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2
质量守恒定律(2)
CO2 C + O2 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 化学方程式
点燃
一 化学方程式 1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 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常见的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 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 反应的基本类型
二、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见课本96页)
意义
物质 方面 数量 方面
丁:各物质的质量比为7:4:11
A。3Fe+2O2==Fe3O4 B。2Mg+O2==2MgO C。2CO+O2==2CO2 D。CH4+2O2==CO2+2H2O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2.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C )
A.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 B.2g氢气与18g 氧气反应生成20g水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后,试管内固体药品 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D.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2、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
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I2O5 + 5CO =I2 + 5X,根据生成X的
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则X的化 学式为 CO2 。
跃跃欲试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X2 + 3Y2 =2Z中,Z 的化学式用X、Y表示应是 ( B ) A. XY2 B. XY3 C.X2Y3 D. X3Y2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二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其文字表达式为:
“和”
碳 + 氧气
反应物 点燃
“生成” 二氧化碳
生成物
条件
思考:我们写文字表达式比较麻烦,能 不能有简单的方法呢?
质量守恒定律2
质量守恒定律2一、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定律的明白得(1)“化学反响”是前提。
质量守恒定律的有用范畴是化学变更,不有用于物理变更,任何化学变更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响”是差不多。
概念中明白指出是“参加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响的物质质量不克不及运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
不管是参加反响的物质,照样反响后生成的物质,运算时不克不及漏掉落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是目标。
定律只有用于“质量”守恒,不包含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3. 定律的宏不雅、微不雅说明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参加反响的原子从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即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是以,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二、中考题型归类1. 考察对证量守恒定律的明白得下列论述中精确的是()。
A. 因为质量守恒,因此纸在空气中燃烧后产生的灰烬质量必定和所用纸的质量相等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长了C. 50g酒精和50g水混淆在一路,质量等于100g,相符质量守恒定律D. H2和O2形成的混淆物的质量等于它们反响后生成的水的质量2. 考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说明现象(2)揣摸物质的质量。
(3)揣摸物质的化学式(4)揣摸物质的构成元素。
1、用质量守恒定律说明下列现象:⑴铁丝燃烧后质量增长了。
⑵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了。
2、(揣摸物质质量)已知在反响3A+2B=2C+D中,反响物A、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响生成C和D质量和为140g时,消费B的质量为________3、(揣摸物质化学式)工业上用氨气(NH3)除去大年夜气污染物之一---------二氧化氮,其道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NO2+8NH3=====7X+12H2O,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揣摸物质的构成元素)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则该物质必定含有的的元素是()A. S HB.S OC. S H OD.H O例:小强和小峰在进修了质量守恒定律后,他们到实验室想亲自商量其他化学反响是否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科学质量守恒定律2
6、根据化学方程式:铅丹 + 4HNO3 = PbO2 + 2Pb(NO3)2 +
2H2O 可判断铅丹的化学式为Pb3O4。
7、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做过 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 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 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此题是以实验为背景设
计的实验评价题,要求学生根
据所用试剂的性质进行深入分
析探究。因为氢氧化钠能够与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
本实验设计不严密。
10、小明和小华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小明用
较稀的盐酸,小华用较浓的盐酸。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足
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情况绘制成图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少的原因是_
_.
(2)表示小明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
___(填①和②)。 (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融质量守恒定律、盐酸的挥发性及图表分 析于一体的综合性试题。由图表可知烧杯内物质总质量随反应 时间的延长逐渐减轻。一方面反应放出氢气,另一方面由小明、 小华所用盐酸的浓度不同,要求学生不能忽视盐酸的挥发性。 答案为(1)反应放出氢气、HCl逸出、反应放热导致水蒸气蒸 发,(2)①;(3)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大,所以开 始曲线下降较快;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逸出的HCl较多, 所以最后的位置比较低。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评课
《质量守恒定律》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的评课稿。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验证来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2. 课堂设计与实施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实验等,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下面是课堂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步骤:2.1 引入质量守恒定律教师通过例子和图片引入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2.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方式和相关公式。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应用场景。
2.3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2.4 课堂讨论和总结在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继续加强巩固。
3. 教学效果评价根据本节课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馈,可以得出以下教学效果评价:3.1 知识掌握情况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实践,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公式,且能够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3.2 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和记录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3 兴趣和参与度在课堂设计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和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4. 进一步改进措施根据本节课的评价结果和学生的反馈,我们可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人教版 初三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实质及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化学式CO2中获得哪些信息2.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微观解释【动画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教师小结:化学变化中的“变”与“不变”二、导入新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它的含义,引入化学方程式。
三、新授知识出示“C+O2=点燃CO2”化学方程式提出问题:1.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读法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教师小结: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及含义并板书反馈练习课堂反馈: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2H2O=通电==2H2 +O2课题检测:1、化学方程式3Fe + 2O2点燃 Fe3O4可读作: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2、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A. 氮元素和氧元素B. 氢元素和氧元素C. 氮元素和碳元素D. 氮元素和氢元素四.课堂小结五.作业板书设计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质量守恒定律2(1)
镁 + 氧气点→燃 氧化镁
定律: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M1 = M2
1、不在密闭容器中,没有称到氧气的质量。 2、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3、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练习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1)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粉的
质量增大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
铁 + 硫酸铜 → 铜 + 硫酸亚铁 Fe+CuSO4 Cu+FeSO4
平 衡
碳酸
钠+ 稀盐
有大量气泡产生
碳酸钠 + 稀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平 衡
酸
Na2CO3 + HCl NaCl+ CO2 + H2O
氢氧
化钠 有蓝色絮状沉 +硫 淀生成
酸铜
氢氧化钠 + 硫酸铜 → 硫酸钠 +氢氧化铜 平
讨论:
1、实验为什么要用密闭的容器?(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 2、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砂?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3、玻璃棒有何作用?
(引燃白磷)
结论:
实
现象
验
磷 1、发出黄色火焰 + 2、放出大量的热 氧 3、冒出大量白烟
气
文字表达式
点燃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点燃
P+O2
P2O5
天平 是否 平衡
平衡
的质量减少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说法:
(1)物质在空气中加热发生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必
定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对)
(2)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
质量守恒定律 (2)
(9)4.6克某化合物充分燃烧后生成5.4克水和 碳、氢、氧 8.8克二氧化碳,该物质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 C2 H 6 O 2:6:1 各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化学式为 ________
解: 某化合物 + O 点燃 CO + H O 2 2 2
4.6g C 8.8g 5.4g
实验步骤: 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小烧杯放在天平左盘, 用小试管取约1/3试管硫酸铜溶液; 3、反应前称量: 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和铁钉一同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中。(砝码不动) 5、反应后的称量: 把小试管再放入小烧杯中,称得总质量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这些问题。
实验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 量的测定
实验 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P + O2
点燃
P2O5
实验现象:发出黄光,产生浓厚 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 有发生改变
返回
探究实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
实验二:硫酸铜 + 铁 → 铜 + 硫酸亚铁
硫酸铜与铁钉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Fe
+ CUSO4 = FeSO4 +CU
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
色溶液,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铜 结论:反应前后质量相同
实验3.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反应前后 质量的测定
实验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没有发生改变
上面我们已经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那么是不是对于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 呢???????
课本实验5-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方法;2.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灵活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实验器材、化学试剂;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上节课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实验操作(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3-4人;2.实验材料包括:锌粉、硫磺粉、天平、试管、点火器;3.操作步骤:–步骤一:将锌粉和硫磺粉分别称取一定质量放入两个试管中;–步骤二:用点火器分别将两个试管中的物质点燃;–步骤三:观察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步骤四: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第三步:实验讨论(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和质量的变化;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3.指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并与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对比。
第四步: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比较实验结果和结论,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方法;3.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答问题;2.指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3.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留下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六、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和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质量守恒定律(2)ppt.
4、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 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 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A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 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四、求物质的化学式 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SO3 1、O2+2SO2=2X, X的化学式为_____
• • • •
A.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2:2=1:1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2 C.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 D.反应后原子个数变少了 质量守恒定律:前后原子的种类、 全数保持不变。
小结 小结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 3.在一密闭容器内放置一定量的甲、乙、丙、 丁四种物质,让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 前后它们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 质量/g 反应后 质量/g
甲
4 待测
乙
2 27
丙
58 0
丁
5 19
23 +19 +25 -58 +14
•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B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反应物减少, 生成物增多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第二课时
复习:
1、在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质量守恒呢?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 没 有改变, 原子数目 没有增减,原子质量 也没 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必 然相等。 2、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质量守恒定律 可以理解为“六个不变”、“两个一定 变”“一个可能变”: 物质总质量 、 元素种类 、 各元素质量 “六个不变”: (宏观)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微观) 、 、 “两个一定变” 物质的种类 (宏观) 分子的种类 (微观) 分子数目 (微观) “一个可能变”
2.3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2—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摩尔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质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及考试要求:
1.物质的量的理解和应用
2.摩尔质量的理解和应用
标准教案
教学内容
复习练习
1. 4.碳酸氢铵(NH4HCO3)中,化合价最低的元素是:()
⑴Al SO4⑵S O⑶Cu OH⑷Mn O⑸H S
知识精要
四、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是个,符号:
(2)表示
(3)单位:,简称:,符号:
(4)1 mol=个微粒,
2.注意点
(1)摩尔概念只适用于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
如:1 mol氢分子、3 mol氧原子、5 mol二氧化碳分子等
(3)1mol任何微粒的数目都为6.02×1023个
⑶0.5mol镁的质量;
⑷3.5mol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
11.综合练习
⑴1molH2所含的氢分子数是____个,3mol氢气的质量是______克。
⑵28克铁的物质的量是______,含铁原子______个。
⑶3.01×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质量是_____。
课堂总结:
自我测试: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之一
B.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
C.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
D.是表示物质指物质所含的粒子个数,它是物质的数量单位
B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NA表示,6.02×1023mol-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 (2)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指出在任
何封闭系统中,质量是守恒的,即质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
消失,只能从一个形态转化为另一个形态。
在任何物理或
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通过以下方程式表示:
初始质量 = 最终质量
这个定律适用于宏观或微观的物质变化,无论是固体、液
体还是气体状态,都适用该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很多领
域都是非常有用的,例如化学反应、核反应、能量转换等。
1。
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微观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 化学反应的实质
-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 例如氢气(H_{2})在氧气(O_{2})中燃烧生成水(H_{2}O)的反应,氢气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在反应时,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
2. 原子种类不变
-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 以水通电分解为例,反应前是水分子(H_{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反应后生成氢气(H_{2})和氧气(O_{2}),仍然只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类型。
3. 原子数目不变
- 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
- 在水通电分解的反应2H_{2}O = 2H_{2}↑+O_{2}↑中,反应前每2个水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2个氢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1个氧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原子数目不变。
4. 原子质量不变
-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 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原子本身没有改变,所以原子的质量不变。
- 由于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摘要】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它表明在任何封闭系统中,总质量保持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包括物质量不灭、物质质量不增、物质质量不减、物质质量不间断、物质质量不可增加以及物质质量不可减少。
这些不变表明在物质转化或反应过程中,总质量都会保持恒定,不会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理解和探索自然界提供了基础。
通过遵循这些不变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各种技术和生产过程,确保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
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是科学发展和实践的基石,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质量守恒定律、不变、物质量不灭、物质质量不增、物质质量不减、物质质量不间断、物质质量不可增加、物质质量不可减少。
1. 引言1.1 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它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的质量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质量守恒定律的六个不变是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解释的,它们分别是物质质量不灭、不增、不减、不间断、不可增加和不可减少。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不会消失也不会产生,这就是所谓的物质质量不灭。
这意味着无论经历怎样的变化和转化,物质的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
物质的质量也不会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增加,这就是物质质量不增。
即使在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也不会因为反应而增加。
在任何情况下,物质的质量也不会减少,即物质质量不减。
无论是氧化还是还原,无论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物质的总质量都不会因此而减少。
物质的质量在发生转化和变化的过程中也不会发生间断,即物质质量不间断。
这意味着在任何转化或变化中,物质的质量都是连续不断的。
第五,物质的质量也不可随意增加。
这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规定了物质的总质量是不会改变的,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出现物质质量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火,使曹军百万雄师,化为灰烬。满江的人船怎么就成了一堆灰呢?它的质量为什么减小了呢?而铁生锈后它的质量增加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在化学变化中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积极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以问题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力求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既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在后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
1、白磷燃烧 磷+氧气点燃→ 五氧化二磷
2、铁钉和硫酸铜溶液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3、碳酸钠和稀盐酸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4、镁条燃烧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实验1、2天平平衡,说明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实验3、4平平不平衡,说明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但反应仍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制定方案
方案一(第一组)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第二组)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3、指导实验
适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4、收集数据
5、归纳小结
屏幕显示:质量守恒定律
分组讨论,交流得出有如下三种情况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化学反应的特征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物碳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有什么时候关系呢?
产生猜想,出现不同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来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
1、提出假设
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几种情况?
基本信息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2.教材中的内容
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并实施一些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思考,得到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然后教材又给出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两个实验方案,让学生比较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较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反思
该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活动与探究中,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和做好结果记录,对实验现象进行思索归纳,并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结论。这些实践活动不但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培养了学生认真扎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索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对演示实验1的改进,使学生对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的化学反应都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使认识更加深刻,效果较好。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分工、合作
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完成表格(表格见后)
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试着总结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的变化规律。
体会、记忆定律内容
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严谨求实和科学品质
初步记住定律
独立完成,自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小组互相检查
归纳,小结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非智力因素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喜欢探索新问题,能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思考
再次设疑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形象的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对本质深入思考,学会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
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
加强对定律的理解
使学生对开放体系的化学反应也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四)纸笔练习(略)
(五)归纳总结
学情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
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通过学习,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深的理解。
2.学习能力方法
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较主动,思维灵活,方法得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
[小结](投影)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质量守恒
原子的质量不变
6、反思评价
[演示]实验1、2
实验1改为: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以及反应后并刺破汽球质量的测定
[讨论]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没有物质逸散到空气中,而在开放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常会有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分析是否与质量守恒定律相矛盾?
[小结]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猜想、讨论
出现思维困惑,产生新的学习期待
观看动画演示,思考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记忆“三个不变”
学生阅读教材P92页
观察现象,分析原因,讨论
及时反馈,使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运用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