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血管CTA双能同步减影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7
86
·临床研究·
头颈部血管CTA双能同步减影及其临床应用
秦慧昊,张韡(通讯作者)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关键词:头颈部血管;减影
中图分类号:R32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7.072
0 引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但因其有创性、风险性及价格昂贵、技术难度等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CT血管造影CTA因其无创、快速方便、经济等优点,在头颈血管病诊断和治疗方案中日益重要。

64层以上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大和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率,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头颈血管CTA有着优异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快速无创地检出头颈血管病变,但在显示颅底和邻近骨结构的血管时易受容积效应的干扰,造成病变漏诊或显示不完全[1-3]。

为了解决颅底骨结构干扰,有学者提出采用蒙片匹配法去除骨结构[4],以清楚显示床突下的颈内动脉,这一方法需要专用的软件和技术,且近颅骨的血管边缘存在伪影,易造成血管的假性狭窄和血管病变漏诊。

用阈值消除法或手动编辑去除骨结构,费时费力,且受到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容易增加伪影,不利于头颈血管病变显示。

头颈部血管双能同步减影 CTA,同步减影是指通过同步获取空间数据相同的平扫和增强 两个序列,经过薄层重建后再减影,得到一组去除骨和脑组织等不强化组织的减 影原始数据,用这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血管图像(如图1)。

双能则是指平扫采取较低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增强时采取较高的管电压和管电流。

应用双能扫描可以减少平扫时辐射剂量,且平扫由于管电压减低致骨结构 CT 值增大、减影后的骨CT值为负值,增大了与血管的反差,使得成像更容易。

1 材料和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行头颈部CTA的病例共计55例,行双能同步减影血管成像。

扫描方法:双能同步减影血管成像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非常重要一点就是平扫和增强扫是否满足同步匹配的条件。

所谓同步匹配指球管曝光空间位置(XYZ轴)均一致,Z轴一致指球管曝光扫描起始、结束位置一致,XY轴一致指球管曝光时起始角度一致。

为保证同步匹配,采用如下扫描设置:平扫扫描时间+平扫和增强扫之间的延迟时间=球管旋转速度的整数倍。

平扫时采用低的扫描参数管电压 100KV 管电流 300MA, 增强使用常规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 管电流400MA。

2 结果
55个病例均能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颅内各主要动脉及其血管分支。

5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头颈动脉的钙化或非钙化斑块,造成相应的血管狭窄。

2例患者发现了颅内动脉瘤。

烟雾病和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各1例。

3 讨论
3.1 头颈部血管双能同步减影成像的优缺点。

头颈部血管双能同步减影成像的优势在于:①安全性好:CTA 检查是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几乎无创伤不会造成严重不良反应,较血管造影安全。

②检查时间短,整个血管双能同步减影检查多在30秒内完成。

一次扫描可显示双侧颈内外系统和椎动脉系统的血管结构,无须多次打药和扫描。

③病变定位准确:CTA可显示头颈血管的三维空间的立体结构,并可进行任意方位和任意角度的旋转,以使病变得以最清晰显示,不仅显示其本身和病变,还可显示与周缘组织的关系特别是与颅骨的关系,有助于手术方
本研究显示,治疗非感染性非免疫炎症性角膜病变,给予患者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缩短患者的角膜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4]。

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可以起到屏障作用,使受损上皮得到保护,从而减轻角膜刺激症状;第二、可以阻止病灶的扩展并可促进病灶的愈合;第三、镜片能增加角膜表面水分,从而减轻水肿;第四、具有局部药物的贮存与释放功能,发挥治疗作用;第五、为角膜提供机械支撑、加固和保护作用;第六、不用绷带包眼,可频繁点眼药水,保持药物浓度,便于冲洗结膜囊内分泌物,同时便于观察角膜情况;第七,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

本次研究的课题为:探析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治疗非感染性非免疫炎症性角膜病变转归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研究发现,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在疾病症状缓解时间、角膜修复时间均较长、致盲率方面均较高,而给予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相对较好。

此外,对两组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复发率仅为2.17%,而对照组复发率达到13.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5],从此次研究中可以看出,相对于常规治疗,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且长期治疗效果较佳,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非感染性非免疫炎症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上,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降低致盲率,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和修复时间,值得在角膜病变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红宇,丰艳群.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细菌性感染性角膜疾
病后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3):145-146.
[2] 张秀娟,李雪丽,勾晓梅,等.共焦显微镜对真菌性角膜炎药物治
疗后转归的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4):441-442.
[3] 王忠浩,梁轩伟,曾阳发,等.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对Tono-pen眼
压计测量角膜病变患者眼压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1):100-104.
[4] 张瑞帆,刘治容.角膜上皮下羊膜移植术联合绷带式角膜
接触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疗效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4):116-118.
[5] 王洪格,万霞,王亚玲,等.近视眼配戴非球面软性亲水性角膜接
触镜与NUV型软性亲水性角膜接触镜的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6):537-54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7期
87
案的制定和支架术后复查。

④图像清晰:可同时显示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及 Willis 环,利于观察颅内动脉全貌,血管壁的钙化斑块,支架术后的形态。

⑤适用范围广:CTA 不仅显示脑动脉瘤、烟雾病、 AVM、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还可血管与肿瘤、颅骨间的关系。

不足之处是:①对检查者要求高:整个过程要保证患者严格制动,否则减影效果差。

②辐射剂量大:由于增加一次平扫,增加一定量的辐射剂量。

3.2 头颈部血管双能同步减影成像的临床应用 。

头颈部血管双能同步减影成像临床应用广泛,但主要用于颅底骨组织影响血管病变观察的疾病,如位于床突下方颅内动脉瘤、烟雾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及 颌面颅颈部肿瘤。

3.2.1 在颅内动脉瘤中应用。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异常膨出,好发于颅底动脉分叉处,约70%发生于 willis 环,20%发生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其余部位常见于 M2 段起始分叉处、 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尖。

颅内动脉的检出对于临床及其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是 CTA、MRA、DSA,双能同步减影 CTA 在临床工作中日益广泛使用,较常 规 CTA 其去除颅骨结构,避免邻近颅骨动脉瘤的漏诊[5],尤其对于床突下的小动 脉瘤(如图3),完整显示血管病变形态,及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动 脉瘤的筛查、诊断和动态观察.更有利于动脉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另对于动脉瘤 手术后的复查更为突出,动脉瘤治疗使用金属夹或金属栓塞物,常规 CTA 可出现大量金属伪影,影响观察,由于金属植入又无法行 MRI 检查,头颅血管双能同步减 影 CTA 不失为好的无创检查。

3.2.2 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中应用。

烟雾病患者往往以脑出血或脑梗死而就诊,其 CT 平扫图像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往往依赖 DSA、CTA 和 MRA 检查,但通常急性期患者情较重,不适合 DSA 检 查,MRA 检查时间长,抢救设备不能进入 MR 机房。

随着多层螺旋 CT 在临床的普 及,CTA 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受颅底高密度骨质结构影响,ICA 远端显影不满意,常规 CTA 需进行去骨处理,难度和工作量较大,若不进行去骨 处理则影响颅底血管病变显示[6];双能同步减影 CTA 能够得到高质量脑血管图像 (如图4),其优势如下:减影 CTA 由于有 CT 平扫、CT 增强的原始图像,可显示脑内病变情况;减影 CTA 去除骨结构和颅内高密度灶,获取的血管影可从三维 空间更清楚的显示 ICA 系 1-4 级血管,同时还可显示狭窄血管,脑底异常的血管 网,狭窄远端血管及侧枝血管情况,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制定方案提供动脉血管的全景图。

3.3 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中应用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是指颅内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本身或其在海绵窦段内的分支破裂,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动、静脉沟通,导致海绵窦内压力增高,临床症状典型,影像诊断主要为 CTA、MRI 及 DSA 检查.常规 CTA 能显示瘘口位置, 但不易显示病变全景,MRI 空间位置不强,DSA 检查常作为治疗时检查手段,术 前可先行双能同步减影CTA,显示瘘口位置、数量、大小及有无异常的颅内静脉扩张(如图 5),为介入手术术前评估、术中操作难易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 供有力的依据。

总之,双能同步减影 CTA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较常规 CTA可以明显缩短后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颅底血管病变的检出,对于血管病变及颌面颅颈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Teksama M McKinney A,Casey S,et al.Multi-section CT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cerebral aneurysms[J.
AJNR,2004,25(9):1485-1492.
[2] Matsumodo M,Sato M,Nakano M,et al.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guided surgrey of acute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J].J neurosurg, 2001,94(5):718-727.
[3] White PM,Teasdale FM,Wardlaw JM,et al.Intracranial
aneursms:CT angiography and MR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prospection blinded comparison in alarge patient cohort [J].
Radiology,2001,219(3):739-749.
[4] Majoie CB,Van Straten M,Venema HW,et al.Mulitesection CT
venograph of the durai sinuse and cerebral veins by using matched mask bone elimination AJNR,2004,25 (5):787-791. [5] 张志伟,吕发金,曾勇明,等.数字减影 CT 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
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学技术,2007,23(3):450-452. [6] 李小虎,王万勤,钱银峰,等.64 层螺旋 CT 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
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9(12):1239-
1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