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第05课 黄河颂(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5课黄河颂教学目标: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3.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2.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单元提示语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pǔ sù]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níng jù]力。
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hán yǒng]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fēn wéi]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2.“黄河”诗句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书写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诸多文人雅士看到黄河激情满怀,或高声赞叹着黄河,深情歌唱着黄河,竭力描绘着黄河。
从你积累的古诗句中,说一说有哪些关于“黄河”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杜甫《黄河二首》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5《黄河颂》教案设计
黄河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师明确:(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教师明确:(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四、回味抒情,拓展延伸
1.回味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②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学唱《黄河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
2.背诵全诗;
3.预习下一课。
课后反思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二次备课
一、回顾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第1、2节
二、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本篇课文是一首朗诵词,语言特点是气势磅礴铿锵有力,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朗诵,分各种形式,整体感知时集体读,初步把握情感后分角色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范读和点拨。理解了课文后,让学生自己起来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如此朗读。
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以读启悟”、“以悟促读”是我教学这篇课文采用的主要方法。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第一节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点明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奠定抒情的笔调。)
(板书:伟大坚强.)
(三)第二节歌词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发展方面: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课标建议: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学习《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望”。“望”统领哪些内容?大声地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笔下的黄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黄河颂》◆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着“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涉及古今中外。
《黄河颂》独特的教学价值体现在以颂诗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距学生较远,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
让学生在音频视频资料中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还可以做相关的链接阅读,进行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老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读、并鼓励他们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读技巧,用相应符号来表示,批注在诗句中:重音、缓、语调、停顿、连接等;2.归纳文中的批注角度和内容,学会做批注;3.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伟大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朗读技巧,用相应符号来表示,批注在诗句中:重音、缓急、语调、停顿、连接等。
【教学难点】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伟大精神。
1.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颂》音频视频资料;2.布置预习,朗读课文。
一、音频导入作者和作品介绍: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与英勇抗日的中华儿女使他受到了感召,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一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内涵教学突破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导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习。
教学流程一、导入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
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
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
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三、了解背景通文意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学黄河精神,激爱国情感———《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七下语文第二单元“家国情怀”的第一篇文章,本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学情分析】《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
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重点)2.涵咏品味,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揣摩诗歌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做批注。
(重点,难点)3.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利用学生自主学习、课前收集;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2020年央视春晚河南分会场《黄河诵》片段。
第5课《黄河颂》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黄河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黄河的文化意义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篇章结构的深入理解:篇章结构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如何识别起承转合的句子,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学生可能感到困惑。
-词语内涵的挖掘:一些词语如“摇篮”、“屏障”除了字面意义外,还蕴含着象征和比喻的深层含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情感共鸣与表达: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产生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诵读、分析《黄河颂》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提升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掌握起承转合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黄河的地理、历史背景,让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举例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教学重点中,如“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跟随节奏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同时,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中的壮阔意境。
-在教学难点中,如“词语内涵的挖掘”,教师可以举例解释“摇篮”一词在诗中不仅指代黄河的发源地,还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孕育之地,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
其次,在词语的理解与应用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但在实际运用时,仍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词语运用的小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词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边倾听《保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字词积累字音字形澎湃( ) 哺育( ) 屏障( ) ( )气魄( ) 巅( )狂澜( )词语解释气魄狂澜哺育三、整体感知课文有几部分内容组成,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四、合作探究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3、根据关键词,找出《黄河颂》究竟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4.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五、课文小结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六、拓展延伸你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诗句和俗语?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有关黄河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有关黄河的俗语:1.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2.跳进黄河也洗不清3.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4.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5.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6.九曲黄河十八湾六、布置作业1. 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文化现象或自然特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作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悟。
5.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见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黄河颂》的主题思想,把握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意义。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此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写作练习时有些敷衍。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过于拘谨,不够大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我会多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黄河颂》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关于黄河的故事或者诗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黄河的伟大和它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诵读为主,综合绘画、声乐、器乐、舞蹈等多种特色活动,解读诗歌内涵。
2.激发心智,陶冶心灵,培养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用多种特色活动解读诗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难点:理解黄河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法学法1.教法:以学导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自读—解疑—交流—展示”的基本形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在准备阶段,综合运用了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法、发现法等教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想将学生拟分成诗歌朗诵组、文学常识组、黄河形象组、美点赏析组、英雄故事组、黄河诗词组、颁奖词组、声乐舞蹈组、宣誓组等9个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小组任务,并推荐选出组长。
各小组自主设计有创意的展示内容及形式。
课前准备时间预计一周。
为了使课堂顺利进行,拟通过班内选拔的形式确定两名主持人,并撰写高质量的主持词。
六、教具准备课件、二胡、笛子,舞蹈道具、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确定主持人,撰写主持词2.将学生分成诗歌朗诵组、文学常识组、黄河形象组、美点赏析组、英雄故事组、黄河诗词组、颁奖词组、声乐舞蹈组、宣誓组。
各小组由组长负责自主训练,完成小组任务。
(二)课堂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教师指导朗读相关课文片段,由《邓稼先》中《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部1分课文,到《说和做》中第三自然段,到《回忆鲁迅先生》倒数后两段,到《木兰诗》第三段课文。
通过朗读这些文章选段,铺垫学生对《黄河颂》这首诗歌的背景、内涵、精神理解的读书心境。
2、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过程中由英雄故事组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创作大禹治水黑板画)(1)主持人宣读开场词:在这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追寻中华民族的文化足迹,探寻人们久村脑海中的历史记忆。
在那九曲连环、汹涌澎湃的河流中,我们使用智慧的双眼,吟诵沉睡岁月中的古诗词,赞颂养育了千千万万儿女的黄河。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2.学习并掌握重要词汇、句式,如“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4.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悟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5.结合课文,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黄河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黄河颂》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重要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及黄河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黄河文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尊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难点举例:如何区分比喻和拟人?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这一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并结合实际生活体验进行讨论。
-难点举例:如何让学生从《黄河颂》中体会到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理解透彻。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句式。
-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修辞句式等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举例说明,如“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等词汇的运用场景和表达效果。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指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如分析“黄河,这位伟大的母亲”中的拟人手法,如何使黄河形象更加生动、亲切。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黄河颂》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品味经典语言。
2.揣摩课文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掌握借物抒怀的写法,学会做批注。
3.体味诗中的黄河形象,感悟其中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提升自身爱国情怀。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山diān( 巅 ) 气pò(魄 ) 狂lán( 澜 ) zhuó( 浊 )流哺.育( bǔ ) 屏zhàng( 障 ) 榜.样( bǎng ) 一xiè( 泻 )万丈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一泻万丈____: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江河奔流的气势。
____浩浩荡荡____: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____九曲连环____:形容河流弯曲。
3.文学常识填空。
(1)光未然(1913—2002),原名____张光年____,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2)《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延安,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由八个乐章组成。
本文选自第____二____乐章。
写作背景链接:1938年,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第三队在黄河两岸活动,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欣赏了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激发了为黄河高歌的诗情,于次年在延安创作出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风行全国,大大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这首诗分成序曲、主体和尾声三节。
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答案: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2.阅读诗歌主体部分,说说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答案: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
3.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答案: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设计一、内容赏析〔一〕序曲1.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两块。
第—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局部,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局部。
2.在第—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3.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
〔二〕主体:望黄河1.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感情特征给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概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概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2.这局部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
3.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概?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1.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奉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奉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开展、壮大,黄河培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着中华民族。
2.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伟大坚强的精神二、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不是。
歌颂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第5课《黄河颂》教案
反思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创设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
4.丰富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注重课后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河颂》的基本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它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黄河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对母亲河的敬意和爱护。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黄河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黄河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3.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黄河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举例:如诗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展示了黄河的雄浑与壮阔,学生需理解其象征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识记字词,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
2、积累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的歌曲,让学生提前感受黄河的气魄与魅力)导入词:同学们,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它滋润了一片沃土,养育了一个民族。
古往今来,众多的英雄豪杰,无数的文人墨客,来到黄河之边,站在高山之巅,歌唱着黄河,赞叹着黄河。
当狼烟四起、抗日战争爆发之时,诗人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赞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颂》,读一读,品一品,感受黄河的无穷魅力,学习黄河的不朽精神。
二、出示本课活动目标:1、识记字词,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
2、积累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学生齐读,明确本课目标。
三、检查预习:有关黄河的诗句直接抄在课本上,字音字形由出题的学生指定其他学生来做,下面的学生直接将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山巅澎湃狂(lán)屏障哺育描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范读视频,学生听范读,说说朗诵者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明确。
2、学生齐读诗歌,体会感情。
3、指两名学生选择诗歌中的一段朗读,教师评价。
4、这首诗分为“朗诵词”和“歌词”部分,其中主体部分是,主要借歌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用原文中的词语)的精神。
四、品读课文,小组探究1、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学生自由阅读诗歌,找出描写黄河的句子,说一说喜欢哪个词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学生用“我喜欢,是因为。
”的句式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奔”“掀”“结”“劈”几个动词欣赏黄河的壮美。
.3、歌颂黄河的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在朗读时感情是一样的吗?指导学生从歌颂黄河的句子中找出直抒胸臆歌颂黄河的一句话。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学设计
《黄河颂》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面对黄河写下千古名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狂妄豪迈,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苍凉悲壮,也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气势雄浑。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黄河颂》这首现代诗歌,看一下作者在面对黄河之时,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黄河凝聚的中华民族精神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中的黄河形象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诗歌中的黄河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英雄形象。
从哪里看出来?朗诵词。
你能来读一读吗?读出了英雄气概。
四、深入分析1、“我们对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这首赞歌是怎样唱的呢,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歌的歌词部分,同学们大声朗读一下歌词,看看歌词可以分为几部分?三部分:望黄河、颂黄河、赞黄河(1)望黄河(望)望到了什么?——九曲连环、将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读重读“掀、本、劈”读出激昂的气势(2)颂黄河(颂)“啊,黄河”明显将颂黄河分为了三部分。
1 摇篮——养育作用中户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哺育滋养了时代炎黄子孙2 屏障——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作为中国军民抵抗日军侵略的天然屏障,为赢得最终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防就是国防”)伟大坚强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城防(什么样的精神?看下一部分)3 臂膀——激励作用“千万条臂膀”黄河有无数支流,因此“一泻千里”“浩浩荡荡”,黄河这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比喻为摇篮、屏障、臂膀,既表现了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密切关系,又表现在中华儿女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怎么读?“啊”读的深沉、“黄河”读的高昂。
读出对黄河母亲的感激之情。
诗歌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本篇诗歌属于?直接抒情。
“啊!黄河”直接表达对黄河情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情。
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课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3.背诵黄河颂。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探究主问题一:自主学习一、导入:多媒体显示黄河图片及文字材料:(大屏幕显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河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二、关于作者及《黄河大合唱》:(大屏幕显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三、时代背景:(大屏幕显示)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颂》教案
永昌县教学研究室王艳
课前分析:部编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把握和上课要求不同。
这一单元主题是家国情怀。
在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把握作者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意境,还要学习批注。
《黄河颂》是这一单元第一篇课文,尤其要注重这些点的把握。
所以,我将这一片设计为两课时,并且结合《》《》几篇文章,进行比较教学。
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指导,即使在线教学,也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以达到好的效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掌握“山巅、澎湃、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气魄。
”等9个字词。
3.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4.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叫学生谈自己见到的黄河景色及感受。
2.师播放歌曲“黄河颂”,学生谈听歌之后的感受。
二、介绍写作背景
师:这首歌曲大家听了之后感觉雄壮、充满战斗激情,这正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1.先让学生介绍。
2.出示重点内容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
今天呢,老师
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朗读课文读,理解内容。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师强调山巅、澎湃、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气魄。
2.再读诗歌,思考:(1)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其关键词应是什么?
(2)主要“颂”黄河的什么精神?
(3)找出诗歌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3.听读诗歌。
思考
(1)体会朗诵词是什么作用?
(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出感情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交流、点播: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
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生自己读朗诵词,体会它所起的作用。
4.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
(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生逐段交流、师点播:如:(1) 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读得快一点,要用力。
(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
(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
(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5.根据刚才的分析,跟着音乐轻声读。
读出感情。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朗诵方法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交流、概括)
师生共议得出。
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
2. 把握并读准诗歌感情基调。
3.读出关键重音词语。
4.在朗诵时配上音乐、加入动作,表情,增加手势。
五、学习致用,类文朗读。
1.出示《保卫黄河》,让学生自读,并运用刚才的方法有感情自己朗读。
2.叫学生朗读,说说自己是怎样处理节奏、重音等朗读要素的。
3.叫其他学生点评。
六、小结
我们今天这堂课,初步学习了《黄河颂》,同时也概括了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
我希望同学们开展广泛地课外阅读,真正地走进黄河。
七、布置作业
课后听、朗诵《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
3.掌握诗歌修辞手法。
4.理解诗歌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5.试写诗文,培养诗歌创作兴趣。
6.深刻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民族气概,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圈点批注的学习方法。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并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检测旧知。
2.历史上还有许多描写黄河的千古绝唱,积累名句。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诵,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歌的朗诵词部分表现了黄河什么样的特点?
2.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黄河的什么特点?
3.在歌颂黄河的部分,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4.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什么情感?
三、精读赏析
1.我们学习诗歌,要学会通过关键字、词的品味来体会诗歌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下面我们以望黄河部分为例,来学习这种方法。
看黄河奔腾的视频,之后学生自己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找出你觉得好的词句,思考为什么用得好。
师展示、点播:
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奔:写出黄河的流速快、水量大,奔腾的气势。
惊涛:冲击力大。
掀:动词,写出大水冲击的磅礴力量。
万丈狂澜:万丈,夸张的手法,描写出惊涛狂澜的气势。
九曲连环:写出远看黄河的源远流长、横亘平原的情况,横向展开。
劈:远看黄河在整个平原上的形象。
小结: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描写黄河,表现黄河气势雄壮的典型特点。
学习时,将这些重点字词在书上圈点做标记,并在旁边写下感悟。
这种学习方法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
运用以上的方法,自读颂黄河的部分,抓住关键词句,涵泳
品味诗歌。
生读完后,教师出示归纳的重点内容
啊!黄河!:直抒胸臆,反复出现,营造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摇篮:比喻的修辞,黄河是中华民族发源地。
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屏障:比喻修辞,写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保卫祖国的特点。
一泻万丈:奔腾汹涌的态势。
铁的臂膀:比喻,写出黄河身躯伟岸,保护祖国的特点。
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和斗争情况,再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四、小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了解抒情方式
生思考:我们常见的抒情方式有2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这首诗歌主要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师点播: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感情,即为直接抒情;一般来说,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黄河颂主要采取的就是直接抒情。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则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如邓稼先一文中写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在议论中包含敬仰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暗示思乡之情。
五、对比理解
从古到今,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很多。
下面我们来看另外几篇,和黄河颂对比学习。
出示《我爱这土地》《春望》,从不同角度对比理解诗歌。
六、语用训练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来都是一个英雄的国度。
无论是当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还是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们有无数的爱国英雄以生命和热血抵抗外敌,捍卫祖国,保卫人民。
然而,英雄不止是战争年代有。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尤其今年疫情当前,我们依然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平凡英雄。
大家心中已经有无数的事情和形象出现。
那么,拿起我们的笔,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心中对英雄的感情吧!
除了《黄河颂》和刚才的几首诗歌,大家还可以借鉴以下小诗:出示例文:《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七、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
2.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