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1节功的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功 导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导学案【导入课题】猜谜语:咱们工人有力量。
(打一汉字)【学习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能列举出生活中关于做功的实例。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W=Gh进行简单的计算。
【自主学习】我相信,我能行!1、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即力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另一个是。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力与距离——垂直无功。
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
有无——劳而无功。
③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物体靠运动。
有无——不劳无功。
4、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
①推、拉物体做功:推力或拉力做功。
计算公式为:;由它可以推出的两个变形公式是、。
用这三个公式计算时F的单位要用,s的单位要用,W的单位要用。
②举、提物体或物体在空中下落做功:即克服物体的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计算公式为:;由它可以推出的两个变形公式是、。
【精讲点拨】我要认真聆听!1、举例说明什么是物理学中力对物体做了功。
2、通过举例小结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3、点拨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讲例题。
5、补充例题:把重100N的箱子匀速举高1.5m,要做多少功?【巩固达标】我会做,我成功,我快乐!1.(2019·七台河)如图所示,力对物体做功的是()A.用力搬石头,搬而未动B.提着桶在水平路面上前进C.用力将鸡蛋举高D.手举杠铃静止不动2.(2019·怀化)下列所示现象中,对物体做功的是()12A.搬而未起B.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C.人将木箱推到斜面的顶端D.举着杠铃在空中不动 3.(2019·海南)用大小相同的力F ,作用在质量不同的物体上,使它们分别在同一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 (如图所示),F 所做的功分别为W 1和W 2,则( )A.W1=12 W 2 B.W 1=W 2 C.W 1= 2W 2 D.W 1=4W 2 4.把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从地面上捡起放在课桌上的过程中做功大约为( )A.0.2JB.2JC.20JD.200J5.用100N 的水平推力,使重500N 的物体沿水平面移动20m 。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功(导学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镇海中学陈志海大地二中张清泉上信中学陈道锋杭信一中何逸冬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是学习其他各种形式能的起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做功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动态关系,理解做功有快慢之分.本章共分4节:1.第1节“功”,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大小的计算,让学生初步了解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能量.2..第2节“功率”,首先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的快慢问题,再用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结合速度的公式、单位,讲述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3.第3节“动能和势能”,本节内容先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说明能量如何转化,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得出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并引入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时,机械能守恒的原理.最后还介绍了风能和水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②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定义,由定义得出公式,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③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④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各种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能用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⑤了解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功率的物理意义;通过参与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的意识.【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和功率的概念,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功、功、速度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功、功率、速度的综合计算和运用;水能和风能的常见利用方式.【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第1节功……………………………1.5课时第2节功率……………………………2.5课时第3节动能和势能………………………1课时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实验探究法:积投入到实验中,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可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解.2.分析法: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处位置,分析比较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以及运动过程中能的转化..第1节功课题功课型新授课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
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优质课竞赛第十一章第一节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单元内容都围绕着功与能量展开。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
“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
本节重点是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难点是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力的作用效果,为本节课研究力做功的两个要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了大量做功与不做功的例子,如:把物体拉到高空、搬着课本前行等,都为更加形象的理解本课做好了铺垫。
另外,初二的学生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理解抽象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说出两个做功的必要因素,并判断力是否做工。
2、明确功的表达式,并用公式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来总结做功与不做功的情况,利用小组讨论拓展思维宽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活来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并用公式简单计算解决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来循序渐进引入本节内容,同时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学,通过自学来理解功的概念以及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由学入教,由学定教。
难点:能准确判断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解决策略:利用课本“想想议议”栏目中的实例,区分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认识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另外再利用以前所学的惯性知识来总结另一个力不做功的情况,本环节设计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来拓宽思维。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小结:本课设计重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例,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在教学各环节设计的过程中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情感的培养,力争在教学中,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课堂中步步延伸,最终实现三维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导学案
10m, 则拉力所
7. 用 20N 的水平推力,使重为 10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移动 0.5m ,试求推力和重力对物 体做了多少功?
五、答疑解惑 1. 一个重 103N 的物体,在 100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前进了
惯性又前进了 50m,求推力所做的功。
100m;当推力撤去后,物体由于
六、反馈评价
9×103J C. 3×10 4J D. 3.
9× 10 4J
7. 某同学用 50N 的力将重 10N的足球踢出去 15m远 , 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
A.750J B.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 , 但条件不足 , 无法确定
8. 质量为 100kg 的物体 , 在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 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 , 力的单位是 _____ , 距离的单位是 ________, 功的单位是 _________,
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 _________, 简称 _______, 符号是 ______, 且 1J=_____N·m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 起重机将重 3×10 3N 的楼板以 1m/s 的速度举到 10m高的三层楼后 , 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
3m, 在 整 个 过 程 中 , 起 重 机 对 楼 板 做 的 功 是
() A.6×10 3J B.
牛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沿
· m。 的距离。
3. 用 5N 的水平拉力,拉着重 40N 的物体沿水平面移动了 4m,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导学案新版
第一节功一、课程实行标准知识内容达成时间课程标准内容详目教课实行详细要求评论方式1、联合实例1、联合实例知道功的概1、做功的两个理解功的观点必需要素作业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2、功的单位口试功1课时2、知道做功实例解说功的含义3、运用功公式的过程就是测试3、理解功的观点,知道解决相关简单能量转变或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以省问题转移的过程功二、教课重点、难点重点:能辨别物体在什么状况下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未做功。
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三、知识重点生活实例1:用叉车搬运货物时,叉车把货物从地而提高到必定高度。
叉车托起货物,使货物在托力的方向上发生了地点的挪动。
我们看到了机械工作的收效。
生活实例2:在水平川面上,用水平的拉力F使物体沿水平方向挪动了一段即离S,我们就说拉力有了收效。
(一)力学中的功1.功的定义:假如一个___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_。
2.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议议】判断以下几种状况,能否有力对物体做功(选填“是”或“否”)a.你把书包举高的过程中能否对书包做功?______b.举在高处逗留不动的过程中能否做功?______c.张明同学提着书包在水平方向上匀速挪动一段距离,张明对书包能否做功?______ d.李强同学用脚踢足球,足球在地面上转动了一段距离,脚对足球做功了吗?______ e.小球在圆滑水平川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能否遇到力的作用?________能否做功?______;在水平方向上能否受力?______能否做功?______概括:不做功的三种状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力,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了一段距离,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挪动的距离;是,否,否,否,是,否,否,否;有距离无力,有力无距离,力与距离垂直。
人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功一节课导学案课例
导学案课例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学习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学会用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了解科学家对物理学的贡献。
[学习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学习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导学过程】一.教师引领,给出定义。
功: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二.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探究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阅读课本63页,交流讨论教材63页中想想议议中几种情况,结合功的定义指出各个力是否做了功?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小组内讨论总结。
图11.1-2甲:用力推车,小车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是否做功?乙:物体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升高,这个力是否做功?找出二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
图11.1-3甲: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这个力是否做功?乙:用了很大的力搬石头,却没搬动,这个力是否做功?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2)(深化探究结论)请判断下列甲乙丙丁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有没有做功。
并说明理由。
甲乙丙丁三.自主学习,获取规律。
1.功的计算规定方法:功等于与的乘积2.功的计算公式:W=3.功的计算公式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及其国际单位和单位符号:F表示,单位,符号;S表示,单位,符号;W表示,单位,简称符号。
四.师生合作,以导带范。
对教材64页例题,在教师引领下,给出规范化解题步骤。
解题方法引领,体现学法指导。
第十一章第1节 功 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1节功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会进行有关计算;(3)知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通过的距离垂直时,该力不做功;(4)知道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过举例,理解功及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提问:力的三要素是指哪些?提问: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 提问: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二、新课展开1、力做功有两个条件。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F)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S)举例:⑴举重运动员向上举杠铃,作用在杠铃上的力是向上的,并且杠铃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我们说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⑵直升机向上拉动铁塔,对铁塔有一个向上的拉力,铁塔在这个拉力的作用下,沿拉力方向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飞机对铁塔做了功。
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⑴火箭升空,燃烧的气体对火箭有没有做功?⑵同学们将自行车推进校门,对车有没有做功?⑷推讲台没推动。
⑸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有没有对桶做功?⑹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1)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
(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与力的方向垂直。
(3)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
3.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即: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用 W表示功,用 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则功的公式可写成:W= 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N ),距离的单位是米( m ),功的单位是牛顿·米,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焦耳,简称焦( J )。
人教版初中物理功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功的定义2. 功的计算公式3. 功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功的概念,功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功的应用,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如汽车、自行车、起重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做功的。
2. 新课导入:介绍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人提水、起重机吊货等,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功的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功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节功优质教案
第1节功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首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功及做功地两个必要因素,接着学习功地计算,认识功地单位和计算公式并学会简单地计算。
最后了解功地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地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地实例解释机械功地含义。
3、理解功地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地物理意义。
情感具有对科学地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地物理学道理,有将科资源板书设计第1节功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地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做功地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地力;二是物体在力地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3、公式 W=Fs4、功地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一、情境引入二、合作合作探究1、功地含义如果一个力学生思考回答。
没有产生效果,因为车没有动。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地兴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探究1、功地含义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地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地作用就显示出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学生理解功地意义。
学生分析各例子学生举例:力对物体做功地事例;施力学生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功地含义。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课堂小结四、作业功?你能举出其他实例吗?功包含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地力;二是物体在力地方向上理解焦耳地含义。
学生分析计渗透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深入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移动地距离。
教师讲解:“必要”就是缺一不可,只有力和力地方向上移动地距离同时发生,力才做了算。
注意解题步骤和必要地文字说明。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解功地计算公式。
学会结合前面地知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功。
强调:一个力在对物体做功地过程中,这个力应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问?解决现在地问题。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一】第1节 功
第1节功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准备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教学过程1、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引言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作功的条件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1.1-2中力做功和11.1-3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教师: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加强做功的条件的理解。
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一节 功》导学案
《第一节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3.了解功的物理意义.【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功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移动了一段_____,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
(2)物体在_______________移动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1.内容功等于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
2.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物理量的单位、符号及换算三.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2、◆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做功的必要因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物体移动距离的方向,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分别分析“力做功”和“力不做功”的实例,填写表格。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A.起重机吊起重物B.马拉车,车未动C.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D.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起探究点二:功的计算由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得出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分析力和距离的关系。
【针对训练】在平地上,一个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探究点三:功的理解三种不做功的情况【针对训练】(2012·龙东中考)小明将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3 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 m。
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 N,则课本重力做功______J,水平拉力做功______J。
【检测案】1.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小车在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B.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C.小孩推车,车未动D.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2.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功最接近()A.30 000 JB.3 000 JC.300 JD.30 J3.小明用20 N的水平推力,使重60 N的木箱在水平面上匀速移动了5 m,此过程推力做的功为________J,木箱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功
《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其概念及应用贯穿于全章,是学习功率、教学效率的基础。
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本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功的角度来分析力学现象。
通过实验和实例的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学习方法的训练。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初步判断物体是否做功;(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会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过举例,理解功和功的必要因素,培养从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本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力未做功的实例,引起学生适当焦虑,激起其学习功的知识内容的好奇心,使之积极参与判断是否做功的讨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三、教法指导(一)、设计思路1.通过拉小车实验、叉车举货物实验,引导学生分析而引人了力学中功的概念。
2.通过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分析得到功的大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准备小车长木板细线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一)引人新课教师:功是个多义词,有“贡献”、“成效”的意思。
力学里的功含有“成效”的意思,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有了成效,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1、力学中的功:(板书)活动一:学生演示长木板上水平拉小车实验。
教师:用力拉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小车前进,使其位置改变。
问:则小车前进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幻灯片展示)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活动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中叉车举货物做功的实例。
问:这两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学生:都有力的作用,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一节《功》导学案
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2.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3.了解功的物理意义.【重点难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做功的计算.3.是否做功的判断.【自学指导】一、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力学主要是研究的关系。
如果一个作用中物体上,物体在,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小组内讨论总结。
我们的结论是:力要想做功必须同时具备和。
【想想议议】1、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力做功的情况存在?(1)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2)运动员举起杠铃(3)人从高处跳下(4)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推动,人对石头做功了吗?(5)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6)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人对箱子做功了吗?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1、2、3、【自主学习】:二、功的计算1、做功必须有力和距离,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在力学中,把叫做功。
力学中的“功”的公式是“功”的单位是1焦耳的物理意义是。
【学以致用】1、在平地上,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2、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 m才停下来。
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
A.750 J B.300 J450 J D.03 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场。
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节 功导学案
第1节功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一、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功的概念。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功的概念。
2、通过看书和讨论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功的原理。
会设计实验,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功的概念。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功的概念。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内容,认识功,知道什么叫功,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什么叫功。
学习活动2:观察教材图11.1-1中力做功和11.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展示评价2:分析、总结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用语言描述做功的二要素。
学习活动3: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哪个同学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
展示评价3:各小组对举出的例子互评,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进行指正。
学习活动4:讨论以下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做功了吗?为什么?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4.人推着木箱前进时,箱子的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了吗?为什么?5.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提力做功了吗?展示评价4: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知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A、B、C、(二)通过看书和讨论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活动5:阅读课本,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知道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计算?展示评价5:用语言描述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学习活动6: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例1、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100米,此拖拉机牵引力做了多少功?例2、起重机把重为1000牛的货物竖直提高2米后,又沿水平方向移动1米,起重机钢绳拉做了多少功?展示评价6:小组交流解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第1节功的导学案
寿山中学杨君智
一、学习目标:
1 •结合实例理解功的概念
2 .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理解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功的简单计算。
二、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单位
三、难点:力做功的判断
四、学习过程:
(一)、力学中的功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62前两段内容和参与活动后小组内互学交流完成以下问题: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学里就说
这个力做了功•
2、切磋交流与小组展示:
⑴、物理学里什么时候才叫做了“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做“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自主学习:观察课本P63的图11.1-2中二个图和参与下列活动, 找出它们
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切磋交流与小组展示: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学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2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自主学习:观察课本P63的图11.1-3和ppt课件中,力有没有做功,想
一想,为什么?找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切磋交流与小组展示:
口述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功的计算
1、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63“功的计算”部分的内容和参与下列活动,完成以下内容,作用
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______ .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功.
用_____ 示。
功= _____x _________________ .公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 .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F---- _______ S---- 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_ ,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_ ,
功的单位是_____ ,它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简称_______ ,符号是 _______ ,所以1J= ____ N-m
(2)、合作学习课本例题
2、小组展示例题
(四)课堂检测
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更正。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 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3) 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4)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5) 人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6) 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2. 已知物体受10N的水平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J.
3. 用100N的水平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 J, 重力做功为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