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平顺性、通过性

合集下载

车辆工程考研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车辆工程考研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 驶速度。

2。

最高车速:在水平良好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3。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汽车由Ⅰ档或Ⅱ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 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4。

超车加速时间: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5。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6.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7。

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8.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空气阻力:压力阻力、摩擦 阻力; 压力阻力: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

)9.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衡质量的惯性力,常以δ份计入旋转质 量惯性力偶矩后的汽车旋转质量系数。

10。

动力因数:驱动力和空气阻力之差与汽车重力的比值。

11。

附着力ϕF :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12.附着系数ϕ :地面对轮胎切向作用力的极限值ϕF 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Z F 之比。

13.附着率ϕC :作用在驱动轮上的转矩所引起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X F 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Z F 的比 值。

(汽车的附着力决定于附着系数以及地面作用于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14.后备功率:汽车发动机功率与阻力功率的差值.15。

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16.碳平衡法:燃油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碳质量的总和与燃烧前的燃油中碳质量总和应该相等。

17.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所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18。

传动系最大传动比:变速器Ⅰ挡传动比1g i 与主减速器传动比i 0的乘积。

19。

C 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20。

制动性:汽车行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汽车理论第五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理论第五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定义: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受到的道路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滚动祖力。

2)产生机理:由于轮胎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轮胎在硬支律路面上行驶时加载变形曲线和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会有能全损失,即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这种迟滞损失表现为一种阻力偶。

当车轮不滚动时,地面对丰轮的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是前后对称的;当车轮滚动时,由于弹性阻滞现象,处于压缩过程的前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就会大于处于压缩过程的后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这样,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前后不对称,而使他们的合力FZ相对于法线前移一个距离a,它随弹性迟滞损失的增大变大。

即滚动时有滚动阻力偶Tf = FZ.•a阻碍车轮滚动。

3]作用形式: Tf = Wf,Tf= Tf/r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

=+由计算机作图有:空车、满载时汽车动力性有无变化?为什么?答:动力性会发生变化。

因为满载时汽车的质量会增大,重心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质量增大,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都会增大,加速时间会增加,最高车速降低。

重心位置的改变会影响车轮附着率,从而影响最大爬坡度。

如何选择汽车发动机功率?答:发动机功率的选择常先从保证汽车预期的最高车速来初步确定。

若给出了期望的最高车速,选择的发动机功率应大体等于,但不小于以最高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但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因发动机负荷率偏低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在实际工作中,还利用现有汽车统计数据初步估计汽车比功率来确定发动机应有功率。

不少国家还对车辆应有的最小比功率作出规定,以保证路上行驶车辆的动力性不低于一定水平,防止某些性能差的车辆阻碍车流。

超车时该不该换入低一挡的排挡?答:超车时排挡的选择,应该使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到较高的车速,所以是否应该换入低一挡的排挡应该由汽车的加速度倒数曲线决定。

考研《汽车理论》(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考研《汽车理论》(学术学位)考试大纲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主要考察轮胎的侧偏特性、线性两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 的响应、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操纵稳定性试验等内容。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主要考察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 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双轴汽车的振动、“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平顺性试验等内容。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19
汽车理论
专业类别: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机械工程
一、基本内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主要考察汽车的动力性指标、汽车的驱动力、汽车的行驶阻力、行驶
方程式、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汽车的动力特性图、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整车受力分析与计 算、附着率及汽车的功率平衡等内容。
3、总分:150 分
4、各部分内容的考分比例:
汽车的动力性
30 分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0 分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10 分
汽车的制动性
30 分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30 分
汽车的平顺性
30 分Biblioteka 汽车的通过性10 分
5、考试题型:
简答题 综合题(计算与分析)
三、主要参考书目
《汽车理论》(第 5 版),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年 3 月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主要考察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燃油经济性的计算、影响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及新一代高效率节能汽车的研究等内容。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主要考察汽车发动机功率的选择、最小传动比的选择、最 大传动比的选择及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等内容。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主要考察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地面制动力、 路面附着系数、附着力、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计算、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及制动力的分配等内 容。

汽车理论各章知识点

汽车理论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动力性主要由三方面指标来评定:1)汽车的最高车速µamax: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2)汽车的加速时间t: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

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Ⅰ挡或Ⅱ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挡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档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权利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ⅰmax:是指Ⅰ挡最大爬坡度。

汽车的上坡能力实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ⅰmax表示的。

3汽车的驱动力: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t(方向与Fo相反)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4汽车驱动力公式Ft=5汽车驱动力图6汽车的行驶阻力的分类1)滚动阻力Ff2)空气阻力Fw(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压力阻力又分为四部分: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诱导阻力3)坡度阻力Fi(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汽车的坡度阻力)道路阻力:由于坡度阻力和滚动阻力均属于与道路有关的阻力,而且均与汽车重力成正比,故可以把这两种阻力合在一起称作道路阻力4)加速阻力Fj(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7汽车行驶方程式Ft=Ff+Fw+Fi+Fj (N)Ff=Wf f-滚动阻力系数 W-车轮负荷Fw=C D Au a²/21.15 C D-空气阻力系数A-迎风面积m²u a-汽车行驶速度km/hFi=Gsinα G-汽车重力Fj=δm d u/d t δ-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m-汽车质量kg d u/d t 行驶加速度m/s²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0、驱动力图:P711、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2、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3、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4、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5、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6、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7、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8、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理论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1 试说明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产生机理和作用形式。

定义:汽车在水平道路上等速行驶时受到的道路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滚动祖力。

2)产生机理:由于轮胎内部摩擦产生弹性轮胎在硬支律路面上行驶时加载变形曲线和卸载变形曲线不重合会有能全损失,即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这种迟滞损失表现为一种阻力偶。

当车轮不滚动时,地面对丰轮的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是前后对称的;当车轮滚动时,由于弹性阻滞现象,处于压缩过程的前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就会大于处于压缩过程的后部点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这样,地面法向反作用力的分布前后不对称,而使他们的合力F Z相对于法线前移一个距离a,它随弹性迟滞损失的增大变大。

即滚动时有滚动阻力偶T f = F Z.•a阻碍车轮滚动。

3]作用形式: T f = Wf,T f = T f/r1.2 滚动阻力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滚动阻力系数与路面的种类、行驶车速以及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

1.3=494.312+0.13U a2由计算机作图有:1.4 空车、满载时汽车动力性有无变化?为什么?答:动力性会发生变化。

因为满载时汽车的质量会增大,重心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质量增大,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都会增大,加速时间会增加,最高车速降低。

重心位置的改变会影响车轮附着率,从而影响最大爬坡度。

1.5 如何选择汽车发动机功率?答:发动机功率的选择常先从保证汽车预期的最高车速来初步确定。

若给出了期望的最高车速,选择的发动机功率应大体等于,但不小于以最高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

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但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因发动机负荷率偏低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在实际工作中,还利用现有汽车统计数据初步估计汽车比功率来确定发动机应有功率。

不少国家还对车辆应有的最小比功率作出规定,以保证路上行驶车辆的动力性不低于一定水平,防止某些性能差的车辆阻碍车流。

1.6 超车时该不该换入低一挡的排挡?答:超车时排挡的选择,应该使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加速到较高的车速,所以是否应该换入低一挡的排挡应该由汽车的加速度倒数曲线决定。

汽车理论课程总复习

汽车理论课程总复习

《汽车理论》课程总复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名词解释第一章动力性、动力装置参数1.汽车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的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形式速度。

2.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I挡或II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挡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3.超车加速时间:指用最高挡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

4.最大爬坡度:指汽车满载、I挡,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时所能爬过的最大坡度α。

5.车轮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6.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7.滚动阻力系数: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之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8.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9.上坡阻力:汽车上坡行驶时,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10.道路阻力系数:滚动阻力系数与道路坡度系数之和称为道路阻力系数。

11.附着率: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12.附着利用率:汽车附着力与全轮驱动汽车附着力之比。

13.动力因数D:汽车单位重力克服道路阻力和加速阻力的能力。

14.比功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

第二章燃油经济性1.汽车燃油经济性: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2.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载荷(我国规定轿车为半载、货车为满载)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

第四章制动性1.汽车制动性: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2.制动效能: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度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制动减速度。

3.滑动率S: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

4.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作用在车轮上的垂直载荷的比值。

5.滑动附着系数:S=100%时的制动力系数。

绪论《汽车理论》张文春主编

绪论《汽车理论》张文春主编

三、劳动保护性
劳动保护性是指驾驶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使驾驶 员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性能,主要评价指标 有:
1.舒适性(平顺性、噪声、空调、驾驶性、空间) 2.稳定性 (操纵稳定性) 3.制动性 4.驾驶室的牢固程度
汽车理论展望
各类模型的精确性和适用性 汽车理论虚拟试验 人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
本节课内容提要
本课程的结构、地位和要求; 汽车动力性等六大性能概念; 汽车理论学科发展情况。
汽车理论
绪论(通过性) 第一章:地面--轮胎力学 第二章:汽车动力学 第三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四章:汽车发动机功率和传动系传动比选择 第五章:汽车的制动性 第六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七章:汽车行驶平顺性
(2)汽车几何通过性
纵向通过角:汽车前、后轮外缘作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切平面, 两切平面交于车体下部较低位置时所夹锐角。
3
1
2
h
γ 1-接近角;γ 2-离去角; γ 3-纵向通过角;h-最小离地间隙
满载还是空载?
间隙失效及其几何参数
间隙失效:汽车因离地间隙不足而被地 面托住无法通过的现象。顶起失效、触 头或托尾失效
本节小结:
汽车动力性 汽车的经济性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汽车平顺性 汽车通过性
思考题
计算通过性几何参数便性 直线 路不平 侧风 高速安全性 转弯 货物或乘客偏载
直线行驶性:去掉驾驶员意志,直线行驶,指 定距离,偏离原方向的角度
最小转弯半径:方向盘转至极限
二、技术经济性
汽车的技术经济性主要用生产率和燃油经济 性来表示,主要评价指标有:
1.生产率 2.油耗 3.可靠性与耐用性 4 维修保养方便性(维护费用)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平顺性、通过性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平顺性、通过性

▪ 式中,ua为汽车行驶速度;Tw为驱动轮输入转矩; ω为驱动轮角速度;r为驱动轮动力半径;sr为滑 转率。
(3)燃油利用指数Ef
▪ 单位燃油消耗所输出的功。 ▪ 表达式为
Ef=Fdua/Qt
▪ 式中,Qt为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量。
▪ 汽车在松软路面上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要 比在硬质路面上的附着力小得多,所以遇到的滚动阻力 要比硬路面上的大得多。因此,汽车的驱动与附着条件 常得不到满足,而降低了汽车的通过能力。
▪ 表征汽车通过性能的主要参数有汽 车通过性的几何参数及支承与牵引 参数。
▪ 汽车的通过性与汽车其他性能的关系也很密切。如良好 的动力性可提供足够大的驱动力,以克服越野行驶时较 大的道路阻力。
▪ 试验证明,采用子午线轮胎之后,轮胎的静挠度 增加40%以上,使得车身固有频率降低。
▪ 但是,轮胎的刚度过低,会增加车轮的侧向偏离, 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 因此,目前有的轮胎在减小径向刚度的同时,其 侧向刚度仍较高。
4、座椅的布置
▪ 座椅的布置对平顺性非常重要。接近车身 中部的座位,其振动比较小,两端的座位 振动幅度较大,所以轿车座位的布置均在 前后轴轴距之内。
第五章 汽车的平顺性
▪ 汽车的平顺性是指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度的性 能对于货车指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 路面不平是汽车振动的基本输入,故平顺 性主要指路面不平引起的汽车振动,频率 范围约为0.5~25Hz。
▪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传动系和车轮等旋 转部件激发汽车的振动。
▪ 这里主要就道路状况和汽车的技术状况等因素对 汽车子顺性的影响加以论述。
▪ 道路不平是引起汽车振动的主要原因,对汽车行 驶平顺性的影响很大。当汽车在不平路面上行驶 时,车身和前后车桥都经常承受来自道路的冲击 作用。对一定类型的汽车来说,振动的强烈程度 取决于道路状况和行驶速度。

汽车理论

汽车理论

1、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通过性:汽车能以足够高的平均速度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操作性:汽车能否按驾驶员的意图沿给定方向行驶的性能。

生产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吨公里数来表示。

可靠性:在一定行驶路程内发生的零部件损坏及故障的性质、严重程度、次数等来衡量。

耐用性:零部件需要更换时已使用的时间来衡量。

劳动保护型:驾驶员工作的安全性和使驾驶员的身体健康不受损害的性能。

它包括汽车的舒适性、稳定性、制动性等。

舒适性:为乘员提供舒适、愉快的乘坐环境和方便安全的操作条件的性能。

平顺性: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的舒适度的性能。

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外界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稳定性的丧失表现为汽车的翻倾或滑移。

制动性:在给定的坡道上能制动住以及在较短距离内能制动至停车并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的性能。

2、最高车速:汽车满载时在水平良好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所能达到最高行驶车速。

加速时间:汽车由I档或II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强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档后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

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用变速器最低档位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所能克服的最大道路坡度。

机械损失: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

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的搅拌、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车轮中心到车轮运动瞬心的距离。

3、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当车轮在路面上滚动时,由于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应变形所引起的能量损失的总称。

空气阻力:汽车相对于空气运动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汽车理论》知识点最新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最新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最新全总结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汽车的加速时间t和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和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其中滚动阻力是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10.当车速达到某一临界车速时,滚动阻力迅速增长,此时轮胎发生驻波现象。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和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二)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二)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01.附着椭圆P140汽车运动时,在轮胎上常同时作用有侧向力与切向力。

一定侧偏角下,驱动力增加时,侧偏力逐渐有所减小,这是由于轮胎侧向弹性有所改变。

当驱动力相当大时,侧偏力显著下降,因为此时接近附着极限,切向力已耗去大部分附着力,而侧向能利用的附着力很少。

作用有制动力时,侧偏力也有相似的变化。

驱动力或制动力在不同侧偏角条件下的曲线包络线接近于椭圆,称为附着椭圆。

它确定了在一定附着条件下切向力与侧偏力合力的极限值.0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 P147汽车等速行驶时,在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稳态响应就是等速圆周行驶。

常用稳态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 来评价稳态响应. 该比值称为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或转向灵敏度。

它是描述汽车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04.侧偏力和轮胎的侧偏现象P136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轮胎坐标系Y轴方向有侧向力FY,相应地在地面上产生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FY即侧偏力。

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也将偏离车轮平面cc,这就是轮胎的侧偏现象。

07.回正力矩Tz P140在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Tz.圆周行驶时,Tz是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称为回正力矩.11.轮胎坐标系P136为了讨论轮胎的力学特性,需要建立一个轮胎坐标系。

规定如下:垂直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称为车轮平面。

坐标系的原点O 为车轮平面和地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上投影线的交点。

车轮平面与地平面的交线取为X 轴,规定向前为正。

Z 轴与地面垂直,规定指向上方为正。

Y 轴在地面上,规定面向车轮前进方向时,指向左方为正。

12.汽车前或后轮(总)侧偏角P161汽车前、后轮(总)侧偏角包括:1)考虑到垂直载荷与外倾角变动等因素的弹性侧偏角;2)侧倾转向角;3)变形转向角。

大学_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

大学_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下载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小组制订的规划教材,并于“九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于“十五”期间被教育部立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特性,分析了与汽车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主要使用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

各章分别介绍了各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立了有关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汽车及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对各使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进行性能预测的基本计算方法。

各章还对性能试验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另外,还介绍了近年来高效节能汽车技术方面的新发展。

本书为学生提供了进行汽车设计、试验及使用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

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推荐理由点击此处下载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课后答案汽车理论第四版(余志生著):书籍目录第4版前言第3版前言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常用符号表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第一节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第二节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一、汽车的驱动力二、汽车的行驶阻力三、汽车行驶方程式第三节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一、驱动力一行驶阻力平衡图二、动力特性图第四节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一、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二、汽车的附着力与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三、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四、附着率第五节汽车的功率平衡第六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参考文献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第一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第三节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一、使用方面二、汽车结构方面第四节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计算第五节电动汽车的研究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节油原理四、能量管理策略五、实例分析一一丰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rius六、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计算第六节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一、路上试验二、室内试验参考文献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第一节发动机功率的选择第二节最小传动比的选择第三节最大传动比的选择第四节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第五节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一、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二、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三、发动机、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传动比的确定参考文献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第一节制动性的评价指标第二节制动时车轮的受力一、地面制动力二、制动器制动力三、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四、硬路面上的附着系数第三节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一、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二、制动距离的分析三、制动效能的恒定性第四节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一、汽车的制动跑偏二、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第五节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一、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二、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四、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在各种路面上制动过程的分析五、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六、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七、辅助制动器和发动机制动对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效能的影响八、制动防抱装置第六节汽车制动性的试验参考文献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第一节概述一、汽车操纵稳定性包含的内容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三、人一汽车闭路系统四、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第二节轮胎的侧偏特性一、轮胎的坐标系二、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三、轮胎的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四、回正力矩一一绕OZ轴的力矩五、有外倾角肘轮胎的滚动第三节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一一等速圆周行驶三、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四、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第四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一、汽车的侧倾二、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三、侧倾外倾一一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四、侧倾转向五、变形转向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车轮转向角六、变形外倾一一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外倾角的变化第五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一、转向系的功能与转向盘力特性二、不同工况下对操纵稳定性的要求三、评价高速公路行驶操纵稳定性的试验一一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四、转向系与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关系第六节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一、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与“不足-过多转向特性”的关系二、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的基本概念简介第七节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一、极限工况下前轴侧滑与后轴侧滑的特点二、横摆力偶矩及制动力的控制效果三、各个车轮制动力控制的效果四、四个车轮主动制动的控制效果五、VSC系统的构成六、装有VSC系统汽车的试验结果第八节汽车的侧翻一、刚性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二、带悬架汽车的准静态侧翻三、汽车的瞬态侧翻第九节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一、低速行驶转向轻便性试验二、稳态转向特性试验三、瞬态横摆响应试验四、汽车回正能力试验五、转向盘角脉冲试验六、转向盘中间位置操纵稳定性试验参考文献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第一节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和平顺性的评价一、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二、平顺性的评价方法第二节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一、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二、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C。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汽车的通过性:是指它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如松软地面、凹凸不平地面等)及各种障碍(如陡坡、侧坡、壕沟、台阶、灌木丛、水障等)的能力。

2.间隙失效:由于汽车与地面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无法通过的情况。

3.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满载、静止时支撑平面与汽车上中间区域(0.8b内)最低点间的距离4.纵向通过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分别通过前后车轮的外缘作垂直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的切平面,当两平面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时所夹的锐角。

(大,顶起失效)5.接近角:汽车满载、静止时,前端突出点向前轮所引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大,不易触头)6.离去角:汽车满载、静止,后端突起点向后轮所引切线与地面的夹角(大,不易托尾失效)7.最小转弯直径: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外侧转向车轮的中心平面在支撑平面上滚过的轨迹圆直径。

8.转弯通道圆:当转向盘转到极限位置,汽车以最低稳定车速转向行驶时,车体所有点在支撑平面上的投影均位于圆周以外的最大内圆称为转弯通道内圆,车体上所有点均为于圆周以内的最小外圆转弯通道外圆。

(内外圆半径相差小,汽车机动性好)9.汽车的平顺性:汽车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限范围之内。

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的舒适性来评价。

1.白噪声:路面速度功率谱密度幅值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为一常数,幅值大小只与不平度系数大小有关。

2.侧翻阈值: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到的侧向加速度(阈值大事故率低)3.汽车操纵稳定性: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方向行驶。

切当遭遇到外界干扰时,汽车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4.侧偏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相应的在地面上产生的侧向反作用力Fy,5.侧偏角:接触印迹中心线aa不止与车轮错开一定的距离。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汽车理论名词解释

1.旋转质量换算系数2.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3.制动力分配系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称为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

4.航向角5.汽车的通过性6.偏频:在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中只有单独一个质量振动时的部分频率7.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来表明分配的比例8.后备功率9.滑动率10.悬架的侧倾角刚度Kφr1.附着系数φ:地面对轮胎切向作用力的极限值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之比。

2.悬架的侧倾角刚度Kφr: 侧倾时(车轮保持在路面上),单位车厢转角下,悬架系统与厢总的弹性恢复力偶矩3.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φ0;4.汽车的稳定性因数K5.汽车的后备功率6.滑动率s: 滑动率定义为,其中为车轮中心速度,为没有地面制动力时的车轮半径,为车轮角速度1. 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一般把旋转质量的惯性力偶矩转化为平衡质量的惯性力,常以δ份计入旋转质量惯性力偶矩后的汽车旋转质量系数2. 附着利用率:其定义式为,其中对应于制动强度为z、汽车第i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为制动强度为z时,地面对轴的发向反力,为第i轴对应于制动强度为z的利用附着系数3. 制动力分配数:前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4. 航向角:制动时汽车纵向轴线与原定行驶方向的夹角。

5. 转向灵敏度:稳态的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6. 车厢侧倾中心:车厢的侧倾轴线通过车厢的前后轴处横断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称为侧倾中心7. 悬挂质量分配系数:其定义式为,…………1.汽车道路阻力系数答案解析:单位汽车总质量克服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的能力。

2.汽车比功率答案解析: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即mp e。

3.汽车循环行驶试验工况答案解析:指在循环试验中等速、加速、减速、怠速、停车等工况。

4.汽车制动力系数答案解析: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5.汽车悬挂质量分配系数答案解析:ε=aby2ρ即车身绕横轴y轴的旋转半径的平方与质心到前后轴距离的乘积之比。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平顺性共21页文档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平顺性共21页文档
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汽车理论课件:汽车的平顺性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21

精品《汽车理论》课程标准

精品《汽车理论》课程标准

汽车理论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性质《汽车理论》是汽车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性能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以了解汽车及汽车发动机的特性与结构方面的要求,为合理使用及改装汽车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讲述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汽车动力参数的选定、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及通过性。

(二)课程定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使学生从理论上对汽车产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会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初步了解汽车性能试验的过程与方法。

为学生今后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运用及试验等打下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今后实践中合理选用汽车、改装各种专用车、合理使用、管理汽车以及正确地进行汽车试验等创造条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运动、受力的基本规律;2.掌握汽车主要技术性能的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学会从理论上分析汽车性能的基本方法。

(二)职业技能目标1. 能理解汽车各性能参数的意义及影响因素;2. 初步具备分析汽车性能问题的能力;3. 掌握正确选择、使用、改装汽车各参数的能力;4. 理解汽车运行原理及特性原理。

(三) 职业素质养成目标结合本课程关于汽车理论的知识,培养良好的汽车专业素质及专业高度。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选择教材:1.推荐教材:《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3月。

2.教学参考书《汽车理论》,吴光强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2月;《汽车工程手册》,《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车辆动力学基础》,(美)Thomas D.Gillespie 著,赵六奇,金达锋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汽车工程学》(全3册)(英文版),Henning Wallentowitz,王霄锋,李克强,周青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汽车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拟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视频、图片、模型、实物讲解、实验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

汽车理论(第五版)名词解释汇总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的载荷下,以最高档位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燃油量。

2、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轮胎将完全漂浮于水面上与路面毫无接触3、驱动力F t: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驱动力矩T t,驱动轮在T t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F0,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

4、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5、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发动机的转速特性,即Pe、Ttq、b=f(n)关系曲线。

P36、使用外特性曲线: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曲线,称为使用外特性曲线。

7、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8、静力半径r s: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9、>10、滚动半径r r: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11、驱动力图:P712、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13、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4、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15、压力阻力:作用在汽车外形表面上的法向压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16、内循环阻力: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

17、诱导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8、空气升力:由于流经车顶的气流速度大于流经车底的气流速度,使得车底的空气压力大于车顶,从而空气作用在车身上的垂直方向的压力形成压差,这就是空气升力。

19、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粘性作用在车身表面产生的切向力的合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弹性元件的弹性特性是指作用在悬架上的载荷与 其变形之间的关系。
▪ 如果悬架的刚度是常数,则其,变形与所受载荷 成正比,其弹性特性可由一直线表示所以,这种 悬架称为线性悬架,一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悬 架均属此类。
▪ 采用线性悬架的汽车,往往不能满足行驶平顺性 的要求。
▪ 因为在使用中,汽车的有效载荷,特别是公共汽 车和载货汽车的有效载荷变化较大,载荷的变化 将导致空载、满载的车身振动偏频发生较大的差 异,空载的振动频率过高,使汽车的平顺性变坏。
▪ 减小悬架刚度是降低车身自振频率的一个有力措施。如 用悬架的静挠度来表示其刚度,现代轿车悬架的静挠度 一般为150~200mm(高级轿车的静挠度有达300mm以上的), 载货汽车的静挠度一般在70~120mm左右。
▪ 悬架的刚度太小,会增加非悬挂质量的振动位移,大振 幅的振动有时会使车轮离开地面,因此,过软的弹性元 件也是不可取的。
▪ 汽车的平顺性主要是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 的振动和冲击环境对乘员舒适性的影响在一定界 限之内,因此平顺性主要根据乘员主观感觉的舒 适性来评价,对于载货汽车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 的性能,它是现代高速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 汽车的平顺性可由图6-1所示的“路面一汽车一 人”系统的框图来分析。
▪ 路面不平度和车速形成了对汽车振动系统的“输 入”,此“输入”经过由轮胎、悬架、座垫等弹 性、阻尼元件和悬挂、非悬挂质量构成的振动系 统的传递,得到振动系统的“输出”是悬挂质量 或进一步经座椅传至人体的加速度,此加速度通 过人体对振动的反应——舒适性来评价汽车的平 顺性。
▪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近代汽车的悬架常采 用非线性悬架,即其刚度可随载荷的变化 而变化。这种悬架亦称为变刚度悬架。这 种悬架可以有较大的静挠度,而在载荷较 大时,刚度急剧增大,使汽车的侧倾和纵 向角振动减轻,限制了悬架和车身碰撞的 可能,保证汽车具有较好的行驶平顺性。
▪ 参照IS0 2631的规定,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 《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试验方法》,经过试验验证得出
的结论是:

1、评价指标值应主要取决于垂直振动。

2、汽车平顺性评价指标
▪ 试验证明,用某一车速下的评价指标不能如实地表征汽 车的平顺性。评价指标随车速变化的关系曲线称为车速
特性。而用车速特性描述汽车平顺性比较适宜。
▪ 从这些界限曲线的特征可见:人对振动最敏感的频 率,在垂直方向是4~8Hz,在水平方向(含)是2Hz 以下。
▪ 即在上述频率范围内,人体能承受的加速度均方根 值最低,此频率范围内的振动容易引起疲劳。
2、“暴露极限”(健康及安全界限)
▪ 它采取同“疲劳一降低工效界限”相同的 曲线形式,只是把相应的振动强度增大一 倍。该界限值大致是人的痛感阈限的一半。
一、汽车行驶平顺性的物理量评价指标
▪ (一)1SO 2631标准简介
▪ ISO 2631标准是国际标准协会提出的。它 主要应用于通过支撑表面传到人体上的振 动。
▪ 输入于人体的振动可分为三个方向:垂直 方向,纵向(即前后方向)、横向,纵向与 横向均为水平方向。
▪ 该标准所研究的频率范围是1~80Hz,包括 了汽车的主要机械振动频率。
▪ 各种物理量指标是否可应用,也要看这些评价指 标的评价结果是否与人的感觉评价结果一致。
▪ 有经验的试验人员有时能发现一些特殊的不正常 现象,而这些现象有的不能完全由仪器测定的结 果所发现。
▪ 更经常的情况是,先由人的感觉发现平顺性问题, 然后使用仪器进行测定分析。
二、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

(1)轿车、客车用“舒适降低界限”车速特性,

(2)货车用“疲劳—降低工效界限”车速特性。货厢
后端振动强度最大,货厢中间位置的振动代表了一般振
动强度。因此,用货厢底板中心和最后端垂直振动加速
度均方根值车速特性来评定。
▪ 综上所述,ISO 2631标准中的“疲劳—降低工效界限” 和“舒适降低界限”用来评价货车和轿车及客车是适宜 的。
▪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在分析汽车 的行驶平顺性时,虽然经过许多简化,但 仍是十分复杂的。
▪ 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因素很多,可分为 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
(一)结构因素的影响
▪ 影响行驶平顺性的结构因素很多,主要是受悬架、轮胎、 悬挂质量和非悬挂质量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 1、悬架的影响
▪ 弹性元件是悬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刚度和弹性特性是 影响平顺性的主要因素。
(三)用车身的固有频率评价
▪ 固有频率是指,弹性系统由于偶然的干扰而离开静 平衡位置,在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振动的频率,单位 为次/分、Hz(次/秒)。
▪ 人走路时重心在不断地振动,人们习惯于行走所引 起的垂直振动频率。人们习惯于行走所用的标准步
距为0.75m,中等步行速度为3~4km/h,相应的振
动频率为67~89次/分。
第五章 汽车的平顺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汽车的平顺性是指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乘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度的性 能对于货车指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
▪ 路面不平是汽车振动的基本输入,故平顺 性主要指路面不平引起的汽车振动,频率 范围约为0.5~25Hz。
▪ 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传动系和车轮等旋 转部件激发汽车的振动。
▪ 超过此界限就意味着不安全和有害于健康。
3、“舒适降低界限”
▪ 该界限也有同样的曲线形式,只是把加速 度均方根值降低到“疲劳一降低工效界限” 的1/3倍。
▪ 人承受的振动在此界限以下时,在汽车行 驶中,乘坐者进行吃、阅读、写等动作均 没有困难。
▪ 超过此界限会降低舒适性。
(二)我国试行的指标
▪ 描述振动强度的物理量采用加速度均方根 值,其单位为m/s2。
ISO 2631标准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人体对不同 方向、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的反应制定三个评 定界限。
▪ 1、“疲劳一降低工效界限”
▪ 它是一组不同承受时间下的频率与加速度均方根值 的界限曲线。超过这个界限值,就意味着疲劳和工 作效率降低。
▪ 因此,希望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在60~85次/分的 范围内;
▪ 车身的固有频率低于40次/分,会引起晕船的感觉;
▪ 高于150次/分会引起明显冲击的感觉,对乘客的 生理反应和货物完整均有不利影响。
二、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感觉评价
▪ 感觉评价是根据乘坐者的主观感觉,对各类汽车 的平顺性作比较评价。
▪ 由于汽车平顺性的好坏最终是反映在人的感觉上, 所以,感觉评价始终是平顺性的最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