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重难点突破教案

合集下载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

《师说》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师说》;(2)学会分析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敬意;(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师说》全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理解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2)文中某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师说》的背景和作者;(2)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选取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2)分析古代儒家关于师生关系的思想;(3)解读文中的一些比喻和隐喻。

5.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2)选取一些与师生关系相关的现代文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师说》全文;2. 整理并熟记《师说》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3. 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

五、课后反思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师说》重难点教案

《师说》重难点教案

《师说》重难点突破教案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步骤:一、写作背景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

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五、二、分析课文第1段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分析课文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2)分析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明确:a.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爱其子于其身也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3)背诵2.第3段(1)学生朗读。

(2)分析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语文教案

《师说》语文教案

《师说》语文教案《师说》语文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语文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师说》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

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

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

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作者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

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

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

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由于本文语言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一点语言积累的工作。

三、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3课时。

分配如下:第一课时:介绍本文写作背景,初步了解本文基本内容,诵读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教案

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的文言文词句和篇章结构。

(3)分析《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韩愈的文学魅力和人文精神。

(2)理解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3)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师说》。

(2)理解《师说》中的文言文词句和篇章结构。

(3)分析《师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师说》中的难点词句。

(2)分析《师说》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3)探讨《师说》中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引入《师说》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师说》,理解文意。

(2)指导学生查找并解释生僻词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师说》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2)分析《师说》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探讨《师说》中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5. 写作练习:(1)布置课后写作任务,让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尊师重道的认识。

(2)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必修上册《师说》。

2. 参考资料:韩愈作品集、相关研究论文和评论。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古代尊师重道的典故和现实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师说》的文化背景。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优秀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3. 学习并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师说》的内容和结构。

2. 难点: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引入《师说》这篇文章,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讲解《师说》的背景和主题。

逐段解读《师说》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课堂总结
总结《师说》的主题和教育思想。

强调文章的重要性和对后世的影响。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受。

要求学生背诵《师说》中的重要段落。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韩愈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了《师说》的内容和结构,学习并体会了文中所表达的教育思想。

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深入了解韩愈的其他作品,并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师说》教学设计(15篇)

《师说》教学设计(15篇)

《师说》教学设计(15篇)《师说》教学设计(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背景及文体2、疏通文章,理清思路课时:3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检查作业(背诵《滕王阁序》)三、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 .写作背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谀经传郯苌弘蟠贻巫②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 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小结全文。

四、作业:1、背诵第一段。

2、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练习一中的1~~3小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解析论证过程、论证方法。

2、掌握字词、疏通全文。

内容步骤:一、检查上堂作业:1、背诵第一段。

2、结合练习一导入新课。

二、内容结构:第一段:正面阐述①老师的职责②为什么从师③ 以什么人为师第二段:批判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古之圣人——从师圣益圣今之众人——不从师愚益愚爱其子——择师惑矣,未明也于其身——耻师《师说》教学设计2《师说》有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师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说》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说》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本课为第2课时,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并消除了字词对理解的障碍,且已进行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把握本文文体特点。

2.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重点学习对比的论证方法。

3.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现实思想意义。

三、教学方法1.以读促感悟品评。

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深刻品味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2.采用问题教学法。

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为主,适当的加以点拨总结,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认真思考,质疑问难,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课文,那么这些文章从文体的角度上讲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文章都是议论类文章,“说”是其文体的标志。

那么“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文体呢?“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也。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xx说”可以理解为:“(作者)对xx的见解”或“说说xx的道理”。

那么韩愈在《师说》中又要表达怎样的见解呢?【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感知本文的文体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学习氛围。

㈡研习文本⒈整体感知全文学生散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

韩愈《师说》精品精品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精品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精品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韩愈的《师说》。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的古文阅读和分析,详细内容涉及《师说》的全文解析,包括词语释义、句式结构、文章主旨等。

具体章节为古代汉语文学经典篇目《师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师说》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并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2. 培养学生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学经典的能力,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3. 通过学习《师说》,使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师德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师说》中的句式结构、词义理解以及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

重点:全文翻译、文章主旨以及古代文化背景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古汉语词典、《师说》原文及注释、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出尊师重教的主题,进而导入《师说》的学习。

2. 讲解:详细解读《师说》的全文,分析词语释义、句式结构、文章主旨等,注重讲解与实践情景的结合。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和段落,进行翻译和解读,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师说》中的重点句子,检查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师说》中的难点和疑惑,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重点词汇、句式及翻译。

3. 文章主旨及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翻译《师说》全文,并对照注释检查。

b. 分析《师说》中的比喻手法。

c. 阐述你对尊师重教的认识。

答案:1. 略。

2.a. 传道:传授道理;受业:接受学业;解惑:解答疑惑;师道:教师的道德;尊严:威严和尊贵。

b. 《师说》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象地说明了教师的职责。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韩愈的《师说》。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主要围绕“师”的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角色、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师者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师生关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解释作者对师的定义和职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的标准3. 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师说】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师说》这段经典的讲话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的真谛,激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并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听读《师说》这段经典讲话,了解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师说》这段经典讲话,认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的目的和影响,培养他们开放、有责任感的教育观。

四、教学准备1. 备好多媒体设备,准备好《师说》的视频或音频资源。

2. 准备相关的纸质材料和图片,用于学生讨论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播放《师说》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聆听这段朴实而震撼人心的讲话。

2. 学习内容呈现播放完《师说》后,与学生一起回顾讲话内容,并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你对这段讲话有什么感受?b. 讲话中提到了哪些关于教育的重要观点?c. 为什么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d.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教育?通过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教育的意义,培养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3. 拓展延伸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合作学习,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a. 你认为教育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和要求?b. 作为一个学生,你觉得自己在教育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和责任?c. 你认为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中的作用各是什么?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观点,并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见解。

4. 总结归纳收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共识,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展示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展示出来,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作、绘画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6.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自己对《师说》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教育的观点和期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听读《师说》这段经典讲话,培养学生对教育的认识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和责任感。

《师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师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师说》教学设计《师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师说》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认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 理解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3. 体会韩愈散文雄健明快、汪洋恣意的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 由《马说》导入2. “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二、韩愈与古文运动1. 骈体文起源于汉魏,盛行于南北朝。

讲求对偶和声律,使用很多典故,堆砌词藻,意少词多,在表达思想内容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2.古文运动指唐代中期以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词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载道。

3.唐宋八大散文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三、研读课文(一)第一段1. 疏通文意2.第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3.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述从师的重要性?你觉得老师重要吗?从教师的职能作用来正面论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师的重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作者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道之有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第二段1. 疏通文意2.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师说》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和归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语文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师说》中阐述的师生关系和尊师重教的道理。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讲述一则尊师重教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和感受。

揭示课题:《师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概况和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教师范读,注意语气和停顿。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大意和结构。

(三)深入品读,理解内容学习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论证的方法,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进一步阐述师生关系的道理。

让学生明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含义。

学习第三段: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和从师原则。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对待老师?学习第四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举例论证进一步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和对教育的深切关怀。

归纳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尊师重教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时代要求。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讨论交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感谢老师?有哪些具体行动可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敬意?(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尊师重教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感人故事,进一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

韩愈师说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说”文体知识,了解古代的教师,认识“师”的三层含义。

2、情感与价值:感受作者朴实的文风,体会作者对“师”的尊重,认识从师的重要性。

3、方法与评价: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掌握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说”文体知识,理解“师”的三层含义。

教学难点:分析论证方法,体会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韩愈,引导学生了解韩愈的文学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观点。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后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辅导。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文体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说”的特点,如说明、记叙、议论等。

2、教师讲解“师”的三层含义,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3、教师分析课文论证方法,如正反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论证方法。

四、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者的观点,并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巩固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课后练习写作一篇关于“师”的议论文。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学生阅读韩愈其他作品,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文体知识和论证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回答不够积极,今后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需要注重分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师说》教学教案

《师说》教学教案

《师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解读《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师说》中的观点和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师说》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2)分析《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师说》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2)分析《师说》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对《师说》的背景和作者进行了解。

(2)激发学生对《师说》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师说》,理解文章的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师说》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分析《师说》的文言文特点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师说》原文及相关注释和译文。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使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师说》中的观点。

3. 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师说》与其他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积累文言知识,学习和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4. 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 难点: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诵读,理解文意,体会感情。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有关古代教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文体及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说”的文体知识和韩愈的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朗读文本: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4. 理解文意:学生自行阅读文本,理解文意,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5. 分析文本: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层次,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6. 体会情感: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文本中所表达的尊师重道的思想。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师说》的教案【8篇】

《师说》的教案【8篇】

《师说》的教案【优秀8篇】《师说》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品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教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教师的尊重。

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

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2、关于“说”“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作品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作品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作品。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作品有:《爱莲说》、《马说》等。

3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变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

高中语文《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师说》。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树立正确的择师观念,提高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师说》。

2.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3. 对韩愈散文语言特色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课文中的观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3.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韩愈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师说》的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解释生僻词语,分析句式结构,解读课文内容。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解答课文中的疑问,分享学习心得。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分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师长、正确择师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师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朗读与背诵:检查学生对《师说》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断句。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对《师说》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读后感写作来检验他们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下问题:1. 学生对《师说》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3. 是否有学生遇到特别的困难,如何改进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八、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尊敬师长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 让学生掌握并运用韩愈提出的关于择师和择生的标准。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师说》的主要观点。

2. 韩愈提出的择师和择生的标准。

三、教学难点1. 对《师说》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文章的主旨、观点和韩愈的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择师和择生的标准,分享各自的观点。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师说》2. 参考资料:关于韩愈的介绍、文言文断句工具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视频六、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对《师说》产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师说》的主旨和观点,重点解释生僻词语的含义。

3.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韩愈提出的择师和择生的标准,分享各自的观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理解《师说》的主旨和观点?是否能掌握并运用韩愈提出的择师和择生的标准?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和调整。

八、课后作业1. 熟读《师说》,理解并背诵重点句子。

九、评价方法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并达到教学目标。

十、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关于“择师和择生”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2. 邀请一位优秀老师来校讲座,分享其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

3. 组织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了解名人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观念。

六、教学内容1. 分析《师说》的论证方法及其有效性。

2. 探讨韩愈对于师道尊严的重视及其现实意义。

七、教学过程1. 分析:讲解《师说》中的论证方法,如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些论证方法。

2. 探讨:引导学生探讨韩愈重视师道尊严的原因,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运用《师说》中的论证方法?是否能认识到师道尊严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些问题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和调整。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师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 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学习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 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PPT 展示韩愈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入《师说》的学习。

2. 文体介绍:简要介绍“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 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4. 翻译课文:逐句讲解课文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

5. 文言知识积累:讲解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
言句式。

6. 文本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7. 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师说》中对老师的定义和现代社会对老师的要求有何异同。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表扬学生的表现。

9.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老师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师说》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同时,应多给学生提供朗读和背诵文言文的机会,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语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重难点突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所学,翻译课文,熟记重点字词;
2. 了解韩愈及其写作背景;
3. 欣赏韩愈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欣赏韩愈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用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 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2. 请学生快速翻译课文,发现学生仍没有掌握的地方,加以强调。

(二)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有关韩愈的介绍,强调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2. 介绍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并点明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为学习新课,谈论“传道”、“师道”做铺垫。

《师说》里的“道”指的是儒家思想,“业”指的是儒家经典。

(三)学习新课
1. 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初中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愈的《马说》。

师说,就是谈一谈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 介绍写《师说》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更加了解韩愈及其生活的时代
古代教育史表明"唐朝尤其是前期"学校教育长足发展" 甚至早于西方一千多年设立了实科学校,“被誉为达到了世界上和中国空前的昌盛程度”。

安史之乱后官学教育虽有些衰落,但经学、文学大家的私人教学和乡村私学反而有较大发展,韩愈就曾从独孤及、梁肃等学者游学,李翱、李汉、皇甫湜、孟郊,张籍
等则均师从过韩愈。

韩愈的好友柳宗元遭贬柳州,“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可见,当时并不存在一种普遍厌学、“耻师”风气。

《师说》也承认童子“择师而教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所谓“耻学于师”究竟针对何人?
在韩愈的时代,虽然仍有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高门”、“公卿大夫”一类用法,但在韩文中的“士大夫”除了与官位相联系外,却更多地与科举进士背景相关联。

中唐以来,由于科举取士弊端丛生、得举者趋利忘道、攀附权贵。

我们由此可以判定韩愈所谓“耻学于师”者就是指那些有进士背景的当朝权贵及其子弟。

众所周知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独尊权威地位屡受佛道冲击。

唐王朝为扩大统治基础,整合重构意识形态,佛道地位交替提升,儒家道统不断削弱。

唐代官学虽也设有儒家经典课程,但由于“科举主司褒贬,实在诗赋,务求巧丽”,遂出现“末学之驰骋,儒道之不举”的“取士之失”致使“生徒不以经学为意”。

如此一来,儒学经师地位自然每况愈下。

此外魏晋时期,士族阶层垄断了政治和经济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

上层士族子弟凭借其高贵门第就能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时代,这种风气依然存在。

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对这种风气深恶痛绝,于是写作此文予以抨击。

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3. 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在说什么?
第一段是文章的主旨段,首先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开门见山指出这篇文章要说的内容--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接着韩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框架对这篇文章要说的内容进行更加细致的描述。

让学生从第一段找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原句,“是什么”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什么”即“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怎么做”的结论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了得到这一结论,韩愈在之前还进行
了说明,即“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概括每一部分说的是什么,之后得出下列总结。

是什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的定义;古之学者必有师
为什么:去惑必从师老师的必要性
怎么做:凡有道者皆吾师也从师的标准
(2)又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的第二、三段,在整体上是正反论证相结合,第二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第三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

文章第二段从反面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从师的重要性,开头首先以“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叹开头,感叹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造成严重的后果--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

接着以三个对比来描述现实社会出现的问题。

第一个对比--“古”与“今”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第二个对比--“少”与“长”对比(“爱其子”与“于其身”)第三个对比,“贱”与“贵”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文章第三段从正面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说明从师的标准,呼应自己第一段倡导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用孔子从师的事例证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正确性。

(3)在论证过程中,语言上有哪些特色?(这一教学步骤主要是让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分析)。

A. 对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式整齐,增强了表现力。

B. 顶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之间的连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C. 语气词:文章的第二段中用“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其可怪也欤”中的“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

这些语气词的使用,加强了语气,起强调作用。

五、板书设计
师说
韩愈
议论文三段论:引论--本论--结论
引论(提出问题):古之天下必有师
本论(分析问题):师道不传,严重后果三个对比结论(解决问题):从师标准
写作缘起:嘉李蟠,行古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