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讲义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水体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以水体运动为线索,重点掌握“三重点、三图示、一应用”:
“三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河流补给及其水文特征;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图示”:水循环示意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洋流分布及其变式图。
“一应用”:应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年份读设问知考向
2017
(全国文综Ⅰ,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天津文综,13(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
期长除外)。
(天津文综,12(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
选择冬季运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
2016
(全国文综Ⅲ,7)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全国文综Ⅲ,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
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2015 (全国文综Ⅱ,9)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核心点一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方法技巧
1.区分水循环示意图中各环节的技巧
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思路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分析时可从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和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所以应保护沼泽;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充分了解水循环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出现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016·全国文综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
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1)B (2)C (3)D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获解题信息
信息①:文字材料中“岩层”、“森林”和“河流”等关键词,为题组提供了考查内容;
信息②:图示中,甲、乙两河分别位于山地两侧,该山地岩层倾斜,就同一岩层而言,甲河一侧岩层高于乙河,结合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相间分布的特征判断地下水主要补给乙河。第二步:结合设问指向,调运知识定答案
(1)“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因为洪水期补给过多,枯水期补给过少,与坡面径流增多有关。
(2)“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导致地下径流增加,该山地坡面径流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蒸发(腾)量增加,可以增加水汽,但不一定增加山地降水。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一方面,由于植被恢复,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甲、乙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另一方面,根据图中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的倾斜情况,地下水沿透水岩层注入乙河流,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
[题后反思]
该题组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结合答题过程可以看出,在解答该类问题时,既要考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有利影响,也要考虑不利影响。其中有利活动主要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城市铺设渗水砖及实施人工降雨等;而不利活动主要有滥伐林木、围湖造田、城市路面硬化及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等。
命题点一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判断及影响因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6·济南期末)读“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和台湾岛水系分布图”,完成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