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d6dec9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b.png)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篇1中秋节的来历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
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
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96534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1.png)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优秀6篇】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很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优秀6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一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
中秋季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
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持续下来,并被给予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化过程中,不乏诸多漂亮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闻使中秋节充溢浪漫色调。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
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
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其次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篇二:中秋节的来历简洁介绍篇二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
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聚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聚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八月十五中秋的来历与传说
![八月十五中秋的来历与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2b4f651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f.png)
【导语】⼋⽉⼗五的中秋节是⼀个很美满的节⽇,在这⼀天,⼤家都团团圆圆的,那么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吗?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忧考中秋节频道!1.⼋⽉⼗五中秋的来历与传说 1、中秋节由古代祭⽉慢慢演变⽽来。
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分别是孟⽉、仲⽉、季⽉。
农历⼋⽉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个⽉,所以被称为“仲秋”,⽽农历⼋⽉⼗五正好是秋季的⼀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最初这⼀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的节⽇,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2、中秋节由嫦娥奔⽉的故事演变⽽来。
这个故事最⼴为流传,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的妻⼦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
在⼋⽉⼗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亮去了。
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天,都会在园⼦⾥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
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称为中秋节。
3、中秋节由祭祀⼟地神演变⽽来。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关重要,所以⼈们经常祭祀⼟地。
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地神,农历⼋⽉⼗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2.⼋⽉⼗五中秋的来历与传说 1、吴刚伐桂 ⽉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阳杂俎》前集卷⼀《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桂⾼五百丈,下有⼀⼈常斫之,树创随合。
⼈姓吴名刚,西河⼈,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就把他发配到⽉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桂。
⽉桂⾼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这种永⽆休⽌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
李⽩诗中有“欲斫⽉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嫦娥奔⽉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宫。
但琼楼⽟宇,⾼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正是她倍感孤寂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圆之候,你⽤⾯粉作丸,团如圆⽉形状,放在屋⼦的西北⽅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320d314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16.png)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农历八月十五的固定节日。
它既有来自古代的传承,也有丰富多样的民俗习惯。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秋节的由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节日。
一、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每天轮流上天照耀大地。
后羿是一个英勇善良的人,他面对酷热的天气和干旱的土地,决定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人们的生活。
他成功地射下了九个太阳,但这样做却引来了天帝的愤怒。
天帝赐予后羿一种神奇的不死药,但是这种药只能供给一个人食用。
后羿把不死药交给了他的妻子嫦娥,但是一个坏人名叫丞相夫差,偷偷地来找嫦娥要药。
为了保护不死药不落入坏人的手中,嫦娥偷偷吃下了药。
她吃下药以后,变成了个轻盈美丽的仙女,并飞到了月亮上。
嫦娥成了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仰望的对象。
二、古代的月饼和团圆习俗除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团圆节日。
相传在古代中国,中秋节是为了庆祝丰收和感谢月神的节日。
人们习惯在这一天赏月、品尝月饼,并与亲人团聚。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制作历史悠久。
最早的月饼用馅料和玉米面做成,后来演变成了皮薄馅大的传统款式。
如今,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各样的月饼,比如蛋黄月饼、豆沙月饼等。
无论形状还是口味,月饼都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在中秋节的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品尝月饼。
有时,人们还会编织五彩纸灯,赏灯增添节日的氛围。
这种团圆的习俗体现了中秋节的核心价值观念,即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三、中秋节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不仅在中国,而且在许多东亚国家也得以庆祝和传承。
传统的庆祝方式仍然存在,但也融合了现代的元素。
例如,中秋节的诗歌朗诵和戏剧演出仍然是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
此外,中秋节的烟花表演和舞龙舞狮等民间活动也十分受欢迎。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视频,与远方的亲友共同观赏月亮,传递节日的祝福。
中秋节的简单来历和传说
![中秋节的简单来历和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8c1451c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c.png)
中秋节的简单来历和传说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又被称为月亮之诞辰或月夕,是家庭团圆的日子,也是人们向月亮祈求丰收、幸福和团圆的时刻。
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知道太阳每年演绎十二个月的运行,但对于月亮的周期性运行并不了解。
为了更好地把握农耕的时机,人们开始通过观察月亮的状态来预测天气和农作物的收成。
并且希望通过祭拜月亮来祈求丰收和吉祥。
古代中国的中秋节最早与嫦娥有关。
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是古代伟大的弓箭手,他曾经射下了十个太阳,挽救了人类的生命。
为了感谢他的贡献,王母娘娘赐予后羿不死之药,后羿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这颗宝贵的药丸。
吞下药丸后,嫦娥身体开始变得轻盈,最终飘向了天空上的月亮。
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欢度中秋,同时也祭拜嫦娥,并赏月。
古代的中秋节祭月活动以家庭为单位进行。
人们将供品摆放在自家的庭院或天台上,用以祭拜月亮。
供品包括水果、糕点、月饼等,还有一些人会摆上一杯清酒,以意味着对月亮的敬意。
在祭拜完后,人们围坐在一起赏月,共享月亮的美景。
赏月时,家人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其乐融融。
除了嫦娥的传说,中秋节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兔子奔月”。
相传在古代,曾有三位仙人化身为老人想尝人间的苦难,他们来到一座山下,看到一只狐狸、一只猴子和一只兔子在一起,便试探地问:“你们能帮我找一点吃的吗?”狐狸和猴子虽然尽力找到食物,但仍然无法满足老人的要求。
而只有兔子动用了自己仅有的一点身体力量,钻进了火炉,并成功用自己的身体完成了一道菜。
老人们原来就是仙人,看到兔子的伟大牺牲,便把它带到了天上,让它变成了月中的玉兔。
中秋节的习俗除了赏月外,还有吃月饼、赏花灯等。
月饼是中秋节时必不可少的食品,其形状为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花灯则是中秋节的特色之一,人们用红纸或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然后悬挂起来,点亮夜空,增添节日气氛。
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https://img.taocdn.com/s3/m/906de57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6e.png)
简单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秋节、追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思念家乡,赏月祭祖,共度团圆的时刻。
中秋节的来历与传统风俗丰富多样,下面将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最早中秋节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祭月有关。
古代人们崇拜月亮,将月亮视作神圣的象征,并将中秋节定为农历八月十五,以纪念这一信仰。
传说在远古时代,中秋节是玉兔宴月的时刻。
玉兔是月宫中的仙兔,它是桃园三英中的一员,经过努力,最终成为月亮中的玉兔。
中秋节也是玉兔升天的日子。
二、中秋节的主要风俗1. 月亮崇拜:中秋节的当晚,人们会欣赏明亮的月亮,表示对月亮的崇敬。
在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选择找一个宽敞明亮的地方,通常是在户外,共同欣赏皎洁的月亮。
同时,月亮也被视为家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的象征。
2. 赏月: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圆最亮。
人们会开启家门,坐在庭院或露台上,与家人一同赏月。
许多人还会举行月下诗会,在月光的照耀下,吟诗作赋,增强节日气氛。
3. 吃月饼:中秋节时,人们会品尝传统的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之一,其形状圆润,寓意团团圆圆。
月饼的种类多样,有蛋黄、莲蓉、五仁等口味,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送礼,都离不开月饼的陪伴。
4. 点灯笼: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
灯笼的样式多种多样,有动物、花鸟、人物等各种造型。
点亮灯笼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三、中秋节的其他传统习俗1. 拜月: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在户外设有一个供桌,上面摆放着各种食品和水果,表示敬意和感谢。
家人们围坐在供桌四周,烧香拜月,并祭祖祈福。
2. 赏猜灯谜:在中秋节期间,人们喜欢猜灯谜。
灯谜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在赏月的同时猜灯谜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人们将灯谜贴在灯笼上,别人通过猜谜语来找到答案,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3. 嫦娥奔月:中秋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讲述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b5a68e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e.png)
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你知道中秋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秋节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中秋节传说故事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传说故事二:吴刚伐桂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
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ee66e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1.png)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单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夕”,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因为此时月亮最圆、最亮而得名。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上古时期,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下面就对其进行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月习俗。
古时人们以太阳为父,以月亮为母,因此在秋天的上半年流行一种以祭祀月亮为主题的节日。
古时人们通过祭祀月亮来祈求丰收、祝福家庭和祖先,并以象征团圆的象征物品来寄予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045年左右的周朝时期,人们就开始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贺活动。
中秋节的主要风俗有月亮赏、赏月、祭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首先是月亮赏,人们在中秋节晚上会一家人一起到户外或阳台上赏月。
大家都抬头仰望着皎洁的明月,欣赏月亮的美丽。
同时,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佳节。
第二个重要的风俗是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点亮精美的灯笼、燃放烟花爆竹,并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
第三个重要的风俗是祭月,人们会在院子里或者阳台上摆放供品来祭拜月亮。
供品通常包括月饼、瓜果、葡萄、柚子等,这些食品的摆放也是为了表达对丰收的祈祷。
最后一个重要的风俗是吃月饼,中秋节时人们会互赠月饼,这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
月饼的味道有很多种,包括传统的蛋黄莲蓉月饼、五仁月饼、豆沙月饼等。
除了以上的风俗,中秋节还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习俗。
例如,在江南地区,人们喜欢玩猜灯谜的游戏。
他们将灯谜写在红色的灯笼上挂在街头巷尾,过路的人们可以通过猜灯谜来增添节日的乐趣。
此外,一些地方还有舞狮、龙舟竞渡等传统表演和体育比赛。
这些习俗集古代文化、民俗艺术和节日庆典于一体,体现了中秋节的丰富内涵。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月亮为主题,寄托了人们对家人、亲人和祖先的思念之情,也是中国家庭团圆、祈福、感恩的节日。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39ea11ab84868762caaed5b3.png)
---------------------------------------------------------------范文最新推荐------------------------------------------------------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说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各地都有习俗,人们会摆上香案,祈求平安,吃月饼祈求团圆等。
来历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1 / 6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习俗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
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a26a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8.png)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又称“月夕”或“仲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
据说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月祭信仰活动,用来祭拜月神,祈求丰收和家庭团圆。
中秋节的来历可追溯到古代中国周朝时期。
周朝时人们认为月亮是女神嫦娥的居住之地,并把中秋节当作嫦娥升上月球的日子。
据说,周朝后期,农夫们在秋天的八月中,通过月亮祭拜嫦娥,祈求能够得到丰收的福气。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中秋节常常被形容为团圆的日子。
受到古代诗人的影响,中秋节逐渐演变为家庭聚会的时刻,家人亲友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吃月饼,互相祝福。
月亮也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人们相信通过祈祷月亮,可以招来好运和幸福。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来历与月亮、团圆和祈福密切相关。
现如今,中秋节已成为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团聚、祝福和感恩的意义。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cf0202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9.png)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有哪些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
它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五,因此又称为“八月十五节”或“仲秋节”。
中秋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当时人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丰收并祈祷未来的丰收也能够有所保佑。
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祭祀对象逐渐从丰收转变为月神,认为这一天月神最美丽、最圆,人们就开始在这一天崇拜月神。
中秋节有很多的习俗和传说,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是“嫦娥奔月”。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神话
故事,说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人们无法生存,传说有名的英雄后羿用神奇的手艺射下了九个太阳,剩下的一个太阳被后羿留在了天空中。
后羿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叫做嫦娥,后羿给她留了一只不朽的丹药,让她将来可以飞上天空。
后来,嫦娥不小心误食了丹药,飞升到月亮上,并化身为一个月神。
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月神节”。
此外,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等多种传统习俗。
月饼被认为是中秋节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它的形状和色彩都与月亮非常相似。
人们还会赏月,此时人们会点灯、燃烛等来寻找月亮,并且开心地笑谈一番。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民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爱和善良的民族。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018a58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7.png)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秋分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共享团圆之喜。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而后演变为有关嫦娥奔月的传说,成为中秋节庆祝的核心内容。
据史书记载,中秋节源自中国古代的商代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当时人们通常会在秋天的月圆之夜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以表示对月神的崇拜和感恩。
在这个时期,中秋节与农耕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祈求丰收和农业的顺利发展。
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传说也密不可分。
相传,古代有十日后天宫之事,玉皇大帝选派了仙女嫦娥前往人间,以成为人间之神。
嫦娥自幼聪明伶俐,天资卓越,很快便被选中成为天女。
然而,在她成为仙女的那一年,她爱上了一个凡人,名叫后羿。
后羿是个英勇善战的射手,也备受人们的敬仰。
嫦娥对他的倾慕之情越发深厚,两人暗生情愫。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羿逐渐发现了嫦娥的真实身份,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变得越发牵动人心。
后羿得知天宫将要选拔嫦娥回去时,决定采取行动,他迅速找到了只属于神界的羿十二颗灵珠,这颗灵珠可以使人具有超凡的能力。
后羿将这些灵珠藏在家中,准备在嫦娥离去的时候与其共度余生。
然而,追踪嫦娥行踪的神轮子玉帝立即察觉到了后羿的企图,并派遣天神前往后羿的家中搜查。
尽管后羿尽全力保护这些灵珠,但不敌天神的力量,后羿被迫与嫦娥分离。
绝望之下,他决定用最后一颗灵珠射击向天宫,以表达他无尽的思念。
后羿将自己射中的灵珠投向了天宫,随后他的身体逐渐变得轻盈,肉体的束缚消失了。
他最终踏上了一枚仙船,与嫦娥一起飞向了月亮。
后羿和嫦娥成为月宫的神仙,生活在宫殿中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的爱情故事,人们在每年的中秋节举行各种庆祝活动,用来表达对团圆和爱情的向往。
最有特色的活动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月圆之夜赏月,并在月下享用中秋传统美食——月饼。
此外,还有猜灯谜、舞龙舞狮、击鼓传花等各种欢乐活动,加深人们对中秋节的感受和体验。
中秋节的来历20个字简单易懂版
![中秋节的来历20个字简单易懂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a5d84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2.png)
中秋节的来历20个字简单易懂版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汉族和一些东亚国家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源自古代祭月文化和祭神活动,是祭祀自然、传承文化的象征,同时也是合家团圆、共享团圆之乐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泛传播的说法是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据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十日十夜的太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导致干旱、饥荒等问题。
后羿为了拯救百姓,决定射下九日,让太阳不再晒耀于大地。
由于他的行为,获得了嫦娥仙子的好感,她为了表达谢意,从天上偷偷摘下一块不死之药。
然而被发现了,被追赶。
为了不使它落入士族手中,她把不死药一吞,身子之轻,一下子飘到了月宫。
自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就在月光下用各种方式来祭奠嫦娥,比如摆放祭品、赏月等。
这就形成了中秋节的习俗,也就有了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
二、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吃柚子、玩花灯等,这些习俗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体现了对团聚的思念和祈盼。
1.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也是最具有浪漫气息的。
在这个夜晚,人们会一家团圆,一边吃月饼、一边饮酒品茶,一边互相问好、对月行礼,一边聊天、开怀笑语,一边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
这样的景象,既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也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当数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食品,形状团圆,意味着团圆美满。
它有多种品种,如莲蓉、豆沙、五仁等,口味多样,款式繁多。
吃月饼的习俗也是人们拉近感情、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
与此还有一种名为“一家团圆”的氛围在这个节日中发扬光大。
3.玩花灯在中秋节这天,许多地方都会举办花灯展览活动。
人们会一边赏灯一边玩耍,使节日增添了许多活力和欢乐。
花灯成为了让小朋友和大人玩得开心的东西,并在互动中增强了家人的感情。
4.吃柚子在南方地区,中秋节有一个特殊的吃柚子的习俗。
柚子是中秋节的时令水果。
中秋节来历和风俗简单
![中秋节来历和风俗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c2811e6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9.png)
中秋节来历和风俗简单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对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商周时期,据历史记载,中国古代的皇帝一般会举行丰收祭祀仪式来感谢上天的恩赐。
在秋天的满月之夜,人们会集中在一起举行盛大的宴会,共庆丰收。
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演变和人们的需求,中秋节的意义逐渐多样化。
在唐代,中秋节成为亲人团聚的节日。
在宋代,中秋节又被赋予了文化与艺术的内涵。
如今,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被列入了国家法定的节假日。
二、中秋节的风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传统风俗之一就是赏月。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在露台、院子或是户外广场等地方赏月。
有的人会准备一杯香茶,一块月饼,慢慢品味着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
2. 吃月饼:中秋节必备的美食当然是月饼了。
传统的月饼通常以莲蓉、豆沙、五仁为馅料,其形状多为圆形,寓意团圆和和谐。
如今,月饼的品种已经非常丰富多样了,有各种口味和造型的创新月饼。
不过,无论是传统月饼还是创新月饼,人们都会在中秋节这天享用,与亲朋好友分享美食,增进情谊。
3. 点灯笼:中秋节的晚上,人们还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
灯笼寓意着光明和希望,同时也是人们祈求家庭平安和祥瑞的象征。
在夜色中,五彩缤纷的灯笼点缀了整个城市,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氛围。
4. 玩花灯:除了点灯笼外,还有一种节日的特色活动是玩花灯。
花灯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精美的工艺和灯光效果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
人们可以在中秋节这一天观赏到各种各样的花灯,让人流连忘返。
总结:中秋节是一个团聚和感恩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承。
通过赏月、吃月饼、点灯笼和玩花灯等传统风俗活动,人们在中秋节中共同庆祝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中秋节不仅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中国人对家庭团聚,思亲敬老等传统价值的重视。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9720fd4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a.png)
中秋节的由来简单
中秋节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中国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
个名叫后羿的勇士,他用神奇的力量射下了九个太阳,挽救了人们的
生活。
后羿的英勇事迹广为传颂,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他的生日定
为中秋节。
中秋节也被称为月亮节,因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月亮特别
明亮、圆满。
这个节日与月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在这一天会
赏月、吃月饼,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传统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外,还有猜灯谜、
吃柚子、敲秋千等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家门口挂起五彩纸灯笼,写有
谜语的灯笼挂在树枝上,供人猜解。
猜谜活动不仅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也锻炼了人们的智力。
此外,中秋节还有丰盛的饮食文化。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家家户户
都会准备精美的宴席,款待亲朋好友。
最为传统的食物当属月饼,这
种圆圆的糕点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此外,柚子也是中秋节的特色水果,有“柚子报平安”的寓意,代表着平安吉祥。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它不仅是人们团聚的日子,也是感恩和祈福的时刻。
通过欢庆这一节日,人们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家庭、友谊
和社会的和谐美好。
希望我们能珍惜这些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让中秋节这一美好的节日永存人们的心中。
简短中秋节节的来历
![简短中秋节节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1e554c9f7e21af45b207a80f.png)
简短中秋节节的来历1.中秋节的来历(简短)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2.中秋节的由来(简短)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
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
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
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
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
扩展资料:神话传说1、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2、玉兔捣药嫦娥身边有只玉兔。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
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
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关于中秋节的民谣、童谣众多,如《拜月娘》、《椅仔姑》、《中秋拜月歌》、《拜月娥》、《全家拜月》、《中秋夜》、《月姐姐》、《月光光》、《月饼》;台湾民谣《中秋旅思》、《月夜思乡》、《煎熬》等。
3.元宵节的来历简短一些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977fde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4.png)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叫做月夕、秋节等。
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因此也被称为“八月十五节”。
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颇多,其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嫦娥奔月”。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炙热的阳光烧焦了土地,使百姓们生活困苦。
为了保护百姓们的生活,英勇的神射手后羿决定射下九个太阳。
正是因为他的英勇行动,人们对他非常敬佩和感激。
后羿的美丽妻子嫦娥得到了一个包含不老不死药的神仙药丸。
嫦娥为了不让不老不死药落入坏人手中,她决定吞下这颗神丹。
吞下这颗神丹后,嫦娥不仅飞了起来,还决定永远生活在月亮上。
后羿非常难过嫦娥的离去,于是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他就准备了嫦娥最喜欢的食物来祭奠她。
人们为了纪念后羿和嫦娥的英勇和爱情,也开始在这一天举行祭月、赏月和吃月饼等活动,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另一个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是“神仙兔子捣药”。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神仙善良和平的兔子,它住在月亮上。
每当八月十五这一天,兔子都会下凡帮助人们捣药。
为了表示对兔子的敬意,人们在中秋节也会赞美兔子的品质和行为。
除了以上的传说,中秋节的来历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和传说。
总之,中秋节作为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代表着人们对家庭和团圆的向往和纪念。
这是一个人们和亲友团聚,共享美食和赏月的日子,也是表达爱和祝福的好机会。
每年中秋节的到来,热闹的庆祝活动和丰盛的食物让人们更加感受到家人和朋友的温暖和关爱。
总之,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神话传说,人们通过这个节日来纪念英雄和神仙,并表达人们对团圆和爱的向往。
中秋节的传统和习俗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重要节日之一。
简单介绍一下中秋节
![简单介绍一下中秋节](https://img.taocdn.com/s3/m/b4ebc0e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5.png)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农历八月十五。
它各自的文化内涵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丰收和团圆是它的核心主题。
如今,中秋节已成为家庭团聚、赏月、品尝月饼以及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时刻。
以下是关于中秋节的详细介绍。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月节。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月亮,将八月十五这一天看作在地、暖与天佑的象征,于是便以此日祭拜月亮,祈求丰收和平安。
中秋节的习俗在汉代逐渐形成并传承至今。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纷纷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佳节,团聚、祭拜、品尝月饼并赏月成为传统仪式。
中秋节以家庭团聚为核心,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与远在外地的亲人相聚,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快乐的夜晚。
尽管现代人们生活忙碌,但中秋节仍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被看作是一天不可或缺的家庭聚会时光。
中秋节的到来往往成为年迈的父母期待的时刻,他们期盼着与远在外地工作或生活的子女再次团聚,既是对亲情的渴望,也是对团圆的向往。
与家人相聚之外,品尝月饼是中秋节的一大习俗。
月饼作为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传统的月饼有各种口味,例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
月饼外层的皮薄而酥,内馅饱满,既美味又寓意丰收和圆满。
与家人一起分享月饼,既是一种传统的仪式感,又是家人间的情感交流,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团聚和品尝月饼,赏月也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人们常常选择在夜晚赏月,尤其是在天空月亮明亮的晚上。
这时,家人们往往一同前往郊外或花园等空旷的地方,观赏明亮的月光。
想象一下,在皎洁明亮的月光下,亲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人生、家庭和未来的美好。
这种美好的场景使中秋节成为家人间交流情感和思考未来的特殊时刻。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反映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富有人情味的精神世界。
中秋节也是传统技艺和手工艺的宝库。
比如,传统的中秋节灯笼制作工艺在现代依然受到关注,灯笼的形态多种多样,不仅能够作为装饰品,还是庆祝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丢与中秋节中,都是有着吃月饼还有赏桂花等等这些习俗,而这些习俗也是一直流传到至今,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
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
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
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习俗都与月亮有关。
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习俗。
《礼记》中就载有:“天子春朝Et,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意思是说,天子祭拜太阳,在春天早晨;祭拜月亮,在秋天晚上。
“夕月”就是秋分(中秋前后)晚上祭拜月亮神,是对月的原始宗教崇拜。
因为八月十五月亮最圆,适于拜祭,因而便有了中秋节。
祭月是历代帝王相沿的礼俗,现在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问的祭月之处。
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
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
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故事结合在一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何时有中秋节?成书于南北朝时代,我国目前最早专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惟独无中秋记事,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也不见中秋节文字,所以书上并不能查到中秋节的来历。
但事实上晋代已有赏月习俗,《晋书》中记帝王“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之事,即是例证。
唐宋以降,赏月之风大盛。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问争占酒楼玩月。
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聚会、会集),至于通晓。
”另据吴自牧《梦粱录》载: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
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
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
“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