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Ⅰ 学习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Ⅱ 要点提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从新中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看,外交政策将面临怎样的抉择?活动1:结合下列材料、教材和所学知识思考,新中国初期面临怎样的国际环境?1思考: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纳为联合国会员国作为中国的代表。

材料四1949年10月2日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致周恩来:苏联政府……确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意志的代表者……决定建立……(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材料五1951年12月27日苏联对联合国大会的提案: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联合国及其所有机构的工作。

2思考:美国和苏联对中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活动2: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将进行怎样的抉择?1讨论:你认为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将选择怎样的外交路线?请说出你的理由。

2思考:基于这一认识,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进行了怎样的生动概括?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请根据你的理解把以下内容连结起来。

3归纳:毛泽东提出的三大方针体现了新中国什么样的外交原则?新中国如何突出重围,获得更多国家的支持?活动3:根据 “一边倒” 的方针,新中国要打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必须努力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那么,中苏首先与苏联建交,主要成果是什么,具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以下材料思考。

材料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 ……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附件二 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贷款……共为三亿美元,……五分之一……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

高中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人民版必修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_____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思考1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2.基本方针:“__________”、“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思考2 “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3.外交成就(1)苏联政府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2)1950年2月,中苏两国领导人签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2)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3.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__________、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__________。

4.意义: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思考3 怎样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必然性?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

(2)召开:1954年在日内瓦。

(3)成果:周恩来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意义:①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思考 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屈辱外交不同的成因有哪些?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2.万隆会议(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2)召开: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________举行。

(3)议题: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学案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学案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它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出发点。

这一政策以保障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为基本原则。

新中国建立之初,两大阵营处于对立和激烈斗争状态,再加上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外交孤立的政策,所以使得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随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教材中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其意义则在于:首先,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打开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社会制度异同,一律平等,和平共处。

这使它成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④一条线,一大片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提出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3.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亚非国际会议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合国大会〔二〕能力提高1.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是为了〔〕A.团结世界各国人民B.使新中国在维护独立自主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C.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开拓外交新局面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3.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就政治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C.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D.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三〕延伸拓展1.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包括〔〕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B.帝国主义东方战线被冲破C.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D.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2.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方面的大事,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③参加万隆会议④确定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3.以下不属于我国20世纪50年代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C.实行“无敌国外交”D.参加万隆会议〔四〕模拟练习1.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是〔〕A.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B.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2.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苏谈判C.中美谈判D.中缅谈判3.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B.会议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C.亚非国家无矛盾和分歧D.亚非各国有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4.新中国建立之初,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目的是〔〕①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②稳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③急于和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④突破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①②5.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管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1(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1(人民版必修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合作:学习要点提炼1.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一总原则下,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形象地概括三句话,即“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学习建国初期外交政策时,要了解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

2.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促成了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背景:国际上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时间:1950年2月影响:对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和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提出:首次提出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再次提出是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最终完善: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特点: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5.日内瓦会议:会议主题: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特点: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影响: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6.万隆会议: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印度支那地区实现了和平;简况:1955年、29个亚非国家的代表、万隆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主要内容: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结果: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20世纪50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知识结构】【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同时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

【知识梳理】版本1: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20世纪50代):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背景:战后出现美苏为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美苏对新中国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建设需要国际援助。

(2)特点:“一边倒”(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维护独立与主权,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

)(3)作用: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建国第一,同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1)背景:1953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2)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进一步好转,为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环境,为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提出:首次在1953(中印关于西藏问题,周恩来);完善再在1954(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5)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6)意义:拓展新中国外交方针,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政策的制定(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打破封锁的实践(与苏联等17国建交)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国际会议)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1)一新初期的外交历史回眸一、变动中的世界格局1.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走上民族独立之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走向衰落。

3.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厂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局面。

二、“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方针。

2.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建交。

随后,保加利亚、朝鲜、捷克、波兰等lo 个国家相继与建交。

3.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领导人磋商了需要在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

4.1950年1月,周恩来率代表团访问苏联。

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4~7月,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4.1955年4月,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突破思路本节课包括变动中的世界格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三个子目。

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新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必修1

(必修第一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1、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共有25国承认)1949年访问苏联1953年中印谈判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过程和内容及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首次提出: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一步阐释: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内容:略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

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产生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自我测评1.建国初期,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B.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2.最早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文件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外交的外交方针是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到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作出的重大贡献5.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是:A.发展同邻国的关系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D.重点发展同亚洲国家的关系6.(2005年全国卷一文科综合)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版必修1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1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回眸一、变动中的世界格局1.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走上民族独立之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走向衰落。

3.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厂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局面。

二、“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方针。

2.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交。

随后,保加利亚、朝鲜、捷克、波兰等lo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3.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领导人磋商了需要在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

4.1950年1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4~7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4.1955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突破思路本节课包括变动中的世界格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三个子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新新学案系列: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人民版必修1)

新新学案系列: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人民版必修1)

新新学案系列: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人民版必修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五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自主预习课前准备知识梳理'另起炉灶(与'一边倒(一!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世界运动高涨& 以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始终奉行政策&"'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一边&这一方针不仅表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年!"月% 同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双方就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会谈& !中苏./#年"月%率团出访苏联%签订-%该条约以及其他一系列经济援助协定的缔结%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各项内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国际紧张局势趋于& 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年朝鲜停战后% !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中国政府在与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年!"月%首次提出&主要内容$&'&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如何*问题思考旧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如何*!'建国后%哪一外交方针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札记意义$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人民版必修1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条目解析】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提出过程1953年12月:中印谈判提出;1954年中印联合声明将和平共处理主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的原则;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实质: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促进人类和平和进步。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目的:和平解决印度友那及朝鲜问题的外长会议。

中国贡献:提出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六点建设意见。

地位: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3.万隆会议(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中国贡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阻挠破坏;与各国之间因社会制度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

内容: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

作用: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宣言》。

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2.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 ) 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4.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洲国家之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最主要是因为它( )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的重大贡献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

3、联系并比较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亚非会议,要围绕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的关键作用和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来分析亚非会议成功的原因。

【学法指导】1.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基础梳理。

2.利用课本上的史料连接,感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背景。

3.学生自己看书归纳出思考题答案,教师做总结。

【知识链接】1、“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及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力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

“求同”是指共同的发展目的;“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是指保存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学习过程】基础梳理: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国内:新中国成立。

(2)国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_________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______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政策:__________的和平外交。

3、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①内涵:不承认__________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__________的外交关系。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三维目标】【学习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学习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感悟思考】我们党的国家领导人在近日访问亚非各国时指出,要发扬双方的传统友谊,推进双方的互利合作,特别强调要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他国的关系。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的?由此导入新课。

【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一)确立外交的根本方针1、背景:一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政策:3、主要内容:(注意每一内容的含义和意义)4、成就:先后同哪些国家建交?最突出成就是什么?5、意义:国内:促进了。

国际:打破了;巩固了。

(二)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1、提出及完善:提出目的:积极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1)1953年12月(2)1954年2、意义:国内国际(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亚非会议(1)新中国为什么要参加这次会议?(2)讨论的问题及结果(3)意义2、万隆会议⑴背景:⑵主题:讨论哪些问题?⑶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

⑷结果:会议通过了宣言,提出了原则,是的体现和引申。

⑸意义:①这是第一次没有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②加强了。

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巩固总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5年,在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以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指出材料中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参考教案1 人民版必修1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过程】【导入】你有朋友吗?你为什么要交朋友?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中国有朋友吗?中国为什么要交朋友?中国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中国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是什么?…….【新课探讨】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三大基本方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名外交官,现在有一个记者招待会,有记者提问: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啊?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呢?毛泽东提出的外交三大基本方针是啥意思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三大基本方针有啥关系?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答记者问。

请阅读材料:材料一: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材料二:近代中国的外交重大事件: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46年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材料三: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材料四: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伯默斯顿请回答:⑴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①决定因素: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②国内外形势的变化③历史因素④国家性质⑤意识形态⑥外交家的智慧与骨气……⑵新中国为什么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从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看:新中国贫穷落后百废待兴,党和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从国内外形势看:二战后,不利: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中国。

有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

高中历史 6.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6.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学习目标:
1、叙述“一国两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含义;
2、记住“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过程及意义。

3、叙述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1、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深刻含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2、年月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生效。

3、年月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祖国怀抱
四、课堂合作探究目标: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的条件和历史意义?
3、文革后海峡两岸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4、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及有利祖国统一的因素各有哪些?。

【推荐】高中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民版必修1

【推荐】高中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的设计:新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三个维度,这和旧大纲是迥然不同的。

就这节课而言,第一目标“知识和能力”,和老教材相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删掉了“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压缩了历史背景,减少知识记忆量,重点更加突出,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单独作为一个子目。

“能力要求方面”新课程更加突出提高历史事实比较的能力要求。

第二个目标是“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

授人以渔,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会学、乐学,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正是新课标追求的目标。

我采用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来执教这节课,就是想体现这种精神。

第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旧大纲作为思想教育目标,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拓展加深,把历史学科从政治思想教育中解放出来,突出历史学科独特的功能。

这一目标涵盖了思想、观念、情感、情趣、态度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彰显人文主义精神。

一、知识和能力1.新中国外交的国际背景、外交政策和基本方针及原因2.归纳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3.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积极意义二. 过程和方法1.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

2.粗读、精读,快速浏览,圈点划批,提高历史阅读能力。

3.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

4.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自豪;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显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2.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表明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是中国对世界外交的贡献,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4.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艺术,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高中历史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五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导学稿)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三大方针。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3.认识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4.激情投入,享受学习快乐;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我的疑问】【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当堂训练】★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B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泽东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B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3.下图是见证中苏友谊的一幅照片。

照片中的历史性会晤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B )A.中苏正式建交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苏结成抗美援朝同盟 D.中苏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斯塔夫里阿洛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

”这里的“改变”指( A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1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回眸一、变动中的世界格局1.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走上民族独立之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走向衰落。

3.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美国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厂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局面。

二、“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方针。

2.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交。

随后,保加利亚、朝鲜、捷克、波兰等lo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3.1949年12月,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领导人磋商了需要在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

4.1950年1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3.1954年4~7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4.1955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突破思路本节课包括变动中的世界格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三个子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我们应注意从纵向方面按时间顺序理清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线索,从横向方面注意不同阶段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和原则的坚定性,使学生认识新中国在不同阶段调整的是具体的外交方针,始终不变的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具体而言,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的方式进行突破:(1)变动中的世界格局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应结合《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示意图》等有关资料,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等角度,归纳出影响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

(2)“另起炉灶”与“一边倒”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外交方针和外交成就,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结合《共同纲领》规定外交总原则,说明当时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②指导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理解“另起炉灶”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必要性和特定含义;结合毛泽东在《沦人民民主专政》中的论述,分析“一边倒”的必要性。

③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有关内容即可,不必展开。

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外交总原则决定了外交政策,而方针则是外交政策的具体化,成就则是它们的重要成果。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实践这部分主要阐释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评价、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三大内容,属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师可以结合《周恩来访问印度》等插图,结合出示的有关资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影响;至于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可以适当补充中国政府推动两次会议成功的有关史料,引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解析,说明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正确性和历史贡献。

合作讨论1从1949年1月到6月,毛泽东多次谈到:“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与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

……对苏联及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态度亦应在根本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关于中国对外政策,是打扫好房子再请客,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里来,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结合有关知识思考:毛泽东主张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为什么主张在新中国初期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我的思路:首先应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不难找到第一问的答案,其次应明确“新中国初期”这一时间范围,指的是建国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段。

作答时不要超出这一时间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建国以来始终未变的、基本的内容,但“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之所以采取上述方针政策,正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

对于国际形势要从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三个方面分析。

合作讨论2当今时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在国际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使我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20世纪中期,新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我的思路:关于这一原则的实践及其成果要注意时间范围的限制,应包括这一时期的对中印、中缅关系的处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

如果撇开时间限制,这一原则的实践结果也包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取得的一些外交成就,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直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鲜明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请思考:万隆会议上,中国同参加会议的亚非国家有哪些“同”和“异”?我的思路:相同点应从斗争对象,国家要求等方面分析,如: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干涉和侵略;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互帮互助、发展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等。

不同点可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思考。

其实,今天的中国同亚非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同”和“异”,但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中国和亚非国家、乃至全世界各国,都能发展友好关系。

事实证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是能够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和平共处的。

时空隧道1 新旧中国关于旅顺、大连问题的解决办法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借条约》(1889年3月)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租地之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中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一一《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术,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

一一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思维点睛:四段材料反映了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过程。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的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上述过程又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上述材料还表明,清政府、国民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也说明,弱国无外交,各大国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对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时空隧道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其实施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看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的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摘录思维点睛: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冲破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上述材料就是对这一历史背景的反映。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上、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材料二是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外交政策出发点的实际应用。

在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亚非国家因社会制度不同造成的矛盾和分歧,为了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明确指出“求同”的基础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残酷掠夺,现在反对殖民主义;“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

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外交的务实策略,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印关系由于英国殖民主义者制造的麻烦,中印两国于1950年正式建交后,仍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除边界问题外,还有印度独立后继承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特权,如在拉萨、亚东、江孜、噶大克等地驻有代表、商站,经营西藏的邮政、电报、电话,在西藏设有12个驿站,在亚东、江孜等交通要道驻有军队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1953年底,中印两国进行谈判。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双方签订了《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通商和交通协定》。

根据协定,取消了印度继承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种种特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