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概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建设单位: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
编制单位: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二ΟΟ八年五月
1.建设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名称: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大连市城市建设管理局
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西北邻渤海,东临黄海,隔海与山东半岛相望,海岸线长达1906公里,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和旅游城市。

按照“西拓北进”的指导思想,大连市将西拓至旅顺、北进至金州、构成“两城”的组团式格局。

随着大连市制造基地从主城区向开发区与周边地区的转移,主城区与开发区之间的交通量将迅速增长,未来城市各组团之间将形成新的交通量,由此对组团之间的道路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连市土地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旅顺南路软件产业的初步形成,小平岛、高新园区一带大片地区的经济突飞猛进。

但是受到大连市自然条件的限制,高新园区一带与市内的联系通道仅有中山路-黄浦路,交通拥堵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凌水地区、学苑广场和黑石礁路段拥堵非常严重,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利用现有中山路路由进行高架,对中山路过境交通形成一条快速通道,可以切实解决高新园区进出市内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凌水地区、学苑广场、黑石礁一带的交通可得到突破性的缓解,可使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的建设,打破了仅靠地面连接的交通格局,大大缩短了中心城区与高新园区及旅顺口区的时间距离,因此本项目对落实大连城市发展规划、扩展大连市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大连高新园区和旅顺口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项目简介
1.3.1.项目地理位置及线路走向
快速路利用现有中山路、黄埔路路面通过高架桥通行,起点位于化物所西侧,自东向西,跨过中山路与连山街、西南路、黑石礁街的交叉口,并经学苑广场,黄浦路与凌水路、凌南路交叉口,终点凌水检车线西侧。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工程建设项目地理位置见图 1-1。

图1-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1.3.
2.线路设计方案
路线全长5.2公里(桥梁部分全长4.2公里)。

设计行车速度60km/h,高架桥净空高度5米左右,地面设双向四车道~双向六车道的辅助路。

高架桥分为两部分,1)K0+000~K2+840段:本段道路北侧为202路轻轨,快速路中心线位于本段道路偏左侧;在K2+840段,在轻轨桥跨越中山路路段采用地面道路形式,2)K2+840~K5+200段:本段道路南侧为202路轻轨,快速路中心线位于本段道路偏右侧。

1.3.3.横断面设计方案
1)中山路(化物所西~东北财经大学)
该段道路的现状为:车行道全宽20~23m,双向六车道,道路南侧设有人行
道,宽度为3m;轻轨在该段道路北侧。

图1-2 中山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化物所)
图1-3 中山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化物所-星海公园)
图1-4 中山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星海公园-黑石礁街)
2)中山路(东北财经大学-学苑广场)
图1-5 中山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黑石礁街-网通黑石礁营业厅)
图1-6 中山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下穿轻轨桥路段)
图1-7 中山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网通黑石礁营业厅-学苑广场)
设计方案:桥梁在该段设置在现有机动车道路中,桥下辅助路相应的向两侧拓宽。

3)黄埔路(学苑广场~高新园区)
该段道路的现状为:车行道全宽21m,双向两车道,没有人行道;轻轨在该段道路南侧。

图1-8 黄埔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凌水宾馆-海事大学)设计方案:桥梁在该段设置时占用了部分右侧现有机动车道,桥下辅助路相应的向右拓宽。

图1-9 黄埔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海事大学-海运学校)
图1-10 黄埔路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海运学校-学子街)
1.3.4.预测交通量
依据项目可研单位对中山路西段所处区域周边路网交通量的现场调查与交通量预测结果,得出现状与近远期受项目影响的主要路段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取早晚高峰小时交通量的平均值),预测中山路西段快速路建成后,2009年高峰交通量最大的路段可达到3178pcu/h,2028年可达到3450 pcu/h。

项目实施后中山路西段快速路主要路段的预测交通量见表 1-1。

表1-1 项目建成后(2009年)主要路段交通预测
1.4. 工程投资和建设计划
工程估算总投资为54555.4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9192.96元,其它费用
22764.7万元,预备费用2597.88万元。

建设计划:项目总工期一年零5个月,自2008年4月初开始前期工作,2009年8月底完工。

1.5. 主要环境影响识别
表 1-2为项目环境影响识别表。

通过分析筛选可以明显看出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拆迁建筑物、物料运卸和施工发生扬尘,施工机械运转噪声、振动扰民,施工材料的运卸和使用,沥青等物料所逸出废气,增加空气污染负荷。

施工中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施工过程破坏沿线树木植物,暂时影响附近交通及企业、居民的社会经济活动。

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机动车污染物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和机动车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道路营运对周边社会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通过分析筛选,各种影响的效果(有利/不利)及程度见表 1-2。

表1-2 环境影响识别表
注:+有利影响,++明显有利影响,+++特别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明显不利影响,———特别不利影响。

2.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表2-1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沿线重点敏感目标调查统计表(道路南侧)
注:蓝色字显示的建筑为非首排建筑。

表2-2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沿线重点敏感目标调查统计表(道路北侧)
3.区域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现状
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位于北纬38°43′~40°12′、东经120°58′~123°31′。

西临渤海与华北相望,东临黄海与朝鲜半岛近邻,南隔渤海与山东半岛相对,北依东北大陆广阔腹地。

大连地区地质构属辽东台隆的大连——复州台凹。

上侏罗纪到中白垩纪的燕山造山运动,使本地区地壳隆起,发生褶皱和断裂。

从中生代末到第三纪初,隆起的山区逐渐被剥蚀。

第三纪晚期的新构造运动,使被夷平的山地上升,强裂的断层活动使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分开,形成今日大连周围的陆海格局。

第四纪以后的新构造活动和外力作用,导致大连地区沉积岩彩带褶皱、断裂形成多彩的花纹图案。

通过大连地区节理构造玫瑰图分析推测,工程区的构造方向是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共轭方向为优势方位,其中以北东向构造方向为主。

大连地区属于华北地震区,区内有辽宁省地震活动水平较高的金州~营口地震带等 4 个地震活动区,大连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

大连市地处北温带,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属大陆性气候,同时因受海洋环境影响,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全年气候温和,季风明显,空气湿润,降雨集中。

各年平均气温10.4℃,夏季最热月8 月平均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5.3℃,冬季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21.1℃。

平均年总降水量658.7mm,一日最大降雨量171.1mm;最大积雪厚度37cm;土壤标准冻结深度0.7m,最大冻结深度0.93m。

由于受蒙古高原和太平洋亚热带二个气团的影响,每年10月至次年 3月多为北到西北风,4 月至9 月多为南到东南风。

全年平均风速为5.4m/s。

3.2. 社会经济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大连市西部和南部地区,线路途径区域人口密度较大。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的深入进行,大连市交通需求状况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同时,机动车及非机动车迅速增长,出行结构呈现出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比日趋下降的状况。

特别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客流集中、交通汇集点及城市组团之间造成的交通压力日趋严重。

由于中心区发展城市道路的空间极其有限,行路难的问题日渐突出。

3.3. 环境质量现状
3.3.1.环境空气现状
拟建项目在大连市区内实施。

2005 年,大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7天,占全年95.1%。

全年空气质量日报首要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占81.4%;其次为二氧化硫,占18.6%。

大连市区自然降尘年均值为15.7 吨/(平方公里∙月),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85mg/m3,二氧化硫年均值0.044mg/m3,二氧化氮年均值0.032mg/m3,一氧化碳年均值0.48mg/m3,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3.2.声环境现状
通过对现状道路交通噪声的监测表明,沿线临街敏感点处昼间等效声级噪声在68.3~76.3dB(A)之间,部分点位超过4类区标准。

临街敏感点夜间噪声等效声级在64.2~71.6dB(A)之间,全部超过4类区标准。

3.3.3.振动环境现状
通过对振动现状监测,沿线敏感点振动可以达标,可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相关标准。

4.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1)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机械噪声
经计算,单机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在距源40m 以外、夜间在300m 以外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限值,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使用,其噪声影响范围会相应增大。

拟建项目道路两侧经过多个噪声敏感点,道路施工必然会对上述敏感点的正常生活、学习、休息造成干扰。

☆运输噪声
施工期间渣土及材料的运输会产生交通噪声影响,对沿途居民产生不利噪声影响,但运输车辆基本利用已有城市道路,其影响与已有道路的交通噪声影响大致相当。

☆防治措施
工程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进行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测量,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其入场施工。

具有高噪声特点的施工机械应尽量集中,施工时准备工作充分,作到快速施工;在距居民比较近的区域,施工时间要安排在昼间,夜间施工须经环保主管部门批准。

打桩作业严禁夜间进行。

物料及弃渣在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运输路线穿过居民集中居住区及学校、医院等敏感点,并在运输时间上加以限制,6:00以前、21:00以后应禁止施工运输。

(2)施工期振动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振动影响分析
本工程高架线路区段上部结构施工主要有整孔预制、阶段拼装和现浇三种方法,基础施工采用钻孔灌注、现场浇注混凝土成桩工艺施工;这些施工方式经实践表明,对外环境的振动影响较小。

但一般施工机械的集中施工会造成沿线环境振动有所超标,需加以防护。

☆防治措施
在满足施工作业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施工场地布置与周边环境的相对位置关系。

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小振动干扰的范围,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减少振动的传播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输车辆的运行途径,应尽量避开振动敏感区域。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环境振动背景值较高的时段内(7:00~12:00, 14:00~22:00)进行高振动作业,限制夜间进行强振动的施工作业,并做到文明施工。

对施工作业带临近敏感点进行施工期跟踪监测,事先详细调查、做好记录,对可能造成的房屋开裂、地面沉降等影响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

(3)施工期大气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粉尘污染
据对公路施工现场及产尘源地的调查,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主要环节是汽车行驶及路面扬尘、物料扬尘、施工作业扬尘、房屋拆迁扬尘等。

施工场地扬尘对空气环境影响的范围主要在工地扬尘点下风向150m 内;运输扬尘影响范围一般为道路两侧 60m 区域。

但本项目采用厂拌原料施工,扬尘影响大大降低,只是拆迁场地扬尘污染较重。

而且施工扬尘产生的大气污染是暂时的,待施工结束后影响自然消除,只要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加强管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污染。

☆烟气和尾气污染
沥青熔融、摊铺时会产生 THC和BaP等有害气体,施工机械作业时会排出NOx、CO、THC 废气。

拟建项目采用商品沥青混凝土,不设搅拌场,可避免沥青熔融时产生的有害气体。

道路路面、桥面铺设过程中,沥青高温冷却固化中挥发的烟气量较小,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不明显。

施工机械排出NOx、CO、THC 废气相对较小,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废气防治措施
道路施工过程中,沥青搅拌、碎石拌和都采用厂拌方式,即拌和设在规模较大、除尘设备完好的专业厂里集中进行。

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必须保持现场周边环境整洁,所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日产日清,工程竣工后必须做到工完场净。

拆迁工地要随拆随撒水,拆迁后要立即进行简易绿化。

大风天气禁止进行可能造成扬尘污染的露天作业。

施工车辆排放的尾气应满足标准要求。

路面摊铺应选择有毒气体产生量小的的温拌沥青技术,减少沥青烟排放量。

(4)施工期水环境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废水污染分析
施工期各施工点的废水排放具有量小、分散等特点,且施工作业带周围都有建成的城市下水管网,但若管理不善发生诸如施工机械油污四处滴漏后大量用水冲洗、弃渣弃土不及时清运遇暴雨冲刷等情况时,轻则影响周围景观和人行交通,重则会堵塞城市下水道,影响最终受纳水体环境质量。

施工中应注意文明施工,快速施工,确实落实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则上述影响将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此外,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

☆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根据地形,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施工污水乱排、乱流污染道路、周围环境或淹没市政设施。

含有泥沙(浆)、水泥等物质的施工废水,应当经临时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系统。

(5)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拆迁和施工时产生的弃方弃渣,拟送往东部填海改造工程填方利用,不能利用的弃渣送往毛茔子垃圾场。

弃土弃渣不及时清运,随意倾倒将会产生大
量扬尘,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景观环境。

☆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应及时到有关部门办理渣土清运许可证,按规定对工程弃渣进行收集清运。

施工单位应配备管理人员对渣土垃圾的处置实施现场管理,渣土运输的车辆必须设置密闭式加盖装置,并按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路线进行。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积极和城建部门沟通,对产生的弃渣结合城市建设进行综合利用,并按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最终确定的场地消纳渣土。

(6)施工期生活排污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本项目施工具有工期长、施工人员众多等特点,本项目社会依托条件很好,施工营地应选址在公共设施配套完备的区域,施工人员的产生的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均能得到妥善收集和处理,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

5.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及防治对策
5.1.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噪声影响涉及桥上桥下双层道路,预测采用由德国引进的Datakustik 公司出品的 Cadna/A 环境噪声预测评价模拟软件。

该软件是在德国、国际相关标准基础上建立的,计算精度通过德国国家环保局及德国铁路、公路运输等部门检测。

2000年10月,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持召开了“Cadna/A 环境噪声预测评价软件系统”技术研讨会,Cadna/A 的预测可靠性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预测结果表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全线噪声污染加重。

通过采取防噪路面,声屏障等措施后,全线大部分敏感目标处的噪声可维持在现状水平。

对于采取防噪路面,声屏障等措施后不能满足达标要求,或者不能维持在噪声现状水平的路段,还应采取隔声窗的防噪措施对敏感目标进行保护。

局部影响较大路段,还应考虑采取动迁或转换建筑使用功能等措施对敏感目标实施进一步的保护。

(2)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次环境空气影响预测采用街道峡谷模式进行中山路西段快速路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预测气象数据选取不利气象条件作为典型日、高峰小时预测气象条
件进行预测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小时贡献值和日均贡献值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及 2000 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年均贡献值叠加本底值后也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

5.2. 污染防治措施
5.2.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本战略方针,考虑到本工程沿线人口稠密、土地资源宝贵的现实情况,本着“治污先治本”的指导思想,本工程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遵循以下先后顺序:
(1)首先从声源上进行噪声控制,加强交通管控,使用低噪路面结构等进行源头控制;
(2)其次为强化噪声污染治理工程设计,主要是从阻断噪声传播途径和受声点防护着手。

即采用声屏障阻断噪声传播途径和对受声点进行防护。

对采取以上措施仍无法满足保护要求的敏感目标,应进一步采用隔声窗或调迁、转换使用功能的措施加强保护。

(3)最后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结合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合理规划沿线土地功能区划,优化建筑物布局,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

鉴于工程沿线环境噪声现状值已超过相应标准要求,声“环境容量”有限,因而本次噪声污染防治的原则为:a、现状噪声达标、预测超标的敏感点经治理后噪声达标;b、对于现状环境噪声已经超标,预测期环境噪声又有增量的敏感点,采取有效的噪声治理措施,降低新增噪声源的贡献量,使环境噪声维持现状水平;c、针对规划居民用地等敏感地块,预留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条件和投资。

5.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对过往车辆尾气进行抽检,以实现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物低排放,从而减少尾气污染,改善大气质量。

(2)加强机动车辆运输管理及运行控制,减少汽车怠速工况,从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

(3)每日定时安排人员清扫路面,减少车辆装载物撒漏及气流裹带引起的
烟尘污染。

(4)安装噪声防治隔声屏等均能起到阻挡污染物扩散的作用。

6.社会环境环境影响分析
(1)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工程是大连市规划快速交通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的建设完善了中心城区与新市区的交通格局,大大缩短了中心城区与高新园区及旅顺口区的时间距离,对于区域路网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采用在原有道路上高架桥的敷设方式,原有道路照样使用,道路向空中发展,相当于增加了道路面积,减少了占地数量,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对沿线绿化植被的影响
本工程沿线均为建成区,沿线植被主要为道路两侧绿化带内的行道树。

本工程在道路拓宽、高架桥梁施工时会破坏部分原有道路的行道树。

(4)对城市交通影响分析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的建设,改善了大连市路网结构,减轻了凌水地区、学苑广场、黑石礁一带的交通压力,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缓解大连市城区干道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5)对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投入运营后,节省进出市区的人们在路途中的时间,可减少长时间乘车对人们身体造成的不适及疲劳的感觉,缓解人们因交通堵塞而产生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恶化,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6)施工对沿线基础设施的影响
本工程在对原有道路进行拓宽和修整过程中,要对原有地下管线、电线杆、路灯等设施进行重新布设,在迁移过程中可能会短期影响附近居民供水、供电、供气,给日常生活带来暂时不便。

本工程沿线经过较多交通咽喉口,交通组织比较困难,施工时道路变窄使本已拥挤的道路交通状况更加恶化,其中对现有路段交通影响严重;如施工弃土和建筑垃圾的运输车辆作业时间安排不当,将增加沿线车流量,造成道路交通拥挤。

(7)征迁、拆迁安置环境影响分析
本线路全部在城市原有道路上建设高架桥,只是路线在取直、拓宽过程中会对原有道路周围的少量建筑实行动迁,拆迁涉及居民、单位。

征地、拆迁和再安置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将产生社会不良影响。

(8)对城市景观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全程高架。

工程完工后桥梁高架结构与周围的景观一起构成了人们生活空间中的整体景观。

高架桥梁作为新的构筑物出现,给两侧居民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影响。

应通过加强景观设计缓解不利影响。

建设单位在方案设计中应采用融合法,使桥梁与环境互相补充、自然协调,从而恰当体现桥梁的存在。

桥梁结构上,选用连续感强的连续梁桥,其水平伸展的动势与平坦舒展的风景相协调,并增加平稳安全感。

7.总体评价结论
大连市中山路西段快速路工程有利于缓解目前城市交通的压力,缩短主城区与高新园区的时间距离,但同时对局部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必须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管理,以确保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拟建工程通过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后,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