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测试卷3D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基础知识测试卷(三)
第二部分
三、单项选择题
46.C【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如果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刺激不作出反应,则出现了刺激的分化。题干描述的是刺激的分化。
47.C【解析】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48.B【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这体现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49.B【解析】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自己的内部线索(经验、价值观)为依据,不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行为常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
50.B【解析】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
51.A【解析】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52.C【解析】在法律范围内的改造属于再社会化。
53.A【解析】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题干中“用进废退”就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衰弱的体现。
54.B【解析】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55.A【解析】在准备期这一阶段,创造者收集、整理资料,即收集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各种信息,组织已有的旧经验,掌握必要的技能。
56.A【解析】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在操作技能形成初期,各种动作都受意识支配调节,否则,就会出现停顿或错误。通过反复练习,一旦动作达到熟练程度,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时,意识调控会被自动化所取代,这时动作往往是自动进行的。例如,熟练的电脑操作员,可以不看键盘迅速地打字。
57.B【解析】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在复述的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2)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3)在复述的方法上,包括运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等。58.B【解析】加登纳将儿童的艺术知觉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符号认知期(2岁~7岁),儿童开始在一定文化背景上掌握图像、手势、声音、数、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
59.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60.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规定。
61.D【解析】我国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圭义法制建设的总原则在教育法制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和国家教育基本政策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62.B【解析】教育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设机构制定的关于教育规范性的文件。
63.A【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
64.B【解析】题干中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小华的受教育权。
65.A【解析】数学老师将小明上课看的《红楼梦》撕碎,侵犯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66.B【解析】《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课程结构: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情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至高中情设置综合
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67.B【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它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情教育形态。68.D【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
(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69.B【解析】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70.A【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1.B【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情求。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牙的总的要求。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情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情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72.C【解析】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学生,师生情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情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情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73.D【解析】课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大类。单一课即一节课完成一种教学任务,又情分为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和检查课。综合课即一节课中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任务。
74.B【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水平制情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75.A【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要促进学生的思情想品德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76.A【解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推行自主、探究、合作与主动接受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77.A【解析】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情素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
78.A【解析】我国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79.B【解析】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80.A【解析】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情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81.A【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情发生的注意。
82.D【解析】学习材料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序列位置以及意义性。题干中开头、结尾和中间情描述的是材料的序列位置,因此表明遗忘受材料的序列位置影响。
83.C【解析】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情词语标示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
84.A【解析】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在学生观情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情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车富性和差异性;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情知识的动态性。
85.A【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情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情的属性;
(2)思维还可以反映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
86.C【解析】考查隐性课程的概念。课程按照呈现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也称为公开课程,是指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主要标志。
87.A。
88.A。
89.D。
90.D【解析】根据实施的功能不同,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