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优质教案 人教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5篇可选)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植树牧羊人》让·乔诺第一课时本课学习要点:1、积累课后生字词,并掌握重要成语的用法。
2、培养学生静心默读及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思路的能力。
本课学习目标1.得言:了解作者及作品,积累课后词语的写法,以及在句中的意义。
2.得法: 进一步练习默读,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句理清思路。
重点抓住对叠词的品读,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行。
3.得意: 感受牧羊人对生命的渴盼与热爱,对幸福与希望的追寻,明白幸福的真谛。
本课时学习安排一、课前预习(一)初读课文,标段落,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提示写出成语。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第..3段)2.山lǎng rùn()()起来了,水涨起来了(第2段)3.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第4段)..4.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第4段)5.唱出wǎn zhuǎn()()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第4段).6.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亮的响着。
(第4段)7.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g 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第5段)8.他们的房屋稀稀shū shū()()的,在雨里静mò()着。
(第5段)9.天上风zhēng()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第6段)10.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第6段).11.春天像jiàn()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第9段)1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意思:呼唤朋友,招引同伴)(第4段)13.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的,笑着,走着。
(意思: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第8段)二、课堂学习活动一:小组自评,课前学习(一)(组长组织修改、订正)☆导入:看插图左边,你看见了什么?右边你看见了什么?你想到什么?这是一个绘本故事,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被誉为童话版《圣经》。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单词和短语。
(2)了解课文中的主题以及主人公牧羊人的故事,从中体会植树造林的意义。
2)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提高环保意识。
(2)激发学生对植树造林的兴趣和动力。
1.2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课文中的主题以及主人公牧羊人的故事,从中体会植树造林的意义。
2)难点:掌握难度等级不同的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1.3 教学流程1)课前热身(5分钟)通过让学生看图片或者短视频引导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对于植树造林的兴趣。
2)新课呈现(20分钟)(1)播放视频,讲解植树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森林砍伐的危害。
(2)朗读课文,并询问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单词和短语。
(3)重点讲解生词,并制作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进行词汇教学。
3)活动设计(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分别模拟牧羊人讲述植树的故事,并进行表演。
4)课后延伸(5分钟)提醒学生及其家长注意环保,进行植树行动并将学习成果反馈给老师。
1.4 教学工具1)黑板2)PPT3)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工具4)图片、笔记本电脑等辅助材料二、课后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反应积极,课堂氛围良好。
然而,本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然的。
2.1 教学亮点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入,让学生对于植树造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多种渠道的词汇教学方法。
通过制作各种辅助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汇。
3)合作学习方式的采用。
让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2 存在问题1)难度管理不当。
本次教学中,涉及词汇过多,其中有的难度属于较高级别。
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单词无法完全理解,影响了听力理解能力。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通用9篇)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与蜜的田园。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近《植树的牧羊人》,走进牧羊人的世界。
以下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的写法,探究本文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重点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
默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课文预习,了解写作背景。
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
1课时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1.通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 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2.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情节。
(1)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改牧羊为养蜂,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牧羊人通过坚持不懈地植树,将荒凉的斜坡变成了绿洲的故事。
文章通过牧羊人的实践,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传达了坚持与奉献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有较高的兴趣。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深层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牧羊人的品质,感悟文章所传达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牧羊人的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牧羊人的坚持与奉献精神,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牧羊人的形象;2.难点:分析牧羊人的性格特点,感悟文章所传达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4.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悟牧羊人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2.教案:准备详细的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有序进行;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斜坡变为绿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是怎么发生的?引入课文《植树的牧羊人》。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关注牧羊人的植树实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牧羊人的语气、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牧羊人的性格特点,如坚持、耐心、奉献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牧羊人的植树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2.思考: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3.出示表格总长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间隔(米)两端都种间隔数棵数我的发现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二、课堂达标1.算一算在全长20xx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
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2.想一想学校校园内一条小路的一旁从头到尾共有35棵树,每两棵树相距5米。
这条小路共有多长?3.楼梯问题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
老师走到了第几层?三、知识拓展广场上的大钟7时敲7下,12秒敲完,10时敲10下,需要几秒钟敲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篇二」活动名称:实践活动“我们植树去”活动目标: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有爱护树木的意识。
2、能参与幼儿园的绿化行动,争做幼儿园小主人。
策划者:xx活动对象:中班级部活动准备:1、小组准备小树苗一棵、水桶、小铲;2、查看幼儿园需要补种的树苗3、植树流程一张活动过程:1、提出活动要求:要求:找到需要补种小树苗的地方,小组合作种植2、幼儿按照植树流程小组合作植树植树流程:挖土——埋树根——培土——踩实——浇水重点指导:劳动前先分工,不争抢3、参观我们种植的小树苗,体验成功的喜悦。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篇三」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种树的基本知识和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牧羊人的种树过程,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牧羊人的执着和勇气,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种树的基本知识:种树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2. 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孤独、坚韧、执着等。
3. 种树过程的模拟:学生模拟牧羊人种树的过程,体验其中的艰辛与乐趣。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故事或图片导入种树的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种树的基本知识和意义。
2. 种树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讲解种树的步骤、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对种树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3. 牧羊人形象分析(10分钟)
教师展示牧羊人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如孤独、坚韧、执着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对种树的影响。
4. 种树过程模拟(1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模拟牧羊人种树的过程。
教师提供道具和场景,学生扮演牧羊人,体验种树的艰辛与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种树的重要性和意义。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种树的短文,要求描述种树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5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5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1988年)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
你们知道吗,这部优秀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文章。
这是有关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的身份是个“牧羊人”。
这个牧羊人在做什么呢?他在“植树”!他为什么植树?植树以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探寻究竟。
(教师依次板书“人”――“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这节课的学*,我们要完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任务:班级电视台要为要为本文的主人公――牧羊人,拍一个五至十分钟的纪录片,我们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初步的脚本框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大家在学*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应的信息。
(二)借助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任务一:根据文章,确定脚本内容。
1.在不改变文章内容和顺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为纪录片安排哪几部分内容?请概括出来。
(学生默读全文,快速划分文章层次,交流。
)2.丰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
学生再读全文,按文章详写的“我”与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归纳要点,填写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初遇牧羊人再逢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任务二:认识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3.根据文章所写,讨论:在纪录片中,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牧羊人?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的词句,归类整理,交流。
(1)直接刻画牧羊人。
(2)借助别的内容来表现牧羊人(侧面烘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感悟,学习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培养环保意识。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与感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生词、短语:本课重点生词、短语包括植树、牧羊、绿色、沙漠、奇迹等。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我对针对性和启发性。
此外,课堂时间安排方面,我意识到在新课讲授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我将在下次教学中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理解文章的脉络。
4.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分析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植树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课堂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讨论植树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让我深感《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的独特魅力。通过这篇文章,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植树的重要性,见证了环保行动带来的改变。在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文章结构分析:理解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掌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主题理解:深入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到植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活动:通过课堂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9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9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9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读读写写的词语。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6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6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6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精彩开篇词画家,用他的画笔,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绘出青山的苍翠。
而他却远离浮躁,回归自然,孤独地行走在茫茫荒漠中,挥起锄头,把一片荒漠变成绿洲,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那瑰丽的风光将永远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的深处。
学习目标1.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2.学习人物的无私精神和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风雨中奋斗搏击。
假如生命是鹰,不要畏惧困难,要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不随波逐流之船,不惧困难之鹰――植树的牧羊人。
二、自学指导(一)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废墟(xū) 干涸(hé) 坍塌(tān) 戳(chuō)酬劳(chóu) 流淌(tǎng) 水渠(qú) 乍看(zhà)2.解释下面的词语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地面上的植物。
3.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三、自学指导(二)(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交流点拨】牧羊人用几十年的坚持,不断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赞美了牧羊人的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勤劳朴实、自信平和、忠厚内敛、认真细致的高贵品质。
告诉我们人类有潜藏的智慧和改天换地的能力,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善报,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篇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篇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以提高教案的质量,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时间,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植树的牧羊人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优质教案通用
人教版《植树牧羊人》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植树牧羊人》。
文章主要讲述法国一个普通牧羊人,凭借自己坚持和努力,在荒凉高原上植树造林,最终改变环境感人故事。
我们将详细学习文章第一至三自然段,深入理解牧羊人品质及其给我们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词、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牧羊人无私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坚持不懈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描绘牧羊人形象,体会其精神品质。
2. 教学重点:学习文章中修辞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植树造林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文章中修辞手法,分析牧羊人形象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一段描述为例,讲解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对文章中某一段进行仿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以“我心中植树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心中植树英雄,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较为深入,但在修辞手法运用上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环保问题,解身边植树造林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学生对文章中牧羊人形象理解。
2. 修辞手法讲解与运用。
3. 课堂讨论与互动引导。
4. 作业设计实践性与拓展性。
关于学生对文章中牧羊人形象理解,这是本节课核心内容。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牧羊人品质特点。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精选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植树的牧羊人》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
本文详细描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凉的高原上,坚持不懈地植树,最终将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羊人的品质;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培养爱护环境,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牧羊人无私奉献、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羊人的品质;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插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牧羊人的品质。
5. 汇报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认真听,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植树的牧羊人》2. 主要内容:牧羊人的品质:无私奉献、持之以恒关键词语:荒原、绿洲、植树、爱护环境重点句子:他孤独地在这里植树,年复一年,坚持不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造句: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情境作文:以“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故事复述:略造句:略作文: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作者让·乔诺及其作品《植树的牧羊人》。
分享牧羊人植树造林的故事背景。
1.3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初步了解和期待。
章节二: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情节。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
2.2 教学内容:概述牧羊人植树的过程和他的坚持。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转折点和冲突。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学生分享对故事转折点和冲突的理解。
章节三:角色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角色。
培养学生对角色性格的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牧羊人和其他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角色特点。
学生分享对角色性格和动机的研究。
章节四: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牧羊人植树的行为背后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
学生分享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
章节五:拓展练习5.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2 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写作和讨论练习,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表达。
5.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和讨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章节六:文本细读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具体内容。
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节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6.2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描述。
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
学生分享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和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植树的牧羊人》优秀教学设计在法国的阿尔卑斯山上,有一片荒凉的土地,曾经有泉眼,但现在只剩下倒塌的房屋和废墟。
但是,在这片荒地上,有一位老人默默地创造了奇迹。
他是植树的牧羊人。
让学生用默读的方法阅读这篇2000多字的文章。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默读,强调默读的速度和方法。
学生通过默读,发现牧羊人在一片废墟上种树35年,把这里变成了一片沃土。
学生圈点勾画关键句,找到“我”三次见到牧羊人的时间、牧羊人的情况和高原的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叠词,体会牧羊人的慷慨无私和为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
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前几段,了解牧羊人在一片荒地上种树35年,最终创造了一个绿洲。
学生也意识到,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讲述牧羊人的故事。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这句话表明牧羊人的生活自由自在。
他从一口深井里打来水,水甜丝丝的,这句话表明他的生活XXX。
餐具洗得干干净净,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这句话表明他的生活精致舒适。
他刚刚刮过胡子,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这句话表明他的生活闲适惬意。
通过叠词的使用,可以感受到牧羊人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幸福舒适的小天地。
在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这里是废墟,曾经有人住过,但是现在却被破坏了。
牧羊人留下来了,创造了幸福舒适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他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着橡子,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他用虔诚的态度对待每一颗橡子,对待每一个生命。
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对生命的呵护,慎重,珍惜,满怀希望。
当被问到这块地是谁的时,他并不在意,这展现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品质。
在十万颗橡子中,只有两万颗能发芽,而在这两万颗树苗中,只有一万颗能成活。
老人的种树之路不容易。
但是他从未动摇或怀疑,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35年如一日。
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和无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造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植树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种植小树苗,体验植树的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植树造林的活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汇与短语: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绿化、防风固沙、耐旱、高原”等,这些词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教师需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2)课文内容理解:把握《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理解植树对环境的重要性,体会作者对植树牧羊人的赞美之情。
(3)语法结构: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等,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举例:
-词汇运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进行描述,如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环保行动。
-文章主题理解:通过对比、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让学生体会到植树牧羊人的伟大,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
-口语交际: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逻辑的讨论,并在过程中给予指导。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文章中植树牧羊人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针对本次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植树的牧羊人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阅读理解:培养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提升阅读分析能力。
2.语言建构: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3.思维发展:通过分析牧羊人植树的故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文化理解:感悟牧羊人植树的精神品质,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3.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章主题。但从教学效果来看,部分同学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并不高。为此,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更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学生核心素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仍存在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5.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活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生字词掌握: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牧场、荒地、植树、毅力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文章结构分析:强调文章的起承转合,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作者的组织结构。
-语言特色学习:识别并学会运用文章中的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文章讲述了牧羊人默默无闻地植树,改变荒凉牧场的感人故事。它体现了保护环境、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牧羊人植树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牧羊人如何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改变环境。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精品教案精选(1)
《植树的牧羊人》优秀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植树的牧羊人》。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通过词句解析,掌握作者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探讨植树行为对环境改善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 掌握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手法描绘人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描绘人物的方法,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树木葱郁、生态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3. 讲解分析: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无私等。
b. 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表现牧羊人的形象,如词句解析。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5. 随堂练习:学生选取课文中的一个片段,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描写,进行课堂分享。
6. 讨论与拓展:探讨植树行为对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关爱环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植树的牧羊人》2. 牧羊人形象特点:勤劳、善良、无私3. 描绘人物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等4. 环保意识:关爱环境、植树造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课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描写,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解析。
答案示例:我喜欢课文中对牧羊人勤劳的描写:“他每天清晨起床,担着水桶,穿梭在田野间,为树木浇水。
”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牧羊人勤劳的形象。
2. 拓展作业:以“我心中的环保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介绍一个你了解的环保事迹或人物。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理解: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1.2.2 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植树”、“牧羊人”、“沙漠”等。
1.2.3 语法结构:学习并运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别。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1.2 重点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2.1.3 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语法运用。
2.2 教学难点2.2.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2.2 运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描述人物行为和环境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3.1.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1.3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语法,进行相关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2.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植树和环保的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4.1.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1.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牧羊人要植树?4.2 课堂讲解4.2.1 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4.2.2 讲解重点词汇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
4.2.3 讲解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语法运用。
4.3 课堂讨论4.3.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4.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积累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
2. 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3. 抓住议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教学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资料助读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本文节选自《植树的男人》,《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
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
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
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2. 整体感知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二、深入文章梳理思路
1.本文记叙了牧羊人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的故事。
1913年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荒凉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得知牧羊人除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我看到了溪水。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气,变得富饶。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
⑴叙事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含蓄着作者的深情;结构严谨,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
⑵用第一人称叙事,“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对植树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首段的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文,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3.赏析下列句子。
⑴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⑵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 -个坑。
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
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有什么作用?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三、课堂小结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人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大自然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馈,人类的可悲命运最终会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