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复习易错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易错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易错题汇编一.选择题1.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壁上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D.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霜的形成B.河水结冰C.樟脑丸逐渐变小D.露珠的形成3.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A.B.C.D.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北风卷地白草折,朝天八月即飞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阻路”﹣﹣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
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
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答案:C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学校组织的物理知识情景剧中,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扮演霜、雾、冰、水蒸气,他们的台词正确的是()A.甲:我是由水凝华而来,期间需要吸热B.乙:我是由水汽化而来,期间需要放热C.丙:我是由水凝固而来,期间需要吸热D.丁:我既可以变成甲,也可以变成乙,期间均需要放热答案:D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来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C.冰是水凝固而来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D.水蒸气可以直接凝华为霜,也可以液化为雾,凝华和液化都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3、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答案:BA.滴水成冰,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B.玉霜满地,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过程,故B符合题意;C.烟雾缭绕的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D.露似珍珠的露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答案:A吃雪糕时,雪糕在口中固由态变成了液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易错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专题培优)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3.下列说法正确是()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深秋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人工降雨经历了升华、凝固和熔化三种物态变化过程4.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5.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6.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7.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热水澡时的适宜水温约40℃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约37℃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40℃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8.“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9.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3.面对疫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
武汉接受捐赠新鲜蔬菜近千吨。
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中腐烂变质,加工企业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既能保鲜又能防止疏菜营养成分流失。
真空脱水的原理是真空环境的()A. 空气密度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B. 气压很低,蔬菜中的水分在低温下就能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了水C. 温度很低,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
从而实现脱水D. 温度很高,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4.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B.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C.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D.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放热5.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6.能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7.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9℃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9.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
(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2、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3、如图所示是粤北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B.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雨夹雪时气温一定是0℃以下D.当天夜里的温度最高可达5℃4、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6、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8、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
【单元练】《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白雾弥漫D.冬天,霜满枝头D解析:D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晶莹是水蒸气由气态遇冷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白雾弥漫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霜满枝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选D。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BA.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护目镜上的“水雾”,是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的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C.湿衣服晾干,是衣服上的水分汽化成了水蒸气,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熔化成了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 D解析:D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25℃,故A不符合题意;B.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min,故B不符合题意;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故C不符合题意;D.心脏每分钟约跳动70次,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佩戴护目镜时往往会形成一层水雾覆盖在护目镜内侧,如图所示,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形成与护目镜上的水雾形成相同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D.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B解析:B医护人员护目镜内侧的水雾是液化现象,而霜是凝华现象,露是液化现象,雪是凝华现象,冰是凝固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的高度约为3dmB.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C.中学生跑步的平均速度约为1.1m/sD.快速眨眼1次的时间约为5s2.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下列各图中,属于晶体液体凝固的图象是()A.B. C.D.4.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5.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7.“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估测值符合实际的是()A.课间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1minB.百米冲刺后,人的心率约为60次/minC.一根普通牙刷的长度约为10cmD.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来的鸡蛋的温度约为3℃8.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味,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一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青青园中,朝露待日晞”一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0.下列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A.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证明液体可以传声B.在玻璃片上滴上两滴酒精,将其中一滴摊开,发现摊开的那滴酒精先不见了,证明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C.在手背上擦酒精感到凉,说明蒸发吸热D.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1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12.下列说法正确是()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13.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14.下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15.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打开装有热水的水瓶塞,在瓶口也会出现“白气”,下列关于这两个“白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均为空气液化形成的B.两个“白气”的形成都需要吸热C.前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热水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前者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后者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二、填空题16.(1)如图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____;(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4)如图所示,是一时钟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此刻它的实际时间是_____(12小时制)。
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
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A.熔化吸热B.熔化放热C.汽化吸热D.升华吸热答案:A解析: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关于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铁管比0℃的木头更冷B.体温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为方便读数,需要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拿出来与视线相平答案:C解析:A.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0℃的铁管与0℃的木头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则0℃的铁管与0℃的木头一样冷,故A错误;B.体温计也是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故B错误;C.在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C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3、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答案:C解析: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受热均匀,使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目的是使碘的温度不高于其熔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放热B.图乙:“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C.图丙:“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图丁:“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固吸热答案:C解析:A.雨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B.露的形成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是放热过程,故D错误。
初中物理中考易错题集 第三章
中考易错题集第三章物态变化易错点1.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
2.物态变化的种类及吸、放热的判断。
3.物态变化时吸、放热的应用。
4.熔化、沸腾的条件及其应用。
5.物态变化图象的解读。
1.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达-88.3 ℃。
如表是三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到南极考察时应当携带的温度计是 (B)温度计类型测量范围水银温度计约-39~357 ℃酒精温度计约-114~78 ℃煤油温度计约-30~150 ℃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三种温度计都可以2.(2018·潮州期末)加热一定质量的冰,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冰的数量,则温度与时间关系图正确的是(C)A.aB.bC.cD.d3.据德国媒体报道,地球正在寻找平衡,它的旋转轴正在摇动,而发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日渐熔化的冰川使北半球发生了移动,下列关于冰川熔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川熔化是冰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的过程B.冰川熔化过程中,冰川的温度低于0 ℃C.冰川熔化过程中,水的温度大于冰的温度D.冰川熔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4.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流感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李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38.1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张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准确(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5.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虽然温度不变(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但要吸(选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
6.如图是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冰从-20 ℃升温到0 ℃用了60 秒;从0 ℃冰变成0 ℃水用了 3 分钟;从0 ℃的冰变成100 ℃的水用了 6 分钟;水的沸点为100 ℃。
沸腾持续了 3 分钟。
如何缩短加热水的时间?减少水的质量(1条即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带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一只温度计示数不准,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6℃,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2℃。
当实际气温为 20℃时,它的读数为()A.23.2℃B.28.2℃C.33.2℃D.38.2℃答案:A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实际温度为100℃,该温度计示数为92℃;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是0℃,该温度计示数为6℃,所以100℃只占用了温度计刻度格数为92−6=86℃。
当实际气温为20℃时,20℃所占用的温度计的小格个数为则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为1008620℃=17.210086℃所以示数为6℃+17.2℃=23.2℃故选A。
2、小明同学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时,常见运动员关节扭伤后,医护人员马上给他们喷涂一种雾状物,小明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医护人员喷涂的是极易挥发的液态氯乙烷,用它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起到麻醉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无疼痛感,这是利用了氯乙烷()A.液化放热B.汽化吸热C.凝固吸热D.升华吸热答案:B液态氯乙烷极易挥发,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所以可让运动员的皮肤温度迅速降低。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D.大寒,滴水成冰答案:C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C.实验中纸没有烧着是由于纸本身就不能点燃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答案:D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的“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温度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C错误;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水不能吸热,则水将停止沸腾,故D正确。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0分)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解析:CAB.甲乙两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本身的状态,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故AB错误;C.由图知甲物质在4-6min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持续吸收热量的结果,故C正确;D.由于不能确定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的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2.(0分)谚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雪水化成河是液化现象解析:CA.结冰是由液态凝固成固态,需要放出大量热量,故A错误;B.露的形成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固态,故C正确;D.雪水化成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3.(0分)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解析:C【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小水滴聚集的效果,故A错误;B.除尘设备中水变成了细小的水滴,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C.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故C正确;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
第3章 物态变化 考点、易错点复习 答案版
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易错点复习类型1温度与温度计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地某一天的最低气温,则这一天的最低气温是-15℃。
2.流感时期,市有关部门要求各校师生进行“晨检”。
图中是某同学测量体温的结果,示数是36.6℃,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
3.某同学测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高(选填“高”或“低”);(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69℃。
类型2物态变化类型的判断和分析4.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因为灯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升华后凝华(均选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
5.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C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6.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B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在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7.如图所示的四种自然现象的形成,其共同点是( C )A.都是由水蒸气形成的B.都是由水形成的C.都放热D.都变成了固态8.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
关于热风干手器加快水的蒸发所使用的方法,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D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在空气中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类型3物态变化中的图像分析9.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60 ℃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25 minC.在第30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在第10 min到第25 min之间,由于物质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10.小红将一杯常温下的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D )类型4探究物态变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中,小亮将质量相同的冰和固态食用油(用肉炼制的)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在一个装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气态,a处较浓B.它是气态,b处较浓C.它是液态,a处较浓D.它是液态,b处较浓2.在标准大气压下,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表所示,由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铅3281740A.温度达到-118℃时,酒精是固态,水银是液态B.温度达到-38℃时,水银是固态,酒精是液态C.温度达到356℃时,水银和铅都是液态3.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采用相同的装置同时开始加热,但所用的导热介质分别为水、油、细沙,加热一段时间后,三种导热介质的温度先后达到一个稳定值(水温100°C、油温180°C、沙温250°C),又经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乙小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烧杯中水均在沸腾B.甲、丙小烧杯中水均不在沸腾C.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D.三个小烧杯中水温t甲<t乙<t丙4.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是()a.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b.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c.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小分度,选择适当的温度计;d.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记录读数。
A.abcde B.abced C.cadeb D.acdeb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升华而成的C.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水珠是从鸡蛋里渗出的6.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 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A.在6min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在CD段是气态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7.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物质沸点/℃物质沸点/℃水100甘油290煤油150酒精78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8.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9.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烛蜡的熔化特点C.研究真空能否传声时,根据现象推理进而得出结论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10.用电烙铁对收音机断开的电路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焊接发生的变化是()A.熔化B.先熔化后凝固C.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11.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3.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4.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5.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6.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7.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8.把一块冰投入到一杯水中(不与外界发生热传递),冰的质量逐渐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是A.冰原来的温度低于0℃B.冰原来的温度等于0℃C.冰原来的温度高于0℃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9.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10.如图所示为小明同学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A.海波是晶体B.海波没有固定的熔点C.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9分钟D.第9分钟时海波处于固态11.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所给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的温度大约是 40℃B.每周一升旗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20s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5m/sD.心脏的跳动频率大约是 1.2Hz2.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3.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5.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过程对应正确的是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就干了——汽化B.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C.冬天,冰冻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液化D.开药瓶能闻到药味——熔化6.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我们家庭必备用品,下列关于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制成的B.体温计的分度值为1℃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D.使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消毒7.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8.舞台上演员跳舞时,会喷洒干冰产生一种美丽的效果——“白雾”。
关于这种效果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主要有()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9.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图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B.C.D.10.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1.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和“有加快蒸发的方法,想到可以减慢蒸发的方法”用的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将机械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B.速度定义、定义式、图象相互变换C.将温度计的玻璃管做得很细D.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12.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大约为4℃C.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90dB-100dB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二、填空题13.小红夏天喝可乐时喜欢加些碎冰块,这样喝起来感觉更凉爽,原因是______;她爸爸站在电风扇前吹风感觉凉爽,其原因是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选择题1、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2、在北方高寒地区,要使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的小.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的熔点相同. B一小块铜的熔点低于一大块铜的熔点.C铜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一小块铜和一大块铜熔化时的温度相同.4、下表中列出了一些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铅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C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D 在-210℃时,氢气是固态.5、生活中常用的“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烧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的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的止沸.D.扬汤止沸能彻底的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6、小李把同样水饺放在水中煮和放在油中炸,经过一段时间取出水饺,发现在油炸的水饺发黄变焦了,而在水中煮的水饺没有发黄变焦,这说明()A.水是无色的,油是黄的. B.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D.油没有沸点,水有沸点.7、我国发射的“神舟”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好外,还由于()A. 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 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 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D. 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8、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A.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 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C.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 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9、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此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D. 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0、相传古代人表演从滚烫的油锅里捞东西,就是先往锅里倒入白醋,然后再加食用油,油会漂浮在白醋的上面,一开始加热,很快就会沸腾……但是手还可以伸进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醋沸点其实很低.B、人们看的是白醋的沸腾,食用油没有沸腾.C、人们看到的是食用油和白醋同时沸腾.D、如果白醋沸腾完了,再加热到油沸腾时,手就不敢伸入了11、用纸做成一个纸盒,里面装上水,下面用酒精灯加热,(注意酒精灯的火焰不能烧到水面以上)可以将水烧至沸腾,而纸盒却不会烧毁(水的沸点是100℃、纸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是400℃~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水吸收了热量,所以纸盒不会烧毁B.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纸盒不会烧毁,C. 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所以纸盒不会烧毁.D. 纸的散热性好,所以纸盒不会烧毁.1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13、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图所示为小明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汽化,后液化.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汽化,后凝固.1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1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
这句话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是()A.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C.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之前低D.下霜前,气温必需降到0℃以下;雪融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气温度降低16、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 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 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 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 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17、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8、“鸳鸯火锅“是用金属片将锅的内部空间隔成相等的两部分,一边放清汤卤,一边放红汤卤。
清汤卤和红汤卤的质量、主要成分及初温几乎相同,但红汤卤一侧浮着一层具有麻辣风味的油,清汤卤则没有。
小红在使用这种火锅时,发现两边加热情况相同,但红汤卤一侧首先沸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汤卤与清汤卤的比热容近似相同.B、红汤卤液面上方有一层油,能够减少热量的散失.C、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热量散失少D、红汤卤首先沸腾的主要原因是红汤卤的沸点比清汤卤的低19、几位同学讨论课本中的熔点表时,发表了以下几种观点,不正确的是()A 熔点表中所列出的各种物质都是晶体.B 熔点低于0℃的物质在常温下处于液态或气态.C 熔点表中各物质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铝的熔点为660℃,660℃的铝应为液态. 填空题1、晶体熔化时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必须__________________。
2、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急剧降低时,可以利用水在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______(填“吸热”或者“放热”),使菜窖的气温不致于太低而冻坏菜。
3、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和______,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4、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不断_____________,到水面破裂;在沸腾过程中,液体要不断________,温度________。
6、小明用下面的表格对蒸发和沸腾加以比较,请帮他将表格填写完整。
7、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请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实验探究题1、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
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2、如图甲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__℃.(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_______.(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3、有一杯掺有少量酒精的水,李涛同学想测出这杯混合液的凝固温度(水的凝固点为0℃,酒精的凝固点为- 117℃).他将这杯液体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并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混合液中,每隔2 min把观察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一中.(1)请你根据表一的数据画出混合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该混合液的凝固点是________℃,当实验进行到21 min时,该混合液体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_态。
(3)在水中掺酒精,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 (填“高”或“低”).实验结束后,李涛同学又想知道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后的凝固点的高低是否与掺入酒精质量的多少有关,于是他又用玻璃杯取与第一次实验质量相等的水,在水中掺入质量更少的酒精,放入冰箱内重做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入表二中。
(4)根据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分析可知,一定量的水中掺入酒精质量减少,混合液的凝固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小海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观察了水是自然冷却过程,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1)水是沸点是________℃,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气压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2)做上述实验时是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_________ ℃左右.(3)沸腾前水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