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防火调研报告-武汉光谷国际广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防火调研报告
——武汉光谷国际广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09级建筑一班谷扬2009301530001 摘要:本文以《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图示为依据,结合对武汉光谷国际广场的实地考察,从总平面防火设计,平面防火设计,安全疏散设计和消防设备几个方面阐述了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在实际设计项目中的运用。

关键词:武汉光谷国际广场建筑概况总平面防火设计平面防火设计安全疏散设计消防设备
正文:
实地调研之前,我花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做了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再次系统地通读并记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以便明确在实地调研中应该留意哪些方面的问题,用防火规范的眼光审视后续工作中选择的实地调研对象,这样才能在调研过程中有目的的获得更全面有效的信息。

另一方面的工作是查阅大量高层建筑方面的资料,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武汉的高层建筑并最终确定调研对象——武汉光谷国际广场。

11月23日,我和一名舍友共同前往光谷国际广场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12月3日,为查缺补漏,我与另外两名同学再次前往国际广场实地调研。

而在此之前,我在网上收集了尽可能多的关于该高层建筑的资料。

1.建筑概况
1.1场地与周边环境
谷广场西北角,南面是珞瑜路,路宽
60米,路南侧是一29层的五星级酒
店;东临鲁磨路,路宽40米,东南方
向正对广场另一侧的会展中心。

场地
东南高,西北低,有4米左右的落差。

1.2建筑使用性质与规模
光谷国际广场是其所在片区唯一
的高端写字楼,是一个包括裙楼商业
图1 总平面图(来自网络)
街,塔楼写字楼,总建筑面积22万
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

它的裙房经营面积达6万平方米,空间分布为地下一层与地上五层。

建筑内部设两个六层通高的景观中庭,各层商业片区围绕中庭布置,自然形成室内商业街的空间模式。

而各层之间主要通过两组贯通六层的自动扶梯承担垂直方向上的交通联系。

建筑的地下二层则为一个包含245个停车位的地下停车场。

双塔楼层数27层,每个塔楼都有六部客梯和一部消防电梯为之服务。

整个建筑高度约为120米。

1.3建筑体形与场地的关系
光谷国际广场所处的场地东南方向面对城市主干道交汇处以及圆形的光谷广场,所以说东南向为主要人流来向,这一面自然的被处理成了主入口广场。

而建筑形体上对此也有所反映,体现在两个平面为椭圆形的塔楼呈面对主入口广场开敞的夹角状布置,形成向心的,具有很强标志性的主入口空间。

前面提到场地面对干道的东南面比处于场地内部的西北面高出4米左右, 光谷国际广场很巧妙的处理了场地的高差。

建筑正面(临城市道路面)几乎与室外平齐的是一层商场,绕到建筑背面,与室外地坪高度接近的成了地下一层,这样,处在场地最外围的地下车库入口下降一个层高的高差便到达地下二层的车库。

2. 总平面防火设计
2.1防火间距
整个调研过程中,总平面防火设计的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是最为直观的考察对象。

光谷国际广场所处的场地比较特殊,位于道路交汇处,三面临路,路宽都在40米以上,所以说需要考虑防火间距的面只有北面和西北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调研的时候,光谷国际广场正处在扩建之中,如图2所示。

出于安全考虑,我们无法测量加建后
西北面和与之最近的居民楼之间的间距,
目测是在20米以上。

现有部分的北面邻
近的建筑是两栋较矮的老式居民楼和一
栋新建的高层住宅楼。

规范要求高层建筑
的裙房与其他民用建筑的间距为:其他民
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间距不小
于6m ;耐火等级为三级时,间距不小于
7m ;耐火等级为四级时,间距不小于9m 。

而高层建筑塔楼与不同耐火等级的其他民用建筑间距的这三个数据则分别
为9m 以上,11m 以上和14m 以上。

场地北面距光谷国际广场最近的建筑是东北角的一栋老式多层民用建筑,据我步测该建筑与国际广场东北角裙房的间距在15m 以上,该老式居民楼耐火等级应该不高,但就算按四级来算,仍然是满足间距要求的。

塔楼与该建筑的间距无法直接测得,但在总平面图里按比例来看,应该在30m 以上。

此外,国际广场现有部分西北角裙房距一栋新建高层住宅楼较近,步测在20m 以上,显然是满足裙房与其他高层建筑间距不小于9m 的要求的。

2.2消防车道
按照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沿街的高层建筑,其街道的交通道路,可作为环形车道的一部分。

在加建之前,光谷国际广场显然处在环形消防车道的包围之中,包括南面珞瑜路的一小段,东面鲁磨路的
一小段,以及临鲁磨路从场地东北角开
进来的一条场地内部道路,该道路在经
过地下车库出口后顺应地形高差一分
为二,一条通过一段上坡绕到裙房背
面,高度达到一层标高,接着绕裙房外
围到达南面的珞瑜路,形成环形消防车
道。

经步测,该道路宽度约为8m (建
筑外墙到道路边缘护栏),规范要求消
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消防车道距
建筑外墙宜大于5m ,应该说是基本满
足消防车通过和操作的空间要求。

但在
图 2扩建中的光谷国际广场
图 3被无视的消防通道标志
实际考察中,发现国际广场对该段消防车道似乎疏于管理,如图3,虽然墙上有“消防通道,禁止停车”的明显标识,仍然有人将车停在消防车道上,这是一个不应忽视的安全隐患。

而加建之后,光谷国际广场的东西长度将超
过150m ,且不再满足环形车道的要求,这时候
现有的道路便承担起在适当位置穿过高层建筑
的消防车道的角色,仍然是满足规范要求的。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的高度不低于4m ,并
根据当地消防车型号酌情增加。

如图4所示,
加建部分形成的通道的高度目测有八九米的样
子,显然达到了要求。

2.3“塔楼落地”
高层建筑设计中有个“塔楼落地”的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高层建筑塔楼底边至少有一个长
边或周边长度的四分之一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
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 、进深大于4m 的裙
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
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光谷国际广场有两座平面形状为接近椭圆形的塔楼,如图5,显然椭圆
周长的四分之一以上是直接落地的,而且两
座对称的塔楼的落地部分,均有一个办公大
堂直接联通室外与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的共
用前室。

反映在立面上就是A 座写字楼与B
座写字楼的单独入口。

对塔楼的调研过程中,
我就是通过该入口直截了当地进入电梯厅,
乘坐电梯到达任意选择的18层,将其作为塔
楼标准层调研对象(在安全疏散设计中详细
阐述)。

3.平面防火设计
3.1特殊设备用房
防火规范中涉及到的某些方面,比较难以在调研中一一对应的考察。

如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等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

这些设备无法直接看到,但在靠近地下车库出口坡道的外墙上,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叫做隔油室的房间,应该属于此类房间,它满足了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的要求(虽然光谷国际广场地下车库在地下二层,但由于场地高差的存在,建筑后面地下一层与室外地坪接近)。

3.2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是建筑物内防火、灭火设施的控制中心。

是火灾扑救的指挥中心,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要害部位之一,应设在交通方便和发生火灾时不易延烧的部位。

在火灾时能由电气设备进行控制,停止电梯运行,切断电源,接通事故照明电源,开动排烟风机,关闭防火阀、防火门,检测消防梯及消防水泵工作情况。

消防控制室应设在地面一层,位置明显处,直通室外或靠
近建筑入口处,便于消防队员尽快取得火灾情报。

调研中我围绕国际广场一图 5加建部分消防车道
图 4 “塔楼落地”
圈,根据直通室外这一条件,逐一排查各个入口,猜测建筑东北角一锁着的直接对外开放入口为直达消防控制室的
入口。

如图6。

3.3防火分区
所谓防火分区,就是用具有一定耐火
能力的墙、楼板等分隔构件,作为一个区
域的边界构件,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把火灾
控制在某一范围的空间。

高层建筑中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
规范中对一类建筑的定义里关于综合楼分类的界定条件是建筑高度超过50m 或24m 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则为一类建筑,否则为二类。

光谷国际广场塔楼约有120米高,故显然属于一类建筑,国际广场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所以对于标准层面积约为1000㎡的塔楼来说,是满足一层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要求的。

而对于裙房部分,规范要求当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分隔设施时,
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不应超过2500㎡,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

图7中可以看到,光谷国际广场的西面裙房和双塔楼主体之间通过防火卷帘隔开,所以西面裙房部分满足上述要求。

而东面裙房与双塔楼则没有防火墙等分隔,所以应满足表中的要求。

裙房2至5层防火分区一样,分为三块,西面一块面积约为2800㎡,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故满足要求;东面一块约为2500㎡,虽然设有自动灭火系统,但对于一类建筑似乎还是偏大了;东北角一块约为800㎡,满足要求。

1层的西面裙楼则被细分为包括中庭在内的三个防火分区。

光谷国际广场裙房内部设有通高六层的两个中庭,需要予以特别的重视。

2至5层均在中庭环形走道靠中庭一侧设置了防火卷帘,避免火灾在纵向上的蔓延;而1层则将卷帘退至店铺入口,使得中庭成为一个防火分区,保证发生火灾时中庭中的人们可以安全疏散。

此外,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连通的敞开楼梯、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但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h 图 6 消防入口 图 7 防火分区
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
叠加计算。

国际广场的自动扶梯上下开口设有
防火卷帘,如图8,国际广场裙房内使用的防
火卷帘富有装饰性,我们看到地上的黄线才意
识到天花板上一圈被我们误认为装饰带的构
件就是防火卷帘。

地下车库则被划分为A 、B 、C 、D 四个区,
由防火卷帘分隔,每个区的面积约为1000㎡
(根据负一层的平面图及每个区的车位数推
测)。

4. 安全疏散设计
4.1安全疏散设计原则
首先疏散路线应简洁明了,便于寻找,需
设置醒目的疏散指示标志。

如图9,国际广场的地面上便有明显的标志;其次,疏散路线可分为着火房间到房间门的疏散,公共走道中的
疏散,楼梯间内的疏散,出楼梯间到室外等安全区域的疏散四个阶段,应步步走向安全,避免出现逆流;第三点,疏散路线的设计应符合人们的习惯要
求,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选择熟悉的路线,
因此疏散楼梯间最好靠近常用的电梯间布置,
将常用路线与紧急时逃生路线统一起来,这一
点在标准层没有体现出来,但在裙房平面这样
的尺度上,可以看到多数疏散楼梯间都是靠近
电梯厅布置的。

4.2安全出口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
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间
距不应小于5m 。

光谷国际广场的裙房塔楼均满足这个要求。

4.3安全疏散距离
4.3.1房间内至疏散走道
规范要求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
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
室等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
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 ,其他房间内
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

光谷国际广场裙楼部分建成时只
提供了各类经营区域,由入驻商家划分,有的是开敞式的营业,不存在房间内至疏散走道安全距离的问题;有的则分割成进深适度的沿内街布置的店面,均满足营业厅类的疏散距离要求。

至于类似椭圆形的塔楼标准层平面,如图10,沿椭圆长轴中间部分的办公室进深不超过10m ,且开间分隔较多,
很容易满足室内最远点至房门直图 8 装饰性的防火卷帘和地上的黄线
图 9 地面上的标志
图 10标准层平面
线距离不超过15m 的要求。

但从平面图上看,椭圆长轴尽端的一个房间似乎进深过大且只有一个疏散口。

塔楼26层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没有装修,如 图11,借此机会我步测了长轴尽端这
个房间的进深,最远点到门口的距离
是17m ,略超过规范要求。

4.3.2房间门口至出口或疏散楼梯间
主要考察对象是国际广场的塔
楼。

塔楼标准层采用环形走道,所以
实际上所有的办公室都是位于两个安
全出口之间的房间。

房间门至最近的
疏散楼梯间的距离满足不超过40m
即可,国际广场塔楼标准层房间门口
至疏散楼梯间的距离显然是满足要求的。

4.4疏散楼梯间
一类建筑均应设防烟楼梯间,公共建筑的防烟前室面积不小于6㎡,当与消防电梯共用前室时,面积不应小于10㎡,通过数地面瓷砖的方式验证,国际广场的防烟前室面积均达到要求。

裙房应设封闭楼梯间。

对于楼梯间的布置,特别引起注意的
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
用楼梯间,这应该是考虑到楼上逃生的
人员在情急之下可能错跑到了地下室。

所以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
地下层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
火极限不低于2h 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
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如图12所示
的是裙房西北角共用楼梯间的处理方
法。

在对疏散楼梯间的考察过程中,我发现塔楼中有几个防烟楼梯间里照明设备失
效,不知是不是有另外的一套应急照明设备,否则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5.消防设备
5.1室外消火栓
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
置,消火栓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
宜小于5m ,不宜大于40m ;据路边
的距离不宜大于2m 。

实地调研中,
光谷国际广场在这一点似乎处理的
不甚理想,我围绕着场地找了一圈,
发现建筑背面的场地没有消火栓,在
东面鲁磨路路边,天桥旁有一个,

图 11 椭圆长轴尽端房间内部
图 112共用楼梯间处理 图 13天桥旁的一个
消防栓 图 14 六个消防栓
图13,而在场地南面珞瑜路边上,则有一处密集的布置了6个,如图14,隔了40几米又有一个。

经过步测,主入口前广场有大约35m 宽,所以从消火栓与建筑和道路的间距方面来看是满足要求的,但没有满足均匀布置的要求。

5.2室内消防栓和灭火器
国际广场室内走道,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消火栓或几个并排放置的灭火器,保证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早进行控制。

规范要求消火栓栓口离地高度宜为1.1m ,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垂直,便于消防人员操作。

5.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光谷国际广场的裙房和塔楼均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如图,塔楼走道天花板上,每隔大约2.5m 有一个喷头,如图15;裙房约隔3m 一个。

5.4排烟设施
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炙热的有毒气体是造成
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所以高层建筑的排烟很重要。


谷国际广场塔楼的楼梯间每层均设有加压送风口,以便
在发生火灾时保持疏散楼梯正压,将有毒气体阻隔在
外。

除此之外,在走道的天花板上,我看到了每隔一段
距离都有一个排烟口,可以排出浮在上方的热的有毒气
体,延缓其降低到对逃生的人员生命构成威胁的高度所
需的时间。

我特意留意了中庭对排烟的处理,如图16,
可以看到中庭边缘有很多圆形的排气扇,而中庭的顶
也可以打开,可及时将烟气排到室外。

6. 总结
经过调研之前的规范学习和资料收集,对武汉光谷国际广场的实地调研以及撰写调研报告一系列学习过程,我觉得此次高层建筑防火调研报告的作业可以说安
排的恰到好处。

因为在学习《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的过程中,我们的设计课也开始了高层办公建筑设
计的课程。

学习防火规范和查阅高层民用建筑相关的资
料既是撰写高层建筑防火规范调研报告的准备工作,又
是设计课早期的知识储备工作。

第一次前往武汉国际广
场调研时,设计课课程已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实地调研
的过程让我发现了自己在一草设计过程中没有注意到
的几个问题,让我及时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参考资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图示,中国设计出版社
图15 天花板上的喷头 图16中庭排气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