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
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

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

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形通过影响降水和辐射的再分配而影响土壤发生
(2)、地形影响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再分配
P 24 4、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1)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养料的主要来源;(2)土壤有机质能提高土壤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3)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4)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5)土壤有机质是植物生长激素
四、论述题
1、论述土壤形成的主要成土过程
我们将土壤中物质的交换与转化看作为成土过程;但不把土壤中能量的交换和转化作为成土过程,而仅仅将它看作是成土过程的动力;尽管能量交换和转化与物质的交换和转化常是相伴发生的
(一)成土过程中基本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化学反应
1、淋溶与淀积
2、分解与合成
3、迁移与富集
4、侵蚀与堆积
5、土体扰动(二)矿物风化为主的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2、粘化过程
3、富铝化过程
(三)生物富集为主的成土过程
1、腐殖质积累过程:指各种植物在土体中,特别在土体表层进行腐殖质形成的过程。

2、泥炭化过程:指有机质以植物残体的累积过程。

(四)盐分聚积为主的成土过程
1、钙化过程: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和淀积的过程。

2、盐化过程:指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毛管蒸发而在土壤上部或土体中易溶性盐的聚积过程,它是盐土的形成过程。

3、碱化过程:指土壤胶体中含15%以上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产生碱
化层的过程。

碱化过程是碱土的形成过程。

(五)氧化还原为主的成土过程
1、潜育化过程:指土体长期渍水条件下使变价元素(铁、锰)转变为还原状态,形成灰色、深灰色或灰蓝色土层的过程。

2、潴育化过程:土体中地下水产生季节性升降变化,促进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进
行,在土体结构表面出现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的过程。

也称假潜育过程。

(六)淋溶为主的成土过程
1、灰化过程:指土体表层(特别是亚表层)SiO2残留,铁、铝与腐殖质形成络合物的淋溶淀积过程。

产生的前提是:
2、隐灰化过程:是灰化过程尚未发展到灰化层明显出现,但实质上确有铁、铝、
锰物质的酸性淋溶和淀积作用的则称之隐灰化过程。

3、漂灰化过程:指土体内还原离铁、锰作用和灰化作用相叠加的过程。

4、白浆化过程:指土体中出现离铁、离锰的漂洗过程。

其机理是还原加淋溶。

2、试述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土壤地带性规律指土壤与大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
土壤地带性分布也可分为水平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水平-垂直地带复合分布规律
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一)土壤的纬度地带性
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

由于不同纬度上热量的差异,从而引起温度、降水等气象要素以及气候自赤道向两极的变化,与此相应地也引起生物、土壤呈带状分布
①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及其特点
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分布位置多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系由森林土壤系列所组成
②内陆型土壤纬度带及其特点
位于温带大陆内部的土壤地带谱主要是由草原土壤系列、荒漠土壤系列组成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由简变繁、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由高降低
(二)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指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而按经度(东西)方向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的规律。

这种变化主要与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在相似纬度上,从湿润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复杂,最后趋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三)大地形对水平分布的影响
大的山地常常是气候、生物的天然屏障,它加强了地带的分异,往往成为土壤地带的明显分界
山体越高,相对高度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
(四)土壤水平地带间的联系和更替特点
山地的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土壤高度也有差别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的升(或降)依次地、有规律地、相应于生物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把土壤随地形高低自基带向上(或向下)依次更替的现象,叫作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数制转换
1.将十六进制数AB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C___。

A、175
B、176
C、171
D、188
2.十进制整数100化为二进制数是_A___。

A、1100100
B、1101000
C、1100010
D、1110100
(65.125)D =( 1000001.001 )B =( 41.2 )H
3.
4.十进制数241 转换为二进制数是11110001 。

5.十进制数(57、25)D分别转换成二进制数(111001、01)B、八进制数(71、
2)O、十六进制(39、4)H。

6.十进制整数69转换成二进制数的结果是______。

A. 1000011
B. 1000101
C. 1001001
D. 1010001
7.将十六进制数ADH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_____。

A. 171
B. 172
C. 173
D. 113
8.将十六进制数ADH转化为八进制数是______。

A. 171
B. 172
C. 173
D. 255
9.十进制整数96转换成二进制数的结果是______。

A. 1010010
B. 1100100
C. 1010000
D. 1100000
10.将十六进制数ABH转化为十进制数是______。

A. 175
B. 176
C. 171
D. 188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______H。

11.二进制数(10110111011.011011)
2
12.十进制整数108化为二进制数是______。

A. 1101000
B. 1100110
C. 1101100
D. 1110100
13.十进制数(67.125)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结果为______。

10
14.十六进制1000转换成十进制数是______。

A. 4096
B. 1024
C. 2048
D. 8192
15.二进制数(1011011.011)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______。

2
16.十进制整数100化为二进制数是______。

A. 1101000
B. 1100100
C. 1100010
D. 1110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