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图文稿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789年B.1897年C.1879年D.1987年参考答案:C2.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B.生理C.安全D.自我实现参考答案:D3.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参考答案:(1)遗传因素。

能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会相对较高。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

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早期经验的作用、早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

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

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3)实践活动的影响。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4)人格特征的影响。

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r\n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

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A.提出问题B.提出假设C.检验假设D.分析问题参考答案:A5.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A.对B.错参考答案:A6.认知风格(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认知风格与智力无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大多是自幼所养成的在知觉、记忆、问题解决过程的态度和表达方式。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过程D. 动机过程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A. 学生B. 教师C. 课程D. 教学环境答案:C3.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种能力?A. 记忆能力B. 思维能力C. 观察能力D. 操作能力答案:B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在7岁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5. 以下哪种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二、简答题6.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案: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和自我报告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

7. 描述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并解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近发展区是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水平。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达到其近发展区,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论述题8. 论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说明它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一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在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还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潜能。

9. 分析教育心理学在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作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反馈、创造支持性学习环境等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东师2018年春季《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师2018年春季《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2. 暗适应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在营养缺乏、眼底病变情况下,常有暗适应功能变化。

暗适应测定是眼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3.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另外,图式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指生物形态学的图式或形态发生,或在计算科学中的图式、模式识别以及系统,也涉及分形或拓朴几何学等4. 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指记住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的特定事件。

对情景记忆的知觉又称自主意识。

情景记忆属于远事记忆范畴,它是人类最高级、成熟最晚的记忆系统,也是受老化影响最大的记忆系统,存在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东师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试卷

东师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试卷

东师 2021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核查
一、简答题〔每题10 分,共 40 分〕
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3、做笔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简述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和种类。

二、辨析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原由不得分〕
1、影响看法学习的唯一因素就是看法的定义性特色。

2、建构主义者以其对学习的理解为基础形成了新的授课观。

三、论述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
1、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术?
2、论述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的差异有哪些?。

2017年春季《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2017年春季《心理学》期末考核参考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

2. 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

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

3. 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

4. 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

优点:适用范围较大;简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观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

2.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现代心理学界对意识的理解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个人直接经验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狭义意识概念则指人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觉察与关注程度。

3.简答概念的种类。

答:(一)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二)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三)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四)单独概念、普通概念和集合概念(五)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4.思维及其特征。

答: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思维有以下一些特征:(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加以概括。

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概括是随人们认识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

人们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事物的概括水平也就越高。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A.同化模式B.生成模式C.顺应模式D.启发模式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自然科学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C.社会科学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华生B.弗洛伊德C.斯金纳D.巴甫洛夫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A.格思里B.赫尔C.托尔曼D.卡特尔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A.分析说与综合说B.模板说与分析说C.特征说与原型说D.演绎说与归纳说二、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师幼互动2.学习迁移3.个性化教育4.运动教育三、简答(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A.组织教学的能力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C.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学生的能力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2.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 )A.情绪冲动B.性格障碍C.情绪适应困难D.行为障碍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A.启发式B.搜索式C.算法式D.排列式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 )A.结构性、可操作性和可辨别性B.稳定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和结构性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教育与遗传B.遗传与环境C.社会与遗传D.教育与环境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是(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A.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B.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C.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和现场咨询等D.分散咨询和集中咨询;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等9.技能的种类有(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操作技能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因材施教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是属于( )A.能力的量的差异B.能力的质的差异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学习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 )A.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B.知识理解的策略和知识记忆的策略C.通用策略和专用策略D.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14.观察法的不足是(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C.作出精确的判断相当不易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15.根据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C.意识到的动机和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广泛性动机和狭隘性动机16.在问题教学的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激起以下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 A.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回忆起有关的知识和规则、激活并运用以前学会的认知策略、把回忆起来的规则靠认知策略重新组织。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B. 教学C. 教育D. 心理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4.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学习理论?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主义理论C. 建构主义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答案:D5. 动机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是由谁提出的?A. 马斯洛B. 班杜拉C. 斯金纳D. 布鲁纳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策略?A. 记忆策略B. 组织策略C. 情感策略D. 元认知策略答案:C7.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的?A. 遗传B. 环境C. 经验D. 先天答案:C8.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A. 学习风格B. 学习动机C. 学习障碍D. 社会阶层答案:D9. 教育心理学中的“最近发展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维果茨基C. 皮亚杰D. 埃里克森答案:B10. 以下哪个不是影响学习的因素?A. 认知发展B. 社会文化背景C. 个人兴趣D. 学习环境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它包括学习理论、学习策略、认知发展、动机理论、社会文化因素等。

2. 描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按阶段发展的,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能力特征。

3. 解释自我效能感在教育中的作用。

答: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在教育中,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学习,面对挑战时更有韧性,且更有可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精选文档期末作业查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忘记?忘记的原由是什么?答:忘记是记忆信息的消逝或不可以提取。

忘记原由:有两种看法:一是扰乱,分前摄扰乱和倒摄克制;另一种看法是与提取失败相关。

2、怎样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答:(1)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2)为学生供给合适的楷模示范;(3)指导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会踊跃的归因反应,并指导学生学会合适的自我归因;(5)给学生合适奖赏;(6)给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3、简述抗拒迷惑实验,它说明什么?答: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小孩,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小孩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观光,并告诉小孩说:“这些玩具严禁玩,但能够翻词典。

第二阶段,让小孩看一部短的电影。

这时,小孩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楷模奖赏组,看到的电影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见告严禁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耀他并和他一同玩;一组为楷模训诫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严禁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苛训诫孩子违犯禁令,男孩显出惧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电影。

第三阶段,让每个孩子都在有玩具的房间独自呆15分钟。

实验者经过单向玻璃察看发现:第一组小孩很快屈服于迷惑,约在 80秒后便着手玩玩具;第二组小孩能控制7分钟,有的甚至坚持完15分钟而不去玩玩具;第三组即控制组小孩均匀控限制5分钟。

这一实验说明:抗拒迷惑的行为也能够经过对楷模的察看进行学习和改变。

(4、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课目的答:布鲁姆等人将教课目的分为认知、感情和动作三个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是由低到高分红若干层次。

认知领域的目标包含知识、领悟、应用、剖析、综合和评论等六级水平: (1)知识。

对先前学习过的资料的记忆,包含对详细事实、方法、过程、看法和原理的回想。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悟。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一)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一)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期末测试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

(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反应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接近律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5. 举一反三属于()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负迁移6.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 )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动作技能D.运动技能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

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C、组块化编码D、及时复习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发散思维D、聚合思维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D、寻求发展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D、分析学习结果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14. 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A.效度 B.区分度C.信度 D.难度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关注生存阶段 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154)

国开电大2023年春季期末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试卷代号1154)

试卷代号:1154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题中至少有1个正确答案)1.以下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的是()。

A.人是如何学习的B.如何更好地教学C.学生的心理发展D.学生的道德发展2.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以下选项中属于记忆的主要环节的是()。

A.识记B保持C.迁移D.再现3.根据学习策略的涵盖成分,可将学习策略分为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自我监控策略和自学策略。

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的是()。

A.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B.重复,抄写、画线C.调整阅读速度、复查D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4.心理学家( )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与动作技能的学习。

A.桑代克B.布卢姆C.皮亚杰D.加涅5.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A.正迁移B.近迁移C.纵向迁移D.逆向迁移6.让学生通过学习榜样并提供适当的奖励性反馈的方式建立道德行为,这体现了( )的核心观点。

A.科尔伯特B.皮亚杰C.班杜拉D.维果茨基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7.人格8.元认知9.创造性测验法10.动作技能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

1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四、论述分析题(每小题19分,共38分)13.试述掌握学习的内涵和组成部分14.案例:王同学在A学校读完了小学三年级后,跟随父母转学到了另一所城市的B 学校。

在A学校时,她每次考试排名都靠前,还连续获得过学校的三好学生。

但自从转学到了B学校,由于和老师、同学不太熟悉,新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原来也有不同,自己很不适应,也不爱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

在连续的几次考试中,王同学均表现不佳,她逐渐丧失了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好、比不上新学校的同学,连自己最擅长的科目也不爱听了,作业也马马虎虎,各科成绩下滑,她开始越来越讨厌上学……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案例加以分析并对教育教学提出建议。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一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一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学习过程B. 教学方法C. 教育制度D. 学生心理2.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发展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自我实现需求D. 生理需求4. 教育心理学中的“迁移”是指:A. 学习材料的转移B. 学习场所的转移C. 学习成果的转移D. 学习动机的转移5.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6.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A.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成就动机B. 认知动机、情感动机、行为动机C.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社会动机D. 个人动机、集体动机、社会动机7.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的作用是:A. 提供学习材料B.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C. 增强学生社交能力D.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8. 以下哪个不是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风格?A. 视觉型B. 听觉型C. 动觉型D. 抽象型9. 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A. 能力评估B. 情感态度C. 行为习惯D. 社会地位10. 教育心理学认为,以下哪个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最大?A. 教师的教学方法B. 学生的学习动机C. 家庭的学习环境D. 学校的教育资源答案:1-5 ABBCD;6-10 CBBC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描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说明其对教育的启示。

3.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4. 阐述教育心理学中“动机”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和作用。

图说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图说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图说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1. 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心灵和行为的探讨。

19世纪末,随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

20世纪初,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不同流派相继兴起,推动了心理学的多元化发展。

现代心理学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多个领域,成为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重要学科。

2. 描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

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会通过梦境、口误等途径表现出来,影响人的行为和情感。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阐述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廷格提出,主要观点是:当个体持有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不适感,即认知失调。

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个体会采取改变信念、态度或行为的方式,以减少认知之间的矛盾。

认知失调理论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信念冲突时的心理机制,对理解人类决策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他认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解人类动机和行为提供了重要视角,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等领域。

5. 描述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高情绪智力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建立人际关系、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情绪智力对个人的心理健康、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情绪智力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结束语:通过以上对心理学发展历程、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认知失调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情绪智力的阐述,我们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有了初步了解。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科学,对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2017年春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二、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答: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和加涅等人的观点,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通常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述性阶段。

学习者获得有关步骤或程序的陈述性知识。

比如陈述分数加法的规则或者能够描述在驾驶汽车时该如何换档。

在此阶段,学习者对活动的完成是非常艰辛的,需要逐条记忆每一项规则,并缓慢地操作每一步骤。

第二阶段:联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习者仍需思考各个步骤的规则,但经过练习和接收到的反馈,学习者已能将各个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有关的活动。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习者最终进入自动化阶段。

在此阶段,学习者常常无需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

例如,一个人在开车时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流利地换挡,在交通拥挤的路面上连续地改变方向;或者一个学生不用想着分数加法的各项规则就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分数加法题,表明他们已达到自动化阶段,即获得了有关的程序性知识或技能。

2、简述维纳的归因理论。

答:维纳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的位置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但是,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维纳认为,在某些成就任务上成功和失败时,人们倾向于把结果归因于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这四个原因可以用稳定性和控制的位置两个维度加以划分。

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表征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答:(1)缺乏明确问题的经验。

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往往来自于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而所解决的问题又往往是教师或课本中明确规定或提出的模式化问题。

因此当学生面临从未见到的题型或复杂的情况,就会不知所措,理解不了。

(2)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存在未知概念或学生所缺乏的日常经验,问题理解也会出现困难。

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先获得与问题有关的知识。

(3)急于得出答案。

心理学上把富于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并能快速、熟练地解决此类问题的人称为“专家”,与之相应的不能熟练解决问题的人称为“新手”。

实践表明,无论哪个专业、多大年龄的新手,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没等弄明白问题之前就急着要得出一个答案。

甚至不管已知条件是否充足、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有效,他们就开始胡乱地把已知条件拼凑在一起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4)具有辐合思维倾向。

辐含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朝向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之相反的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朝向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哪怕有时看起来与原有问题大相径庭。

导致人在理解和表征问题时具有辐合思维倾向的因素叫心理定势,它能使人由于经验的作用而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或者由于练习的结果而只想到一种现成方法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

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以下两个阶段:(3)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该水平特点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为的基本依据。

包括以下二个阶段:(5)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6)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5、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6、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

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

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

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就是时间,时间越长,忘得越多。

答:错误。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并发现: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

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时间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材料的性质。

一般认为,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遗忘得慢,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遗忘得慢。

(2)学习材料的数量。

在学习程度相等的情况下,一次学习的材料越多,遗忘越快,材料少,则遗忘得较慢。

(3)学习程度。

对所学习的材料达到恰能背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之为过度学习。

心理学实验证明:在达到100%的学习程度以后,再继续多学几遍并不是浪费,而是很有必要,过度学习无论从保持量还是防止遗忘的数量来看,都要好于恰能背诵的学习。

因此,学习不要满足于刚刚记住,但过多的过度学习也是不必要的。

实验证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4)加工程度。

学习时是否对所学材料做认知加工,对遗忘有重要影响。

单纯地复述材料,保持的效果较差,遗忘较多。

经过学习者精制和组织的材料遗忘得较慢。

2、学生的学习有其特殊性。

答:正确学生的学习通常指学生在学校里进行的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狭义的学习。

它既不同于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过程,也不同于人们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学习。

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第二,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知道下进行的。

第三,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算法可以取代启发法答:错误。

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

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

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

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

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

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

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

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布鲁纳学习理论与奥苏伯尔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第一,布鲁纳与奥苏贝尔都是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学习问题的研究都是从认知观点出发的。

第二,都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且认为认知结构是分层次的,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都强调心学习与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三,都强调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都重视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第四,都直接研究人的学习,其观点与教学实际联系均较密切.不同点:第一,所说的认知结构的具体内容不同:布鲁纳称之为“表征”、分为动作性表征、映象性表征,映象性表征和符号性三个阶段:奥苏泊尔称之为观念的内容与组织,并认为认知结构的层次是自上而下抽象概括水平逐渐降低.第二,强调的学习过程的方向不同:布鲁纳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一般原理,即进行上位学习;奥苏泊尔强调的教学过程正好与布鲁纳相反,强调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即进行下为学习.第三,倡导的学习方式不同:布鲁纳倡导发现学习,并阐述了发现学习的过程和作用,奥苏泊尔强调接受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第四,对学习实质的表述不同: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奥苏泊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第五,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难易程度不同:布鲁纳发现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受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材料的性质等因素制约,有一定难度。

2、论述复述和组织在学习的信息加工中有何作用?答:复述是指在工作记忆中重现信息。

复述有两种类型即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

维持性复述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忆的信息。

维持性复述的主要作用是使信息暂时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使用;维持性复述的第二个作用是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的、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

通过维持性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通常是一些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电话号码、外文单词、数学公式等等。

由于维持性复述只是原封不动地重现新信息,而没有和已有知识建立任何联系,因此,即使通过简单的维持性复述进入到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容易从长时记忆中遗忘。

精制性复述是指将要记忆的信息与已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的过程。

精制性复述是通过运用精制策略实现的。

所谓精制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的信息的过程。

精制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活动,学习者必须有主动精制的意识,主动地考虑如何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主动地以新信息为线索去激活长时记忆中贮存的有关信息。

精制性复述的作用有两个:第一,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更长久地保持;第二,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新知识,当需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够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检索。

所谓组织是指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模式的过程。

精制和组织都是在工作记忆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但又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精制性复述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却没有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组织则是建立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合成一个整体。

组织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经过组织的信息最容易进入长时记忆中贮存并在长时记忆中建构命题网络;第二,经过组织的信息,也便于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回忆)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