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时代背景及风格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汉末时代特征: (1)
曹操 (1)
曹植 (1)
初唐时代背景: (2)
王勃 (2)
陈子昂 (2)
盛唐时代背景: (3)
王维 (3)
孟浩然 (3)
李白 (4)
贺知章 (4)
岑参 (5)
盛唐时代特征: (5)
刘长卿: (5)
王湾: (6)
中唐时代特征: (6)
柳宗元 (6)
韩愈 (7)
白居易 (8)
刘禹锡 (8)
杜甫 (9)
晚唐时代特征: (9)
杜牧: (10)
李商隐: (10)
张志和: (11)
北宋时代背景: (11)
晏殊 (11)
欧阳修 (12)
王安石 (12)
秦观 (13)
南宋时代特征: (13)
李清照 (14)
杨万里 (14)
范仲淹 (17)
元朝时代特征: (17)
马致远 (17)
张养浩 (18)
清时代特征: (18)
高鼎 (18)
龚自珍 (19)
汉末时代特征:
①汉末建安(196-220)年,这时政权实际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②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
背景:
①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②曹操早年爱好武艺,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
③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④乐府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诗歌风格:
①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②散文清峻整洁。
曹植
背景:
①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阳武,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②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前期诗歌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激起的悲愤。
诗歌风格:
①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初唐时代背景:
①初唐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
②唐朝前期(自建立至开元年间),出现了包括武则天在内的几代开明君主。
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承前启后促进了唐朝的发展。
③唐朝前期的人文艺术更是发展迅速。
诗、书、画各方面都有大量名家涌现。
王勃
背景:
①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②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③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诗歌风格:
①送别诗或气势磅礴、雄浑壮阔。
或优美静谧、隐约迷蒙。
或重在抒发自我身世的悲切之感
②相思诗则抒发了千里之外羁客的情感:思念家乡,怀念亲友,伤春感怀。
③园林山水诗既写景生动、锤炼精工,又诗境美好,充满生机。
陈子昂
背景:
①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②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诗歌风格:
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盛唐时代背景:
①盛唐,在文学上和史学上有着不同的定义,也是后世对唐王朝的赞颂之词。
②明代高棅在《唐诗品汇·总序》中将唐诗的发展分成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其中盛唐指玄宗开元元年(713)――代宗大历元年(766)约五十年。
③唐代自开元年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
盛唐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为主,盛唐时期,朝廷弥漫着崇尚道家和道教的氛围,影响所及,道教诗歌兴盛。
王维
背景: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诗歌风格:
①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②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孟浩然
背景: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诗歌风格:
①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②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
李白
背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
诗歌风格:
①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②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贺知章
背景: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时即以诗文知名。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乃舍本乡宅为观。
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
诗歌风格:
①贺知章诗歌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从容不迫,淡而有味。
②其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反映和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情人性,写出了人类所共有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
岑参
背景: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唐代宗时,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故世称“岑嘉州”;后约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六岁。
诗歌风格:
①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②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
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盛唐时代特征:
①盛唐,在文学上和史学上有着不同的定义,也是后世对唐王朝的赞颂之词。
②史学上盛唐指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到唐宪宗时代结束的一段时期,大致相当于公元650年到820年。
此时的中国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一派盛世景象。
中国还完全有能力镇得住四方。
刘长卿:
背景:
①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②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
诗歌风格:
①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②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诗多描写山水田园,其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王湾:
背景:
王湾(约693年—约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
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诗歌风格:
王湾的诗,现存10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
此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中唐时代特征:
①中唐,唐史分期之一。
代宗大历初至文宗大和末(766-835),共六十九年是为中唐。
②安史之乱过后,整顿赋税,平定藩镇,形式上统一全国。
柳宗元
背景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
“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诗歌风格
①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②造语精妙,间杂玄理
③暗色清冷
韩愈
背景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57,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诗歌风格
①诗歌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民生疾苦和表现个人失意,也多书写悲愤的诗篇;
②追求新奇雄伟是韩愈诗歌审美的基本特征,以至于导向了险怪荒诞。
韩愈的诗歌气势豪壮,笔力纵横,意境阔大而险怪。
常常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变形的手法,创造出奇异而荒诞意象。
白居易
背景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风格
①闲适诗:语言浅切平易、意绪情调淡泊悠闲、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思想
②讽喻诗: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
③总之: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刘禹锡
背景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诗歌风格
①刘禹锡的诗,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②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
③意境优美,辞藻华丽,但很少有堆砌现象
杜甫
背景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创作了《登高》《春望》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晚唐时代特征:
①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渐没落。
②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③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
晚唐时代结束。
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背景:
①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②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诗歌风格:
①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②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李商隐:
背景:
①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蕴合称为“温李”。
②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诗歌风格:
①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②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筏”之说。
背景: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
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诗歌风格: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特别是第一首,词调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
北宋时代背景:
①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
②北宋年间,虽然战乱连连,但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使得有一些地区相对安宁一些,故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晏殊
背景: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
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类要》残本。
14岁(1005)被赐同进士出身。
1027年被贬知宣州。
1032年),晏殊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
第二年因谏阻太后“服衮冕以谒太庙”,贬知亳州、陈州。
时值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并出兵陕西一带,而宋将屡屡败退。
诗歌风格:
晏诗虽多叙写奉制酬唱、诗酒游览的馆阁生活,多描绘宫廷禁苑、名胜古迹之景。
但所作大都内蕴真情实感,别有怀抱。
晏诗如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自显富贵气度,从容优雅。
晏诗内蕴娴雅之美,文词素淡温儒,气韵自在从容。
晏诗在题材选择、情感抒发上严守诗庄词媚之说,但在艺术构思、用语上,多取词之创作方式,使诗歌活泼轻快、流转自如。
欧阳修
背景: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在北宋积贫积弱的背景下,欧阳修与范仲淹力图改革,受到打击,被贬为夷陵县令。
1040年被召回京城,又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为滁州太守,在滁州写下《醉翁亭记》。
后又因被传与外甥女有染,被贬滁州。
1049年回朝,任翰林学士。
诗歌风格: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
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散文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王安石
背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诗歌风格: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秦观
背景:
①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
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
北宋文学家、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②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③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诗歌风格:
①词风婉约,辞情兼称。
语言清丽淡雅。
南宋时代特征:
①赵构建立南宋,建都南京。
经济文化重心南移。
②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南宋灭亡
李清照
背景: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
赵是金石家。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
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诗歌风格: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
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
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
善于造境,实可谓篇篇佳构。
有的前乘后继,一泻千里;有的层层设疑,由果追因,储蓄委婉;有的上情下景,或情景交融。
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
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欲为雅。
李清照独能用浅欲之语,发清新之思。
杨万里
背景: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1188年因享庙之争被贬绢州。
1189年复召还朝。
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并请求任祠禄官,获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
自此幽屏,便与世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