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脑梗死是指因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的病情。
对于患有脑梗死的患者,及时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以下是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1.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和口唇颜色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和咳嗽困难等问题,护士应为其保持清洁的气道,防止呼吸道阻塞。
定期转身或改变体位可以帮助预防因分泌物积聚引起的呼吸问题。
3.心电监测:对于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护士应进行心电图监测,了解心脏功能情况,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4.保持液体平衡:恢复或维持体液平衡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尿量、出汗情况等,合理安排液体摄入和排出。
5.饮食护理:脑梗死患者一般需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护士应协助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摄入营养物质,避免摄入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
6.管理疼痛: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感。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部位,并根据医生的处方合理给予相应的药物镇痛。
7.皮肤护理:长时间卧床易导致褥疮的形成。
护士应定期翻身或帮助患者改变体位,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同时,护士还需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发现红肿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8.预防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和肢体活动减少,易发生血栓形成。
护士应协助患者进行袜子、药物等抗凝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9.促进康复:康复是脑梗死患者重要的一环。
护士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10.心理支持:脑梗死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
护士应给予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增强康复信心。
除了以上的护理常规,护士还应做好患者的家庭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脑梗死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减少病情的恶化和复发的风险。
脑梗死的护理计划
脑梗死的护理计划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部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
对于脑梗死患者,及时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护理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评估与观察1.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及患病前后的生活能力。
2.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反应能力等。
3.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色、唇色、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尤其要密切观察脑部神经功能和偏瘫情况。
二、预防并发症1.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根据医嘱使用抗凝剂、微量肝素或弹力袜等。
3.褥疮预防:常规翻身,维持皮肤干燥清洁,用特殊泡沫垫或气体床垫。
4.尿潴留预防:定时排尿,按摩会阴,及时处理尿潴留。
5.营养支持:提供适量高热量、高营养的饮食,合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三、神经功能和偏瘫恢复1.康复评估: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肌力进行评估,了解其康复潜力。
2.康复训练:通过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被动活动、主动活动、平衡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运动功能。
3.肌张力管理:进行适时的理疗、按摩等,防止肌肉僵硬和挛缩。
4.语言康复:对于有语言障碍的患者,开展语言治疗,如口腔肌肉训练、语言集训等。
5.认知功能训练:通过脑功能训练、游戏等活动,提高患者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四、心理支持和社交康复1.心理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2.社交康复:帮助患者恢复社交能力,参与康复小组、康复活动和社区活动等。
五、药物治疗和护理1.控制高血压: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2.抗凝血治疗:根据医嘱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再形成。
3.护理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神经功能和偏瘫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4.协助康复医师进行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护理路径
住 院
执 行 医 嘱
1、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2、应用脱水、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脑代谢药物。
3、酌情复查血常规、血细胞凝集、生化、二便。
第七千四天
护理与健康指导
1、监测:T、P、R、BP。
2、观察病情,给予护理。
3、介绍翻身的方法并教会家属。
1、监测:T、P、R、BP。
2、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言语障碍者的沟通方法,满足生理 需求。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护理路径
住 院
执 行 医 嘱
1、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2、应用脱水、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促脑代谢药物。
第 六 天
护理与健 康指导
1、监测:T、P、R、BP。
2、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言语障碍者的沟通方法,满足生理 需求。
住院第五天
护理路径
执 行 医 嘱
1、执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
2、遵医嘱应用药物。
3、协助^血液检查,无出血倾向者继续降纤治疗。
护理与健 康指导
1、监测:T、P、R、BP。
2、讲解疾病知识,使,^了解脑卒中再复发的危险因素及言语障碍者的沟通方法,满足生理 需求。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住院第六天
护理路径
变异
有无变异,注明原因。
住院第十五~二十天
护理路径
执 行
嘱
1、执行医嘱及护理常规。
2、11级护理。
3、酌情复查血常规、血细胞凝集、生化、二便。
护 理 与 健 康 指 导
1、监测:T、P、R、BP。
【实用】-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护理评估】1.病史:1.1 起病情况:询问起病的时间、方式、有无伴随症状。
1.2 病因和危险因素:了解病人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3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过度摄入钠盐、动物脂肪等不健康生活习惯。
2. 身体评估:2.1 观察有无意识障碍、呕吐,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T、P、R、BP的情况。
2.2 有无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失语等。
3. 辅助检查:3.1 血液检查如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肝功、肾功、电解质等。
3.2 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MRI等异常改变。
3.3 TCD检查有无大血管的闭塞及脑动脉硬化。
4. 心理社会评估:评估病人是否恐惧、焦虑、绝望;家庭环境及经济状况;家属对患者的关心支持程度,是非有能力照顾患者。
【主要护理问题】1. 躯体运动障碍2. 吞咽障碍3. 语言沟通障碍【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部不宜过高,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
2.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肌力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
肺部感染者,定时更换卧位、拍背、吸痰,防止痰液坠积。
4.应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黑便、牙龈出血、皮肤青紫瘀斑等。
5.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6.进低盐低脂低糖易消化饮食,多食含粗纤维食物,防止发生便秘。
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
7. 偏瘫的护理:7.1 备气垫床、护栏架、翻身枕、小软枕。
7.2 告知病人及家属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7.3 痉挛期:7.3.1 保持偏瘫肢体良肢位。
7.3.2 协助和督促病人床上的桥式主动运动、十字交叉握手。
7.3.3 协助患肢进行主动、被动运动。
7.3.4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4 痉挛后期:7.4.1 鼓励病人主动运动。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者会阴护理2/日,必要时遵医嘱进行膀胱冲洗。
专科护理:
1.观察意识的变化:昏迷的病人虚评估格拉斯哥评分, 可出现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谵妄甚至烦躁。
2.观察瞳孔变化: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发生变化,常提 示脑疝的可能。
3、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条件允许每天30分钟以上慢跑、 散步等运动,合理休息和娱乐)
5、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患者,指导体位变换宜慢,避 免突然转动颈部。
康复指导
1、发病2周后,病情好转者,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在卧位基础上,首先协助瘫痪肢体做伸曲运动,每日3-4 次,每次10-20分钟,包括肩、肘、髋、膝关节及指、趾 等小关节,鼓励病人主动活动。 2、鼓励病人床上起坐,先协助,后独立坐立 3、日常功能锻炼,练习系扣子、更衣、洗漱、大小便及 外出散步等,注意循序渐进。 4、失语者及早进行语言训练,如运动性失语,病人病情 多焦虑、急躁,应耐心鼓励,树立信心。可由简单词字开 始,由家属共同合作完成。
健康宣教
1、按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得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2、低盐(不能超过2克/日,约1小牙膏盖)、低脂、低胆 固醇(常见高胆固醇食物:蛋黄、动物肝脏、肾脏等)丰 富维生素饮食,少食动物脂肪及甜食,适当饮茶以增加血 管韧性,忌食辛辣刺激,戒烟酒。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者 必要时给予鼻饲。
健康宣教
3.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掌握其力,分级瘫痪,肢体保 持功能位,病情稳定后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专科护理
4.监测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5.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根据临床实际,给 于糖尿病治疗进行糖尿病饮食指导。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卧床休息,症状稳定后,患者即可开始早期康复锻炼。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含丰富维生素。
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患者,给予鼻饲流质。
3、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4、用药观察:病人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脑代谢活化剂等药物治疗,应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遵医嘱用药。
(二)对症护理1、躯体活动障碍(1)生活护理:可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确定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根据自理程度给予相应的协助。
卧床及瘫痪病人应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瘫痪病人垫气垫床或按摩床,抬高患肢并协助被动运动,必要时对舐尾部及足跟等部位给予减压贴保护,预防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帮助病人建立舒适卧位,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每天全身温水擦拭1-2次, 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病人需在床上大、小便时,为其提供方便的条件、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便盆置入与取出要动作轻柔,注意勿拖拉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鼓励和帮助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适当运动和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口腔护理2-3次,保持口腔清洁;提供特殊的餐具、牙刷、衣服等,方便和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
(2)运动训练:运动训练应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能、疾病性质及程度,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持续时间、运动频度和进展速度。
瘫痪病人肌力训练应从助力活动开始,鼓励主动活动,逐步训练抗阻力活动。
当肌力小于2级时,一般选择助力活动;当肌力达到3级时,训练患肢独立完成全范围关节活动;肌力达到4级时,应给予渐进抗阻训练。
训练前应告知病人并帮助做好相应准备,如合适的衣着、管路的固定等。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脑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腹痛、肢体痛等新的栓塞表现。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瘫痪肢体功能位;烦躁不安或抽搐者注意观察发作的部位、次数和时间,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并适当约束。
3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吸氧,及时吸痰,防止缺氧窒息;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和呼吸肌功能锻炼。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5给予富有营养、高蛋白质、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评估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鼻饲。
6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缓解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
7做好患者皮肤和口腔护理,预防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做好大小便的管理,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失禁性皮炎。
8根据患者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床、下肢深静脉血栓、误吸等危险因素,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9指导患者出院后戒烟、限酒,遵医嘱用药,坚持有氧运动。
对有TIA发作史的患者,指导患者改变体位时应缓慢,避免突然转动颈部,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保暖,外出时有人陪伴。
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及早帮助失语、吞咽困难患者语言功能及吞咽训练。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拟定人:陈** 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脑梗死患者护理计划单
脑梗死患者护理计划单一、基本情况
1. 姓名:__________
2. 性别:__________
3. 年龄:__________
4. 病历号:__________
5. 入院时间:__________
二、医疗诊断
1. 主诊断:_______
2. 从症:________
三、护理诊断
1. 运动功能障碍
2. 认知功能障碍
3. 感染风险增加
4. 营养不良
5. 气道分泌物容易堵塞
四、护理目标
1. 在____周内恢复____%的运动功能
2. 掌握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等
4. 保证每日营养摄入量
5. 每____小时对痰液进行清理1次
五、护理措施
1. 根据疾病进行康复训练
2. 助动活动,防止关节僵固
3. 每日监测体温,观察是否有感染症状
4. 做好口腔护理,每餐前后咽腺按摩
5. 帮助清除痰液,必要时给予咳痰药物
六、随访要求
1. 每周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评估
2. 每月随访1次,评估营养状态及并发症防治情况
3. 若有异常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4. 出院前进行功能评定及理论培训。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
1.执行神经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头部禁用冰袋。
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进展者,瘫痪
肢体可早期做按摩或被动活动。
3.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坠床等意
外等情况的发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对意识不清不能自行翻身者,要定
时翻身扣背,同时鼓励患者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含丰富纤维素,维生素。
饮水呛咳者可给糊状饮食,
不能进食者,应及早鼻饲饮食。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
6.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褥疮的发生。
7.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
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8.应用抗凝溶栓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则应通知
医生处理。
9.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10.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加强康复训练,及早帮助失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
语言吞咽功能训练。
健康指导:
1.患者宜进食清淡饮食,避免过度疲劳,戒烟.限酒。
2.告知本病的康复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指导做
瘫痪肢主动及被动运动,坚持语言功能训练。
3.患者起床.起坐或低头等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
过长,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4.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肥胖病等。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概念】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
【临床特点】急性起病,可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医疗目标】最大限度争取神经细胞存活,缩小梗塞面积,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护理目标】1.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患者和家属掌握语言、瘫痪肢体的康复锻炼。
【护理问题】1.躯体移动障碍与神经肌肉受损有关。
2.语言沟通障碍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失语、面瘫等有关。
【专科评估】1.言语是否清楚,能否与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2.主观上对疾病的反应是焦虑、悲观,还是平静。
3.日常活动是否受限。
【护理措施】1.常规护理1.1 心理护理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卧位平卧位,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
1.3 定时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饮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瘫痪肢体的护理2.1 避免患肢受压,勿对患肢进行冷敷和热敷,以防冻伤和烫伤。
2.2 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以防静脉血栓的发生。
2.3 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康复锻炼,减少后遗症。
3.3.病情观察3.1 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或过低都要通知大夫,给予相应处理。
3.2 观察病情的变化:语言、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活动、肢体功能等有无变化。
【健康教育】1. 环境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保证患者的身心能得到充分的休养。
2.饮食指导2.1 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2 戒烟酒。
3.日常活动3.1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2 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
4.心理指导: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
5.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5.1 教会家属协助病人进行瘫痪肢体的康复,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
5.2 提醒病人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定期进行复查。
【危重期的观察及处理】1.观察1.1 注意生命体征及睡孔、意识的变化。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饮食,戒烟、戒酒。
3、患者恢复期可下床活动,病情危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4、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评估患者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及其特点,有无脑疝形成。
5、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做好患者健康指导。
6、凡有意识不清、定向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病史者,应加床栏,防止坠床。
必要里加约束带。
7、保持呼吸道通畅。
帮助或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排出痰液。
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对神志不清、反射减弱者应及时吸痰并报告医师,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8、保持大小便通畅。
留置导尿管者,每4小时放尿1次。
尿引流袋按要求更换。
便秘超过3天者给予缓泻剂。
9、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
10、高热昏迷、压疮者按高热、昏迷及压疮护理常规。
11、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情作适当功能锻炼,防止足下垂等各种并发症。
12、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
【护理评估】1、了解既往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无烟、酒嗜好,有无家族史。
了解起病前有无情绪激动、长时间静坐等。
2、评估起病时间,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无头昏、头痛、呕吐、失语、偏瘫、吞咽障碍、呛咳等。
3、了解实验室等检查结果,如血糖、血脂、CT、MRI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
(2)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
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者予以鼻饲流质。
(3)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
观察有吞咽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异常、神志淡漠等表现。
(4)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溶栓抗凝治疗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如观察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点;口服阿司匹林应注意有无黑便;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入速度宜慢,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抗凝、扩血管及溶栓治疗过程中,注意有无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警惕梗死范围扩大、出血、栓子脱落等。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脑梗死概述•护理常规•健康教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目录01脑梗死概述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
定义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脑梗死可分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分类定义与分类病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等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病理机制血液中的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病因与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可诊断脑梗死。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02护理常规基础护理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
维持正常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营养支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压疮形成,注意变换体位,定时翻身拍背。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
特殊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
心电监护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药物护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并发症预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护理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肢体功能训练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语言康复训练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提高认知能力。
认知功能训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情绪管理,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情绪管理康复护理03健康教育疾病知识教育脑梗死诱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饮酒、肥胖等为脑梗死的常见诱因。
脑梗死定义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细胞受损、死亡或脑功能受损的疾病。
护理常规脑梗死护理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脑梗死护理常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1.临床观察: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对于意识障碍或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采取半卧位或侧卧位的方式,利于呼吸通畅。
3.皮肤护理:经常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压疮的发生。
保持患者的皮肤干燥,防止皮肤湿疹的发生。
4.神经功能护理:对患者进行定时的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意识水平、肢体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及时发现神经功能的改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饮食方案。
对于吞咽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可以采取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的方式,确保营养需求的满足。
6.治疗护理: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者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剂、抗血小板药物等。
同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8.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患者的相关检查项目,如CT、MRI等,及时了解病情进展,并调整相应的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1.早期活动:鼓励患者尽早活动,进行下肢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对于卧床患者,可以进行主动性下肢肌肉收缩运动和被动性活动,如抬腿运动、按摩等。
2.床位护理:保持患者床位的整洁干燥,定期更换床单被罩,避免细菌感染。
常规翻身,注意给肢体舒适的支撑,防止压迫导致久坐和血液淤积。
3.密切观察:及时观察患者的下肢肿胀、皮肤变化等症状,以及出现的呼吸困难、胸痛等并发症的征兆,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4.弹力袜:对于高危患者,可以使用弹力袜进行防止静脉回流不畅,促进静脉血液流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5.药物预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抗凝血剂、抗血小板药物等进行药物预防。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梗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轻症患者可嘱卧床休息,病情危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退行性疾病患者应鼓励其下床做适量活动。
长期卧床者做好压疮预防及护理,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防止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发生,防止关节变形僵硬挛缩。
协助患者床上移动、翻身叩背及指导有效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根据医嘱及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宜低盐、低糖、低脂,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饮食。
轻度吞咽困难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以果冻状食物为宜,避免呛咳误吸。
昏迷及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饮食。
3.病情观察:根据护理级别按时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变化,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留置胃管、尿管期间做好管路护理。
4.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应用抗凝药物期间,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应用尿激酶溶栓者,观察有无寒战、高热等过敏反应。
5.基础护理:根据护理级别和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保持头发、面部、口腔、指甲、会阴、足部、全身的清洁,协助大小便、更衣,做好生活护理。
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失禁患者给予失禁护理。
6.专科护理:评估患者的专科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专科护理,如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吞咽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
7.安全护理:定期进行压疮、跌倒/坠床的评估,高危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如启用气垫床、减压贴保护,加强翻身拍背,拉好床挡,保护性约束等,确保患者安全。
8.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避免刺激和损伤患者的自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沟通,勤交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本病的相关知识,病区环境、探视及陪护制度和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等,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
脑梗死的护理常规一、概述脑梗死(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80%。
脑血栓形成(CT)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
二、护理评估(一)发病因素1.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常伴有高血压,两者互为因果2.脑栓塞:脑栓塞栓子来源可分为三类:①心源性,为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心房颤动时附壁血栓脱落最多见,约 75%的心源性栓子最易引起脑栓塞。
原发病多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②非心源性,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多见,③来源不明性。
(二)身体状况1.脑血栓形成(1)临床特点①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前有头昏、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前驱症状。
②常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发病,次晨醒来时可发现一侧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多数意识清楚。
③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展达到高峰。
④神经系统表现视病变部位和病变范围而定2.脑栓塞(1)临床特点①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突发,无前驱症状,为脑血管病中起病最快的一种。
②意识障碍常较轻且很快恢复,神经系统局灶表现与脑血栓形成相似。
③部分病人可伴有肾、脾、肠、肢体、视网膜等血管栓塞的表现。
④脑栓塞病情波动较大。
栓子的来源未消除,脑栓塞可反复发作,感染性栓子易并发颅内感染,加重病情。
(三)心理及社会状况脑梗死长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且恢复时间长、疗效慢,或留有后遗症,患者和家属很难接受。
长期康复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加重了心理和经济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护理常规
脑梗死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坏死所致的脑软化,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
临床中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病情评估】
1、患者评估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2、生命体征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2)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患病前平日所有的或者患者年龄应有的稍高水平。
(3)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时应及时清理,必要时给予吸氧。
(4)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每小时尿量低于20ml为休克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师。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3、有废用综合征发生的危险。
【护理关键】
1、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精神状态。
2、急性期卧床休息。
3、给予心理支持,排解心理压力。
【护理措施】
1、加强心电、血压监护密切观察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
2、躯体移动障碍
(1)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忧郁、恐惧心理或悲观情绪,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关心、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尤其在喂饭、帮助患者洗漱和处理大小便时不要流露出厌恶情绪;营造一种舒适的修养环境和亲情氛围。
正确对待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所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动性、情感活动难以自制等现象,鼓励患者克服困难,增强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2)生活护理:指导和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帮助患者翻身和保持床单位整洁;指导患者学会配合使用便器,要注意动作轻柔,勿用力过猛。
(3)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
床边加护栏;走廊、厕所要装扶手;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或其他障碍物;呼叫器应置于床头患者随手可及处;穿防滑的橡胶鞋底;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
(4)康复护理: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及时评价和修改;告知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急性期床上的患肢体位摆放、翻身、床上的上下移动;协助和督促患者早
期床上的桥式运动、Bobath(十字交叉握手),床旁坐起及下床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主动训练;鼓励患者使用患侧肢体从事自我照顾的活动,并协助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教会家属协助患者锻炼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正确的运动模式,指导和教会患者使用辅助工具;必要时选择理疗、针灸、按摩等辅助治疗。
3、吞咽障碍
(1)饮食指导: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少食多餐;吃饭或饮水时抬高床头,尽量端坐,头稍前倾;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粮、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进餐时间,每次进食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如有食物滞留口腔内,鼓励患者用吞咽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锻炼吞咽功能。
(2)防止窒息:注意保持进食环境的安静、舒适,减少进餐时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如电视、收音机、护理活动等。
告诉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以避免呛咳、误吸等,如患者出现呛咳、误吸或呕吐,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
床旁备吸引装置。
(3)鼻饲饮食的护理:患者不能吞咽时给予鼻饲饮食。
交给患者及陪护饮食的原则、内容、胃管鼻饲的方法仅注意事项。
饮食原则与内容为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蒸鸡蛋、豆奶、鱼汤、菜汤等,应供给足够的热量。
4、语言沟通障碍
(1)心理支持:体贴、关心、尊重患者,避免挫伤患者的自尊心的言行;鼓励患者克服害羞心理,大声说话,当患者进行尝试和获
得成功时给予表扬;鼓励家属、朋友多与患者交谈,并耐心、缓慢、清楚地解释每个问题,直至患者理解;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
(2)康复训练:有患者、家属及参与康复训练的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让患者、家属理解康复目标的设立既要考虑到患者希望达到的主观要求,又要兼顾康复效果的客观可能性;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原则上是轻症者以直接改善其功能为目标,而重症者则放在活化其残存功能或进行实验性的治疗。
(3)交流训练:根据患者情况,还可选择一些实用性的非语言交流,如手势的运用,利用符号、图画、交流画板等,也可利用电脑、电话等训练患者使用交流能力。
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5、心理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活动,解除由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带来的思想负担;护士要有良好的素质,耐心、细心,热情;深入了解患者生病前的家庭背景,工作环境,社会因素等第一手材料,减少患者的思想波动,以免造成情绪激动。
【健康指导】
1、告知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日常生活活动尽量不要依赖家人,多参加朋友聚会和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2、生活起居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合理饮食,多吃芹菜、山楂、香蕉、海带、鱼、芝麻、大枣、豆类、食醋等。
3、患者起床、起坐或低头系鞋带等体位变换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日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倒,气候变化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肥胖病。
脑梗死急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