=35,则BC的长为_____.【答案】4【解析】试题解析:∵3 cos5BDC∠=,可∴设DC=3x,BD=5x,又∵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DB=5x,又∵AC=8cm,∴3x+5x=8,解得,x=1,在Rt△BDC中,CD=3cm,DB=5cm,222253 4.BC DB CD=-=-=故答案为:4cm.14.已知一个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3,则它的半径为______ .【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设正六边形的中心是O,一边是AB,过O作OG⊥AB与G,在直角△OAG中,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OA.解:如图所示,在Rt△AOG中3∠AOG=30°,∴OA=OG÷cos 30°33;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正多边形的半径、边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 出发,沿着箭头所示方向,每次移动一个单位,依次得到点P 1(0,1);P 2(1,1);P 3(1,0);P 4(1,﹣1);P 5(2,﹣1);P 6(2,0)……,则点P 2019的坐标是_____.【答案】(673,0)【解析】由P 3、P 6、P 9 可得规律:当下标为3的整数倍时,横坐标为3n ,纵坐标为0,据此可解. 【详解】解:由P 3、P 6、P 9 可得规律:当下标为3的整数倍时,横坐标为3n ,纵坐标为0, ∵2019÷3=673,∴P 2019 (673,0)则点P 2019的坐标是 (673,0).故答案为 (673,0).【点睛】本题属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点的规律问题,找到某种循环规律之后,可以得解.本题难度中等偏上. 16.如果分式42x x -+的值为0,那么x 的值为___________. 【答案】4【解析】∵402x x -=+, ∴x-4=0,x+2≠0,解得:x=4,故答案为4.17.若点A(1,m)在反比例函数y =3x 的图象上,则m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3【解析】试题解析:把A (1,m )代入y =3x得:m=3. 所以m 的值为3.18.若2a ﹣b=5,a ﹣2b=4,则a ﹣b 的值为________.【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把这两个方程相加可得1a-1b=9,两边同时除以1可得a-b=1.考点:整体思想.三、解答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9.某公司今年1月份的生产成本是400万元,由于改进技术,生产成本逐月下降,3月份的生产成本是361万元.假设该公司2、3、4月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都相同.求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请你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答案】(1)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解析】(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2月份、3月份的生产成本,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较小值即可得出结论;(2)由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3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1﹣下降率),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x,根据题意得:400(1﹣x)2=361,解得:x1=0.05=5%,x2=1.95(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个月生产成本的下降率为5%;(2)361×(1﹣5%)=342.95(万元),答:预测4月份该公司的生产成本为342.95万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2)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20.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弧AB的中点,弦CD与AB相交于E.若∠AOD=45°,求证:CE=2;(2)若AE=EO,求tan∠AOD的值.【答案】(1)见解析;(2)tan∠AOD=3 4 .【解析】(1)作DF⊥AB于F,连接OC,则△O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2,由垂径定理得出∠COE=90°,证明△DEF∽△CEO得出22 ED OC DFCE DF===(2)由题意得OE=12OA=12OC ,同(1)得△DEF ∽△CEO ,得出12EF EO DF OC ==,设⊙O 的半径为2a (a >0),则OD=2a ,EO=a ,设EF=x ,则DF=2x ,在Rt △ODF 中,由勾股定理求出x=35a ,得出DF=65a ,OF=EF+EO=85a ,由三角函数定义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证明:作DF ⊥AB 于F ,连接OC ,如图所示:则∠DFE =90°,∵∠AOD =45°,∴△O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C =OD 2,∵C 是弧AB 的中点,∴OC ⊥AB ,∴∠COE =90°,∵∠DEF =∠CEO , ∴△DEF ∽△CEO ,∴22EDOCDFCE DF ===∴CE 2;(2)如图所示:∵AE =EO ,∴OE=12OA=12OC ,同(1)得:,△DEF ∽△CEO ,∴12EFEO DF OC ==,设⊙O 的半径为2a (a >0),则OD =2a ,EO =a ,设EF =x ,则DF =2x ,在Rt △ODF 中,由勾股定理得:(2x )2+(x+a )2=(2a )2,解得:x =35a ,或x =﹣a (舍去), ∴DF =65a ,OF =EF+EO =85a , ∴DF 3tan AOD OF 4∠==.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三角函数等知识,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是关键.21.如图(1),AB=CD ,AD=BC ,O 为AC 中点,过O 点的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M 、N ,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若过O 点的直线旋转至图(2)、(3)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1)中的∠1与∠2的关系成立吗?请说明理由.【答案】详见解析.【解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SSS”可得出△ADC ≌△CBA ,由全等的性质得∠DAC=∠BCA ,可证AD ∥B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1=∠1;(1)(3)和(1)的证法完全一样.先证△ADC ≌△CBA 得到∠DAC=∠BCA ,则DA ∥BC ,从而∠1=∠1.【详解】证明:∠1与∠1相等.在△ADC 与△CBA 中,AD BC CD AB AC CA =⎧⎪=⎨⎪=⎩,∴△ADC ≌△CBA .(SSS )∴∠DAC=∠BCA .∴DA ∥BC .∴∠1=∠1.②③图形同理可证,△ADC ≌△CBA 得到∠DAC=∠BCA ,则DA ∥BC ,∠1=∠1.22.一天晚上,李明和张龙利用灯光下的影子长来测量一路灯D 的高度.如图,当李明走到点A 处时,张龙测得李明直立身高AM 与其影子长AE 正好相等,接着李明沿AC 方向继续向前走,走到点B 处时,李明直立时身高BN 的影子恰好是线段AB ,并测得AB =1.25 m ,已知李明直立时的身高为1.75 m ,求路灯的高CD 的长.(结果精确到0.1 m)【答案】路灯的高CD 的长约为6.1 m.【解析】设路灯的高CD 为xm ,∵CD ⊥EC ,BN ⊥EC ,∴CD ∥BN ,∴△ABN ∽△ACD ,∴BN AB CD AC=, 同理,△EAM ∽△ECD ,又∵EA =MA ,∵EC =DC =xm ,∴1.75 1.251.75x x =-,解得x =6.125≈6.1. ∴路灯的高CD 约为6.1m .23.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过点D 的直线GF 交AC 于点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点G ,ED DF ⊥交AB 于点E ,连接EG 、EF .求证:BG CF =;请你判断BE 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中点的定义得到,BGD CFD BD CD ∠=∠= ,进而得到三角形全等,从而求证结论;(2)利用中垂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证明:(1)∵BG ∥AC∴BGD CFD ∠=∠∵D 是BC 的中点=∴BD CD∠=∠又∵BDG CDF∴△BDG≌△CDF=∴BG CF(2)由(1)中△BDG≌△CDF∴GD=FD,BG=CF⊥又∵ED DF∴ED垂直平分DF∴EG=EF∵在△BEG中,BE+BG>GE,+>EF∴BE CF【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24.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为30°,以BC为直径的⊙O与底边AB交于点D,过D作DE⊥AC,垂足为E.证明:DE为⊙O的切线;连接OE,若BC=4,求△OEC的面积.3【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连接OD,CD,由以BC为直径的⊙O,可得CD⊥AB,又由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角为30°,可得AD=BD,即可证得OD∥AC,继而可证得结论;(2)首先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得BD,DE,AE的长,然后求得△BOD,△ODE,△ADE以及△ABC的面积,继而求得答案.试题解析:(1)证明:连接OD,CD,∵BC为⊙O直径,∴∠BDC=90°,即CD⊥AB,∵△ABC是等腰三角形,∴AD=BD,∵OB=OC,∴OD是△ABC的中位线,∴OD∥AC,∵DE⊥AC,∴OD⊥DE,∵D点在⊙O上,∴DE为⊙O的切线;(2)解:∵∠A=∠B=30°,BC=4,∴CD=12BC=2,3∴33∴S△ABC=12AB•C D=1233∵DE⊥AC,∴DE=12AD=1233AE=AD•cos30°=3,∴S △ODE =12OD•DE=12×2×3=3, S △ADE =12AE•DE=12×3×3=332, ∵S △BOD =12S △BCD =12×12S △ABC =14×43=3, ∴S △OEC =S △ABC -S △BOD -S △ODE -S △ADE =43-3-3-332=32. 25.为给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献礼,广安市政府对城市建设进行了整改,如图所示,已知斜坡AB 长602米,坡角(即BAC ∠)为45︒,BC AC ⊥,现计划在斜坡中点D 处挖去部分斜坡,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A 的休闲平台DE 和一条新的斜坡BE (下面两个小题结果都保留根号).若修建的斜坡BE 31,求休闲平台DE 的长是多少米?一座建筑物GH 距离A 点33米远(即33AG =米),小亮在D 点测得建筑物顶部H 的仰角(即HDM ∠)为30.点B 、C 、A 、G ,H 在同一个平面内,点C 、A 、G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HG CG ⊥,问建筑物GH 高为多少米?【答案】(1)(30103)-m (2)(30213)+米【解析】分析:(1)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得AM 与AF 的长,又由坡度的定义,即可求得NF 的长,继而求得平台MN 的长;(2)在RT △BMK 中,求得BK=MK=50米,从而求得 EM=84米;在RT △HEM 中,求得283HE =28350HG =米.详解:(1)∵MF ∥BC ,∴∠AMF=∠ABC=45°,∵斜坡AB 长1002M 是AB 的中点,∴AM=502(米),∴AF=MF=AM•cos ∠AMF=250250=(米), 在RT ANF 中,∵斜坡AN 31,∴3AF NF =∴5050333NF==,∴MN=MF-NF=50-5033=1505033-.(2)在RT△BMK中,BM=502,∴BK=MK=50(米),EM=BG+BK=34+50=84(米)在RT△HEM中,∠HME=30°,∴3tan303 HEEM=︒=,∴384283HE==∴28350HG HE EG HE MK=+=+=(米)答:休闲平台DE 150503-GH高为()28350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坡度坡角的问题以及俯角仰角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在题中的运用.26.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红、白两种颜色的小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其中红球有1个,若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这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23.求袋子中白球的个数;(请通过列式或列方程解答)随机摸出一个球后,放回并搅匀,再随机摸出一个球,求两次都摸到相同颜色的小球的概率.(请结合树状图或列表解答)【答案】(1)袋子中白球有2个;(2)见解析,59.【解析】(1)首先设袋子中白球有x个,利用概率公式求即可得方程:213xx=+,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两次都摸到相同颜色的小球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设袋子中白球有x个,根据题意得:213xx=+,解得:x=2,经检验,x=2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袋子中白球有2个;(2)画树状图得:∵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两次都摸到相同颜色的小球的有5种情况,∴两次都摸到相同颜色的小球的概率为:59.【点睛】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掌握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进价为()元.A.140B.120C.160D.100【答案】B【解析】设商品进价为x元,则售价为每件0.8×200元,由利润=售价-进价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详解】解:设商品的进价为x元,售价为每件0.8×200元,由题意得0.8×200=x+40解得:x=120答:商品进价为120元.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掌握销售问题的数量关系利润=售价-进价,建立方程是关键.2.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与△ABC全等,甲与△ABC不全等.详解:乙和△AB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所以乙和△ABC全等;在△ABC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全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3.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对图中的图形进行判断.解:图(1)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2)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找不到任何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它沿这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重合,即不满足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不符合题意;图(3)有二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五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图(3)有一条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轴对称图形有4个.故选C .考点:轴对称图形.4.函数2y ax b y ax bx c =+=++和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 A . B . C . D .【答案】C【解析】根据a 、b 的符号,针对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位置,开口方向,分类讨论,逐一排除.【详解】当a >0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或一、二、三或一、三、四象限,故A 、D 不正确;由B 、C 中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对称轴x=-2b a >0,且a >0,则b <0, 但B 中,一次函数a >0,b >0,排除B .故选C .5.关于x 的不等式x-b>0恰有两个负整数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A .32b -≤<-B .32b -<≤-C .32b -≤≤-D .-3<b<-2【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得不等式恰好有两个负整数解,即-1和-2,再结合不等式计算即可.【详解】根据x 的不等式x-b>0恰有两个负整数解,可得x 的负整数解为-1和-20x b ->x b ∴>综合上述可得32b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非整数解,关键在于非整数解的确定.6.如图,已知△ABC 中,∠C=90°,AC=BC=2,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方向旋转60°到△AB′C′的位置,连接C′B ,则C′B 的长为( )A .2-2B .32C .3-1D .1【答案】C 【解析】延长BC′交AB′于D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 ,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 、C′D ,然后根据BC′=BD -C′D 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延长BC′交AB′于D ,连接BB ',如图,在Rt △AC′B′中,2,∵BC′垂直平分AB′,∴C′D=12AB=1,∵BD为等边三角形△ABB′的高,∴BD=32AB′=3,∴BC′=BD-C′D=3-1.故本题选择C.【点睛】熟练掌握勾股定理以及由旋转60°得到△ABB′是等边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7.若x=-2 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52ax+a2=0的一个根,则a的值为()A.1或4 B.-1或-4 C.-1或4 D.1或-4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把x=﹣2代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52ax+a2=0即:4+5a+a2=0解得:a=-1或-4,故答案选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8.用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cm的扇形纸片卷成一个圆锥形无底纸帽(如图所示),则这个纸帽的高是()A2cm B.2C.2D.4cm【答案】C【解析】利用扇形的弧长公式可得扇形的弧长;让扇形的弧长除以2π即为圆锥的底面半径,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圆锥形筒的高.【详解】L=1206180π⨯=4π(cm);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π÷2π=2(cm),∴226242-=cm).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用到的知识点为: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弧长=2n r 180π;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图的弧长;圆锥的底面半径,母线长,高组成以母线长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9.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 .【答案】B【解析】由方程2210x x k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得()4410kb =-+>,解得0kb <,即k b 、异号,当00k b >,<时,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一三四象限,当00k b <,>时,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故答案选B.10.不等式5+2x <1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先解不等式得到x <-1,根据数轴表示数的方法得到解集在-1的左边.【详解】5+1x <1,移项得1x <-4,系数化为1得x <-1.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然后根据数轴表示数的方法把对应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通过画区间的方法表示出来,等号时用实心,不等时用空心.二、填空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11.某种商品每件进价为20元,调查表明: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20≤x≤30,且x为整数)出售,可卖出(30﹣x)件.若使利润最大,每件的售价应为______元.【答案】3【解析】试题分析:设最大利润为w元,则w=(x﹣30)(30﹣x)=﹣(x﹣3)3+3,∵30≤x≤30,∴当x=3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3,故答案为3.考点:3.二次函数的应用;3.销售问题.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A1(0,1),A2(1,1),A3(1,0),A4(2,0),…那么点A4n+1(n为自然数)的坐标为(用n表示)【答案】(2n,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分别求出n=1、2、3时对应的点A4n+1的坐标,然后根据变化规律写出即可:由图可知,n=1时,4×1+1=5,点A5(2,1),n=2时,4×2+1=9,点A9(4,1),n=3时,4×3+1=13,点A13(6,1),∴点A4n+1(2n,1).13.抛物线y=﹣x2+4x﹣1的顶点坐标为.【答案】(2,3)【解析】试题分析:利用配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y=﹣x2+4x﹣1转化为顶点式解析式y=﹣(x﹣2)2+3,然后求其顶点坐标为:(2,3).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14.如图,无人机在空中C处测得地面A、B两点的俯角分别为60°、45°,如果无人机距地面高度CD为1003米,点A、D、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米.(结果保留根号)【答案】100(1+3) 【解析】分析:如图,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A=60°,∠B=45°,在Rt △ACD 中利用正切定义可计算出AD=100,在Rt △BCD 中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D=CD=1003,然后计算AD+BD 即可.详解:如图,∵无人机在空中C 处测得地面A 、B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60°、45°,∴∠A=60°,∠B=45°,在Rt △ACD 中,∵tanA=CD AD , ∴AD=01003tan 60=100, 在Rt △BCD 中,BD=CD=1003,∴AB=AD+BD=100+1003=100(1+3).答: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100(1+3)米.故答案为100(1+3).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15.抛物线y =﹣x 2+bx+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c =0的解为_____.【答案】x 1=1,x 2=﹣1.【解析】直接观察图象,抛物线与x 轴交于1,对称轴是x =﹣1,所以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以求得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坐标,从而求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c =0的解.【详解】解:观察图象可知,抛物线y =﹣x 2+bx+c 与x 轴的一个交点为(1,0),对称轴为x =﹣1, ∴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坐标为(﹣1,0),∴一元二次方程﹣x 2+bx+c =0的解为x 1=1,x 2=﹣1.故本题答案为:x 1=1,x 2=﹣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x 2+bx+c=0的解实质上是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值.16.如图,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位似,位似中心点是点O ,OE 3=OA 5,则EFGH ABCD S S 四边形四边形=_____.【答案】925【解析】试题分析:∵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EFGH 位似,位似中心点是点O ,∴EF AB =OE OA =35, 则EFGH ABCD S S 四边形四边形=2()OE OA =23()5=925. 故答案为92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的性质,掌握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关系、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边长相同的小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AB 与CD 相交于点P ,则tan ∠APD 的值为______.【答案】1【解析】首先连接BE ,由题意易得BF=CF ,△ACP ∽△BDP ,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易得DP :CP=1:3,即可得PF :CF=PF :BF=1:1,在Rt △PBF 中,即可求得tan ∠BPF 的值,继而求得答案.【详解】如图:。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课件导学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课件导学案

________ 4.
在▱ABCD中,∵AB∥CD,AB=CD,
∴△AEF∽△CDF.
AE AF . CD CF 1 AB= 2 1 2
∵AE=EB,∴AE=
∴CF=2AF=4.
CD.
课堂练习
如图,已知DE ∥ BC,AE=50cm,EC=30cm,BC=70cm, ∠BAC=450,∠ACB=400. (1)求∠AED和∠ADE的大小; (2)求DE的长. DE ∥ BC 解: (1) △ADE∽△ABC ∠AED=∠C=400.
27.2.1相似三角形 ——平行线分三
人教版

新知导入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可以验证它们所有
和边分别相等外,还可以使用简便的判定方法(SS SAS,ASA,AAS).
类似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是不是也存在 的判定方法呢?
新知讲解
知识点1
平行线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
思 考 : 如 图 , 在 A B C 中 , D E / / B C , D E 分 别
新知讲解
如图,在△ABC中,DE∥BC,DE分别交AB, 点D,E,证明:△ADE与△ABC相似。
在 ADE与 ABC 中 , A A, DE // BC, ADE B, AED C. 再 证 明 两 个 三 角 形 的 对 应 比 相 等 。
分 析 : 先 证 明 两 个 三 角 形 的 对 应 角 相 等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 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数学表达式:如图, ∵DE∥BC, ∴△ABC∽△ADE.
“A”型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在▱ABCD中,F是AD边上的任意一点 接BF并延长交CD的延长线于点E,则图中与△DE B 似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一、学习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2.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三 知识链接(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相似的多边形 相等, 相等。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内容是什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__ ______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线段的比___ _____。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_.(3)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 与△A ′B ′C ′中,如果∠A=∠A′, ∠B =∠B ′, ∠C =∠C ′,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A ′B ′C ′,则有∠A=∠A′, ∠B =∠B ′, ∠C =∠C ′,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4)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这两个三角形 (相似,全等)四 、探索新知.1 问题:如果△ABC ∽△ADE,那么你能找出哪些角的关系?边呢?∠A DE=_____,∠A ED=_____AC AB AD =2 、思考如图27.2-3,在△ABC 中,DE ∥BC ,DE 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

问题:(1) △ADE 与△ABC 满足“对应角相等”吗?∠A DE=__ _ ∠A ED=__ _(2) △ADE 与△ABC 满足对应边成比例吗?由“DE ∥BC ”的条件可得到哪些线段的比相等?ACAB AD (3) 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如何把DE 移到BC 上去?(作辅助线EF ∥AB ) 你能证明AE:AC=DE:BC 吗?(4)写出△ABC ∽△ADE 的证明过程。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导学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一、知识框架二、目标点击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另外两种判定方法。

2、能够利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并解决三角形相似的相关问题。

三、(重)难点预见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三种判别方法来对三角形证明相似。

四、学法指导学生独立探究与小组内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作好指导与点拔。

五、自主探究1、忆一忆: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通过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试一试: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的三角形3、做一做:已知:在△ABC 中,∠A=30°,请你画一个A 1B 1C 1,使∠A=30°, A 1C 1=2AC ,A 1B 1=2AB ,请你用量角器量一量∠B 与∠B 1相等吗?△ABC 与△A 1B 1C 1相似吗?根据上面的探索,我们会发现又有了一种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4、练一练: 如图求证:△AEB ∽△FEC5、猜一猜: B 6 E CB A F 3 2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6、画一画:请同学们利用下面的方格纸任画一个三角形,再画出第二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原来三角形的三边长的2倍,画完之后,用量角器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你发现了什么结论?7、试一试:在△ABC 和△A 'B 'C '中,已知AB=60cm ,BC=80cm ,AC=100cm ,A 'B '=18cm ,B 'C '=24cm ,A 'C '=30cm 。

试证明:△ABC ∽△A 'B 'C '六、基础在线1、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在AB ,AC 上,若ACAEAB AD =,则DE 与BC 的位置关系是2、在ABC ∆和C B A '''∆中,A A '∠=∠,C A ACB A AB ''='',则ABC ∆ C B A '''∆。

3、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2,5,6,EFG ∆三边长如以下四组选项所列,要使EFG ∆ ∽ ABC ∆,则EFG ∆的三边长分别是( )(A)3,6,7 (B)18,6,15 (C)3,8,9 (D)10,12,8七、能力升级1、在ABC ∆中,E 是AB 上一点,AE=2,BE=3,AC=4,在AC 上取一点F ,使AEF ∆与ABC ∆相似,则A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导学案
1.知识与能力: 会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如△ABC ∽ △C B A ''';
2.过程与方法:知道当△ABC 与△C B A '''的相似比为k 时,△C B A '''与△ABC 的相似比为1/k .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合作探究1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 与△A ′B ′C ′中,如果∠A=∠A ′, ∠B=∠B ′, ∠C=∠C ′, 且 ''B A AB =''C B BC =''C A AC
=K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 ∽△A ′B ′C ′,则有∠A=_____, ∠B=_____, ∠C=____, 且.''B A AB __''C B BC ___'
'C A AC ___K
2)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3) 活动1 (教材P40页 探究1)
(1) 如图27.2-1),任意画两条直线l 1 , l 2,再画三条与l 1 , l 2
相交的平行线l 3 , l 4, l 5.分别量度l 3 , l 4, l 5.在l 1 上截得的
两条线段AB, BC 和在l 2 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 , 再度量AB, BC, DE,
EF 的长度, AB ︰BC 与DE ︰EF 相等吗?
(2) 问题,AB ︰AC=DE ︰( ),BC ︰AC=( )︰DF .强调“对应线段的比是否相等”(3) 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 三条_________截两条直线,所得的_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
用几何式子可以表示为: ∴
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
思考:1、如果把图27.2-1中l 1 , l 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 3上,如图27.2-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用几何式子可以表示为:

2、如果把图27.2-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落到l4上,如图27.2-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用几何式子可以表示为:

3、归纳总结: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_______线段的比_________.
练习如图,在△ABC中,DE∥BC,AC=4 ,AB=3,EC=1.求AD和BD.
二、思考
思考如图27.2-3,在△ABC中,DE∥BC,DE分别交AB,AC于点D,
E。

△ADE与△ABC相似吗?给出证明。

归纳总结: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用几何式子可以表示为:

三、例题讲解
例1(补充)如图△ABC∽△DCA,AD∥BC,∠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AB=10,BC=12,CA=6.求AD、DC的长.
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