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质量评估三粤教版必修2
2019年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章末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循相同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二定律B .牛顿第三定律C .开普勒的研究成果D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解析:选D.牛顿运用其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研究天体运动并结合开普勒定律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得引力常量是在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之后.2.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观察者,都发现自己的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察者的位置以及这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能是( )A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B .一人在南极,一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C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D .两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等,但应成整数倍解析:选C.同步卫星由于其绕地球转动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G =m ()2r ,可知其轨道半径是唯一确定的,即它们与地面Mmr 22πT 的高度是相同的,所以C 正确.3.有两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分别是r A 、r B ,且r A =r B /4,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周期之比T A ∶TB =1∶4B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v A ∶v B =8∶1C .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F A ∶F B =8∶1D .它们的角速度之比ωA ∶ωB =8∶1解析:选D.由G =ma =m =mω2r =m r 知D 对.Mm r 2v 2r 4π2T 24.“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把广阔视野内的气象数据发回地面,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全面和及时的气象资料.设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n 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1n B .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获得的速度的倍1n C .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是第一宇宙速度的倍1n D .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倍1n 解析:选C.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G =ma =m Mmr 2=m r ,得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v =,又第一宇宙速度v 1=,所以v 2r 4π2T 2GMr GMR ==,故A 错误,C 正确;a =,g =,所以==,故D 错误;同步卫vv 1Rr 1n GMr 2GMR 2a g R 2r 21n 2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则v =ωr ,v 自=ωR ,所以==n ,故B 错误.vv 自rR 5.“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中轨道卫星和倾斜同步卫星组成.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都在圆轨道上运行,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和3.4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约为中轨道卫星的2倍B .静止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2倍C .静止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17D .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约为中轨道卫星的17解析:选A.根据G =m r ,可得T =2π,代入数据,A 正确;根据Mmr 24π2T 2r 3GM G =m ,可得v =,代入数据,B 错误;根据G =mω2r ,可得ω=,代入Mmr 2v 2r GMr Mmr 2GMr 3数据,C 错误;根据G =ma ,可得a =,代入数据,D 错误.Mmr 2GMr 2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6.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和发射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低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发射速度也大B .低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但发射速度小C .高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小,发射速度也小D .高轨道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但发射速度大解析:选BD.对于人造地球卫星,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由G =m 得v =Mmr 2v 2r .可看出其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将卫星发射到越远的轨道上,所需要的发射速度就GMr 越大,故B 、D 正确.“行星”是指围绕太阳运转、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而同样具有足够7.质量,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则被称为“矮行星”.备受争议的冥王星被“开除”出太阳系行星家族之后.游走在太阳系边缘.只能与其他个头相近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下列关于冥王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冥王星是牛顿运用了万有引力定律经过大量计算而发现的B .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一定过太阳中心C .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一定大于一年D .它被降级为矮行星后,将不再绕太阳运转解析:选BC.冥王星是天文学家汤苞用“计算、预测、观察和照相”的方法发现的,选项A 错误;冥王星被“开除”出行星后,仍绕太阳运转,且它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由v =和T =可知选项B 、C 均正确,选项D 错误.GMR 2πRv 8. 如图所示,有A 、B 两颗行星绕同一恒星O 做圆周运动,运转方向相同,A 行星的周期为T 1,B 行星的周期为T 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第一次相遇(即相距最近),则( )A .经过时间t =T 1+T 2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B .经过时间t =两行星将第二次相遇T 1T 2T 2-T 1C .经过时间t =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T 1+T 22D .经过时间t =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T 1T 22(T 2-T 1)解析:选BD.根据天体运动知识可知T 2>T 1,第二次相遇经历时间为t ,则有t -t =2π,解得:t =,所以选项B 正确;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一次相距最远所用2πT 12πT 2T 1T 2T 2-T 1时间为t ′,两行星转过的角度差为π,即t ′-t ′=π,解得t ′=,所以选项D 2πT 12πT 2T 1T 22(T 2-T 1)正确.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 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间隔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设9.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GMm(r -R )2B .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GMmr 2C .两颗卫星之间的引力大小为Gm 23r 2D .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大小为3GMmr 2解析:选BC.地球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应为地心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选项A 错误,B 正确;两颗相邻卫星与地球球心的连线互成120°角,间距为r ,代入数据得,两颗卫星之3间引力大小为,选项C 正确;三颗卫星对地球引力的合力为零,选项D 错误.Gm 23r 2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0.A .地球的地心一定处在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平面内B .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v 、角速度ω、旋转周期T 均与卫星的质量无关C .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肯定不大于7.9×103 m/sD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的周期可以小于5 000 s解析:选AB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所以地心一定处在卫星的轨道平面内,故A 正确;由G =m =mω2r =m r ,Mm r 2v 2r (2πT )2得v =,ω=,T =2π .可见,卫星的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均与卫星GMr GM r 3r 3GM 的质量无关,故B 正确;人造地球卫星的线速度v =,与轨道半径r 的平方根成反比,GMr 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最大,最大线速度v max =≈7.9×103GMRm/s ,故C 正确;人造地球卫星绕地心转动的周期T =2π,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心转r 3GM 动的周期最小,最小周期T min =2π=2π=5 024 s ,显然,地球卫星的转动周期小于R 3GM Rg 5 000 s 是绝对不可能的,故D 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2分)火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一半,其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宇航员的质量是19m ,他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为m 0.则这名宇航员:(1)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是在地球上的多少倍?(2)在火星上最多能举起质量多大的物体?解析:设地球的半径和质量分别为R 和M ,地球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和g ′.(1)由于在地球表面重力近似等于地球的万有引力,所以mg =G (3分)mMR 2同理,在火星表面,重力近似等于火星的万有引力,所以mg ′=G =·G ,(3m ·19M (12R )249mM R 2分)故=.(2分)mg ′mg 49(2)若宇船员在火星上能举起物体的最大质量是m ′,则有m 0g =m ′g ′(2分)解得m ′=m 0.(2分)94答案:(1) (2)m 04994(12分)如图所示,两个星球A 、B 组成双星系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12.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A 、B 星球质量分别为m A 、m B ,万有引力常数为G .求(其中L 为两星中心距离,T 为两星的运动周期).L 3T 2解析:设A 、B 两个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 A 、r B ,则r A +r B =L (1分)对星球A :G =m A r A (4分)mAmBL 24π2T 2对星球B :G =m B r B (4分)mAmB L 24π2T 2联立以上三式求得=.(3分)L 3T 2G (mA +mB )4π2答案:G (m A +m B )4π2(16分)某探月卫星开始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经过变轨、制动后,成为一颗绕月13.球做圆轨道运动的卫星.设卫星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已知月球半径为R ,引力常数为G .(球的体积公式V =πR 3,其中R 为球的半径)求:43(1)月球的质量M .(2)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3)月球的密度ρ.解析:(1)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有G =m (R +h )(3分)Mm(R +h )24π2T 2得M =.(2分)4π2(R +h )3GT 2(2)在月球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G =m 1g (3分)Mm 1R 2得g =.(2分)4π2(R +h )3R 2T 2(3)由ρ=(2分)MV V =πR 3(2分)43得ρ=.(2分)3π(R +h )3GT 2R 34π2(R+h)3GT24π2(R+h)3R2T23π(R+h)3GT2R3答案:(1) (2) (3)。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微型专题3天体运动分析课件粤教版
③
由②③得 ω2=
解析
答案
(3)A、B的角速度之比ω1∶ω2.
答案
解析
R+h23 R+h13
Mm 2 由G = mω (R+h)得 ω= 2 R+h GM R+h3
ω1 所以 A、B 的角速度之比ω = 2
R+h23 3. R+h1
解析
答案
针对训练
答案
2.(行星各运动参量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如图4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 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 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 A.太阳对各小行星的引力相同
B.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小于一年
C.小行星带内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大于外侧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值 √
解析 答案
例3
如图2所示,a、b是两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人造卫星,它们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是 R 和 2R(R 为地球半 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是 2∶1 B.a、b 的周期之比是 1∶2 2 C.a、b 的角速度大小之比是 3 √ 6∶4
图2
D.a、b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是 9∶2
例2
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
上空约805 km处发生的碰撞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 . 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 .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 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D.甲的向心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
g 度 a=4,角速度 ω= 错误.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 章末质量评估物理试卷(解析版)
章末质量评估(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 在以下事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两小球碰撞后粘合起来,同时温度升高B. 冬天暖气为房间供暖C. 点燃的爆竹在空中爆炸D. 汽车的车轮与地面相互摩擦发热【答案】B【解析】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指内能的转移,而不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两小球碰撞后粘在一起,温度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冬天暖气为房间供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正确;点燃的爆竹在空中爆炸,是化学能转化为了内能,故C错误;车轮与地面摩擦生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所以B正确,ACD错误.2. 2013年,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下列发电方式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 ) A.太阳能光伏发电 B. 风力发电C. 水力发电 D. 火力发电【答案】D 【解析】太阳能光伏电池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带来大气污染,故A错误;风能属于清洁的新能源,无污染,故B错误;水力发电,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带来大气污染,故C错误;火力发电要燃烧煤等化石能源,从而带来大量的烟尘造成大气污染,故D正确.所以D正确,ABC错误.3. 崔牛先生向客户推介他设计的“超级推进器”,该推进器由超导体、激光器、制冷剂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其神奇之处在于能通过自身的循环工作,源源不断地获得动力,而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的设计违反了( )A. 质量守恒定律B. 电荷守恒定律C. 机械能守恒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答案】D 【解析】任何机器只能转换能量存在的形式,并不能制造能量,题目中的装置是一种永动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故选D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C. 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 气体自由膨胀是可逆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在特定条件下热量会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外界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详解】A、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B、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同时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故B正确;C、热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如电冰箱中热量会由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故C错误;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自由膨胀是可逆过程.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知识,难度不大,注意积累.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外界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大.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内能也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B. 电冰箱能制冷说明热量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热量只能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答案】A【解析】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在外界的影响下,内能也可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故A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能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电冰箱能制冷是在压缩机做功的情况下热量才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量不是自发地自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知,在引起其他变化的情况下,热量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故C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6. 图为某种椅子与其升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M、N两筒间密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M可沿N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在M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A.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大D. 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筒内气体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当气体体积变小时,则外界对气体做功,外界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A正确.7. 对一些机械设备科学性分析正确的是( )A. 空调机既能制冷又能制热,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B. 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C. 即使科学技术有长足进步,将来的热机的效率也达不到100%D. 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答案】C【解析】热传递存在方向性是说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空调的制冷过程是热量从温度较高的室内传到温度较低的制冷剂,再通过压缩制冷剂将热量传到室外,而制热过程也是这样进行的,故A错误.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即使科学技术有长足进步,将来的热机的效率也达不到100%,故C正确.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能够不断地把冰箱内的热量传到外界,同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所以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故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8. 一定质量的0 ℃的冰,全部变成0 ℃的水的过程中( )A. 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吸收热量,内能不变B. 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放出热量,内能增大C. 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D. 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放出热量,内能减小【答案】C【解析】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0 ℃的冰全部变成0 ℃的水,温度保持不变,故分子平均动能不变,但溶化过程要吸热,所以内能增大,故ABD错误,C正确.9. 如图所示,在紫铜管内滴入乙醚,盖紧管塞.用手拉住绳子两端迅速往复拉动,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A. 外界对管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B. 管内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小C. 管内气体内能不变,压强变大D. 管内气体内能增加,压强变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克服绳与金属管间的摩擦做功,使管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由于热传递使得乙醚的温度升高,直至沸腾,管塞会被冲开,管塞被冲开前管内气体内能增加,压强变大.故选D10. 如图所示,密闭绝热容器内有一绝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塞,活塞的上部封闭着气体,下部为真空,活塞与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计.置于真空中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 (弹簧处在自然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现绳突然断开,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活塞静止,气体达到平衡态,经过此过程( )A. Ep 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B. Ep 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 Ep 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D. Ep 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换为气体的内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答案】D【解析】以活塞为研究对象,设气体压强为p 1,活塞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末态时压强为p 2,初态F 弹>mg +p 1S ,由题意可得末态位置必须高于初位置,否则不能平衡,则由ΔU =W (绝热).W 为正,ΔU 必为正,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活塞重力势能增加,末态时,由力的平衡条件知F 弹′=mg +p 2S ,仍然具有一部分弹性势能,故D 正确ABC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 一铜块和一铁块,质量相等,铜块的温度T 1比铁块的温度T 2高,当它们接触在一起时,如果不和外界交换能量,则( )A. 从两者开始接触到热平衡的整个过程中,铜块内能的减少量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B. 在两者达到热平衡以前的任意一段时间内,铜块内能的减少量不等于铁块内能的增加量C. 达到热平衡时,铜块的温度T =D. 达到热平衡时,两者的温度相等【答案】AD【解析】一个系统在热交换的过程中,如果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的热量,直到温度相等,不再发生热交换为止,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变化量相等,故AD 正确, B 错误.根据热平衡方程()()12c m T T c m T T -=-铜铁,解得12c T c T T c c +=+铜铁铜铁,故 C 错误.所以AD 正确,BC 错误.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热量不可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B.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C. 第一类水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D. 第二类水动机不能制成,说明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答案】ABC【解析】热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故A说法错误;由公式ΔU=W+Q知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若同时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故B说法错误;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而对外做功,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故C说法错误;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自然界中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D说法正确.所以选ABC.13.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绝热过程A→B、等容过程B→C、等温过程C→A又回到了状态A,则()A. A→B过程气体降温B. B→C过程气体内能增加,可能外界对气体做了功C. C→A过程气体放热D. 全部过程气体做功为零【答案】AC【解析】【分析】W<,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详解】A.A→B过程是绝热过程,Q=0,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0U Q W∆=+,得0∆<,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故A正确;UB.B→C过程中,气体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律,压强增加,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积不变不做功0U Q WW=,气体吸热,故B错误;W>,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C.C→A过程是等温变化,内能不变0U∆=,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00Q <,气体放热,C 正确;D .全部过程分三个过程,A 到B 气体对外做功10W <,B 到C 不做功,C 到A 外界对气体做功20W >,根据p -V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所做的到B 做功小于C 到A 做功,如下图阴影面积所示,故全部过程做功不为0,故D 错误.故选AC .14. 如图,一绝热容器被隔板K 隔开成a ,b 两部分.已知a 内有一定量的稀薄气体,b 内为真空.抽开隔板K 后,a 内气体进入b ,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在此过程中( )A . 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B. 气体不做功,内能不变C. 气体压强变小,温度降低D. 气体压强不变,温度不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容器内的稀薄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Q=0.稀薄气体向真空扩散没有做功,W=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稀薄气体的内能不变,则温度不变.稀薄气体扩散体积增大,压强必然减小.故B 正确,ACD 错误.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照题目要求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指出下面例子中各是什么物理过程改变物体内能:(1)瓶内的高压气体将瓶塞冲开,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_______.(2)子弹打中木块,木块和子弹的温度升高,__________.(3)电流通过电炉丝,其温度升高,____________.(4)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的温度升高,____________.【答案】(1). 做功(2). 做功(3). 做功(4). 热传递【解析】(1)瓶内的高压气体将瓶塞冲开,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是体积增大对外做功.(2)子弹打中木块,木块和子弹的温度升高,是因为摩擦做功产生热量.(3)电流通过电炉丝,其温度升高是电流做功.(4)将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的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将热量传给水.16. (1)若一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气泡中的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B.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D.气体组成的系统的熵增加(2)若将气泡内的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气泡从湖底上升到湖面的过程中,对外界做了0.6 J的功,则此过程中气泡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又对外界做了0.1 J的功,同时吸收了0.3 J的热量,则此过程中,气泡内气体内能增加了________J.【答案】(1). D(2). 吸收(3). 0.6(4). 0.2【解析】(1)气泡上升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以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变,平均动能也不变,故BC错误;而压强减小体积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根据熵增加原理可知D正确.所以选D.(2)气泡上升过程中T不变,故ΔU=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气体吸收热量为:Q=W=0.6 J.气泡到达湖面后温度上升,ΔU=Q+W=0.3 J-0.1 J=0.2 J.17. 如图所示,为一气缸内封闭的一定质量的气体的p-V图线,当该系统从状态a沿过程a→c→b到达状态b 时,有335J的热量传入系统,系统对外界做功126J,求:(1)若沿a→d→b过程,系统对外做功42J,则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若系统由状态b沿曲线过程返回状态a时,外界对系统做功84J,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传递是多少?【答案】(1)251J (2)放热 (3)293J【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示a→c→b 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W Q ∆=+求出内能的变化.沿a→d→b 过程与a→c→b 过程内能变化相同,再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求出热量.(2)由a→b 和由b→a 内能变化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即可.(1)沿a→c→b 过程,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126335J 209J U W Q ∆=+=-+=沿a→d→b 过程,U W Q ∆='+';[20942]J 251J Q U W '=∆-'=--=() 即有251J 的热量传入系统.(2)由a→b ,209J U ∆=;由b→a ,209J U U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84U W Q J Q ∆'="+"=+";得:()20984J 293J Q "=--=-负号说明系统放出热量,热量传递为293J .18.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容器内用质量为m 的活塞密封一部分气体,活塞与容器壁间能无摩擦滑动,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 ,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T 0,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为h 0.现将整个装置放在大气压强恒为P 0的空气中,当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 后,活塞缓慢上升d 后再次达到平衡,求:(1)外界空气的温度;(2)在此过程中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加量.【答案】(1)000h d T h + ;(2)Q-mgd-pS 0d 【解析】【分析】【详解】(1)取密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活塞上升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000h d s h s T T+=, 解得:外界的空气温度为:000h d T T h +=; (2)活塞上升的过程,密闭气体克服大气压力和活塞的重力做功,所以外界对系统做的功()0W mg p S d =-+,根据势力学第一定律得密闭气体增加的内能()0==U Q W Q mg p S d ∆++﹣;19.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为状态C,其中A→B 过程为等压变化,B→C 过程为等容变化.已知V A =0.3 m 3,T A =T C =300 K,T B =400 K.(1)求气体在状态B 时的体积.(2)说明B→C 过程压强变化的微观原因.(3)设A→B 过程气体吸收热量为Q 1,B→C 过程气体放出热量为Q 2,比较Q 1、Q 2的大小并说明原因.【答案】(1)0.4 m 3 (2)见解析 (3)Q 1大于Q 2,原因见解析【解析】【分析】【详解】(1)设气体在B 状态时的体积为V B ,由盖--吕萨克定律得,,代入数据得V B =0.4m 3.(2)微观原因:气体体积不变,分子密集程度不变,温度变小,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压强减小. (3)Q 1大于Q 2.因为T A =T B ,故A→B 增加的内能与B→C 减小的内能相同,而A→B 过程气体对外做正功,B→C 过程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Q 1大于Q 2.。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一节认识天体运动.................................................................................................... - 1 - 第二节认识万有引力定律............................................................................................ - 5 - 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 9 - 第四节宇宙速度与航天.............................................................................................. - 13 - 章末综合测验................................................................................................................ - 17 -第一节认识天体运动A级合格达标1.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托勒密B.哥白尼C.布鲁诺D.第谷解析: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哥白尼,布鲁诺是宣传日心说的代表人物.答案:B2.关于天体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的运动毫无规律,无法研究B.天体的运动是最完美的、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所以太阳绕地球运动D.太阳系中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解析: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不是做匀速圆周运动,轨迹是椭圆,地球绕太阳转动.日心说虽然最终战胜了地心说,但由于当时人们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它的一些观点也是不准确的,如运动轨道不是圆而是椭圆,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而是变速曲线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D3.(多选)关于开普勒第二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做匀速曲线运动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一定是做变速曲线运动C.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角速度相等,故在近日点处的线速度小于它在远日点处的线速度D.行星绕太阳运动时,由于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它在近日点的线速度大于它在远日点的线速度解析: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故行星做变速曲线运动,A错,B对.行星绕太阳运动时,角速度不相等,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行星在近日点时的线速度最大,在远日点时的线速度最小,C错,D对.答案:BD4.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B.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C.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D.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解析:根据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A错误;根据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所以B正确;在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后,牛顿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故C错误;开普勒整理第谷的观测数据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所以D错误.答案:B5.有两颗行星环绕某恒星运动,它们的运动周期比为27∶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比为()A.3∶1B.27∶1C.9∶1D.1∶9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有R3AT2A=R3BT2B,解得R AR B=3T2AT2B=9∶1,故选项C正确,A、B、D错误.答案:CB级等级提升6.太阳系各行星绕太阳轨道为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A为近日点,C为远日点,B、D为轨道短轴的两个端点,地球从B点经C点运动到D的时间为t1,地球从D点经A点运动到B的时间为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B.t1<t2C.t 1=t 2D.由于需要高等数学积分知识,高中阶段无法比较t 1、t 2的大小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地球在AB 段的速度大小大于BC 段的速度大小,则有AB 段的时间小于BC 段的时间;地球在DA 段的速度大小大于CD 段的速度大小,则有DA 段的时间小于CD 段的时间,所以有t 1>t 2,故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A7.地球和金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金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它们在近日点速度小于远日点速度C.地球和金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之比D.地球和金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A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行星距离太阳越近,速度越大,在近日点速度大于远日点速度,故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r 3地T 2地=r 3金T 2金,则T 2金T 2地=r 3金r 3地,即地球和金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之比,故C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与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速度始终在变化.对于处于不同轨道的地球和金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不相等,故D 错误.答案:C8.(多选)如图所示,已知某卫 星在赤道上空轨道半径为r 1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T ,卫 星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该卫 星掠过其正上方.假设某时刻,该卫 星在A 点变轨进入椭圆轨道,近地点B 到地心距离为r 2.设卫 星由A 到B (只经B 点一次)运动的时间为t ,地球自转周期为T 0,不计空气阻力.则( )A.T =3T 05B.T =3T 08C.t =(r 1+r 2)T 4r 1r 1+r 22r 1D.t =(r 1+r 2)T 6r 1r 1+r 22r 1解析:依题意有2πT ·3T 0-2πT 0·3T 0=5·2π,解得T =3T 08,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知,⎝ ⎛⎭⎪⎫r 1+r 223(2t )2=r 31T 2,解得t =T (r 1+r 2)4r 1r 1+r 22r 1,故C 正确,D 错误. 答案:BC 9.1781年,人们发现了太阳系中的第七颗行星——天王星,但是,它的运动轨迹有些“古怪”: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轨道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总有一些偏差.有人认为是其轨道外侧还有未发现的行星影响其运动,后来据此发现了海王星.设从两行星离得最近时开始计时,到下一次两行星离得最近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t ;设天王星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忽略各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海王星的轨道半径为( )A.3t 2t -T R B. 3⎝ ⎛⎭⎪⎫t -T t 2R C. 3⎝ ⎛⎭⎪⎫t t -T 2R D.tt -T R 解析:由题意可知:海王星与天王星相距最近时,对天体运动的影响最大,且每隔时间t 发生一次.设海王星的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则有⎝ ⎛⎭⎪⎫2πT -2πT ′t =2π,且R ′3T ′2=R 3T 2,联立解得R ′=3⎝ ⎛⎭⎪⎫t t -T 2R .故C 正确. 答案:C10. 土星直径为120 540 km ,是太阳系中的第二大行星,自转周期为10.546 h ,公转周期为29.5年,球心距离太阳1.429×109 km.土星最引人注目的是绕着其赤道的巨大光环.在地球上人们只需要一架小型望远镜就能清楚地看到光环,环的外沿直径约为274 000 km.请由上面提供的信息,估算地球距太阳有多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k 只与太阳的质量有关,则R 3地T 2地=R 3土T 2土,其中T 为公转周期,R 为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代入数据可得R 3地(1年)2=(1.429×1012 m )3(29.5年)2, 解得R 地≈1.50×1011 m =1.50×108 km.答案:1.50×108 km第二节 认识万有引力定律A 级 合格达标1.下面列举的四位大师,他们对世界天文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那么其中排列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A.哥白尼 托勒密 牛顿 开普勒B.托勒密 牛顿 哥白尼 开普勒C.哥白尼 托勒密 开普勒 牛顿D.托勒密 哥白尼 开普勒 牛顿解析: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从人类头顶飞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预示了地心宇宙论的终结;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之后,牛顿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 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答案:D2.(多选)对于万有引力公式F =G m 1m 2r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相距很远,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公式中的r 为两质点间的距离B.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为两球体间的距离C.公式中的万有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 kg 的两质点相距1 m 时的相互作用力D.对于任意的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r 表示两物体重心之间的距离解析:对于相距很远,可看成质点的两物体,公式中的r 为两质点间的距离,故A 正确;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为两球体间的距离,故B 正确;根据F =G m 1m 2r 2知,引力常量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 kg 的两质点相距1 m 时的相互作用力,故C 正确;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若两个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则r 为质点间的距离,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公式中的r 为两球体重心间的距离,故D 错误.答案:ABC3.(多选)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下列办法可以采用的是( ) 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B.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4,距离不变 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大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小为原来的14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F =G m 1m 2r 2可知,选项A 、B 、C 中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都将减少到原来的14,而选项D 中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故选项A 、B 、C 正确. 答案:ABC4.下列关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B.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的质量无关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D.行星对太阳的引力大小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与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成反比解析: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相互的,是同一性质的力,所以选项A 正确;行星对太阳的引力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大小与太阳和行星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行星距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选项B 、C 、D 均错误.答案:A5.(多选)关于引力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力常量是两个质量为1 kg 的质点相距1 m 时的相互吸引力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给出了引力常量的值C.引力常量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D.引力常量的测定,使人们可以测出天体的质量解析:引力常量的大小等于两个质量为1 kg 的质点相距1 m 时的万有引力的数值,而引力常量不是两个质量为1 kg 的质点相距1 m 时的相互吸引力,A 错.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他并未测出引力常量的值,引力常量的值是卡文迪什巧妙地利用扭秤装置在实验室中测出的,B 错.引力常量的测定,成了万有引力定律正确性的证据,而且也可以帮助人们测量天体的质量,这也是测出引力常量的意义所在,C 、D 对.答案:CD6.如图所示,两球间的距离为r ,两球的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A.G m 1m 2r 2B.G m 1m 2r 21C.G m 1m 2(r 1+r 2)2D.G m 1m 2(r 1+r 2+r )2 解析:两球质量分布均匀,可认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由公式可知两球间万有引力应为G m 1m 2(r 1+r 2+r )2,故D 正确. 答案:DB 级 等级提升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F =m v 2r,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v =2πr T,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义式得到的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r 3T 2=k ,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开普勒第三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D.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使用的三个公式都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 解析:物理公式或规律,都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建立的.有些通过实验获得,并能在实验室中进行验证的,如本题中选项A 、B.但有些则无法在实验室中进行证明,如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是根据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归纳出来的,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故开普勒的三大定律都是在实验室中无法验证的定律.公式F =GMm r 2来源于开普勒定律,无法得到验证.故本题正确选项是A 、B.答案:AB8.(多选)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引力远大于月球引力B.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C.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D.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 解析:根据F =G Mm R 2,可得F 太F 月=M 太M 月·R 2月地R 2太地,代入数据可知,太阳对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远大于月球的引力,A 对,B 错.由于月心到不同区域海水的距离不同,所以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引力大小有差异,C 错,D 对.答案:AD9.有两个大小一样、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球体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若用上述材料制成两个半径更小的均匀球体仍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将( )A.等于FB.小于FC.大于FD.无法比较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密度为ρ,则球的质量m =43πR 3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相同的球紧靠在一起时的万有引力F =G m 2(2R )2=49G π2R 4ρ2,由此可知,用同种材料制作两个更小的球,靠在一起时的万有引力F ′,比两个大球紧靠在一起时的万有引力F 小,故选项B 正确.答案:B10.两个质量均匀、密度相同且大小相同的实心小球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如图所示.现将其一个小球按图所示挖去半径为原球半径12的球,并按如图所示的形式紧靠在一起(三个球心在一条直线上),试计算剩余部分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解析:设两实心小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挖去部分质量为m 1,由万有引力公式知,挖去小球前,两实心小球间的万有引力为F =G mm(2r )2.挖去部分与左边球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1=G mm 1⎝ ⎛⎭⎪⎫5r 22,又有m 1∶m =⎝ ⎛⎭⎪⎫12r 3∶r 3=1∶8, 联立得F 1=225F . 则剩余部分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F ′=F -F 1=2325F .答案:2325F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A 级 合格达标1.地球可近似看成球形,由于地球表面上物体都随地球自转,所以有( )A.物体在赤道处受的地球引力等于两极处,而重力小于两极处B.赤道处的角速度比南纬30°大C.地球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且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两极处大D.地面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提供向心力的是重力解析:由F =G Mm R 2可知,若将地球看成球形,则物体在地球表面任何位置受到地球的引力都相等.此引力的两个分力,一个是物体的重力,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在赤道上,向心力最大,重力最小,A 对.地表各处的角速度均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B 错.地球上只有赤道上的物体向心加速度指向地心,其他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均不指向地心,C 错.地面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是万有引力与地面支持力的合力,D 错.答案:A2.某个行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半径也是地球半径的一半,那么一个物体在此行星表面上的重力是地球表面上重力的( )A.14倍 B.12倍 C.4倍 D.2倍解析:物体在某星球表面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G 星=G M 星m r 2星=G 12M 地m ⎝ ⎛⎭⎪⎫12r 地2=2G M 地m r 2地=2G 地,故D 正确.答案:D3.“嫦 娥三号”携带“玉兔”探测车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嫦 娥三号”离月球表面4 m 高时最后一次悬停,确认着陆点.若总质量为M 的“嫦 娥三号”在最后一次悬停时,反推力发动机对其提供的反推力为F ,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半径为R ,则月球的质量为( )A.FR 2MGB.FR MGC.MG FRD.MG FR 2 解析:设月球的质量为M ′,由G M ′M R 2=Mg 和F =Mg 解得M ′=FR 2MG,选项A 正确. 答案:A4.某星球的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则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 )A.3g 4πR 2G B.3g 4πRG C.g RG D.g R 2G解析:根据重力近似等于星球的万有引力,有G Mm R 2=mg ,解得M =gR 2G.把该星球看作均匀球体,则星球体积为V =43πR 3,则其密度为ρ=M V =3g 4πRG. 答案:B5.随着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球上的人们登陆其他星球成为可能.假设未来的某一天,宇航员登上某一星球后,测得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而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差不多,则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A.12B.2倍C.4倍D.8倍解析:由G Mm R 2=mg 得M =gR 2G ,而M =ρ·43πR 3,由两式可得R =3g 4πρG ,所以M =9g 316π2ρ2G 3,易知该星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8倍.D 正确.答案:DB 级 等级提升6.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一个质量为600 kg 的飞行器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月球上的质量仍为600 kgB.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980 NC.在月球表面上方的高空中重力小于980 ND.在月球上的质量将小于600 kg解析: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故A 正确,D 错误;由题意可知,物体在月球表面上受到的重力为地球表面上重力的16,即F =16mg =16×600×9.8 N =980 N ,故B正确;由F =Gm 1m 2r 2知,r 增大时,引力F 减小,在月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可近似认为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故C 正确.答案:D7.2018年10月20日,酒泉 发射中心迎来60岁生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它拥有我国最早的航天发射场和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2013年6月,我国成功实现目标飞行器“神 舟 十 号”与轨道空间站“天 宫 一号”的对接.已知“神 舟 十 号”从捕获“天宫 一号”到两个飞行器实现刚性对接用时为t ,这段时间内组合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θ,地球半径为R ,组合体离地面的高度为H ,万有引力常量为G .据以上信息,可求地球的质量为( )A.(R +H )3θ2Gt 2B.π2(R +H )3θ2Gt 2C.(G +H )3θ24πGt2D.4π4(R +H )3θ2Gt 2解析:组合体在圆轨道运行的周期T =2πθ·t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得GMm (R +H )2=m ⎝ ⎛⎭⎪⎫2πT 2(R +H ),所以M =(R +H )3θ2Gt 2.选项A 正确. 答案:A8. 对于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 星来说,它们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会随着轨道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某同学根据测得的不同卫 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与周期T 关系作出如图所示图像,则可求得地球质量为(已知引力常量为G )( )A.4π2b GaB.4π2aGbC.Ga4π2bD.Gb4π2a解析:根据G Mm r 2=m 4π2T 2r ,得r 3=GMT 24π2,由题图可知r 3T 2=GM 4π2=a b ,所以地球的质量M =4π2a Gb.答案:B9.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 N ,它在以5 m/s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即物体对火箭竖直向下的压力)为9 N ,则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取10 m/s 2)( )A.2倍B.3倍C.4倍D.12解析:设此时火箭离地球表面高度为h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a ,① 在地球表面处mg =G Mm R2,② 由①可得g ′=0.625 m/s 2.③ 又因h 处mg ′=G Mm(R +h )2,④由②④得g ′g =R 2(R +h )2.代入数据,得h =3R ,故选B. 答案:B10.火星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一位宇航员连同宇航服在地球上的质量为50 k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1)在火星上宇航员所受的重力为多少?(2)宇航员在地球上可跳1.5 m 高,他以相同初速度在火星上可跳多高? 解析:(1)由mg =G MmR 2,得g =GM R 2,在地球上有g =GMR 2,在火星上有g ′=G ·19M⎝ ⎛⎭⎪⎫12R 2,所以g ′=409m/s 2,那么宇航员在火星上所受的重力mg ′=50×409N ≈222.2 N.(2)在地球上,宇航员跳起的高度为h =v 202g =1.5 m ,在火星上,宇航员跳起的高度h ′=v 202g ′,联立以上两式得h ′=3.375 m. 答案:(1)222.2 N (2)3.375 m第四节 宇宙速度与航天A 级 合格达标1.不同的地球同步卫 星,下列哪个物理量可能不同( ) A.线速度大小 B.向心力大小 C.轨道半径D.加速度大小解析:同步卫 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4π2T 2r =mv 2r=ma ,则有r = 3GMT 24π2.同步卫 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所以各个同步卫 星轨道半径相同,线速度v =GMr,所以所有地球同步卫 星线速度大小相同,故A 、C 不符合题意.向心加速度a =GM r2,所以加速度大小相同,但质量不知,因此向心力大小不一定相同,故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答案:B2.行星A 、B 都可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其质量之比为1∶2、半径之比为1∶2,则行星A 、B 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之比为( )A.2∶1B.1∶2C.1∶1D.1∶4解析:根据第一宇宙速度计算的表达式可得v 1=GMR,行星A 、B 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之比为1∶1,C 正确,A 、B 、D 错误.答案:C3.已知地球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a 、周期为T .由此可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A.aT2πB.gT2πC.T ag2πD.T a 2+ag2π解析:根据a =4π2T 2R ,解得地球的半径为R =aT24π2,则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gR =agT 24π2=T ag2π.答案:C4.如图所示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三颗人造地球卫 星A 、B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v =gR ,可知三颗卫 星的线速度v A <v B <v CB.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三颗卫 星受到的万有引力F A >F B >F CC.三颗卫 星的向心加速度a A >a B >a CD.三颗卫 星运行的角速度ωA <ωB <ωC解析:由G Mm r 2=m v 2r 得v =GM r ,故v A >v B >v C ,选项A 错误;卫 星受的万有引力F =G Mmr2,但三颗卫 星的质量关系不知道,故它们受的万有引力大小不能比较,选项B 错误;由G Mmr2=ma 得a =GM r 2,故a A >a B >a C ,选项C 正确;由G Mmr2=mω2r 得ω=GMr 3,故ωA >ωB >ωC ,选项D 错误.答案:C5.(多选)我国计划2020年发射 火星 探 测 器.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9,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下列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射速度只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即可B.发射速度只有达到第三宇宙速度才可以C.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D.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约为第一宇宙速度的一半解析:根据三个宇宙速度的意义,可知发射火星探测器的速度应大于第二宇宙速度、小于第三宇宙速度.故选项A 、B 不符合题意,选项C 符合题意.已知M 火=M 地9,R 火=R 地2,则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运行的最大速度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v max ∶v 1=GM 火R 火∶GM 地R 地≈0.5,故选项D 符合题意.答案:CDB 级 等级提升6.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grB.gr6C.gr3D.13gr 解析: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近地飞行的卫 星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 v 2R,①在地球表面有GMmR 2=mg ,② 联立①②式得v =gR .利用类比的关系知该星球第一宇宙速度为v 1=gr6,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 即v 2=gr3.答案:C7.在距地面200 km 的轨道上,宇宙飞船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船的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在飞船中,用弹簧秤测一个物体的重力,读数为零C.在飞船中,可以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因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飞船中一切物体的质量都为零解析:由GMm (h +R )2=m v 2(R +h ),得v =GMR +h < GM R. 所以飞船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 错误;在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用弹簧秤测一个物体的重力,读数为零,故B 正确;在飞船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可以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C 错误;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飞船中一切物体的质量不会改变,故D 错误.答案:B8.在地球上空有许多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 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可以发射一颗静止在上海正上空的同步卫 星,来为2019年10月份NBA 中国赛的上海站提供通信服务B.离地面越高的卫 星,周期越大C.在同一圆周轨道上运动的卫 星,向心加速度大小可能不同D.这些卫 星的发射速度至少为11.2 km/s解析:同步卫 星只能定点在赤道上空,不能静止在上海正上方,故A 项错误;由GMm r 2=m 4π2rT 2可知T =4π2r3GM,故离地面越高的卫 星,运行周期越大,故B 项正确;同一轨道上的卫 星轨迹半径相同,则根据GMm r 2=ma ,可得a =GMr2,故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故C 项错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 星发射速度至少为7.9 km/s ,故D 项错误.答案:B9.已知地球同步卫 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 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6 hB.12 hC.24 hD.36 h解析:同步卫 星的周期与其中心天体的自转周期相同.设地球的半径为R 1,某行星的半径为R 2,地球的同步卫 星的周期为T 1,轨道半径为r 1,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1,某行星的同步卫 星周期为T 2,轨道半径为r 2,行星的平均密度为ρ2,已知T 1=24 h ,r 1=7R 1,r 2=3.5R 2,ρ1=2ρ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有。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小结与检测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小结与检测【知识要点结构梳理】知识要点结构梳理参考答案: 7.9 km/s ,11.2 km/s , 16.7 km/s ,【专题突破】一、人造卫星三种速度辨析: 1.发射速度:是指卫星直接从地面发射后离开地面时的速度。
三个宇宙速度均为发射速度,而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
2.环绕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是指近地卫星的线速度,即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大运行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的两种求法:①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 ,其向心力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其向心加速度近似等于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设地球质量为M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可得G 2RMm =m R v 2解得v =624111037.61089.51067.6⨯⨯⨯⨯=-R GM m/s=7.9 km/s ②由mg =m Rv 2解得v =61037.68.9⨯⨯=gR m/s=7.9 km/s3.运行速度:人造卫星在高空沿着圆形轨道运行的线速度。
由G Mm r 2=m v 2r万有引力定律天体的运动“日心说”与“地心说”内容开普勒运动定律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221Rm m G F =引力常量G 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实验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宇宙速度 成就宇宙航行测量地球的质量 计算天体的质量人造地球卫星第二宇宙速度v=第三宇宙速度v=第一宇宙速度v=得v =GM r .即v ∝1r, 说明卫星的运动轨道半径越大,其运行线速度就越小.实际上由于卫星的轨道半径都大于地球半径,所以卫星的实际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发射速度.所以近地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例1】(2011·福州模拟)“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后,探月成为同学们的热门话题.一位同学为了测算卫星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提出了如下实验方案: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v 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测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 ,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 ,便可测算出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按这位同学的方案,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为( )A .v 02hR B .v 0h 2R C .v 02RhD .v 0R 2h解析:绕月卫星的环绕速度即第一宇宙速度,v =gR ,对于竖直上抛的物体有v 02=2gh ,所以环绕速度为v =gR =v 022h ·R =v 0R2h,选项D 正确. 答案:D 触类旁通1.关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 B .第一宇宙速度又叫脱离速度 C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质量无关 D .第一宇宙速度跟地球的半径无关解析:第一宇宙速度又叫环绕速度,A 对,B 错;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 R 2=m v 2R可知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质量和半径有关,C 、D 错.答案:A二、卫星运行速度、角速度,运行周期及向心加速度与半径r 的关系1.线速度v :由G Mm r 2=m v 2r得v =GMr,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卫星的线速度减小. 2.角速度ω:由G Mm r2=m ω2r 得ω=GMr 3,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角速度减小.3.周期:由G Mm r 2=m 4π2T2r ,得T =2πr 2GM,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卫星的周期增大. 4.加速度:由G Mm r2=ma 得a =GM /r 2,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加速度减小.【例2】假如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根据公式2mv F r =可知,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加速度将减小为原来的12倍B .根据公式 2GMm F r =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小为原来的14倍C .根据公式1v r ω=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D .根据上述A 和B中所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为原来的2倍 解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222GMm mv F mr r r ω===∴v ω==当r 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v倍,ω小为原来的14倍,故选BD 答案:BD点评:分析这类问题,关键是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分析相关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在T 、v 、ω、r 四个量中,一个量发生变化时,另外三个量一定同时变化。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总结课件粤教版
第一定律( 轨道 定律)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二定律( 面积 定Βιβλιοθήκη ) 第三定律( 周期 定律) 内容
万有
引力
定律
及其
m1m2 G r2 卡文迪许 公式:F= ,G为引力常数,由________
万有引力定律 在实验室中测定
应用
适用条件:(1) 质点 间的相互作用
(2)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 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
4 2 r 3 M= GT 2
r 3 GT 2 R 3 ——高空测量 ρ=______ 3 2 GT ρ=______ ——表面测量
r=R,M= 4 2 R 3 GT 2 ______
万有 引力 定律 及其 应用
万有引 力理论 的成就
Mm 人造地球卫星:G 2 = r
r 2π GM 4 m 2 r⇒T=_________ T GM 2 v r m r ⇒v=______ GM 3 2 r mω r⇒ω=_______ GMm r2 ma⇒a=_____
2
3
第一宇宙速度:7.9 km/s 三个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 km/s
第三宇宙速度:16.7 km/s
(3)质点与 质量分布均匀 的球体间的相互作用
GMm gR 2 计算地球的质量(mg=F万):mg= R 2 ⇒M=_____ G
(忽略地球自转影响) 万有 引力 定律 及其 应用 万有引 力理论 的成就 计算天 体的
M 4 3 R 3 密度ρ=______ ⇒
GMm 2 4 质量(F万=F): r2 = m 2 r ⇒ T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
重点探究
一、火箭与人造卫星的发射
1.人造卫星:人造卫星要进入飞行轨道必须有足够大的速度.发射速度大 于7.9 km/s可进入绕地球飞行的轨道,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发射速度大于 或等于11.2 km/s可成为太阳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 2.三级火箭 (1)一级火箭的最终速度达不到发射人造卫星所需要的速度,发射卫星要 用多级火箭.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 飞向太空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火箭的基本原理,了解万有引 1.了解我国火箭技术及人造卫星和
力定律对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 飞船发射等的研究情况,激发学生
2.了解人造卫星的轨道和同步卫星的 的爱国热情.
知识.
2.通过对比“同步卫星、近地卫星、
3.会区别分析同步卫星、近地卫星、 地球赤道上物体”的运行规律,提
度分别为aA、aB、aC,则
√A.ωA=ωC<ωB
B.TA=TC<TB
C.vA=vC<vB
D.aA=aC>aB
图3
解析 答案
总结提升
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 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 相同点: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都满足GMr2m=mvr2=mω2r=m4Tπ22r=ma. 由上式比较各运动量的大小关系,即r越大,v、ω、a越小,T越大.
A.等于7.9 km/s
B.介于7.9 km/s和11.2 km/s之间
√C.小于7.9 km/s
D.介于7.9 km/s和16.7 km/s之间
解析 卫星在圆形轨道上运行的速度 v= GrM.由于轨道半径 r>地球
半径 R,所以 v< GRM=7.9 km/s,C 正确.
高中物理 第三章章末总结(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5
【步步高】2018-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章末总结(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5一、对α粒子散射实验及核式结构模型的理解1.实验结果: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有较大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达到180°.2.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电子绕核运转.3.原子核的组成与尺度(1)原子核的组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2)原子核的大小:实验确定的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而原子的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 m.因而原子内部十分“空旷”.例1 (双选)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是α粒子受力平衡的结果B.绝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运动,说明这些α粒子未受到明显的力的作用,说明原子是“中空”的C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质量和电量比α粒子大得多的粒子在原子内分布空间很小D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内的电子对α粒子的吸引力很大 解析 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方向运动,说明α粒子未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的作用,也说明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讲很小,原子内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A 错,B 对;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受到原子核明显的力作用的空间在原子内很小,α粒子偏转而原子核未动,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和电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和电量,电子的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质量,α粒子打在电子上,不会有明显偏转,故C 对,D 错. 答案 BC例2 设想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氢原子中电子离核最近的轨道半径r 1=0.53×10-10 m ,用经典物理学的知识,试计算在此轨道上电子绕核运动的加速度.解析 因为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高速运动,即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恰好由电子和原子核间的库仑力来提供. 设电子绕核运动的加速度为a , 已知:电子质量m e =9.1×10-31kg电子电量大小q e =质子电量q H =1.6×10-19C ,因为F 库=F 向所以k ·q e ·q H /r 21=m e ·a , 所以a =kq e ·q Hm e r 21=9×109×1.6×10-19×1.6×10-199.1×10-31-102m/s 2=9.01×1022m/s 2答案 9.01×1022m/s 2二、对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理解 1.氢原子的能级对氢原子而言,核外的一个电子绕核运行时,若半径不同,则对应的原子能量也不同.若使原子电离,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使电子摆脱它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的束缚,所以原子电离后的能量比原子其他状态的能量都高.我们把原子电离后的能量记为零,即选取电子离核无穷远时氢原子的能量为零,则其他状态下的能量值就是负的. 原子各能级的关系为E n =E 1n2 (n =1,2,3…) 对于氢原子而言,基态能级:E 1=-13.6 eV ,其他各激发态的能级为:E 2=-3.4 eV ,E 3=-1.51 eV… 2.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所示.图1例3 已知氢原子基态的电子轨道半径为r 1=0.528×10-10m ,量子数为n 的能级值为E n =-13.6n 2eV. (1)求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的动能;(2)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画一张能级图,在图上用箭头标明这些氢原子能发出的光谱线.(3)计算这几种光谱线中最短的波长.(静电力常量k =9×109N·m 2/C 2,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 ,真空中光速c =3.0×108m/s)解析 (1)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则ke 2r 21=mv 2r 1,又知E k=12mv 2, 故电子在基态轨道上运动的动能为:E k =ke 22r 1=9×109-1922×0.528×10-10J=2.18×10-18 J =13.6 eV.(2)当n =1时,能级值为E 1=-13.612eV =-13.6 eV. 当n =2时,能级值为E 2=-13.622eV =-3.4 eV. 当n =3时,能级值为E 3=-13.632eV =-1.51 eV. 能发出的光谱线分别为3→2,2→1,3→1共3种,能级图如图所示.(3)由E 3向E 1跃迁时发出的光子频率最大,波长最短.h ν=E 3-E 1,又知ν=cλ,则有λ=hcE 3-E 1=6.63×10-34×3.0×108[-1.51---19m =1.03×10-7m.答案 见解析点评 由ke 2r 2n =mv 2n r n ,可计算出电子在任意轨道上运动的动能E k n =12mv 2n =ke22r n,并由此计算出相应的电势能E p n ,且E k n =|E n |,E p n =2E n .针对训练1 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4的激发态中,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其中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各为多少?若有一个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4的激发态时,最多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答案 6种 3.1×1015Hz 1.6×1014Hz 3种解析 一群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各种跃迁方式都会发生,即可以从n =4的激光态跃迁到n =3、n =2、n =1的各能级;再从n =3的激发态跃迁到n =2、n =1的各能级;再从n =2的激发态跃迁到n =1的基态.故能发出N =n n -2=6种频率的光子.如图所示为跃迁示意图.最高频率的光子满足h ν1=-0.85 eV -(-13.6 eV)=12.75 eV =2.04×10-18J ,ν1=3.1×1015Hz.最低频率的光子满足h ν2=-0.85 eV -(-1.51 eV)=0.66 eV =1.056×10-19J ,ν2=1.6×1014 Hz.一个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4的激发态时,最多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 三、原子的能级跃迁与电离1.能级跃迁包括辐射跃迁和吸收跃迁,可表示如下: 高能级E m 辐射光子h ν=E m -E n吸收光子h ν=E m -E n低能级E n .2.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 eV 时,也可以被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 eV 时,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3.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被原子吸收,所以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能级的能量差(E =E m -E n ),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例4 将氢原子电离,就是从外部给电子能量,使其从基态或激发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1)若要使n =2激发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多大频率的电磁波照射该氢原子? (2)若用波长为200 nm 的紫外线照射氢原子,则电子飞到离核无穷远处时的速度多大?(电子电荷量e =1.6×10-19C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电子质量m e =9.1×10-31kg)解析 (1)n =2时,E 2=-13.622 eV =-3.4 eV所谓电离,就是使处于基态或激发态的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到n =∞的轨道,n =∞时,E ∞=0.所以,要使处于n =2激发态的原子电离,电离能为 ΔE =E ∞-E 2=3.4 eVν=ΔE h =3.4×1.6×10-196.63×10-34Hz =8.21×1014Hz (2)波长为200 nm 的紫外线一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E 0=h ν=6.63×10-34×3×108200×10-9 J =9.945×10-19J 电离能ΔE =3.4×1.6×10-19J =5.44×10-19J由能量守恒h ν-ΔE =12m e v 2代入数值解得v =9.95×105m/s答案 (1)8.21×1014Hz (2)9.95×105m/s针对训练2 一个氢原子处于基态,用光子能量为15 eV 的电磁波去照射该原子,问能否使氢原子电离?若能使之电离,则电子被电离后所具有的动能是多大? 答案 能 1.4 eV解析 氢原子从基态n =1处被完全电离至少吸收13.6 eV 的能量.所以15 eV 的光子能使之电离,由能量守恒可知,完全电离后还剩余动能E k =15 eV -13.6 eV =1.4 eV.1.(单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金原子核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最小B.电势能最小C.α粒子和金原子核组成的系统的能量最小D.加速度最小答案 A解析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接近金原子核时,金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力是斥力,对α粒子做负功,电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当α粒子离金原子核最近时,它们之间的库仑力最大,α粒子的动能最小.由于受到的金原子核外电子的作用相对较小,与金原子核对α粒子的库仑力相比可以忽略,因此只有库仑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和电势能整体上是守恒的,故系统的能量可以认为不变.综上所述,正确选项应为A.2.(单选)一个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半径为r a的轨道自发地直接跃迁到另一半径为r b 的轨道,已知r a>r b,则在此过程中( )A.原子要辐射一系列频率的光子B.原子要吸收一系列频率的光子C.原子要吸收某一频率的光子D.原子要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答案 D解析因为是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所以应放出光子,因此B、C错误.“直接”从一能级跃迁到另一能级,只对应某一能级差,故只能辐射某一频率的光子.3.(单选)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13.6 eV,当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生跃迁时,可能辐射的光子能量是( )A.1.5 eVB.12.09 eVC.1.89 eV、12.09 eVD.1.89 eV、10.2 eV、12.09 eV答案 D4.(单选)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a,从n=3的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可见光b,则( )图2A .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在1.62 eV 到2.11 eV 之间B .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会辐射出紫外线C .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D .氢原子在n =2的能级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 答案 C解析 由能级跃迁公式ΔE =E m -E n 得: ΔE 1=E 4-E 2=-0.85 eV -(-3.4 eV)=2.55 eV ΔE 2=E 3-E 2=-1.51 eV -(-3.4 eV)=1.89 eV据ΔE =hcλ=h ν知A 错,C 对;ΔE 3=E 4-E 3=-0.85 eV -(-1.51 eV)=0.66 eV ,所以氢原子从n =4的能级向n =3的能级跃迁时能量差对应的光子处于红外线波段,B 错;氢原子在n =2的能级时能量为-3.4 eV ,所以只有吸收光子能量大于等于3.4 eV 时才能电离,D 错.5.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能够自发地向低能级跃迁, (1)跃迁过程中电子动能和原子能量如何变化?(2)可能辐射的光子波长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答案 (1)电子动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 (2)6.58×10-7m 1.03×10-7m 1.22×10-7m解析 (1)电子从外轨道进入内轨道,半径变小,由于ke 2r 2=mv 2r ,则E k =12mv 2=ke22r,由此可知电子动能增大;在此过程中,原子向外辐射光子,因此原子能量减小. (2)原子的可能跃迁及相应波长: ①从n =3到n =2E 3=-1.51 eV ,E 2=-3.4 eV由h ν=h cλ=E m -E n 得λ1=hcE 3-E 2=6.63×10-34×3×1081.89×1.6×10-19 m=6.58×10-7m②从n=3到n=1 E1=-13.6 eVλ2=hc E3-E1=6.63×10-34×3×10812.09×1.6×10-19m=1.03×10-7 m③从n=2到n=1,则λ3=hcE2-E1=6.63×10-34×3×10810.2×1.6×10-19m=1.22×10-7 m。
学年高中物理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质量评估三 粤教版必修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质量评估(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吻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第一次经过实验较正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科学家是()A.卡文迪许B.开普勒C.亚当斯D.牛顿解析:第一次经过实验较正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A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开普勒将第谷的几千个观察数据归纳成简洁的三定律,揭穿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伽利略设计实考据了然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经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解析:开普勒将第谷的几千个观察数据归纳成简洁的三定律,揭穿了行星运动的规律,选项A正确;伽利略设计实考据了然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选项B错误;卡文迪许经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C错误;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和高速运动,选项D错误.答案:A3.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8,可采用的方法是()A.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B.使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 2C.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D.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 4解析:由F=G Mmr2,可知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A错误;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2,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8,B正确;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C错误;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两物体间万有引力保持不变,D错误.答案:B4.两辆质量各为1×105 kg的装甲车相距1 m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相当于()A.一个人的重力量级B.一个鸡蛋的重力量级C.一个西瓜的重力量级D.一头牛的重力量级解析:由F引=Gm1m2r2得F引=0.667 N,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力量级.答案:B5.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好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高度为h,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A.0 B.GM(R+h)2C.GMm(R+h)2D.GMh2解析:“天宫一号”飞船绕地球翱翔时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引=GM(R+h)2,由于“天宫一号”飞船绕地球翱翔时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即mg=GMm(R+h)2,故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GM(R+h)2,应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B6.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大小为F ,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 ) A.F 81 B .F C .9F D .81F解析:依照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者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答案:B7.2015年12月,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进入高为5.0×102 km 的预定轨道.“悟空”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R =6.4×103 km.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悟空”卫星的线速度比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B .“悟空”卫星的角速度比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C .“悟空”卫星的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小D .“悟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解析:地球同步卫星距地表36 000 km ,由v =GM r 可知,“悟空”卫星的线速度要大,因此A 错.由ω=GM r 3可知,“悟空”卫星的角速度要大,即周期要小,由a =GM r 2可知,“悟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要大,因此B 、D 错,C对.答案:C8.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平均的星球表面上以初速度v 0沿竖直方向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过时间t 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A. 2v 0Rt B. v 0Rt C. v 0R2t D .无法确定解析:竖直上抛落回原点的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相反.设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竖直上抛规律可得:v 0=-v 0+gt ,解得g =2v 0t ,由地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供应向心力,得mg =m v 2R ,解得v =gR = 2v 0R t ,故A 正确.答案:A9.我国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极地卫星,卫星飞过两极上空,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是24 h ,由此可知,两颗卫星对照较( )A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距地面较近B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距地面较远C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线速度较大D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角速度较大解析:“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周期小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周期,依照公式r 3T 2=k 解析得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半径r 较小,距地面较近,故A 正确,B 错误.由公式v =GM r 可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运动速度较大,C 错误.由ω=2πT 解析获取,“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角速度较小,D 错误.答案:A10.星球上的物体走开该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gr3 B.gr 6 C.gr 3 D.gr 解析: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G Mm r 2=m v 21r ,在该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 r 2=m g 6,由以上两式得v 1=gr 6,则第二宇宙速度v 2=2v 1=2×gr6=gr3,故A 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吻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关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F =G Mm r 2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公式中的G 是比率系数,是人为规定的B .这一规律是依照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出的C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检验这一规律可否适用于其他天体的方法是比较观察结果与推理结果的吻合性解析:公式F =G Mm r 2中G 是比率系数,与太阳、行星均没关,由实验测得,不是人为规定的,A 错误.该公式由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出,公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间,检验方法是比较观察结果与推理结果的吻合性,B 、D 正确.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错误.答案:BD12.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是1∶2,轨道半径之比是3∶1,则下陈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它们的周期之比是3∶1B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是1∶3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1∶9D .它们的向心力之比是1∶9解析: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时万有引力供应向心力,即G Mm r 2=ma n =m v 2r =mr 4π2T 2,解得a n =G M r 2∝1r 2,v =GM r ∝1r ,T =2πr 3GM∝r 3,故两颗人造卫星的周期之比T 1∶T 2=27∶1,线速度之比v 1∶v 2=1∶3,向心加速度之比a n 1∶a n 2=1∶9,向心力之比F 1∶F 2=m 1a n 1∶m 2a n 2=1∶18,故B 、C 对,A、D错.答案:BC13.设地球的质量为M,平均半径为R,自转角速度为ω,引力常量为G,则有关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同步卫星的轨道与地球的赤道在同一平面内B.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3GMω2C.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3GMω2-RD.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为ω,线速度大小为3GMω解析:同步卫星是指卫星的轨道在赤道上空必然高度、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同样的卫星,因此GMm(R+h)2=mv2(R+h)=mω2(R+h),可求得:h=3GMω2-R,v=3GMω,应选ACD.答案:ACD14.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B、C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下列图,已知m A=m B<m C,则关于三颗卫星,正确的选项是()A.运行线速度关系为v A>v B=v CB.运行周期关系为T A<T B=T CC.向心力大小关系为F A=F B<F CD.半径与周期关系为R3AT2A=R3BT2B=R3CT2C解析:由G Mmr2=mv2r得v=GMr,因此v A>v B=v C,选项A正确;由GMmr2=mr 4π2T2得T=2πr3GM,因此T A<T B=T C,选项B正确;由GMmr2=ma n,得a n=G Mr2,因此a A>a B=a C,又m A=m B<m C,因此F A>F B,F B<F C,选项C错误;三颗卫星都绕地球运行,故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3AT2A=R3BT2B=R3CT2C,选项D正确.答案: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答案中必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火箭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开始阶段是竖直升空,设向上的加速度a=5 m/s2,宇宙飞船中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质量为m=9 kg的物体,当飞船升到某高度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85 N,那么此时飞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地球半径R=6 400 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解析:在地面周边,G MmR2=mg.在高空中,GMm(R+h)2=mg′,在宇宙飞船中,对质量为m的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ma,由以上三式解得:h=3.2×103 km.答案:3.2×103 km16.(10分)为了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在发射时,“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第一要发射到离地面很近的圆轨道,尔后经过多次变轨,最后与在距地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翱翔的“天宫一号”完成对接,假设此后整体保持在距地面高度仍为H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连续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0,地面周边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在近地圆轨道运行的速度与对接后整体的运行速度之比.(用题中字母表示)解析:(1)设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依照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20=mv2R0,在地面周边有G Mm 0R 20=m 0g ,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gR 0.(2)设“神舟十号”在近地圆轨道运行的速度为v 1,依照题意可知v 1=v =gR 0,对接后,整体的运行速度为v 2,依照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0+H )2=m ′v 22R 0+H, 则v 2=gR 20R 0+H, 因此v 1∶v 2=R 0+H R 0.答案:(1)gR 0 (2)R 0+HR 0 17.(12分)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若从地球表面高为h 处平抛一物体,水平射程为60 m ,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水平射程为多少?解析:平抛运动水平位移x =v 0t ,竖直位移h =12gt 2,解以上两式得x =v 0·2hg ,由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 =G Mm R 2,得g =GM R 2,因此g 星g 地=M 星M 地⎝ ⎛⎭⎪⎫R 地R 星2=9×41=36, x 星x 地=g 地g 星=16,x 星=16x 地=10 m. 答案:10 m18.(14分)某行星运行一昼夜时间T =6 h ,若弹簧测力计在其“赤道”上比“两极”处测同一物体重力时读数小10%.(1)则该行星的密度为多大?(2)设想该行星自转角速度加速到某一值时,在“赤道”上的物领悟“飘”起来,这时该行星的自转周期是多少?解析:(1)在两极,因物体随行星自转半径为零,无需向心力,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 R 2=mg ;在赤道上,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一是物体重力,其二为物体随行星转动的向心力,即G Mm R 2=mg ′+m 4π2T 2R .因此mg -mg ′=0.1mg ,0.1G Mm R 2=m 4π2T 2R ,M =40π2R 3GT 2,密度ρ=M 43πR 3=30πGT 2=3.0×103 kg/m 3.(2)对物体原来有0.1GMm R 2=m 4π2T 2R =ma 向,飘起来时:GMm R 2=ma 向=m 4π2T 21R , 由上述两式,得T 1=110T =110×6 h =1.9 h. 答案:(1)3.0×103 kg/m 3 (2)1.9 h。
高中物理粤教版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章末复习课
章末复习课【知识体系】[答案填写]①地球②太阳③a3T2=k④质点⑤Gm1m2r2⑥卡文迪许⑦减小⑧增大⑨减小⑩增大⑪⑫⑬主题一处理天体运动问题的“一”“二”“三”分析处理天体运动问题,要抓住“一个模型”,应用“两个思路”,区分“三个不同”.1.一个模型:无论是自然天体(如行星、月球等),还是人造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站等),只要天体的运动轨迹为圆形,就可将其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2.两个思路.(1)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天体,所需的向心力都来自万有引力.因此,向心力等于万有引力,据此所列方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基本关系式,即G Mmr 2=m v 2r =mω2r =m 4π2T2r =ma .(2)不考虑地球或天体自转影响时,物体在地球或天体表面受到的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 MmR2=mg .变形得GM =gR 2,此式通常称为黄金代换式.3.三个不同.(1)不同公式中r 的含义不同.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 的含义是两质点间的距离;在向心力公式中,r 的含义是质点运动的轨道半径.当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两式中的r 相等.(2)运行速度、发射速度和宇宙速度的含义不同. 以下是三种速度的比较,如表所示.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 ′的含义不同.为卫星轨道半径g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由GMm R 2=mg 得g =GM R2考虑地球的自转时:①GMR2是g 和a 的矢量和.②随纬度θ的增大,a ′减小,g 增大 a ′a ′=ω2R cos θ,其中ω、R 分别是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和半径,θ是物体所在位置的纬度值【典例1】 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 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则有( )A .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B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C .c 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小时解析:对a :GMm R 2-F N =ma ,又F N >0,GMm R 2=mg ,故a <g ,A 错误;由GMmr 2=m v 2r得v =GMr,r b 最小,故b 的速度最大,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B 正确;c 为同步卫星,周期为24小时,故4小时转过的角度为2π24×4=π3,C 错误;因d 的运动周期一定大于c 的周期,故周期一定大于24小时,D 错误.答案:B 针对训练1.(多选)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rR =⎝ ⎛⎭⎪⎫r R 2=r R=R r解析:先研究a 1与a 2的关系,由于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因此,二者角速度相等,由a =rω2得a 1a 2=rR,选项A 正确,B 错误;再研究v 1与v 2的关系,由于二者均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 r 2=m v 2r ,因此根据线速度公式v=G Mr 可得v 1v 2=Rr,选项C 错误,D 正确. 答案:AD主题二 天体运动中的双星问题众多的天体中如果有两颗恒星,它们靠得较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着中间的某一点共同转动,这样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如图所示为质量分别是m 1和m 2的两颗相距较近的恒星.它们间的距离为L .此双星问题的特点是:(1)两星的运行轨道为同心圆.(2)两星的运动半径之和等于它们间的距离,即r 1+r 2=L .(3)两星的转动周期(角速度)相同.由于m 1r 1ω2=m 2r 2ω2,即m 1r 1=m 2r 2,所以双星中某星的运动半径与其质量成反比.若已知双星的运动周期T ,由G m 1m 2L2=m 1r 1⎝ ⎛⎭⎪⎫2πT 2和G m 1m 2L 2=m 2r 2⎝ ⎛⎭⎪⎫2πT 2可求得两星的总质量为m 1+m 2=4π2L 3GT 2.【典例2】 两个靠得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这两颗恒星必须以一定的角速度绕二者连线上的一点转动才不至于由于万有引力作用而吸在一起,已知两颗星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相距L ,试求这两颗星的中心位置和转动的周期.解析:设两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均为T ,转动中心O 距m 1距离为R 1,由两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两颗星间万有引力提供,有:G m 1m 2L 2=m 14π2T 2R 1,G m 1m 2L 2=m 24π2T 2(L -R 1). 解得R 1=m 2L m 1+m 2,T =2πLLG (m 1+m 2).答案:m 2Lm 1+m 22πLLG (m 1+m 2)针对训练2.(多选)甲、乙两恒星相距为L ,质量之比m 甲m 乙=23,它们离其他天体都很遥远,我们观察到它们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由此可知( )A .两恒星一定绕它们连线的某一位置做匀速圆周运动B .甲、乙两恒星的角速度之比为2∶3C .甲、乙两恒星的线速度之比为 3∶ 2D .甲、乙两恒星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3∶2解析:据题可知甲、乙两恒星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围绕两星连线上的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一定相同,故A 正确,B 错误.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角速度大小相等,向心力大小相等,则有:m 甲r 甲ω2=m 乙r 乙ω2,得:r 甲r 乙=m 乙m 甲=32.根据v =rω,知v 甲∶v 乙=r 甲∶r 乙=3∶2.故C 错误.根据a =rω2知,向心加速度之比a 甲∶a 乙=r 甲∶r 乙=3∶2,故D 正确.答案:AD统揽考情本章的主线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航天技术中的应用,在高考考查中属于每年必考内容,在全国卷中一般只考查一道选择题,占6分,命题的热点主要是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还有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天体的质量、密度,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分析航天器、卫星的运行规律.在试题中,有时也考查双星模型与能量综合等问题.真题例析(多选)(2023·天津卷)P1、P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1、s2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1、P2周围的a与r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则()A.P1的平均密度比P2的大B.P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2的小C.s1的向心加速度比s2的大D.s1的公转周期比s2的大解析:由图象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可知,P1、P2两行星的半径R相等,对于两行星的近地卫星:G MmR2=ma,得行星的质量M=R2aG,由a-r2图象可知P1的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所以P1的质量大,平均密度大,选项A正确;根据G MmR2=m v2R得,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GMR,由于P1的质量大,所以P1的第一宇宙速度大,选项B错误;s1、s2的轨道半径相等,由a-r2图象可知s1的向心加速度大,选项C 正确;根据G Mmr 2=m ⎝ ⎛⎭⎪⎫2πT 2r 得,卫星的公转周期T =2πr 3GM,由于P 1的质量大,故s 1的公转周期小,选项D 错误.答案:AC 针对训练(2023·北京卷)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A .地球公转的周期大于火星公转的周期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C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解析:根据G Mmr 2=m ⎝ ⎛⎭⎪⎫2πT 2r =m v 2r =ma n =mω2r 得,公转周期T =2πr 3GM,故地球公转的周期较小,选项A 错误;公转线速度v =GMr,故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较大,选项B 错误;公转加速度a n =GMr 2,故地球公转的加速度较大,选项C 错误;公转角速度ω=GMr 3,故地球公转的角速度较大,选项D 正确. 答案:D1.(2023·重庆卷)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 ,距地面高度为h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A .0解析:飞船受的万有引力等于在该处所受的重力,即G Mm(R +h )2=mg ,得g =GM(R +h )2,选项B 正确. 答案:B2.(2023·福建卷)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 1、r 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则( )=r 2r 1=r 1r 2=(r 2r 1)2 =(r 1r 2)2 解析:对人造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 2=m v 2r ,可得v =GMr.所以对于a 、b 两颗人造卫星有v 1v 2=r 2r 1,故选项A 正确. 答案:A3.(2023·江苏卷)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 ”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质量的比值约为( )B .1C .5D .10解析:行星绕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 2=m 4π2T 2r ,则M 1M 2=⎝ ⎛⎭⎪⎫r 1r 23·⎝ ⎛⎭⎪⎫T 2T 12=⎝ ⎛⎭⎪⎫1203×⎝ ⎛⎭⎪⎫36542≈1,选项B 正确.答案:B4.(2023·山东卷)如图,拉格朗日点L 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 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以a 1、a 2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3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a 2>a 3>a 1B .a 2>a 1>a 3C .a 3>a 1>a 2D .a 3>a 2>a 1解析:空间站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相同,由a =⎝ ⎛⎭⎪⎫2πT 2r 知,a 2>a 1;对地球同步卫星和月球,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 2=ma ,可知a 3>a 2,故选项D 正确.答案:D5.(多选)(2023·课标全国Ⅰ卷改编)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03 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 2,则此探测器( )A .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B .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C .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相对月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解析:在地球表面附近有G M 地m R 2地=mg 地,在月球表面附近有G M 月mR 2月=mg 月,可得g 月=1.656 m/s 2,所以探测器落地的速度为v =2g 月h =3.64 m/s ,故A 错误;探测器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为F =mg 月≈2×103 N ,B 正确;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错误;在靠近星球的轨道上有G MmR2=mg =m v 2R ,即有v =gR ,可知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球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故选项D正确.答案:BD。
2018_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复习课课件粤教版必修2
解析:由题图可知,冥王星与卡戎绕 O 点转动时每 转一圈所用的时间相同,故 D 对,A 错;冥王星与卡戎 M冥m卡 绕 O 点转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G 2= (r冥+r卡) r 卡 M冥 7 M 冥 ω r 冥=m 卡 ω r 卡,故 = = ,B 错,C 对. r冥 m卡 1
2 2
答案:CD
解析: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则
2π GMm 2 有 = m (R+h),无法计算得到卫星的质量, (R+h)2 T
GMm 更无法确定其密度及向心力大小, A、 B 项错误; 又 2 = R 3 gR2T2 m0g,联立两式可得 h= -R,C 项正确;由 v= 4π2 2π(R+h) ,可计算出卫星的线速度的大小,D 项正确. T 答案:CD
a=rω2 地,r 为地面上某 点到地轴的距离,ω 为 地球自转角速度
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减小
[典例❶]
(多选)同步卫星离地距离为 r, 运行速度为
v1, 加速度为 a1, 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 速度为 a2,第一宇宙速度为 v2,地球半径为 R,则( a1 r A. = a2 R v1 R2 C. = 2 v2 r a1 R2 B. = 2 a2 r v1 D. = v2 R r )
解析:设脉冲星质量为 M,密度为 ρ,根据天体运动
2π2 GMm M M 规律知: 2 ≥m·T R,ρ= = ,代入可得 ρ=5 V R 4 πR3 3
×1015 kg/m3,故 C 正确,故选 C. 答案:C
3.(2018· 北京卷)若想检验“使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 与“使苹果落地的力”遵循同样的规律,在已知月地距离 约为地球半径 60 倍的情况下,需要验证( ) 1 A.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约为地球吸引苹果的力的 2 60 1 B. 月球公转的加速度约为苹果落向地面加速度的 2 60 1 C.自由落体在月球表面的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6 1 D.苹果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为在地球表面的 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章末质量评估(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第一次通过实验较准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的科学家是( ) A .卡文迪许 B .开普勒 C .亚当斯D .牛顿解析:第一次通过实验较准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故A 正确,B 、C 、D 错误.答案: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普勒将第谷的几千个观察数据归纳成简洁的三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 .伽利略设计实验证实了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C .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D .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解析:开普勒将第谷的几千个观察数据归纳成简洁的三定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选项A 正确;伽利略设计实验证实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选项B 错误;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C 错误;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和高速运动,选项D 错误.答案:A3.要使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8,可采取的方法是( )A .使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B .使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2C .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D .使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解析:由F =G Mmr2,可知两物体的质量各减少一半,距离保持不变,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A 错误;两物体间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2,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8,B 正确;使其中一个物体质量减为原来的14,距离不变,两物体间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4,C 错误;两物体质量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减为原来的14,两物体间万有引力保持不变,D 错误.答案:B4.两辆质量各为1×105kg 的装甲车相距1 m 时,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相当于( ) A .一个人的重力量级 B .一个鸡蛋的重力量级 C .一个西瓜的重力量级 D .一头牛的重力量级解析:由F 引=G m 1m 2r 2得F 引=0.667 N ,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力量级. 答案:B5.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飞船内进行了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演示了一些完全失重状态下的物理现象.若飞船质量为m ,距地面高度为h ,地球质量为M ,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则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A .0 B.GM(R +h )2C.GMm(R +h )2D.GM h 2解析:“天宫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时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GM(R +h )2,由于“天宫一号”飞船绕地球飞行时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即mg =G Mm(R +h ),故飞船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g =GM(R +h )2,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答案:B6.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81倍,若地球吸引月球的力的大小为F ,则月球吸引地球的力的大小为( )A.F81B .FC .9FD .81F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二者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答案:B7.2015年12月,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进入高为5.0×102km 的预定轨道.“悟空”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R =6.4×103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悟空”卫星的线速度比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B .“悟空”卫星的角速度比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C .“悟空”卫星的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小D .“悟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小 解析:地球同步卫星距地表36 000 km ,由v =GMr可知,“悟空”卫星的线速度要大,所以A 错.由ω=GM r 3可知,“悟空”卫星的角速度要大,即周期要小,由a =GMr2可知,“悟空”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要大,因此B 、D 错,C 对.答案:C8.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上以初速度v 0沿竖直方向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过时间t 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A.2v 0RtB.v 0Rt C. v 0R2tD .无法确定 解析:竖直上抛落回原点的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方向与初速度相反.设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由竖直上抛规律可得:v 0=-v 0+gt ,解得g =2v 0t,由地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提供向心力,得mg =m v 2R,解得v =gR =2v 0Rt,故A 正确.答案:A9.我国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极地卫星,卫星飞过两极上空,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是地球同步卫星,周期是24 h ,由此可知,两颗卫星相比较( )A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距地面较近B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距地面较远C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线速度较大D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角速度较大解析:“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周期小于“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周期,根据公式r 3T2=k分析得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半径r 较小,距地面较近,故A 正确,B 错误.由公式v =GM r 可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运动速度较大,C 错误.由ω=2πT分析得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角速度较小,D 错误.答案:A10.星球上的物体脱离该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gr3B.gr6 C.gr3D.gr 解析: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G Mm r 2=m v 21r ,在该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 r 2=m g6,由以上两式得v 1=gr6,则第二宇宙速度v 2=2v 1=2×gr6=gr3,故A 正确.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关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F =G Mmr2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G 是比例系数,是人为规定的B .这一规律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出的C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D .检验这一规律是否适用于其他天体的方法是比较观测结果与推理结果的吻合性 解析:公式F =G Mm r2中G 是比例系数,与太阳、行星均无关,由实验测得,不是人为规定的,A 错误.该公式由开普勒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出,公式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间,检验方法是比较观测结果与推理结果的吻合性,B 、D 正确.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错误.答案:BD12.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之比是1∶2,轨道半径之比是3∶1,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周期之比是3∶1B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是1∶ 3C .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1∶9D .它们的向心力之比是1∶9解析: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 Mm r 2=ma n =m v 2r =mr 4π2T2,解得a n =G M r 2∝1r2,v =GM r ∝1r,T =2πr 3GM∝r 3,故两颗人造卫星的周期之比T 1∶T 2=27∶1,线速度之比v 1∶v 2=1∶3,向心加速度之比a n 1∶a n 2=1∶9,向心力之比F 1∶F 2=m 1a n 1∶m 2a n 2=1∶18,故B 、C 对,A 、D 错.答案:BC13.设地球的质量为M ,平均半径为R ,自转角速度为ω,引力常量为G ,则有关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步卫星的轨道与地球的赤道在同一平面内B .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 =3GMω2C .同步卫星的离地高度为h =3GMω2-RD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为ω,线速度大小为3GM ω解析:同步卫星是指卫星的轨道在赤道上空一定高度、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卫星,所以G Mm (R +h )2=m v 2(R +h )=m ω2(R +h ),可求得:h =3GM ω2-R ,v =3GM ω,故选ACD. 答案:ACD14.三颗人造地球卫星A 、B 、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已知m A =m B <m C ,则对于三颗卫星,正确的是( )A .运行线速度关系为v A >vB =vC B .运行周期关系为T A <T B =T C C .向心力大小关系为F A =F B <F CD .半径与周期关系为R 3A T 2A =R 3B T 2B =R 3C T 2C解析:由G Mm r 2=m v 2r得v =GM r ,所以v A >v B =v C ,选项A 正确;由G Mm r 2=mr 4π2T2得T =2π r 3GM ,所以T A <T B =T C ,选项B 正确;由G Mm r 2=ma n ,得a n =G Mr 2,所以a A >a B =a C ,又m A =m B <m C ,所以F A >F B ,F B <F C ,选项C 错误;三颗卫星都绕地球运行,故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A T 2A=R 3B T 2B =R 3CT 2C,选项D 正确. 答案:AB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演算步骤,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10分)火箭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开始阶段是竖直升空,设向上的加速度a =5 m/s 2,宇宙飞船中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质量为m =9 kg 的物体,当飞船升到某高度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85 N ,那么此时飞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地球半径R =6 400 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解析:在地面附近,G MmR2=mg . 在高空中,G Mm(R +h )2=mg ′,在宇宙飞船中,对质量为m 的物体,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ma , 由以上三式解得:h =3.2×103km. 答案:3.2×103km16.(10分)为了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在发射时,“神舟十号”宇宙飞船首先要发射到离地面很近的圆轨道,然后经过多次变轨,最终与在距地面高度为H 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飞行的“天宫一号”完成对接,假设之后整体保持在距地面高度仍为H 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继续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R 0,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在近地圆轨道运行的速度与对接后整体的运行速度之比.(用题中字母表示)解析:(1)设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0=m v 2R 0,在地面附近有GMm 0R 20=m 0g ,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v =gR 0.(2)设“神舟十号”在近地圆轨道运行的速度为v 1,根据题意可知v 1=v =gR 0,对接后,整体的运行速度为v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0+H )2=m ′v 22R 0+H, 则v 2=gR 20R 0+H,所以v 1∶v 2=R 0+HR 0. 答案:(1)gR 0 (2)R 0+HR 017.(12分)某星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若从地球表面高为h 处平抛一物体,水平射程为60 m ,则在该星球上从同样高度以同样的初速度平抛同一物体,水平射程为多少?解析:平抛运动水平位移x =v 0t , 竖直位移h =12gt 2,解以上两式得x =v 0·2h g,由重力等于万有引力mg =G Mm R 2, 得g =GM R2,所以g 星g 地=M 星M 地⎝ ⎛⎭⎪⎫R 地R 星2=9×41=36,x 星x 地=g 地g 星=16,x 星=16x 地=10 m. 答案:10 m18.(14分)某行星运行一昼夜时间T =6 h ,若弹簧测力计在其“赤道”上比“两极”处测同一物体重力时读数小10%.(1)则该行星的密度为多大?(2)设想该行星自转角速度加快到某一值时,在“赤道”上的物体会“飘”起来,这时该行星的自转周期是多少?解析:(1)在两极,因物体随行星自转半径为零,无需向心力,其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R2=mg ; 在赤道上,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一是物体重力,其二为物体随行星转动的向心力,即G Mm R 2=mg ′+m 4π2T2R .所以mg -mg ′=0.1mg ,0.1G Mm R 2=m 4π2T 2R ,M =40π2R3GT 2,密度ρ=M 43πR 3=30πGT 2=3.0×103 kg/m 3.(2)对物体原来有0.1GMm R 2=m 4π2T2R =ma 向,飘起来时:GMm R 2=ma 向=m 4π2T 21R ,由上述两式,得T 1=110T =110×6 h =1.9 h.答案:(1)3.0×103kg/m 3(2)1.9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