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研究:反刍式思考会导致抑郁症加重元认知疗法或能提供帮助
研究:反刍式思考会导致抑郁症加重元认知疗法或能提供帮助根据一项新研究,一旦人们有了抑郁症状,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模式,即通过反刍式思考(ruminative thinking)来使这种疾病恶化。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所谓的消极元认知(negative metacognitions)。
挪威科技大学(NTNU)心理学系教授、这项研究的主要导师Leif Edward Ottesen Kennair说:“元思维--或元认知--是我们对自己所想的想法的思考。
”Helse Bergen HF的心理学家和第一作者Helene Pedersen解释说:“对我们自己的思维有想法,而我们或多或少地意识到这一点是很常见的。
”关于我们自己思维的想法本身并不有害。
对我们自己思维的积极想法可以引导我们更经常地反思我们想要反思的话题,甚至可能更喜欢。
但这对一些人来说可能会出问题。
研究人员最近在《BMC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该主题的新研究结果。
例如,消极的元认知可以认为抑郁性沉思是我们受伤害的标志,或者我们可能认为我们的沉思是不可控制的。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反刍式思考会产生难以摆脱的想法。
这些想法可能很快导致陷入一个自我强化的消极模式中。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思维有很多这样的负面想法时,才是一个问题,我们会陷入一种不幸的思维模式,这可能很难停止,”Pedersen说。
但是Kennair提供了鼓励。
“我们不是弱者或受损的货物,学会你实际上可以控制自己的忧虑,可以通过元认知疗法很快完成。
”所以幸运的是,有一些方法也许可以帮助抑郁症患者。
女孩更容易受到伤害抑郁症状和抑郁症在年轻人中很常见。
女孩比男孩更经常有这些症状,也更经常有抑郁症的诊断。
NTNU的一项新调查包括了近1200名16至20岁的人。
女孩和成年女性在所有方面的得分都较高,包括抑郁症状。
她们在以下方面的得分也较高:积极的元认知,或认为反刍是有帮助的想法,以及对自己想法的消极元认知上都得分较高。
抑郁症的罪魁祸首——思维反刍
抑郁症的罪魁祸首——思维反刍什么是思维反刍?反刍一词源于我们日常会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再缓缓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
思维反刍,就是和动物反复咀嚼食物一样,重复被动地思考,亦称为反刍思维。
思维反刍本质上,是人类的自我保护方式,其作用是预测和思考下次见类似场景如何处理更有利。
这会让大脑建立处理此类事情的快速通道,以便以后快速反应,具有适应性。
思维反刍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的现象。
它的类型包括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前者是指被动地比较当前状况和不能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后者是指有目的的、向内陆解决认知问题。
虽然思维反刍是正常现象,但千万不要沉浸在思维反刍中。
它会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让人陷入麻木,最重导致我们陷入巨大的苦恼中,可见其代价是巨大的。
因为你思考的往往是个无解问题,你将会永远沉浸在这种思考无解的循环中,同时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
我们会为过去的事感到后悔,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不可爱,为自己的问题指责别人,对未来感到悲观等。
这些思维反刍循环会加剧悲伤、羞愧或愤怒等情绪,打击我们继续向前走的动力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动力。
有研究者对1300名年龄在25-75区间的成年人进行社区调查,发现习惯反刍的人,患抑郁症的频率是其他人群的4倍。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过度思考负面无解的问题和思维反刍,是引起抑郁的重要原因。
同时反刍思维会加重或延长负面情绪或抑郁症状。
抑郁症患者更倾向于对痛苦的经历和悲伤的体验进行反刍。
思维是在意识的抵抗下进行的,患者试图加以克服但办不到。
比如,一次工作上的小失误让老板责骂,就可能会让抑郁患者念念不忘一到两个星期,老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他可能都清晰记得。
而一次愉快的约会,也许到第二天可能就不会去回想了。
因为思维反刍会促使个体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其将自己孤立起来。
并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进行思索,而不尝试做任何解决问题的行动。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1 9 9 8 ) 。 B o l g e r 和Z u c k e r ma n( 1 9 9 5 ) 指出 ,神经质 个体
之 所 以对生 活压 力 事 件 表 现 出强 烈 的 情 绪 反应 ,更 容 易 产 生抑郁 情绪 ,是 因为其 认知 上对 消 极 信息 的 偏 好 。 这 表 明 反刍思 维可 能是 神 经 质 与 抑 郁 的 中介 变 量 , 而 国外 有 关 正
症 状反 刍和 反 省深 思 因子在神 经质和抑 郁 间起 部分 中介 作 用。 关 键词 神 经 质 ;反 刍思维 ;抑郁 ;中介
分 类号
B 8 4 6
神 经质 是一 种与 个 体 的情 绪 反 应 倾 向 和 情 绪 调控 能 力 密 切相 关的 人格 特 质 ,反 映 在情 绪 上 的 不 稳 定 陛和 不适 应
维量表 ( R R S )和从 S C L - 9 0中抽取 的抑 郁 条 目,对 9 1 2 名 中 学生进行 施 测 ,并 对数 据进行 相 关分析 、回归分 析和 结构 方程模
型 验证 。结 果 :① 神 经质 、反 刍思 维各 因子 与抑郁 两两呈 正相 关 ,且 均达 显著 水平 ;②分 层 回归 结果表 明 ,神 经 质通 过 反 刍
Ps y c ho l o gy:Te c h n i q u s e a n d Ap p l i c a t i o n s
《 心理技术与应用》2 0 1 5年第 4期 ( 总第 2 0期)
4 t h I s s u e ,2 0 1 5( S e r i a l No .2 神 经质 和 抑 郁 的 中介 作 用
反刍思维、人格特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反刍思维 、 人格特征与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王 翼. 武亭亭
合肥 2 3 0 0 6 1 ) ( 合 肥 师范 学 院教师 教育 学 院心理 系 , 安徽
摘 要: 目的: 探讨反 刍思维、 人格类型对个体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 系。 方法: 使用 反 刍思维反应量表 ( R R S ) 、 大五人格量表( N E O — F F I ) 和 贝克抑郁 问卷对 4 4 7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 量。结果 : 不同性别 大学生反 刍思维、 神经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反 刍思维及其 3 个维度均和 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人格特征 中神经质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 , 开放性、 外倾性、 宜人性和责任心与 抑郁情绪呈负相关。结论 : 症状反 刍与神经质水平可以正向预测抑郁情绪 。
加 重 抑 郁 状 态 以 及 延 缓 抑 郁 状 态 的 康 复 国 外 一
项对 2 5 3名 失 去 亲 人 的 被 试 进 行 的 研 究 结 果 显
刍思维 很 多研究 报告 也表 明 . 人格 特征 与抑郁 情绪
存 在 相 关 性 .故 本 研 究 旨在 验 证 反 刍 思 维 与 人 格 特 征 对 抑 郁 情 绪 是 否 存 在 预 测 作 用 . 以 及 探 讨 三 者 间 的关 系
示 . 被 试 的抑 郁 状 态 可 以通 过 反 刍 思 维 体 现 . 同 时 反 刍 思 维 能够 预 测 抑郁 情 绪 _ 6 _ 。 另 一 项 以 斯 坦 福 大
关键词: 反 刍思维 ; 大五人 格 ; 抑郁 情 绪 ; 大学 生
中图分类号 : R 3 9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0 4 7 9 ( 2 0 1 6 ) 0 5 — 3 8 9 — 0 0 4
“反刍思维”,让你跌入情绪深渊(深度好文)
“反刍思维”,让你跌入情绪深渊精神内耗,无疑是心灵上的一场重感冒。
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心理学上说,这或许是因为你跌入了“反刍思维”的陷阱。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在经历了不如意的事情,例如考试失利、情感波折、工作不顺等等问题后,重复思考该问题的原因、经过、结果而不能自已。
以至于让自己越想越生气,越想越难过。
下面几种,就是比较常见的“反刍思维”。
1、灾难化思维灾难化思维,就是习惯于夸大负面事实的影响,凡事总往最坏的一面去想。
比如,工作上有一点小失误。
积极的思维方式,是认识错误、反思错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而灾难化思维,则会越想越消极,会想到别人怎么说自己,会想到领导怎么批评自己,甚至想到自己会不会因此被辞退。
这样,就会让自己陷入永无止境的焦虑中去。
2、习惯于比较从小到大,我们似乎总是习惯于比较。
小时候,比成绩、比速度、比父母。
长大后,比车子、比房子、比票子。
但是,如果总拿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相比,我们很容易变得自卑,变得内耗。
《你根本不用和别人比》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一旦我们与他人比较变成一种习惯,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种种问题,我们会仿佛困于迷雾中,找不到出路。
3、内心高敏感知乎上曾有人问,什么样的人最容易陷入内耗?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高敏感、低自尊,又不敢争取、惧怕冲突和斗争的人,精神内耗就会很严重。
”的确,高敏感的人,总是同理心很强,过分在意细节和别人的看法,很容易让自己进入自我怀疑的陷阱。
上文中的@平安喜乐就是如此,总是因为小事儿,担心男朋友是否爱自己,不仅影响心情,而且耽误工作。
4、凡事高要求还有一种内耗型的人,就是凡事要求太高。
这样的人,很容易在做决定之前犹豫,在做事情时完美主义。
让自己在怎么在做最优解时陷入僵局,过度自责。
但世间万物本来就是有高就有低,有成就有败,有好就有坏。
任何人都不可能占据了世间最好的一切。
所谓的高要求,也就是不现实的。
刘蒋巍:走出反刍思维,缓解高中学习压力
走出反刍思维,缓解高中学习压力文/刘蒋巍一.问题情景“考试前,孩子总是吃不好,睡不着,这样下去身体怎么办?”“考试前孩子特别敏感,遇到一点小事就炸,怎么办!”“这孩子上高中以后就老是一个人闷着,我很担心。
”“高中阶段,孩子压力特别大,有什么好的调节方法吗?”二.反刍思维生活中,我们都知道牛、羊等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再度返回慢慢咀嚼,然后再缓慢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
在心理学领域,同样也存在着反刍思维的现象,它指的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指人们在经历压力事件后,反复思考自身消极情绪和压力事件的原因、影响及结果,而不进行积极的问题解决。
陷入反刍思维的人在遭遇压力事件后,会反复关注消极情境,思考“我为什么不能前进?我到底什么地方不对?我认为自己不能摆脱这种状况”等与情绪和自我有关的信息。
研究表明,反刍思维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管理策略,通常会延长、加剧消极情感和抑郁症状,导致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受损。
在面临压力事件时,我们要避免孩子陷入反刍思维,帮助孩子从消极情绪中转移出来,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带来的消极感受。
三.问题解决方案1.调整错误认知,从反刍思维中转移出来孩子面对压力感到脆弱且无力解决时,常常会陷入“没有人能帮我”“我是个失败者”“我做什么都很糟糕”的情绪中。
我们在对孩子有高期待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是否陷入反刍思维,帮助孩子从反刍思维中转移出来,重新做好情绪调节与自我评估。
我们可以通过客观的分析,让孩子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
例如,对照下表帮助孩子把自己面对考试、学习时不合理的思维写下来,并调整为合理的看法。
2.发现自身的非理性想法,避免做孩子的“压力源”面对孩子的压力现状,我们自身也容易陷入一些非理性的想法中,无形中成为孩子的压力来源。
因此,在帮助孩子做好认知调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的非理性想法。
看看下表,你有没有“中招”?如果有的话,及时调整!。
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_综述_郭素然
·心理卫生评估·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综述)郭素然伍新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100875通信作者:伍新春xcwu@)【关键词】反刍思维;抑郁情绪;焦虑;社交焦虑中图分类号:B842.5,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11)004-0314-05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1.04.018(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4):314-318.)研究者对心理健康的见解众说纷纭,一般而言,如果个体较少体验到抑郁、不愉快等负性情绪,可以自我控制某些行为,能够从社会支持系统中寻找帮助,进而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体验到幸福感,我们就认为他是心理健康的。
心理健康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可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前者诸如家庭因素、社区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对学生而言为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后者诸如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疾病、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与压力应对等)。
近年来,在有关心理健康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中,反刍思维正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所谓反刍思维(rumination),是指当个体遭遇诸如考试失败、丧失等负性生活事件之后,个体的思维停留在生活事件的影响之下,不断地想“为什么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或者是“如果总是这样,我将不能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即反复思考事件的原因、后果及其给自己带来的感受等内容[1]。
在解释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时Nolen-Hoeksema提出了反应风格理论(response style theory),该理论认为面临忧郁情况下个体选择反刍思维的方式会延迟、加重其抑郁情绪[2]。
自此理论提出之后,很多研究都探讨了反刍思维是负性情绪的认知易感因子等问题。
1反刍思维的理论解释与研究方法关于反刍思维,不同的研究者界定有所不同,反应风格理论、压力反应模型、多维度模型、悲伤反刍模型以及愤怒反刍模型都为我们理解反刍思维提供了依据。
反刍思维也有好处
反刍思维也有好处在精神科的门诊中,常有一些患者因为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等前来咨询。
尽管抑郁症在临床上是需要治疗的疾病,但是如果能够深究一下人们是如何“患上”抑郁症的,我们就能够找到更好的应对方式。
在心理学中,“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精神智慧,但也是人们患上抑郁症的根源。
反刍思维一词源于我们日常会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一些动物会把吞咽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嘴里慢慢咀嚼,然后再缓缓咽下,这种反复咀嚼、不断消化和吸收的现象被称为反刍。
反刍思维则是指个体经历考试失败、工作压力大等负性生活事件时或者事情发生后所产生的自发性的重复思考的倾向。
进行反刍思维的人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地想某一件事情,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不断地思考问题的来由、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权衡这些方法直接的利弊,当这种情况越来越失控,思考者就会像陷入泥潭一样,不可自拔,发展成临床上的抑郁症。
通常情况下,反刍思维会加重或延长负性情绪或抑郁症状,特别是当人们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自己孤立起来,不断沉溺于对所烦恼的问题的思索。
但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也发现了反刍思维的另外一面:尽管这种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发展到极端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困扰,但是在适度范围内却能够给我们的认知功能带来益处。
也许,反刍思维可以帮助患者去洞察这种思维方式在生存中的意义,并且借助这种思维方式的正面力量走出困境。
2019年发表在《老化、神经心理学和认知》杂志的一篇研究就表明,在完成指向未来的时间记忆任务时,如告知实验参与者在第4分钟的时候停下手头的任务,来做另外一件事情,反而是抑郁程度比较高的被试者成绩较好,他们在3分钟到4分钟的这段时间内检查秒表的次数更多,即他们记得在第4分钟的时候要去完成另外一个任务。
反刍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类似活动提醒的角色,使大脑处于高度激活的状态,因为他们在接近事前约定的时间点时会更频繁地重复记忆,检查结果。
最近,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就抑郁症的反刍思维所带来的益处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211143948_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中国校外教育2023年4月第02期Apr.2023 No.02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刘雨佳 吴庆春 刘汇涛 辛素飞摘要:一直以来,由于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高发性、高危害性,网络成瘾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种消极的特质性因素,反刍思维对网络成瘾具有独特影响,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难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通过对577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考察中学生群体中反刍思维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学业倦怠和应对倾向的作用。
结果表明:第一,反刍思维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第二,学业倦怠在反刍思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应对倾向在反刍思维与学业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
验证了反刍思维、学业倦怠和应对倾向对网络成瘾的联合作用,揭示了反刍思维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内部机制,对缓解中学生学业倦怠、减少网络成瘾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反刍思维;学业倦怠;网络成瘾;应对倾向;中学生中图分类号: B8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8502(2023)02-0059-11作者简介:刘雨佳,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吴庆春,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刘汇涛,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辛素飞,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变迁与社会变迁、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行为。
一、引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截至2020年底,我国未成年网民*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21RW002)。
通讯作者:辛素飞,E-mail:。
规模已达1.83亿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高达94.9%。
然而,伴随着网络的高度普及,不当的网络使用逐渐成为威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2]。
青少年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的关系_自我同情和心理复原力的链式中介作用
青少年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的关系_自我同情和心理复原力的链式中介作用青少年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的关系:自我同情和心理复原力的链式中介作用简介青少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也是易受抑郁情绪困扰的时期。
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可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和自我形象等。
其中一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反刍思维。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自我同情和心理复原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反刍思维是指在个体头脑中反复出现负面的回忆、想法或情绪,这些回忆、想法或情绪可能与过去的负面经历有关。
青少年普遍存在较高的反刍思维程度,这与他们对社交环境和自我认知的关注程度增加有关。
反刍思维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抑郁情绪是最常见的一种。
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卑、无力感以及睡眠和食欲的变化等。
抑郁情绪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青少年克服抑郁情绪至关重要。
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自我同情是指个体对自己不幸的情境或困境表达同情和理解。
青少年期的自我同情情感较为敏感,容易将困境或不幸的事情归咎于自己,产生自责和自我怀疑。
研究发现,自我同情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存在正向关联,即自我同情程度越高,抑郁情绪越明显。
自我同情可能加剧青少年的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反应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负面回忆和情绪的反刍思维。
因此,降低自我同情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减轻青少年的抑郁情绪。
心理复原力的中介作用心理复原力是指个体应对压力或逆境时所展现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心理复原力包括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乐观情绪等不同方面。
研究表明,心理复原力与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呈负向关联,即心理复原力越强,抑郁情绪越低。
心理复原力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压力和逆境,降低负面情绪的发生和持续时间,从而减轻抑郁情绪的程度。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对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方法:使用从大五人格量表中抽取的测量神经质的条目、反刍思维量表(RRS)和从SCL90中抽取的抑郁条目,对91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结果:①神经质、反刍思维各因子与抑郁两两呈正相关,且均达显著水平;②分层回归结果表明,神经质通过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抑郁,症状反刍与反省深思是重要的中介因素;③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 (df =5,n =912) =14.3,χ2/df =2.86,GFI =0.995,CFI =0.997,NFI =0.995,IFI =0.997,RMSEA =0.045。
结论:反刍思维的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因子在神经质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神经质;反刍思维;抑郁;中介分类号:B846神经质是一种与个体的情绪反应倾向和情绪调控能力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反映在情绪上的不稳定性和不适应性。
神经质个体常体验到消极情绪,表现为焦虑、抑郁、内疚、自尊低、紧张、不理性、喜怒无常等,影响对生活的态度体验和行为方式。
在非临床样本中的研究发现,神经质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Jylha & Isometsa, 2006;Cheryl & Randy, 1998)。
神经质个体倾向于关注事件的消极面,总是以一种夸张的、消极的论调加工与自身有关的信息,在经历压力性的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对抑郁病人的追踪研究显示,高神经质得分者更有抑郁倾向,抑郁的恢复与神经质得分的逐渐降低相关,慢性或持续性的抑郁与神经质得分的持续上升相关(Hirschfeld & Klerman,1983; Hirschfeld & Kleman, 1983)。
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神经质是抑郁的易感因素,能显著预测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的出现(Boyce, Parker & Barnett, 1991;Duggan, Lee, & Murray, 1990; Ormel, Oldehinkel,& Brilman, 2001; Saklofske, Kelly, & Janzen, 1995)。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以中学生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为中介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以中学生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为中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以及中学生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在其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背景基于当前社会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特别是抑郁症状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普遍性和对其生活质量、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
通过对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反刍思维和中学生抑郁之间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文章首先将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定义和分类,包括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等不同的教养方式,并探讨这些教养方式如何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接着,文章将介绍完美主义的概念及其与中学生抑郁的关系,分析完美主义如何作为一种中介变量,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抑郁之间发挥作用。
随后,文章将讨论反刍思维的概念及其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并探讨反刍思维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旨在揭示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以及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众多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通过中介变量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态度。
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是三种常见的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父母倾向于对孩子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而放任型父母则对孩子较为宽松,缺乏指导和支持。
相比之下,民主型父母则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研究表明,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的作用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的作用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人们可以跨越地理空间限制,轻松地与全球各地的朋友、同事或陌生人进行交流。
社交网站使用的背后,一些用户却体验到了负面的心理影响,特别是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情境中感到紧张、害怕或被他人负面评价的情绪。
近年来,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指的是用户在社交网站上浏览他人发布的信息,如照片、状态更新等,而较少主动参与到互动中,如发布自己的状态或评论他人的帖子。
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导致用户过度关注他人的生活和比较自己与他人,从而引发社交焦虑。
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反刍思维和自我建构两个角度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反复思考负面情绪或经历,而无法从中解脱出来的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可能会增强个体对社交焦虑的感受,特别是在被动使用社交网站时。
当用户沉浸在他人发布的正面信息中时,他们可能会不自觉地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不安。
社交网站上的负面评论或批评也可能触发用户的反刍思维,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社交焦虑。
自我建构是指个体如何理解和评价自己,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建构,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更加消极。
当用户频繁地浏览他人的精彩生活时,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的生活与之相比逊色许多,从而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怀疑。
这种消极的自我建构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社交焦虑,使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更加不自信,害怕被他人负面评价。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反刍思维和消极的自我建构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减轻社交焦虑,个体需要意识到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的潜在风险,并主动调整自己的使用习惯。
同时,社交网站平台也应采取措施,鼓励用户积极参与互动,减少过度比较和反刍思维的机会。
高中生反刍思维与抑郁关系的网络分析
高中生反刍思维与抑郁关系的网络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2. 研究现状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7)2.2 研究空白及不足 (8)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9)1. 反刍思维理论 (10)1.1 反刍思维的定义 (12)1.2 反刍思维的特点 (13)1.3 反刍思维的测量 (14)2. 抑郁理论 (15)2.2 抑郁的成因 (16)2.3 抑郁的评估方法 (17)3. 反刍思维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18)3.1 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 (19)3.2 反刍思维对抑郁的影响机制 (21)三、高中生反刍思维与抑郁的现状分析 (22)1. 高中生心理特点分析 (23)1.1 高中生认知特点 (25)1.2 高中生情感特点 (26)1.3 高中生压力来源分析 (27)2. 高中生反刍思维的现状调查 (28)2.1 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 (29)2.2 调查结果分析 (30)3. 高中生抑郁现状及其与反刍思维的关系分析 (31)3.2 反刍思维与抑郁的关系分析 (33)四、高中生反刍思维与抑郁关系的网络分析框架构建 (34)一、内容概括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中生反刍思维与抑郁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构建一个全面且细致的网络分析框架,期望能够为理解这一心理现象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开篇部分,我们将对反刍思维进行明确的界定,并详细阐述其在高中生群体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我们计划从多个维度揭示抑郁与反刍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认知层面、情感层面以及行为层面等。
为了更直观地展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运用先进的网络分析技术,构建了一个包含反刍思维、抑郁以及其他相关心理变量在内的复杂网络模型。
这一模型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识别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模式和作用机制。
在后续的分析中,我们将严格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还将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实证研究来验证我们的理论假设,以期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中生学业压力、反刍思维和内化问题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针对心理反刍和内化问题的干预措施应该综合考虑两者的 关系,通过综合干预来降低两者的风险。
07 干预措施及其效 果分析
针对高中生的学业压力的干预措施
建立学习计划 调整学习心态 提升学习技巧 心理咨询与辅导
高中生学业压力、反刍思维 和内化问题的关系及其干预 研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研究问题与假设 • 研究方法与流程 • 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反刍思维的关系 • 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内化问题的关系 • 反刍思维与内化问题的关系 • 干预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帮助高中生制定并执行明确的学习计划,以减轻他们的学习压 力。
教导高中生积极看待学习和考试,认识到学习和考试不是衡量 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
提供学习技巧的培训,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等,以提升学生 的学习效率。
为高中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压力带来的 困扰。
针对反刍思维的干预措施
认知重构
帮助高中生认识到反刍思维是一种无益 的行为,并逐渐改变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02
对这些问题的干预研究,有助于为高中生提供有效的
心理辅导和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03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了解这些问题及其关系也有
助于更好地指导和支持高中生的学习和成长。
02 研究问题与假设
研究问题
学业压力对内化问题的影响
01
研究学业压力是否会通过反刍思维增加内化问题的风
险。
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反刍思维的作用机制
反刍思维的作用机制
反刍思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复思考和加工信息:反刍思维是指大脑中负责思考和记忆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海马体等,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加工信息来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反复思考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心理韧性的变化:反刍思维作为在危机事件中不健康的应对方式,让个体持续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加强其心理应激水平。
在反刍思维状态下的个体产生更强的心理应激可能是因为心理韧性的变化,反刍思维使得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应激状态的调节能力会减弱甚至消失。
表现出较低的心理韧性水平,从而无法维持心理状态的稳定,导致更大的心理应激水平。
3.急性心理应激的影响:使用不同反应风格的被试在压力性事件中有不同的急性心理应激水平。
唤起反刍思维的被试在压力性事件表现出了更高急性心理应激水平。
注意力分散使得个体成功地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在压力性事件中能够积极调动心理资源去应对,从而表现出更低的急性心理应激水平。
因此,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如果能够使用正确健康的应对方式(如注意力分散),可以降低个体的消极情绪易感性,从而更加迅速地恢复稳定状态。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蔡珊;徐柳柳;周琳;杨潇【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34)2【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
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4)和干预组(n=83)。
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外,实施积极反刍思维训练。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计算Cohen’s D值估计差异效应量。
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认知重评分量表Cohen’s D值达到中等效应(0.5≤D≤0.8);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各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ohen’s D值均有提升,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达到较大效应(D>0.8),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分量表达到中等效应(0.5≤D≤0.8),消极反刍思维分量表减分值效应较小(0.2≤D≤0.5)。
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且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逐步提升。
【总页数】5页(P131-135)【作者】蔡珊;徐柳柳;周琳;杨潇【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3【相关文献】1.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障碍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2.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觉知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关系研究3.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儿童期创伤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的链式中介作用4.辩证行为疗法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患者认知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抑郁症患者抑郁水平与其执行功能、反刍思维间的关系分析
抑郁症患者抑郁水平与其执行功能、反刍思维间的关系分析张金玲;王海荣;白华羽【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年(卷),期】2016(022)023【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水平与其执行功能、反刍思维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103例抑郁症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 BRIEF-A)、反刍反应量表( RRS)和贝克抑郁量表( BDI-II)评估患者的抑郁严重程度、生态学执行功能、反刍思维倾向等,分析抑郁情绪与反刍思维、执行功能的关系。
结果本组患者抑郁症状得分平均(25.12±12.85)分,反刍思维量表得分平均(48.84±15.46)分,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总分平均(119.40±28.55)分。
抑郁量表总分与反刍思维各维度和执行功能总分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 r值分别为0.424,0.603,0.469,0.565;P<0.01)。
回归分析显示,反刍思维对执行功能和抑郁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9.4%。
结论抑郁与反刍思维呈正相关,与执行功能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反刍思维与执行功能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反刍思维在执行功能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epression level, executive function and ru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We selected 103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then, we investigated them about the depression level, ecological executive function, dispositions and so on with the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 behavior rating inventory of executive function-adult version ( BRIEF-A ) , 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 ( RRS) and 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 BDI-II)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depressive emotio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rumination.Results The score of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RRS and BRIEF-A was(25.12±12.85),(48.84±15.46),(119.40±28.55). The total score of BDI-II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score of all dimensions of RRS and the total score of BRIEF-A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 r=0.424,0.603,0.469,0.565;P<0.01).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umination had a partly mediating effect (accounting for 39.4%in gross effect)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depression.Conclusions Depression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umination and extent of damage to executive function. Moreover, rumination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xtent of damage to executive function. Besides, rumination has a partly mediating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cutive function and depression.【总页数】4页(P3311-3314)【作者】张金玲;王海荣;白华羽【作者单位】250014 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保办;250014 济南,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医保办;250012 济南,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抑郁症患者负性自动思维与执行功能及抗抑郁疗效的关系2.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3.抑郁症治疗前后执行功能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关系4.未服药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与抑郁严重程度及执行功能的相关性研究5.作业疗法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恢复期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状态智力水平及执行功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反刍思维对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方法:使用从大五人格量表中抽取的测量神经质的条目、反刍思维量表(RRS)和从SCL90中抽取的抑郁条目,对912名中学生进行施测,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结果:①神经质、反刍思维各因子与抑郁两两呈正相关,且均达显著水平;②分层回归结果表明,神经质通过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抑郁,症状反刍与反省深思是重要的中介因素;③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 (df =5,n =912) =14.3,χ2/df =2.86,GFI =0.995,CFI =0.997,NFI =0.995,IFI =0.997,RMSEA =0.045。
结论:反刍思维的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因子在神经质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神经质;反刍思维;抑郁;中介分类号:B846神经质是一种与个体的情绪反应倾向和情绪调控能力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反映在情绪上的不稳定性和不适应性。
神经质个体常体验到消极情绪,表现为焦虑、抑郁、内疚、自尊低、紧张、不理性、喜怒无常等,影响对生活的态度体验和行为方式。
在非临床样本中的研究发现,神经质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Jylha & Isometsa, 2006;Cheryl & Randy, 1998)。
神经质个体倾向于关注事件的消极面,总是以一种夸张的、消极的论调加工与自身有关的信息,在经历压力性的生活事件时,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对抑郁病人的追踪研究显示,高神经质得分者更有抑郁倾向,抑郁的恢复与神经质得分的逐渐降低相关,慢性或持续性的抑郁与神经质得分的持续上升相关(Hirschfeld & Klerman,1983; Hirschfeld & Kleman, 1983)。
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表明,神经质是抑郁的易感因素,能显著预测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的出现(Boyce, Parker & Barnett, 1991;Duggan, Lee, & Murray, 1990; Ormel, Oldehinkel,& Brilman, 2001; Saklofske, Kelly, & Janzen, 1995)。
反刍思维是一种应对消极情绪的思维方式,指个体将注意集中在自身的抑郁症状及潜在原因的想法和行为表现(NolenHoeksema & Morrow, 1991)。
研究表明,反刍思维与神经质人格有密切关系(Lam, Smith, & Checkley,2003; Segerstrom, Tsao, & Alden, 2000),反刍反应风格是神经质的认知表现,高神经质个体往往倾向于关注消极事件并反复思考其原因和结果。
此外,反刍思维作为一种适应不良的认知风格,还影响到一系列的心理适应和个体的心理健康,促成抑郁持续、恶化并预测出现新的重症抑郁事件(Lyubomirsky & Tkach, 2004; NolenHoeksema, 1998)。
Bolger和Zuckerman (1995)指出,神经质个体之所以对生活压力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反应,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是因为其认知上对消极信息的偏好。
这表明反刍思维可能是神经质与抑郁的中介变量,而国外有关正常群体和抑郁临床患者的对比研究已证明了这个观点。
Muris, Roelofs 和Rassin (2005)认为,反刍思维和担忧对于神经质与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联结起中介效应。
Roelofs, Huibers 和Peters (2008)也证明了反刍思维是神经质与抑郁的中介变量,表明神经质个体在反刍思维的介入下更容易陷入抑郁情绪。
本研究着眼于探讨中学生的反刍思维在神经质人格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从而更深入地揭示抑郁情绪产生的内在机制,为中学生抑郁情绪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方法1.1被试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衢州市中学生1057名,有效被试912名,有效率为86.28%。
其中高一学生390人,高二学生248人,高三学生274人。
男生430名,女生482名,平均年龄16.31岁。
1.2研究工具1.2.1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反刍思维量表由NolenHoeksema和 Morrow (1991)编制,由22个项目构成,分为三个因子:症状反刍(symptom rumination)、强迫思考(brooding)、反省深思(reflective pondering)。
使用李克特4点评分,从“从不”到“总是”计1至4分,得分越高表明反刍思维倾向越严重。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由Derogatis L.R.编制,共90个项目,包含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
基于本研究的需要,选取SCL-90中抑郁分量表,包括第5、14、15、20、22、26、29、30、31、32、54、71、79共13项。
主要体现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等为特征。
反映失望、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
每个项目均为5级评分,按1至5计分,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
1.2.3大五人格量表简明版(Bigfive Personality ScaleShort Form)根据研究需要,选取大五人格量表简明版中的神经质问卷,共10题,采用5点计分,从“非常不确切”到“非常确切”分别计1至5分。
大五人格量表简明版中,神经质问卷的克伦巴赫α系数是0.86。
1.3统计方法运用SPSS10.0 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用AMOS5.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2结果 2.1神经质、反刍思维与抑郁的相关神经质、反刍思维各因子与抑郁的相关如表1所示,各变量两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可进一步探讨反刍思维三因子的中介作用。
2.2反刍思维对神经质与抑郁的中介作用2.2.1因变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以抑郁为因变量,神经质、症状反刍、反省深思、强迫思考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
结果表明,除强迫思考外,其余变量都进入方程,可以预测抑郁。
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F=204.421,p<0.01。
详见表2。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反刍思维对神经质和抑郁有中介作用。
其中神经质、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都可以预测抑郁,所以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对神经质和抑郁可能起中介作用。
强迫思考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对抑郁没有预测作用,排除其作为神经质与抑郁的中介作用。
2.2分层回归分析以抑郁为因变量,神经质和症状反刍、反省深思两个反刍思维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自变量加入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后,神经质回归系数下降,但依然显著。
也就是说,在控制了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这两个反刍思维的因子后,神经质对抑郁的直接影响下降了,但其影响尚存,表明反刍思维的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因子对神经质和抑郁起部分中介作用。
详见表3。
2.4反刍思维中介模型的检验在反刍思维对神经质和抑郁的部分中介模型中,包括一个外源变量(神经质)和两个内生变量(反刍思维、抑郁)。
结果:χ2(5,912) =14.3,χ2/df =2.86,GFI=0.995,CFI=0.997,NFI =0.995,IFI =0.997,RMSEA =0.045。
说明部分中介模型拟合理想(见图1)。
3讨论反刍思维是一种反复关注自身消极情绪及相应事件的思维方式,以往的研究多以反刍思维引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为研究重点,而近年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反刍思维作为一个认知变量,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Segerstrom, Tsao, & Alden, 2000; Roelofs, Huibers,& Peters, 2008; Harris, Pepper , & Mack, 2008;Raes, Hermans, & Williams, 2006; Roelofs, Huibers,Peters, & Arntz, 2008)。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学生群体中,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这两个因子在神经质和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当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维度作为中介变量后,神经质对抑郁的解释率有较大提高,相对中介效应也较大,其中症状反刍因子的部分中介作用较反省深思因子明显。
模型验证表明,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模型拟合理想,支持了反刍思维在神经质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的研究假设。
因此,神经质除了直接对抑郁产生负面影响外,还会通过增强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而间接导致抑郁。
在日常生活中,神经质个体对可能引起负情绪的刺激关注较多,且更容易负情绪化,更倾向于反复并且持续加工不愉快信息,因而容易引发抑郁。
反刍思维究竟是适应性的还是适应不良的,这是近年研究中争论的一个焦点。
Martin和Tesser (1996)认为,反刍思维具有目标加工的功能,能促进个体达到理想目标,因此认为反刍思维是适应性的,有助于问题解决;Treynor,Gonzalez和Nolen-Hoeksema (2003)认为,反刍思维中的反省深思因子是适应性的,倾向于认知性的问题解决,能减轻个体的抑郁症状。
而Nolen-Hoeksema和Morrow (1991)认为,反刍思维是适应不良的,导向抑郁等消极情绪。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反省深思是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变量,且与两者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反省深思因子也是适应不良的,这与Roelofs, Huibers, Peters和Arntz (2008)的研究结论是一样的,即反省深思是神经质和抑郁、焦虑的部分中介变量,会引发一系列消极情感和消极行为反应。
关于反刍思维适应性的争论和不同的研究结论,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样本、选取不同的时间跨度、采用反刍思维不同的维度构思或使用了不同的测量抑郁、焦虑等量表所导致的,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结论中学生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存在两条途径,一是直接对抑郁产生负面影响,二是通过症状反刍和反省深思这两个中介因素间接产生负面影响,表现为通过增强对症状的反刍和反省深思来提升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