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思考
近年来,在政府教育部门共同努力下,城镇化进程中的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教育难”问题还很突出,由于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家校合作脱节,使随迁子女学生在品行培养、习惯养成、学习成绩提高等各方面进展缓慢,阻碍了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一、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和成因
(一)随迁子女学生在学习、习惯、性格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生。
1.随迁子女学生成绩普遍偏低,作业完成较拖拉,尤其是家庭作业完成质量较差,由于家长缺少督促辅导,导致随迁子女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效率偏低,使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和复习,虽然有许多的学生也特别的聪明,但由于对一些细节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所以大部分随迁子女学生的学习成绩高分较少,中等偏下成绩较多。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缺少孩子应有的活泼天性,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不强,身边的小朋友也比较少,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下课时高兴不起来,上课时情绪调动不起来。尤其是在随迁学生子女当中作业潦草、粗心大意、缺乏毅力和耐心、安于现状的学生大有人在,错误总是反反复复的出现,好的习惯养成较慢。一些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也不
强,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差,兴趣爱好不广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不高。
(二)家长对子女家庭教育重视度不够,不引导、不想办法、不尽责。
随迁子女家庭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且忙于生计,家庭教育意识淡泊,他们把孩子的教育寄希望于学校,总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不抽取时间,不去想办法,也不学习他人的教子经验,甚至不尽家长的责任,缺乏长久的陪伴与耐心的教导,在出现问题大多简单粗暴的对待。“不做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平时不关注学习,考试成绩一出来就批评惩罚”,这些现象正是当下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中的常见景象。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没有耐心,不树立榜样,在孩子做作业时上网看手机,“快手”声
音还很大,给孩子一辅导作业就生气责骂,缺乏长久的陪伴与耐心的教导,家庭教育往往以开心开始,狂躁结束,教育往往失败告终。
(三)家长或监护人不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形不成教育合力。
随迁子女家庭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家庭收入大多靠打工维持,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孩子刚上学时还比较重视,能与学校进行沟通,渐渐地随着孩子的年级升高,对孩子的关注度也普遍降低,一些家庭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子之方,对孩子时间上陪伴的不足大多用物质或零花钱来弥补,出现问题大多简单粗暴的对待,导致有些学生心理脆弱或行为不规范;
有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推给母亲,推向爷爷奶奶,或者干脆直接甩手给学校,把教育的责任直接转嫁给老师,平时也不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不能很好配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时也推脱责任,不能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家长甚至将一切归结于学校教育,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是老师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所出的一切状况都是老师的责任,与家庭教育无关。
(四)随迁子女家长教育态度消极、方式单一,方法偏激。
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不知道怎样去帮助、指导和管理孩子,与孩子沟通时间少,或者只针对某些问题或事情进行交流,缺少心与心的交流和引导,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转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些放任型、溺爱型、粗暴型、消极型等典型教育环境普遍存在,有的家长以工作忙为由,从不过问孩子在校的状况,甚至只顾及自己享受玩乐,根本不去管教子女;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的娇惯,要什么给什么,使得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个性,家长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做一丁点分外事;还有的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要求消极应付,不支持引导孩子积极上进,甚至爱找老师的麻烦,久而久之也让孩子养成了安于现状,疲于应付的心态。这种教育方式势必成学习上丧失信心,缺少动力和拼搏精神,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创伤,让孩子的坏习惯增多,增加了学校教育难度,影响了孩子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五)随迁子女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客观困难。
随迁子女的家长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层次不高,也很少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能力和方法的欠缺,不能持续地、有意识地、系统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也没有多少能力全面地塑造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有的家庭父母起早贪黑,经常加班匆匆忙忙,和学校老师不能进行有效沟通,无法积极配合学校管理督促孩子,甚至有时和孩子沟通都比较少,他们有的也想“望子成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都造成了孩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二、随迁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思考
研究发现随迁子女学生的品行、性格、态度、习惯等表现与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对孩子各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无可替代,而家庭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再精英的学校还是优秀教师,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是无法获得完整的生命体验的,没有家庭的配合,老师的孜孜不倦、辛勤付出只能事倍功半,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问卷访谈可以发现大部分随迁子女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当中有些家长能够根据传统道德规范指导孩子的行为,但对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了解极少,不能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体会不到爱的教育;有的家长还能比较负责任的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教育过程偏激单一,批评不能让孩子思想上一定信服,奖励不会使孩子心里面真的高兴;有的家庭教育总
是围绕学业成绩展开,他们重视知识能力,却不懂情绪意志、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态习惯、团队合作等等都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方法欠缺,面对特殊学生无计可施,也有的家长打工忙碌无暇照管,并以此找各种借口推脱对孩子的教育,把责任推给学校。
三、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应对措施
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长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只重视对孩子的“养”,不重视对孩子的“育”,大部分父母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却并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融入环境并发挥潜能。因此,要改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必须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通过各种方法增强家长的家教能力,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共同施策,形成合力。为此,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和老师应引起高度重视,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并着力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指导随迁子女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帮助家长了解教育规律与方法,提高科学育人水平。
2.重视学生教育中的个案研究,总结经验,对个案学生家庭实施有效地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存在的问题。
3.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4.通过“班级微信”等形式搭建学习型家庭平台,推送家教知识,鼓励家长发表各自的教育经验及教训等,共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