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比较内容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电脑、互联网、克隆技术、航天等
特点
1首先从英国开始,然后逐渐向法美等先进国家发展。
2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将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轻工业开始,而后进入了煤炭业,交通运输业等工业领域。
4重大发明大都来自一线的技术工人,科技含量较低,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1几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规模更大,发展更迅速。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1政治背景战时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
2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
3经济原因: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4坚强后盾:国家是科技事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国家
英国
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标志性成就
以蒸汽机的发明广泛使用为标志,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以电力,电动机,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它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代表性成果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1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高科技的发展。
4国际格局: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为了掠夺原料和市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①政治上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清政府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②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③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精华版
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反咬树立科教兴过的战略思想。
美、德崛起,英丧失玲珑段地位。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美处于霸主地位——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形势——多极化趋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差距进一步拉大。
政治领域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初步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完善,社会主义运动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稳定,社会主义运动有挫折也有成功。
对中国的影响
(1)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3)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技
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
多源地,范围更广
美国起主导地位
美国为起源国
突破口
轻工业为突破口
重工业为突破口
军事工业为突破口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尚未真正结合,发明成果来源于工匠的生产经验
开始紧密结合,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时代来临
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技国范围
英、法、美等主要强国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活动空间突破陆地和海洋,冲上天空。
使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活动空间进入太空。
与资本注意列强对外侵略的关系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新工业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政府世界提供了物质基础,造成东方从属与西方的局面。
经
济
领
域
生产力
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关系
(1)两大对立阶级形成(2)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业为主。
工业为主。
生产方式自动化、信 息化、智能化;从垄 断公司到跨国公司;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阶级关 系巨变
两大对立阶级形成。 两大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中产阶级大量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世界市 场形成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经济全球化。
影响
国际关 系变化
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出现世界大战。
国际格局多极化。
人类生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存环境
但科技的发展又为污染的治理创造了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主要成就
生产力 飞跃
蒸汽机、火车、汽船 等。
电灯、电话、电车、电 影、电报、汽车、飞机
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人造地 球卫星、现代生物工
程技术等。
网络信息械化;从 生产方式电气化;从工
工场到工厂;轻纺工 厂到垄断公司;以重化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40、50年代至今理论牛顿力学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动力、科技、市场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具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需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概况中心英国美、德首先在美国兴起起始部门棉纺织业(轻工业)重工业主要发明蒸汽机车、轮船电话、留声机、飞机。
汽车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能源煤电、石油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新兴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特点发明者工匠、技师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家科学结合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和技术尚未结合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进程由一国到多国多国同时进行影响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时代生产组织工厂制度垄断组织经济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导以重工业为主导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欧美主要国家进行革命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殖民方式掠夺原料、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资本新一轮的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次工业革命
4.特点:1).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2种趋势:①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②学科间的联系日益加深,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在综合性方向发展。
7).对全球问题的影响:
科技革命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领域,提高了人类向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从而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进到一个前人所无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核灾难的威胁,这些问题难以控制的恶性发展使人类的处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困扰,成为举世关注的全球问题。[24]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特别提醒: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际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从哲学上讲: 1、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技的作 用。 2、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 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为重要的。 从政治学上讲: 1、要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认识到决定 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 2、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教作为国家的战 略重点。
(3)第三次: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 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中 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 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影 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 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 的好机会。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 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 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 跃居世界第一、二位。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0世纪50年代 西欧凭借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 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在战后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发展 新兴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生产力迅猛 发展;2、社会关 系:垄断与垄断 组织形成,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进 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 强加紧瓜分世界, 殖民侵略进入以 资本输出为主的 时期; 4、政治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加剧, 世界力量对比格 局发生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 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 化--第三产业比重上 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 局的调整--扩大了发 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 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时间前提制度三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19C70S-19C末 20C 初20C40S-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普遍确民主制形成潮流立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厂资金背景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资源环境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投资全球化手工工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科学理论新发现、科学与技术紧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密结合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人才跨国流动广阔海外殖民地更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成就新兴产业主要特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思想生活方式世界市场影世界经济格局响世界政治形势消极影响对中国科技未在中国附发展的原因珍尼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发电机、电动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水利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电灯、电车、电话、电报、 全方位蒸汽轮船( 1807)、 电影、化学合成材料、炼钢技术等 蒸汽机车(1814)等 采矿、煤、机器制造、交通运输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 信息、航天、生物工程、 棉纺织业 原子能 主要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生产结合空前有真正结合;科学与生产相互促进; 紧密,三者高度互动; 主要在英国进行,其他国家进程多个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交叉进 更多国家参与科技创新;缓慢;行 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技术创新呈“连锁反应”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高速跨越, 进入“信息时代”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制 垄断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度巩固 主义阶段过渡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 跨国公司产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更快发展 第三产业兴起; 城市化高速城市化较快发展 (重化工业) 发展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对立更趋明显 中产阶级兴起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衣食住行、家务、业余生活等发生很 学习、工作、购物、交往等大变化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英国长过经济霸主,是“世界工美国独霸到资本主义世界美德崛起,超过英法 三足鼎立 (经济全球化、区 厂”域集团化) 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欧洲形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从属于西方 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 全方位污染、 网络负面效应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性质、对外政策等发生巨变; 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维新变法运动、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黑奴贸易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大量积累的资本
一定的物质基础
劳动力
圈地运动
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废除黑奴制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
科学技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一定的技术基础
市场
殖民扩张(国外)
圈地运动(国内)
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对商品的需求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蒸汽机车)
电车、汽车、飞机
宇宙飞船
特点
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主体;以轻工业为主导;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科学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新能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确立
主要标志
开始: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
重要标志:改良蒸汽机
电力的广泛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动力机
改良的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PPT
2、“英帝国看似如日中天的时候,太阳已经在悄悄倾斜。”请说明如日中天 的英国潜伏着什么危机? (内: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不热衷于技术革新等;外:第二次科技革命 的中心在美国和德国以及它们的迅速崛起等) 3、清政府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态度如何?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一次:认为西方的科技是“奇巧淫技”——落后于西方,国门洞开; 第二次: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有利于近代化,但没能实现强国梦。)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E
F
G
H
多利(克隆羊)
第一次的是( ), 第二次的是( ),
第三次的是( )
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 的领头。自豪的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 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白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 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 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 ……大清王朝 268 年的江山才 刚刚坐了 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 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1.“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是指什么? 2.英国抢占了政治文明先机,得以一度傲视全球。英国在经济方面傲视全 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3、“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内部力量”包括哪些力量? 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其中科技的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市
场
发
展
原
因
政治
殖民扩张加快
资本主义国家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瓜分世界。
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
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贸易范围和规模扩大。
各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经济联系的加强。
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交通条件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条件。
汽车、火车、轮船、电报、电话,各地之间的商业信息,交流与传播加强。
5、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2、信息经济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3、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交方式。
4、给青少年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生产关系的变化
1、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2、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
垄断组织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官兵英勇抗战;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合法化。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对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主要表现在(1)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更加紧密。(2)科技竞争越来越重要,(3)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亚、非、拉美的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失去了发展的机会。今天,赢得独立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
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简表
比较内容
开始时间 理论基础 标志发明 第一次 工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牛顿力学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 电磁学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爱因斯坦相对论 原子能、计算机、空间 技术的广泛应用 美国 信息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使用 英国 蒸汽时代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兴起国家 时代特征
兴起国家 时代特征
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简表
比较内容
开始时间 理论基础 标志发明 第一次 工业革命 18 世纪 60 年代 牛顿力学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电磁学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爱因斯坦相对论 原子能、计算机、空间 技术的广泛应用 美国 信息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 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使用 英国 蒸汽时代 美国、德国 电气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4.遗传工程:1997克隆羊
影
响
经
济
生产力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结构
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发展
重工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
组织形式
工厂。促进近代城市兴起
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必
要
条
件
资本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工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科学的推动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市场
殖民扩张,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内市场的统一扩大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劳动力
圈地运动
美、日、俄的改革
原料
殖民掠夺
成就
1.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开始)
电视机的发呢:1926年贝尔德(英)
2.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
文
化
思想
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凯恩斯主义;列宁主义
凯恩斯主义;
科技
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
20世纪爱因斯坦——相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宏观);
普朗克——量子论(微观)
文学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荒诞派)
绘画
印象派
现代主义
音乐
电影和电视
默片时代——卓别林
电影诞生: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法);“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
美德迅速发展,冲击英法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工业或科技革命时间进入时代发明及人物或领域(成果)领先国家影响主要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1、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英国瓦特改进蒸汽机3、美国人发明轮船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英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气1、美国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2、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3、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美国德国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电力内燃机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信息化1、原子能2、计算机3、航天技术4、生物工程美国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启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
网络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能源 实质 对生产关 系的影响
改良的蒸汽 发电机和电动机 核能 煤炭) 电力)、 )、内燃 机(煤炭) (电力)、内燃 石油) 机(石油)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 机器生产代 从蒸汽时代进入 电气化发展到自动化、 智能化 替手工劳动 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制 度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进入垄 断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历程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雏形时期:新航路的开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雏形时期:新航路的开辟。 雏形时期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初步形成时期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主要是第 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如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 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正式形成时期: 正式形成时期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正式形成时期:主要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 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如 甲午中日战争、 。( 华战争) 华战争) 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纪90年代以来, 4、经济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主要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主要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 结论: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巨大的推 结论: 动作用。 动作用。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对 世 界 格 局 的 影 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确立了资产阶级 由于各国政治经 在世界的统治 济发展的不平 地位; 地位; 衡,帝国主义 英国成为世界霸 之间重新瓜分 主;东方从属 世界的矛盾越 于西方。 于西方。 来越激化, 来越激化,形 经济结构方面工 成两大军事侵 业比重上升; 略集团, 业比重上升; 略集团,最终 加快了城市化 导致一战的爆 发。 进程。 进程。 经济结构中工业 比重上升, 比重上升,加 快了城市化进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机械化
生产方式实现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火车、汽船(轮船)
汽车、飞机、电车、飞艇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1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2产生了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3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大提高,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良蒸汽机;2富尔顿(美):轮船;3史蒂芬孙:火车;4哈格里斯夫(英):珍妮纺纱机
最重要的发明:内燃机
1爱迪生(美。发明大王):电灯、电报;2卡尔.本茨(德):内燃机、汽车;3莱特兄弟(美):飞机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5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