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是现代社会经常被提到的两个问题。
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环境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两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本文将分别探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但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的健康为重,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做起,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的意识。
食品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卫生不达标食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生产、运输或储存不规范,涉及非法添加、掺杂、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等问题导致的食品卫生不达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比如,生产企业添加含铝去污剂的面包、装有甲醛的瓜果等等,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2.食品质量问题高脂肪、高糖、高盐等不健康的食品广泛存在,也是导致食品质量问题的原因之一。
3.信息失真食品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消费者缺乏正确的选择,而且这种情况难以实现治理。
以上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的物质、能量或其他因素对自然界、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造成一定的损害和影响的状况。
环境污染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还直接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环境污染的危害:1.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直接危害了生态环境的健康,破坏了动、植物的生存条件,还会加速自然资源的消耗。
2.影响人类健康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环境污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癌症、造成生殖能力降低等等。
3.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会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例如,需要公共资源的采购、检测、清理等代价,以及中断生产活动和投资。
三、的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反映,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我们必须看到,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
环境污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影响都不能忽视。
环境污染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作物生长,因此,所产生的食品自然质量就会降低。
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其中包括农作物生长受限、重金属积累、农药残留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与评估、推广可持续耕作方式、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等。
本报告旨在为相关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导致大量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
其中包括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的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土壤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2.1农作物生长受限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其中存在大量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对作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重金属积累会导致作物中毒现象,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有机物质如农药残留也会影响作物品质和食品安全。
因此,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制约,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农产品中重金属积累土壤中存在大量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在慢性毒性方面具有潜在危害,并且易于在食物链中积累。
因此,长期摄入含有高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农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为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关注土壤污染问题,降低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
2.3农药残留问题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农药,其中包括杀虫剂、除草剂等。
这些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残留在农产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这两个问题看似独立,但实际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食品安全受环境污染影响食品安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然而,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首先,污染土壤和水源会污染农作物和水产养殖品,导致食品中含有有害物质。
例如,农田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谷物和蔬菜中积累过多的铅、镉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其次,空气污染也会通过降尘、雨水等途径污染农作物,进而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工业发达地区,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会沉积在作物表面,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超标。
二、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形成恶性循环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之间存在着恶性循环的关系。
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而食品安全问题又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增加,为了满足需求,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增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而这些物质又会进一步污染环境。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会使其产量和质量降低,从而导致食品供应不足,人们被迫转向其他不安全的食品来源,如无证无照的小作坊和非法加工点,这又会进一步加剧食品安全问题。
三、解决方法为了解决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
其次,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
这可以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生物农药等方式实现,同时加强农田的合理管理,减少土壤污染。
此外,也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假冒伪劣的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四、个人的责任与行动解决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并不仅仅是政府或企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
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近年来,土壤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土壤污染对于农产品的生长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以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土壤污染对农产品生长和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而受到污染的土壤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累积会导致土壤酸化、结构疏松等问题,进而影响农作物根系的正常吸收和营养物质的代谢。
此外,土壤污染还可能导致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从而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保障土壤的健康与无污染对于农产品安全至关重要。
其次,土壤污染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毒性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和迁移会被农作物吸收,随着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
这些污染物质的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例如导致慢性中毒、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土壤污染物的流入水源也会引发水污染,进而对水产品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土壤污染的存在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
通过建立土壤监测网和定期检测土壤质量,可以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程度和范围。
对于污染严重的土壤,应采取合适的污染治理技术进行修复与整治,恢复其生态功能。
其次,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多依赖于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容易导致土壤污染。
应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精细化管理等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此外,也要加强对农产品的抽检力度,确保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能够进入市场流通。
除了政府和农民个体的努力外,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的保护工作。
公众可以加强环境意识的普及与教育,提高对土壤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认识。
同时,通过选择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和食品,支持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共同推动农产品安全的保障。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意识到,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环境污染不仅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也给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环境污染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直接影响。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会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影响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水污染会使得灌溉水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农作物,土壤污染则会导致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因此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了食品的安全性。
其次,环境污染对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与食品接触,导致食品污染。
例如,工业废水中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排放进入河流和湖泊,进而污染水产品。
此外,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有害化学物质也可能通过食品包装材料渗透进入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导致了食品储存环境的恶化,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霉菌和细菌的污染,进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导致的,也与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密切相关。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的工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进而污染了水、空气和土壤。
同时,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也导致了农田的土壤污染。
此外,过度捕捞和过度放牧等活动也对海洋和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源头上改变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针对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问题。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保护农田和水源地的环境质量。
其次,加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监管,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督和检测。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品质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品质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对农作物品质与食品安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重金属是一类密度较大、相对较高的金属元素,如铅、镉、铬等,它们在土壤中的积累可能来自于工业污染、农业活动、废弃物排放等。
首先,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重金属的存在会对植物的根系和茎秆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植物整体生长受限。
此外,重金属还会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降低农作物的养分合成能力,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其次,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品质影响主要体现在营养价值和外观品质两个方面。
重金属的积累会降低作物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使其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
特别是镉等重金属,其对农作物中脂肪酸的合成和糖类代谢有较强的干扰作用,影响作物的香气和口感,使得农产品的风味品质下降。
另外,土壤重金属污染还可能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残留超标现象。
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积累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吸收和内部转运完成。
一旦土壤中的重金属超过一定的安全指标,就会被作物吸收,并随着食物链的传递逐渐进入人体。
长期摄入含有过量重金属的食物,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如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严重时甚至可能致癌。
为了确保农作物品质和食品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首先是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评估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其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标准,包括土壤修复、合理施肥、土壤改良等措施。
例如,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可以利用吸附剂、解吸剂等对重金属进行有效固定和去除。
此外,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进行生物修复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如禾草类植物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附能力,可以通过种植这些植物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除了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人们还需关注食品安全。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严禁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
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论文
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论文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人们密切关注的两大重要议题。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环境保护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环境是食品生产的源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
例如,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如果土壤受到污染,如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过多,那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作物就会吸收这些有害物质,进而影响到食品的安全性。
同样,水资源的质量也至关重要。
被污染的水用于灌溉,会导致农作物受到污染,甚至可能传播疾病。
大气污染也会对食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空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能会沉积在农作物表面,或者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影响其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从而降低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环境污染还可能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使得病虫害增多。
为了控制病虫害,农民可能会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这又进一步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反过来,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在食品生产、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保措施,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比如,一些食品加工厂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会造成水体污染。
过度使用包装材料,特别是那些难以降解的塑料包装,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给环境带来“白色污染”。
此外,为了满足市场对食品的大量需求,农业生产往往会采用一些高强度的种植和养殖方式。
比如,过度开垦土地、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破坏,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那么,如何加强环境保护以保障食品安全呢?这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加大对环保型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投入。
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和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监管,确保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不会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治理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治理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治理是当今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治理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关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同时,将重点关注食品供应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技术和政策手段来提高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
一、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农业和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全球化,食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食品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紧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1. 食品污染:食品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和微生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这些污染物可以来自化肥、农药、添加剂和工业废水,而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2. 食品伪劣:伪劣食品通过欺骗性的标签或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使其购买低质量或有害的产品。
3. 食品链供应问题:在食品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性可能导致食品质量控制困难,使监管和治理变得复杂。
4. 食品浪费:食品浪费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同时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因为它浪费了资源,同时可能导致不适当的食品再利用。
二、环境污染与食品供应链食品供应链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环境污染对农业、渔业和养殖业产生直接影响,最终影响到食品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环境污染对食品供应链的几个重要影响:1. 水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物可能会导致水体污染,损害水生生物,降低水质,进而影响水产业和食品生产。
2. 土壤污染: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会渗透到农产品中,危害食品安全。
土壤质量的下降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能会在食品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沉积到食品上,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4.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和季节性生产产生影响,可能导致食品供应不稳定,增加食品安全风险。
三、解决方案解决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产业界和消费者。
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作为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础,其质量和卫生状况直接关系着食品的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剖析不同环境因素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土壤质量与食品安全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其质量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环境中的污染物会进入土壤中,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而进入食品链,从而威胁食品安全。
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和有机物等。
例如,重金属如铅、镉等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导致农作物中重金属超标。
当人们摄入这些含有重金属的农产品时,会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监控土壤质量,限制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和农产品的种植,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二、水质安全与食品安全水作为食品生产和加工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性。
因此,保障水质安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水源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废水排放、化肥农药的使用和生活污水的排放等都可能导致水源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到农田灌溉水质和饮用水源的安全。
其次,食品加工过程中对水质要求较高。
食品加工涉及到清洗、煮沸、蒸煮等步骤,如果使用低质量的水源,可能会带入细菌、病毒以及化学物质,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使用和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三、气候变化与食品安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渐明显,气候变化对食品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以及极端温度等都会对农田生产和食品供应链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干旱和洪涝是极端的降水情况,会导致作物的生长受阻或损失,进而减少农产品的供应量。
这不仅会影响到食品产业的稳定发展,还可能导致食品价格的上涨,进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压力。
其次,极端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和存储也会带来挑战。
高温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而低温则会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储存带来影响。
环境卫生与食品安全
环境卫生与食品安全近年来,环境卫生与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对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从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两个方面探讨这一话题。
一、环境卫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是人们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环境卫生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多个方面。
首先,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释放的有害物质会污染空气,呼吸这样的空气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损害。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减少空气污染源,例如加强工业废气排放的管理,提倡绿色出行方式。
其次,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水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原料,如果水源受到污染,就会对食品的质量产生极大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水源的监测和管理,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同时,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和农药农肥的使用,也是保护水源环境的重要途径。
最后,土壤污染也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威胁。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导致土壤受到污染,进而污染农产品。
为此,农民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遵循农业生产规范,保护好土壤资源。
二、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等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要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加强食品生产全程的监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
对于农产品,应该注重农药使用的规范和农残检测的严格,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对于加工食品,要加强原料选择和产品标识的监管,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
其次,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了解食品的标识和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提高对食品质量的判断能力。
购买食品时选择有资质的销售渠道,尽量购买有着较高信誉度的品牌,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另外,食品安全还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和法律法规的支持。
政府应加大食品安全管理的力度,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查和检测工作。
同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形成有效的法治环境。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是现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食品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的生命健康,而环境污染则会对食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一、食品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食品污染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激素、抗生素等。
这些污染物如果被摄入人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引发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农药残留是食品污染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现代农业中广泛使用的农药,如果使用不当或超量使用,会导致残留在农产品中,进而进入人体。
这些农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产生负面影响,长期摄入会增加患癌、生殖问题、神经疾病等的风险。
重金属污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常常存在于土壤和水源中,通过农产品的吸收和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
这些重金属在人体内会积累并危害重要器官,例如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汞对脑部和神经发育的影响,都是常见的例子。
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也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在畜牧业中,为了增强生长速度和产量,常常滥用激素和抗生素。
这些药物滥用导致肉类和乳制品中含有过量的激素和抗生素,在人类摄入后会干扰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增加癌症和耐药性的风险。
二、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或人为活动造成的各种污染物质的释放,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污染会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大气污染会通过降水、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土壤,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
例如,大气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物质会被农作物吸收,达到了人体摄入的渠道。
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灰尘也会沉积到作物表面,污染作物的外观和质量。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土壤污染直接影响食品原料的品质。
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生态循环最终都会进入土壤,对食品原料的生长、加工、食用等过程都有影响。
污染的土壤生产出的农副产品进入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在土壤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中,以铅、砷、镉、汞等重金属造成的食物污染最为严重。
铅中毒能造成人体造血机能、神经系统和肾脏的损伤,引发口臭、呕吐、肠胃绞痛、消化性溃疡、便秘等症状;砷中毒就可能导致皮肤癌、肺癌、结肠癌、膀胱癌等。
砷还可导致胎儿畸形,出现角质皮肤色素沉着、发冷、黑脚病等病症;镉中毒后会损害肾脏,影响呼吸系统健康,并造成钙等营养素的流失;汞中毒会增高人体的血压,增加成人心脏病突发的危险。
汞还是引起免疫系统疾病的根源之一,如果孕期、哺乳期妇女汞中毒,就会间接影响胎儿、婴儿的身体健康。
土壤污染及食品安全论文
土壤污染及食品安全论文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摘要:土壤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
维护食品安全,必须着眼于防治土壤污染,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而制度性缺陷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瓶颈,对此,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建构,完善土壤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制度,切实保护土壤环境。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制度建构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的关键所在,然而,从频发的“铬米”、“砷米”到“血铅超标”、“尿铬超标”等环境事件,拷问我国究竟有多少农地遭到污染,而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尤引人深思。
一、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过土壤自净能力,致使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周边大量优质农田被占用,很多面临或已经遭受污染,同时,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生产性状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质量要求更严格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
?耕地质量的持续下降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一)农产品重金属超标。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废弃物污染由空气、水体向土壤转移,突出表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据调查,目前中国有约10%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广、隐蔽性强且留存时间长,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的甲基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对食品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2009 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 人血铅超标、182 人镉超标。
中国工程院士罗锡文表示,因土壤、水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全国 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 1/6,而广东省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 11%左右。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
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的加剧,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土壤是食物生产的重要基础,但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那么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因此,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壤污染的来源和类型。
土壤污染的来源可以是农业活动、工业排放、城市废物、生活垃圾等。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的粪便,都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
工业排放则会释放出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污染土壤。
城市废物和生活垃圾中的污染物也可能渗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放射性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对土壤的肥力和营养含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食品直接受到污染和食物链传递污染。
首先,当农作物或蔬菜在受到土壤污染环境中生长时,其根部会吸收污染物,进而导致食物直接受到污染。
在一些农业和养殖过程中,使用过量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等化学物质,如果超标使用,会对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
当我们食用这些受到污染的农产品时,污染物进入我们的体内,可能对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土壤污染也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食物中。
一些生活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被埋入土壤中后,可能被小动物吃掉,这些小动物再被大动物捕食,最终进入人类食物链中。
这样的传递过程会使有害物质逐渐积累,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面对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要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污染源的管控和整治力度,限制有害物质的排放。
对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使其能够重新恢复到良好状态,减少对农作物和蔬菜的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要绿色、可持续发展。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对超标的农产品及时予以召回,确保食品的安全。
此外,公众也有责任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影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土壤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给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土壤污染对它们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1. 作物生长受限土壤污染导致土壤中富含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会积累在作物体内,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根系吸收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导致作物生长缓慢、生长不良、品质下降。
2. 减产与品质下降土壤污染引起的植物生长问题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减产和品质下降。
作物受到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其产量和农作物的品质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些作物会死亡。
土壤污染对粮食作物尤为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 土壤退化加剧土壤污染不仅使作物生长受限,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进而加剧土壤退化的程度。
土壤退化严重限制了作物根系的发育和营养的吸收,恶化了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使农田失去耕种价值,农作物产量持续下降。
二、食品安全受到的影响1. 食品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由于土壤污染,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进入食物链中,最终进入人体。
长期食用被土壤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 食品安全风险加大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食用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尤其是婴幼儿和孕妇更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农产品污染还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如上世纪中国发生的“柴油瓜”事件,严重破坏了人们对农产品的信任。
3. 健康问题增加土壤污染对于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悄然的威胁。
因为土壤中富含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人们长期接触被污染的土壤或农产品,可能导致慢性中毒、过敏反应、呼吸系统疾病等健康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土壤污染监控和治理加大对农田土壤的监测力度,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土壤质量状况和污染程度,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
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影响土壤是农产品生长的基础,然而近年来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影响。
首先,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农产品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空气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工业废水的排放等因素都会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超过安全标准。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并积累在农产品的各个部分,特别是根部和叶片。
一些有毒重金属,如镉和铅,被认为是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它们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如中毒和慢性病。
其次,土壤污染还会改变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味道。
污染的土壤中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农作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从而导致农产品中营养元素的减少和消失。
此外,一些农药和化肥残留物也会对农产品的味道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人体吸收营养不足,增加患病风险。
另一方面,土壤污染还会对食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一些农产品中潜藏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可能来自于受污染的土壤。
毒素和细菌在农产品生长和储存过程中可能继续繁殖,而当这些农产品成为人们的食物时,就会成为食品安全隐患。
这种情况尤其在使用污水灌溉的农田中更为严重,因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此外,土壤污染还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土壤是农业的母体”这样一句话不无道理。
土壤中的微生物如蚯蚓、细菌和真菌等起着关键作用,对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土壤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导致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农产品的产量。
这样一来,不仅农产品质量下降,还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的风险。
其次,进行土壤修复和改良,采用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技术手段,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土壤一旦污染,除部分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土壤中的生化过程而减轻,或通过挥发逸失外,还有不少有害物质能较长时期存留在土壤中,难于消除。
第一,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大量积累,尽管大部分残留于土壤耕作层,但相当数量的污染物,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物,残留时间长,在种植作物时,可转移到植物或其他生物体内并在其中积累,从而引起食物污染。
第二,积累于土壤的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水域,引发水体污染。
第三,积累于土壤的污染物随灌溉、淋洗、渗滤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如果浓度不大,农作物有一定的忍耐和抵抗能力。
当污染物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农作物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应。
危害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或可见伤害与不可见伤害。
急性伤害是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时在短时间内肉眼可发现的伤害症状;慢性伤害是在污染物浓度较低、作用时间较长引起的内部伤害,到一定时间后才能发现症状。
在症状出现之前,农作物的各种代谢过程已发生紊乱,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因而影响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吸收、营养代谢等,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品质下降,同时本身含有的污染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畜体内。
土壤污染危害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当有毒物质在可食部分的积累量还在食品卫生标准允许限量以下时,农作物的主要表现是明显减产或品质明显降低;二是在可食部分有毒物质积累量已超过允许限量,但农作物的产量却没有明显下降或不受影响。
因此,当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其浓度超过了作物需要和可忍受程度,而表现出受害症状或作物生长并未受害,但产品中某种污染物含量超过标准,都会造成对人畜的危害。
1.农药杀虫剂不仅杀死目标害虫,而且也会杀死很多非目标生物。
一种是直接杀死,即在施用农药后,蟾蜍、青蛙、泥鳅、蚯蚓等都可因受农药毒害而迅速大量死亡。
另一种是间接死亡,即青蛙、蟾蜍等吃了农药杀死的昆虫,在体内积累到致死农药量而死亡。
农药的大量施用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会造成以害虫为食的天敌的死亡。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土壤污染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土壤污染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土壤污染。
首先,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土壤污染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患上疾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全面禁止土壤污染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大量的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吸收了有害物质,进而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也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全面禁止土壤污染可以有效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全面禁止土壤污染也有利于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禁止土壤污染,可以促使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开发和利用再生资源,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土壤污染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通过全面禁止土壤污染,才能有效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土壤污染。
首先,土壤污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全面禁止可能会对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比如一些化工企业和矿产企业,他们的生产活动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但是这些行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就业都有重要意义。
全面禁止土壤污染可能会导致这些企业的关闭,对于国家经济和就业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全面禁止土壤污染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这可能会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转移生产基地到其他国家,造成环境和资源的跨国转移。
此外,全面禁止土壤污染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去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如果一切都依赖于政府的禁令,可能会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于土壤污染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土壤污染治理的效果。
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摘要环境的污染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包括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从长远看,最终需依赖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本文讨论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相关联的问题,例举了历史上由环境问题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并根据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原理,提倡创建无公害食品安全生产基地及农业现代化,逐渐实现农业生态保护和环境重建,从环境角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环境科学与食品安全科学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环境科学是一个范围较广、涉及学科较多的科学,其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前者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因此,通常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1]。
而环境问题分为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及环境干扰三个部分[2]。
我们要关注的是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的污染主要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他污染如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电磁、生物等[3]。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食品安全科学同样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方面的问题。
在食品安全危险性分析中,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来自食品添加剂、化学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因素五大方面安全隐患[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及生物污染上,相应地,这三种环境污染在食品安全问题体系里,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及生物因素所导致的。
如图1。
当然,这种相应并不是绝对的,大气污染及其他污染也会有与食品安全相关联,如大气中的重金属颗粒的沉积等。
本文对食品安全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讨论,以揭示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
1环境污染的来源1.1水污染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曾把水中的污染物大体划分为八类:耗氧污染物、致病污染物、合成有机物、植物营养物、无机及矿物质、由土壤、岩石冲刷下来的沉积物、放射性物质、热污染。
农业食品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农业食品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近年来,农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农业食品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农业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生态环境污染对农业食品安全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包括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的进入农田和农产品中,对农业食品安全构成了严峻威胁。
土壤污染导致作物吸收重金属和农药等有害物质,进而影响食物品质;水源污染导致灌溉用水的安全性下降,水产品也容易受到污染;空气污染会导致农作物受到无机颗粒物的沉降,进而对食物质量和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针对这一挑战,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通过监测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要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耕地的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保障农田生态环境的健康。
二、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挑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当前农业食品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些不良商家存在食品质量违法行为,使得农产品流入市场,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有效的食品监管机制和严厉的执法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为了强化食品监管,应加强食品安全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提高执法机关的执法效能。
加大对不良商家的惩罚力度,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和公开,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和保护意识。
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三、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与追溯体系的建立农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和缺乏标准化,给食品安全带来挑战。
许多农产品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此外,缺乏完善的农产品追踪体系,使得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溯源难度大,侦破案件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应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建立科学、严格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同时,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9卷第5期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的关键所在,然而,从频发的“铬米”、“砷米”到“血铅超标”、“尿铬超标”等环境事件,拷问我国究竟有多少农地遭到污染,而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尤引人深思。
一、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过土壤自净能力,致使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周边大量优质农田被占用,很多面临或已经遭受污染,同时,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生产性状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质量要求更严格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
①耕地质量的持续下降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主要表现在:(一)农产品重金属超标。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废弃物污染由空气、水体向土壤转移,突出表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
据调查,目前中国有约10%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广、隐蔽性强且留存时间长,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的甲基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对食品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2009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
中国工程院士罗锡文表示,因土壤、水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而广东省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
②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50%的农地遭受镉、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
③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迪云教授的研究小组2008年在福建沿海地区10条主要流域布点采集水稻185件,结果有16.8%的样品铅超标,11.4%的样品镉超标,而镉和铅含量高的样品主要集中分布在漳州、福州、福清等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
④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并不同程度地引发食品安全危机,这一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农药、化肥等有机物的残留及污染。
随着农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由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土壤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产生了一系列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这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周边地区更显严重。
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已达4637万t ,占世界化肥施用总量的35%,而我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35%左右,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5~10个百分点。
⑤我国农药的总施用量达131.2万t ,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特别是偏施氮肥,使土壤酸化板结,造成耕地退化和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
一些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即便是有机肥料也难逃重金属污染。
没有被吸收的农药,则大部分以大气沉降和被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土壤和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残留污染。
残留的农膜造成了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
此外,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垃圾下乡、畜牧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也加速了农村耕地的“毒化”。
土壤环境是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础,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安全体系的首要环节,防治土壤污染,对于长久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梁海燕,张谦元(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作者简介:梁海燕(1982-),女,山西大宁县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科研人员。
摘要:土壤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
维护食品安全,必须着眼于防治土壤污染,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而制度性缺陷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瓶颈,对此,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建构,完善土壤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制度,切实保护土壤环境。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制度建构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40(2012)-05-0042-0342··二、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性问题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暴露了对土壤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缺位,而从制度方面考量,土壤污染的严峻态势更是凸显了我国现行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主要表现在:(一)现行立法中有关土壤污染的规定系统性差。
土壤作为重要的环境要素,在我国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重视,现行立法中多部法律对土壤环境的保护作了规制,包括《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矿产资源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侧重点不一,大多是针对耕地环境的保护,仅部分条款涉及到土壤污染的防治,且规定比较抽象,可操作性较低。
相关法律条文只是原则性、概括性地指出“防止土地的污染、破坏和地力衰退”、“改良土壤”等,但对于如何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对受污染的土壤环境进行改良这一现实需求作出制度约束时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并且,立法理念缺乏生态保护整体观,对污染的防治大多着眼于点源治理,对大面积的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缺乏具体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缺乏专门的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体系。
尽管目前我国多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从不同方面、不同途径、不同种类对土壤污染的防治作了一些规定,对实践中土壤环境的保护以及污染的防治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并未从整体上将土壤污染作为专门的法律规制对象,使得土壤污染防治无法可依。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土壤污染行政管理制度、土壤污染调查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基金制度、预防与修复制度、预警机制、责任制度等基本制度缺失,使得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三)土壤污染管理体制不明确。
目前,我国对土壤污染的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包括环境、农业、水利、国土、地质、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各部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关系不明确,实践中易出现多家管理主体相互推诿或争相管理的现象。
立法的缺失导致环境管理权的缺乏,这与当前严峻的土壤污染形势极不适应。
此外,土壤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相关立法规定的监督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对社会力量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规定非常有限,这一状况不利于土壤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护。
(四)缺乏受污染土壤清除和修复的法律规定。
土壤污染据具有不可逆性、难恢复性,一旦污染,不仅会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而且难于治理,恢复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
现有立法仅针对单个环境要素如水、空气等进行污染治理,对于复杂的土壤要素的治理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
土壤污染的清除和治理需要很强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现有立法缺乏对这一问题的规定,难以满足实践中防治土壤污染的需要。
(五)土壤污染的具体标准欠缺。
现有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及《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等标准存在可行性低、适用范围窄、污染有机物指标缺乏等缺陷。
现行土壤污染的相关标准主要是针对农用地、牧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等,对于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缺乏相应的污染标准,并且,土壤污染标准滞后,标准并未根据我国土壤污染实际变动状况进行及时修订、更改,这一现状难以满足我国土壤多样化以及土壤污染多元化、严峻化的现实需求。
三、防治土壤污染,维护食品安全的法律制度建构防治土壤污染,需要健全法律制度构建,明确土壤污染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预警及预防修复等相关制度体系,加大社会参与力度,从制度上堵塞食品生产源头的污染,切实维护食品安全。
(一)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已经成为制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
藉此,应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制定一部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切实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土壤污染立法应突出可操作性和区域分类特点,体现防治结合的精神理念。
同时,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包括:①修订《土壤监测及整治标准》。
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区分用地类型、区域特点等因素制定新的土壤监测标准,新的标准要着眼于严格保护农业用地,这也是维护食品安全源头之必需。
②制定《土壤污染整治基金法》。
对土壤污染基金的筹集、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的条件和范围、资金的补充和运营、相关责任等作出系统规定,确保土壤污染防治有资金准备。
③完善环境税收及绿色补贴方面的立法。
利用税收矫正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规定向土壤、水域排放污染需缴纳环境税款,有关矿物燃料与可再生资源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对绿色农产品实行补贴。
(二)健全土壤污染的行政管理体制。
土壤污染的立体性决定了在污染防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交叉或真空的现象,客观上需要管理权力的集聚,宜建立级别较高的管理机关。
在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中,应明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同级环境、农业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壤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管和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
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为统管部门,对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全面统一的监督和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农业用地监督和管理,组织对农业用地土壤环境进行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土地行政主管部分负责对非农用地,包括工矿用地、建设用地、商业用地等土壤环境进行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
(三)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
即对土壤质量退化和恶化状况及时进行预告和报警,适时采取整治措施,以转变土壤质量的演化方向,使土壤环境质量步入良性发展。
对此,在制度层面,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要贯彻“源头预防、过程阻断、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综合防控理念,严格执行对企业排污情况的监管、通报、责令治理及关停等举措,尤其是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及相关企业的监管;从实践操作层面,要对重金属的下游进行控制和规管,对其中一些应用进行替代乃至强制淘汰。
(四)建立土壤污染预防制度和修复制度。
防治土壤污染,在于通过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控制污染物(下转第52页)43··(上接第43页)质进入土壤以及食物链的渠道。
土壤污染的预防,包括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限制高毒、高残留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严格污水灌溉和污泥肥田标准、鼓励使用排污设备和提高净污技术等,以达到限制污染源进入土壤环境的目的。
土壤污染的修复和治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和实践双重层面对此作出规定。
从法律层面,要对土壤污染整治责任人及实行人、整治措施、整治的检查与监督、整治的解除等做出系统规定;从实践层面,应鼓励土壤污染治理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尤其是要注重通过原位生物调控和农艺措施等途径,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减少其向植物体的运输和积累,如采用植物或微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种植“蜈蚣草”等可以富集土壤污染物质的作物和草木、推广植物轮作技术或“蘑菇群落”、“蚯蚓”等生物技术来改良或修复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