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3)

合集下载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对练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专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2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原文】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诗。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两句为一层,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第三、四两句分析,应指中秋之夜。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十分耐人回味。

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

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先后进入了睡乡。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

“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此句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

全句无一字提到人,而又使人处处想到清宵的望月者。

如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句一样,此句借助特有的景物,一下子就将萧瑟苍凉之景推到读者眼前。

“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

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此句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意境悠远,耐人寻思。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两句宕开一笔,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

前两句写景,仍然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蜀府将①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解析B项,“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错误,应是“蜀府将”。

答案 B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6分) 答: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

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

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上句说魏万离去,下句“微霜初渡河”写出深秋时节宁静的气氛。

B.第二联运用倒装手法,先写“鸿雁”“云山”,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

C.第三联“催”字用得精妙,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是树色把寒气催来的。

D.“催寒近”“向晚多”既是对“树色”“砧声”的主观感受,又暗示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2022高考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突破精练(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突破精练(附答案解析)

2022高考二轮复习古诗鉴赏专项突破精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①刘长卿②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

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

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C.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16.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解析】15. B;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错。

“辕门画角三军思”是说侯中丞走后三军对他的思念,不是想象他流放到康州的情景。

16. 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退书怀韩偓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

B. 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

C. 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书事[宋]赵鼎①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②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绝食而卒。

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

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均携全家上坟祭扫。

★(1)(综合性选择题)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联写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

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解析:C项,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

答案:C(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简要分析。

答:答案:①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②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

③“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李白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②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

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

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中吕)朝天子薛昂夫伯牙,韵雅,自与松风话。

高山流水淡生涯,心与琴俱化。

欲铸钟期,黄金无价。

知音人既寡,尽他,爨下,煮了仙鹤罢。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伯牙,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有高洁之志。

善琴,琴曲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为其知音。

B.“自与松风话”,将松风拟人化,仿佛俞伯牙自己在与松林风涛叙话,暗隐知音稀少。

C.“高山流水”二句表明俞伯牙将自己的心思和琴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显其生活清淡。

D.“欲铸”二句是说钟子期死后,伯牙非常想念他,想用黄金铸造他的像,凸显思而不得之情。

E.作者最后总结,既然没有了知音,那就放飞山林、浪迹江湖,去过逍遥的焚琴煮鹤的日子吧。

【答案】BE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对俞伯牙高雅情趣、高洁情操的赞美之情:“韵雅”二字双关,既指琴曲,又指俞伯牙的情志。

②表达了作者对俞伯牙和钟子期真挚友谊的肯定: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烧琴煮鹤,终身不复鼓琴。

③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与无奈。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3~4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春薛昂夫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

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施好处都游遍。

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

3.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山坡羊”是曲调;“西湖杂咏”是曲牌名;“春”是题目,与曲子内容相关。

B.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

C.“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

D.“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E.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问答题。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 “红藕香残玉簟秋”自古以来被方家厚爱,请你谈谈该句妙在何处?【答案】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2.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

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答案】《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

“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

(每点2分)【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区别,首先根据所学内容答出“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然后根据此诗中的“亦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分析李白借菊花表达对具有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的哀叹。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①[宋]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①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召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说乌云堆压山头时正酝酿着一场大雪,而说“云”和“山”在“商量”下雪的事;不说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即将来临,而说“柳”会睁开眼睛、“桃”会展开笑颜“领略”春光。

将景物当作人来写,表达出作者奉诏还朝时高兴的心情。

【试题分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明确词义,颈联中的“容”“意”“商量”以及“眼”“腮”“领略”等词,都是人的形貌和动作特征,这里却用来写“云”“山”和“柳”“桃”,据此分析可知,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宋]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参考答案】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试题分析】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即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比拟修辞格可以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是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比拟,包括两种:(1)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它使得形象鲜活,表意丰富,生动传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20 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打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边的诗歌, 回答后边的问题。

敲鼓《诗经·邶风》敲鼓其镗 , 积极用兵。

土国城漕①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② ,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③居爰处 ,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 ,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 , 不我活④兮。

于嗟洵⑤兮, 不我信兮。

【注】①土国 : 为国家兴土功。

城漕 : 在漕地筑城。

②孙子仲 : 即公孙文仲 , 字子仲 , 卫国将领。

③爰 (yu án): 于何。

④活 : 通“佸” , 相会。

⑤洵 : 远。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全诗五章 , 节奏鲜亮 , 音韵和睦 , 征人的感情一步步深入。

B. 第一章中的“独”字不单指行动上的孤单, 也指“我”精神上的孤单。

C.第三章将“我”担忧的情况详细化, 与第二章的“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相响应。

D.第四章写“我”“南行”以前与老婆分别时的誓词, 表达了“我”愉悦的心情, 与下文的感叹形成了对照。

2. 本诗抒发了“我”如何的思想感情?二、阅读下边的诗歌, 回答以下问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散桐叶雨 , 冷清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 , 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 , 中怀正无悰①。

勿云不相送 , 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 ?但问同不一样。

齐心一人去 , 坐觉长安空。

【注】①惊 : 欢喜 , 乐趣。

②青门 : 长安城的东南门, 本名灞城门 , 因其门色青 , 故俗称为“青门”。

1. 以下对本诗的剖析与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谊的, 感慨以外还能够寄望诗人的理想志向等。

B. 诗的开篇写凋落的桐叶、衰落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其他时间, 同时也确立了全诗伤感凄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 , 中怀正无悰” 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 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以后的落寞, 情况交融 , 十分动人。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3)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夕[唐]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下列是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

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

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本诗前四句重在对春夕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虽未明言思乡,而一片乡情跃然纸上;后四句重在抒情,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答案】C【解析】C “动”,意为“动不动”;“书”,指书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心情;对社会动荡、家书经年断绝的担忧之情;仕途坎坷、华年易逝的自伤之情;渴望归隐的迫切心情。

(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崇义里滞雨李贺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

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B.“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不正确,诗中说的是“梦泣生白头”,意思是诗人梦见自己满头白发,不禁暗自悲泣,并不是诗人真的已经满头白发了。

故此题答案为B。

2.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

②寄托着诗人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对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结合诗人身世、追求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首先解说句子含意,“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意思是诗人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梦中实现了封侯的愿望。

然后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忧”,表明诗人内心充满忧愤之情;“客”,表明诗人此时客居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枕剑匣”“封侯”则表明诗人有投笔从戎的愿望,并且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梦”却表明,诗人的愿望只能在梦里实现,再结合上文分析,可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坎坷的愤懑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洞庭①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2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悲青坂杜甫我军青坂在东门,天寒饮马太白窟。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

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

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写我军驻地及当时的气候,“天寒”暗写我军士气不振,处于劣势,为后文描写战争的惨败巧妙铺垫。

B.颔联写敌军的骄横,“日向西”写出敌军步步紧逼的态势,“数骑”与“敢”搭配,巧妙写出了黄头奚儿藐视我军的强大。

C.颈联以白描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惨败的景象。

战争过后的原野,狼烟四起,白骨累累,好不萧瑟、悲凉。

D.诗人寓情于景,写山雪、河冰、烽烟、白骨,不言悲,而悲不自胜,这样的效果得益于景物描写对气氛的巧妙的烘托。

E.尾联写诗人希望自己附书我军,提醒他们不要仓促应战,表达了诗人对我军作战不理智的忧虑与愤怒。

2.诗歌以“悲青坂”为题,是如何来表现“悲”的?请结合诗歌具体说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落花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的依恋之情。

B.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E.颈联借景抒情。

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只是一般的怜花惜花之情,而是断肠人又逢落花的伤感之情。

4.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二首(其一)李贺长卿怀茂陵①,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②,金泥③泰山顶。

【注】①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公元118年,被免官,闲居茂陵。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2019届⼆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阅读下⾯这⾸宋诗,完成(1)~(2)题。

(9分)感愤王令①⼆⼗男⼉⾯似冰,出门嘘⽓⽟蜺②横。

未⽢⾝世成虚⽼,待见天⼼却③太平。

狂去④诗浑⑤夸俗句,醉余歌有过⼈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万古名。

[注] ①王令:诗⼈短暂的⼀⽣是在贫困中度过的。

他在世期间,北宋常受到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

②蜺:古同“霓”,虹的⼀种。

⽟蜺,指⽩虹。

③却:此处指“返回”。

④去:作“来”讲。

⑤浑:简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联以奇肆的笔触勾勒了形容枯槁、⾯⾊似冰、俊伟慷慨的⾃我形象,显⽰出⼀种浩乎沛然的堂堂正⽓。

B.诗⼈曾经谦虚地说:“狂搜得⽆奇,猛吐复⾃吮。

”颈联的“狂”字和此处的“狂”字都是诗⼈兴酣落笔情状的⾃我写照。

C.颈联“过⼈声”不应理解为⽐常⼈美妙的声⾳,⽽是说诗⼈有过⼈才学、过⼈抱负、过⼈识见。

D.“⽂似看⼭不喜平”,此诗抒情⼿法上委婉含蓄,⽤笔婉转,蕴蓄着极为深沉的精神⼒量。

解析:选D D项,错在“抒情⼿法上委婉含蓄,⽤笔婉转”,本诗抒情⼿法为直抒胸臆,⽤语劲直。

★(2)诗题为“感愤”,请结合全诗,分析诗歌抒发了哪些情感。

(6分)答:参考答案:①⽣不逢时、处境艰难、怀才不遇的激愤;②不⽢命运、不⽢虚度此⽣,⾃强不息的壮怀;③对⾃⼰过⼈才学、过⼈抱负的⾃信;④建功⽴业、报效国家、万古留名的⼈⽣追求。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1~2题。

再授连州⾄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年同赴召,渡湘千⾥⼜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师②。

归⽬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到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

②柳⼠师:柳下惠。

柳下惠为“⼠师”(狱官),因“直道事⼈”三次遭贬黜。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一、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D.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2.颈联中“寒”“暗”二字向来为人称赞,请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二字进行赏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王安石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③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

昌叔:王安石妹夫。

②岧峣:高山。

③分:甘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颈联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山水秋景,气韵生动,表现出对美丽景色的喜爱。

C.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

D.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这首诗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毛泽东《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夜坐韩偓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

格是:已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仰视写远景用虚笔,后俯视写近景是实写,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后两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2.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问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明】李攀龙白羽②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

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E.后两句承上写军士出征应战,节奏由舒缓变急促,内容从战事转抒情,豪放中有缠绵。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3)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3)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①辛弃疾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

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③犹在,头上貂蝉④会见。

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①范先之,作者门人。

祐之,作者族弟。

②更管:哪管。

③青毡:指家传旧物,典出《晋书·王献之传》。

④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做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头上貂蝉会见”既表达作者对族弟的希冀和信心,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

D.“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解析:C项,“也隐含自己功业无成的遗憾”不当。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说读书是辛家传统;“头上貂蝉会见”则以富贵功名劝佑之,盖“貂蝉”为彼时高官显宦之冠服。

家风好诗书,诗书能令冠貂蝉,这虽是写给佑之的,也是诗人的自励。

答案:C★(2)(比较形象与手法)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

(第二问)①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

②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谢逸豆蔻①梢头春色浅。

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红日三竿帘幕卷,画楼影里双飞燕。

拢鬓步摇②青玉碾。

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③平如剪。

【注】①豆蔻:植物名,春日开花。

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②步摇:古代妇女首饰。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二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原文】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因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写的。

望月怀人,是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

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首联寄景抒情。

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诗人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一个“生”字,极为生动,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颔联由想象而返回现实,写多情人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里写出了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本来,律诗的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颈联写诗中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

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

“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

这联对仗工整,顿挫有致。

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

尾联写因思念远人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

“不堪盈手赠”,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

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总之,这首诗情深意永,细腻入微。

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

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把月写得美丽。

望月念远,相思难眠,梦中相逢,都是人世间常有的情景,诗人娓娓道来,亲切感人。

【练习】1、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答案】诗中,作者借助月亮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常言道:“题目是诗文的窗口。

”解答此题,便可首先根据诗题分析。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月”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情形,请举出两首这样的诗,并写出其中一个写月的句子。

【答案】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解析】解答此题,要尽量多的现在记忆中搜寻写有月的诗和诗句,然后再组织答案。

3、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答案】首联的第一句望月,写“望”;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突出“怀”。

望月写实,怀远写虚,虚实相生,情景相融。

接下来,颔联由想象返回现实,由虚而实,暗含“望”“怀”二字。

颈联貌似写月,实则寓怀。

尾联由“望”而“怀”,反映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韵味十分深长。

【拓展】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前句写景,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

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怨”,因“思”生“怨”,正因“情人”相思之深,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一词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具体描绘了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吹灭灯烛,因为满屋的月光,使人怜爱,催人联想,逗起了相思之情;披衣到庭院走走,不觉露水湿衣。

D.尾联的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在远方的思念之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之人团聚。

将希望寄托在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要读懂全诗,了正确领会作者感情。

B项错误是,“怨”字在诗中指的对象是长夜漫漫,夜不能寐。

2. 试赏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个千古名句。

【答案】“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苏轼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名篇。

诗人在中秋之夜望月怀人,有感而作,借之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诗篇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

词的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显示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一层,并且为下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做好铺垫。

一个“归”字,表现了诗人自认是月中仙人的傲气。

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

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下片怀人。

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于是词人便埋怨明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强调了作者对人事的达观,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从艺术成就上看,这首词构思奇拔,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从表现手法来说,词的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

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

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全词设景清丽雄阔,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练习】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________。

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弟弟________,他和苏轼及他们的父亲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答案】交代作词的缘由苏辙苏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小序的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主要应围绕小序中“中秋、怀子由”等词语分析小序的作用,同时还要凭借平时所学的知识作答。

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答案】D【解析】3. 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都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理想充满信心。

不过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拓展】1.下列对《水调歌头》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解析】A项错误主要在于“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一语。

应该说,词的上阕还是流出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心理。

2.试简要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答案】从思想内容上说,这首词情感变化曲折,作者对人生别离作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因而激起了历代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