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过度投资_多元化经营与地方政府干预_章卫东 (1)
实际控制人性质_政府干预与公司负债_李彬
预程度高,当 GOVI 为 1 即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地区,
上述偏导数为 β1 + β3 ; 当 GOVI 为 0 即政府干预程 度高的地区,上述偏导数为 β1 ; 在 β1 大于零的情况 下( 假设 1 成立) ,如果 β3 显著小于 0,即因变量负债 对实际控制人性质的偏导数在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地
区,显著小于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地区,说明在政府干
定义或计算公式
期末总负债 /期末总资产 总负债 /( 总负债 + 流通股市值 + 每股净资产* 非流通股股数)
当公司实际控制人属于国有性质时,取值为 1,否则为 0 当政府干预程度指数高于样本中位数时,取值为 1,否则为 0
2* 净利润 /( 总资产期初余额 + 总资产期末余额) ( 存货 + 固定资产) /总资产
·115·
变量类型 被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
变量名称
账面资产负债率 市场资产负债率 实际控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质
政府干预程度 盈利能力
资产可抵押价值 成长性
股权集中度 兼任情况
行业虚拟变量 年度虚拟变量
表 1 变量定义明细表
变量标识
LEV LEVM STA GOVI ROA CVA TOB BSH DUAL INDUj YEARk
预程度较低的地区,两类公司在负债水平上的差异
相对较小。因此,如果交叉项系数 β3 显著小于 0,表 示假设 2 成立。
LEVit ( LEVMit ) = α0 + β1 STAit + β2 ROAit
+ β3 CVAit + β4 TOBit + β5 BSHit
20
企业产业多元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
企业产业多元化提升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作者:***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24年第01期【摘要】多元化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选择。
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需要有充足的资源,才能保证在主营业务外发展好其他产业,为企业创造价值。
因此,论文建立含市场、财务、创新、社会4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3家珠宝首饰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企业,采用偏序集评价方法评价豫园股份的企业绩效,剖析产业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机理。
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产业多元化经营能够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发挥整合作用、降低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产业多元化;企业绩效;机理分析【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1-0035-031 引言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市场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企业需要战略作为核心,以指引其发展方向。
而企业产业多元化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经营战略。
多元化是指企业在确保内部资源充足、主营业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为更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实现进一步发展,在核心业务领域之外,还涉足多种产品、跨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经营,在多个领域寻求业务机会,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现有文献中对于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大部分学者认为多元化能够扩大企业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绩效。
庄婉婷等[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绩效表现更佳。
孟延春等[2]以日本14家大型建筑企业为样本企业,研究发现企业在主营业务为核心的基础上实施的相关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也有少部分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多元化经营增加营业成本,降低营业利润,降低企业绩效。
金措[3]通过对2011-2015年新上市的民营企业进行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综述与过度投资
党组织参与国企公司治理综述与过度投资作者:丁玟文来源:《现代企业》2022年第04期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我国国企改革的特色,弥补了现有监督管理机制的不足。
过度投资是一种降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投资方式,在企业中较为常见,往往是由于委托代理问题而引发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为了构筑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者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利益和企业所有权,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特别是在股权高度集中和现金流充裕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不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
而现有研究指出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有利于缓解代理成本,制约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王元芳和马连福,2014),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崔九九,2021),并提高企业的绩效。
那么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是否能够降低代理成本,有效缓解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呢?一、文献综述1.过度投资。
当前对于过度投资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传统的管理者自利行为,二是管理者过度自信,即理性和非理性决策。
当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时,加之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管理者不会选择分红,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企业所有权、掌握更多的资源与利益而采取自利行为,开展过度投资活动,为其谋取私利,而公司自由现金流将加剧这一行为(Jensen,1986)。
也有部分管理者是为了进行科学投资,获得利益最大化,但是其特殊的人格特征造成了行为偏差,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会高估投资项目成功和获利的概率,进而导致进行过度投资,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Malmendier and Tate,2005;章细贞和张欣,2014)。
如何降低企业过度投资,现有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黄乾富和沈红波(2009)发现企业的债务比例越高,企业的过度投资越少,短期债务相对于长期债务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
俞红海等(2010)发现提高现金流权水平和改善外部治理环境能够起到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的作用;负债融资可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市场竞争强度对二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黎来芳等,2013)。
多元化集团的财务管理控制研究——以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因此 ,集 团在财务管控设 计和实施方 面没 有太多现成 的经验 可以提供帮助 ,集 团需要 根据企 业 自身的业务特 点和管理 ,对财务 管控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对于集 团管理者来 说 。既要让下属企业保 持充分的主观 能动性 ,具备足够 的经营效率和 开放 灵活度 ,又 要 防范子公司产生严 重的内部人控制 问题 。完善子公 司管控 的过程 同时也 是一个对子
和控股一级企业 1 3 家 ,其 中8 家注册资本过亿 元 ,3 家规 模在 1 0 亿元 以上 。业务领域 涵 盖了影视 、演艺 、传媒 、互联 网 、文化旅游 、艺术 品收藏及交易 、房地产开发 以及 风 险投资 、融资性担保 、小额贷款等准金融行业 等 ,多元化产业格局蔚然成型。
集 团作 为多元化发展 的企 业集团样本 ,具有 比较典型 的代表 意义 。一是集 团在 没
策略上有 明显不 同。板 块类 业务主要指涉及成片土地开发 的大 型项 目,板块类项 目的业务 中通常会涉及旅游 、地产
决策层 面集 团保 留一票 否决 的权力 。同时,对 投资 决策前 的前 置程序 做 出了详尽规 定 。从 上述规定 来看 ,1 0 0 0 万
元 以上和 1 0 0 0 以下其 实 只有 是否 经过集 团立项 的区别 ,
公 司中长期发展正确进行定位 和调整 的过程 。
一
、
集 团财务管理控制 的主要做法
( 一 )子公 司治理结构 的设计
集 团所投 资的产业 ,多 以发起设 立子公 司的形 式成立 ,其 中集团全资设立 的子公
{ l l § § ≯ l l l l , i ≤ ; i l l } l : i {
中国税务图书网图书目录4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繁荣、危机和全球化
2003.10
24.00
2002.1
22.00
2002.1 2002.1 2003.12 2005.11
29.00 11.60 76.00 20.00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1999.8 2003.10 2003.1 2003.1 2003.1 2004.12 2005.5 2005.8 2005.9 2003.7 2004.11 2003.11 2004.6 2005.5
2002.2
14.00
2004.11 2004.12 2004.11 2004.12 2004.12 2004.9
18.00 17.00 13.60 17.00 17.00 13.50
2002.3 2001.7 2001.1 2003.2
14.00 16.00 16.00 28.00
2004.7 2004.8 2004.9 2005.3 2005.11 2005.8 2006.2 2006.1 2006.3 2006.3 2005.2 2006 2006 2006 2006 2005.8
20.00 21.00 12.00 18.00 28.00 15.00 20.00 22.00 30.00(估) 16.00
15.00(估) 2005.3 2005.3 2005.1 16.00 15.00 16.00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垄断与企业创新——来自《反垄断法》实施的证据
[47] 唐雪松 , 周晓苏 , 马如静 . 政府干预、GDP 增长与地方国企过 度投资 . 金融研究 , 2010, (8): 33-48.
[48] 李文贵 , 余明桂 . 产权保护与民营企业国有化 . 经济学 ( 季刊 ), 2017, (4): 1341-1366.
[49] 余明桂 , 潘红波 . 政府干预、法治、金融发展与国有企业银行 贷款 . 金融研究 , 2008, (9): 1-22.
[53] 孙铮 , 刘凤委 , 李增泉 . 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 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 经济研究 , 2005, (5): 52-63.
注释
① 《反垄断法》并没有明确限制垄断企业的并购活动,而是以“经 营者集中”等概念来表述企业并购活动。事实上“,经营者集中” 是借鉴了欧共体竞争法中的“Concentration between Undertakings”的概念,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的反垄断法中不使用“经营 者集中”的说法,而是使用“企业并购”,即 Merger & Acquisition。
② 事实上,Schumpeter 也曾指出 :有价值的不是这种竞争(指价 格竞争),而是关于新商品、新技术、新供给来源、新组织类 型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的决定性的有利地位的 竞争。[31]
③ 在基本检验中,我们将政策实施当年纳入样本期间,因此实际 上的样本期间一共 11 年,在稳健性检验中,我们删除了政策 实施当年的样本,结果保持稳健。
[50] 王小鲁 , 樊纲 , 余静文 . 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 (2016). 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7.
[51] 高雷 , 何少华 , 仪垂林 . 国家控制、政府干预、银行债务与资 金侵占 . 金融研究 , 2006, (6): 90-98.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 财务及市场指标的比较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及市场指标的比较分析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绩效研究*——财务及市场指标的比较分析雷良海*张双全*(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200093)内容提要文章以1999 年年报中提供分行业资料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多角化程度同财务绩效指标、市场绩效指标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多角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收益率;随着多角化程度的增加,企业的财务绩效指标有所下降,而市场绩效指标却有所上升。
关键词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财务绩效市场绩效1引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以杜邦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纷纷实行多角化战略,利用多角化经营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来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绩效。
在我国,企业多角化的实践主要从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才开始出现。
进入九十年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一些企业开始主动追求多角化,多角化经营从为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或为解决资源型产业枯竭后的转移问题,逐步发展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的战略选择。
在多角化的研究中,多角化经营与其绩效的关系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在国外,许多学者对企业多角化经营及其绩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按绩效主要衡量指标的不同, 可分为:财务指标法、市场指标法。
运用财务指标法,鲁迈特(Rumelt)于1974 年进行的研究表明,企业向与核心能力相关的产业有限的多角化经营会提高企业的业绩,而过度多角化则会由于对核心能力的延伸作用或资源共享等协同作用降低而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1]。
格朗特(Grant)等在1988 年则提出,公司财务绩效与其涉足业务单元的数量在一定限度内呈正向变动关系,但超出这一*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项目编号98SG26)。
*雷良海:男,1962 年2 月生,经济学博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上海理工大学财务处处长,沪江现代企业研究所所长兼投资与建设学院副院长。
财务困境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来自中国A股ST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基于博弈论的食品安全监管分析
左 伟 ,潘涌璋
(.中山大学管理 学院 ,广 东广州 507 ; 1 125 2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广 东广 州 5 04 ; 162 3 .暨南大学理工 学院,广 东广州 503 ) 162
摘要 :从 博弈论角度 分析我 国食 品安全 中的监 管问题 ,建立和分析 了地方监 管部 门与 中央监 管部 门的博弈模型 ,
3 Sho o c neadE gnei , ia nvrt, unzo 16 2 C i ) .c ol f i c n nier g J nU ie i G a ghu5 03 , hn Se n n sy a
Ab ta t h sa t l n l z st e r a o swh o aey p o lms o e p e ri h n r m e g me v e . I s t p s r c :T i ri e a ay e h e s n y f d sf t r be f n a p a C ia fo t a iw t e su c o t n h d n mi a d l f o a e u ao y a t o t s a d t e c n rlr g ltr u h r is tp i t o t h t e t v r — y a cg me mo eso c lrg l tr uh r i e ta e aoy a t o t .I on s u a n r Go e n l i e n h u i e t C l a me tmu t e rte c re p n i gr s o s i t st es ca tr s r p e e tt e ,s e gh n t es p r iin o c ld — n s b a or s o d n e p n i l y a o il n e e t e r s na i s  ̄ n t e u e vso f o a e h b i h i v h l
业务协同管理研究
业务协同管理研究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17期Z公司是一家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专业化技术服务于一体,以能源行业服务为主、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上市能源技术服务公司。
近十年来,国际油价两次出现断崖式下跌,在这种严峻的外部市场环境下,本文研究Z公司在低油价下所属5家单位、247项业务内容,剖析业务协同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业务及运作方面提出一些实际可操作的管理建议,对于实现公司内部的资源共享以及利益最大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研究20世纪60年代,协同理论首次由伊戈尔·安索夫提出。
国内学者杜栋认为,企业通过协调、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收益。
徐厚东等指出企业的业务协同含义及维度,并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实际应用验证。
翟耘锋强调协同是促进多元化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张新等认为业务协同能促使企业业务高效、协调运行,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同时整合共享资源,节约人财物等资源,对企业发展有诸多好处。
二、Z公司业务协同现状(一)Z公司业务协同情况简介Z公司面临低油价的严峻挑战,2015-2016年提出了抱团取暖、协调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战略。
2018年提出向外向型企业转型的战略要求,将协同作为公司转型的主要抓手,并在2018年年度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下定决心,把协同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的工作要求。
2016年,Z公司下發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内部协同管理的通知》中梳理了下属12家单位,356项服务内容。
在结合低油价抱团取暖以及协同开发外部市场两项战略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业务分析,选择甲、乙、丙、丁、戊5家单位,业务协同清单中共涵盖247项服务内容,占公司协同清单总服务内容的69.4%。
(二)Z公司业务协同总体情况对上述前5家单位2017-2018年业务协同情况进行梳理和统计分析,业务协同总金额为126,473.95万元。
《经济与社会》选择题狂练2023高考
《经济与社会》选择题狂练1.2022年6月21 日,国资委批复同意了将宏华集团(央企控股)29.99%股权无偿划转东方电气集团(央企)。
两家企业同属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电动机、地热能等领域优势互补,重组后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和能源装备的整合运作,更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该重组有利于:①提高国有资本比重,放大国有资本功能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产业聚力攻坚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激发国有企业活力④提高国有资本效率,优化能源资源配置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江苏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鼓励承包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运用新技术培育白玉枇杷、有机稻米、西洲蜜等一系列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水平,走多元化、品牌化的三产融合之路,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居民的收人。
该地农村发展得益于:①依靠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②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转移性收入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④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45889’的发展态势,即贡献了近 40%的经济增加值,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
这表明: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③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④当地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
为此我们应:①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规范不当的市场干预行为②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财政税收,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③健全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体系,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度统一④建设资源、要素流动畅通的网络,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当前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好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实体经济的效应。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多元化经营是企业为了降低风险、扩大市场份额、实现资本配置效率而采取的一种战略选择。
然而,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管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过去几十年来,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探讨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综述现有的实证研究成果,以进一步了解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
最常用的指标是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如股价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使用了一些非财务绩效指标,如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和员工满意度等。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一些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绩效。
例如,Gerard Hoberg和Gordon M. Phillips(2024)在研究中指出,多元化经营可以带来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而Hitt、Ireland、和Hoskisson(2024)的研究也表明,多元化经营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多元化经营有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敞口,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甚至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Markusen和Venables(1999)的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条件。
另外,Cuervo-Cazurra和Galiano(2024)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和行业之间存在差异。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多元化经营可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足和组织冲突,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环境、市场竞争、行业特点等都可能对多元化经营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浅析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浅析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导致投资过剩现象较为普遍。
查字典为您编辑了“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浅析”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浅析一、过度投资概述1989年Lang和Lizen berger从股利政策角度提出了过度投资假说,并在研究中界定了过度投资公司: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量,以致于会接受一些NPV 二、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动因分析管理者与过度投资(1)管理者过度自信等非理性行为。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行为可能与管理者自身的心理因素和决策行为特质密切相关。
不管是个体投资者,还是拥有大量理论知识背景和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都会受到各种认知和心理情绪偏差的影响。
国有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中的优秀代表,其管理者的选择也必然经过大量的筛选,是企业管理者中的优秀人员。
因此,尽管经理人致力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时候,也可能由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等非理性对投资前景的判断错误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
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也可能出于树立和维护声誉、节约搜寻和加工信息的成本、推卸责任、减少恐惧等原因而采取从众行为,面对国家大规模的经济振兴投资计划,国有上市公司很可能因此而过度投资。
(2)经理出于自身利益过度投资。
国有上市公司名义属于国家,但其必须授予其管理层来进行经营管理,而经理人会有追求自己私人目标的动机。
与此同时,经理人与作为投资人的政府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政府公司所有者没有足够的信息和能力来识别经理人是否尽责,从而导致经理人可以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过度投资。
国有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有助于经营者获得更多的在职消费以及其他隐形激励。
所以,经理人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过度投资。
(3)管理者为了迎合非理性的市场预期而进行过度投资。
行为金融认为投资者的情绪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行为。
首先,投资者情绪会通过融资机制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
投资者情绪高涨时,会导致股价高估,企业倾向于进行股权融资,在存在大量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常常导致过度投资。
横向公平对企业异常投资的治理效应:基于税负不平等的研究
横向公平对企业异常投资的治理效应:基于税负不平等的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一)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税负不平等现象 (3)(二)税负不平等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与问题提出 (4)二、文献综述 (4)(一)关于税负不平等的研究现状 (5)1. 税负不平等的相关理论及起源 (7)2. 税负不平等现状的实证分析 (8)(二)关于企业异常投资的研究进展 (9)1. 企业异常投资行为的理论基础 (10)2. 企业异常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案例研究 (11)三、理论框架与假设提出 (13)(一)横向公平的理论基础及内涵解读 (14)(二)横向公平与税负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分析 (15)(三)企业异常投资与税负不平等的关系假设 (16)1. 税负不平等对企业异常投资的影响机制分析 (17)2. 基于横向公平的视角,探讨企业异常投资的治理效应假设..18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0)(一)研究方法论 (21)(二)研究设计 (22)(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说明 (24)五、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解读 (24)一、内容概述在现代企业运营中,投资决策不仅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更是其长期发展的基石。
当企业投资行为偏离正常轨道,出现异常投资时,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整个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有效治理企业异常投资,确保企业投资行为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成为了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横向公平作为税收公平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待不同主体应享有相同的待遇。
在企业投资领域,这意味着在相似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条件下,企业的投资行为应当受到相同的监管和约束。
本文旨在探讨横向公平对企业异常投资的治理效应,通过税负不平等的研究视角,分析横向公平如何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行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横向公平与企业异常投资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税负不平等对企业异常投资的影响程度和方向。
不同成长机会下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门槛效应
不同成长机会下多元化与公司绩效的门槛效应孙戈兵;连玉君;胡培【摘要】本文从企业非线性成长理论出发,在考虑公司成长机会差异的情况下,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对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营绩效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与经营绩效因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呈现显著的区间效应,表现为当低成长机会时,多元化程度与经营绩效没有显著性关系,而高成长机会时,两者表现为显著性正相关或多元化折价消失,为“多元化折价悖论”提供了新的解释,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预测》【年(卷),期】2012(031)004【总页数】8页(P68-74,68)【关键词】成长机会;多元化;公司绩效;面板门槛模型【作者】孙戈兵;连玉君;胡培【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新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1 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战略管理以及金融领域研究的焦点。
国外理论界提出的“多元化折价悖论”现象在国内依然存在,即在理论上多元化相对专业化经营具有较低的经营绩效,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企业仍然热衷于多元化经营的扩张方式。
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经济发展体现为行业发展不平衡和产业不断调整升级,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成长机会差异很大,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而基于成长机会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却十分鲜见,在少有的研究文献中往往对成长机会进行人为的分类,这种方法很可能导致模型设定偏误等问题,由此得到的结论可能是有一定局限性[1]。
本文以2002~2006年沪深非金融67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公司绩效综合指标和成长机会综合指标,根据Hansen[2]发展的“门槛面板模型”,基于内生性分组的方法,进一步分析探讨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验证了不同成长机会下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显著性区间效应,并为“多元化折价悖论”现象提供新的解释。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
4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营风险及企业价值关系实证研究多元化经营是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和发展的普遍现象,那么多元化究竟会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还是价值折扣,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话题。
本章在前述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风险和价值问题。
4.1 研究假设和模型构建4.1.1研究假设(一)多元化经营对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多元化的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关系的现有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结论。
大致形成了三种观点:①多元化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提升企业价值;②多元化会加大经营风险,损害企业价值;③多元化与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
现有的研究结论多是基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样本,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和制度环境。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我国企业绝大部分(75%左右)热衷于多元化经营。
从多元化的风险、动因和理论基础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多元化可能带来行业进出、投资过度等经营风险,但是带来的经济收益和成长机会却远远大的多,这也是大多企业选择多元化的真正动机所在。
具体而言,⑴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市场的不健全和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外部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很高,多元化有助于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节约大量交易成本;(2)企业利用多元化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不同业务之间共享资源和服务、并分摊成本,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和提升边际利润;(3)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快速积累资金,进入比现有业务收益更高的其它行业,减少单一经营的风险,从而提高企业价值。
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多元化分散经营风险,多元化企业比单一经营企业具有更小的收益波动率。
假设2:多元化提升企业价值,多元化企业比单一经营企业具有更高的企业价值。
(二)多元化程度对经营风险和企业价值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涉足的行业数目的普遍较多,但在各行业中的销售收入达到主营业务收入10%(财政部要求确认业务分部的标准)的并不多,因此在统计中未能确认为业务分部或行业分部,这样以来,涉足5个及以上业务分部的上市公司为数不多,大多都是在2或3个行业内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9
章卫东
成志策
周冬华
张洪辉: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多元化经营与地方政府干预
尽管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我国政府干预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和多元 化经营研究, 2010 ; 吕峻, 2012 ; 谭劲松等, 2012 ) , 化经营问题( 张洪辉、 王宗军, 这些研究要么只探讨 但是, 了政府干预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 , 要么只分析了政府干预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 而没有 将政府干预与企业过度投资及多元化经营三者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 并且这些研究没有区分中 央政府干预和地方政府的干预, 亦没有区分政府干预对国有公司及民营公司过度投资及多元 。 化经营的影响程度 本文将以政府干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地方政府干预对公司过度投资及多 元化经营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 1 ) 通过区分国有上市公司及民营上市公司两种所有制不同公司 的过度投资行为, 证实了地方政府干预会导致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观点 , 从而丰富了有关 政府干预与过度投资的研究文献 ; ( 2 ) 从地方政府干预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角度 , 提出并 证实了政府干预导致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同时 , 国有上市公司会产生多元化经营行为 , 这 是现有文献没有实证检验的。 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我国的制度背景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 顾, 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 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及数据来源, 介绍了主要研究变量 的衡量和模型设计; 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
2014 年第 3 期
2007 ) , 柳建华, 国有企业规模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能实现政府的诸多公共治理目标 ( 魏明海、 政府有动机干预企业的投资活动 , 政府对企业投资的行政干预造成了企业的重复建设 、 产能过 剩等低效益的投资, 即导致企业过度投资问题。 ( 二) 文献回顾及理论假设 1. 地方政府干预与企业过度投资 西方学者往往将过度投资归咎于经理人代理问题 。 MM 理论认为, 在一个完美的资本市 , , 。 场里 企业投资决策仅取决于项目的净现值 与其他因素无关 但是后来大量的研究认为, 现 实中企业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完美 , 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投资支出 , 并最终导致公司投 资扭曲。代理问题影响公司的投资支出水平 , 从而导致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现象 ( Jensen , 1986 ) 。因此, 企业投资效率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 理论都认为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 经理人相对于股东收益较少。为此, 经理人具有 利用职务优势获取私人利益的强烈动机 。经理人追求投资规模而非投资效益, 从而产生过度 投资。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假说认为 ,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 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 利益冲突,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经理层谋取私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扩大企业规模 。 所 以, 经理人有动机滥用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 。 因此, 在西方发达国家, 企业过度投 资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引发的 。 不同于英、 美等国家上市公司分散的股权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 ” 的股 权结构, 而且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为政府直接控股 , 但国有股东虚置, 国资委作为国有股东对 国有上市公司的监督缺乏动力, 导致国有上市公司的经理人缺乏监督, 因此, 国有上市公司的 经理人代理问题较严重。经理人可能出于私利, 如追求投资规模而非投资效益、 在投资中获取 好处等等, 宁可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 而不愿给股东派发红利, 甚 至不惜高负债、 在证券市场恶性“圈钱 ” 来从事净现值为负的项目。 因此, 我国上市公司过度 投资与经理人将自由现金流投资于非盈利项目来谋求私利有关 。 在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背景下, 企业过度投资不仅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有关 , 而且往往是 由于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导致的 。从全球范围看, 除英、 美等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以 外,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如欧洲、 东南亚等国和地区 ) 的上市公司都存在一个大股东 ( La Porta, et al. , 2002 ) 。我国上市公司 “一股独大” 的现象非常普遍, 但与欧洲、 东南亚等国和地区不同 的是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被国家控股 。国有股东可以以出资人的身份参与上市公司的股东 大会, 向上市公司派遣董事长、 董事、 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实现国家对国有控股公司的超强 2008 ) 。 控制。因此, 政府可以以控股股东的身份干预国有控股公司经营活动 ( 潘红波等,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政府对地方各级政府的考核由原来的单纯注重政治考核 , 转变为政治 与经济指标的双重考核, 并且主要通过 GDP、 财政收入、 就业水平等指标来评价地方各级政府 的绩效。因此, 地方各级政府有强烈的动机通过投资来推动当地 GDP 的增长、 财政收入的增 加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政府政绩考核机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有强烈的扩大投资动 机, 政府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干预企业的投资活动 , 从而造成企业的过度投资现象, 并 2007 ) 。 与此同时, 形成重复投资、 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 李维安、 姜涛, 在我国特殊的转轨经 济环境下, 政府对干预企业经营活动的结果又不承担直接责任 , 导致政府对企业的投资可能出 2012 ) , 现干预不当的现象( 吕峻, 如各地方竞相甚至过度进入同一行业或一拥而上从事一个 ( , 2008 ) , 国家重点项目 潘红波等 由政府不当 结果造成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因此, 141
一、 引言
关于公司过度投资的研究, 一般将原因归于委托代理问题。 Jensen ( 1986 ) 研究石油行业 的投资发现, 存在自由现金流时, 公司经理会进行过度投资, 构建其自身的企业帝国。 Shleifer 和 Vishny( 1989 ) 则提出了管理者盘踞理论, 认为经理人出于个人私利, 为了达到长期担任公 司管理者的目的, 会选择投资自身擅长的项目, 即使该项目净现值为负。西方学者将过度投资 1976 ; 和企业多元化经营都归咎于信息不对称和企业经理人代理问题 ( Jensen and Meckling , Shleifer and Vishny, 1989 ) 。然而, 我国的制度环境与西方国家有着较大差异 , 我国政府直接持 有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的股份 , 这为其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干预 , 实现 自身目标创造了条件, 因此, 我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对政府干预和过度投资的解释更多地适用 于西方市场, 很难解释我国企业过度投资和多元化经营问题 。对于我国企业的过度投资、 多元
2014 年第 3 期
ECONOMIC REVIEW
总第 187 期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 多元化经营与地方政府干预
章卫 东 成志策 周冬华 张 洪辉
*
摘要: 本文以 2007 - 2012 年中国境内 A 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通过 区分国有上市公司及民营上市公司两 种 所 有制 不 同 的 公 司 过度 投资 行 为, 研究 了 地 方政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行 为 的 影响, 并 考 虑 了国有 上 市 公 司 过度 投资 行为的多元化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 地方政府会干预国有上市公司, 在政府 干 预 程度较高的地区, 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越显著; 多元化经营是国有上市 公 司 过度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与民营上市公司相比, 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与多元 化经 营的相关程度更大, 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 投资 行 为更 容 易 导致 多 元 化经 营。 在 控 制 了过度投资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可能 存在 的 内 生性 问题 后, 上 述 结 论 仍 然 成 立。 本文 的研究结论解释了经济转轨期间我国国有 企 业 的过度 投资 及 盲 目 多 元 化经 营 现 象,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干预 过度投资 多元化经营
文献回顾及理论假设 二、 制度背景、
( 一) 制度背景 2006 ) , 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活动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 ( Faccio , 但在我国国有控股上 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严重。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后, 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转变 。政府将绝大多数的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 , 企业 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经营权, 提高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放权让利 ” 式的国有企业 改革还没有完全消除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对企业的行政性干预 , 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量社会资 、 , 源的分配权和投资项目 行业准入等各种审批权 因而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将企业的经营自 主权交给企业, 这在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就地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 国 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仍然为地方政府 , 由于上市公司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 因此, 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 , 特别是干预上市公司的并 购、 投资等行为。 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干预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 一方面, 可以解决地方 政府的政策性负担。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获得了很大的经济 决策权, 也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经济管理权等权力。 与此同时, 诸如就业、 社会养老、 社会稳定 2008 ) 。 为了解决这些政策性负担, 等社会目标也由各级地方政府来承担 ( 程仲鸣等, 地方政 府可能直接干预地方国有企业, 如为国有企业提供财政补贴、 优惠信贷支持等; 也可能让地方 企业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 或者通过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来收购亏损的国有企业 , 达到缓解地 方财政资金不足和降低地区失业率等目的 。另一方面, 政府干预是为了实现政府官员的政治 晋升目标。1980 年代以后, 经济绩效指标成为我国政府官员选拔和提升的标准 , 这些显性指 标包括地方 GDP 增长、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以及就业指标等, 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地方官员 2005 ) 。这种对政府官员政绩的评价机制导致了地方官 的升迁也有着重大影响( Li and Zhou, “晋升锦标赛” ( 周黎安, 2007 ) 。而 员过分追求 GDP 的增长, 地方政府之间围绕 GDP 增长进行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